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综述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适应问题与社会支持分析
市民融人 :农民工融人城 市的过程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 改变 社 会身份 ,向市民角色进行转换 。农 民工除了需要转变生活方式 、行 为方 式和价值观念 ,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比如文化冲突 、文化适应 和文化创新等等。在这个过程 中,农 民工需要有 自我调试 的能力 ,城 市 外部赋能也同样 的重要 。由于 ,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城 乡二元结构 ,那 么 在制度上农 民就处于 比较低 的等级 ,城市居民普遍歧 视农 民工 ,虽然认 可他们 的劳动成果 ,但是不愿意让其享有同等的权 益。在工资方面 ,农 民工也低 于城市居 民,城市居民排挤和压制农 民工 的现象一直存在 ,这 样农 民工融人城市社会生活就又增加了一个 阻碍。因此,农 民工融入城 市 ,除了 自 身 的努力 ,市 民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 的。因此 ,就需要对市 民正确 引导 ,让其公平 的看待农 民工 ,不 能让其在心 理上优 于农 民工 , 在 心理上要充分 的认 同和接纳。我国全社会要认识 到农 民工 在城市建设 中做 出的巨大贡献 ,甚至是牺 牲 , 认识 到如果城市 中缺少 了农 民工 ,那 么就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要一视 同仁城市居 民和农 民工 ,保证 这 两种群体享有 的待 遇是一 样的 。采用 各种 手段来 进行 思想 宣传 和教 育, 从而让农 民工的社会 生活环境更加 的宽松和平等 。
的 向上 流 动 。
济收入可能只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 ,不 能够有效 的提高他们 的经济生活
水平 。 社交适应 问题 :农 民工在融人城市 的过程 中,虽然部分 的农 民工会 可以的模仿 城市居 民的语 言和穿着搭板 ,但是 ,他们依然没有一 个固定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认同与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6l ・
同 。 为个 体 经 济 地 位 衡 量 的重 要 指 标 , 入 是 不 是 作 收
农 民 工 的文 化 、 术 水 平 , 强 他 们 的 就 业 竞 争 力 。 技 增 把农 民工和 农 民工聚 居 区 纳入城 市社 区建 设 。 当前 发 达 地 区 出 现 的“ 业 社 区 ’ 象 具 有 重 要 的 参 企 ’ 现 考 意义 . 着 我 国工 业化 、 市化 的发展 , 一 些大 随 城 在 型 工 业 区 中 出现 了新 生 代 农 民 2“ 业 社 区 ” 一 新 1 企 2 这
农 民 工 的 城 市 认 同 成 为 一 种 主 动 的 自愿 性 选 择 , 才 能 说 农 民 工 完 成 了 真 正 意 义 上 的城 市 化 。 鉴 于 此 , 有
从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的城 市 生 活 经 历 、 活 状 态 、 业 选 生 就
择 、就 业 特 征 与 就 业 机 会 获 得 、 婚 恋 问题 展 开 的 研
入 城 市 社 会 又 难 以回 归 到 农 村 , 题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 以 下 几 个 层 面 : 一 是 社 会 关 系 网络和 社会 资本研 究 , 是 社会流 动模 式研 究 , 二 三
收 稿 日期 :0 1 5 2 2 1 一O — O
一
作用 。 农 民工不应简 单地被视 为拥有 一定属 性、 但 技
能 和 资 源 的 个 体 , 也 应 注 意 到 行 动 者 之 间 社 会 关 系
或 社 会 互 动 构 成 了 一 个 相 对 稳 定 的 体 系 , 行 动 者 会
从 该 体 系 中摄 取 资 源 以 维 持 日常 生 活 的 正 常 运 转 , 尽 管 同 时 也 受 制 于 该 体 系 。 就 是 说 , 要 同 时 采 用 也 需 网络 结构 观 与地 位 结 构 观 来 分析 农 民工 的社 会认
社会工作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低端工作,这些人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和文化素质低,新生代农民工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而社会支持网络在其生存和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1. 家庭家庭是新生代农民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网络,其家庭成员通常具有经济、精神和情感支持的作用,在其初次进入城市之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他们提供安全和依靠。
不过,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对其文化和教育程度的支持较少,这可能对农民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同乡会同乡会是另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它由在城市中居住的同乡组成,具有相同文化和习惯的特点,这样便相互之间的感情较好。
同乡会通常通过一些社交活动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供经济、就业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3. 朋友和同事朋友和同事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另一种社会支持网络,他们共享着相似的经历和背景,因此能够相互理解、支持和帮助。
朋友和同事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定的情感和经济上的支持,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发展。
1. 促进社会融入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这样,他们的社会地位可以得到提高,经济条件得到改善,从而增加自我认同感,促进其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提供经济、填补社会保障空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经济的保障必不可少,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不完善和不便捷通常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支持网络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捐赠、互助和资助等方式来填补社会保障空缺。
3.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新生代农民工长期以来可能会面临孤独、失落和挫败等问题,社会支持网络不仅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能够通过情感上的互动和支持来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疏远农村,亲近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与企业和国家的关系均已不同于老一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范文(一)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农民工大军中的主力军。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不断增长,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开始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日前,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他们最新的调研报告——《困境与行动——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民工生产体制”的碰撞》(以下称报告)。
课题组在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中的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生存状况做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后发现,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行动取向格外突出,表现为更频繁地参与维权行动、更为主动地进行劳资博弈。
“新生代农民工频繁地卷入劳资冲突甚至参与一些集体性事件并非偶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与一些旧有制度之间发生碰撞后的必然结果。
对于我国来说,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摆在眼前,想躲也躲不过去。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做出改变。
”课题组负责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说。
许多新生代农民工乐于将自己看成城市小白领一般意义上,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然而报告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年龄、生理概念,应该从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不同维度来界定他们的群体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最大的特征是什么报告给出答案——疏远农村,亲近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与企业和国家的关系均已不同于老一代。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生活较陌生,也较为欠缺认同感。
”报告中引用的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务农的经历明显较少。
在老一代农民工中经常务农的比例是31.0%,没有务农经历的比例仅26.0%;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44.0%的人完全没有务农经历,44.1%的人偶尔务农,经常务农的比例只有11.9%。
关于建立增强新生代农民城市适应性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关于建立增强新生代农民城市适应性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发挥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前提。
建立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从社会、政府、民间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融入城市的政策和管理体制,帮助其更好地解决城市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适应性;支持系统一、社会支持首先,化解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矛盾。
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一直被隐藏在城市繁华的背后。
如今,城市建设及工厂的用工荒,让人们认识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农民工的重要性。
尽管存在工作岗位的竞争等对市民不利的因素,但要理性、客观地评价农民工在城市的打拼。
有了农民工的参与,城市才有更多的高楼大厦,市民才有更舒适的生活。
化解矛盾一是要做好舆论导向作用。
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两个节目最引人瞩目,一个是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唱出了农民工城市打拼的辛酸,另一个是深圳农民工的街舞团,跳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热情和时尚,这两个节目通过春晚传递到千家万户,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提高了城市打拼的农民工形象。
媒体应更多地进行诸如此类的宣传、报道,除此,在深度上,要加强对农民工等众多社会问题的挖掘,分析其真正原因,减少市民对他们的误解。
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联谊活动,以缓解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通过联谊让农民工与市民一起去体验、去感受,通过他们的亲身接触,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加互信。
新生代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需要有爱心的市民帮助他们在城市里过上更好的生活,公益性活动就是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城市社会关系,让他们通过活动增加抵抗未知风险的保障能力,让他们有空间寻找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建立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的体制和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需要当地城市和国家不断完善我国城乡管理体制,不断解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并加强对他们权益的保护,积极做好这种人口流动的保障工作,这有利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失,有利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将近1亿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好的生活,有利于他们能够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企业和政府的建议
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 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就业环 境和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实
现个人价值。
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引 导,推动企业改善新生代农民工 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促进企业与
新生代农民工的共同发展。
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新生 代农民工的自我认知和维权意识 ,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权利和
利益。
THANKS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04CATALOGUE
社会融入
城市融入情况和生活方式
城市融入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普遍较高,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参与城市社交 活动等。
生活方式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城市化,他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时尚和潮流,更加重视教育和文化生活。
社会交往和社交媒体使用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更低的务农经历,更 加注重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
数量和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 约为1.2亿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比重约为60%。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大中城市,其 中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是其主要聚集地。
社会交往
新生代农民工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交往,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社交活动与城市居民建立联系,扩 大社交圈子。
社交媒体使用
社交媒体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展示自我、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渠道。他们通过社 交媒体了解城市文化、生活动态和社会新闻。
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与冲突
文化差异
由于城乡文化的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在 城市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文化冲突和不适 。同时,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也存在一定 的偏见和歧视。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概述:农民工是指那些在城市从事各类临时、短期就业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来自农村地区,为了生计,来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社会融入。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问题:1. 就业歧视:农民工往往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的技能和学历不如城市居民,容易遭受就业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2. 社会地位低下:由于工资低、生活条件差,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较低。
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面临社会排斥和孤立。
3. 社会福利缺乏: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他们在就医、教育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
4. 文化差异: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和城市居民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阻碍。
导致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原因:1. 经济结构转型缺乏配套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农村地区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
然而,转型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农民工政策,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
2. 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在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阻碍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3. 教育问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困难更加复杂。
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就业、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面临挑战。
解决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民工政策,推动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
2. 加强职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3.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增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了解和认同,减少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
4. 加强城乡互联互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联互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问题逐渐凸显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融入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福祉,也对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就业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社会交往受限等。
近年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农民工群体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代际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在教育水平、职业期望、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揭示两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过程中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有助于增进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理解和关注,推动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和谐融合。
2、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融入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工群体也在发生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这种代际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具体而言,研究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哪些具体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经济融入、文化融入、心理融入等。
这些代际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制度性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还是个人因素?如何促进农民工的更好融入?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如何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创造更好的融入环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创造更好的条件。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念和意义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与城市居民之间融合的程度。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它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旨在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权益和社会参与程度,以及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等多个层面。
个体因素包括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和社会网络等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农民工的家庭背景、家庭关系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涉及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态度、城市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服务资源等方面。
制度政策因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
目前,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和就业问题,探讨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工资待遇和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
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和文化适应问题,探讨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关系网络、生活习惯和文化认同等方面。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问题,探讨他们在城市中的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境和需求。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问题,探讨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社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帮助等方面。
针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廉租公寓 ,运用社会资金投资兴建农 民工公寓。对 此, 青岛市 的做法值得借鉴 : 该市在城阳区建设 了近
1 O处设 施完 善 的农 民工公 寓 , 人住 农 民工 超过 1 O万
、
强化 政 府职 能 。 快 建立 新 生代 农 民 工融 入 加
城 市社会的政策体系
在解 决新 生代 农 民工 融 人 城 市 社 会 问 题 上 , 政
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 、来 自 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 的
帮助 和 支援 ” , 嘲 一个 完 备 的支 持 系统 包括 政 府 、 企业 及各 种 非政 府 组织 和 亲朋 好友 等 组成 的 网络 。根据
新生代农 民工的特殊性 , 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政府 、 企
事业单 位 、 共青 团及 其他社 团组 织 。
约 , 难真 正 融入 城 市 主流社 会 , 易成 为 游离 于 城 很 极
代农 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户 口登记制度 ,稳妥地推进
户籍 制 度 改革 :1 对 于在 中小城 市 、小 城镇 实 现 稳 ) 定 就 业 创业 而 又 放 弃 农 村 责任 地 的新 生 代 农 民工 , 应 取消 准 入 门槛 ; ) 2 大城 市 和特 大城 市要研 究 放 宽 新 生代 农 民工 进 城落 户 的相 关政 策 ,采 取 评选 暨积 分 制落 户 等办 法 , 教育 、 术 资格 、 龄 、 保缴 纳 将 技 工 社 年 限等 作 为积 分 内容 ,优 先 考 虑将农 民工 中的优 秀 分 子转 变 为市 民 ; ) 照稳 定 居住 、 会 保 险交 纳 、 3按 社 人 力 资本 积 累等 标 准 ,逐步 将 有条 件 长期 在 城镇 T
中共 山西 省 直 机 关 党校 学 报 2 1 0 2年 第 1期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实证研究
和精 神 手 段 对 社 会 弱 者 进 行 无 偿
帮助 的 一种 选 择性 社 会行 为 ” 周 林 刚 在对 国 内外 学 者研 究 基 础上 . 对社 会 支持 进 行 了梳 理 和总 结 . 他 客观 规 律办 事 . 这 是 坚持 和 树立 科
度。
减 轻 心理 应激 反 应 . 缓 解精 神 紧 张
状态 , 提 高社 会 适应 能 力 的影 响 ” 。
2 O世 纪 7 0年代 .社 会 支持 才
首 次作 为专业概 念 由 C a s s e 1和
C o b b在 精神病 学 文献 中提 出 . 之后
陈 成 文从 社会 网络 . 物 质 和精 神 支 持 相 结 合 的 角 度 将 社 会 支 持 定 义 为“ 一定 社 会 网络 运用 一 定 的物 质
是 的基本 原 则 . 离 开 一切 从 实 际 出
发、 从 客 观 规律 出发 的马 克 思 主义 认 识论 的基 本原理 当前 我 国经济 社 会 发 展 中 出现 的一 系列 问题 .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我 们 一 些 领 导 干 部主观臆断 . 盲 目办 事 . 不 尊 重 发 展 的 客观 规律 . 不按 规 律办 事 所造
角 度将 社 会支 持 定义 为 “ 从 社会 心
3 . 5 一 定 要 从 马 克 思 主 义认 识 论 出发 . 认识 和把 握好 科学发 展观 错 误 的 片 面 的发 展 观 还 可 以
学 发展 观 首先 要解 决 的基本 问题 .
也是 科 学 发展 观 本 身 的重要 内容 正 确认 识 客 观规 律 . 尊 重事 物 发 展
工融入 城 市社 区的意见》 , 更 凸显 了政府 对该议 题的 重视 , 然 而我 国却在 促进 新 生代农 民工城 市 融入过 程 中遇 到 了问题 。对 此 . 笔 者运 用社 会 支持 系统 的相 关理论 分析 了新 生代 农 民工的 融入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doc
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篇一: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XX年06月21日03:32工人日报字号:T|T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
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及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及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分析【摘要】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进而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农民工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现状;社会保障;新生代农民工1.新生代农民概述新生代农民主要是指80年以后出生进入城市打工的青年农民工,他们是具有农村户口身份而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兼有农民与工人二者的双重身份,主要指在第二、第三产业中务工的青年农民。
2.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现状在了解什么是新生代农民后,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特征,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找到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2.1 受教育水平较高作为80后的农民工享受的是国家给予的九年义务教育,在国家教育计划的支持下,他们受教育水平比起以前的农民工要高很多。
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局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各项指标体系分析中可知,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水平很高,例如新生代农民工中文化程度为“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分别达到9%和6.4%,而上一代农民工中相应的比例仅为2.1%和1.4%,比较而言,受教育水平分别增长了6.9%和5%。
2.2 对农村归属感弱新生代农民工因为自身的特点,如受教育水平高,叛逆性大,使得他们不愿意再像父辈一样靠土地来生存。
他们迫切想脱离农村,过城市人的生活。
所以80后的农村子女有的凭借着自己实力考上大学,脱离农村;有的因为主客观因素只能靠外出打工脱离农村,追求新生活。
这样使得他们对农村的归属感越来越差,极力想把“农民”的身份转变为“市民”的身份。
2.3 追求目标的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对农村归属感的淡薄,使得他们越来越想要追求城市里的生活。
上一代的农民工主要是进城挣取供生计的生活费,老年后回农村继续从事农村作业;而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想进城发展自身,寻求更多的自身提升空间,最终留在城市中生活,成为一个城市人。
根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调查可知,有接近45.1%的新生代农民工要求未来打算在城市生活,他们未来的追求目标不再像上一代了。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调研与思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群体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而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主体,他们的社会融入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深入了解大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工作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利益诉求等方面情况,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服务青年、发展青年新方向,大庆团市委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全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一)基本情况国务院发布的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具体是指19XX年以后出生,16周岁以上的从农村进入城镇务工的青年农民工。
初步统计,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占我市农民工比例的一半以上。
从文化教育水平看,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受过高中教育的约占XX%,占新生代农民工主体,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XX%,另有XX%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从待遇收入水平看,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__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XXX元以上的占XX.X%,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XXX元左右,收入高于1XXX元的占XX.X%。
从从业产业分布看,从事制造业的约占XX%、从事建筑业的约占XX%,从事第三产业的约占XX%。
作为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就业现状、生活环境还是权益维/-您的专属秘书!/护上都与传统农民工有着很大区别。
1、收入消费水平下降。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我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跨省流动少,省内流动、就近流动增加。
从市内多家企业、各个行业的用工情况中发现,由于工作资历和技能等原因,新一代农民工收入平均低于传统农民工,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__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XXX元以上的占XX.X%,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XXX 元左右,收入高于1XXX元的占XX.X%,如果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生存涉及的安家、养育子女等费用考虑在内,这一群体的理想月收入应在3XXX元左右,这与他们的实际收入相差甚远。
农民工城市融入和社会认同
农民工城市融入和社会认同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融入和社会认同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城市融入的问题1. 缺乏城市意识许多农民工来到城市,只是为了谋求一份工作,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份子,缺乏对城市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甚至不知道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滥用水电等行为很常见,给城市的建设和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2. 社交困难农民工往往来自农村,文化背景和城市居民相差很大,同时也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和排斥。
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的社交圈子,缺乏社交机会和好的社交网络。
3. 住房问题在城市中很多农民工住房问题很突出,他们大多数住在简陋的出租屋、工棚或集体宿舍里,没有稳定的住所。
在城市里找到一个合适的、适当的住所是非常困难的。
由于缺乏合适的住房,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十分低下。
二、社会认同的问题1. 缺乏归属感很多农民工来到城市,发现和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非常不同,他们感到孤独和焦虑,缺乏归属感。
没有固定的社会关系可以依赖,没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寻找共鸣,他们感到自己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
2. 社会身份的不确定性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尤其是那些没有正式工作的农民工,他们的社会身份是不确定的,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社会保障,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这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认同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1. 增加对农民工的关注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关注,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对农民工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扶持。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他们加强城市意识,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
2. 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是关键。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经济素养和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和社交圈子。
3. 减少社会分离城市社区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融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服务,并且为农民工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交圈子,便于他们融入社会。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中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村居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往往存在融入城市社会的困难,导致他们在城市中居住、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较为艰苦。
因此,近年来,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就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中的启示和不足。
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在城市生活中,通过不同的渠道实现农民工与城市之间的融合,包括社会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等方面。
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入程度与其在城市生活中所获得的资源和感受相关,是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1.结构性因素。
来源地的区域差异、常住地的区域差异、文化差异和阶级差异等结构性因素会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
2.非结构性因素。
农民工自身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等,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3.制度性因素。
城市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性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程度的因素。
1.经济融入研究。
经济融入是指农民工创造价值和通过城市获得收入的过程。
近年来,经济融入研究成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热点之一。
2.社会融入研究。
社会融合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建立社会联系、获得社会支持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
社会融入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安全感。
3.文化融入研究。
文化融入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接受和融入城市文化的过程。
文化融合可以减少文化冲突,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1.优化城市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培训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加强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是提高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重要手段。
应当优化城市设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
3.加强社会融合。
应当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五、结论通过对现有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进程,需要综合考虑制度性、非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农民工社会融入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
农民工社会融入调查报告(共5则范文)第一篇:农民工社会融入调查报告(共)良心堡镇农民工社会融入调查报告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日,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镇新生代农民工状况,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良心堡镇团委通过实地询问、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调研活动。
本次调查内容涵盖新生代农民工当前生活状况、社会保障、社会融合度、就业培训以及权益维护等方面。
一、新生代农民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关心:第一,社会融入度低。
“80后”和“90后”新生代农民工部分在城镇长大或出生,但是其身份又是农民,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只是把自己看作城市的过客。
新生代虽然工作在城市,拥有的却是残缺的生活,社会地位处在城市社会分层结构的下层,他们被边缘化并被排除在城市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之外。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普遍偏低,生活条件较差,而且缺乏社会保障,居住条件简陋,这使他们在城市中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大多生活圈子单一,与城里人交流较少,社会融合度低,他们生活基本是按“工作--吃饭--睡觉--工作”的作息规律循环,游离城市生活之外。
由于寂寞无聊,多数农民工不是找一个饭馆喝酒、聚会,就是打牌、搓麻将,总体上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是城市社会的边缘人群。
第四,就业和培训率低,据调查统计,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状况整体较差,个体间参差不齐。
经过政府部门及中介机构培训的农民工仅占31.5%。
不少农民工由于没有时间和经费,加上有的培训课程、项目与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农民工参训积极性不高。
二、一些建议1、改革并逐步取消现行的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
只有真正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将农民工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制度环境,才能使每个公民有平等机会享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社会工作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不断上升。
他们在城市中生活条件艰苦,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因此,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社会工作视角下,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情况对于制定王实施相关政策以改善他们的生活非常有必要。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家庭、同乡会和朋友网络。
由于他们工作较为固定,大多时间都在工作和住所之间往返,因此,与家人的联系相对较稳定。
家庭是农民工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网络,他们在感情上得到安慰和支持,同时也能获得经济上的支持。
同乡会是农民工互相帮助的重要平台,不仅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朋友网络主要涉及同事和邻居,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帮助,提供实际上的支持与鼓励。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在城市中生活条件艰苦,人际关系相对单薄,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社会,遭遇到一些压力和逆境时,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对其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受限于各种因素,例如地域限制、工作性质限制、文化背景等,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互助都存在着诸多困难。
最后,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生活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尽管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支持农民工,但其实际效果有限,仍需进一步完善。
因此,社会工作视角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情况,尝试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包括: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机制,促进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合;更加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健康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和生活保障,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城市建设中来。
综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他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社会工作视角下,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摘要]社会支持网络是社会成员获取社会资源的一个重要网络来源,但因为新生代农民工非市民又非农民的角色,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始终无法系统建立。
把社会工作运用于新生代农民工实践活动中,以专业社会工作视角来分析、研究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的认识自我,摆脱自我认同困境,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新路径的探索。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介入模式1 研究背景在身份认同上,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一直被当做纯粹的就业者和劳动者,只能有限地参与城市的劳动分工,没有与城市社会、制度和文化实行有效的衔接;在权利保障上,他们在城市社会不能享受完整的市民权利,不能与城市居民“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权”;在经济活动上,城市对他们是“经济上吸纳、制度上排斥”,他们大多只能从事非正规就业,但却没有被赋予社会保障权、子女受教育权等;在生活层面上,他们不能进入城市主流社会,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与城市居民之间形成明显的隔离,处在“生存孤岛”之中。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
2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稀疏与单一的原因2.1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户籍在农村,但他们很小就来到城市,习惯于城市的生活,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
这种非市民又非农民的社会角色,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困境。
当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时,他们倾向于利用以血缘、亲缘、地缘等关系形成的先赋社会支持网络并采取极端手段解决,而很少借助于以政府、城市社区、用工单位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支持网络并依靠法律手段解决。
由此形成的与城市主流文化相背离的社会亚文化,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瓶颈。
2.2 城市居民的排斥当农民工没有遵守城市生活规则时,城市居民便对农民工形成一种排斥。
另外,农民工对城市工作机会的“争夺”,也会造成市民对农民工的排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综述专业:社会工作班级:09法41 学号:09034001 姓名:王利玲
[摘要]:本文总结了各种现有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界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与市民化的相关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社会支持网络
一、引言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官方文件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用来指称80、90 后的青年农民工群体。
当前,这个特殊群体占外出打工农民工总数的60%,总人数大约1 个亿。
可以预测,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势必成为城镇化浪潮的主力军[1]。
统筹城乡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必将成为该群体社会融合和市民化进程中的工作重心[2]。
他们有融入城市的强烈诉求,但由于受到住房、户籍、子女教育、社保和城市市民接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整体的市民化进程十分缓慢。
(董金秋,孟祥林,2010)。
因此,探究并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概念界定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即第二代农民工相比较与第一代农民工有它独特的含义,我国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考虑。
王春光(2000)认为应该从以下四点考虑:“第一是职业,即农民工主要从事非农职业,且主要收入也来源于此。
第二是身份,他(她)属于农民身份,户籍上仍是农村户籍。
第三是劳动关系,即他们是被雇佣者。
第四是地域,即他们来自农村,是农村人口”[3]。
刘传江、徐建玲(2006)认为,所谓第二代农民工,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后于20世纪80年代
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从农业和农业中流出并进入非农产业的第一代农民工而言的,具体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4]。
总之,各个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基本一致。
(二)社会支持网络的界定
一般来说,学者们都认同对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源自于对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支持研究的学科综合。
洪小良,尹志刚(2005)认为,社会支持网络是由为人们提供各种支持的人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5]。
张青松(2000)认为社会关系网络是指由社会成员与他人社会互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社会支持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
从来源上看,可分为亲属支持、邻居朋友支持和政府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的规模及其紧密程度标志着其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资源程度[6]。
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与市民化的相关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他们渴望在城市中拥有自己的社会根基和生活保障,渴望融入城市的生活变成市民,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做一个城里人的梦想能否实现。
(一)情感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的影响
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正值青春年华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仅仅满足于吃喝不愁,更加向往城市的文明,渴望在城市安居乐业,渴望友情、爱情和归属感。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73. 4%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交际对象仅限于老乡、同事。
在平时的娱乐活动中,40. 4%的人参与一些和老乡打牌、逛街之类的活动,31. 2%的人选择网络休闲,23%的人选择独处,仅有7%的人和当地市民交往,81. 3% 的人感到孤独寂寞, 23. 3%的人明确表示无法适应城市生活。
[7]在遇到心情烦恼或情感困惑时近半成农民工会主动向他人倾诉。
其倾诉对象主要有亲人、朋友、老乡等。
这种亲缘地缘式的纽带关系是先赋的,同样的方言口语、类似的风土习俗、共同的心理认同,使他们互相支持、关心、帮助,形成了一种强关系网络[8]。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支持网络薄弱,只有一小部分人愿意与当地市民交往,大部分人遇到情感问题会选择求助原来的亲友或者自己默默忍受。
这种情况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再城市建立新的社交网络,无法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阻碍了他们融入到正常的城市生活中去。
(二)物质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带着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的理想来到城市,他们来到城市后的生活条件以及遇到经济困难时能否获得良好的支持影响他们能否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
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期所做的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收入偏低,平均月收入为1 747. 87元,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 3 046. 61元) 的57. 4%,同时也比传统农民工低167. 27 元。
(马云献,2012)。
另外,调查显示,在遇到经济困难时,其中26.5%的农民工会向亲属借钱来渡过难关,31.6%会考虑向身边的朋友或同乡借钱 。
上述研究表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水平不高,明显低于城镇市民,这种经济上的困境会给他们带来心理落差,使他们不可能像城市人一样过上市民生活。
另外,他们在遇到经济困难时的求助范围较小,局限于以前的亲戚朋友,很少能够从城市市民和政府那里获得帮助。
总之,物质支持网络的薄弱使新生代农民工不能较快较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
(三)就业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的影响
与第一代农民工的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较高的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眼光也更开阔,他们渴望通过不断的学习该改善自己的生活。
调查显示,14.2%的农民工会主动参加一些社会培训,有公司培训的农民工不是很多,只占到10.7%。
17.4%的农民工通过网上培训来提高技能,还有38.5%农民工表示期望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学习某些技能经验,有些农民工会和同事多交流经验或者通过看专业方面的书籍来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
(陈羿君,胡娜,张秋菊,2011)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愿意主动地参加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技能,其中政府、企业,网络成为就业支持的主要提供者,但是支持的力度偏弱,还无法满足农民工的需求。
因此,我们认为,更多的就业支持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
(四)社会保障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的影响
能否逐步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其充分享有
“同城待遇“,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能否很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
调查显示,2010 年,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的人数出现了负增长,尤其是在医疗保险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偏低,平均不到30 岁,在大病住院等保险范围下需求较少,而且其不稳定性也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因此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较低;养老、失业保险也因其流动性特点造成不高的参保率;生育保险基本与新生代的女农民工无缘。
此外,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发展教育亦没有保障。
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师资、校舍、资金等方面缺乏政策扶持和社会支持,生存及发展艰难 。
另外,在工作过程中,40. 4%的人遭遇到同工不同酬的待遇, 36. 5% 的人表示劳动强度太大造成体力透支, 18. 5%的人有过被克扣、拖欠工资的遭遇,4.1%的人有过被打骂等人身攻击的经历, 26. 8%的人表示工作环境恶劣,无任何劳动保护, 53. 3%的人有加班不发加班费的遭遇。
(马云献,2012)
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遭遇各种困难,使他们感觉自己无法像城市市民一样享受应有的各种待遇,不利于提高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阻碍了他们融入到正常的城市生活中去。
四、小结
纵观学者们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他们力求从社会、政府、社区、制度等各个方面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可以获得的社会支持,从而为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建议,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也全面到位,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些研究存在以下局限:一、对新生代农民社会支持网络与城市融入状况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内容杂乱无章,且内容重复现象严重,缺乏创新。
二、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中,更多探讨的是从社会、政府、社区等方面的获得社会支持,却忽视了法律在这方面的制约作用。
如社会保障支持方面,我们要通过法律来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获得的社会支持,对于用人单位克扣工人工资、同工不同酬等违法行为严厉制止。
三、很多研究内容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实用价值不高。
四、描述性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不注重测量工具的使用。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要更多的注重社会调查,科学的运用测量工具,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参考性。
参考文献
[1]董金秋,孟祥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2]周林波:统筹城乡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研究,西南大学,2010,(03)
[3]王春光:新生代流动人口对公民权的渴求[J],民主与科学,2000,(01)
[4]刘传江,徐建玲: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1)
[5]洪小良,尹志刚: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研究,2005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集
[6]张青松:三峡移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2000,(01)
[7]马云献: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的实证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02)
[8]王艳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的重构[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03)
[9]陈羿君,胡娜,张秋菊:农民工社会支持来源现况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25)
[10]郭立场,陈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