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首师大小学科学六下《3.微生物》word教案

合集下载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微生物技术(共13张PPT)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微生物技术(共13张PPT)
微生物技术
由于很多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因此,人们对 微生物进行了研究并加以利用。对微生物利用的技术 就属于微生物技术。
讨论1
对于微生物的利用,除了前面教材中介绍的以外, 你还知道有哪些?
阅读1
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微生物 酿酒了。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 了很多饮酒的器具。在公元前1000年,我们的祖先已经利 用豆类在霉菌的作用下制酱。在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 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制醋的方法。在900多年前,我国已经 正式利用细菌大量生产金属铜。
泡莱的泡制方法:将蔬莱洗净,去掉粗皮、须根、老叶和病叶沥 干或晾干后装入坛中。装至半坛时将香料包放入,装至离坛口约6厘米 时,用竹片将原料压住。随即倒入已配置好的泡菜水。一定要使泡菜 水将原料淹没,最后将坛口密封。放置阴凉处让其自然发酵。1-2天后, 打开坛口,适当添加原料和泡莱水,达到装满至坛口下约3厘米时为止。
面包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1/3的面粉、水和一定量(1%~2%)的酿酒 酵母混合成面团,发酵2小时。之后,将其余的面粉、水以及前面已发酵好的 小面团混合均匀,放置在30°C的温暖环境中继续发酵1-4小时。由于在发酵 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使得面团逐渐胀大。发酵后的面团经过 加工造型,放在220C以上的高温炉中烘烤,就可以制成膨松、酥软和香甜可 口的美味面包了。
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出现是对微生物利用的一个巨大飞跃。首先,发酵的原

料从只限于使用谷物等农产品跨越到了还可以使用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其次,从小规模的手工作坊转变为大规模的、自动化、机械化生产。再次,是
多种先进工程技术的综合利用,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其他技术
成果等。最后,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生产的产品种类从开始时仅限于食品,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3. 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3.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4.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生命活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分享和提问解答的情况。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的理解和举例。

微生物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的制备。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3. 认识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 培养基的制备3.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4. 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是如何培养的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鉴别和鉴定方法。

3. 互动:学生演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操作,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操作能力:学生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备和鉴别鉴定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

2.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

3. 认识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2.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3.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以及其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下《4.微生物技术》word教案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下《4.微生物技术》word教案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4、微生物技术教课内容4、微生物技术课时安排教课目的:1、初步认识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到了专业化阶段。

2、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身旁。

3、认识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愈来愈广。

4、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停发展的。

教课重点:经过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愈来愈宽泛。

教课难点:经过实践活动,让学生领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愈来愈宽泛。

打破难点重点方法:教课准备: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方面的资料教课时设计意环节间师生活动图复备导入问题:既然有大批的微生物是有利的,让学生新课人们能够利用它们来做好多事情,那么,认识到同学们知道此刻科学家们对它们是怎样人们对利用的吗?微生物古代【学生】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的利用人们概括学生提出的科学家对微生物利用的在很早对微可能方式。

从前就生物问题:那么古代的人们对微生物又是如开始的利何对待和利用的呢?了。

用沟通: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古已有之。

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第一个阅读内容。

让学生实践【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阅读、概括、浅显认“面思虑和总结。

识人们包的让学生概括出这段阅读内容的主题。

对微生制让学生概括出这段阅读内容中对微生物物利用作”的利用波及的几个方面。

的发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对微生物利用的历程。

发展历程。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是拥有主学习面观能动性的。

包的制现代概括提炼该阅读内容的主题、所波及的作,体微生方面、基本的发展历程等。

会人们物技1、发问:有哪位同学在家里做过面包或对微生术蒸过馒头?假如做过这些事情,你是怎物的利样做的?你愿意将你的制作过程说给大用就发家分享吗?生在我【学生】明确制作这些食品的详细过程们的身及制作重点。

边。

2、(可能有)同学互相沟通做这些事情的过程。

【学生】在家中自己达成所喜爱食品的制作。

假如有必需,能够接受家长的指导。

让学生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对于制作面包认识现(或蒸馒头)的过程。

代微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食品带到学校来物技术供大家品味。

【大班科学教案】微生物的世界

【大班科学教案】微生物的世界

【大班科学教案】微生物的世界大班科学教案:微生物的世界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型生物体,虽然很微小,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节课将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微生物的世界。

二、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微生物是一类极小型的生物体,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2. 分类: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四大类。

这些微生物在形态、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三、微生物的生活方式1. 细菌: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可以根据能否在氧气中生存将其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

2. 真菌: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并迅速繁殖,分布广泛。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生物体,需要依附于宿主才能生存繁殖。

4.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它们生活在水中或含水环境中。

四、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有益微生物:a. 发酵微生物:例如酵母菌,用于制作面包、酸奶等食品。

b. 分解微生物:例如细菌和真菌,帮助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沃。

2. 有害微生物:a. 病原微生物:例如细菌、病毒等,会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疾病。

b. 腐败微生物:例如霉菌,会导致食物腐败变质。

五、微生物的保护和控制1. 保护微生物:学会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减少对细菌的依赖性。

2. 控制微生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储存食物等,减少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3. 微生物检测:了解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并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以及采取相应措施。

六、实践活动:观察微生物1. 实验材料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眼滴管、色素染液等。

2. 操作步骤:a. 向载玻片滴加一滴水样,涂上一滴染液。

b. 轻轻盖上盖玻片,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下。

c. 调整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下的微生物。

3. 提示问题: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哪些微生物?它们的形态有什么特点?七、拓展学习1. 探究微生物的分布:鼓励孩子们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了解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了解到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环境。

(4)知道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文字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法[课前准备]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硅藻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鱼缸、池塘里的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总是出现绿毛。

你知道水里为什么会长绿毛吗?据说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用显微镜来继续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看看那些绿毛是不是属于微生物,并做好记录。

二、探究新知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一)采集、培养微生物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

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

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而成的,瓶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式以此为养料进行大量繁殖。

(二)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实验名称制作微生物的玻片标本实验器材滴管、池塘或鱼缸里的水、载玻片、盖玻片实验内容用吸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

3.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能引起疾病。

4.微生物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5.微生物的培养:学习如何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微生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讲解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3.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各个领域的作用,以及可能引起的疾病。

4.观察微生物: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亲自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5.培养微生物: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微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实验法: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微生物培养实验。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微生物的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4.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教科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

(封面)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反思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三)》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了解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了解到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环境。

(4)知道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文字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法【课前准备】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硅藻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鱼缸、池塘里的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总是出现绿毛。

你知道水里为什么会长“绿毛”吗?据说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用显微镜来继续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看看那些“绿毛”是不是属于微生物,并做好记录。

二、探究新知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一)采集、培养微生物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

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

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而成的,瓶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式以此为养料进行大量繁。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

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供您参考使用。

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共同提高。

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资料教科版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背景和目标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身边的许多微生物。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它们的出现,是在动物和植物之前。

人们对微生物的发现和研究,始于显微镜发明之后。

1675年,列文虎克利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在不流动的污水中第一次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动物”,看到了酵母菌和球状、杆状及螺旋状的细菌。

300多年来,人们已发现和命名的微生物有10万种之多。

迄今为止,人们不仅认识了很多引发各种疾病的微生物,掌握了抑制其传播疾病的各种技术,而且开发了大量微生物的机能,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进行广泛应用。

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观察微生物。

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极多,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本课仅指导学生观察几种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

科学概念.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过程与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它纤维。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重点活动是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内容分为“制作微生物装片”“观察微生物”两个主要活动。

活动的难点是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教科书第18页中的微生物只涉及到水中的一些单细胞原生动物和藻类植物。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第7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板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第7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及板书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7节《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公开课教案_2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公开课教案_2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微⼩世界⽤显微镜观察⾝边的⽣命世界(三)》公开课教案_22第七课⽤显微镜观察⾝边的⽣命世界(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前⾯⼏课使⽤显微镜观察⽣物细胞的基础上,学⽣了解到了⽤⾁眼不可能看清的⽣物基本结构——细胞,对细胞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了细胞是⽣命体的基本单位。

通过学习有关列⽂虎克研究微⽣物的在科学历史资料,知道微⽣物在地球上分布很⼴,种类和数量极多,和⼈类的关系也⼗分密切。

学⽣对于如何操作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视野中所呈现出的事实和有关图像资料,来分析和判断我们所看见的物体是否是微⼩⽣物,从⽽来建⽴新的关于⽣命和微⽣物的概念,形成学科的核⼼思想与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定难度的。

⼆、教学⽬标1、科学概念(1)在⽔中⽣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物;(2)微⽣物通常都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3)微⽣物具有⽣命体的特征,如:对环境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与反应、能繁殖等。

2、过程与⽅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活着的微⽣物,⽤图⽂⽅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为特征;(2)发现微⽣物具有⽣物的⼀些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物的种类名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仔细观察⽔中微⽣物的特征,并做好详细的观察和记录(2)教学难点:根据它们的形态和⾏为特征,来判断他们是否是具有⽣命的⽣物。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含有丰富微⽣物的池塘⽔,以及相关的微⽣物彩⾊资料图⽚。

2、学⽣准备:分组实验,每组光学显微镜⼀台;装有东湖⽔的烧杯,载玻⽚和盖玻⽚,镊⼦,胶头滴管,吸⽔纸,观察记录单,每组⼀份关于微⽣物的纸质资料。

五、教学过程1、教师出⽰⼀壶从东湖采集来的⽔2、提出问题:湖⽔⾥有我们⾁眼看不清的⽣物吗?要想看得仔细清楚,我们就需要使⽤显微镜来观察。

如何制作装⽚呢?3、制作东湖⽔⽣物装⽚。

教师⽰范,讲解注意事项。

第⼀、在载玻⽚上滴⼀滴东湖⽔,盖上盖玻⽚,⽤吸⽔纸吸掉多余的⽔。

第⼆、迅速的放载物台上观察。

小学科学3《发霉与防霉》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3《发霉与防霉》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3《发霉与防霉》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发霉与防霉导语:发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不仅会破坏食物,还可能导致青霉素等抗生素生产受损,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了解发霉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十分重要。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发霉的原理、影响和防霉方法。

一、发霉的原理和影响1. 发霉的原理发霉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生物变化。

真菌是一种微生物,常常生长在潮湿、温暖和缺氧的环境中,这些条件有助于它们生长和繁殖。

当食物被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时,真菌会进入食物并迅速生长,形成霉菌。

2. 发霉的影响发霉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不少问题。

首先,发霉会导致食物变质,使其变得不可食用。

霉菌会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产生有害物质,如黴菌毒素,长期摄入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其次,发霉还可能破坏其他物品,如书籍、纸张、衣物等。

而且,只要有一小部分被霉菌污染,很快整个物品就会被影响。

二、防霉的方法1. 保持干燥发霉需要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干燥是预防发霉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潮湿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及时通风和晾干衣物,尽量减少室内湿度。

2. 注意食物储存食物在存储过程中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

为了防止食物发霉,我们应该将食物储存在干燥、通风且温度适中的环境中。

同时,食物应该密封存放,避免与空气接触。

3. 保持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可以帮助防止霉菌的滋生。

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我们应该经常清理和消毒容易滋生霉菌的地方,如浴室、厨房等。

4. 移除霉菌一旦发现霉菌,我们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将其移除,以防止其继续生长传播。

在处理霉菌时,我们需要戴上手套和口罩,以防止接触到霉菌或吸入其孢子。

三、课堂练习1. 单选题:发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高温B. 潮湿C. 通风不良D. 缺氧2. 填空题:应如何储存食物以防止发霉?(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 判断题:发霉会破坏书籍、纸张和衣物等物品。

(对/错)4. 解答题:请简要阐述一种防霉的方法。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发霉的原理、影响和防霉方法,使学生了解发霉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件《3.微生物》PPT课件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件《3.微生物》PPT课件

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
• 血平板上毛玻璃样,金属光泽,生姜味
洛菲不动杆菌
军团菌属 ➢ 革兰阴性杆菌,常规染色不易着色 ➢ 用Dieterle镀银法染成黑褐色 ➢ Giemsa法染色染成红色
胞内寄生菌
➢专性需氧,2.5%CO2能促进其生长。 营养要求特殊,需在含半胱氨酸及铁的 培养基中细菌才能生长
呈单个、成双、短链(液体培养基或脓汁中)或成簇 排列呈葡萄串样,无鞭毛和芽胞
葡萄球菌分类
按照色素不同
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
腐生葡萄球菌 (柠檬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
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下为表皮葡萄球菌
甘露醇高盐琼脂
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
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
革兰染色阳性,双球菌 矛头状:平面相对 尖面相背
大肠埃希氏菌在伊红美蓝琼脂(EMB)上典型特征 大肠埃希氏菌落呈 黑色中心 ,有或无金属光泽
EMB(伊红——美兰培养基),乳糖、伊红、美兰
大肠埃希菌 (非致病菌)
选择作用 (弱选)
乳糖 发酵
伊红
产酸 结合 美兰
形成紫黑色金 属光泽化合物
有色的乳糖发酵菌落
伤寒沙门菌等 乳糖 (致病菌) 不发酵
伊红美兰不能结合
红 试
产气杆菌:-
阳 性

吲哚试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KIA培养基: A大肠阴性对照
1.G–直杆菌 有菌毛 无鞭毛
动力 + (大肠杆菌)
动力 (痢疾杆菌)
志贺菌属生物学特性
• 营养要求不高 • 常选用SS培养基(志-沙氏)

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案)

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案)

小学科学17《微生物与健康》(教案)微生物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 了解几种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3. 掌握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2. 有益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三、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被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研究微生物的求知欲。

2. 讲授(1)什么是微生物?教师向学生解释微生物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生物,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

(2)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向学生介绍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

有益微生物,如某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参与人类的消化过程、维持肠道健康等。

而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和病毒,则可能引起感染和疾病。

(3)有益微生物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等,并解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益处。

例如,乳酸菌能够帮助人类消化食物、增强免疫力等。

(4)病原微生物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和流感病毒,并解释它们可能引起的疾病和传播途径。

同时,教师应强调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酸奶发酵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有益微生物的作用。

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酸奶,并观察酸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4. 活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如何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研究该病的传播途径,并提出预防方法。

(2)展示和讲解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向全班讲解该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导入:利用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通过语言和图示,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解释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3. 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微生物的发酵过程。

4. 活动: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酸奶发酵实验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教案全册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技术与科学》单元备课单元内容: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2、制作简易显微镜3、微生物4、微生物技术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发展观察能力、设计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提高学生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对微生物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科学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

2、初步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

3、初步会设计和制作简易显微镜。

4、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分布。

5、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6、学会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

7、知道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酿酒、制药等。

8、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卫生无的方法与技能,例如面包、泡菜的制作方法。

9、知道微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重大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探究的兴趣。

3、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价值观。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对人类所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5、初步学会对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评判。

6、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材料准备: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3、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4、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过程,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2、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1、为每个组准备至少1个放大镜、1台普通光学显微镜;一些纤维、毛发、羽毛;动植物的细小部分;玻片标本等;2、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资料。

(学生):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首师大小学科学六下《3.微生物》word教案(2)

首师大小学科学六下《3.微生物》word教案(2)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微生物教学内容 3.微生物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3.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推理和概括能力。

4.提高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6.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突破难点重点方法:教学准备:显微镜、各种微生物的放大图片教学环节时间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引入新课观察1和观察2 1.引入:前面学习的都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生物世界,本课中将要引入的是一个用肉眼看不到、却又热闹非凡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这个世界借助于显微镜,也可以展现在人们眼前。

【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彼此对微生物的认识情况2.让学生相互交流对微生物的了解情况。

3.将学生所了解的有关微生物情况进行总结。

1.引入:人们是如何发现微生物的?当人们发明了显微镜之后,开始将很多东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人们发现在显微镜下还生活着一个用肉眼看不见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微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学习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及作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物的种类很多。

那么在显微镜下生活的生物中的一种——酵母菌又是什么样子的?2.进行观察1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1的活动。

3.对观察1进行总结,得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

【学生】就观察1得到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结论。

4.进行观察2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2的活动。

5.总结观察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浅的认识。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核细胞的,抗肿瘤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比例较高,这也是 粘细菌不同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独特之处.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埃博霉素(2007年10月16日,美国大型制药企业之一施贵宝
《微生物》
——鲜为人知的粘细菌 Myxobacteria

LOGO
目录(Contents)
3.微生物
4.微生物技术
粘细菌简介

❖粘细菌(Myxobacteria,slime bacteria)
在生物界中的位置(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埃博霉素的优势
❖水溶性不但比紫杉醇约大30 倍(20℃时epothilones 水中的溶解度为017 g. L - 1)
❖只要能筛选到优良的生产菌, 通过专门培养基的发酵 几乎可无限量地获得。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LOGO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技术与科学《3微生物》课件
1、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 对新教 师实施 跟踪听 课,做 好教学 常规工 作的指 导和调 研。 2、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扩大教 师的视 野,抓 住到市 、镇各 园的听 课机会 ,学习 别人的 长处, 逐步提 高自己 的教育 教学水 平。 3 、创设体现班级特色的主题环境。 在主题 环境的 设置和 提供上 ,我们 应本着 以幼儿 为主体 的宗旨 ,鼓励 幼儿大 胆参与 到环境 创设中 ,要重 视环境 随教学 内容的 变化而 随时调 整,让 环境体 现幼儿 的学习 过程, 使环境 始终起 到引导 幼儿发 展的作 用。

《细菌》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人教版 (3)

《细菌》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人教版 (3)

《细菌》一、教材分析本章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本主要课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植细胞的比拟,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开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通过观察、比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开展密切相关;2、通过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四、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拟;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丢丢的生活》后提出问题:丢丢为什么会肚子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生答后,师再次设问:丢丢为什么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去?细菌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入课题。

二、讲述新课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2〕谁推翻了细菌是自然发生一说?〔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会变质,而鹅颈瓶中的肉汤却没有变质?〔4〕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5〕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奉献?2、生讨论归纳答复:〔师提醒:注意在重点局部做上记号〕〔1〕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显微镜〔2〕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

《形形色色的生物》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3)

《形形色色的生物》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3)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的多样性,掌握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根本特征。

3.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归类和发散思维能力。

4.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物的饿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

难点遗传多样性、应激性、新陈代谢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时方案: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命的世界1.在“致同学们〞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生物学的概念。

并提出了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所表现的特征有哪些?〞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认识生命以及生命生存的环境。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的作用,所以我们首先来认识生物生存的家园。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

二、生物的多样性1.放多媒体教学资料,提问:我们留心观察周围,就会发现种类繁多的生物,请同学们来描述你所认识的是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2.简单介绍生物的类型,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并激发出兴趣后,再提出课题“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可以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活动,要求不能出现重复的物种,小组成员之间依次进行介绍。

3.在了解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内容之后,我们来了解我国的物种多样性知识,请同学们展示所收集的资料。

4.提问揭示下一个内容:生物为什么具有如此繁多的多样性?用书上的图片和有关资料举例说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生物多样性。

5.提问:鱼必须生活在水中,鸟必须生活在空中,假设互换了环境,结果会怎样呢?引入: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是极其复杂多样的,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6.利用幻灯片,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文内容根底上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微生物
教学内容 3.微生物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3.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推理和概括能力。

4.提高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6.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用到的简单的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突破难点重点方法:
教学准备:显微镜、各种微生物的放大图片
教学环节时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
引入新课
观察1和观察2 1.引入:前面学习的都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生
物世界,本课中将要引入的是一个用肉眼看不
到、却又热闹非凡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
这个世界借助于显微镜,也可以展现在人们眼
前。

【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彼此对微生物的认识
情况
2.让学生相互交流对微生物的了解情况。

3.将学生所了解的有关微生物情况进行总结。

1.引入:人们是如何发现微生物的?当人们发
明了显微镜之后,开始将很多东西放在显微镜
下观察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人们
发现在显微镜下还生活着一个用肉眼看不见的
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物的种类很多。

那么在
激发学生
对微生物
的好奇
心,调动
学生学习
微生物知
识的积极
性。

1、对微生
学习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特点及作用显微镜下生活的生物中的一种——酵母菌又是
什么样子的?
2.进行观察1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1的活动。

3.对观察1进行总结,得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

【学生】就观察1得到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和
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结论。

4.进行观察2的活动。

【学生】做观察2的活动。

5.总结观察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浅的认识。

【学生】总结观察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浅
的认识。

1.引入:当对微生物进行过观察,有了最基本
的认识之后,那么,微生物到底具有哪些特征
呢?这可以从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
殖特点及作用几方面分别来看。

【学生】阅读材料。

2.展示有关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
特点等几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就与教材中相对
的每一个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提前准备关于微生
物知识的材料,在课上交流。

3.利用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如:从古至今,已
经有无数的生命曾经在这个地球上生活过,但
现在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为什么不是尸横遍野
呢?如果将一块橘子皮埋进地里,过一段时间,
再挖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这是为什么?
等等。

【学生】根据教材、资料、实例进行分析,形
成关于微生物的整体认识。

4.对这几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问题:同学们对微生物对人有益的方面都有
物形成感
性认识。

2、提高使
用显微镜
的技能。

形成对微
生物的整
体认识。

认识大自
然中的微
生物并不
有益微生物的作用
有害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简单的消毒方法
实验灭菌方法哪些了解?
【学生】讨论微生物对人有益的方面。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学生】学习微生物对人有益的方面。

3.用实例对微生物的有益作用进行说明。

4.出示一些有益微生物的形态图片。

5.归纳出示有益微生物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1.问题:同学们对微生物对人有害的方面都有
哪些了解?
【学生】讨论微生物对人有害的方面。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学生】学习微生物对人有害的方面。

3.用实例说明微生物对人体有害的影响。

4.出示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形态图片。

5.归纳出示有害微生物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1.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消毒方法都有哪
些?(特别是2003年夏季的非典型性肺炎流行
期间)
【学生】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消毒方法类别。

2.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操作。

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文中的简单操作方法。

【学生】分析归纳每类消毒方法的要点。

4.要求学生指出每类操作方法的要点。

1.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灭菌方法都有哪
些?(特别是在医院或家中有重病人期间)
【学生】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灭菌方法。

2.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操作。

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文中的灭菌方法。

【学生】分析归纳每类消毒方法的要点。

是全有
害,而是
大多数对
人有益。

了解有害
微生物对
人影响的
几个方
面。

能够学到
生活中常
用的消毒
方法,并
在实际生
活中应
用。

能够学到
生活中的
灭菌方
法,并在
实际生活
中应用。

4.要求学生指出每类灭菌方法的要点。

板书设计
3.微生物
测量单位:微米或纳米消毒方法:(1)居室消毒:白醋、来苏尔
有益:酿酒、处理污水等(2)用具消毒:煮沸、酒精、漂白粉有害:发霉、引发疾病(3)伤口消毒:紫药水、碘酒
(4)食品消毒:加热
课后反思习题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