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司法保障
在环 境保 护保 护领 域 , 长 期 以来 我 国实 行 的 是行 政处 罚为 主 、 司 法保 护 为 辅 的 制度 。但 通 过 行政 手段 制裁 环境 违 法行 为 , 暴 露 出行政 执 法 手 段较 软 , 处 罚数 额 较 低 , 从 而 造 成 企 业 违 法 成 本 低、 行政执 法成 本高 、 环境 损失 社会 担等怪 象。 现实生 活 中 , 环境 侵 权 人往 往 承 担 较小 的违 法 成
挥 环境公 益诉讼 制度的作用 、 加强法制建设 、 推动 国家和地方 的环境立法 、 通过行 政执法与环境 司法的接轨几 个 方面解决环境司法问题 , 为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有效 的法律保护 。
关键词: 环境保 护; 生态文 明建设 ; 司法保 障
中图分类 号: D F 4 6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2 3 X( 2 0 1 3 ) 1 2— 0 0 5 1 —0 5
元。 …阳宗海砷污染事件推动 了建立司法机关介 入环境保护机制的进程 , 给审判环保案件提供 了 指南 。 [ ] ( 川 )
《 噪声污染 防治法》 《 海洋环境保护法》 等; ③其他
类的法律 , 如《 环境影响评价法》 《 清洁生产促进 法》 《 循环经济促进法 等。( 4 ) 《 侵权责任法》 第
地下 水 以及地 表径 流进 入 阳宗 海 , 导致 该 重 要 湖 泊被 砷污 染 , 构成 重 大 环境 污 染 事 故 罪 。被 告 单 位 云南 澄 江 锦 业 工 贸 有 限 责 任 公 司罚 金 人 民币 1 6 0 0万元 ; 被 告人 李大 宏 ( 锦业公 司原董事 长 ) 有 期徒 刑 四年 , 并处 罚 金人 民 币 3 0万 元 ; 被 告 人 李 耀鸿 ( 锦 业公 司原 总经 理 ) 有 期徒 刑 三年 , 并 处 罚 金人 民币 1 5万 元 ; 被 告人 金 大 东 ( 锦 业公 司原 生 产部 部长 ) 有期 徒刑 三年 , 并 处 罚 金人 民币 1 5万
关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探讨
关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探讨气象为农服务(Agrometeorological Services)是指提供农业相关气象预报和气象信息的活动,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准确、实时、完整的气象支持。
气象为农服务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精准农业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气象为农服务的意义、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一、意义体现1. 增强保障农业生产我国农业生产受气象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如气温、降水、日照、风等气象要素都会对农作物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等产生影响。
因而,农业生产最需的就是气象服务,通过了解未来天气情况,农业生产方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做出相应调整,以此来减少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保障农业生产。
2. 服务三农,提升农民收益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对农民的服务也是形成城乡统筹、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气象为农服务不仅可提高农民对气象信息的敏感度,还能帮助农民科学地制定农业生产计划,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口感和安全性,进而促进农民的收入水平的提升。
3. 推进精准农业的实现农业生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农业要素的相互作用,而气象服务可提供针对农业生产的多种精细信息,有助于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在全社会极受关注,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强农村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服务内容1. 预报管理气象为农服务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因而预报管理是其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早期,气象部门主要以传统的气象观测设备收集数据,并通过编码发送短信的方式向农民提供天气预报。
但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基于大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智能预报系统成为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形式。
2. 病虫害防治指导气象服务还能提供病虫害预测,对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指导,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治疗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减少损失,从而获得更加丰收的收成。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摘要:分析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气象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关系,提出了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关系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资源环境与人口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再加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系统等问题,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认真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四个重点方面建设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促进我国全面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仍没有得到满足,仍需要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考虑这个实际情况。
如果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就无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也将陷入生存危机,现有的发展成果也必然要落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也将无法实现[1]。
因此,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而言,必须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条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清新的空气、营养的食物、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
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同志曾指出,不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最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应当提供的最为基本的公共服务,是一条人民群众需要生活环境的底线。
基本的生活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政府部门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环境污染加剧,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环境治理的政策,也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但环境危机的基本状况并没有发生改变[2],对于整个国际社会的环境问题,中国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新关于我区气象区域站建设情况和气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气象区域站建设情况和气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调研的要求,我局领导班子结合实际和今年重点工作任务针对制约双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监测体系和气象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工作。
一、调研情况1、调研部署和时间安排。
首先2019年9月20日召开班子会议研究确定调研课题,部署工作任务,对有关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
二是利用秋季区域站巡检的时间,2019年9月26-10月10日由局长带队,带领单位维护人员对所有乡镇区域站进行巡查,统计各雨量站汛期运行情况、检查现场雨量站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途径。
2、我区区域站建设现状:我区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始建于2002年,十几年的时间,共经过了四次较大的升级改造,达到现在的建设规模。
目前辖区内共建设6个骨干站,分布在联兴、新兴、青岭、兰陵、杏山、万隆,为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六要素自动站,其他17个站为四要素自动站,实现了区域自动站乡镇全覆盖。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规模进一步加大。
区域自动气象站具有分布面积广、获取气象资料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强、传输及时等特点,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气象服务工作得到了广泛应用。
3、气象区域站在气象服务的作用。
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使我区地面观测网对天气系统特别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系统监測能力大大加强;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形成,实现了气象多要素连续动态实时监测,显著提高了气象监测时空精确度,大大增强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使天气预报更加精细化决策服务更加科学化,同时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
区域自动站具有分布面积广、获取气象资料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强、传输及时等特点,这就为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了抵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我区地处平原,十年久春旱,春季透雨、夏季洪涝、秋季初霜等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加强气象法治标准建设。推进气象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强化气象行政权力 的制约和监督,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以重点监管、信用监管 、“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气象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
(六)加强组织保障,全力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的主导作用,落实气象事业发展各项任务。认真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实施方 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要求,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提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聚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需求,加强面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加工和供应等各个环节的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站网。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方式 ,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实现基于位置、关键农时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农业气象服 务。发展精细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加强花木盆景、黑塌菜等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特色服务,进一步放大“苏•皋 长寿”品牌效应,深化乡村旅游和美丽宜居乡村气象服务效益。与保险公司共建持续稳定的信息共享机制,扩大政策 性气象保险服务效果。
到2025年建成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完善、功能先进、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 象工作与“强富美高”新建设需求相适应。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6%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比“十三五”平均水 平提升5%,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45分钟以上,公众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 90分以上,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较“十三五”平均下降15%。在城市和沿江气象服务方面形成比较明显优势, 气象灾害监测精细化程度、气象服务智慧化程度、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走在前列;在气象科技创 新和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形成比较明显优势,形成一批气象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业务人才。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6•【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号•【施行日期】2024.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号《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9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6日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4年9月26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第四章污染防治第五章绿色低碳发展第六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美丽云南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系统治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机构,配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
鼓励和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方式,协助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行政、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林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绿色云南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设绿色云南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绿色云南是指建设生态友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云南,旨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目前,云南省存在着一些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要实现绿色云南建设,需要在多个方面加以改善。
本文将重点探讨绿色云南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问题1.严重的环境污染云南省是中国的绿色宝地之一,但近年来受到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厂排放、交通尾气、农业化肥农药、城市生活垃圾等都对云南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资源浪费严重云南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但资源的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浪费,都对云南省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生态系统破坏一些商业开发、农业扩张、生态保护区内非法采矿等行为,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一些珍稀动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4.缺乏环保意识一些地方的居民和企业对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污染问题不够关注,环保法规意识淡薄,导致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增加。
二、解决方案1.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环保法规制定,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对环保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并确保法规的执行力度。
同时,注重公众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2.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减少的目标。
3.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加强生态保护区管理,加大对生态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保护珍稀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推动绿色出行加大对环保交通的投入,推广绿色交通工具,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5.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大对工厂排放、农业化肥农药使用、城市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的监测力度,严格控制不合格企业的排放行为,加强环境治理力度。
6.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年终总结_气象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年终岁末,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国气象事业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气象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中,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气象监测预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过去的一年,我国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全力做好气象监测预警工作。
通过加强气象观测设施建设,提高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确保了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充分利用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提前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政府决策和公众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持。
1. 持续推进气象观测网络建设。
本年度,我国新建和升级改造了一批气象观测站点,提高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提高气象预报预警准确率。
通过采用先进的预报技术和方法,气象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二、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气象服务不仅仅是防灾减灾,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过去一年,我国气象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气象保障服务,如气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气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等。
2. 服务农业发展。
利用气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气象服务,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气象服务,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三、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科技创新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过去一年,我国气象部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1.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气象科技创新平台,为气象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加强气象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措施研究
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措施研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气象服务也应当与之相适应,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人民生活的需要。
本文将从气象服务的角度出发,研究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气象监测预警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气象服务的基础。
要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精细化水平。
应当加大对气象观测设备的投入,提高观测设备的监测能力。
加强气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形成全面、准确的气象信息数据库。
还应当加强气象预警的发布渠道和方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气象预警的时效性和普及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及时获得气象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
二、优化气象服务模式当前,气象服务主要以行政区划为单位,面向政府和行业部门提供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应当优化气象服务模式。
一方面,要加强与各个行业部门的合作,以满足其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与农业部门合作,提供专门的农业气象服务,帮助农民了解天气状况,做好农作物种植管理。
与交通部门合作,提供精确的交通气象服务,帮助交通管理部门预测和应对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情况。
要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布置气象观测设备,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气象预报和气象监测服务,帮助其进行灾害预防和应对。
三、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四、加强气象科普教育气象科普教育是提高人民气象素质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对公众的气象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知水平。
可以通过开展气象科普讲座、气象科普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和气象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气象服务。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气象科普软件和网站,让公众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取气象知识和气象服务。
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的气象应变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加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优化气象服务模式、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和加强气象科普教育等方面着手。
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
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要议题。
气象作为一门研究天气和气候规律的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南方某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气象的保障工作的典型案例。
该城市位于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所以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该城市开展了一系列的气象保障工作。
首先,该城市建立了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
该系统包括气象观测站、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各种设备。
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实时观测和监测天气状况,确保各项气象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该城市还与其他城市和地区开展了数据共享,形成了跨地域、跨区域的气象信息共享网络,提高了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
其次,该城市注重气象服务的提供。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天气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居民和农民更好地应对天气变化,该城市建立了一套气象服务系统。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居民和农民可以随时查询天气预报、气象警报等信息。
此外,该城市还设立了气象服务热线,提供专业的气象咨询和建议,确保居民和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和应对天气变化。
再次,该城市重视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
由于地处南方,该城市常常受到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影响。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该城市建立了科学的灾害预警机制。
当气象台监测到有可能发生灾害的天气现象时,会立即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和农民采取防范措施。
同时,该城市还加强了气象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最后,该城市重视气象科普与教育。
他们认识到,只有提高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因此,该城市大力推广气象科普与教育活动。
他们在学校开展了气象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气象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他们还举办了气象科普展览,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大众对气象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中国南方某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气象的保障工作充分体现了气象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
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
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1. 应对气候变化:气象部门通过监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帮助其采取应对措施。
例如,气象部门预测到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的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进而提出建设节水型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以减少水资源浪费。
2. 生态保护和修复:气象部门通过监测生态环境的状况,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在某个生态保护区内,气象部门监测到空气质量较差、降水偏少,进而提出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建设人工增雨设施等措施,以改善生态环境。
3. 资源利用和开发:气象部门通过监测和预测自然资源的变化趋势,为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在某个山区,气象部门预测到未来一段时间内降水偏多、气温偏高,进而提出建设水电站、发展旅游业等措施,以充分利用资源。
4. 防灾减灾:气象部门通过监测和预测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防灾减灾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某个沿海地区,气象部门预测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台风登陆,进而提出加强防台风宣传、提前转移危险区域居民等措施,以减少灾害损失。
总之,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气象部门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云南服务保障工作总结会
云南服务保障工作总结会
近日,云南省举行了一次服务保障工作总结会,会上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
行了全面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推动云南省的服务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会上,与会人员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对
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会议还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会议强调了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要加强服务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在会议的发言中,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他们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做到服务周到、保障到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此次云南服务保障工作总结会的召开,为云南省的服务保障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的服务保障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
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和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一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实践上的重大举措,树立了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征程,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
森林兴则文明兴,森林衰则文明衰。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先贤先哲都把丰富的森林作为国势兴旺的标志,把栽种树木作为治国安邦的大计,黄帝陵中有黄帝手植柏,孔庙中有孔子手植树。
《国语》曾记载,单襄公借道陈国去楚国,当看到陈国“道无列树,垦田若艺”等现象时,他断言“陈国必亡”,三年后陈国果然衰落灭亡。
100年前,xx、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过十分深刻的论述。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90多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xx思想。
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xx有一句名言,问题是时代的口号。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也是在不断探索解决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中提出并丰富发展的。
气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气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案例一:气象科技创新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气象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气象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加强了气象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动气象科技从传统预报向智能预报、从主观经验向客观定量化、从单点突破向协同发展、从点状应用到链条化服务、从行业优势向国家综合优势的转变。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值预报模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外,我国还开展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业务领域的气象科技创新,如海洋气象、农业气象、交通气象等,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
案例二:气象服务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气象服务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气象服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灾害预警、人工影响天气等。
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加强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气象服务合作,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服务。
此外,我国还针对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等提供了个性化的气象保障服务,如奥运会、世博会、地震等,为相关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案例三:气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气象部门加强了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和预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气象部门还针对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全方位的气象服务,如空气质量监测、环境气象监测等,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气象部门还针对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案例四:气象服务便民利民气象服务便民利民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气象服务便民利民方面,我国加强了针对公众的气象服务供给,提高了气象服务的覆盖率和精细化程度。
例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气象预警和预报信息,我国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使公众能够及时获取到准确的气象信息。
以“美丽云南,生态文明,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撰文
美丽云南,生态文明,我是行动者“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是情”,生态文明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的大计。
从塞罕坝荒原变林海,到生态多样保护,再到注重新能源发展,支持低碳汇能力的行动,惠及世界。
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把握自然规律,维护生态环境,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春城漫步误为春,翠绿绵红气冷心”,我们美丽的云南--昆明于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
云南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也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多样性关键地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在时代变迁和发展中,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如珍珠一般散落在云南大地的各个角落。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我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垃圾分类”将关爱自然落到实处。
作为一名小小志愿者,在校园内老师教导我们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拒绝使用一次性白色污染物,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践踏绿地,“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我们五一中队利用课余时间,队员们佩戴好口罩,穿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手里拿着垃圾袋、钳子、扫把等工具,深入到学校旁边的社区及学校里的每一个角落,主动清理白色垃圾的小小身影随处可见。
我们在社区里向市民宣传环保理念给居民发放环保手袋和宣传册,我们在学校里举办“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宣传活动,让我们从小正确对待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
倡导节约资源绿色生活方式,这样周边环境才会得到改善,居民才会安居乐业。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美丽云南,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我是行动者,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提倡绿色生活,增强节能环保意识,让我们携手争做创建美丽春城的积极行动者,共建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云南。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以云南省楚雄州为例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以云南省楚雄州为例发布时间:2021-07-06T11:02:53.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陈静桦[导读] 摘要:农业生产历来和气象因子之间联系密切,有利的气候条件能够助力农业高产丰收,而农业气象灾害则会造成农业减产减收。
云南省楚雄州气象局 675000摘要:农业生产历来和气象因子之间联系密切,有利的气候条件能够助力农业高产丰收,而农业气象灾害则会造成农业减产减收。
因此,做好农业气象服务特别重要,其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具有极大作用。
本文以云南省楚雄州为例,重点探究了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当前农业防灾减灾面临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农业防灾减灾建议,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应用;建议引言楚雄州隶属于云南省,地处云南省中部,地理坐标处于24°13′~26°30′N,100°43′~102°30′E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要区域。
整体地势主要是由西北朝东南方向倾斜。
楚雄州气候宜人,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因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楚雄州整体气候特征:春秋季长,冬夏季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由于地形以及海拔的差异,具备显著的立体气候以及区域小气候特征。
楚雄州土地总面积4388.7万亩,其中耕地238.36万亩,水田123.95万亩,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马铃薯等。
农业经济在楚雄州经济中农业经济在楚雄州经济发展占据比重较大,但是受该地区地形地貌的影响,楚雄州洪涝、干旱、大风、寒潮、连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经常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失。
所以,气象部门应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1-2]。
本文主要以云南省楚雄州为例,探究了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云南省楚雄州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从尊重自然规律准确把握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关系入手,介绍了云南省生态气象监测网络体系、生态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能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能力、面向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等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现状,针对云南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生态气象观测能力、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气象预报服务体系、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强化面向生态扶贫的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现代化水平五项基本措施,为云南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气象工作;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机制体制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总书记视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国内有的学者已对如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开展了研究,陈鹏飞[1]等分析了我国生态气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当前发展生态气象的重要意义,王云[2]、薛根元[3]等探讨了和阐述了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生态气象监测预警评价与服务方面的研究[4]—[6]。
根据云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需求,全省气象部门亟需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然而关于云南省如何将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服务融入云南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云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提出了强化气象保障服务的基本措施,以期为云南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决策参考。
1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进展情况1.1生态气象监测网络体系初步建立云南省建成了由3个气溶胶观测站、18个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和6个酸雨观测站组成的环境气象监测网;沿高黎贡山—哀牢山—无量山地区布设20个7要素高山无人自动观测站,开展气候变化敏感区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气象观测;建成洱海水上气象观测平台和滇池生态气象观测船,开展水位、水质、水文及常规气象要素实时监测以及湖-气界面水、热输送通量定量监测。
依托香格里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在迪庆藏区建设高原生态监测及综合保障体系。
1.2生态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得到提升云南初步建立了环境气象预报业务流程,研发了空气质量、紫外线、花粉浓度以及人体舒适度、旅游气象指数等服务产品,开展雾预报预警、空气污染气象条件潜势预报、酸雨监测分析评估等。
针对重要林区、自然保护区、流域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建立了气象干旱指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气象影响预报业务。
1.3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云南省气象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共享气象和环保监测数据,开展联合会商和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并将实况监测结果和空气质量预报联合发布在云南气象(行政版)APP,强化了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服务。
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滇池蓝藻、湖滨湿地、汛期水域面积开展动态监测,对昆明城市主要饮用水源云龙水库水体面积开展监测与分析。
建立了滇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不定期发布水体面积、水体质量、滇池蓝藻水华等监测及气象条件评价专题气象服务材料,为滇池富营养化进程控制、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1.4面向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显著围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需要,云南省气象部门在重点旅游区、生态脆弱区、受污染水域、重要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为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等开展应急作业。
近5年来共实施飞机增雨作业388架次,影响区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5669次,受益国土面积约21.42万平方公里,受益森林面积10.27万平方公里,空地结合立体式人工增雨增加降水133.7亿方。
1.5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技术支撑能力有效提升全省气象部门开展了云南省风能资源详查,编制完成《云南省太阳能资源区划》,绘制了全省县级以上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开展了气候容量评估研究,初步建立了云南省大气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土地承载力以及气候宜居性定量评估指标、方法体系。
2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2.1观测布局优化不够,生态气象要素观测能力不足现有综合气象观测网业务领域和时空覆盖不全,缺少生态气象观测要素,缺少高精度自动化的生态气象观测仪器;卫星遥感生态气象监测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大理观象台、香格里拉大气本底观测站生态气象监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2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服务产品严重不足卫星遥感产品的应用潜力挖掘不足;对气候系统、生态环境关键变量的变化规律、各影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转化-传输的机理等缺少深入的认识;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影响评估能力严重不足。
浅谈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杨智王丙春(云南省气象局云南昆明650034)(下转第136页)DOI:10.16317/ki.12-1377/x.2019.01.0892.3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领域有限在典型生态系统气象监测评估、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保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服务深度不够,在人体健康气象风险评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决策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服务尚未展开。
3云南省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的对策建议3.1进一步建立完善生态气象监测网,提升生态气象观测能力优化整合大气成分、气溶胶质量浓度、酸雨等观测站网,完善观测项目,增强现有观测站点观测能力。
强化生态气象监测能力,进一步完善以遥感手段、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相结合的生态气象监测网络。
围绕生态系统保护、恢复,逐步建立农业、高山草甸、湖泊、湿地、城市等云南省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气象观测试验站。
进一步发挥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和香格里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生态观测功能,完善现有业务观测系统,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开放共享的生态气象监测服务研究平台。
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开展大气负离子、环境监测、紫外线、林业气象、生态系统基础信息等数据的交换共享。
利用静止、极轨和资源卫星,结合地面气象站点,改进完善卫星数据处理和生态灾害遥感监测平台,实现对草地、森林等生态系统植被长势、高原湖泊生态质量和气象灾害等全方位立体监测水平和频率。
3.2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气象预报服务体系共享林业、环保、农业、交通、旅游、能源等部门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统筹建立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加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行业领域影响、空气污染对交通与人体健康影响等的数据挖掘分析,推进大数据在生态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研发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开展负氧离子、花期、花粉浓度、紫外线强度、空气清新度指数、气象景观指数、宜居指数、气候舒适度等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气象服务。
进一步深化与林业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准确率。
开展精细到县的24小时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并在网站、电视、手机APP等渠道联合发布。
在省级建立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建立完善重大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的气象保障业务。
建立完善大气环境污染预报预警联合会商和服务产品联合发布机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联合调查和评估机制。
3.3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加强面向电网调度和大型发电企业的集中式风能太阳能资源数值预报和发电功率预测及运行保障气象服务。
建立针对国家公园的专业观测、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与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业务。
开展重大城乡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区域性经济开发、区域农(牧)业结构调整、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准确把握趋利避害的气象条件,充分发挥气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
围绕生态旅游,推动具备条件的地区参加“中国天然氧吧”、“避暑之城”、“避寒胜地”、“恒春之都”创建,提高气象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叠加效应,推动气候资源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
3.4强化面向生态扶贫的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编制烤烟、咖啡、茶叶等高原特色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气象服务,促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统筹兼顾农村生态。
发展适用“三农”的智慧生态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展茶叶、咖啡等精细化优质生态农产品气候区划,开展基于“智能芯片”的优质农产品生态环境条件溯源服务。
3.5提高面向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水平建立飞机作业保障基地,完成作业指挥平台建设,在重点流域、大型水库、干旱地区和粮食生产、生态建设等重点区域开展经常性人工增雨作业,加大空中云水资源利用工作,增加蓄水,缓解因水资源短缺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云南省气象部门亟待构建云南省生态文明气象综合保障服务体系,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应紧跟生态建设需求、发挥优势,加强顶层设计,提升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强化国家公园建设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绿色发展气象服务、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气象科技支撑,为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参考文献[1]陈鹏飞,朱玉洁,周勇贺,等.浅析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气象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3):145-148[2]王云.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6 (4):88-92[3]薛根元.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4):1-6[4]韩宗姗,刘红年,贺晓冬,等.杭州市城郊生态带对城市气象特征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54(5):1034-1044 [5]王让会.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气象监测、评价及预警若干问题[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8,10(5):623-628[6]杨志刚,牛晓俊,张伟华,等.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7):141-146TJHB管家平台的主要功能是:(1)数据管理与查询对企业环境指标(包括厂区厂界年度检测、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等数据)进行数据化、信息化、电子档案化管理,方便企业查询和应用,环境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平台了解辖区企业历年环境数据,社会公众通过授权也可以了解企业环境状况。
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纠纷,平台数据也是客观证据之一,可以维护企业和公众各方权益。
(2)数据分析与风险警示。
对录入、接入的各种检测数据,平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为企业进行环境状况分析、环境污染风险分析,若风险等级达到相应级别,则发出预警或者警告提示。
(3)环保管家服务。
为企业提供从环评、治理、检测、验收、环保设施运营等一站式、管家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