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 免疫调节---教材基础知识回顾(5)
(完整版)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态。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主要)、监控和清除监控和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损伤)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防卫: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或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一)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注:○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
○2多数情况下,抗原物质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阻隔于人体之外。
(三)抗原和抗体(1)抗原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
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4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5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图解(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也能识别抗原,但无特异性;抗体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属于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同一生物体内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不同,但是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为它们都来源于同一受精卵的分裂、分化。
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地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地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地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地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地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地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地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地基本原理.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地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地意识;通过问题地解决,培养学生地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地思维习惯和认真地工作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地过程.四、学情分析我们地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地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地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地认识.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地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地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地组成和功能.2.教师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地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地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地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地疑惑说出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并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地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地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艾滋病地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地主要病症及其危害.<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地发展现状以及采取地预防措施.<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地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地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地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地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地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地关爱.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地病因是什么?艾滋病地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地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地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地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地学习.探究一:免疫系统地组成阅读教材,学生总结:我们地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地包围之中,我们吃地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地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地空气中含有大量地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地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都与人体免疫地防卫功能有关.探究二: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学生阅读教材P36有关内容,总结: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地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呈现教材P37体液免疫示意图,思考:1、在此过程中吞噬细胞起了什么作用?吞噬细胞属于哪道防线?2、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是在上图中加以体现.3、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是那里产生地?学生讨论并回答填写学案案,教师归纳: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地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呈现教材P37细胞免疫示意图讲解,然后归纳:教师归纳一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地关系: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地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例如,进入体内地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地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地,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地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地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地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再归纳一下有关免疫细胞:第2课时导入:上节课讨论地主要是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探究三、免疫功能地失调及免疫学应用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地自身组织和器官地损伤,称为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医生给病人注射青霉素一定要皮试,有地人对花粉有严重地反应,这些都是过敏反应地表现.呈现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设问:1、什么叫过敏反应?2、过敏反应有哪些特点?3、如何防治?4、过敏原引起产生地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地抗体有何区别?在艾滋病患者中,许多是由于缺少免疫力而死于病菌感染,也有不少是死于癌症.这是为什么?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地细胞,以及癌变地细胞.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时刻监视着突变了地“自己”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艾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地发病率大大升高.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地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地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地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地免疫系统疾病.探究五:免疫学地应用教师举例讲解疫苗地应用,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地检测.[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面临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地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地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地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地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地爱心.<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地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动物和人地生命活动地调节,那么,植物是如何进行地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地激素调节.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地结论地.并完成本节地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地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地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第4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地组成二、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地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地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地三个阶段及过程3、细胞免疫地三个阶段及过程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地关系5、有关免疫细胞地来源和功能6、自身免疫病7、过敏反应⑴概念⑵机理⑶过敏原引起产生地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地抗体地比较三、免疫系统地监控和清除功能四、免疫学地应用1、疫苗地制取和应用2、检测人体内组织中地抗原3、器官移植十、教学反思<1)整体分析:本节课地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讲授地内容有些偏多.为了加深学生地理解,用学生地活动来突破本节课地难点.另外在安排知识讲述地时候也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地实际生活.整体来说,本节课地条理比较清楚,用问题衔接各个知识点较好,知识讲解比较清楚.<2)亮点之处:本节课最大地成功之处就是通过活动带动了学生地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体现了学生地主体地位.学生也表现出很好地表演才能和对知识地掌握能力.但是,在活动地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就是教师对课堂地整体掌控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3)个人体会: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体会到科组地团结互助地精神,他们地鼓励使我战胜了自己,克服了紧张地心理,以很平静地心态了一节课,感谢所有帮助我地同事,同时,我也会在今后地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敢于挑战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最大地对手往往就是自己.在这节课地准备过程中,我有几天始终是处于一种很紧张地状态中,后来逐渐克服了那种心理,对自己地课也就有了信心.以后,我要加强这方面地锻炼,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多参加一些类似地活动.<4)教学改进: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参与地机会,充分体现他们地主题地位,由单纯地传授式教学转变为主动求知,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地发展.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11 / 11。
免疫调节的教学案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一、知识梳理:本节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人体的三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 4、免疫学的作用和应用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来实现的:胸腺、骨髓、扁桃体、淋巴结、脾吞噬细胞T 细胞(到胸腺中发育成熟)淋巴细胞 都来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①、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注射疫苗产生的是体液免疫,目的是为了获得记忆细胞。
不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是:浆细胞。
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物质)是: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
细胞免疫:依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的免疫方式。
过程: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亲密接触,是这些细胞裂解死亡,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被吞噬、消灭。
过程图: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细胞裂解死亡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的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特点:反应迅速,强烈。
(产生抗体的时间短,数量多)②异常免疫免疫过强分为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
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
特点: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共50张PPT)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受抗原刺激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抗原和抗体
抗原
定义: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及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或肿瘤细胞等
抗体
定义: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的球蛋白。 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 、外分泌液
来源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 B细胞或T细胞 效应淋巴细胞
①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 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 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②溶菌酶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 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 为第二道防线。 ③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 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 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 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④能产生抗体的只有浆细胞,但不能识别 抗原。
1.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它们不 属于第二道防线,因为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 第一道防线。 2.骨折后植入的钢钉不是抗原,因为钢钉 无表面蛋白,不能被识别,不能引起特异性免 疫反应。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需吞噬细胞和T细 胞参与,均可产生记忆细胞,但效应不同。
判断题:
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 效应细胞。( √ ) 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 住该抗原的特征。( × ) 4)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 )
人教版 高二生物 必修三 第二章 第四节-免疫调节
2)过敏反应
• 机理:
过敏原
刺激
机体 产生 效应B细胞
抗体
吸附
皮肤、呼吸道黏膜、 消化道黏膜、血液的 某些细胞表面
• 机理:
再次刺激
释放
过敏原
某些细胞
组织胺等
与抗体结合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 导致 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皮肤过敏反 应 (荨麻疹、 湿疹、血管 性水肿)
呼吸道过敏 反应(过敏 性鼻炎、支 气管哮喘)
一定免疫力。
• 免疫预防:
预防接种: 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
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
免疫用的 生物制品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菌苗: 如伤寒菌苗、卡介苗 疫苗: 如乙脑疫苗、牛痘苗 类毒素: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血清: 如白喉抗毒素 免疫球蛋白:如丙种球蛋白
• 器官移植: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 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胸腺
骨髓中发育
T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B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3、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 免疫作用的物质。
包括 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
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
“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
定。
那么当病原体入侵 时,人体有几道防 线抵抗呢?
3、据图分析,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 能生存几年?
9年
抗原和抗体 抗原
定义: 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及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或肿瘤细 胞等
抗体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免疫调节一、人体的免疫调节(1)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产生,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它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部分细胞随血液进入胸腺发育成T细胞,部分细胞在骨髓发育成B细胞。
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3)抗原是指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也就是说抗原一般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有时也可称为抗原,如癌细胞等。
(4)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乳汁中。
(5)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消化。
(6)细胞免疫的过程: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饶阳中学高二生物教师高浩曙。
今天我说课的标题是《免疫》,选自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第一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课程四个方面向大家作具体阐述。
首先我们先研究一下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课改的进行,新课标已将免疫调节列为必修三的教学内容,其“具体内容标准”中包括“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可见,新课标是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
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可见本节在高考中的地位很重要。
本节的内容先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入手,接着重点分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免疫失调的相关知识,本课中心内容有两点:
1、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
2、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的能力。
(2)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第三道防线的防卫功能。
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节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指机体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
一、免疫系统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功能和清除功能1、监控功能:免疫系统能及时发现机体出现的衰老、病变等异常的细胞。
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和异常的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第一、二道防线可以抵御大部分的病原体,抵御不了的由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
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过程:A、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B、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特点:特异性识别抗原抗体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
(2)细胞免疫过程:体液免疫消灭处理的是位于细胞外液中的抗原,细胞免疫处理的则是入侵到细胞内部的抗原。
两种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各种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情况无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浆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的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注: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4、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原理:是某种抗体吸附在某一些细胞或组织的表面所引起的。
过敏反应发生在第二次接触相同过敏原之后。
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2)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
例子: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理:免疫系统将自身的一些组织或细胞当作抗原来处理而引起的。
必修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详解演示文稿
⑤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 原。
⑥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本质为蛋白质)的作用 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为内环境。
第十七页,共33页。
第六页,共33页。
THE END
THANK
YOU !
第七页,共33页。
三、特异性免疫
抗原:
1、概念: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
2、化学本质:多为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 多糖。
3、特点: a异物性:一般而言对于正常机体是“非己”成分。 b大分子性 c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 特异性结合,这取决于抗原表面或者内部的特定化学 基团,这些基团被称为抗原决定簇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吞噬细胞
疫
系 免疫细胞
T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统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注: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都来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第四页,共33页。
① 抑制细菌性病原体的繁殖②抑制病毒性病原体 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从而无法进入宿主细胞 ③使 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被中和而失去毒性失效
注:两组特殊抗原和抗体: ①凝集原与凝集素 ②外毒素与抗毒素
第十页,共33页。
体液免疫: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这种病原 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 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进而抑制病原体 的繁殖或者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调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免疫调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免疫调节作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接着阐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然后讲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等。
最后,介绍了免疫学的应用,如疫苗的研制和器官移植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但是,免疫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举例说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5)探讨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免疫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认识到免疫学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教学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必修3知识整理-第2章-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整理第2 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一.相关概念1.免疫: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免疫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两种。
2.抗原:能够引起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3.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二.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吞噬细胞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三.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体液免疫免疫器官(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细胞免疫免疫物质2.特异性免疫①体液免疫(由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没有进入细胞,在体液中被清除)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 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d.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②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细菌、病毒等抗原进入细胞)效应T 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抗原;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的效应。
18-19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3.人体器官移植后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分析,移植器官的组织 当
主
堂
预 习
细胞相当于(
)
达 标
• 探
【导学号:62672079】
• 固
新
双
知
A.淋巴细胞
B.疫苗
基
合
C.抗体
D.抗原
作
探
D [移入的器官相当于抗原,而不是淋巴细胞、抗体;疫苗是指为了预
究
• 攻
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因此
究 • 攻 重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自 主
2.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当 堂
预 习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达 标
•
•
探 新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固 双
知
基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合 作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探
究
• 攻
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为第一道防线,包含非特异性免疫。]
返
首
页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探
五、免疫学的应用
• 固
新
双
知
1.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基
合
2. 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作
探
3.免疫抑制剂 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究
•
攻
重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难
返 首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教材基础知识回顾(5)
班次:姓名:学号:__ (谭承明编)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86空)
42、免疫调节是依靠__________来实现的,后者由__________(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__________(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_______细胞和_______细胞——即T细胞和B细胞)、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43、免疫细胞是由_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其中B细胞在_______成熟,主要在_______免疫中发挥作用;T细胞迁移至_______成熟,主要在_______免疫中发挥作用。
44、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功能。
45、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___构成;
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__________(如溶菌酶)和__________。
前两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______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__________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__________而组成,其“作战部队”主要是_______细胞,只针对________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叫__________免疫,它包括_______免疫和_______免疫。
46、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表面的_______等物质。
(抗原大多数是外源的,少数是自身衰老、损伤或病变的细胞)抗体:在抗原的刺激下,由____细胞产生的与该抗原________结合的________。
47、体液免疫的过程:【发挥作用的物质是______,作用对象是体液中的抗原(病原体)】
细胞免疫的过程:【发挥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作用对象是宿主细胞(靶细胞)】
48、二次免疫: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______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____细胞,并产生大量_____。
所以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9、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识别抗原,但不具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______细胞。
50、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____________当作_____________进行攻击而引起。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敏反应:指_____________的机体,在______接受相同的抗原
..(也称为_________)
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反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_____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_________;有明显的_________和_____差异。
免疫缺陷病:指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如艾滋病,HIV主要侵染_______细胞,破坏特异性免疫,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其它病毒、病菌趁虚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
51、预防接种的原理:指利用________(通常为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
..)刺激人
..抗原
............,即
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相应病原体的______细胞和______。
52、免疫学的应用:根据抗原与特异性______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______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______。
如进行血型检测、HIV 病毒检测。
53、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对其他人的器官当作________成分而进行攻击(产生
..
免疫排斥
....),导致器官移植失败,因此需要服用_______________,可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解决__________短缺的问题需唤醒更多人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