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合集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

《记承天寺夜游》完美版ppt课件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自由朗读,然后分男女小组竞争式朗读课文
12
学生范读后全班齐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suì)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qǐn)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 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 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 进门里,(十分美好),(于是) 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14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3
7.用原文填空
本文叙事抒情,都突出了一个“闲”字,一是入 “夜”即“ 解衣欲睡 ”,可见其“闲”; 二是“月色入户”,便“ 欣然起行 ”,又 见其“闲”;三是“与张怀民步于中庭”仔细 欣赏“ 月 ”和“ 竹柏影”,足见其“闲”;
最后又以“ 闲人” 两字,画龙点睛。
能体现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情趣的词


何夜

?但

36
7
作者简介: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他出身世族地主,
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
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
岁传文,在诗词、散文方
面有巨大成就,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与父苏洵
(xún),弟苏辙(zhé)并称
为“三苏” 。
8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解题
记承天寺夜游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 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女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男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简介
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睡 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感“夜游之因” 品“月色之美” 悟“闲人之情”
1.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只是 清闲的人
罢了
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词:
(1)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窗户,人家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 今义:想念,读
(3)盖竹柏影也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文言积累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记承天寺夜游》(24张PPT)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记承天寺夜游》(24张PPT)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8月)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12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担任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
写作背景

读译文章的韵味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目录
读译文章韵味
赏月夜美景
悟月下情怀
品人生态度
知文章作品

知文章作品
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赏月下美景
思考: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
人物
事情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结果
承天寺
“我”和张怀民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
比喻 把庭中的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写出了月光的澄澈、空明的特点。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PPT).ppt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PPT).ppt

一、遇见一篇“日记”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jiě)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yŭ)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 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的生命,把月亮写活了,月不请自来,仿佛是苏轼的知己、好 友。
如:从“欣然”一词,我品味出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苏轼非
常欢欣、高兴。
如:从“遂”一词,我品味出苏轼第一反应想要与之分享快乐的
人是张怀民,不假思索,说明他们是好友。
如:从“亦”一词,我品味出苏轼和张怀民是彼此的知己知音,
充满默契,有一种不约而同的欣喜,心意相通,心有灵犀。
张怀民
作者的朋友,1083年被贬黄州,初 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 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 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 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在被贬黄州、生活困顿、日间劳累 时,却能看到世间最美的月亮,做到欣然起行,悠闲赏 月。
水调歌头:苏轼在兄弟分离时,却能想到“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译句验收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 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 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思想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 感情 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 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返回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 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_水__中__藻__、__荇__交__横___, __盖__竹__柏__影__也____。
再度 外调
再任 杭州
一贬 再贬
身逝 常州
48岁被召还朝。三年后,因向朝廷提出谏议,遭到诬告陷害。 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的苏轼再度自求外调。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耳朵。
◆一词多义
与 念无与为乐者
介词,和、跟
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这里有“欣
《答谢中书书》 赏”“领悟”的意思
者 念无与为,与“如”连用,可
译为“像……的”
◆文言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余”,即“(余)解衣欲睡”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即“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成语积累
夜不闭户 月色入户 门 随心所欲 解衣欲睡 想要
研读赏析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自然成文,不事雕饰。多用散句, 间用整句。节奏舒缓,散淡自然。
视角角度:仰视、俯视、平视
写景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异 方法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 修辞手法:对偶
表现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修辞手法:比喻
景物 山高水清,石绚林青,猿鸣鱼跃, 月色空明澄澈,竹柏疏影摇曳,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文导入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 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 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 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 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 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 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设计
记 叙事--- 月色入户

夜游赏月
赏月的欣喜

天 寺 夜 游
写景--月如积水空明 竹柏如藻荇
景 交 融
贬谪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乐观
感慨--- 闲
背景介绍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语遭谤,被下御史台 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 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 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 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本文即苏轼于 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 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 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 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 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 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悟闲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指悠闲自在之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跃然纸上。 “闲人”又指清闲无事,百无聊赖之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寄寓其中。 这里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 生活态度。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0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他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文章随 物赋形,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创作了无数 名篇佳作。
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希冀; 挥洒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无限豪情; 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悲怆。
他是谁呢?
苏轼
面对山水之美,陶弘景忍不住发出“实是欲 界之仙都”的感慨,并提笔成章分享给友人;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苏轼则记下了“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 轼的一篇抒情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 游承天寺时又有怎样的感慨呢?
愿君常忆,我们曾踏月同游。
感 谢 聆 听!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01 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动词,参与,文中指“欣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赏”“领悟”的意思。 )

念无与为乐者 ( 动词,和。 )
相与步中庭
( 一起 )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做动词,散步。)
(2)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 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其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 的月下美景图。
(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 、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的皎洁。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二者结合 ,共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 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书画 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 备睡觉时,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 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 民。
共同、一起。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
(“ 唐海
上 张生 九明 龄月 ),
天 涯 共 此 时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北宋文 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 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 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 罪贬黄州。
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 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如“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 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 友情深厚。
静的意境。 • 3、结合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
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 自学指导: • 1、自由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2、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把握节奏。 • 3、赛读课文,比谁读得准确流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9张PPT)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9张PPT)

便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考虑,想到
于是,就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介词,同、和 副词,一起
承 天 寺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作动词,散步
夜 游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 是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
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
院中散步。
形容水的澄澈
交错纵横
记 承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记 承
_北__宋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
天 寺 夜
_苏__洵__、其弟_苏__辙__,并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游 1037—1101)。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
记 承
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 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即所任官职
天 寺
有职无权。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此
夜 游
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
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翻译下列句子
打算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门 高兴的样子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寺 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
游 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

文,对月夜景色做了美妙的描绘,真实

地记录了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suì qǐn zǎo xìng
承 天
遂 寝 藻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学习目标
• 1.理解文中的重点
词句,并积累、背 诵课文。 • 2.品读课文,欣赏 描写月色的句子。 • 3.结合背景体会作 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作者知多少
• 1.苏轼,号( 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
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 ( 苏洵 )弟弟( 苏辙 )合称“三苏”,均在 “唐宋八大家”之列。
( 散步 ) ) )
原来是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只是、不过 3、罢了
2、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量光景的人
• 翻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月光洒满了庭院,好像积水般清澈透 明,水中有像藻和荇一样的水草交错 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探究1.研读 把握内容层次
• 一层:记叙,交代赏 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 二层:写景,月光如 水,竹影摇曳。 • 三层:议论,感叹人 生,百感交集。
探究2.品读 写景妙处
“一切景语皆情 语”,请大家找 出文中描写月色 的句子并赏析。
一泓积水清澈透明, “积水空明” 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 “藻荇交横, 纵横交错,摇曳生姿, 盖竹柏影也” 可以推想见月色之美,
月色之浓
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 相烘染,就平添了月夜夜游的美景了。
• 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
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 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
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
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记承天寺夜游》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个? 这个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赏月的欣喜,漫 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落寞,人生的 感慨,自我排遣的乐观──种种难言的 感情尽在其中。
初读课文
• • • • • • • • 1.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停顿、 语气和节奏; 标出疑难字词。 2.朗读课文 要求:字音准确 声音洪亮 精神饱满。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 /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 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 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小结
月下至寺
积水空明
月下游寺 藻荇交横 赏月抒怀
静谧之美 正面描写 动态之美 侧面描写
拓展延伸
• 你从作者处事的心态中得到 了哪些启示?
• 背一背 • 你能背出描写月色的 诗句吗? • 秀一秀 • 发挥联想和想象,将 你心中印象最深的月 夜景色描绘出来。 (200字左右)
背景回望
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 Nhomakorabea被人陷害
入狱,被贬官至黄州,身居闲职,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 无权,而且还受到监管,无事可做,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 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 却“很坦然”。屡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
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
疏通文意
• 1.小组合作学习,掌握 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 子翻译,疏通文意。
• 2.疑难字词提交课堂共 同解决。
解释下列句中有颜色的字。
(1)欣然起行( 愉快的样子 (2) 念无与为乐者 ) )
( 考虑,想到 )
(3)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4)怀民亦未寝( 睡、卧 )
(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共同) (6)水中藻荇交横:(交叉错杂 (7) 盖竹柏影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