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王阳明的心学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致良知” 致良知” 致良知 对儒家“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 步发挥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的影响
• 消极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消极影响:压抑、 • 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积极影响: 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 注重气节、品德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
宋明理学
(3)“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 的两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 能算做真知。
观点争鸣
观点1 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 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 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 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重新排列《周易》解释64 卦,系统的思辨,将宇宙 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合二 为一。邵雍力图构建一个 能够说明宇宙、自然、社 会、人生的完整体系,并 力求追寻出一个贯穿于整 个体系的最高法则。他认 为天地万物是由一个总体 的“道”产生出来的,这 种天地运化、道在物先的 自然观和宇宙观受到其他 理学家的推崇。
“宇宙内事乃己主分观内唯事心;主己义分内事乃宇宙内
事。”在京师,“士争从之游,言论感发,闻 而兴起者甚众”。当时名望之高,每开讲席, 学者群集,“户外屡满,耆老扶杖观听”。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 “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 要将其剥落、扫除
2、王守仁(明)浙江人
(1)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 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 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 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另一个朋 友打趣道:“哈哈!看来,我不认识的人,就 如同没出生一样啦。”
(2)“致良知”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⑶、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鲜明的双重性, 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第3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
理学家把维护 专制统治 和纲常名分的观念 抽象为世界本原的理,建立起 理学体系,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 等级的合理性。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程 “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朱 ——哲学观 理 “格物致知” 学 内 ——方法论 容 天理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伦理观
2.程朱理学有何影响? 材料 伏尔泰推崇朱熹理学是 “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 “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 “古今中外、影响深远”。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 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 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 朝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
陆九渊 心学的开创者,提出 “心即理也”
王守仁 世称阳明先生。生活于明代,心 学集大成者。“圣人之道,吾 性自足。”
阅读材料归纳:陆九渊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1: 人皆有是心,心 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真理。 材料2:穷理不必外求,反 省内心即可。
宇宙观是什么?
心是天地万物的 本原 。
材料二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 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 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 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人教版教师用书
材料一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 (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 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 怍,· · · · · · 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明理学
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 有状,是此器(气)。
—《朱子语类》卷九
理是世界的本原(法则、规律)
,
(理学核心思想)
材料一
人伦者,天理也。 —《河南程氏外书》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强化“三纲五常”,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
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 碍作用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2、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的阴阳变化。
如何才能不违背“理”呢?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
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B、修养论:
①区分“小学”和“大学”(格物致知) ②“仁”是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
然…
③仁者境界不仅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心
程朱理学的影响
消极: 提倡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观念等;用三纲五 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 然欲求。
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理学的发展——心学
1.陆九渊 南心宋学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阳明先生,明代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宋代产生的理学,盛行于南宋和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理学家所言之理,已非自然之理,而是性理,所谓“格物致知”,并非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是返求于内心时对性理本体的体认。
在理学家看来,理得之于天而存于心,是人心中抽象的超时空不变的道德本体;为了突出这种道德本体的绝对性和客观性,他们常在“理”之前加一个“天”字,以示价值之重,不容怀疑。
一、理义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
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天理的呈现,以主体的生理作用和情感欲望的消解为前提,以能体现封建义理、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存养为进路。
这意味着外在的人伦日用的的社会道德实践,最终要以内在的主体心灵的道德自律为核心,一切价值问题归之于人的心性,由“理一分殊”来解决。
理学家是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对于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存本能和情感欲望,时时有一种大敌当前的焦虑,希望通过“持敬”、“克己”的修养获得一种忘我的心里体验和无私的纯正情感,达到与天地合德与万物同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崇高境界。
因此,理学家的“穷理”,不仅仅是对形而上学的性理本体的体认,也是一种追寻“孔颜乐处”的具有仁者胸襟和圣贤气象的理想人格的自觉。
这种理想人格体现的是主体内心超越性理本体与情感世界之间的对峙的“中和”之美,在朱熹以“心统性情”为基本命题的心性理论的建立过程中,就可以看到他寻求“中和”的努力。
二、理学的产生理学的形成,是宋代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最佳反映,亦是长期儒、佛、道融合的结果,也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第3课宋明理学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二、程朱理学
1、背景: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北宋时,儒家 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家体系。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 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 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 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 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 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 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 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 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 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他们所说的“理”都是指封建的 伦理纲常。
共同点:
影响: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尊卑等级、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第3课 宋明理学
凸显人性的庄严。
消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极 影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响
阻碍中国社会历史进步。
2.影响:
(1)积极: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 了积极影响。
(2)消极: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①尊卑等级观念;
材料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
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
在格物。
——《二程遗书语录》
12
(2)南宋: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后 生 长
于 先 生
。
眉 先 生 , 胡 后 生 ,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朱熹。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 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材料四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 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 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 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它理会过。
— — 摘自《朱子语类》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4.影响:
(1)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 积 哲学; 极 (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
(2)王阳明(1472—1528), 名守仁,号阳明先生,浙江余 姚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 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①思想主张: “心即理”(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②原因:明超朝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 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只有 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宋明理学
理学相信有“天理”,“理”在 事上又在事中,人生在世必须在 各自的岗位上做事以完成理分, 即尽本分。佛教只强调“静”的 存心养性,理学则强调“敬”, “敬贯动静”,不但是通向价值 之源的超越境域,也是成就此世 之事的精神凭借,是入世做事的 行动原则。敬就是一种全神贯注 的心理状态,演变成中国社会的 “敬业”精神。理学强调勤劳勤 学,爱惜光阴,认真把事做好, 反对闲反对懒,也有类似禅宗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伦理 观念。
宋明理学——两宋至明代的哲学
“唯本朝理学,远于汉唐”——陆九渊
宋明理学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思辨化的儒学。 二、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二、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
评价 钱谦益说“制科之习比于俚,道学之习比于腐,斯二者皆俗学也。” 顾炎武曾痛责明末以来的清谈理学“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 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老 庄,今之清谈孔孟”。顾炎武还在《与施愚山书》中提出: “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
颜元称:以为“秦火之后,汉儒掇拾遗文,遂误为训诂之 学。晋人又诬为清谈,汉唐又流为佛老,至宋而加甚矣。 仆尝有言,训诂、清谈、禅宗、乡愿,有一皆足以惑世诬 民,而宋人兼之,乌得不晦圣道误苍生至此也!仆窃谓其 祸甚于杨墨,烈于嬴秦。每一念及,辄为太息流涕,甚则 痛哭!”
周敦颐:理学大纲《太极图说》作者 二程:“人伦者,天理也。”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 识论。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一代儒学大师。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 1 )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 2 )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
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
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
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
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
《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
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
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明理学片论-李泽厚一、由宇宙论到伦理学二、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三、"心"的超越与感性四、遗产的两重性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这是他1917-1918年读新康德主义者泡尔生(Friedrich Paulson)《伦理学原理》时的批语。
第3课_宋明理学
结合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思考:程朱理学 有哪些影响?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
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
德,注重气节,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
族性格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还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
学派”。 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
理学在今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 极 影 响 积 极 影 响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③儒学的发展
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 存在着严重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魏晋时期, 儒学开始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 新的发展。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①佛教的盛行
佛教是外来的宗 教,它创自古代 印度,汉朝传入 中国内地,魏晋 时期盛行。佛教 宣扬人生一切皆 苦、现实世界一 切皆空的苦空二 谛学说,主张超 脱尘世,出家修 行,落发为僧。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 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 汉末年,开始主要在受苦受 难的民众中流行,后来在上 层社会中也有不少信徒。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 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 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宋明理学(正式)
3、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4.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白马寺(河南洛阳)
江南春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 唐•杜牧
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 千里莺啼绿映红, 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 水村山郭酒旗风。 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南朝四百八十寺, 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知识点拔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 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 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 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 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 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2) 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 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参看教材P15学习思考)
4.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
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 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 主义,即认为世界 统一于人的意识之 外的精神存在物如 绝对精神、上帝的 意志。
宋明理学
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
01 发展
03 主要特点 05 总结
目录
02 简介 04 主要学派 06 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 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 朝成为官方哲学。
总结
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南北朝;佛教徒提出佛为正,三教归佛。隋朝:儒学家提出“三 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 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 学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中明显地可以看出吸收了释教的“空有合一”的本体论,“顿渐合一”的认识论,“明心见 性”、“返本复初”的修持观等,因之有人说是“阳儒阴释”,或者“三教合一”的新形态。理学的开山祖周敦 颐的著作《太极图说》明显地是三教融合为一的代表作。二程主张“性即理”,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 并通过内心的修养功夫来“窒欲”,以恢复天理,这明显地受到过佛教心性论和禅宗修持方法的影响。朱熹是理 学集大成者,是竭力排斥佛教的一个人物,但是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无论从本体论、认识论到修持方法无不打上 佛教的烙印,有人说他是“阳儒阴释”,“表儒里释”,他自己也感叹说:佛教的“克己”,“往往我儒所不及” (《朱熹语录》卷二十九)。王阳明是心学的主要代表,通观他的“良知”道德本体论及“致良知”的修养方法, 与禅学的佛性论及修持方法有着很多相通之处。
3 第30讲 宋明理学
第30讲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儒学自身的缺陷:儒学自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规律的探讨。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3.代表(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4)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理学体系(1)理气论: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
(3)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朱熹地位及影响(1)注解《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2)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理学的特点及影响(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实现了儒学的进一步思辨化,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3课 宋明理学
C.他提出“理气论”,认为“天理”是万物 的本原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
“天理”的辨证统一
C
5.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 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
1、必要性——儒学的困境
2、可能性——儒学的复兴
儒学的困境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 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儒学的困境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 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 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 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 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 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伦道德沦丧
2、可能性——儒学的复兴 (1)隋唐儒释道“三教合归儒” (2)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二、怎样重建——融合与拔高
(一)理学的创立:
1.儒学的复兴: 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融合
道
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
目的
二、怎样重建——融合与升华 2、道把德儒价家值的体伦系理的道重德建上: 升到天理的高度,升形华
欧阳修:“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 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 可从而知也。”
激疑设问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指宋元鼎革为中国历史的一大剧变,崖山海战 后陆秀夫背负着幼帝投海自尽,后宫及群臣大多 随之殉国,华夏文明自此遭受严重断层。
宋明理学
知识结构
宋 明 理 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反映了什 么“问题 ”?
自汉武帝以来,儒学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戴王冠的孔子像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背景)
1)、汉末——权威性被削弱; 2)、魏晋——道教兴起、佛教传播,使 得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受直接冲击; 3)、唐末五代——官方儒学受质疑,统 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4)、 北宋面临统治危机。 5)、北宋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2)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 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 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3 )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 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 掌握道,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 心”,达到国治、天下平。
3.对朱熹的评价
A
4、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 于下列哪一范畴( ) A.认识论 B.行动理论 C.社会政治思想 D.传统伦理纲常
A
5、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 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
B D
6、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 不同的学派,学术气氛浓厚,这( ) A.反映了两宋时期政治清明 B.是宋代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 C.表明了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 D.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达的 表现
2.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唐代的韩愈、李翱
道统论: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
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 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 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 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 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 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 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 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 他认为佛教灭弃封建伦常,“子 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 韩 民焉而不事其事”。
宋明理学
天理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 认为其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 孔颜之乐 仁 仁者就是“ ”。
天理的实质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理学的成熟
字元晦,号晦庵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理学的集大成者
(南宋)朱熹
朱熹的主张和成就:
①理先于气,理是宇宙的本原
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不可取的观念: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小结
理学 派别 程朱 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 朱熹 主要观点
不同点
评价宋明理学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的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宋明理学的评价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
2.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周敦颐
《周易》 《太极图》 结合______解释________,建构了包括万 衍生规律 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_________,把人 “理”生万物 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_________ 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程颢、程颐与周敦颐、邵雍、张载)是理学 的开创者。 1.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
宋明理学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 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物”,指天理、 人伦、圣言、世故。“格物 认识论 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 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主要思想观点 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 家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天理,灭 人欲”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3)主要理论著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统治地位的确立: 明初
二、材料辨析题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 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 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 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C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 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①主张“格物致知” 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等的名句等几乎人尽 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宋明理学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 识。《礼记·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 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 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 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 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1)尊卑等级观念 (2)重男轻女的观念; (3)因循守旧的观念; (4)重利轻义的观念; (5)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并加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结
1、“理”是世界的本 原 程朱理学 2、 “格物致知” 3、 存天理,灭人欲
三教合一 三教并立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 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陆王心学
(3)主要思想主张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获取“理”的方法:
“发明本心”
陆王心学:
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心学开创者 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程 颢
程 朱 颐 熹
陆 王 心 学 代 表 人 物
陆 九 渊
南宋人
王 阳 明
(北宋人,兄弟俩) 南宋人 理学集大成者 理学开创者
明朝人 心学集大成者
程 颢 朱熹 程 颐
王 守 仁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 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 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 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 的里程碑。
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理学指宋朝以来的新儒学,又称道学。
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广义的理学,即宋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包括王安石新学、司马光朔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的洛学、张载的关学、陆王的心学;狭义的理学,专指二程、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和陆王的心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异同相同之处:(1)同属儒学,承继孔孟之道。
(2)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3)核心思想的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过多的自然欲求。
(4)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之处:(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是内在的心,(2)认识论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李约瑟难题思想,文化,哲学角度的解答1、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
“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
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所以我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
2 、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
大多数的发明创造并非是古代政府的有目的的创造,很难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大方向,大多数的发明来自于普通民众,很零散,无法集中利用,统一规划,发明力量无法有力发挥。
3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逻辑思想是整个文明与科学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1)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
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究,注意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
中国古代历史-宋明理学
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开始被抽
象的“理”所代替程。)颢、程颐(北宋)
朱熹(南宋.集大成者)
唯心论 道德观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 有理后有物(核心)
把(天把理儒和家伦的理忠、道孝德、直 接节联、系义起上来升如到天“理人的伦 者高,天度)理也”
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 先,气在后”
(1)理气关系 (哲学思想、宇宙观)
A、宇宙万物由“理”和“气”构成,气是构成一切 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理是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同时气有 变化的能动性,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修养论 (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 天理,灭人欲”)
A、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学问(格物致知) B、“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以此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 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2.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影响: ①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 封建统治。 ②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奠定了程朱理 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朱熹思想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 学”学派) ④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
正君心
学习修养 格物致知
存天理 灭人欲
“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 “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
“天理”与“人欲”是相对的,正常的合理的“人欲”就 是“天理”,过分的多于的甚至是罪恶的“人欲”就是朱熹要 灭的“人欲”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人性,人性就是仁爱之心,但人 也是动物,所以人也有动物性,就是说人有时候也有兽性。这 兽性就是邪恶之心。这也是朱熹要灭的“人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 是
A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 C 来的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 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C
默写
1、董仲舒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2、汉武帝崇儒的主要措施 3.汉武帝创办太学的意义 4、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默写 1、三教合一的时间 2、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3、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 月15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 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 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 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 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 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 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 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 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8、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 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9、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 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 中。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 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 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 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岳麓书院(位于今长沙市岳麓山)
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 的主要内容
二程言论
一物需有一理。
万物皆有理。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天者,理也。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二程遗书》
二程言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 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 理。 性即是理。 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3、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 、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 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 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 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教图》(清· 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三教合一
1、魏晋: 佛、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
2、隋唐
隋:“三教合归儒”,儒学获得发 展
唐: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二、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北宋
“二程” 程颢、程颐
朱熹
南宋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核心)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仁”与万物俱生
二、材料辨析题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 人教人第一义”
回答: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 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 有何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比较二程、朱熹、王 阳明观点的异同?
程
程 颐
程朱 理学
颢
朱 熹
陆王 心学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 积极影响
拓展训练 一、单项选择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B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B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A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5、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6、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 的,即格物致知 C、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7、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 )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探究学习1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 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 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 “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 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心 的以外。”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 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 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思想体系
A、核心思想: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 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 物
B、 “天理” ,在社会中体现为伦理道德 (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目的?)
3、主要理论著作
朱 熹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观点 —理气论、心性论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
界的本原是外在的“天理”,陆王心学认为 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 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 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B、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 C、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 D、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
4、关于宋代理学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既阐述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 正宗和治理国家的思想 B、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 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C、把握理的方法,就是凭空想象,无需接触 世间万物 D、理是先天而存在的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
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 (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 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 六年卒。理宗宝庆三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 改徽国公。
活到老,学到老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朋友,以义合者
——《陆九渊集》
王阳明
王阳明言论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 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 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三、宋明理学影响
1、消极:
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 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 统治。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3—1777)
残忍的童年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 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2、积极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 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3、实质: 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1、代表人物: 明朝:王守仁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B、王守仁: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天理,强调加强修养 “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陆九渊言论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