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心静脉导管专家共识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的专家共识解读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的专家共识解读一、引言静脉导管在临床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患者提供了医疗治疗所需的输液、药物、营养支持等途径。
然而,静脉导管维护操作的标准规范却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为了规范临床操作,确保患者安全,许多专家们共同制定了静脉导管维护操作的专家共识。
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专家共识,探讨其中的细节和争议,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的重要性。
二、专家共识的背景和意义静脉导管维护操作的专家共识是在众多医学专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数据和研究成果,达成的一致性意见。
这些共识性意见的提出,旨在提高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的规范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当遵循这些共识意见,以求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三、专家共识解读1. 静脉导管插入:- 静脉导管插入时,应充分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采取无菌操作;-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和导管尺寸,减少插管损伤的风险;- 插管后,应及时进行固定和固定带更换,防止导管脱落或滑动。
2. 导管留置期管理:- 导管留置期应尽量缩短,及时评估导管的必要性,减少感染和栓塞的风险;- 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带,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导管相关并发症。
3. 导管护理:- 导管护理应注重通道畅通性和感染预防;- 每天检查导管插口及周围皮肤,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及异常,必要时进行培养或全血细胞计数;-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4. 并发症处理:- 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栓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应当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备有相应的处理药物和设备,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及时处置,减少危害。
四、个人观点作为静脉导管维护的从业者,我对这一专家共识深表认同。
静脉导管是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维护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严格遵循规范和标准。
希望医务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专家共识,从而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专家共识
4 临床常用的封管液有哪些?如何使用?
• 理想的封管液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 可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② 血管刺激性小,不会导致蛋白变性 ; ③ 短时间内多次使用安全隐患小 ;④ 可预防 CRBSI,且不会导致细菌耐药 ;⑤ 与血浆渗透压相当。
• 临床上可作为 CVC 封管液的主要有生理盐水、肝素盐水、抗生素、尿激酶、枸橼酸钠及乙醇等,但需 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4.1 何时选择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
• 生理盐水、肝素盐水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封管液。因肝素可能导致全身抗凝,所以国内外用作封管液的 普通肝素盐水的浓度多为 1~10 U/mL,低分子肝素盐水的浓度多为 1 000~1 250 U/mL。新生儿尤其 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尚未成熟,因此对其使用的普通肝素盐水封管液的浓度多为1 U/mL。动物实验显示, 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作为封管液预防CVC 血栓堵塞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也发现,生理盐 水和肝素盐水用于 CVC 封管的效果是相同的,因此不建议常规使用抗凝药物用于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 堵塞。
• 推荐意见 7: 针对采用肝素盐水封管者,在下次使用CVC 前应抽出封管液。
4.2 何时选择肝素盐水作为封管液?
• 对于存在恶性肿瘤、需要制动、易栓症、近期外科手术、创伤、高龄、心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心肌梗 死或脑梗死、急性感染、肥胖等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增 加。
• CVC 维护不当,那么会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等 CVC 相关并发症 。其中,导 管堵塞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5% ~ 38%。一旦发生导管堵塞,则需要进行导管内溶 栓甚至拔管或重新置管,不仅会导致治疗中断、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还会影响患者 预后,甚至增加病死率 。
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专家共识解读
临床操作的合规性。
医保政策
了解医保政策对相关耗材和设备的 报销范围,为患者提供经济支持。
科研支持政策
关注国家对医疗科研的支持政策, 推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
患者教育与健康促进
1 2
患者知情权与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 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知情权。
冲管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同时,应控制冲管时的压力,避免压力过 大导致导管破裂或血液反流。
封管技术操作要点
选择合适的封管液
常用封管液为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导管类型 选择合适的封管液。
掌握正确的封管时机
在每次输液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封管,以避免血液反流和导管堵塞。
正确的封管方法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前景
超声引导技术
提高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 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并 发症。
新型封管液研发
研发具有更好抗凝效果和 更低并发症风险的新型封 管液。
智能化监测设备
应用智能化监测设备,实 时监测导管功能和患者生 理指标,提高诊疗效率。
行业政策对接与影响分析
医疗卫生政策
进行多种治疗。
双腔导管
有两个独立开口,可同时进行 输液和测压等操作,提高了治 疗效率。
多腔导管
具有多个独立开口,可同时进 行多种治疗,如输液、输血、 营养支持等,适用于病情复杂 的患者。
隧道式导管
通过皮下隧道将导管引入中心 静脉,降低了感染风险,适用 于需要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为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定期 更换敷料和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同时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提高免疫力。
静脉导管维护专家共识
(2)封管液量应为导管及附加装置管腔容积的 1.2倍。
(3)暂不使用的外周静脉导管,应间隔24h冲封管1次。(治疗间歇期的PICC,至少1周冲封管 l次,治疗间歇期的PORT,一般4周冲封管l次)
①无针接头应选用消毒棉片多方位用力擦拭 5-15 s 并待干,消毒和待干
时间根据无针接头的设计和消毒剂的性质决定(可参照产品说明书)。
②抗菌性的无针接头应同样采用机械法用力擦拭。
(3 )使用含有酒精或异丙醇的消毒帽可以降低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 险(CLABSI),消毒帽应一次性使用。
15
共识要点
(3) 皮肤消毒面积应大于敷料面积。
2.4 敷料选择
( 1) 应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在穿刺点,注明敷料的使用日期或更换日期。
( 2) 患者出汗较多、穿刺点出血或渗液时可用纱布覆盖,待出汗、出血和 (或) 渗液
问题解决后再使用其他类型敷料。
(3 ) 对粘胶过敏、皮肤病变及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患者,可用纱布敷料,必要时可选择水胶
共识要点
17
4.3 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时的体位 ( 1 ) 拔管时应将导管出口部位 (如颈部、手臂) 置于低于患者心脏水平。 ( 2 ) 拔管时宜将病人置于头低仰卧位或仰卧位。 (3) 拔管时指导患者屏住呼吸,在拔除导管的最后部分时进行 Valsalva 操作(深吸气
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或在患者呼气末屏气状态下拔除。
3.4更换 (1)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静脉留置针一同更换; 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7天更换一次。 (2) 更换无针接头的频率不应过于频繁,一般5-7天更换一次(具体产 品应参照说明书)。 (3)以下情况应立即更换输液接头:输液接头内有血液残留或有残留物; 完整性受损或被取下 ;在血管通路装置血液培养取样之前;明确被污染时。 (4)三通接头应与输液装置一起更换。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的专家共识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的专家共识上海长征医院叶朝阳执笔当今,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达10.8%,肾衰竭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政府财政为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治疗承受经济重负,解决好尿毒症患者的救治是肾脏科医生的重要任务。
国内外透析登记数据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首次透析治疗的血管通路50-70%是中心静脉插管,因此,掌握好插管的适应症、合理选择导管类型和导管长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施行手术,良好的患者管理与护理技术是保证中心静脉导管高质量使用的基础,也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必要保证。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分为非隧道无涤纶套导管(non-cuffed cathter, NCC,或称临时导管,)和隧道式涤纶套导管(Tunnel cuffed cathter,TCC,或称长期导管),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医生的水平合理选择导管。
一、总则1、当患者需要中心静脉插管时,医生需要认真查看病人了解病情;是否有心衰、严重心率失常、休克、呼吸困难等危重情况;能否平卧或Trendlenburg体位配合中心静脉穿刺;既往是否有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史、穿刺部位,置管次数和有无感染史,以往手术是否顺利等。
2、了解患者有无严重出血倾向,防止置管后或置管造成严重出血,有高位出血风险不宜采用颈部静脉穿刺置管。
3、原则上建议采用超声波定位或超声波引导穿刺插管;特别是颈部有大肿物,或者颈部肿瘤大手术后,因局部解剖关系发生变化,静脉定位不准确,容易误伤血管、神经和胸膜顶,不宜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4、颈部静脉无隧道导管使用原则上不得超过4周,如果预计需要留置4周以上,应当采用隧道式导管;股静脉无隧道导管原则上不超过1周,长期卧床患者可以延长至2-4周。
5、短期导管应当选择顶端柔软的非隧道导管,右颈内静脉常规选择12-13厘米长度的导管,左颈内静脉选择15-19厘米长的导管,股静脉临时导管需要选择长度19厘米以上。
隧道式导管右侧颈部置管通常选择36厘米。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策略2014
一、预防和监测CLABSI的基本做法:对所有急症医院的建议
1.插入之前
病人安全的组合方案。包括血液标本采集,以及CLABSIs监测定义。手册相关章节为“在国家医疗保健安全网络(NHSN)中识别医疗机构相关感染(HAI)”,“设备相关模块,方法学”和“设备相关模块: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
二、最近的数据表明,NHSN定义的可信区间低于预期,这也会影响公共报告的可靠性。此外,NHSN对 CLABSI 监测的定义不同于临床上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
1.1.评估CVC(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CVC置入(证据等级:III)。
1.2.对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护理相。
⑴.包括导管的使用指征、适当的导管插入和维护、CLABSI的风险与一般感染的预防策略。
1.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CLABSI的风险很高。原因包括多种导管的频繁使用,只用于ICU患者的特殊类型导管伴有相当大的风险(如带导管导引器的肺动脉导管)。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重复放置导管,而且常常需要长时间放置。
2.非ICU人群:虽然在过去20年,主要关注ICU 人群,但大多数的CLABSIs发生在ICU以外的住院部或门诊患者。
3.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应涵盖其他易感人群,如通过导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术中患者和肿瘤患者。
4.除了中央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外周动脉导管也有感染的风险。
二、医院获得性CLABSI的后果
1.增加住院时间。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进入中心静脉,适用于长期间歇性治疗。
导管选择与适应症分析
适应症分析
PICC适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化 疗、肠外营养等患者。
TCC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治疗、 反复输血或高感染风险患者。
导管选择原则:根据患者病情、 治疗需求、血管条件和预期治疗 时间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 导管类型。
PORT适用于长期间歇性治疗、化 疗或需要频繁采血患者。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管理中国 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2-11
目录
• 引言 • 中心静脉导管基本概念与分类 • 导管插入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导管维护管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 • 临床实践中问题解答与经验分享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背景
介绍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阐述制定专家共识的必要性。
理过程,确保患者安全。
定期培训与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对导管管理相关知识 和技能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导管管 理质量。
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并执行标准化的导管管理流程 和操作规范,降低操作失误和并发 症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介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01
从外周静脉插入,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适用于中长
期静脉治疗。
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TCC)
02
通过皮下隧道将导管插入中心静脉,降低感染风险,适用于长
期治疗。
植入式端口系统(PORT)
03
完全植入皮下的药物输注装置,通过穿刺针将药物注入端口,
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与干预策略
01
风险评估
中心静脉导管专家共识
中心静脉导管中国专家共识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何强血管通路指南变迁中国化的血液透析的指南专家共识一些“新的观点”主要内容☐总则☐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分类☐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分为: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也叫非隧道导管non-tunneled catheter,NTC,或无涤纶套导管non—cuffed catheter,NCC,或称临时导管)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或称长期导管)☐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医生的水平合理选择导管。
总则1、患者需要中心静脉插管时,医生需要认真查看患者了解病情;是否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呼吸困难等危重情况;能否平卧Trendlen-burg体位配合中心静脉穿刺;既往是否有CVC史,穿刺部位,置管次数和有无感染史,以往手术是否顺利等。
2、了解患者有无严重出血倾向,防止置管后或置管造成严重出血,有高危出血风险应注意提前处理并制定应急预案。
3、原则上建议采用超声波定位或超声波引导穿刺插管。
特别是颈部有肿物,或者颈部手术后,因局部解剖关系发生变化,静脉定位不准确,容易误伤血管、神经和胸膜顶,不宜盲目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4、颈部静脉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使用原则上不得超过4周,如果预计需要留置4周以上,应当采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原则上不超过1周,长期卧床患者可以延长至2~4周。
总则5、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尽量选择顶端柔软的,右颈内静脉常规选择12~15cm长度的导管,左颈内静脉选择15~19cm长的导管,股静脉导管需要选择长度19cm以上。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右侧颈部置管通常选择36~40cm(导管全长,下同)。
左侧选择40~45cm,股静脉置管应当选择45cm以上的导管。
6、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基础麻醉或镇静方法;儿童需要长度和直径相匹配的导管。
7、虽然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穿刺通常可在床边施行,但如果病情和条件允许,仍建议中心静脉穿刺在相对独立的手术间实行,建议配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和心肺复苏等抢救药物和设备。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1电子版本
第十页,共39页。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pínɡ ɡū)与监测
定期评估及监测动静脉内瘘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临床(lín chuánɡ)指标,重视动态变化。 AVF 与 AVG 评估与监测方法包括 ①通路血流量监测:建议每月监测 1 次;②物理检查:建议每次透析
时都要进行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听诊;③多普勒超声:建议每 3 个月 1 次;④非尿 素稀释法测定再循环,建议每3个月1次;⑤直接或间接的静态静脉压检测,建议每 3 个 月 1 次。 治疗时机 当移植物内瘘流量<600ml/min,自体内瘘< 500ml/min 时可进行早期干预;移植物内瘘 或自体内瘘静脉端静态压力比(与平均动脉压之比)>0.5时、移植物内瘘的动脉端静态压 力比>0.75 时,要及时干预。
第十五页,共39页。
AVF并发症的处理(chǔlǐ)
通路相关性缺血综合征 (DAIIS) 定义:是指AVF 建立后,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造成远端肢体 供血减少,出现缺血性改变的一组临床症状综合征,主要表现有肢体 发凉、苍白、麻木、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坏死。 临床分级:分为 4 级。 0 级:无缺血症状; 1 级:轻度(qīnɡ dù),手指末端发凉,几乎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2 级:中度,透析或运动时出现肢体缺血性疼痛; 3 级:重度,静息状态下出现疼痛或组织出现溃疡、坏疽等症状。 治疗:手部保暖及功能锻炼及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 缺血症状 严重、临床分级为2~3 级者需手术治疗。 感染 :AVF 感染较少见且较易控制,遵循外科感染处理方法。
第十二页,共39页。
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的处理(chǔlǐ)
急性血栓形成 好发部位:吻合口、内瘘流出道。 干预措施: 一旦发现血栓应尽早干预,措施包括:手法按摩;药物 溶栓;Fogarty 导管取栓;手术切开取栓;内瘘重建等。 静脉高压征 如内瘘术后 2 周仍有肢端水肿,或内瘘使用过程中出现内瘘侧肢体 水肿、胸壁静脉曲张等,应行 CTA、MRA、DSA 等。中心静脉狭窄 首选的治疗是 PTA,在以下情况时可以考虑支架植入:①血管成形 术后弹性(tánxìng)回缩(狭窄超过 50%);②3 个月以内狭窄复发。
2014年中心静脉导管专家共识.
中心静脉导管中国专家共识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何强血管通路指南变迁中国化的血液透析的指南专家共识一些“新的观点”主要内容☐总则☐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分类☐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分为: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也叫非隧道导管non-tunneled catheter,NTC,或无涤纶套导管non—cuffed catheter,NCC,或称临时导管)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或称长期导管)☐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医生的水平合理选择导管。
总则1、患者需要中心静脉插管时,医生需要认真查看患者了解病情;是否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呼吸困难等危重情况;能否平卧Trendlen-burg体位配合中心静脉穿刺;既往是否有CVC史,穿刺部位,置管次数和有无感染史,以往手术是否顺利等。
2、了解患者有无严重出血倾向,防止置管后或置管造成严重出血,有高危出血风险应注意提前处理并制定应急预案。
3、原则上建议采用超声波定位或超声波引导穿刺插管。
特别是颈部有肿物,或者颈部手术后,因局部解剖关系发生变化,静脉定位不准确,容易误伤血管、神经和胸膜顶,不宜盲目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4、颈部静脉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使用原则上不得超过4周,如果预计需要留置4周以上,应当采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原则上不超过1周,长期卧床患者可以延长至2~4周。
总则5、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尽量选择顶端柔软的,右颈内静脉常规选择12~15cm长度的导管,左颈内静脉选择15~19cm长的导管,股静脉导管需要选择长度19cm以上。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右侧颈部置管通常选择36~40cm(导管全长,下同)。
左侧选择40~45cm,股静脉置管应当选择45cm以上的导管。
6、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基础麻醉或镇静方法;儿童需要长度和直径相匹配的导管。
7、虽然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穿刺通常可在床边施行,但如果病情和条件允许,仍建议中心静脉穿刺在相对独立的手术间实行,建议配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和心肺复苏等抢救药物和设备。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封管技术应用现状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封管技术应用现状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DC)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血管通路之一,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CVDC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目前有超过60%[1]的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CVDC,其使用率居第二位,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其在血液透析充分性以及对患者的营养状况等方面不逊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由此可见CVDC在血液透析中的重要性。
因此,如何延长CVDC的使用寿命,维持导管的正常功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我们血液透析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封管技术是CVDC护理中一个重要操作步骤,对导管功能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CVDC封管技术作一综述,以期对血液透析从业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根据中华护理协会2014年出版的?血液透析专科护理操作指南?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回血完毕后,夹毕导管夹,分别对导管动、静脉两端接头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然后与循环管路连接处断开,消毒导管动、静脉接头,向动、静脉管腔内推注10ml生理盐水,肉眼观察,导管外露部分没有血液残留后,遵医嘱向导管动、静脉腔内注入适量的封管液,关闭导管夹,无菌肝素帽封闭导管动、静脉端,最后使用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妥善固定。
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如果封管不当,可能会引起导管功能障碍,从而减少导管使用寿命。
阅读了国内相关方面权威及最新文献,分别从1封管手法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封管手法有两种,一种为脉冲式封管法,一种是弹丸式封管法。
脉冲式封管法是将注射器内的封管液以均匀的力度和有节奏的速度推注入导管内,使导管内产生湍流,可以彻底地冲洗干净管腔和管壁上的血液,为临床上较为推崇、常用的方法,并被多数专家共识为最有效、标准的封管方法。
弹丸式封管法是将封管液快速推入动、静脉管腔两端,将管腔内的血液冲入血管内,使管腔内保持一定的压力,防止血液逆流至导管内发生凝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中国专家共识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病科何强血管通路指南变迁中国化的血液透析的指南专家共识一些“新的观点”主要内容☐总则☐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分类☐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分为: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也叫非隧道导管non-tunneled catheter,NTC,或无涤纶套导管non—cuffed catheter,NCC,或称临时导管)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或称长期导管)☐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医生的水平合理选择导管。
总则1、患者需要中心静脉插管时,医生需要认真查看患者了解病情;是否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呼吸困难等危重情况;能否平卧Trendlen-burg体位配合中心静脉穿刺;既往是否有CVC史,穿刺部位,置管次数和有无感染史,以往手术是否顺利等。
2、了解患者有无严重出血倾向,防止置管后或置管造成严重出血,有高危出血风险应注意提前处理并制定应急预案。
3、原则上建议采用超声波定位或超声波引导穿刺插管。
特别是颈部有肿物,或者颈部手术后,因局部解剖关系发生变化,静脉定位不准确,容易误伤血管、神经和胸膜顶,不宜盲目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4、颈部静脉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使用原则上不得超过4周,如果预计需要留置4周以上,应当采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原则上不超过1周,长期卧床患者可以延长至2~4周。
总则5、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尽量选择顶端柔软的,右颈内静脉常规选择12~15cm长度的导管,左颈内静脉选择15~19cm长的导管,股静脉导管需要选择长度19cm以上。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右侧颈部置管通常选择36~40cm(导管全长,下同)。
左侧选择40~45cm,股静脉置管应当选择45cm以上的导管。
6、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基础麻醉或镇静方法;儿童需要长度和直径相匹配的导管。
7、虽然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穿刺通常可在床边施行,但如果病情和条件允许,仍建议中心静脉穿刺在相对独立的手术间实行,建议配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和心肺复苏等抢救药物和设备。
主要内容☐总则☐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适应症☐置管方法要点☐临时导管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影像学引导中心静脉穿刺技术非隧道导管的适应症☐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1.慢性肾衰竭急诊透析。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通路失败。
3.导管感染及导管失功:不建议异位重建无隧道式导管,除非导管入口部位有明显感染,要保护血管通路资源。
4.腹膜透析患者:由于漏液、感染或疝气等必须停止腹膜透析,或因溶质或水分清除不佳而需要临时行血液透析时,都可能需要留置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短期血液净化治疗☐中毒抢救等:药物或毒物的中毒者,需要血液透析,和或血液灌流时,通常使用留置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
☐其他非隧道导管置管方法☐标准置管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
☐大多数患者优先选择右颈内静脉置管,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首选右股静脉置管。
☐禁止在内瘘侧肢体或计划制作内瘘肢体侧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
☐具体置管操作步骤参见专业书籍。
置管方法置管选择次序如下:(1)右颈内静脉(2)左颈内静脉(3)右股静脉(4)左股静脉(5)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颈部与锁骨下置管后或者第一次透析前,建议胸部x光片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排除并发症。
☐无隧道无涤纶套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透析导管尖端位置应在上腔静脉(SVC)。
☐无隧道无涤纶套股静脉透析导管尖端应在下腔静脉(IVC)。
☐通过导丝可以进行临时导管更换,适合于临时导管感染和血栓患者。
☐导管失功建议首先考虑原位换管,其次考虑异位换管。
临时导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穿刺急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做好患者的宣教,正确掌握穿刺方法,一般建议肾脏专科医师操作或有经验人员穿刺插管☐血栓的预防与处理:1.选择合适材质和长度的导管2.合理使用肝素封管(包括正确的导管容量和3.肝素浓度)4.建议使用肝素浓度l0mg/ml的普通肝素溶液封管。
过高浓度的肝素容易导致出血、血小板减少和生物膜形成。
5.少数高凝患者可以采用更高浓度的肝素溶液,甚至纯肝素溶液。
临时导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6、导管回血后采用生理盐水“弹丸式注射”快速冲洗,护士封管推注的肝素量一定要按照导管的容量刻度,尤其是手术后和出血的患者采用无肝素透析后的封管。
感染的预防与处理: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2.每次血液透析更换局部插管伤口的敷料。
3.临时导管出口感染原则上拔管。
4.导管腔内感染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立即更换导管或拔管。
影像学引导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采用超声波实时引导穿刺插管,或者超声波定位穿刺插管;☐也可以在有血管造影条件的手术室或者导管室监视下进行插管。
☐特殊患者如特别肥胖、儿童、颈部强直或以往有颈部手术史,应当超声波引导或定位穿刺。
主要内容☐总则☐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适应证☐置管方法要点☐导管功能不良一纤维蛋白鞘/血栓形成处理☐导管感染的诊断与处理☐导管封管技术☐隧道式导管使用的护理技术长期涤纶套导管的适应症☐永久性动静脉内瘘尚处于成熟期,而需等待4周以上;或者拟行AVF手术,因病情需要尽快开始血液透析的患者。
☐半年到1年内即可行肾移植的过渡期的患者。
☐对于部分生命期有限的尿毒症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合并尿毒症患者。
☐不能建立AVF且不能进行肾移植的患者。
☐患有严重的动脉血管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
☐低血压而不能维持AVF血流量者。
☐反复心力衰竭发作、制作AVF可能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的患者。
置管方法要点☐穿刺医师必须具有熟练掌握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穿刺插管的技术,方可进行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置入操作。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放置中心静脉的依次顺序原则上是:右颈内静脉右颈外静脉左颈内静脉左颈外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有技术条件,可选择髂外静脉☐确定右侧颈静脉耗完后,或右侧插管无法完成,可用左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左侧留置导管更易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和中心静脉狭窄。
☐股静脉留置隧道式导管应该尽量避免,除非上腔静脉留置导管失败。
置管方法要点依次最后选择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解释:☐专家组认为在锁骨下静脉比股静脉留置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具有更好的通畅率和更低的感染率。
如果患者没有机会建立AVF,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锁骨下静脉留置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优于股静脉。
☐如果患者可能考虑制作上臂AVF,则不宜采用同侧锁骨下静脉置管。
1、穿刺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
2、切开法:主要适用于颈外静脉置管者,特殊情况也用于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切开置管,但患者出血明显增加。
置管方法要点隧道导管的埋置:☐应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型选择导管的长度:右侧颈部选择36cm。
左侧颈部选择40cm。
股静脉置管应当选择45cm以上的导管。
颈部留置导管的尖端应该在右心房中上部,下腔静脉留置长期导管尖端应该在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内。
☐颈部导管尖端留置位置可以根据术前胸部x线平片心脏右心房上部位置与前肋骨或前肋间隙的相对应位置确认,大多数位于第3前肋骨或第3、4前肋间隙水平。
或者在血管造影指导下确定。
☐导管尖端确定后再根据导管的长度确定导管出口位置,导管涤纶套距离出口2~3cm为宜。
☐导管隧道必须保持较大弧度以防止导管打折。
置管方法要点☐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送入血管:可采用撕脱鞘方式或者直接导丝引导方式,应依据不同导管尖端类型而定。
隧道的建立方式也应该依据不同类型的导管而采用正向或反向建立方式。
☐减少手术过程的并发症:穿刺并发症与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相同。
☐为了减少空气栓塞的风险,建议使用带止血阀的撕脱鞘。
☐预防隧道出血的方案:隧道器经过皮下隧道尽量避免损伤颈外静脉分支。
☐隧道出血处理方案:可以采用敷料或沙袋压迫局部直至出血停止;如果发现出血明显,必须沿隧道认真检查隧道皮下组织出血部位,必要时结扎止血。
导管功能不良一纤维蛋白鞘/血栓形成处理☐国外指南认为导管流量小于300ml/min,或者当血泵流量小于300 ml/min时,动脉压小于-250mmHg、或者静脉压大于250mmHg时,认为导管功能不良☐鉴于国内患者体重普遍低于国外患者,较少采用大于300ml/min的导管血流量。
☐专家组认为在我国成年人导管血流量小于200 ml/min,或血泵流量小于200ml/min时,动脉压小于-250mmHg、或者静脉压大于250mmHg时,无法达到充分性透析,确定为导管功能不良。
导管功能不良一纤维蛋白鞘/血栓形成处理☐纤维蛋白鞘和血栓是导管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置管技术和理想位置可以大大减少其发生率。
☐采用标准的封管技术,根据导管容量正确使用封管肝素浓度和容量也是减少导管功能不良的重要环节。
☐溶栓:导管发生流量不畅或上机时导管抽吸困难,需要采用尿激酶导管内溶栓。
建议采用至少5000IU/ml的尿激酶。
☐尿激酶溶栓时在导管内保持25~30min。
也可以保留lOmin后每隔3~5min推注尿激酶溶液0.3ml。
还可以采用t—PA溶栓,根据药品或器械产家的说明书处理。
☐反复发生血栓和流量不畅通常需要尿激酶持续滴注。
建议方案为尿激酶25000~50000IU/48ml生理盐水浓度以2~4ml/h流量经每只透析导管缓慢注入,持续时间至少6h以上。
导管失功能建议采用下列处理流程见表4。
长期导管失功能治疗流程导管感染的诊断及处理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感染可分为:(1)导管细菌定植(2)导管出口感染(3)导管隧道感染(4)导管相关性菌血症,也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5)导管相关性迁移性感染,包括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关节炎、骨 髓炎等。
导管感染是导管拔除的首要原因,导管感染挽救成功只有25~30%。
临床怀疑为导管相关菌血症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能时,立即行微生物检查,并开始通过静脉及导管途径经验性应用抗生素;不建议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感染未经判断而草率拔除,以避免损失透析通路。
不同形式导管感染导管相关性败血症临床特点☐透析开始不久即畏寒、寒战、发热不适等☐早期感染,在透析间期无症状☐严重感染持续发热,发热可达40度☐可以表现延迟发热☐血培养大多阳性,部分患者血培养阴性☐血白细胞升高,G-杆菌感染,可导致白细胞下降确诊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条件☐至少一份静脉血培养和导管末端血培养为同种微生物。
☐或者2份(1份经导管接口,1份经外周静脉血)血培养满足CRBSI的定量标准或阳性时间差DTP诊断标准。
☐或者2份导管血培养定量,1份菌落记数是另1份的3倍以上。
导管感染的诊断与处理1、预防☐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清除鼻腔葡萄球菌等的携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