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隔代抚养社会问题研究
“隔代抚养”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隔代抚养”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作者:刘佩珠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92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新一代独生父母的涌现,越来越多的父母们迫于生活压力、工作等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抚养孩子的重任便逐渐落在孩子的祖辈身上,这使得原先稳定的家庭亲子抚养模式发生了改变,“隔代抚养”正成为我国家庭教养的主要模式、成为近年来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
本文首先从什么是隔代抚养入手,接着对我国隔代抚养的现状加以阐述,然后探讨目前隔代抚养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一、“隔代抚养”的概念(一)“隔代抚养”的概念“隔代抚养”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不管祖辈承担部分时间照顾,还是完全由祖辈单独抚养,都可看作是“隔代抚养”。
(二)“隔代抚养”出现的原因1.父母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轻人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压力倍增。
一方面日以继夜地工作,争取功成名就;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的美满。
当有了孩子之时,事业与家庭殊难平衡,矛盾生发。
他们尽管想亲自培养孩子,只可惜力不从心,不得不把孩子交由父母来带,造成“隔代抚养”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2.祖辈方面的原因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自古就重视伦理传承。
老一辈在家帮忙抚养孙辈,让年轻一辈没有后顾之忧虑地在外头闯荡,一直被视为天经地义。
而且女性在55岁左右退休,有足够的能力代养孙子孙女。
3.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父母离异以及双亲离世等家庭变故,以及小孩子入托难等社会原因。
二、我国隔代抚养的现状(一)在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隔代抚养”在我国,由于年轻父母工作紧张,不少孩子出生后,祖父母们成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
根据2013年“妈妈网”一项在全国32个站点开展的关于隔代抚养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京、沪、穗三地,49.9%以上家庭的幼儿主要由祖辈来喂养,父母亲力亲为的比例不到46.3%。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摘要】农村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儿童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村隔代抚养的现状、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改善策略的探究,来探讨这一问题。
现有研究表明,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情感缺失和行为问题。
有必要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如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和提升抚养者的教育水平。
未来的研究应该结合实证调查,以更深入地了解该问题的本质。
政策建议方面,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以促进农村隔代抚养模式的改善,从而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隔代抚养、儿童、影响、影响因素、改善策略、实证研究、总结、展望、政策建议、农村政策、家庭教育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隔代抚养是指农村地区的父母将子女留在家乡,自己前往城市务工,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抚养子女的现象。
随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农民工现象的普遍存在,农村隔代抚养在中国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抚养模式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值得引起研究和重视。
隔代抚养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需要系统分析和解决。
研究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应的改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为研究的起点和依据,为后续的探讨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问题意义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随着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隔代抚养现象逐渐普遍起来。
这种抚养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家庭,还涉及整个社会。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
探究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寻找改善策略,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隔代抚养可能导致儿童性格上的孤僻与内向,缺乏家庭温暖和亲子交流;可能导致儿童教育水平下降,认知能力发育不良;可能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等。
这些不利影响不仅仅困扰着个体儿童和家庭,还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隔代抚养”问题探讨
“隔代抚养”问题探讨概要: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前和未来抚养儿童的趋势还是以“隔代抚养”为主,并且很难逆转,所以隔代抚养已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利也有弊,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
顺着隔代抚养由于祖辈重养轻教,以及父母、学校、社会对孩子带来的方方面面影响的思路,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情感,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只有正确的爱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另外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最后学校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孩子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隔代抚养”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不管祖辈承担部分时间照顾,还是完全由祖辈单独抚养,都可看作是“隔代抚养”。
一、“隔代抚养”出现的原因1.父母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轻人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压力倍增。
一方面日以继夜地工作,争取功成名就;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的美满。
当有了孩子之时,事业与家庭殊难平衡,矛盾生发。
他们尽管想亲自培养孩子,只可惜力不从心,不得不把孩子交由父母来带,造成“隔代抚养”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2.祖辈方面的原因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自古就重视伦理传承。
老一辈在家帮忙抚养孙辈,让年轻一辈没有后顾之忧虑地在外头闯荡,一直被视为天经地义。
而且女性在55岁左右退休,有足够的能力代养孙子孙女。
3.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父母离异以及双亲离世等家庭变故,以及小孩子入托难等社会原因。
二、我国隔代抚养的现状(一)在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隔代抚养”在我国,由于年轻父母工作紧张,不少孩子出生后,祖父母们成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
根据2013年“妈妈网”一项在全国32个站点开展的关于隔代抚养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京、沪、穗三地,49.9%以上家庭的幼儿主要由祖辈来喂养,父母亲力亲为的比例不到46.3%。
近年来国内外隔代抚养问题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隔代抚养问题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国内外隔代抚养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隔代抚养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并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隔代抚养现状调查隔代抚养是指子女的子女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为抚养。
近年来,隔代抚养在国内外逐渐普遍起来。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0%以上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参与了孙辈的日常生活,其中约有30%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了主要抚养责任。
这说明隔代抚养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二、隔代抚养的原因分析1.经济原因: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因素,许多父母为了工作或经济压力无法全面照顾子女,从而选择将子女抚养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2.职业原因:部分职业性质导致父母无法全程陪伴孩子成长,这时抚养责任转移到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上。
3.子女教育原因:部分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选择将子女抚养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完成。
4.家庭结构原因: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和单亲家庭的增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成为子女的主要照顾者。
三、隔代抚养的影响及问题1.感情交流问题:由于祖父母与孙辈年龄差异较大,代际间的沟通交流可能受到一定障碍,导致感情交流不畅。
2.教育理念差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可能存在差异,容易导致教育方式不当或者产生代际冲突。
3.面临身心压力:隔代抚养会增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心负担,尤其是年迈的长辈可能面临照料孩子的辛苦和身体不适等问题。
4.社会参与减少:由于抚养孩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社会参与减少,无法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四、应对隔代抚养问题的建议1.政府角度:加强对隔代抚养的社会支持与法律保障,通过税收优惠、社会福利等措施减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经济负担,同时建立相关监管机制,保护孩子的权益。
2.教育角度:加强教育机构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合作,提供相关教育培训,帮助他们了解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近年来国内外隔代抚养问题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隔代抚养问题研究综述近年来,隔代抚养问题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隔代抚养指的是一代人抚养和照顾不属于自己直系亲属关系的下一代人。
这种抚养模式在现代社会中愈发常见,不仅涉及到经济和情感层面的问题,也牵涉到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隔代抚养问题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对家庭和个人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
隔代抚养现象的提出和研究隔代抚养是由于家庭结构和社会变迁所引发的一种现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离婚率上升、子女离家、移民等原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迫承担起了抚养孙辈的责任。
这种抚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不仅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也在一些亚洲和非洲国家中广泛存在。
国内外学界对于隔代抚养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在美国,研究人员探讨了父母失去监护权,以及祖父母继承监护权的情况。
一些研究显示,隔代抚养对于孩子的发展可能存在积极的影响,比如帮助孩子建立家庭纽带和情感联系。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隔代抚养可能引发一些心理和社会问题,比如孩子缺乏父母关注和缺乏稳定的住处。
家庭和个人发展的影响隔代抚养对家庭和个人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对于老年人来说,承担起抚养孙辈的责任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感。
他们可以通过与孙子或孙女的互动来满足成为父母的欲望,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认可。
其次,对于孩子来说,隔代抚养可能对他们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家庭成员,形成更加丰富的家庭关系网。
隔代抚养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和生活资源,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然而,隔代抚养也可能对孩子的情感发展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孩子缺乏父母关注和稳定的住处可能导致情感上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
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代际冲突也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解决隔代抚养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隔代抚养问题,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保障隔代抚养家庭的权益,提供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支持。
基于扎根理论的父母教养压力研究
力研究2023-10-28•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目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01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现有研究的不足尽管已有不少关于父母教养压力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基于问卷调查或量表评估,缺乏对实际生活情境的深入了解。
扎根理论的优势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对实际情境的深入了解,揭示父母教养压力的来源、影响及应对方式。
父母教养压力的普遍性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社会期望、家庭角色、经济负担等多个方面。
研究意义深化对父母教养压力的理解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父母教养压力的本质和动态过程,从而为减轻父母压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促进家庭和谐与发展研究父母教养压力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家庭凝聚力和幸福感,进而促进整个家庭的发展和和谐。
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通过研究父母教养压力,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家庭教育的政策提供参考,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减轻教养压力。
01020302文献综述父母教养压力的定义与内涵定义父母教养压力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困难、挑战、压力和负担,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孩子的行为、家庭环境、社会期望等多个方面。
内涵父母教养压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孩子行为问题带来的压力;2)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3)家庭关系不和谐带来的压力;4)社会期望过高带来的压力。
03社会期望社会对父母的期望过高,如要求孩子优秀、家庭美满等,也会给父母带来压力。
父母教养压力的影响因素01孩子的行为问题孩子的行为问题如学业困难、社交问题、情绪问题等都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压力。
0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如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都会对父母的教养压力产生影响。
应对父母教养压力的策略与支持寻求帮助参加家长互助组织,分享经验,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
参加家长互助组织心理咨询自我调节01020403学会自我调节,如放松、冥想、运动等,缓解压力。
隔代抚养家庭中孩子的社会情感关系研究
隔代抚养家庭中孩子的社会情感关系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隔代抚养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情感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
农村隔代抚养是指父母离家进城务工或其他原因,将孩子留在农村老人家中抚养成长
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隔
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以及改善策略。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教育方面。
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父母长
期不在身边,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难以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性格上的
缺陷或行为问题。
农村隔代抚养也容易造成家庭的疏离感和亲子关系的割裂,儿童与父母
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畅,阻碍了亲子情感的建立。
针对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改善策略。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建设
和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隔代抚养的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工作,提高农村老人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抚养孩子。
可以积极
引导和鼓励父母与孩子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沟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亲子交流,增
进亲子情感的建立。
还可以建立农村社区资源共享的机制,为隔代抚养的儿童提供更多的
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教育、心理和家庭关系等方面。
通过加
强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促进亲子交流和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可以逐渐改善农村隔
代抚养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也需要加强社会对农村隔代抚养的关注和支持,为儿童提供更
多的关爱和成长环境。
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研究
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研究隔代抚养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一种家庭形式,指的是父母不在身边,而是由其他亲属或非亲属来照顾、抚养孩子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隔代抚养的家庭越来越多。
我们需要研究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以便更好地留意这种现象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教育最大的不同是由谁来实施这种教育。
通常来说,在隔代抚养家庭模式中,孩子的积极和消极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这是由于他们的抚养者通常比生父母年长,且具备不同的价值观、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
根据相关研究,隔代抚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心理上的影响:隔代抚养的心理影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则是抑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隔代抚养家庭中,由于抚养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思维习惯不同,孩子们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心理,认为只有在抚养者身边才感到安全。
另外一方面,孩子在与父母分离的过程中,会感到很孤独,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
2.道德观念的影响:隔代抚养在道德观念上的影响同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由于抚养者的教育背景与文化背景不同,孩子们的道德观念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传统农村,尊重长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而在现代城市,孩子们的道德观可能更加注重自由、平等、尊重个人权利等。
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们的成长和道德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
3.智力发展的影响:隔代抚养也会对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隔代抚养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在隔代抚养家庭中,孩子们的接受的教育可能没有生父母所在城市的更加新颖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所以,隔代抚养家庭中孩子们智力发展相比正常家庭会有所落后。
如何解决隔代抚养家庭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针对隔代抚养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改进工作:1. 支持隔代抚养家庭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为隔代抚养家庭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服务支持。
试论农村隔代抚养影响下的留守儿童问题
试论农村隔代抚养影响下的留守儿童问题农村隔代抚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劳动力外出务工,很多农村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其他老人照顾成长。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指导。
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工作,无法亲自照顾和教育孩子,导致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贫乏,缺乏爱和关怀。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十分有限,难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缺乏父母的指导和榜样,留守儿童的性格发展和行为习惯可能出现问题,甚至出现不良行为。
农村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教育资源匮乏。
由于贫困和地理条件限制,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教育资源有限。
留守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往往落后于城市孩子。
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困难,难以实现个人潜能的全面发展。
农村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与父母长期分离,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失落和无助,容易出现情感和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信任度较低。
加之农村社会的变革和转型,留守儿童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不确定性和考验,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农村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缺乏社交机会和交流渠道。
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与同龄人的互动,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交流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在社交和合作中,留守儿童可能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对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的掌握也不够成熟。
针对农村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建立健全农村儿童福利制度,确保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和教育权益。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辅导,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老人隔代抚养对孙辈孩子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老人隔代抚养对孙辈孩子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隔代抚养是指祖父母代替孩子的父母抚养孩子的一种家庭育儿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承担起隔代抚养的责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老人隔代抚养对孙辈孩子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首先,老人隔代抚养对孙辈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观念中,尊重老人、孝敬长辈是一种美德,因此,在老人的悉心照料下,孙辈孩子往往会养成尊重长辈、团结亲情的习惯。
这种传统观念的传承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与他人交往中注重礼仪、尊重和团结,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其次,老人隔代抚养也对孙辈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一定的塑造作用。
在老人的教导下,孩子往往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出友善、互助、理解他人的品质。
尤其是在与祖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孙辈孩子往往会学到尊重长辈、关心家人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老人隔代抚养对孙辈孩子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可能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不够契合,他们往往会对孙辈孩子施加过多的束缚和压力,导致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显得拘谨、不自信。
其次,老人隔代抚养可能会造成孙辈孩子性格上的依赖,他们习惯于依赖祖父母的关怀和照顾,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不利。
因此,老人隔代抚养对孙辈孩子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老人在孙辈教育中的作用,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干涉和负面影响,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关注老人隔代抚养对孙辈孩子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为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隔代扶养模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以南岳区南岳镇为例的开题报告
“隔代扶养模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以南岳区南岳镇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了到城市务工,而留守儿童问题因此日益突出。
据统计,目前中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这其中不乏因父母工作原因而被迫居住在外的农村孩子。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民生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以南岳区南岳镇为例,探究隔代扶养模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旨在了解现阶段隔代扶养模式下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分析隔代扶养模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为留守儿童保障和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意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 研究内容本研究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 隔代扶养模式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
2. 隔代扶养模式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3. 隔代扶养模式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4. 从法律层面探究隔代扶养模式对留守儿童保障的问题。
(二)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搜集和统计学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用于获取留守儿童及其辅导员、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文献资料搜集则用于获取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
最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查看隔代扶养模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四、研究的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刻了解隔代扶养模式对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并分析其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通过善用隔代扶养优势,积极引导留守儿童的成长,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维护其家庭和社会保障权益。
同时为进一步深化留守儿童保障和健康成长工作提供了研究结果和参考意见。
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的劳动力流动性的不断增强,留守儿童数量与日俱增,伴随其产生的社会问题亦愈发突出,受到社会和相关学者的关注。
本文的研究从社会化理论出发,综合运用社会学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以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为例,较为全面的分析了隔代教育模式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并着重探讨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查和分析,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发展产生了多重影响,本文以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为例,分析当地综合情况,留守儿童家庭结构完整,隔代同堂占有多数,中间代同时外出打工的占比为62.3%,留守儿童抚养人平均年龄为60.2岁,留守儿童平均年龄是11.5岁,年龄偏小;留守儿童抚养人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留守儿童抚养人健康和良好的合计占比达到了73.8%;而通过对样本区域留守儿童群体在生活自理能力、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有效沟通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人际交往方面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60%的留守儿童有较好的思想品德素养,59.1%的留守儿童有被遗弃的感觉;人际交往方面,留守儿童有39%会认为同学会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有49%的留守儿童不会和陌生人说话,有效沟通方面,当留守儿童遇到不高兴事情的时候,有32%会憋在心里,表明留守儿童在有效沟通方面还需加强。
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我们给出对隔代抚养下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综合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社会和政府的保障作用;二是丰富家庭亲情教育形式,弥补角色缺位;三是改善学校教育管理和社会工作模式,营造社会关注这一特殊受教育群体的和谐氛围,共同建构和谐社会家园。
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研究
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研究随着社会的迅速变革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隔代抚养现象在中国家庭中愈发普遍。
隔代抚养是指孩子与祖父母一起生活,而与自己的父母相隔的一种家庭形态。
本文旨在研究隔代抚养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优化这种家庭教育形态。
一、隔代抚养的现状和动因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老人的价值观念,使得隔代抚养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家庭模式。
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父母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常常选择将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的身边。
此外,某些家庭中,家庭纠纷、家庭暴力等原因也会导致孩子与其父母相隔。
二、隔代抚养对孩子的影响1.情感影响。
隔代抚养让孩子与父母相隔,无法与他们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
这可能导致孩子在情感上的空虚感、孤独感增加,缺乏父母的爱和陪伴。
同时,由于长时间与外祖父母相处,孩子可能更容易与父母产生代沟。
2.价值观影响。
祖父母辈的价值观念和教育方式常常与现代社会有差异,可能对孩子的代际观念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祖父母对于孩子过度娇惯,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自主性。
另一方面,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可能过于保守,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孩子素质的要求。
三、优化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方式1.加强亲子沟通。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尽可能的表达关爱和关心,传达给孩子自己的情感和期望。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隔代抚养家庭提供了便利,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2.建立教育合作。
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祖父母之间的共同事业,双方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父母可以对教育目标进行明确约定,并与祖父母沟通好孩子的教育方向和方法。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家庭抚养阶段过渡到隔代抚养阶段时,父母可以通过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家庭环境。
4.多元教育资源。
父母可以主动与祖父母分享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他们使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隔代抚养是当今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家庭模式,在为年轻父母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隔代抚养祖辈影响现状分析
隔代抚养祖辈影响现状分析
隔代抚养是指孙辈由祖父母抚养成长的一种家庭模式。
这种模
式的出现通常是由于父母因工作、生活、学习等原因无法照顾孩子,而将孩子寄养给祖父母。
隔代抚养对于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的情感
交流、互动、感情培养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但也会对孙子女成长
产生一定影响。
影响如下:
1. 教育观念的差异。
隔代抚养的孩子通常更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而忽略了现代教育思想的融合。
这也让孩子在面临现代教育时显得
力不从心。
2. 成长环境的差异。
由于隔代抚养的孩子往往是在与祖父母同
住的环境下成长,这样的环境和父母给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差别。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孩子对于社会的认识和对于未来的理解较为模糊。
3. 没有完善的家庭教育。
由于隔代抚养的情况下,许多家庭教
育由于父母缺位等原因,过于松散。
有些孩子的自律能力比较差,
无法遵守家规,这就需要祖父母更多的投入时间和心血。
4. 缺乏父母的爱和陪伴。
隔代抚养导致孩子经常和父母在一块
的时间很少,而这段时间正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
综合而言,隔代抚养在不同程度上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但只要家庭团结和谐,充满爱,“三代同堂”依然可以成为孩子健
康成长的母亲。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隔代抚养是指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照顾子女,而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代为照顾和抚养的现象。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剧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农村隔代抚养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农村隔代抚养中,祖父母或其他长辈虽然对孙辈抚养有着爱心和责任心,但由于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他们往往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情感陪伴,导致儿童成长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
隔代抚养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孩子可能会产生对家庭的认同感模糊、自我认知不清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行为问题或情感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农村儿童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字数:210】1.2 问题意识农村隔代抚养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家庭结构现象,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留在老人或外祖父母身边抚养。
这种抚养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职工家庭的育儿难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隔代抚养可能导致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疏远。
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工作,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较少,缺乏亲子交流和陪伴,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隔代抚养可能导致儿童对家庭价值观念的认同不足。
由于老人或外祖父母对儿童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可能与父母不同,导致儿童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容易产生认同危机。
隔代抚养也容易造成儿童在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由于老人或外祖父母对儿童的情感教育和智力开发方式可能不够科学有效,儿童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对于农村隔代抚养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农村隔代抚养的影响农村隔代抚养是一种常见现象,它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隔代抚养可以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有利于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隔代抚育调查报告
隔代抚育调查报告隔代抚育调查报告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过去,大多数家庭都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然而,如今,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加和职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将子女寄养给祖辈或其他亲属来抚育。
这种家庭模式被称为隔代抚育。
隔代抚育带来了许多争议和讨论。
有人认为,这种抚育方式对于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不利,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
然而,也有人认为,隔代抚育可以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稳定的生活环境,对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隔代抚育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隔代抚育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家庭模式。
据统计,超过50%的家庭选择将子女寄养给祖辈或其他亲属。
这种选择主要是由于父母工作忙碌、经济压力大以及教育资源不足等原因所驱动的。
然而,隔代抚育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父母与子女分离的时间较长,子女可能会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导致情感上的孤独和不安全感。
其次,由于祖辈或其他亲属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可能与父母不同,子女在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方面可能会受到影响。
然而,调查结果也显示了隔代抚育的一些积极影响。
首先,隔代抚育可以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使子女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养。
其次,祖辈或其他亲属通常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经验,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隔代抚育还可以加强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隔代抚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实现子女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隔代抚育家庭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帮助祖辈或其他亲属提升教育水平和育儿技能。
其次,父母应更加关注子女的情感需求,积极参与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与祖辈或其他亲属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课题: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特点与教育指导研究
隔代抚养的家庭教育特点与教育指导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隔代抚养:隔代教育是经济转型时的产物,具体是指一些小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中某些原因外出打工或夫妻分离,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祖辈照管,形成了一种祖辈养育孙辈的教育现象。
一般情况下,隔代教育主体多是留守在家儿童的自己祖父、祖母和外祖父、外祖母等。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监护人对自己的被监护人实施的教育。
其中监护人是包括祖辈、子女的父母及子女的养护人;也可以说是从事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对子女的教育。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这一角色对孩子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隔代教育是新时期家庭教育的延伸发展。
在现今的家庭教育研究中,多是集中在亲子教育的方向中,隔代教育研究得是比较少。
隔代教育现象产生较晚,因此多是近几年的研究成果。
学者们从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类型、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例如,在隔代教育的危害性方面,李晶琳认为,祖辈在抚育孙辈方面与子女存在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为孙辈充当保护伞促使孩子见风使舵、多重人格。
何奕通过家庭样本调查,对隔代教养下的孩子成长进行了观察,发现他们身上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如任性、自私、冷漠、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多以自我为中心、上进心差等。
综上所述,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看到了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想方设法建立多种方法进行改善,然而多是一些宏观性的理论论述。
从学校层面出发,借助学校这一教育载体,搭建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合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存在很强的实际价值。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家庭建设是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基础,家庭是学生们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社会急速进入了转型期,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增大,为此新生代父母们无法在孩子教育上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它们选择了把孩子交给祖辈进行敎育。
如此一来,现代家庭中家庭教育的形式发生了一个显著改变,即由过去的亲子教育为主逐步过渡了隔代教育,且这一形式还有普遍化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扎根理论的隔代抚养社会问题研究
作者:杨彩红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7期
内容摘要:隔代抚养是新时代出现的一种非常热门的社会现象,老人在一个新生家庭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发现关于造成隔代抚养的原因可以从社会保障、时代变化、家庭因素以及老人的认知方式和客观条件5个要素来考虑。
进一步分析发现,老人的认知方式是根本原因,社会保障和时代变化是推动力,家庭因素是重要条件,老人的客观条件是基础。
关键词:隔代抚养老人子女带孩子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亲情的社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双职工家庭越来越普遍,隔代抚养已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
已有研究显示,我国由祖辈隔代抚养的儿童约60%,被放在祖辈家中抚养的儿童约30%。
很多父母生完孩子后,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却退居“育儿二线”,有人认为老人帮助子女带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说老人不应该用亲情来道德绑架老人,隔代抚养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问题。
2.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2.1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一种质的研究,主要通过已有的经验资料建立新理论。
研究者从实际观察出发,对原始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形成理论。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理论建设的方法,通过不断分析概括资料的方法,以建构科学理论的质性研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发掘反映社会现象的新理论。
为了使获取的资料更全面,更有说服力,本文采取方便取样和目的取样的方式,选取帮子女带孩子的老年人32名作为访谈对象。
访谈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以面对面或网络视频的方式为主。
访谈以轻松的话题导入,并在受访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录音,并遵守保密性原则。
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围绕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访谈后,及时将所有录音转为文本资料,并进行回忆、核查。
完成的访谈资料包括32位老人,每次访谈用时约15-25分钟。
结束访谈后,通过
NVivo10.0将32个录音转为近40万文字,然后依据扎根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和编码,编码包括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
2.2有效性和可信度的检验
本研究的原始资料来源于作者对被试的深度访谈,并严格按照扎根理论的编码原则和方法进行编码,并进行三角验证,保证其合理性和正确性。
另外,同另一位研究者对相同的访谈资料同时进行编码并对结果进行一致性对比,其编码一致性系数为0.742,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本研究的信度较高。
3.编码分析
扎根理论的关键之处就是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和分析。
本研究采用美国学者凯西·卡麦兹(Charmaz)的编码步骤,即初始编码、聚焦编码、理论编码,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出老人对隔代抚养的看法。
3.1初始编码(Initial coding)
初始编码阶段,研究者要对用来编码的数据保持开放,尽量使用与原始数据相契合的、简短的、生动的、可分析的代码。
研究者依照编码原理和操作指南,最终形成36个初始代码。
包括子女经济条件有限、工作压力大、失业问题、不放心保姆、感恩老人的帮助、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增进祖孙感情、婆媳关系、养老问题、离异子女、二胎压力、血缘关系、亲情绑架、天伦之乐、老人离不开孩子、年轻人自己的承担、老人应有自己的生活、法律没规定、溺爱、教育观念陈旧、家乡话、规则建立、距离、家庭环境、退休、身体状况、性格、老人有经验、年轻人缺少责任意识、年轻人没耐心、晚婚、女性独立、双职工和教育方式。
3.2聚焦编码(Focused coding)
聚焦编码意味着使用最重要的和/或出现最频繁的初始代码,用大量的数据来筛选代码。
聚焦编码是在初始编码的基础上对概念、范畴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类。
在初始代码的基础上,分析初始代码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关联起来,形成范畴关系。
在此阶段的研究中共得出11个聚焦代码,包括社会压力、家庭工人质量、感情关系、家庭关系、传统束缚、老人的自我追求、老人的教育方式、老人的自身条件、年轻人缺乏责任意识、追求独立和新的教育观念。
理论编码是在“聚焦编码过程中选择了代码之后所进行的复杂水平上的编码”,理论编码是对聚焦编码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理论提升的过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通過对11个聚焦代码的分析,并对原始数据反复验证、比较,得出以下5个理论编码,包括社会保障、社会变化、家庭因素、老人的认知方式和客观条件。
通过以下5个范畴基本可以统领现实情况下隔代抚养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4.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和编码,我们可以通过社会保障、时代变化、家庭因素以及老人的认知方式和客观条件5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隔代抚养的因素(如图4-1)。
(1)社会保障:21世纪,社会快速发展,年轻人受到越来越重的经济压力和职业压力,背负着沉重的房贷、车贷等以及就业越来越难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选择自己的事业,以致无暇顾及家庭和孩子,而请保姆或者专业的家庭工人,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对家庭工人心存疑惑。
这种失业的风险和服务行业的质量都侧面反应了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所以寻求老人的帮助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2)社会变化:当今社会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教育观念推陈出新,多数老人的教育观念落后,不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这会影响到年轻父母是否寻求老人帮忙带孩子;其次,“少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孩子成为全家人的焦点,受到全家的关注,这无形中为隔代抚养带来了严重的压力;此外,当代女性追求独立,对待带孩子这个“职业”缺少耐心,甘愿在职场上打拼,也不愿意束缚于家中,所以老人带孩子成为最佳选择。
(3)家庭关系: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的概念在中国具有崇高的地位,而老人是否帮子女带孩子也上升为家庭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
老人带孩子首先会考虑家庭关系,家庭和睦,多数老人会选择为子女付出一切,以维持家庭关系。
或者当子女因婚姻状况导致孙辈无人照顾时,多数老人也会挺身而出。
然而,也有年轻人认为带孩子就是老人的事,若老人不帮忙带孩子则不会为其养老,这明显是一种对老人的“道德绑架”和“威胁”。
但是,若家庭关系出现破裂,多数老人会选择避而远之,不愿意帮忙带孩子。
(4)老人的主观认知:有很多老人认为带孩子是传统的、普遍的或者祖辈留下来的,可见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也体现出中国是一个重视血缘亲情的社会,老
人在家庭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的老人认为带孩子是享受天伦之乐,但也有老人认为子女的责任应该由子女來承担,不能完全依靠老人来带孩子,老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而且法律也没有明文规定老人必须帮子女带孩子。
(5)老人的客观条件:虽然老人带孩子成为非常热门的现象,但大多数老人带孩子需要考虑身体、性格、情绪、是否退休、教育观念、居住距离和家庭环境等等客观条件,比如老人的家庭是否存在吸烟、酗酒、吸毒或赌博的情况等。
5.讨论
从研究结论来看,对于多数老人而言,是愿意帮助子女带孩子的,老人帮子女带孩子既出于子女的现实需要也是长辈对子女、孙辈的情感体现。
当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包括不同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或老人的客观条件等,老人是否需要带孩子需要每个家庭在做出选择前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如果老人掌握了或是愿意去学习科学的教养理念和方法,不仅会为子女减去许多后顾之忧,也会给孩子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
所以,隔代抚养的过程中老人也应该应该多加注意生活照料中所蕴含着的教育内容,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去理解与学习新的育儿观念和知识,并主动与子女探讨隔代抚养的方式方法,坚持学到老活到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家庭伦理、血缘亲情的国家,长辈对子女无私的付出是一种常态,但这并不意味着老人的付出是一种理所当然,更不能以爱的名义绑架老人,对老人进行“勒索”。
中国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善待和抚慰老人是我们做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若一味索取老人的付出,其结果将会是如何?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我们今天对待老人的方式,将来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
[2]叶敬忠.作为治理术的中国农村教育[J].开放时代,2017年
[3]裴丽媛.祖父母教养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D].心理学报,2005年
[4]傅达林.老人带孩子并非天经地义[J].健康时报,2014年
(作者介绍:杨彩红,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