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

三、知识链接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四、学习过程(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水循环:水在各要素间不断地运动和转化,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

例如,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2)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中的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发生变质、重熔再生和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3)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了化学元素在地理环境中的迁移。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理解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难点(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问题。

(2)理解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大气与水大气中的水汽通过降水进入水体,水体中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形成了大气与水的循环。

2、大气与岩石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与岩石发生化学作用,改变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3、大气与生物大气为生物提供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大气的成分。

4、水与岩石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会改变岩石的形态和分布。

5、水与生物水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水体的质量和循环。

6、岩石与生物岩石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生长的场所,生物的活动也会改变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7、土壤与生物土壤为生物提供了养分和生存空间,生物的活动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的相互制约地理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改变。

例如,当气候发生变化时,会影响河流的流量、水位、含沙量等,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

2、“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

比如,热带雨林的砍伐会导致气候变干、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篇一: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生物这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教学难点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通过五大要素引入,我们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气候、水、地表形态等等地理要素,这些地理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承转)整体性就是自然环境所具有的特征,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们可以从几张图片来分析下五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展示课件,探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板书】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85“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相关内容和“案例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思考:①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是通过哪些过程来实现,其结果如何?②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各有何影响、发挥着哪些作用呢?(学生思考、回答,讲解、分析)【板书】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来实现的,其结果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引导读案例1) (1)影响:①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②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④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2.1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

2.1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学习目标1.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物质循环)⇨整体性(主要表现、新功能)2.某种或某个地区的地理现象⇨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二、课前检测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三、课内知识学习1.一个基础、两大功能(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物起到关键作用。

(2)两个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①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②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三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其他地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①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⑬__热__能______交换 (1)海洋对大气:输送大量的热能来改变⑭__大__气__运__动____。 (2)大气对海洋: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⑮___动__能_______传输给海洋。 2.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⑯__势__能_______交换 (1)气压升高时,海面就会⑰___降__低_______。 (2)气压降低时,海面就会相应⑱___升__高________。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南方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解析】 该资料反映了江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读教材图3-2-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的?试举例说明。
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植物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地表形态与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有关 C.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中亚和西亚成为“干旱核心” D.陆地环境各要素孤立发展
【解析】 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的,不是孤立发展的。
3.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 A )。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 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 随之变化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 、不明显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 自然地理要素特别是大气、水等通过循环运动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因此有些 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能扩大甚至蔓延全球,成为全球性问 题,这也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
4.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学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组成要素。

2.通过对拓展探究案例的分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并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建议。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树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课前预习案】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1、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大尺度范围,_______是小尺度范围。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_________、生物循环和_________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__________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_______________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___________、修复___________和改善_______,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探究】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丘陵城市。

那里空气湿润,四季如春,属温带季风气候。

全市有三大山系,北部大泽山,东南崂山,南部大珠山、小珠山等。

大沽河、南胶莱河等河流四季波涛汹涌,奔向大泽山。

肥沃的土壤上生长着脆嫩的马家沟芹菜。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1)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2)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3)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地貌:
总结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一:
探究二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其他要素的影响
总结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二:
探究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总结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三:
【能力迁移】通过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进一步认识地球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背景知识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前期和后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能够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合作探究各要素之间怎样相互影响,完成关联图
③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正相关)
④水的流动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合作探究】桂林山水的成因
条件
圈层
自然因素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岩石的可溶性、
透水性Biblioteka 岩石圈岩石水的流动性
水的溶蚀性
大气圈
气候
水圈
水文
生物圈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探究1早期黄土高原内部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材料
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事实表明,古代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比今天要好得多。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还有面积很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 许多河流(包括黄河)含沙量比今天少得多,渭河在唐代是一条浩浩大川,帆船很多,水运频繁。那时土壤侵蚀的程度很轻,黄土高原沟壑很少,有很多的塬和低地平川,所以有人以“沃野千里”相称道。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以植被在防治水土流失过程中的作用为案例,感悟某一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2.以青藏高原区域地理特征为案例,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3.以“厄尔尼诺”为案例,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他区域。

【自主学习】一、主干知识链接1.将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数字对应连线黄河上游河道窄,下游河道变宽①地形雨②“明前龙井”茶适宜生长在碱性土壤里③2.自然地理环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组成。

3.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_____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二、相关知识链接1.植被在防治水土流失过程中的作用。

如左图所示,在坡地地带,如发生暴雨,则降水会在山坡汇集成径流。

在山坡顶部,径流较小,含沙量也较小(颜色较浅);在山坡中部,径流较大,含沙量较大,(颜色较深);在山坡底部,径流最大,含沙量最大(颜色最深)。

如右图所示,在植被较好的山坡上,暴雨产生的径流和携带的泥沙,由于植被的阻挡作用和根系的保护作用,大部分泥沙都被截留在山坡上。

由于水流速度减慢,流水的下渗作用增加。

地表水大多转化为地下水,而地下水是通过渗透方式运动的,流动的速度极慢。

所以,植被发挥了很好的水土保持的作用。

2. 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发现,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

高一地理导学案编写:审核:日期:2013.2 编号:1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相互,并不断进行运动和交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推动地理环境发展变化。

2、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哪些?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课堂探究案】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自主探究2〉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

完成图甲填空题。

2、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各要素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合作探究1〉例如:如植被破坏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完成图乙填空题。

3、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地域之间相互影响。

)〈合作探究2〉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完成图丙填空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特征B 、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 、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 环节的是( ) A 、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 、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 、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 、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3、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 )A 、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B 、踞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 D. 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4、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 ) A 、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 、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区域5、(2009·广东高考) 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B、河水流速减慢C、淤积速度加快D、出现侵蚀后退6、从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观点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枯枝落叶就地烧掉B、将枯枝落叶打扫干净送到垃圾站C、将枯枝落叶埋在草地旁边D、将枯枝落叶送到食堂做燃料读右图“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 第三部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自主预习P63至P68,完成知识梳理。

(参考建议:结合图文信息划出要点。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等。

它们联系了四大圈层:、、、
2.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作用。

3.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循环、循环、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
和能量,各要素相互,相互,构成地理环境的性。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结合平时的学习和观察,试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二、结合预习内容,尝试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交通、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3.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有阳光参与。

()5.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从而保证各要素间的协调。

()
三、我的疑点:探究活动一
问题探讨:
1.山麓冲积扇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大部分河流滚滚为何东流?
2.为什么我国南方河流结冰期,北方河流有结冰期,
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3.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向山顶植被为何有规律变化?
4.芦苇适宜生长在怎样的环境?
思考: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二以生物为例,分析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讨论:1.生物是如何和其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建议:阅读课本P67-68)
探究活动三以太平洋东岸秘鲁沿岸海区为例,综合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关注人地协调。

1.正常年份,秘鲁渔场是怎样形成的?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主体参与
气候
水文
岩石(地貌)
土壤
1
2
2.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会产生哪些连锁反应?
3.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其他区域产生哪些影响?
总结: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案例迁移: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和长江三角地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

自主探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探究活动四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哪些指导意义?
【学情反馈】
1.关于生物在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的出现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B .生物能够参与各种岩石与矿物的形成 C .生物能够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D .生物能够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2.下列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特征的是 ( ) ①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变化 ②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③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而千沟万壑 ④沙漠地区植被具有耐旱性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各要素间相互渗透、制约和联系 ④某一要素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读“某河段水位变化图”, 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
A .年降水量增大
B .上游围湖造田
C .植被覆盖增加
D .水土流失加剧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

其中水是比较易受人类
干扰的自然要素,尤其是河流上该不该建水库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那么,水库的修建对库区及其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如何做好前期的规划和论证?读图回答1—2题。

1.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水库修建后,对河口地带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我来命题:
课后拓展提升
西北地区 长三角地区
3
案例分析2 结合图文情境,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年每公顷流失土壤30~150吨;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共
约3000余万吨,造成土地日益瘠薄。

材料二:由于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以
致河床比两岸地面高出4~10米,形成“地上河”。

汛期洪水奔腾咆哮在两岸大堤中。

材料三: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
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特点。

案例分析3 结合动画,分析植被的破坏对其他要素和其他区域的影响。

读因果联系框图。

将图中数码分别填入下列对应选项后的括号内:
(1)将地理事象数字代号填入框内:
①水土流失②鸟兽减少③生态失调④生物多样性增加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⑥气候恶化⑦水旱灾害减少⑧土地沙化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特征,森林植被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
变化,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

物质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