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分析某一地区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难点(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地理问题。
(2)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气候与地貌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多的地区,地表径流丰富,容易侵蚀地表,形成沟谷、峡谷等地貌;降水少的地区,风力作用强烈,多形成风蚀地貌。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阻挡气流,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高低会影响气温,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气候与水文气候对水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水量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气温影响河流的结冰期。
水文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湖泊、水库等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3、气候与生物气候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决定了生物的种类和分布,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物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森林可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4、气候与土壤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肥力较低。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概念和特点。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
2. 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实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些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考。
2. 教学各要素的概念和特点:分别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并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例分析:以某个具体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例,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表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其他实例,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反思自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
教案范例: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概念和特点。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实例。
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实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必修1 第三部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自主预习P63至P68,完成知识梳理。
(参考建议:结合图文信息划出要点。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等。
它们联系了四大圈层:、、、2.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作用。
3.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循环、循环、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各要素相互,相互,构成地理环境的性。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结合平时的学习和观察,试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二、结合预习内容,尝试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交通、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3.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有阳光参与。
()5.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从而保证各要素间的协调。
()三、我的疑点:探究活动一问题探讨:1.山麓冲积扇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大部分河流滚滚为何东流?2.为什么我国南方河流结冰期,北方河流有结冰期,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3.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向山顶植被为何有规律变化?4.芦苇适宜生长在怎样的环境?思考: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探究活动二以生物为例,分析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讨论:1.生物是如何和其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建议:阅读课本P67-68)探究活动三以太平洋东岸秘鲁沿岸海区为例,综合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关注人地协调。
1.正常年份,秘鲁渔场是怎样形成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主体参与气候水文岩石(地貌)土壤122.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会产生哪些连锁反应?3.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其他区域产生哪些影响?总结: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案例迁移: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和长江三角地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
自主探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亚洲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 教学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的图片;(2)引导学生观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定义和特点;(2)引导学生总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案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长江中下游洪涝等);(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表现。
4.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2)选取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强调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
三、知识链接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四、学习过程(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水循环:水在各要素间不断地运动和转化,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
例如,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2)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中的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发生变质、重熔再生和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3)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了化学元素在地理环境中的迁移。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2020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各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①______、水、②______、生物、③______、地形等。
2.循环类型:④______、生物循环和⑤______物质循环。
3.循环目的:进行⑥______迁移和⑦______交换。
4.循环结果:形成相互渗透、相互⑧______和相互联系的⑨______。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_____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⑪______,大气提供⑫______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⑬______及无机盐,通过⑭______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⑮__________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⑯______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⑰__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⑱____________的演化。
2.结果: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⑲______。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⑳____________的改变。
(2)变化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探究材料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方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长496.3千米,平均深度大约为5 000米,其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349千米,深1 800米)和秘鲁的科尔峡谷(深3 200米),是天然水汽通道。
还是奇异的植物世界,生物学家称之为“物种基因库”,科学家称之为世界罕见的“野外实验室”。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机制。
4、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学习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三、学习难点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机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四、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气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也会反过来影响气候。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比如,一个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导致气候变得干燥,水土流失加剧,河流的含沙量增加等。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得中游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还会导致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加剧。
(四)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气候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1)气候对地形的影响气候的干湿状况影响外力作用的形式,从而影响地形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多形成河谷、冲积平原等地形;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形成沙丘、戈壁等地形。
(2)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水位、结冰期等水文特征。
例如,降水丰富的地区,河流的流量大;气温低的地区,河流有结冰期。
(3)气候对生物的影响气候决定了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例如,热带地区生物种类繁多,寒带地区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4)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气候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的性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4、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三、知识链接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四、学习过程(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大气与水大气中的水汽通过降水进入水体,而水体的蒸发又补充到大气中,形成了大气与水之间的循环。
例如,海陆间的水循环,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水汽,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补充陆地水体。
2、大气与岩石大气的风化作用会对岩石产生影响。
例如,风的侵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气候的干湿变化会影响岩石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3、大气与生物大气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大气成分。
4、水与岩石水对岩石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会改变岩石的形态和分布。
例如,河流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峡谷,沉积作用会形成冲积平原。
5、水与生物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水的循环。
例如,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水循环。
6、岩石与生物岩石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场所和养分来源。
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也会改变岩石的性质。
例如,生物在岩石表面的生长会加速岩石的风化。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如,森林植被的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得干旱、河流含沙量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结合实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环境中的作用。
以土壤为例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和意义。
学会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A 大气圈、B 岩石圈、C 水圈、D 生物圈、E 土壤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表现 ①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1.成土母质与土壤(1)岩石――――→风化作用成土母质――――――→气候与生物作用土壤。
(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3)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2.气候与土壤直接影响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间接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1)积极影响:培育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2)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意义: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一、判断题1.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 )3.某一要素的变化,只能影响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会影响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 )4.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和人类活动。
2020-2021年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地理环境由①________、水、岩石、②________、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③____________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④________迁移和⑤________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⑥____________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⑦________。
平衡功能:是指各个自然地理要素通过⑧________和⑨________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⑩____________的能力。
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⑪______,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⑫______,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意义:自然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⑬________,是自然地理环境⑭__________的重要表现形式。
3.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⑮__________状态的改变。
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生产功能 C.平衡功能 D.差异性特征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知识点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读下图,回答3~4题。
2020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三、情感目标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安排】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
(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3)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自然要素的综合体。
2.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要素。
3.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要素的变化会影响整个环境的变化。
5.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其整体性表现。
2.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组成和整体性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组成。
2.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阐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及其包括的要素。
3.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举例说明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要素如何相互影响。
4.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介绍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和整体性意义。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和体会。
6.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等。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探讨全球变化背景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趋势。
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高一地理教案
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掌握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地理环境的概念及组成要素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4.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2.讲授新课(1)地理环境的概念及组成要素教师讲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要素组成。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土壤、生物、地形、气候等)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教师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如地域性、动态性、差异性等。
(4)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5.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提出等。
2020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经过平时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因素间的有关性 , 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1.经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建立事物之间是广泛联系的 , 是一致的整体等观点。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 , 建立科学的环境观。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说实质问题。
同学们你们学过地理学吗?学过 , 初高中都学过 !你们还没学过地理学 ! 你们只学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属于地球概论学 ,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属于气象天气学 ,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属于水文学 , 第四章地地表形态的塑造属于地质地貌学。
今日要学的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别性才真实进入了地理学的殿堂。
地理学 (geography) 是对于地球及其特点、居民和现象的学识。
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互相作用关系, 及其空间差别与变化过程的学科系统 , 主要包含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多数。
【教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因素构成。
这些因素并不是简单地聚集在一同 , 或有时地在空间上联合起来 , 而是经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 进行着物质迁徙和能量互换 , 形成了一个互相限制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指导念书】请大家阅读教材 P92 阅读资料“生物循环” , 思虑生物循环的观点、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议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解说】 ( 一般认识即可 )生物经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 ( 主假如糖类 ), 而且开释出氧 , 同光阴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品。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 , 又以无机物的形式送还到四周环境中。
这类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 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停地迁徙运动, 能量不停地流动、转变 , 进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要求】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 通过问题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整体性的概念,形成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2. 通过问题2理解整体性的表现:各环境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去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整体性的表现:“牵一发而动全身”。
3. 通过问题3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4. 通过问题4 了解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情境导入
自然环境要素物质和能量交换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
自学、展学、点学
内容
阅读本节教材
要求
1.依据知识标题及段落内容能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
2.能够对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初步讲解
自学、互学、展学、点学
内容
思考探究本部分问题
要求
1.能在自习时间独立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并写下结论
2.能在课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3.能在课上主动参与组间评议活动
1.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说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教材p122作业题3,结合给出的图文材料,分析如果刚果盆地的森林被大量砍伐,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3. 阅读教材120页阅读材料,用关系链示意图的形式分析青藏高原隆起带来的影响
4.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试着举例说明这两种功能。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
由于兔子在澳大利亚的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
到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破坏,一些地区甚至引发了水土流失。
据此完成1-2题。
1.兔子在澳大利亚引发生态灾难,主要原因是
A.澳大利亚全境气候湿润,适宜兔子生存B.澳大利亚没有其他食草动物,食物充足
C.澳大利亚没有兔子的天敌,迅速繁殖D.兔子在澳大利亚发生变异,繁殖力超强
2.兔子大量繁殖影响农牧业,导致水土流失,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
C.具有生产功能D.具有平衡功能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3-5题。
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5.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南北长约984千米;岛上河流数量多,但流程短,径流量小。
读库页岛地形圈,完成6-8题。
6.库页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苔原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7.有关库页岛沼泽形成原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纬度高,蒸发量小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冻土不利于下渗④河流径流量小,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与库页岛地形直接相关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冬季寒冷,夏季短促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C.河流径流量较小D.北部沼泽比南部多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大高加索山脉隆起,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下图为里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完成9-10题。
9.图中河流属于亚欧分界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与分离之前相比,目前夏季里海周边陆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趋于
A.冷干B.暖湿C.暖干D.冷湿
四川绵阳官司河地区是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工程的代表性区域,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半自然半人工防护林区和农业区,40多年前,由于流域内森林遭受毁灭性砍伐,植被破坏严重。
近期流域内开始了以马尾松、川柏木为建群种(群落的建造者,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基本性质)的封山育林、营造防护林等林业工程。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植被群落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单位:t/hm2)。
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示各类森林植被中
A.单一树种的枯落物层持水量最低B.混交林的枯落物层持水性最好
C.针叶林比阔叶林枯落物层持水性好D.栎类林的枯落物层持水性最好
12.该地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B.保护农田C.消烟除尘D.保持水土
13.该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导致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②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大③风沙威胁严重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布置作业
1.A层次完成问学案整理及《分层》相应题目
2.B层次完成问学案整理及《分层》《同步》相应题目
学后反思
收获
不足
改进措施
【答案】1.C 2.A
【解析】1.澳大利亚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袋鼠等均是食草动物,B错误;澳大利亚缺少兔子的天敌,因此兔子引入后大量繁殖,C正确;在适宜的环境中,兔子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和变异无关,D错误。
故选C。
2.兔子大量繁殖影响农牧业,导致水土流失,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也随之而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
故选A。
【答案】3.A 4.D 5.C
【解析】3.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
4.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 正确,B 错误。
5.“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答案】6.B 7.C 8.D
【解析】6.根据地理纬度和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结合气候分布模式图可以判读,库页岛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B正确。
故选B。
7.沼泽的形成原因包括:①纬度高,蒸发量小;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冻土不利于下渗。
沼泽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径流量小不利于沼泽的形成,④错误,综上①②③正确,故选择C项。
8.ABC都与气候有关,库页岛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沼泽多,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答案】9.D 10.C
【解析】9.①是多瑙河,不属于亚欧分界线,A错误。
②是第聂伯河,不属于亚欧分界线,B错误。
③是顿河,不属于亚欧分界线,C错误。
④是乌拉尔河,属于亚欧分界线,D正确。
故选D。
10.由图文材料可知,大高加索山脉的隆起使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夏季,该区域受西风带控制,由于大高加索山脉的阻挡,里海周边陆域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地带,与从地中海分离之前相比,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加上全球气候暖的影响,里海周边陆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趋于暖干,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答案】11.D 12.D 13.B
【解析】11.据材料可知,栎类林枯落物层的持水量最高,A错,D对。
混交林在图中有两种,一种是松柏混交林枯落层,另一种是马尾松混交林枯落层,两种混交林枯落层持水量差异较大,马尾松混交林枯落层持水量最低,B、C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12.根据材料可知,该区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重点区域,根据所学知识,本区森林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故正确答案为D。
13.根据所学知识,植被破坏将导致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重、水旱灾害频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该地地处湿润地区,受风沙作用影响小,③错,①②④对,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