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他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具体而言,包括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发展的因素与结构、发展的阶段。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他认为,个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和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的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这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2)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①心理发展的因素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主体之所以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而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3、反射的两种类型
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含义:指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 类型: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性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 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 成。
(2)条件反射
含义:是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 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是指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刺激
感受器
传入N
中பைடு நூலகம்

反馈联系



效应
效应器
传出N

2、反射的基本环节
(1)开始环节——内外界刺激影响感觉器官,引起 神经兴奋,并经传入神经向中枢传导; (2)中间环节——脑中枢发生兴奋和抑制过程,在 此基础上产生心理现象,如认识、情绪、意志; (3)终末环节——神经兴奋从脑中枢沿着传出神经 传导到效应器官,引起效应器官的活动,如动作、 表情、言语等。
反射弧是永久固定的
反射弧是暂时的、易变的
适应的范围小,只适应不 适应的范围广,可以适应
变的环境
多变的环境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
动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从心理的产生来看,由于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 所以没有客观刺激,也就不可能引起大脑皮层的 神经活动以及相应的心理活动。 从心理的内容来看,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对客观现 实(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的实质

社会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过程,它包括对他人的知 觉、印象形成、判断和理解。
行为影响
人们的行为和情绪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认知过程,同时社会认知过 程也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情绪。
社会规范与行为
社会规范是指被社会广泛接受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它对人们的 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人际关系与群体心理
兴趣与价值观
兴趣
兴趣是人类对特定事物的关注和倾向,表 现为对某种活动或事物的喜好和追求,如 音乐、绘画、旅游等。
VS
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类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 它决定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 人们行动的指南。
04
人格与社会心理
人格特质与塑造
01
特质定义
人格特质是指个体身上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特质,这些特质决定了人们
人的心理现象是统一的,它是 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多个方 面,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心理现象的分类
认知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意志
包括自我意识、动机、目标等。
情感
包括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
人格
包括个性特点、价值观、习惯等。
心理现象的特点
主观性
人的心理现象是主观的,每个人的 体验和感受都不尽相同。
情感
情感是人类对外界事物所持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如爱情、友情、亲情等,它与人的需要、价值观和信仰等密切 相关。
需要与动机
需要
需要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它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和欲望,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 和爱的需要等。
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产生于需要,是人们追求特定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的体现。
型变化等。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 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的作用: 1、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 2、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 内化学说
工具理论 语言符号系统
♦ 对教学的影响
1、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 者”。 2、学生的学习是受背景影响的。 3、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 支架。 4、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 Student:I throw it-box. ♦ Teacher:You threw the box? ♦ Student:No,I threw in the box. ♦ Teacher:What did you throw in the box? ♦ Student:My----I pait? ♦ Teacher:Your painting. ♦ Student:Painting? ♦ Teacher:You know----Painting. ♦ Student:Yes,Painting. ♦ Teacher:You threw your painting in the box? ♦ Student:Yes,I threw my painting in the box.
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主 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 ♦ 2、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必须成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促进个体 心理的发展。 ♦ 4、这个矛盾在个体生存的整个时期内是一直 存在的,特别是在儿童时期更为活跃,成年以 后,由于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其作用虽然存 在,但已相对减弱。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 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心理的实质——精选推荐

心理的实质——精选推荐

1、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3、心理学的产生及研究范围:4、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5、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7、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就是指人在每一个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集中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他们会再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8、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刺激物特点:答:1、刺激物的新异性会影响不随意注意。

所谓新异性是指刺激物的异乎寻常的特性。

2、刺激物的强度会影响不随意注意。

环境中出现的强烈刺激物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会影响不随意注意。

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9、注意的特性:10、感受性: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来度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11、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2、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的变化现象。

它是感觉受刺激时间影响的结果。

1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的14、对比可以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5、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器官特性。

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

2、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

可以把知觉分成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3、根据知觉印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反映现实的精确性程度。

可以把知觉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和幻觉。

16、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够迅速的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

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

第二章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条件反射学说以及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明确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一节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不同观点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主观唯心主义者:心理是一种主观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者:心理是一种“绝对精神”机械唯物主义者:心理是由物质派生的。

辩证唯物主义者: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在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曾经认为心脏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时代的进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脑,而心脏与心理活动并无特别直接的关系。

30年代后,俄国生理学家浩夫在其著作《脑的反射》一书中,把脑的全部活动解释为对事物的反射,以后,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进一步科学地提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其实,常识也告诉我们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人们在睡眠或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但精神状态却与清醒时大不一样。

临床又发现,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正常人相比,⋯⋯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比如“植物人”物种进化的历史和个体发育的进程,也表明心理活动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有着直接的关系。

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与其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从单细胞动物——人类,神经系统的进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心理发展的水平也从低级到高级。

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而只能对生存具有直接意义的事物产生有限的反映。

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了神经系统,但由于没有脑,所以只能对刺激物的属性进行分析,其心理也只能停留在极其原始的、简单的感觉阶段。

脊椎动物的系统进一步发达,原始的脑开始形成,爬行动物又有了大脑皮层,就具备了心理活动的最高调节机构,因而就了在稳定的知觉。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人脑本 身不能独立产生心理,人脑是人的心理产生的物质 前提,它为人产生心理活动提供可能性。而要把这 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必须依靠客观现实。 (一)人的心理是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1、无机物的反映形式 2、生物的反映形式 3、动物的反映形式 4、人类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的意识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条件反射 是有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
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例如,人们按交通指挥信号灯行动;打过针的 儿童见到穿白色工作服的人心理惧怕;吃过梅子的 人能“望梅止渴”等都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使个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
根据变化了的具体条件,做出灵活有效的反应。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3、条件反射的抑制 高级动物根据一定的条件形成的条件反射,常 常因为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产生抑制。主要有: 消退抑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不再加以 强化,结果就会造成其强度逐渐减弱到完全消失。 分化抑制:在条件反射建立初期,有许多与条 件刺激物相近似的刺激,经过训练只对其中被强化 的刺激物产生反射,对其余刺激物不发生反应。 延缓抑制:条件反射随着无条件刺激物的暂时 延缓而出现的暂时抑制称为延缓抑实质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许多生理学家、医生、心理学家采用切除脑 的手术、微电刺激脑、脑切片等科学验证,探讨 脑的机能,证明动物的复杂行为与大脑的机能有 关。脑电图的研究发现,人在闭目养神,无忧无 虑与努力学习工作时或睡眠状态时出现的脑电波 是不同的。所有这些临床与科学的实例都表明: 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 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教育综合知识心理的实质

教育综合知识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8页,共47页。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9页,共47页。
脊髓的功能: (1)反射中枢:躯体反射(腱反射、曲肌反射等) 和内脏反射(排尿、排便反射等) (2)上、下行传导路径的中继站。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20页,共47页。
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和情绪等均有密切关系。
奥尔兹的“快乐中枢”试验 边缘系统与情绪的产生、内分泌活动有关。 边缘系统的海马对于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中发挥重
要作用。
H.M的顺行性遗忘症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22页,共47页。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23页,共47页。
位于椎管内,脊髓和脑的各部有广泛的联系, 来自躯干、四肢的各种刺激通过脊髓传导到脑才 能产生感觉,脑也要通过脊髓来完成复杂的功能。
脊髓灰质:中间呈蝴蝶状的部分。
脊髓白质:灰质周围的部分。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6页,共47页。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7页,共47页。
识增强与心理
上、道德上准
备不足的矛盾
3.新的独立性 需要与社会地
位矛的盾矛动盾4荡.新 的 心独 理立 成性性 熟需 水要 平与 的
矛盾
在认识方面、情 绪情感方面、个 性上都由于青少 年活动社会性的 增强以及社会地 位的变化,出现 了与儿童期不同
社会的新性特点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32页,共47页。
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个体心理(认知过程)

医学心理学-个体心理(认知过程)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的 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 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又有动 景运动(霓虹灯)、自主运动、诱导运动。
(三)一种错误的知觉——错觉
1、定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 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主要有视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和对比错觉等。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 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第二节 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
• 第一节 感觉概述 •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感觉 • 第三节 知觉概述 • 第四节 几种主要的知觉 • 第五节 错觉 • 第六节 观察力
感觉概述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 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知觉的整体性 (二)知觉的选择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
定义:即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
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 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影响因素:
①知觉对象的特征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成分。 主要符合以下知觉组织的原则:即接近原则、相似 原则、连续原则及闭合和好形态等组织原则。
1、空间知觉: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方
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又可细分为距离知觉、大小形状知 觉及方位知觉。主要由单眼线索、双眼辐合及双眼视差形 成。
视 觉 悬 崖
3、运动知觉: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又 可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诱动 知觉。
真动知觉:指物体发生了实际的空间位移而产生的运 动知觉。
2、保持的变化 (1)记忆保持量的变化
遗忘的规律 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
想 象
想象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自学部分)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自学部分)
(2)晚期猿人时期,也称直立猿人时期:大约距今200或150万年到 30-40万年前,包括我国的北京猿人、印尼的爪哇猿人、德国的海德 堡猿人、非洲的毛里坦猿人等。北京猿人的脑量为1059毫升。特点: 已近似现代人完全直立行走;能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和骨器;会利用 和保存天然火,但尚不会制造火。
(3)早期智人(或古人)时期:大约距今20-30万年到 5万年前,包括我国发现的马坝人和欧洲各地发现的尼安 德特人。尼安德特人脑量为1555毫升,已达到现代人的水 平。但他们的脑子外形比较原始,近似于圆的馒头形而非 现代人的近似于球形。他们能制造更精细、更多样的石器; 能狩猎巨大的猛兽,能用兽皮做衣服;可能已经会取火。
低等脊椎动物的形状知觉还很不准确,只有哺乳动物才真正 具有形状知觉和深度知觉,并具有了相当发达的学习记忆能力。 如大白鼠经过训练能够辨别等边三角形和圆形,狗能在黑色背景 上学会辨别白色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虎、狼等捕食动物以 及鹿、兔等被捕食动物都有较发达的深度知觉,能够有效判断距 离。
灵长目中的类人猿,其脑在外形上和细微结构上都接近于人脑: 猩猩脑重300-400g,大猩猩脑重400-500g,黑猩猩脑重395-400g,它 们的脑重量几乎相当于人类的1/3。类人猿的大脑皮质有许多沟回, 皮质细胞分层排列,投射区也比较精确。类人猿的智能行为可以在多 方面表现,可以将单独学会的多个行为串联起来达到最后的目的(黑 猩猩灭火取香蕉);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但更多模仿的是动作本身 而非结果(黑猩猩扫地) ;能使用现成的“工具”,还能根据需要 对工具进行加工(黑猩猩用树枝吃白蚁、折下树枝攻击他人),但不 会保存工具;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简单的概念和词。
2、人类心理的起源
人类心理是动物心理发展的延续,但与动物心理有着本 质的区别。动物及其心理的演化完全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人类及其心理,一方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更重要的是 受其它因素所决定,包括劳动和语言。恩格斯:“劳动创 造了人类本身”。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涉及最根本的哲学观点和科学观点。

科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究竟是什么?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十分清楚的。

历史上,相当长一个时期,人们曾经认为心脏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脑,而心脏与心理活动并无特别直接的关系。

所以,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如同肺是呼吸的器官,呼吸是肺的机能一样。

(一)人脑的结构从结构上看,人脑并不是简单的一整块,而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器官,它是由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的。

其中最发达的部分是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半球构成。

其表现覆盖着3~4毫米厚的灰质层,叫大脑半球皮质,简称皮层。

皮层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的管理者和调节者。

皮层表面凹凸不平,很像核桃仁,它是由150亿个脑细胞分6层组成,按不同的密度,大小和类型互相交错在一起。

灰质下面是白质,白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

这些纤维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相互联系,以利于传递信息。

大脑半球皮质可分为4个部分: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其中额叶是进化过程中最新发展起来的部位。

人脑的额叶得到充分的发展,占皮层表面的29%。

(类人猿只占16%,狗占7%)大脑半球皮质是高级神经中枢,它所进行的神经活动称为高级神经活动。

大脑半球皮质以下的其他部位是低级神经中枢。

二者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向全身发出大量的神经,与身体内外的感觉器官、效应器官相联系。

(二)人脑的机能1、大脑的机能。

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机体的所有感觉器官都把刺激信息由神经传入大脑,经过皮层的加工、整理,然后发出信息,控制各器官和各系统的活动。

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状况又会报告给大脑,以便进一步调节。

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不对称的。

举例说明人的心理的实质

举例说明人的心理的实质

举例说明人的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实质是指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情感和行为。

以下是一些示例:
1.恐惧:当人们遇到威胁、危险或不可预测的情境时,他们会感到恐惧。

这种情绪可能是本能的,可以激发人们采取适当的行动来保护自己。

2.幸福感:人们经历了一些积极的事情,如得到表扬、感受到爱、赚取了钱等等,会感到幸福。

这种情绪可以让人们更加愉悦、积极地生活。

3.压力:人们在面对高压工作、人际关系问题等情形下,会感到压力。

这种情绪可以挑战人们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但也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4.自我评价:人们常常会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行为和情绪。

5.行为:人们的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成长、社交环境、价值观等。

这些因素会塑造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影响他们与他人互动的方式。

举例说明人的心理的实质

举例说明人的心理的实质

举例说明人的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的实质是指人的大脑对于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存储、检索和应用能力,以及人的内在体验和自我调节能力。

以下是一些举例说明人的心理的实质:
1. 感知能力:人的心理实质是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

例如,当我们听到一个声音,我们会感知到它的节奏、音量、音色等特征,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加工和处理。

2. 记忆能力:人的心理实质是记忆能力,包括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梦境记忆等。

例如,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我们会将其存储在短期记忆中,并通过重复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将其转移到长期记忆中。

3. 思维能力:人的心理实质是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

例如,当我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我们会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绪和情感能力:人的心理实质是情绪和情感能力,包括情绪调节、情感表达和认知处理等。

例如,当我们感受到快乐、悲伤、愤怒等情绪时,我们会通过表情、言语等方式来表达这些情绪,并且会对这些情绪进行认知和处理。

5. 意志力:人的心理实质是意志力,包括自我控制、目标设定和行动执行等。

例如,当我们设定一个目标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时,我们会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来完成任务,从而实现目标。

一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

一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

.一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答案:1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一切心理活‎动的产生都‎依赖于大脑‎这个机构2心理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脑的反‎映形式,有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复杂‎变化和刺激‎量的不断增‎长,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出现了动物‎的反映形式‎——心理3客观现实‎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是说脑‎本身及可以‎产生心理。

人的心理是‎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就没有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就没有人‎的心理。

4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一个个具‎体的人的身‎上实现的。

人的心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不是‎像镜子一样‎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反映5人的心理‎是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个体的心理‎随着实践轰‎动领域的不‎断扩大也越‎来越发展。

人的心理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加‎以检验。

二能否一心二‎用?1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

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的。

2但是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该是高度熟‎练的;为了能够很‎好的分配注‎意,必须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有联系的活‎动才能便于‎注意分配。

三作为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防止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多样化的复‎习。

四谈谈你对情‎商的理解?1情商即人‎的情感和社‎会机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第一节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

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发展和变化。

但是,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速度却是不同的,有时会像惊涛骇浪一样奔腾汹涌,而有时则会像涓涓溪流静静地流淌。

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心理现象有时非常微妙,复杂多变又不易直接观察。

传统的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的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一是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其二是指民族心理的发展,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其三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也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前者包含上述三个含义,研究上述三个方面心理的发展过程和规律,而后者则主要指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的。

一般来说,心理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从这个观点来看,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这一阶段,是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这一阶段常常被作为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

传统的心理发展观点认为,从婴幼儿期到青年初期是个体的形成阶段,成年期是稳定阶段,老年期是衰老和死亡的阶段。

然而,实际上心理的发展并不是随着生理的成熟而告终结,心理的发展是从个体出生到成年再到老年的持续过程。

尽管在18世纪就有人提出了这个观点,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心理毕生发展的观点才被人们普遍接受并重视。

毕生发展的观点主要是:(1)人生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例如,人进人老年以后,言语能力往往继续加强,而身体的灵活性却减退了。

但是,对那些在不断学习和提高的人来说,当言语和操作结合起来时,在其一生行为变化中仍然呈普遍增强的趋势。

(2)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它是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人的心理实质是指心理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人的心理实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首先,从认知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实质是指个体在感知、思维和判断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人的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人的认知能力在心理实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了个体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从情感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实质是指个体在情绪、情感和情绪调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人的情感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情绪反应。

情感对个体的心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还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人的情感调节能力是指个体对情绪和情感的感知、理解和调节的能力,它在心理实质中起着关键作用,决定了个体情绪稳定与否、情感体验的积极与消极等。

从行为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实质是指个体在行为选择、行为表现和行为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人的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所采取的行动和表现。

行为在心理实质中是最直接的反映,它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方式来展现个体的内心状态和特点。

人的行为选择能力是指个体对不同行为选项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能力,它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向和行为目标。

人的行为控制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它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结起来,人的心理实质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它在个体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决定了个体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

了解人的心理实质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人的心理实质,探索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第二章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条件反射学说以及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明确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一节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不同观点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主观唯心主义者:心理是一种主观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者:心理是一种绝对精神机械唯物主义者:心理是由物质派生的。

辩证唯物主义者: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在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曾经认为心脏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时代的进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脑,而心脏与心理活动并无特别直接的关系。

30 年代后,俄国生理学家浩夫在其著作《脑的反射》一书中,把脑的全部活动解释为对事物的反射,以后,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提出1 / 13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进一步科学地提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其实,常识也告诉我们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人们在睡眠或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但精神状态却与清醒时大不一样。

临床又发现,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正常人相比,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比如植物人物种进化的历史和个体发育的进程,也表明心理活动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有着直接的关系。

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与其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物种进化的历史和个体发育的进程,也表明心理活动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有着直接的关系。

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与其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从单细胞动物人类,神经系统的进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心理发展的水平也从低级到高级。

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而只能对生存具有直接意义的事物产生有限的反映。

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了神经系统,但由于没有脑,所以只能对刺激物的属性进行分析,其心理也只能停留在极其原始的、简单的感觉阶段。

脊椎动物的系统进一步发达,原始的脑开始形成,爬行动物又有了大脑皮层,就具备了心理活动的最高调节机构,因而就了在稳定的知觉。

---------------------------------------------------------------最新资料推荐------------------------------------------------------ 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接近人脑的水平,所以对事物有了原始的概括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思维。

人类,大脑结构更加复杂,其机能高度完善,所以人类成了地球上最聪明的主宰者。

就人类个体的发育而言,心理水平的发展也是与脑的发育紧密相联的。

婴幼儿的大脑虽然在形态,结构上与成人差不多,但由于重量轻,细胞分支少等原因,其心理活动要比成人简单得多。

无数事实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大脑这块物质。

(二)人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人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神经元(neuron)构成的,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感受刺激,传导兴奋。

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大脑皮层。

1.神经元及其突触传递人脑,是由 120 亿亿个以上的特殊细胞所构成。

神经细胞与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不同,它具有特殊的构造,而且具有极度的敏感性。

神经细胞是构成脑的基本单位,又称为神经元 N 元的构造:胞体、树突、轴突 N 元的纤维长短不一,视其邻近之其它 N 元的距离而定。

3 / 13突触:在 N 元冲动的传导上,突触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2.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系统:(1)脑干:脑干主功能主要造维持个体生命,凡是心跳,呼吸,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活动,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延脑:主要功能是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脑桥:脑桥的自质 N 纤维,通到小脑皮层,可将 N 冲动从小脑一半球传到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之功能。

中脑: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控制瞳孔、眼球、肌肉、虹彩以及毛状肌等活动。

网状系统:居于脑干之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 N 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较多。

主要控制觉醒、睡眠等不同程度的意识状态。

(2)小脑:协同脑和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调节姿势与身体平衡。

(3)间脑丘脑,圆形,由白质纤维构成,左右各一,往于---------------------------------------------------------------最新资料推荐------------------------------------------------------ 体下方。

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还有控制情绪的作用。

下丘脑,是自主从系统的主要管制中枢,直接与大脑中务区相连接,又与脑垂体及延脑相连。

主要功能: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并与生理活动中的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有密切的关系。

(4)大脑:人类大脑是两半球,在功能划分上,大体上是左半球管制右半身,右半球管制左半身。

在每一半球之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制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

左右管理上下倒置周围神经系统:(三)条件反射学说 P41 1、反射和反射孤。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3、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4、中枢神经活动的过程和规律。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一)心理是一种反映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在运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反映的形式和内容因物质的形态不同而各异。

5 / 13无机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反映形式植物的感应性低等生物的感应性动物常常根据气味,声音,呜叫,动作等觅食,求偶,呼吸同类或确定安全还是危险等,以适应环境,保证生存。

人的心理从感知觉到个性,不论多么离奇,都是一种反映,是地球上迄今为止最高水平的反映形式。

(二)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列宁: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

人类反映的客体就是客观现实。

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现实是人类心理反映的主要内容,因而,社会现实是影响人的心理的决定性的条件。

所谓客观现实,是指存在于主体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现实、社会现实和主体自身的机体状况。

所谓客观现实,是指存在于主体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现实、社会现实和主体自身的机体状况。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以客观现实中的事物为源泉的,没有客观现实,人的心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人之所以为人,决定的因素是因为人生活在人类的社会现实中,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风尚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

具备人类生理解剖特点的个体,一旦离了人类社会,其心理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最新资料推荐------------------------------------------------------ 人们曾经发现多例与野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的后代,他们的心理活动方式与野兽无异,狼孩卡玛拉就是其中一例。

不仅幼年脱离人的社会现实下能形成正常人的心理,即使是成年人长期脱离人类社会也会导致已经发展起来的心理水平下降。

三、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客观现实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内容。

但客观现实下会自发地决定的反映。

人在现实中总是积极活动着、实践着,只有客观现实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条件和对象时,对人的心理活动才有意义。

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低级走向高级。

新生儿只有从遗从获等的本能行为,逐渐在与成人交往中学会了说话,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了交友,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书写,高年级的学生发展了抽象思维,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过程形成了个性。

成年人由于实践活动的领域不同,所以心理发展的方向就带有明显的职业特点,比如画家善于记忆具体形象,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发展突出;数学家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又是常人所下及的。

人的心理之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是因为实践活动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联系的纽带。

客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向个体提出发展的要求,而个体的主观反映要想和客观事物相适应,就必然通过不断地积极活动来实现。

7 / 13人的心理不仅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而且还要受到实践活动的检验。

实践活动促进了人类心理的产生和发展,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又影响着实践活动的质量。

四、人的心理的基本特征(一)相对主观性(二)能动性(三)预见性(四)社会历史制约性第二节个体心理的发展一个人的心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逐渐产生和不断发展的。

探明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条件和动力是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任务,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而且有助于教育者依据正确的发展观不失时机地去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一般概念人在出生时,虽然已经具备了人所特有的解剖生理机制,为以后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还没有成熟,初离母体的新生儿还是一个软弱无力的个体,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

以后,在一定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随着身体的成熟和脑的成熟,特别是随着个体活动的发展,他们才逐渐地出现各种心理形成的活动过程和个体特点。

新生儿出生的头几天只有吸奶、防御,对光的期向高一些,无条件反射或本能,甚至连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还没有变化和完善起来后来视觉、听觉等发展起来产生听觉和表象、语言、思维。

与此同时,随着个体的成长,开始形成对事物和对人的不同态度,不同的行为方式,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从而逐---------------------------------------------------------------最新资料推荐------------------------------------------------------ 步达到成人的心理活动水平和完成社会化。

当人到了老年时,某些心理活动也会衰退,如机械记忆的能力、思维的广度和速度,反映特点逐渐表现出减弱,个性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总之,人的心理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

什么是发展呢?从广义上说,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递的过程。

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递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