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排序活动,学生能够:1.学会简单的排序方法;2.能够理解和区分数字的大小;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1.排序知识;2.数字辨识技能;3.观察与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观察比较数字大小,进行简单的数字排序练习;2.在活动中体验与发现数字排序的规律。
教学准备1.一组数字卡片;2.下载和打印相关的练习活动表格(可通过互联网搜索);3.贴有数字标签的桌面标识等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首先给出一个问题,如“假设你今天早上起床的时间是 5:15,请问下一个时间是多少?” 将学生的答案记录在黑板上。
然后,更加直观的通过一组数字卡片进行数字排序练习引出主题。
第二步:进行排序活动在学生掌握排序方法之后,让学生进行数字排序活动。
1.贴有数字标签的桌面标识:让学生一起把数字标签贴在桌面上,按升序排列数字,然后让学生将标签拆下来,再重新按照升序排序贴上去。
2.练习活动表格: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活动表格,每个学生完成排序后可以与其他同学比较。
第三步:整理排序规律学生进行真实情况的排序实验,并总结出规律,再进一步总结出排序规则,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排序的规律,并给出一些数字的排序题来帮助学生巩固规律。
教学反思1.教学前为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准备了多种情况下可供学生练习的数值资源;2.教师利用活动之前的序言和引入,通过主题向学生提问的方法,从学生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灵活启发学生的思考;3.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的例子中发现和总结规律,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4.通过练习活动表格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通过本次的排序活动,学生们已经有了一些数字排序的基本掌握。
希望同学们根据所学,能够通过实践处理更多的数字排序问题,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涌现出的各类数字排序问题,积极思考和研究,从中探索发现更加深刻的排序规律,更进一步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
大班数学活动排序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排序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数值的大小和顺序;2.能够根据数值大小进行排序,达到初步的排序能力;3.能够在游戏中参与合作、分享,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数字的大小比较;2.数字的排序;3.互动游戏:数字排列。
三、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好小组活动用的数字卡片;2.准备一些动画片中的场景图片,例如《小猪佩奇》中的家庭场景,用于游戏的背景图;3.准备一张「游戏规则」的PPT,用于讲解。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播放数学知识动画片介绍大小和顺序等概念,如《芝麻街》、《蓝色大海的传说》等。
第二步:小组活动学习1.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的学生分别拿到数值卡片,比较数字大小,按照大小顺序排列;2.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数字在大小上的差异,并解释谁最大、谁最小的概念、如何判断大小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示范;3.每个组织将排序好的数字展示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一起验证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游戏规则介绍3.1 选出1~5个学生为游戏团队,其他学生为观众,团队学生需站在大班区域内,不断地搭建一个由小到大的数字塔;3.2 学生需要利用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按大小顺序对数字进行排序并将已排好序的卡片递交给老师审核。
第四步:互动游戏4.1 老师按照数字的大小顺序为团队学生发放给不同的数字,团队的学生根据数字大小将其排序后,得到正确答案,获取游戏分数。
4.2 当任务失败时,教师引导现场其他同学进行思考,并协助游戏手规则进行修改。
第五步:反思总结5.1 学生根据游戏细节环节进行回顾分析,进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学习活动提高;5.2 学生及创意性地提出专业课知识与游戏项目的结合,以尽可能更好地学习。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教学观察和学生反馈收集数据,全面评估教学效果,得到宝贵的教学反馈,为下一步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该教学活动注重小组合作、协作的方式和意识、深入期待学生的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性,用游戏方式结合上专业课内容,教师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数据分析和管理》第1课时内容。
本节课是在前几节课学习了数据输入、工作表的编辑以及对数据运算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
本课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简单排序、复杂排序、自动筛选,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也是以后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学会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在生活中能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各单元内容的学习,对数据的输入、编辑、运算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排序和筛选对学生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比赛成绩的排名、优秀选手的筛选等,如果能够掌握EXCEL排序与筛选的操作方法,将大大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
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掌握排序与筛选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排序和筛选,让学生理解排序、筛选的意义;理解排序和筛选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数据的排序和筛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键字的排序、筛选符合条件的数据。
难点:关键字的概念及使用多关键字进行复杂排序五、教法、学法①教法本节课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结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来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学习任务而开展的课堂教学,以尝试先学后教、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②学法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通过上述教法,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组研讨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2课时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据排序和分组的含义,掌握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排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数据,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2. 数据分组: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组,以便于统计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排序和分组的含义及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分析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引出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概念。
2. 讲解数据排序(1)定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数据。
(2)方法: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高到低、从低到高等。
(3)举例:对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进行排序。
3. 讲解数据分组(1)定义: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组。
(2)方法: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等。
(3)举例:对一组学生的年龄数据进行分组。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自己动手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组。
(2)引导学生思考:排序和分组后的数据有什么特点?如何运用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分析问题?5. 课堂小结(1)数据排序和分组的含义及方法。
(2)如何运用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分析问题。
6. 课后作业(1)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组。
(2)思考:排序和分组后的数据有什么特点?如何运用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分析问题?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数据排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数据2. 数据分组: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组3. 实例:对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据排序和分组的含义,掌握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分析问题。
Excel数据排序教学设计单
数据排序教学设计
年级
教材版本
设计者
设计思想八年级
广西科技出版社
蔡琦琦学科
知识点名称
视频时长信息技术Excel数据排序7分钟
数据的排序是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的方法之一,本次微课旨在让学生快速掌握排序的方法。
八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电子表格的有关知识,学情分析包括单元格,单元格区域和工作表等概念和实操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电子表格学习的经验。
学习目标了解并学会用EXCEL对电子表格上的数据进行排序,让学生理解“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分别。
运用问题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引入课题。
以一个问题作教学策略为切入点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述和操作,运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操作。
重点难点学会Excel数据排序的方法,关键字的确定
1.情境导入:请大家看下面的表格然后告诉我,这次段考初二1班总成绩第一名是谁呢?再看第二个表格,对比之下,第二个表格是不是比第一个表格更一目了然呢?那第二个表格是怎么办到的呢?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数据排序。
2.讲授排序的概念,随后运用问题作为例子进行详细讲述excel排序的步骤。
问题由浅入深,从简单的排序,到运用主要和次要关键字进行排序。
3.总结数据排序的方法。
4.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练习。
微教案
教学过程
微反思制作微课前,觉得很难,但是慢慢地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实自己也可以动手去做。
这个微课基本上问题的讲述还是比较清楚的,操作具体详细,只是可能第一次没什么经验,微课的声音不够大,感染力不够强。
《数据的排序》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教学设计引言概述:数据的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排序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重新排列的过程,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据的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排序算法,并设计了一份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的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1.1 数据的排序意义数据的排序是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某种规则重新排列,使其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出来。
排序的意义在于提高数据的查找效率,使数据更易于理解和分析。
1.2 排序的常见规则数据的排序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常见的排序规则包括升序和降序。
升序是指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降序则是将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3 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执行效率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有O(n^2)、O(nlogn)和O(n)等,其中n表示数据的规模。
二、常见的排序算法2.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通过不断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交换位置来实现排序。
具体步骤包括比较相邻元素、交换位置和重复执行这两个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好序为止。
2.2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基于分治的思想,通过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数据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并递归地对子序列进行排序。
具体步骤包括选取基准元素、分割数据和递归排序,直到所有子序列都排好序为止。
2.3 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将数据分割为最小的单元,然后逐步合并排序。
具体步骤包括分割数据、递归排序和合并有序子序列,直到所有子序列都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为止。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排序规则,掌握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能够分析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2 教学内容教师首先介绍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排序规则,然后详细讲解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数字排序大班数学教案
数字排序大班数学教案【引言】大班数学教案是编写教学计划和指导教学的重要工具。
数字排序是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础内容,通过数字排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排序和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为大班幼儿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字排序课程,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学习数字排序的基本概念,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排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数字排序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数字排序的能力进行实际问题求解;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含有1至10的数字,每个数字至少2张);2. 教具图片:不同数量的物品图片,如苹果、玩具等;3. 教具图片:数字卡片的排列组合示意图;4. 教室准备:教学黑板,课堂布置清晰、整洁。
【教学过程】本次课程将分为三个部分:引入新知、知识讲解和巩固练习。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字排序能力。
1. 引入新知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包含多个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并问:“大家觉得这些物品可以按照什么规则进行排序呢?”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出各自的排序规则,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3. 教师引导幼儿逐步发现,可以按照物品数量进行排序,即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4. 教师总结幼儿的观点,引出数字排序的概念,并告诉幼儿数字排序可以应用到很多实际生活的场景中。
2. 知识讲解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的排列组合示意图,并简要讲解每个数字的意义。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数字排序,例如将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或者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 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他们解释数字排序的原理和方法。
4. 教师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数字排序方式,并与他们分享实际生活中数字排序的例子。
3. 巩固练习1. 教师发放数字卡片给每个幼儿,并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数字排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大小排序》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大小排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的大小概念,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
2.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3.掌握将数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概念,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
2.学生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3.学生掌握将数字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学生用的笔和纸。
2.数字的大小和大小顺序的卡片(可以自己制作或是购买)。
3.教师准备英语单词卡片。
课程安排:第一节课(40分钟)教学目标: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概念,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
教学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通过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的大小概念。
2.教师分发数字大小和大小顺序的卡片,让学生一个一个找到正确的位置排列好。
3.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有比较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并示范同学如何读阿拉伯数字和符号。
4.教师教给学生一个简单方法来记忆数字大小的顺序,可以采用数字棒(在纸上画出数字的形状)或者数帐(在小珠子中数数)的方法。
例如数字“3”就可以用“三个指头”来记忆,数字“8”则可以用“两个圆圈”来记忆。
教学方法:问答交互,示范演示,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数字大小和大小顺序的卡片、数字棒、数帐。
第二节课(40分钟)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教学内容:1.教师制作出英语单词卡片,单词分别是“greaterthan”、“less than”和“equal to”,并在教室的三面墙上粘上卡片。
2.教师通过数学题目的形式来让学生熟悉符号的使用,并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教师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并让学生自主操作。
4.教师要反复强调和提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符号。
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直观教学。
教学手段:英语单词卡片。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学设计
八年级信息技术数据的排序与筛选孟津县会盟二中王利涛学习目标:• 1.掌握对数据排序的方法.• 2.掌握筛选数据的方法.• 3.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习重点:掌握对数据排序的方法和筛选数据的方法.学习难点: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的提高.学情分析:学生运用电脑的热情很高,上网玩的技术娴熟,但运用EXCEL解决实际问题的状况不容乐观。
学习过程:一.数据的排序的定义:1.排序:是数据组织的一种手段。
通过排序管理操作可将数据清单中的数据按字母顺序、数值大小以及时间顺序等进行排序。
2.操作方法简介:选定数据范围→“数据”→“排序”→确定排序关键字和顺序.3.排序关键字•主要关键字:必选,表示要用于排序的列标题•次要关键字:可选,如果“主要关键字”的值中有相同的情况,可用“次要关键字”进行排序。
•第三关键字:可选,如果“次要关键字”的值中还有相同的情况,还可用“第三关键字”进行排序。
4. 师演示对数据排序的步骤.5.生按要求对所给数据进行排序:按照语文成绩从高到低和学校从低到高对所给数据排序.二. 数据的筛选:1. 通过数据的筛选,使用户能够快速地在数据清单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隐藏暂时没用的数据。
2. 师演示对数据筛选的步骤.3.生按要求对所给数据进行筛选:筛选出一中学生的成绩.三. 自定义筛选1.“自定义筛选”提供了对同一列进行筛选的两个条件,同时,该对话框还提供“等于”、“大于”、“起始于”等许多条件选项。
2.在“区间条件”筛选中,既满足第一个条件,同时也满足第二个条件。
例如:500≤总分≤6003. 师演示对数据筛选的步骤.4. 生按要求对所给数据进行筛选:筛选出全镇总分200≤总分≤300的学生及成绩.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EXCEL的“排序与筛选”,希望大家下节课多加练习!课后反思:信息技术课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上可以有生多动手练习,多参与到活动中来。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数据的排序与筛选孟津县会盟二中王利涛。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排序和筛选操作技能,对数据重新组织,分析得到新的有价值数据。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恰当使用排序和筛选功能,根据要求将(模拟的)比赛成绩汇总表进行整理,培养学生数据统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时(主要指自学过程),积极主动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对数据重新组织(排序和筛选)
教学难点:
对数据重新组织(排序和筛选)。
13《电子表格Excel——数据的排序》教学设计
13《电子表格Excel——数据的排序》教学设计第一篇:13《电子表格Excel——数据的排序》教学设计电子表格Excel——数据的排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电子表格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探究学习数据的排序方法,体验运用电脑解决数据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演练过程体验用过程体会用Excel 进行数据排序的快捷与方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电脑基础,掌握了电子表格操作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重点: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排序难点: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排序【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环境】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电脑,投影仪等辅助设备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Excel软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1、如何设置小数位数?活动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学生活动请学生回答或演示2、如何使单元格内容合并及居请学生回答或示例中?3、如果我想按照每个人的上网时间的多少排序,以掌握每个导入课题人的基本情况,该如何操作呢?今天开始学数据的排序! 数据的选取范围的方法与技巧教与学互动完成示例:方法一用鼠标进行拖拉选取区域.学生听、再思考、再动手做活动二示例:方法二按住shift键,单击选择区域的学生听、再思考、再动手做两个对角单元格示例:方法三按住shift键,同时用键盘上的学生听、再思考、再动手做箭头选择.b.我块不相邻区域的选取: 比一比,看谁做得快如何进行数据的排序先做再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教与学互动,演示与动手操作并重,合作完成活动三活动四打开Excel数据文件,做好排序的准备①选择要参加排序的数据范围②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③.设置要排序的主要关键字.说明:因为在选择范围时,选择了表头.所以要选中“有标题行”前的单选钮. ④.由于想按降序排,所以选择“递减”(也可递增完成)⑤.单击“确定”按钮. 最后要求保存文件,否则排序的信息会无效或丢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完成下发的样表数据排序教师巡回指导,提倡小组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作业活动五课堂小结:数据排序的方法,打开统计表文件1.选择单元格区域2.选择“平均”为主要关键字.3.选中“有标题行”前的学生谈一谈一节课学习的体会?单选钮.4.然后选择“递增”前的单选钮.5.最后按“确定”.最后保存退出关机课后设计:对你家的全年消费要求收集数据并完成排序情况统计后做一下排序?活动六【教学反思】要注重学生排序过程中第一关键字或次关键字的描述,这是排序过程中的基准点,要有针对性的帮助、辅导学生解决操作过程遇到的困难或问题,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合作交流,体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一)情景激情,引入课题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对数据进行分析。
“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用EXCEL管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也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数据的排序和筛选,那么,什么叫排序呢?所谓排序,就是对一-串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比如,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字母从A到Z排序。
什么叫筛选呢?就是把一组数据中符合条件的数据挑选出来,举个例子,在一组词语中把有关科目的词语筛选出来,比如:电脑,语文,课桌,英语,体育,学生,大家就一一目了然,哪些是属于科目类的词语。
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下:我们身边有哪些例子应用到排序和筛选呢?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同学们,请看一段视频,看完后你联想到了什么? (208 年奥运会)是呀! 这字字句句之间都难以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大家还记得当时奥运会奖牌的情况吗? ( 教师幻灯出示2008奥运会奖牌榜)教师提问:你能快速地回答下面的问题吗?①按金牌数目从多到少排序?②选出金牌总数在14枚以上同时奖牌数在40枚以上的国家?过度语:要想让快速对数据排序或筛选中符合某种条件的数据,就要借助今天所要学的排序和筛选。
教师相机板书:数据排序与筛选(二)自学质疑,合作交流1.出示学习日标:掌握对数据排序的方法及一些“关键字”的含义。
掌握筛选数据的方法及“与”和“或”的含义。
目的:能够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需要掌掘什么。
师生是围绕什么样的共同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的。
2.学生阅读课本第21至26页的内容,大致把握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然后利用桌面上的进行相关的试操作。
目的:尝试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通过师生、生生互相质疑出来的问题串,师生互动。
排解疑难,突破重难点。
①.数据排序、筛选的操作步骤是什么?②.在进行数据排序、翰选时需要注意些什么?③、“主要关键字”、“次婴关键字”和第三次关键字含义?④、“与”和“或”的含义?⑤.当筛选结束后,原始数据到什么地方去了,如何显示原始数据?过渡语:同学们已经知道如何进行数据排序和算选,想不想练练手,当-回数据分析家,分析下2008奥运会奖牌榜的情况呢?(三)当堂检测,查漏补缺。
小学数学教案排序
小学数学教案排序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
2. 熟练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数字的大小顺序排序与比较符号的运用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10;
2. 比较符号卡片(大于、小于、等于);
3. 白板、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通过呈现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回顾数字的大小顺序;
2. 老师提出问题:“边上有两个篮球,比较一下。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授课(15分钟)
1. 老师通过数字卡片进行示范,教学生如何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2. 老师进行一些示范练习,让学生跟着一起进行比较和排序。
三、练习(15分钟)
1. 老师让学生互相合作,在小组内进行练习比较和排序;
2. 老师提供一些适合年龄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5分钟)
1. 老师让学生将今天所学的方法总结,并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2. 老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数字的大小关系,练习用比较符号进行运算。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
2. 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
字比较。
同时,通过小组练习和个人练习,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和应用题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排序算法的应用-教学设计(表格式)
●信息意识:有目的对数据进行抽样建模。本课重视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思想进行处理。
●计算思维:合理选用数据结构,自觉对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建模、设计算法并编写程序及调试程序,如:对成绩进行同分同名次排名、按排车辆考场等,但会以合理的方式落实教学目标。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运用数字化工具建构知识。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5.3 数 据 排 序——排序算法的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目标1、能对给定的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抽象并建立模型。
2、能合理选用数据结构,设计排序算法。
3、能用Python语言编写具体的排序程序。
4、能自觉对学习生活具体问题抽象建模、设计算法并编写程序及调试程序,如:对成绩进行同分同名次排名、按排车辆考场等。
四、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实践:
在刚刚结束的联盟考成绩统计中,请你帮忙编写程序,能统计各科总分,并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并添加上总分名次,而且同分数同名次,成绩文件为“联盟.csv”,大概有5000左右考生,最后输出到“联盟2.csv”文件中。
六、学习评价:详见PPT
七、课后作业:详见PPT
●信息社会责任:本节课学生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学习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抽象并建立模型。
2. 设计排序算法。
3. 用Python语言编写具体的排序程序
教学难点:
自觉对学习生活具体问题抽象建模、设计算法并编写程序及调试程序
教学过程
方法二:是采用1个一维数组按行存储,每个数组元素对应某个国家的一条记录信息,如[1,中国,4,3,1,8]对应中国的相关信息。
1、试着编写程序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
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教学设计(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数据的排序和筛选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了解排序、筛选是数据检索中常用的方法;2、理解排序、筛选的数据检索意义;3、掌握单个数据表中排序和筛选的方法;4、领会排序和筛选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是进行数据检索的有力的工具之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排序和筛选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数据检索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揭开数据库中大量数据如何进行检索的方法, 形成对数据库的直观印象,感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的优点。
2、培养学生对知识要领融会贯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学好问;培养学生间合作、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地位与作用:①、本节是学习如何使用关系数据库进行大量数据检索的入门介绍,是讲解选修模块《数据库管理技术》教材中使用Access软件进行数据管理的开端,本节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和感受数据库技术的功能和作用。
因此,能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库使用的基本方法,将直接关系到以后对数据库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否顺利地展开。
②、用计算机创建和使用数据库,是学习数据库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加工和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中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是检索数据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人们高效、准确地完成数据管理的任务。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的后续,对第三章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此节的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体验到使用数据库可以进行大量数据的检索,并掌握排序和筛选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排序和筛选的方法,理解字段如何组合才能达到数据筛选的要求。
教学难点:按多字段进行筛选时如何设置筛选的条件;关系运算符“AND”、“OR”的使用;通配符的运用。
三、学情分析1、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都没有使用过数据库,但通过前面认识数据库和构建数据库的学习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据库(特别是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概念,如数据的分析与建模、如何创建数据库,如何添加删除数据。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学设计
了解任务要求
自学看书
完成任务二
归纳完成任务二的操作步骤
听讲
以用拓知行
拓展任务,综合操作,巩固知识
布置任务三:打开“趣味运动比赛训练报名表”文件,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比较查找符合条件的同学,填写任务表中问题的答案。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了解任务要求
完成任务三
总结
1.指导学生完成填写书本后面的“学会了”表格。
3.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确定”。务一的操作步骤
听讲
基础任务2,小组协作,探究新知
布置任务二:筛选各岗位参选人的成绩,填写任务表中问题的答案。
提示学法:(1)看书自主学习;(2)相互学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归纳小结
数据筛选的方法:选定数据区域,单击“数据”,单击“筛选”,选择筛选条件,单击“确定”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教学设计
学科
信息
课型
新授
任课教师
课题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
教学目标
1、了解排序与筛选的作用。
2、会对数据进行简单排序。
3、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筛选。
教学重点
数据的排序与筛选的操作。
教学难点
排序与筛选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致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以用促知行
技能训练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打字练习
创设情境、以用促学
展示:大队委竞选成绩表
提问:谁能够最快地找出哪些同学演讲较精彩?
观察、思考
回答
知用互促
基础任务1,小组协作,探究新知
布置任务一:
打开“大队委竞选成绩表”文件,按“演讲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填写任务表中问题的答案。
数据排序教学设计
数据排序教学设计一、引言数据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据排序的概念、原理和常用算法,以及学会使用编程语言实现排序算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排序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常见的排序算法及其特点;3. 能够使用编程语言实现排序算法;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据排序的概念和应用领域;2. 常见的排序算法介绍:- 冒泡排序- 插入排序- 选择排序- 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 堆排序3. 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4. 使用编程语言实现排序算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数据排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排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常见的排序算法及其原理,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堆排序。
- 分析每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让学生了解算法的效率和适用场景。
3. 算法演示与实践(30分钟)- 针对每种排序算法,进行演示和实践操作。
- 以冒泡排序为例,给出一个随机数列,让学生手动进行排序操作,并观察每一步的变化。
- 使用编程语言实现排序算法,让学生亲自编写代码并运行,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4. 思考与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排序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选择。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提供一些排序算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编写代码实现。
- 鼓励学生进行算法优化,比较不同实现方式的效率和性能。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排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演示和实践环节的表现,包括对算法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的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环节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评估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教学设计《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概念;(2)掌握数据排序和分组的基本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组。
2.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据排序和分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复杂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组。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示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实践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数据排序和分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排序和分组的实践操作,最后总结归纳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出示一组包含一定数量数字的数据表,通过数据表让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引出数据排序和分组的问题。
教师可以问:“如果我们要对这些数字进行排序,该怎么做?如果要根据某个规则对这些数字进行分组,你们会怎么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渐形成对数据排序和分组的认识。
2.概念讲解通过导入新课后,教师开始对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概念进行讲解,介绍数据排序和数据分组的定义和基本方法,并通过例子进行说明。
3.分组和排序的方法介绍教师介绍常见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插入排序等排序方法,以及按照大小、按照奇偶性、按照数字末位等规则进行分组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或问题,让学生了解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4.分组和排序的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设计一些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进行辅导和指导。
数据排序教学设计
数据排序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数据排序作为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也愈发关键。
一个好的数据排序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内涵,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对数据排序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二、正文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排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排序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待数据的严谨态度,理解数据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选择(1) 数据排序的原理:讲解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常用排序方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
(3) 实际应用案例:展示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据排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动手实践数据排序。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数据排序的相关知识。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数据排序的实践操作。
(4) 总结与反思:回顾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测验、实验报告、口头反馈等。
(2) 反馈内容:根据学生表现,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教师专业素养要求(1) 专业知识:教师需具备扎实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基础。
(2) 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和表达能力。
(3) 持续发展:教师需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能力培养要求(1) 数据处理能力: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
(2) 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据进行排序》教学设计
惠州市第七中学戴翠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2005年12月第一版)第一册(下)。
学生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应用事例最熟悉的莫过于学校里的成绩统计和排名了,所以,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我采用让学生虚构本班5至10名同学的中、英、数三科考试成绩为数据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演示则用课本里的“校园小歌手”初赛评分表,以保持授课数据的连贯性。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使用RANK函数自动排位的知识,所以对排序的含义不作过多的解释。
抓住学习的要点快速地引入课题,尽量多给学生时间实践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排序、降序、升序;
○2学会对主要关键字进行排序;
○3学会用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进行较精细的排序;
○4提高学生应用Excel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例的讲练—-任务探究和实践—-讨论交流—-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选准主要关键字进行排序和升序降序的选择
○2难点:使用次要关键字和第三关键字对主要关键字的值相同的记录进行精细排位
五.教学手段
基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任务驱动法、指导探究法以及学生的小组合作形式来组织教学。
六.课前准备
本节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并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