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二年级语文多媒体课件(人教版)[原创]驿路梨花】
合集下载
《驿路梨花》ppt课件
作用: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使文章更充实、周密,中心鲜明。
1.瑶族老人讲述在山中迷路遇见小茅屋的过程, 及打听到小茅屋。
2.哈尼小姑娘讲述小茅屋的来历,揭示小茅屋主 人,揭开谜团。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 ,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 ,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 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暮色 夕阳西下 一弯新月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 时间顺序
“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 串的经历,是顺叙。
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 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 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
字词识记
zhài
寨
qiào
陡峭
qì
修葺
niǎn
撵
sù
露宿
yínɡ
晶莹
读一读
kánɡ
扛
miè
竹篾
zhé
折损
yì
驿路
lòu
简陋
mánɡ
迷茫
yōu
悠闲
词语解释
【恍惚】 不真切,不清楚。 【陡峭】 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 【修葺】 整理(建筑物)。 【简陋】 (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折损】 损失。 【迷茫】 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香气四溢】 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 为乐精神的象征——处处盛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更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 图报、从善如流。
“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 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驿 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
使文章更充实、周密,中心鲜明。
1.瑶族老人讲述在山中迷路遇见小茅屋的过程, 及打听到小茅屋。
2.哈尼小姑娘讲述小茅屋的来历,揭示小茅屋主 人,揭开谜团。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 ,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 ,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 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暮色 夕阳西下 一弯新月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 时间顺序
“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 串的经历,是顺叙。
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 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 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
字词识记
zhài
寨
qiào
陡峭
qì
修葺
niǎn
撵
sù
露宿
yínɡ
晶莹
读一读
kánɡ
扛
miè
竹篾
zhé
折损
yì
驿路
lòu
简陋
mánɡ
迷茫
yōu
悠闲
词语解释
【恍惚】 不真切,不清楚。 【陡峭】 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 【修葺】 整理(建筑物)。 【简陋】 (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折损】 损失。 【迷茫】 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香气四溢】 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 为乐精神的象征——处处盛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更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 图报、从善如流。
“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 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驿 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
《驿路梨花》优秀课件
同学互评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作文互评,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写作 能力和鉴赏能力。
下一步教学计划安排
1 2
课后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练习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 所学内容。
分组讨论与分享
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 体会,促进交流合作。
3
课外阅读推荐
推荐与本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 拓展阅读。
课件背景与目标
课程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本文所处历史时期,社会变革与 文学发展概况。
作者介绍
彭荆风生平、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
作品影响
本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 及读者群体。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本文基本情节、人物 形象、主题思想及艺术特 色。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 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 养。
时的异同。
历史与文学
02
讲述古代驿路的历史背景,揭示文学作品与历史事件的相互影
响。
地理与文学
03
分析《驿路梨花》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如山川、气候等,对故
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影响。
06
课堂练习与反馈
随堂练习题设计
词汇理解
列出文中生词,要求学生进行解释和造句, 检测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段落大意概括
要求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检测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情况。
01
02
03
04
小说背景介绍
梳理小说的历史背景、地理环 境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小说情境。
故事情节梳理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 要事件和情节,帮助学生掌握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作文互评,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写作 能力和鉴赏能力。
下一步教学计划安排
1 2
课后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练习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 所学内容。
分组讨论与分享
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 体会,促进交流合作。
3
课外阅读推荐
推荐与本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 拓展阅读。
课件背景与目标
课程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本文所处历史时期,社会变革与 文学发展概况。
作者介绍
彭荆风生平、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
作品影响
本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 及读者群体。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本文基本情节、人物 形象、主题思想及艺术特 色。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 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 养。
时的异同。
历史与文学
02
讲述古代驿路的历史背景,揭示文学作品与历史事件的相互影
响。
地理与文学
03
分析《驿路梨花》中的地理环境因素,如山川、气候等,对故
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影响。
06
课堂练习与反馈
随堂练习题设计
词汇理解
列出文中生词,要求学生进行解释和造句, 检测对词汇的掌握情况。
段落大意概括
要求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检测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情况。
01
02
03
04
小说背景介绍
梳理小说的历史背景、地理环 境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小说情境。
故事情节梳理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 要事件和情节,帮助学生掌握
《驿路梨花》ppt课件
拓展探究
有关梨花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悬念一:初见小 屋,主人是谁?
悬念二:不是瑶族 老人,谁是主人?
悬念三:解放军为 什么建造小茅屋?
第一次误 会
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主人
第二次误会 认为哈尼族小姑娘是小茅屋主人
解开误会
通过悬念 和误会的安排 和展开,使文 章波澜起伏、 扣人心弦,增 强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照看小茅 屋
问题探究
1、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比 较一下这两种顺序哪一种更好。
问题探究 课文顺序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时间顺序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写作特色
❷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课文先后写了“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姑娘、梨
花姑娘的妹妹、解放军,其中人物有“我”、老余、瑶族老 人、梨花妹妹。而间接描写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梨 花姑娘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虽然一直未出场,但作者对小 茅屋的设备,门上、墙上的字,瑶族老人和梨花妹妹等人物 的介绍,已把她写得光彩照人,从而讴歌了雷锋精神就像洁 白的梨花一样处处开放,很好地表现了梨花姑娘学习雷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驿路梨花》PPT课文课件
创作背景
1950年春,彭荆风随同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进入云南后,为了建设边疆, 几十年来,多数时间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工作、战斗,足迹遍及红河、 怒江、澜沧江流域。边疆地势险峻,人民性情浑厚,风俗特异;那一时期一 般人难以经历的战斗生活和民族工作,更是深刻地保存于彭荆风的记忆中。 作为一个作家,彭荆风也有责任把边地人民勇于告别旧时代,热情拥抱新生 活的过程,作为自己的写作题材。
解放军叔叔盖的。”
悬念4
讨论:作者在叙述中是如何一步步“设疑揭秘”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她姐姐很受 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 来照料这小茅屋。
解开误会
思考:对梨花姑娘和解放军这两个人物的刻画都是通过旁人的叙 述来写的,属于间接描写,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
第一层(1-8):“我”和老余在赶路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层(9-12):小茅屋和茅屋里的东西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和疲劳, 引发我们对茅屋主人的猜想。 第三层(13-27):瑶族老人诉说茅屋“主人”梨花的故事。 第四层(28-36):梨花的妹妹讲述茅屋的来历。 第五层(37):总结赞美。
瑶族老人
解放军战士
守山护林的老人。”
悬念2
讨论:作者在叙述中是如何一步步“设疑揭秘”的?
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打
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
话……
误会1
讨论:作者在叙述中是如何一步步“设疑揭秘”的?
……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我”和老余
投宿茅屋 修葺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
借住、 还米
照料 茅屋
梨花
《驿路梨花》优秀课件PPT
驿路梨花
CONTENTS
目
1 学习目标
录
2 初读感知
3 新知探究
4 拓展延伸
学习目体会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理解 “梨花”的象征义和
作用。 3.学习本文叙述故事波澜起伏,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的
写作方法。 4.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精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驿路(yì)
暮色(mù)
太阳寨(zhài) 竹篾(miè)
喷香(pèn) 扛着(kánɡ) 香气四溢(yì)
撵走(niǎn) 麂子(jǐ) 修葺(qì)
陡峭(dǒu qiào) 火塘(tánɡ) 瑶族(yáo) 恍惚(huǎnɡ hū) 菌子(jùn)
2.词语释义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
8.本文是怎样结束全篇的?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照管”和“照顾”都是动词,都含有“关 照”的意思。
“照管”着重于关照、管理,多用于物。 “照顾”着重于特别关心、照看,多用于人, 用于物时属拟人手法。
整体感知
1.这个故事写到了哪些人物?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 梨花。
2.这篇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又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文中指过 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恍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折损:损失。文中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 不起。
3.词语辨析 照管 照顾
6.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展开叙述的?又是以什么为主线来展开情节的?
全文是按顺叙来展开叙述的,其 间又用了插叙来介绍瑶族老人还米的 缘由及解放军盖小茅屋的来龙去脉。 又是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来 展开情节的。
CONTENTS
目
1 学习目标
录
2 初读感知
3 新知探究
4 拓展延伸
学习目体会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理解 “梨花”的象征义和
作用。 3.学习本文叙述故事波澜起伏,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的
写作方法。 4.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精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驿路(yì)
暮色(mù)
太阳寨(zhài) 竹篾(miè)
喷香(pèn) 扛着(kánɡ) 香气四溢(yì)
撵走(niǎn) 麂子(jǐ) 修葺(qì)
陡峭(dǒu qiào) 火塘(tánɡ) 瑶族(yáo) 恍惚(huǎnɡ hū) 菌子(jùn)
2.词语释义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
8.本文是怎样结束全篇的?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照管”和“照顾”都是动词,都含有“关 照”的意思。
“照管”着重于关照、管理,多用于物。 “照顾”着重于特别关心、照看,多用于人, 用于物时属拟人手法。
整体感知
1.这个故事写到了哪些人物?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 梨花。
2.这篇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又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文中指过 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恍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折损:损失。文中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 不起。
3.词语辨析 照管 照顾
6.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展开叙述的?又是以什么为主线来展开情节的?
全文是按顺叙来展开叙述的,其 间又用了插叙来介绍瑶族老人还米的 缘由及解放军盖小茅屋的来龙去脉。 又是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来 展开情节的。
《驿路梨花》优秀课件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 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 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 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 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 ,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 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文,你能说说身
边有没有像梨花一样的人?你 有什么启示?
向雷锋学习, 方便过路人
5
梨花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学习, 方便过路人
两个误会
▪ 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 茅屋主人是谁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主人是他??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是他们修的小茅屋呀!
这才是梨花! 可你见不着喔!
检查预习:
生字词
驿路( yì)
竹篾(miè)
撵走(niǎn)
修葺(qì )
恍惚( huǎng hū ) 陡峭(dǒu )
露宿(sù )
漆黑( qī)
麂子(jǐ )
晶莹(yíng)
思考: 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 怎样的?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 小姑娘、 (解放军)、 (梨花)
15 《驿路梨花》课件(共49张PPT)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 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 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第 6段)
淡淡的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出优 美的意境。梨花给急需帮助的人带来希望、温暖和 喜悦。
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 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 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 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 人。”(第24段)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瑶族老人, 他专门来送粮食道谢,还四处打听小茅 屋的主人是谁,知恩图报,也努力帮助 他人。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哈尼小姑娘 梨花妹妹,她年龄虽小,但也能接过 照管小屋的任务,还带动小伙伴一起 来完成任务。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梨花姑娘,她被 解放军感动,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 的机会照料小茅屋,出嫁后也让小屋有合适 的照顾者。
“我”和老余
解放军
修葺小屋 瑶族老人 搭盖小屋
送粮修屋
梨花
照料小屋
哈尼小姑娘
照看小屋
整体感知
一、略读小说,读懂故事
2.围绕小木屋发生的故事梳理情节。
梳理要求: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 文,比较一下这两种顺序哪一种更好。
根据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1)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文章的情节是怎样的? 复述故事:请大家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复述故事。
起
悬 第14自然段
念 “我们”以为瑶 又 族的老主人人就,是可小他屋却 生 回答“不是”。
悬
念
第32自然段
解放军为什么
再 要盖这间小草
起 房呢?
见梨树, 猜有人家
2024版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1]
2024/1/25
无私奉献的哈尼小姑娘
01
通过描写小姑娘的外貌、语言和行动,展现了她纯洁善良、乐
于助人的品质。
热情好客的瑶族老人
02
通过老人的言行举止,表现了他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
充满感恩之心的“我”和老余
03
通过“我”和老余的对话和行动,表达了他们对哈尼小姑娘和
瑶族老人的感激之情。
9
优美语句欣赏与解读
制造悬念
通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读 者对故事情节产生浓厚兴 趣。
2024/1/25
利用误会
通过人物之间的误会,推 动情节发展,增强故事的 曲折性和戏剧性。
悬念与误会的结合
将悬念与误会手法相结合, 使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16
细腻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内心独白
彭荆风简介
彭荆风,当代作家,出生于江西萍乡, 长期在云南生活和工作,对云南地区 的文化和风情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作品风格
主要作品
《边寨烽火》、《芦笙恋歌》、《蛮 帅部落的后代》等,多以云南地区为 背景,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 神。
彭荆风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注 重人物塑造和情节构思,语言朴实生 动,富有地方特色。
《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关纪新著)
深入探讨民族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2024/1/25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学研究》(李晓峰著)
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对民族文学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22
06
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2024/1/25
23
分组讨论
讨论《驿路梨花》中 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和塑造手法。
《驿路梨花》课件(共28张PPT)
整体感知
1.找出课文的叙事线索,并根据这线索简述文 章的故事情节。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 。
2.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写了哪些人物?
核心事物:
小屋
人物:“我”、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 士、梨花。
课文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的言行 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 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 家。其作品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 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代表作有《解 放大西南》《鹿衔草》《滇缅铁路祭》等。
背景材料
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作者 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1977年, 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 朴实的人和事,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照料小茅屋的 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过路人而在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 做点事的人。想到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作者拿起笔来 ,写下了这篇文章。
9. 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本文的记叙顺序。
暮色
夕阳西下
顺
一弯新月
叙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
上个月
几年前
插
叙
十多年前
10.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比较一下这两种顺序 哪 一种更好。
1.“我”和老 2.瑶族老人 3.妹妹接替姐 4.解放军过 5.哈尼姑娘梨 课文顺序
15.驿路梨花
彭荆风
导入新课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 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 殊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纳兰性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 游
《驿路梨花》课件(41张PPT)
知识链接——作者介绍
彭荆风(1929-2018),中国当代军旅作家,代表小说有
《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 等。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章
通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 1.课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
谁? 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串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章
学习任务二:按层次分析课文
3.“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梨花之景”?心情怎样?
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下梨树林的舒适环境,充满诗情画 意,渲染了优美、柔和、舒适、清幽的氛围,以美景衬托出 “我们”看到希望后的愉悦心情,也为小屋的出现作了铺垫。
学习任务二:按层次分析课文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天色已晚,人迹罕至,只得露宿。
猜测小屋主人的身份,写出“我们”对小屋主人的感激, 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这家的主人是谁,是干什么的”,为下 文误会的产生埋下伏笔。
课堂小结
通过景物描写,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来到了美丽的梨 花林,有了一次美丽的奇遇;通过情节初探,我们不禁对作 者提出的悬念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小屋的主人是什么身份, 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留待下节课继续深入探寻。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 写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3.理解“梨花”这一意象的内涵,学习优秀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故事梗概,厘清故事内容和篇章结构,体会行文的妙处。 2.理解“梨花”这一意象的内涵,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春天一到,万物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 人们无限遐思。
1.学生浏览图片: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 诗句呢?
《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
如果按时间顺序写就太平淡了,也不 吸引人。
整体把握
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 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 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8):主要写瑶族老人 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9-37):主要写梨花妹讲 出小屋的来历。
合作探究
课文为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
“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的 梨花,也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 象征。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 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自然而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
合作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合作探究
“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 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写作特色
(1)记叙中有抒情。 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
雷锋精神的,所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 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 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文中或通过梦 境,或描写梨花、梨树林,或引用诗句, 都是把对一代新人的情寄寓在这景中。
梨花姑娘和解放军在文中并没有出场, 作者对他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作者对梨花姑娘和解放军的描写是间 接描写。一是通过瑶族老人和梨花的妹妹 的介绍表现出来的;二是通过写路人的心 情和他们的实际行动——修葺小茅屋来表 现的;三是通过对小茅屋的环境描写来表 现的,如第8-11自然段从外到内写了小茅 屋的陈设,从侧面反映了小屋主人的热情 周到、乐于助人;四是通过赞美洁白、美 丽的梨花来表现的。
第五部分(38):热情歌颂助人为乐的 精神如洁白的梨花开遍大地。
合作探究
本文开篇通过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 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整体把握
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 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 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8):主要写瑶族老人 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9-37):主要写梨花妹讲 出小屋的来历。
合作探究
课文为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
“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的 梨花,也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 象征。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 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自然而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
合作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合作探究
“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 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写作特色
(1)记叙中有抒情。 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
雷锋精神的,所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 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 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文中或通过梦 境,或描写梨花、梨树林,或引用诗句, 都是把对一代新人的情寄寓在这景中。
梨花姑娘和解放军在文中并没有出场, 作者对他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作者对梨花姑娘和解放军的描写是间 接描写。一是通过瑶族老人和梨花的妹妹 的介绍表现出来的;二是通过写路人的心 情和他们的实际行动——修葺小茅屋来表 现的;三是通过对小茅屋的环境描写来表 现的,如第8-11自然段从外到内写了小茅 屋的陈设,从侧面反映了小屋主人的热情 周到、乐于助人;四是通过赞美洁白、美 丽的梨花来表现的。
第五部分(38):热情歌颂助人为乐的 精神如洁白的梨花开遍大地。
合作探究
本文开篇通过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 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驿路梨花》(ppt)课件
4.背景链接
文革时期,作者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 四人帮”垮台后,他的作品才重见天日。《驿路梨花》是 作者坐了七年监狱以后重新提笔的第一部作品。从中我们 可以看到这位作家对党的无比信赖,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 。确如作者在《驿路梨花》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我热爱 生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为欢乐的生活 奏乐。”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下,作者才写出《驿路梨花》 这样温暖如春阳的文章。
悬念作用:在结构安排上,采用一连串的布疑,一环 套一环地设悬与释念,以形成一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 文势。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带有浓郁的扑朔迷离、波谲云 诡的神秘色彩。在读者心理上,造成疑团顿生、捉摸不定 而非寻根究底不可的情绪。
误会作用:两个误会都带有喜剧色彩,而且又是人物 交替误会,波澜迭起,别有情趣。在这双重误会中,迸发 出雷锋精神的灿烂光辉。
放
军路过这里并建
造了小茅屋
——
姐
姐梨
花照料小茅屋。 立jí( ) 竹miè( ) 火táng( )
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这驿些路, 梨都花表处修明处建草开屋,小主驿人路木很梨热花屋心时,时、想开得,照细善致良料周、到热小。心木、文屋明、、乐于回助人报的精小神本木就该屋你我,相只传,是代代为相传了。 方便后来人
14 驿路梨花
精彩开篇词
春日融暖梨花开,欢颜轻绽,清香暗播,开一树洁白,洒 一路芬芳。梨花醉人,人事更美。不管是搭建木屋的解放 军战士,还是照料木屋的梨花和那群哈尼族小姑娘,亦或 是受过木屋恩惠又给予回报的打猎老人,哪个不是如梨花 般纯美?用自己的善良、热心撑起一路后来人的欢乐笑颜 。梨花美,人情暖,中华美德自在心间。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时时开,善良、热心、文明、乐于助人的精神 本就该你我相传,代代相传。
【初中二年级语文多媒体课件(人教版)[原创]驿路梨花】
返回
“我们”的心情的变化: 我们”的心情的变化: 我们
山(陡) 林(密) 焦 路(远) 急 人(稀) 天(晚) 淡淡的月光 喜 忽明忽暗的梨树林 悦 白色花瓣轻轻飘落
课文中 的人物 课文出 场顺序 实际发 生顺序 课文的故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课文的故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十多年前解放军 路过这里学雷锋建造小茅屋——哈尼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哈尼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路过这里学雷锋建造小茅屋 哈尼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 梨花出嫁后, 梨花出嫁后 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宿 瑶族老人借宿 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小茅屋。 我们” 后送来大米 我们 路过这里住宿,修葺小茅屋。
驿 路 梨 花 处 处 开来自雷 锋 精 神 代 代 传
练习、 练习、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2、用以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花卉。 、用以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花卉。
插叙的作用: 插叙的作用:
1、使文章结构紧凑凝炼。 、使文章结构紧凑凝炼。 2、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思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巧妙新颖。 巧妙新颖。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
1、为什么课文不采用时间顺序来写, 、为什么课文不采用时间顺序来写, 而要运用插叙 插叙? 而要运用插叙? 2、为了把故事集中在一晚一早,课文 、为了把故事集中在一晚一早, 运用了哪些悬念和误会 悬念和误会? 运用了哪些悬念和误会? 3、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 、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 主人到底是谁 4、课文几次写到梨花?分别指的是什么? 、课文几次写到梨花?分别指的是什么? 梨花
本文的学习目标: 本文的学习目标:
“我们”的心情的变化: 我们”的心情的变化: 我们
山(陡) 林(密) 焦 路(远) 急 人(稀) 天(晚) 淡淡的月光 喜 忽明忽暗的梨树林 悦 白色花瓣轻轻飘落
课文中 的人物 课文出 场顺序 实际发 生顺序 课文的故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课文的故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十多年前解放军 路过这里学雷锋建造小茅屋——哈尼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哈尼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路过这里学雷锋建造小茅屋 哈尼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 梨花出嫁后, 梨花出嫁后 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宿 瑶族老人借宿 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小茅屋。 我们” 后送来大米 我们 路过这里住宿,修葺小茅屋。
驿 路 梨 花 处 处 开来自雷 锋 精 神 代 代 传
练习、 练习、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2、用以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花卉。 、用以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花卉。
插叙的作用: 插叙的作用:
1、使文章结构紧凑凝炼。 、使文章结构紧凑凝炼。 2、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思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巧妙新颖。 巧妙新颖。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
1、为什么课文不采用时间顺序来写, 、为什么课文不采用时间顺序来写, 而要运用插叙 插叙? 而要运用插叙? 2、为了把故事集中在一晚一早,课文 、为了把故事集中在一晚一早, 运用了哪些悬念和误会 悬念和误会? 运用了哪些悬念和误会? 3、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 、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 主人到底是谁 4、课文几次写到梨花?分别指的是什么? 、课文几次写到梨花?分别指的是什么? 梨花
本文的学习目标: 本文的学习目标:
《驿路梨花》ppt课件
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 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 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 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 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 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 来的内容。例如《驿路梨花》。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整体感知
划分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 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 13-28: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 29-37: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 38:热情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洁白的梨花开 遍大地。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字词积累
驿路 yì
竹篾 miè
撵走 niǎn
修葺 qì
恍惚 huǎng hū 陡峭 dǒu
露宿 sù
漆黑 qī
麂子 jǐ
晶莹 yíng
菌子 jùn 喷香
pèn
【驿路】又叫驿道,古代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 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住宿的驿站。 在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过去
现在
五件好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我们”路过 住宿,修屋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瑶族老人 借住
照看小茅屋
本文结构新颖,构思巧妙。 从上表看全文的写作顺序是按 时间顺序来写的,茅屋的建造 和照料过程却不是按时间顺序 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用: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 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 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 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 来的内容。例如《驿路梨花》。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整体感知
划分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 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 13-28: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 29-37: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 38:热情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洁白的梨花开 遍大地。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字词积累
驿路 yì
竹篾 miè
撵走 niǎn
修葺 qì
恍惚 huǎng hū 陡峭 dǒu
露宿 sù
漆黑 qī
麂子 jǐ
晶莹 yíng
菌子 jùn 喷香
pèn
【驿路】又叫驿道,古代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 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住宿的驿站。 在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过去
现在
五件好事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我们”路过 住宿,修屋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瑶族老人 借住
照看小茅屋
本文结构新颖,构思巧妙。 从上表看全文的写作顺序是按 时间顺序来写的,茅屋的建造 和照料过程却不是按时间顺序 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驿路梨花》ppt课件
1
“我”和老余 投宿、修葺茅屋
二、精读——析构思 1.本文围绕 “茅屋的主人是谁?” 展开。
2.本文构思巧妙,通过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细读课文,分析这种写法。
我和老余投宿小茅屋
小屋的主人 是谁
?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主人是他??
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一定是你们的啦?Fra bibliotek小风,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
结
优秀品质。
课外阅读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南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茅
瑶族老人吗?
屋 的
建
梨花吗?
造 者
、
梨花的妹妹吗?
照 管
者
解放军叔叔吗?
都 是
主
人
赞扬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四、体验中考
1.听完梨花故事,感悟完梨花精神,请你完成这副对联。(3分)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雷锋精神代代传
本文通过记叙云南哀牢山中
课
小茅屋 的故事,赞美了边疆地
堂
区 雷锋精神 代代流传的优良民
巧妙的构思 深情的赞美
——《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重点) 2.精读课文,能分析文章的巧妙构思。(难点) 3.悟读课文,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古风 清韵养助人为乐的精神。(素养)
一、略读——理顺序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自又与小茅屋发生了什么故事?
2.如果以小茅屋为中心,他们与小茅屋各自的故事你如何排列?
“我”和老余 投宿、修葺茅屋
二、精读——析构思 1.本文围绕 “茅屋的主人是谁?” 展开。
2.本文构思巧妙,通过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细读课文,分析这种写法。
我和老余投宿小茅屋
小屋的主人 是谁
?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主人是他??
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一定是你们的啦?Fra bibliotek小风,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
结
优秀品质。
课外阅读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南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茅
瑶族老人吗?
屋 的
建
梨花吗?
造 者
、
梨花的妹妹吗?
照 管
者
解放军叔叔吗?
都 是
主
人
赞扬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四、体验中考
1.听完梨花故事,感悟完梨花精神,请你完成这副对联。(3分)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雷锋精神代代传
本文通过记叙云南哀牢山中
课
小茅屋 的故事,赞美了边疆地
堂
区 雷锋精神 代代流传的优良民
巧妙的构思 深情的赞美
——《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重点) 2.精读课文,能分析文章的巧妙构思。(难点) 3.悟读课文,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古风 清韵养助人为乐的精神。(素养)
一、略读——理顺序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自又与小茅屋发生了什么故事?
2.如果以小茅屋为中心,他们与小茅屋各自的故事你如何排列?
《驿路梨花》ppt课件
50 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与我们同在。对于那些质疑、恶 搞、丑化雷锋一样英雄人物的歪风,我们要坚决说“不”!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时 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凝聚人民群众向心力的关键所在。 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 有英雄而不敬重,无疑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 矮化。捍卫英雄,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每一个青少年都 责无旁贷。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作者简介
彭荆风,当代作家,原籍江 西萍乡。1929年出生,1949年夏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 随军进入云南。后来,他长期生 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 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 活的作品。
背景资料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 作者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 意境使作者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的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 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奇异的故事,那都是作者长 久难以忘怀的。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 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情之 所钟,使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 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因此他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 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插叙
5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4 插叙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插叙
3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我们”路过 1 住宿,修屋
瑶族老人 借住 2
照看小茅屋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课堂小结
同学们,梨花是洁白的,给人以纯洁的感受,梨花姑娘 也是美的,所有为小茅屋的存在做过贡献的人都是美的,因 为他们身上闪耀着雷锋精神。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雷锋精神 在祖国的边疆生根、开花,我们的人民群众已经表现出良好 的社会公德。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将雷锋精神谨记心 头,我们的未来一定是“驿路梨花处处开”。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时 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凝聚人民群众向心力的关键所在。 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 有英雄而不敬重,无疑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 矮化。捍卫英雄,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每一个青少年都 责无旁贷。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作者简介
彭荆风,当代作家,原籍江 西萍乡。1929年出生,1949年夏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 随军进入云南。后来,他长期生 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 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 活的作品。
背景资料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 作者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 意境使作者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的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 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奇异的故事,那都是作者长 久难以忘怀的。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 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情之 所钟,使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 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因此他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 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插叙
5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4 插叙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插叙
3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我们”路过 1 住宿,修屋
瑶族老人 借住 2
照看小茅屋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课堂小结
同学们,梨花是洁白的,给人以纯洁的感受,梨花姑娘 也是美的,所有为小茅屋的存在做过贡献的人都是美的,因 为他们身上闪耀着雷锋精神。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雷锋精神 在祖国的边疆生根、开花,我们的人民群众已经表现出良好 的社会公德。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将雷锋精神谨记心 头,我们的未来一定是“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课件
梨花处处开放,人间就会变成美好的天堂。
研读环境
1、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环境设置非常重要。本文设置了 怎样的环境呢?请找出文中的语句作答。
深山老林(起伏绵延的青山,迷茫的暮色,茂密的树林, 难见人影)
月下梨树林(梨花灿烂开放,淡淡的月光温柔流泻,凉凉 的夜风轻拂,洁白的梨花瓣轻轻地飘落)
山中小茅屋(草顶、竹篾泥墙,门板上写着“请进“,好多 天无人居住,但有一张简陋的铺着厚厚稻草的大竹床,墙边 的大竹筒装满清凉可口的水,屋后有干柴,梁上竹筒有米, 有盐,有辣椒。)
瑶族老人:还粮食,修葺小茅屋(打猎迷路,找到茅屋,受到照料, 由是感激。插羽毛道谢,专门送还粮食,为后来人方便。)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受姐姐感染,姐姐出嫁后,接过任 务,常来照管小茅屋。)
解放军:修建小茅屋(深山路过,露宿山林,遭逢大雨,想到他人, 修建小屋,只为给过路人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
他们推己及人,他们助人为乐,他们都是拥有梨花品格的人。他 们都不是小茅屋的主人,却又可以说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欣赏梨花
5、这种助人为乐精神的源头在哪里?
资料1:彭荆风在谈《驿路梨花》的写作时说到:我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 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四人帮”破坏无遗,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长,向雷锋学习 是很有必要的。 “
导入新课
什么叫“驿路”?
驿路,又叫“驿道”,是古时候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 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本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初识作者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读到初中二年级因 家贫辍学,当过记者、编辑。1950年随军进 入云南边疆,历任创作员、昆明军区宣传部副 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云南省作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在西南边疆四 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1957年“反右” 运动中开始蒙难长达22年,并坐牢7年,在狱 中偷写长篇小说《断肠草》。短篇小说《驿路 梨花》是其牢狱之灾后重新提笔所写的第一篇 作品,以边疆生活为题材,表现云南边疆人民 淳朴的风情,助人为乐的好习俗。
研读环境
1、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环境设置非常重要。本文设置了 怎样的环境呢?请找出文中的语句作答。
深山老林(起伏绵延的青山,迷茫的暮色,茂密的树林, 难见人影)
月下梨树林(梨花灿烂开放,淡淡的月光温柔流泻,凉凉 的夜风轻拂,洁白的梨花瓣轻轻地飘落)
山中小茅屋(草顶、竹篾泥墙,门板上写着“请进“,好多 天无人居住,但有一张简陋的铺着厚厚稻草的大竹床,墙边 的大竹筒装满清凉可口的水,屋后有干柴,梁上竹筒有米, 有盐,有辣椒。)
瑶族老人:还粮食,修葺小茅屋(打猎迷路,找到茅屋,受到照料, 由是感激。插羽毛道谢,专门送还粮食,为后来人方便。)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受姐姐感染,姐姐出嫁后,接过任 务,常来照管小茅屋。)
解放军:修建小茅屋(深山路过,露宿山林,遭逢大雨,想到他人, 修建小屋,只为给过路人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
他们推己及人,他们助人为乐,他们都是拥有梨花品格的人。他 们都不是小茅屋的主人,却又可以说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欣赏梨花
5、这种助人为乐精神的源头在哪里?
资料1:彭荆风在谈《驿路梨花》的写作时说到:我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 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四人帮”破坏无遗,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长,向雷锋学习 是很有必要的。 “
导入新课
什么叫“驿路”?
驿路,又叫“驿道”,是古时候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 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本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初识作者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读到初中二年级因 家贫辍学,当过记者、编辑。1950年随军进 入云南边疆,历任创作员、昆明军区宣传部副 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云南省作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在西南边疆四 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1957年“反右” 运动中开始蒙难长达22年,并坐牢7年,在狱 中偷写长篇小说《断肠草》。短篇小说《驿路 梨花》是其牢狱之灾后重新提笔所写的第一篇 作品,以边疆生活为题材,表现云南边疆人民 淳朴的风情,助人为乐的好习俗。
《驿路梨花》ppt课件
作者为什么要以第一人称我 的视角叙述故事, 而不是以 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
我讲故事, 瑶族老人讲故事, 梨花妹妹讲故事,
这三者之间是 如何连缀起来的?
文章开头1~12段 是我在讲故 事, 那么我讲的故事是怎么引 出瑶族老人的故事的?读12-
24段
正是我们关于小茅屋主人的猜测,引出了瑶族老人讲故事,瑶族老人说, 自己不是茅屋主人,又引出了赶马人讲故事,
我们虽然没有见到主人,却感受到了茅屋主人的热情周 到,我们享用了小茅屋主人提供的各种住宿物资后,对小茅 屋的主人产生了说不尽的感激之情,感激之余,我们也生出 了好奇之情,好奇茅屋的主人是谁?
我除了担任讲故事的角色, 同时还扮演了听故事的角 色,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
生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我在文中听了两次故事: 一次是听苗族老人讲故事 一次是听梨花妹妹讲故事
第三, 厘清了叙述者和叙述内容的关系, 比较了不同叙述视角讲故事的差异, 理解了以我为第一人称讲故事的表达效果,
第四, 我们梳理了我的思想变化轨迹,
最后, 分析了梨花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
以及文章标题蕴含的丰富内涵, 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旨
他们分别在这驿路上做了什么?
出现 人物
顺序
所做好事
做好事 目的
一共有4个人在讲故事
梨花妹妹讲了解放军、 梨花的故事
瑶族老人讲了他自己的 故事,又转述了赶马人 讲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又是由“我” 讲给读者听的
改变叙述人称,体 会差异
请同学们运用第三人称,按照小茅屋的修建、维 护的顺序来概述故事, 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讲清楚时间以及人物是在 怎样的情形下建造维护小茅屋的
这个问题没有即刻得到解决, 引出 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一个又一个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