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_中斯坦贝克生态伦理思想解读_周蓉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约翰·斯坦贝克是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他以其描写大自然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常常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斯坦贝克对动物和自然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描绘景物,更是为了表达他对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和热爱。
本文将从生态意义的角度,探讨斯坦贝克作品中动物观的含义。
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常常代表着自然界的平衡和秩序。
在《愤怒的葡萄》中,作者描绘了大自然在人类扩张面前所表现出的愤怒和抗争。
在小说中,斯坦贝克通过对葡萄园中的蝇群进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秩序和平衡。
蝇群的存在和活动,与人类种植的葡萄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了葡萄园的生态平衡。
斯坦贝克通过这一形象,呼吁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的秩序和平衡,而不是一味地去破坏和改变它。
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也常常象征着自然对人类的考验和挑战。
在《愤怒的葡萄》中,蚂蚁和蛇被描绘成了自然界中的考验者和挑战者。
这些动物不断地试图侵蚀和侵害人类的葡萄园,象征着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
斯坦贝克通过这一形象,警示人们应当谦虚对待大自然,不要过分依赖和滥用自然资源,否则必将面临自然界的报复和惩罚。
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动物形象还常常代表着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
在小说《引导之声》中,作者描绘了一只骨骼已经残破的老狗。
这只老狗虽然已经身强力壮时的年轻时已经远去,但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一形象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顽强,呼吁人们应当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
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也经常代表着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乌鸦》中,作者通过对乌鸦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共生。
乌鸦是农田中的好伙伴,它们清除了农田中的害虫,同时也带来了农田的丰收。
这一形象呼吁人们应当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不顾自然的规律和需求而一意孤行。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动物观具有深刻的生态意义。
对论约翰_斯坦贝克的思想维度的再审视_田俊武
一、引论决定一文学作品魅力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思想的深邃,二是艺术的精湛。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的思想维度问题,国内外经历了肯定、否定到重新认知的过程。
本文抓住东、西方对斯坦贝克思想维度的不同认知这一热点问题,试图从斯坦贝克的主要作品入手,找出贯穿斯坦贝克一生文学创作的思想维度,透过中西方评论界对斯坦贝克的各种评论,为斯坦贝克小说背后的思想统一性和深邃性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从而解决斯坦贝克究竟是个“普罗”作家还是一个具有“普世情感”的作家这一多年来困扰评论界尤其是中国评论界的难题,为中国的外国文学评论界全面认识斯坦贝克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借鉴。
二、东西方对斯坦贝克思想维度的认知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斯坦贝克以“社会抗议”作家的身份获得中国评论界的一致称赞。
例如,苏索才的《约翰·斯坦贝克其人其作》在叙述了斯坦贝克的生平,分析了《煎饼坪》、《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等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之后指出:“他(斯坦贝克)是一个人民的艺术家,所以他所能做的就是通过他的笔,以艺术的形式记载下人民的斗争,使普通民众能清楚地认识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使当权者从中得到些许警示和建议。
”[1]26同时,中国学者对斯坦贝克后期的“背叛无产阶级的创作立场”也深感不满,进而否定其后期作品的革命性。
在《论斯坦贝克的兴与衰》中,董衡巽认为,斯坦贝克比较成功的作品是在30年代创作的《胜负未决》、《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等,斯坦贝克后期的作品如《罐头厂街》、《美妙的星期四》,具有美化现实的嫌疑。
斯坦贝克声誉的跌落,主要是因为他后期视野和思想的改变。
斯坦贝克后期迁居到纽约高级住宅区,与政界权势人物频频来往,社会观点与执政者趋于认同和一致。
正是这种对于权利的崇拜和媚俗,使得斯坦贝克换了一副眼睛。
于是,早期抗议社会的斯坦贝克宣布:美国的理想在现实中得到了实现,美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都快活得像国王似的,还去重建什么精神家园?因此,在文章的收稿日期:2011-09-28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YWF-10-06-028)作者简介:田俊武(1966-),男,河南浚县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美富布赖特学者,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对抗二元等级,探寻和谐生态——《愤怒的葡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042《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是一部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长篇小说,讲述了逃往加州的难民的残酷境遇。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探讨了小说中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
此外,分析了斯坦贝克如何通过小说人物对上述不平等关系进行反抗,并探索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生态关系的可能性,以揭示作者的女性意识和生态关怀。
[关 键 词] 生态女性主义;父权制;二元对立;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对抗二元等级,探寻和谐生态——《愤怒的葡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谢子欣一、引言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与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它认为西方文化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有着相同的内在逻辑,从男性对女性居高临下的掌控,到人类对生态的肆意操纵,都离不开一个内核——父权制世界观的征服色彩。
在如此的西方价值体系之中,事物总是被割裂为二元对立的形态,并且一个处于优者地位,另一个处于劣者地位。
例如,男性/女性、人类/自然、理性/情感、自我/他者、强者/弱者等,在以上的对立关系中,前者被视为优,后者被视为劣(陈厚诚,2000:449)。
生态女性主义致力于反抗和打破这种二元等级价值体系,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平等的新生态(陈茂林,2006:109)。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的《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 ,1939)描绘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俄克拉荷马州干旱气候的背景下,农民因成为难民而纷纷举家逃往加州的艰难迁徙之路。
小说中展现了各种形态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失衡现象,而这些现象的根源均可追溯至父权制度下的二元等级观念。
本文将剖析这部小说中呈现的二元等级观念导致的生态失衡现象,以及女性价值对这种观念的反抗力量和对新的和谐生态的探索和重构,探析作者斯坦贝克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思考,解读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是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地描绘了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在他的作品中,动物往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生态意义。
斯坦贝克的动物观是一种生态学的思维方式,他深刻地认识到动物和人类的生命是紧密相关的,它们的命运也是相互依存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斯坦贝克就开始写作,他那时已经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在他的小说中,动物往往是受害者,它们的生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而人类则是破坏者,他们在破坏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对动物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斯坦贝克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动物的形象,这些动物不仅仅是作为小说中的装饰品,更重要的是它们象征着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比如,在《人鼠之间》这一经典作品中,小说中的老鼠就是一个象征人性脆弱的形象,它们在大自然中的生存是非常困难的,而人类对它们的残忍和不理解则让它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斯坦贝克所描绘的动物世界非常真实,他能够透彻地理解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并将这些特点完美地融入到他的文学作品中。
他的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往往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们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对环保和生态保护的思考和反思。
斯坦贝克的作品中,动物的生命往往是脆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没有生存的可能。
相反,斯坦贝克一直强调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保护好生态系统,才能够保护好动物。
他的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能够在读者的心中种下一颗爱护自然和珍惜生命的种子。
斯坦贝克的动物观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观,更是一种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
他强调了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只有通过自然与人类的调和与保护,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心灵共鸣。
他的动物观建立在深厚的生态学基础上,它在文学上和社会上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人鼠之间》中的约翰·斯坦贝克土地情结探析
《人鼠之间》中的约翰斯坦贝克土地情结探析周蓉【摘要】约翰·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人鼠之间》不仅着重刻画了主人公乔治和莱尼的“土地梦”,而且饱含了对农业工人悲惨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美丽自然风光的朴实描写,这些都是作者的土地情结的具体体现。
同时,土地情结也是斯坦贝克试图通过文学创作为劳动人民乃至美国人民的困境寻求出路。
%John Steinbeck’s novella,OfMice and Men,not only vividly depicts the“land dream”of the two pro-tagonists,George and Lennie,but also shows his great concern and sympathy with the farm workers and plainly portrays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of nature.All these are the specific reflection of the author’s land complex. Meanwhile,the complex also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his literary creation that trying to find a way for the working people even the whole of American people who are lost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79-83)【关键词】斯坦贝克;《人鼠之间》;土地情结【作者】周蓉【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约翰·斯坦贝克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小说家。
斯坦贝克的田园情结_再读_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_胡天赋
1. 美好的往昔 古今中外,在文人骚客的笔下,美好的往昔永
收稿日期: 2012 - 04 - 08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厅 2012 年软科学研究项目“斯坦贝克研究”,项目编号: 122400450268。 作者简介: 胡天赋( 1956— ) ,男,河南省方城县人,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教学及研究。
·76·
南都学坛
2012 年第 5 期
远值得人们怀念,美好的往昔同样也是人类的精 神家园。田园文学最诱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对往昔 美好事物的追忆。
1962 年 12 月 10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 斯坦贝克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中赞扬他“对大 自然、对耕耘的田地、对荒原、对高山、对大洋沿岸 所怀有的伟大感情,对斯坦贝克来说,所有这一切 都是在人类社会之中和人类社会之外的一种用之 不竭的灵感的来源”[8]( P1) 。这确是真知灼见。
2012 年第 5 期
胡天赋: 斯坦贝克的田园情结
·77·
污染。他说:“美国的城市就像獾的洞穴,周围都 是垃圾———没有一个城市例外———成堆破损与生 锈的汽车包围着这些地方,整个城市几乎被垃圾 覆盖……我们丢弃的大量的东西,远比使用的多。 关于这点的证据,不妨看看我们疯狂而轻率的丰 富生产,浪费似乎成了指针。”[9]( P23)
[3]Beegel,Susan . F ( eds) Steinbeck and the Environment [M].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Tuscaloosa and London,1997.
[4]胡天赋. 《愤怒的葡萄》: 一部伟大的生态文学之作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5) .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会对他的成长产生不可 磨灭的影响。对于一个敏感的作家来说,少年时 代的经历会对他的写作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横 越美国》中,斯 坦 贝 克 表 达 了 对 往 昔 美 好 岁 月 的 深情怀念,往昔的美好与现实的丑恶形成了巨大 强烈的反差。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的社会正义与人性探讨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的社会正义与人性探讨简介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作家,被誉为“文学工人”,他的作品深刻地描绘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普通人民生活的艰辛。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涉及对社会正义和人性的探讨,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来引发读者思考。
《愤怒的葡萄》《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加利福尼亚州农场主对待农民工族群不公平和剥削为背景,探讨了社会阶级之间的冲突和不平等问题。
斯坦贝克通过描写主角汤姆·乔德拜弗,并借用其母亲马曼西塔等形象,展示了无力改变命运却又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普通人对于社会正义的渴望。
《大禹治水》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大禹治水》通过讲述一个贪婪的土地掌控者不顾农民生计和环境造成的灾难,来呼吁社会对于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
小说中展现了一个反面人物陷入自我追逐利益的局限性,以及对于社会正义、环境保护的无视,通过对比描写底层农民天真善良的形象,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道德和恶行的批判。
《老人与海》斯坦贝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老人与海》是一部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搏斗,表达了对于意志力和毅力之美的赞颂。
虽然这个主题看似与社会正义无关,但书中通过圣地亚哥艰苦奋斗、追求目标并且在困境中保持尊严与乐观态度的故事情节,传达出维护个体尊严和价值观念上决心不屈服于压力,并在困境中保持精神挑战常识、突破困局寻求新出路的精神。
总结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深刻地探讨了社会正义和人性。
通过描绘不同阶层和族群的生活、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发人深思的情节,他向读者呈现了社会问题背后的复杂性,同时也提醒人们对于社会公平、道德伦理以及个体尊严的重要性。
斯坦贝克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社会问题发声和警示的力作之一。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摘要】约翰·斯坦贝克的动物观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意义。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斯坦贝克的观点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了关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保护动物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斯坦贝克的思考也引导人们意识到这一点。
斯坦贝克的动物观不仅呼吁人们保护动物,更深刻地启示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责任。
斯坦贝克的动物观是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对于保护动物和维护生态平衡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人们深思。
【关键词】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生态系统、人类与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保护动物、生态环境、生态意义、思考、启示1. 引言1.1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描写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闻名。
斯坦贝克的动物观主张将动物视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调动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护着生态平衡。
动物的存在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保障了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
斯坦贝克认为,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动物,因为它们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至关重要。
斯坦贝克的动物观也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人类与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动物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斯坦贝克强调,要想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保护和尊重动物的权益,避免过度捕杀和破坏动物栖息地。
约翰·斯坦贝克的动物观强调了动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启示人们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环境保护领域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探讨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分论坛会议分组名单
第七组:政治、文学话语权研究与批评
主持人、评议人:王洪岳、龙靖遥
联系人:李 沛
时 间:10月17日 14:00-17:00
地 点:22幢二楼连廊会议室
姓 名 单 位 论 文 题 目 陈世丹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论美国移民文学中的历史、文学、政治与神话--对汤亭亭小说《中国佬》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王洪岳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政治话语对文学话语权的影响 龙靖遥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丁尼生诗歌再评价的意义 方文开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红字》:关于政治断头台的隐喻 潘利锋 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 《玩偶之家》:关于话语权力的言说 张斯琦 吉林大学 美国印第安文学衰落与复兴之探析 张 陟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翁达杰新作《迪维萨德罗》评介 曹 菁 江苏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外语教研室 珍妮的回归与自我觉醒 李世存
外国语分院 对托妮·莫里森小说中隐喻的分析 楼育萍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保罗·D的身份之旅 王艳华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穿越现实炼狱的精神游走--论阿特伍德长篇小说的现实性 何丽慧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崩溃》
第五组:生态文学研究与展望
主持人、评议人:赵山奎、张鑫
外国语学院 寻找精神家园的教授--《赫索格》的人文关怀 王 卓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双语写作构建的"完美的花园"--游牧诗学视角下的柯蕾普费兹诗歌双语写作 卢 丹 浙江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 西方文学中田园主义与家园意识的实例比较研究 张炳飞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暮乡关何处是?"--论《时时刻刻》中女性的精神之旅 朱静怡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敲响信仰之钟--读艾丽丝·默多克的《钟》
分论坛会议分组名单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的人性探索与社会批判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的人性探索与社会批判引言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是美国著名作家,以其描绘农民和工人生活的小说而闻名。
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度探索,同时也进行了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批判。
本文将着重讨论约翰·斯坦贝克在其作品中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揭示与反思。
1. 作品背景与主题1.1 作者简介简要介绍约翰·斯坦贝克的生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1.2 作品特点概括约翰·斯坦贝克作品常见的主题和风格,如真实主义、自然主义等。
2. 人性探索2.1 生存欲望与尊严讨论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人们为了生存而努力并保持尊严的形象。
2.2 善恶之间的斗争分析约翰·斯坦贝克小说中不同人物在善恶之间的纠结和斗争,探讨人性的复杂性。
2.3 爱与人性关系讲述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对爱与人际关系的思考,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 社会批判3.1 阶级对立与社会不公探究约翰·斯坦贝克小说中展现出来的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公现象,并分析作者对此的批判态度。
3.2 劳动与剥削分析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关于劳动者生活状态以及剥削制度的揭示,从而反映出社会问题。
3.3 政治权力与腐败讨论约翰·斯坦贝克小说中涉及政治权力和腐败现象,以及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和表达。
结论总结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所揭示出来的人性探索和社会问题批判,并简要评价其对文学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提醒读者阅读他的作品时应理解其深层含义,进一步思考人性和社会的冲突与困境。
以上内容为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的人性探索与社会批判的文档编写,如有需要请自行修改。
斯坦贝克的田园情结——再读《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
成 为欧 洲 的一种 主要 诗歌形 式 。第二 类是 指任何
直 接或 间接 对 比乡村 和城市 的文学形 式 。第 三类
带 有 贬 义 , 的 是 “ 园 ” 暗 示 理 想 的 乡野 生 活 , 指 田 , 而
的游记 《 坦 贝 克携 犬 横 越 美 国》 以下 称 《 越 斯 ( 横 美 国 》 , 国有 评 论 家 认 为 是 一 个 “ 败 的 冒险 )美 失
第3 2卷 第 5期
南都 学坛 ( 文社会 科 学 学报 ) 人
V 13 o5 o. 2N .
2 0 12年 9 月 A a e cF r m o n u Ju n l f h ma ie n o ilS in e ) S p 2 c d mi ou fNa d ( o r a eHu nt sa d S ca ce c s ot i e . 0 1 2
方 式 向我 们 发 出 了严 肃 的 生 态预 警 。
关 键 词 : 坦 贝 克 ; 园 ; 国 ; 态 斯 田 关 生
中 图 分 类 号 :16 4 10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3 0 2 1 ) 5— 0 5— 3 10 6 2 ( 0 2 0 0 7 0
斯 坦 贝克 的 田 园情 结
再 读 《 坦 贝克 携犬 横 越美 国》 斯
胡 天 赋
( 阳师 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河南 南 阳 4 3 6 ) 南 7 0 1
摘 要 : 贝 尔文 学 奖获得 者约翰 ・ 诺 斯坦 贝克不但 是 一位 伟 大 的现 实主 义作 家, 是 一位 有 着 还
色之 光 , 递着 构 建 理 想 的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的理 传
论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的“小我”与“大我”
论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的“小我”与“大我”作者:付娟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8期摘要: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以人为核心,赞颂人的精神的可贵,强调个体有尊严的存在,并且推崇将个人融入到集体之中,追求幸福诗意的生活。
关键词:个人精神小我大我尊严诗意的栖居引言斯坦贝克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也曾经说道:“人类被证明具有伟大的心灵和精神——面临失败的勇气,勇敢无畏的精神,宽恕和仁爱之心。
作为一名作家,必须宣扬和赞颂这些。
”[1]在斯坦贝克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见他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赞颂,对和谐诗意生活的向往。
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斯坦贝克作品中体现出的人生观。
一、推崇个人精神的力量1949年斯坦贝克曾经在给朋友约翰·奥赫拉的信中说道:“我非常相信的一件事就是我们人类所拥有的、唯一具有创造性的东西就是个人的精神。
两个人能够生育一个孩子,但是我不知道群体还能创造出别的什么东西,没有个人精神所支配的群体是令人可怕的、具有破坏性的。
对于人类的未来,斯坦贝克始终满怀期待,信心满满。
即使面对精神危机,斯坦贝克也坚信人们可以找到出路。
这种出路在于尊重个人精神,充分发挥人的力量,使得人生存在的意义得以真正实现。
在《愤怒的葡萄》第一章中写一夜大风过后:“男人们站在他们的篱笆旁边,看着受灾的玉米正迅速的干枯下去,只有少许绿意从尘沙的障翳下透出来。
他们沉默着,不大动弹。
妇女们从家里出来,站在自己的男人身边——悄悄窥测他们这回是否会完全泄了气。
妇女们偷偷地打量着男人们的脸色,只要他们不气馁,玉米没有收成也不要紧。
孩子们站在旁边,用光着的脚趾头在尘沙上画着图,暗自留意着大人们是否会泄气……过了一会儿,那些呆望的男人的脸上失去了迷惘的神态,变得勇敢、愤怒,有应付困难的决心了。
于是妇女们知道她们已经平安无事,男人们不会泄气了。
她们问道,我们怎么办呢?男人们回答说,我不知道。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描绘了大萧条时期的农村生活和工人阶级的命运。
斯坦贝克的作品以其精湛的叙述技巧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而著称,他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动物形象,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约翰·斯坦贝克对动物观的生态意义。
斯坦贝克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各种动物形象,这些形象不仅仅是作品中的装饰,更在深层意义上彰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在《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描绘了一群小白鼠戴维斯,它们体现了农场中工人们的团结和力量。
在《人鼠之间》中,他更是以一只鼠标和一只老鼠的形象来表达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和对自然界的控制。
这些动物形象并非仅仅是为了丰富故事情节,而是通过这些形象,斯坦贝克传达了对自然生态的深刻思考。
斯坦贝克对动物观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文学作品中,他本人也对自然和生态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写作之余,经常参与自然保护活动,并对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在《西行漫记》中写到:“当人类破坏了自然的平衡,自然就会报复。
”这句话展现了他对自然界复杂而微妙的生态系统的理解,他深知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之和谐共生。
斯坦贝克对动物观的生态意义在当代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类对自然的剥削和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流失、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
斯坦贝克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从斯坦贝克的动物观中汲取真知灼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维护。
在当代社会,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许多动物种群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斯坦贝克的动物观告诉我们,对待动物应当是尊重和保护,而不是肆意捕杀和野蛮破坏。
约翰·斯坦贝克经典小说的生态解读
病狂英语S论版R3约翰•斯坦贝克经典小说的生态解读#陈丽屏(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斯坦贝克是美国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具有生态文学的特点。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斯坦贝克的三部经典作品《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和<珍珠>可以分析环境破坏和精神危机下的人类生存困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指明人类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方向。
关键词:斯坦贝克;生态批评;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 (2018) 11-0178-2 doi:10. 3969/j.issn. 1006-2831.2018. 04. 0741. 绪论当今世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 天》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人类从此开始关注生态环 境。
文学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家承担着从人类自 身的精神深处寻找原因的重任,部分充当了环境保护者 的角色。
文学批评有很多手段和方式,生态批评在20 世纪末兴起。
1978年美国学者威廉•鲁克特首次在文 学领域使用了“生态批评”这一术语,到20世纪90年代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批评手段并在全球形成一股潮流。
生态批评通过文本考察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人类与 自然的关系,唤醒人们保护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的意识。
诺贝尔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对自然的热爱以及 与海洋学家里基茨对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有意识地关注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深切关注人类生存环境,闪烁着 生态思想,具有超前的生态意识。
“斯坦贝克和他的敏 锐的生态观……超越了他的时代。
"(Kathleen H ic k s: 89)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 生态三个方面解读斯坦贝克的经典作品,人类中心主义 思想不管在自然还是精神上都对人类产生危机,旨在倡 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独立、相 互融合的平衡点,从而构建生态和谐。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描绘人类的生活和与自然的关系而闻名。
在他的作品中,动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对动物的观察和描绘具有深刻的生态意义,对我们理解和关注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约翰·斯坦贝克对动物的观察是从一个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的,他深刻理解和揭示了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在他的作品中,动物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与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相互依存。
斯坦贝克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动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唤起了人们对生态平衡的深刻思考。
斯坦贝克的作品中,动物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物种,而是具有情感和灵性的生命体。
通过对动物的描绘,斯坦贝克引导我们去了解和尊重动物,意识到它们同样有着独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有着与人类同等的价值和权利。
这种生态意义上的观察,提醒人们要尊重并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斯坦贝克的作品中,动物还扮演着象征和隐喻的角色,他们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投影。
通过动物的形象,斯坦贝克探索和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精神联系,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直接关联。
他借助动物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崇,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通过约翰·斯坦贝克对动物的观察和描绘,我们不但看到了动物的生态意义,更看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深刻的关系。
他的作品唤起了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促使人们对自然环境、动物保护等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斯坦贝克通过他对动物的观察和描绘,呼吁人们要珍视自然、尊重生命,实现人类、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论斯坦贝克生态观及其写作
论斯坦贝克生态观及其写作
潘晓燕
【期刊名称】《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4)001
【摘要】斯坦贝克是上世纪一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突破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朴素生态观,多次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对于自然的“魅”的力量的敬畏,以及生命循环论的观点.他在作品中提出了现代社会所存在的人性堕落、战争、物质崇拜等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割裂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引导人们思考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恶果、提出解决办法.从朴素的田园思想到关于现代人类社会的思考,斯坦贝克的生态意识写作从传统的“生态意义写作”向“生态写作”过渡,其作品对于现代社会具有警示的进步意义.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潘晓燕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外国学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生态文学批评语境中的斯坦贝克——析《鼠与人》及《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观[J], 严厚安
2.从《鼠与人》及《愤怒的葡萄》管窥斯坦贝克的生态观 [J], 杨丽丽
3.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 [J], 陈丽屏
4.试论斯坦贝克海洋生态环境观的渊源 [J], 徐向英
5.从斯坦贝克的生态观解析《愤怒的葡萄》 [J], 冯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斯坦贝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斯坦贝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柴伟
【期刊名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4()6
【摘要】斯坦贝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不仅揭示了自然与女性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地位,还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固有观念。
他倡导尊重自然、珍视女性,追求生态与性别的和谐共生。
这一思想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后世文学和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存在争议,但斯坦贝克的思想仍具有前瞻性和深刻性,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然与女性的关系。
【总页数】4页(P0041-0044)
【作者】柴伟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2
【相关文献】
1.斯坦贝克《菊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斯坦贝克《菊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3.斯坦贝克之《菊花》生态女性主义探微
4.《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中斯坦贝克生态伦理思想解读
5.剖析约翰·斯坦贝克《菊花》的女性主义思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女性主义哲学观在斯坦贝克作品中的体现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生态女性主义哲学观在斯坦贝克作品中的体现哈尔滨石油学院/杨艳春【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西斯娃•德奥伯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然而而直到 90年代才扩大影响为世人所瞩目。
本文采用了添加法和整合法分析斯坦贝克在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斯坦贝克 女性形象【Abstract】The term ‘ecofeminism’ or ‘eco-feminism’ is a combination of feminism and the ecological movement, which was coined by the French writer Francoise d’Eaubonne in 1970s and aroused a lot of attention in 1990s. This thesis analyze the Eco-feminism in his works by means of additive process and integration approach.【Key words】ecofeminism; Steinbeck; female characters 前言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多元的理论,它的理论前提是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界主宰之间的联系,旨在高扬女性文化、女性原则来解决自然界中所有的二元统治:性别歧视、种族主义、阶级剥削以及对自然的压迫。
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多反映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时代特征,其中体现出的生态女性哲学思想多年后仍对现实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斯坦贝克的生态整体观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解构和颠覆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整体观或生态整体原则是生态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的共同原则之一,斯坦贝克生态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控诉上,对人类中心的批判以及对人类集体主义的赞美。
约翰·斯坦贝克语录
约翰·斯坦贝克语录约翰·斯坦贝克语录:探索人性的旅程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深刻描绘人性和社会问题而闻名。
他的语录不仅启发人们思考,还引导我们探索人性的旅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斯坦贝克语录所传达的思想,并探索人类内心的奥秘。
斯坦贝克曾说过:“人类的灵魂是一个黑暗的森林。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人类内心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情感和欲望,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黑暗面,那些我们不愿意承认的欲望和恶意,隐藏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角落。
斯坦贝克的作品通过揭示这些黑暗面,引起了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然而,斯坦贝克并不仅仅关注人性的黑暗面。
他也相信人类内心存在着美好的一面。
他说:“人类的灵魂也是一片美丽的草原。
”这句话传达了他对人性的积极态度。
无论我们内心深处有多少黑暗,我们也有能力选择善良和正直。
人性的复杂性使我们能够在逆境中展现出坚韧和勇气,同时也能够创造出美丽和温暖的事物。
斯坦贝克的作品经常探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冲突。
他认为社会环境和个体的内心是相互作用的,社会的不公正和压迫会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说:“人类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是由社会塑造的。
”这句话提醒我们,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斯坦贝克的作品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呼吁人们思考和改变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斯坦贝克的语录引导我们思考和探索人性的奥秘。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内心存在着无尽的可能性。
通过深入思考和反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我们可以选择去面对自己的黑暗面,并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我们也可以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改变。
斯坦贝克的语录提醒我们,人性的探索是一场永恒的旅程,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旅程中的旅人。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同时也需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和社会的不公。
只有通过探索人性,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劳伦斯・布伊尔的界定,具有“致力于环境实践之 精神” 的真正当代意义上的自觉的生态主义批评, 似乎始于 公众对核毁灭、失控的人口增长、自然区域的丧失、加速的 物种灭绝以及日益恶化的空气、 水以及土地污染等表示普遍 关切的 20 世纪 60 年代。[3]P450 自上个世纪 50 年代以来,人 们越来越关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环 境, 其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社会在飞速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给 环境和自然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破坏: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 失控的人口增长、 荒野自然区域的丧失、 加速的物种灭绝以 及日益恶化的空气、 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温室效应和全球 变暖等。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广大社会学家、生态学家、环境 保护主义者的密切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态批评、环 境主义批评、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大地伦理学等理论学 科相继应运而生并逐渐被专家学者们关注并研究。 诞生于 20 世纪下半叶的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文学批评 给人们提供了重新解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论武器。 《新文学 史》的编辑们在其 1999 年的生态批评专刊的引言中写道, 生态批评 “倡导基于自然事实的阐释及基于生物圈, 甚至于 整个星球条件的阐释, 因为没有这些, 人类生命将不复存在, 更不用说人文知识了。 生态批评的阐释维度近乎事实视野本 身, 即作家或读者占据的涵盖文化意蕴因子和自然因子的有 限环境”[4]P505。生态批评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 47
[2]P18
பைடு நூலகம்
的无限怀念。 他怀念过去美好的自然环境, 怀念无法回去的 过去。帕里尼称《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就是斯坦贝克对 自己失去的世界所咏唱的挽歌。在“你再也回不了家”一节 中,他提到要描写自己的家乡南加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曾经的窄细山路上时而听到的高亢而甜美的驼铃声如今再 也听不到了, 取而代之的是四车道的水泥高速公路; 曾经的 小镇,杂货铺和打铁铺,如今却是如出一辙的房子;曾经的 森林山丘, 草地以及朝气蓬勃的橡树林都已成为历史。 伴随 这些过去的事物一同逝去的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留给 人们的只有无限的感慨和悲伤。
之间关系的关注使批评家们进一步突破了文本的社会历史 语境, 站在伦理学和生态学的高度来考察传统文学经典、 并 充实现有文学理论, 从而能够再现缺席已久的自然在文本乃 至在文化中的地位。 此外随着人们对于地球生态危机以及自 身环境问题的不断关注, 生态批评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借 助生态文学批评的兴起, 斯坦贝克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也 被不断挖掘。美国学者布瑞恩・马斯塔斯就曾指出,斯坦贝 克是 “生态批评领域一颗光耀夺目的明星, 是一个没有得到 的承认的生态批评之父”[5]。
第 36 卷 第 9 期 2015 年 9 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36 No.9 Sep.2015
《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中 斯坦贝克生态伦理思想解读
周
摘
蓉
(湖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要: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其很多作品中密切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人和谐相处,这些思想与生态主 义思想不谋而合,而其生态伦理思想在其晚年的游记《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中到达了顶峰。在该书中,斯坦贝克抨击美 国人过度消费造成的巨大浪费,表达了对于人类追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担忧,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无限怀念,以及对弱势群 体所流露的同情都有力地证明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伟大作家。 关键词:斯坦贝克;生态伦理思想;自然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5)09-0047-03 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于 1962 年出版。这部游记夹杂了他 在晚年他对美国的一些见解以及对美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深刻的思考。 斯坦贝克在该书中主要探讨了几个问题: 我们 究竟失去了什么?我们究竟该容忍什么?我们究竟会走向 何方?从生态的角度,这些问题也得到了认真的思索。 DOI:10.16336/43-1459/z.2015.09.014 约翰・ 斯坦贝克出生在美国加州的萨利纳斯镇。 自幼斯 坦贝克跟三个姐姐在这个依靠着蒙特雷湾的小镇长大。 这里 的每一寸土地, 每一片风景都曾无数次出现在他的文学创作 中。 他对大自然以及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都怀有一 种特殊的感情,他关注自然,热爱自然,提倡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处。 很多评论家都说他不仅仅是一名有优秀的作家, 也
[2]P23 [2] [2]
严重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 斯坦贝克对此痛心 疾首,他在书中担忧地指出, “我真的怀疑,将来会不会出 现我们再也无法负担自己的浪费这种情况”
[2]P23
。
。 (三)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也体现在了他对于过去美好事物
斯坦贝克曾在游历途中见到了潜水艇, 可是面对如此强 大的武器, 他流露的不是高兴与自豪, 相反他表达了自己对 于这种杀伤性武器的憎恶和担忧,他说, “然而这些东西存 在的目的是破坏, 即使当它们在海底探索时, 主要的目的仍 是威胁……现在的潜水艇都配备了可执行大规模杀戮的武 器,这是我们阻止其他大规模杀戮的愚蠢而唯一的方式”
人与土地的和谐共处是斯坦贝克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 这一观点在《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而生态文学批评和生态伦理思想也针对人类对于大自然的 肆意掠夺和剥削对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猛烈的抨击。 生态主义认为, “人类在对待自然,对待动植物等弱小生命 形式的行为完完全全是一种霸权主义, 毫无平等、 同情和关 爱可言”[6]P34。同时,这也给自然,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毁灭 性的灾难。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的。 作者在游历过程中对此也痛心疾首。 当他往北走到达缅 因州海岸边时, 他发现越来越多的森林往地平线边展开, 季 节快速变化, 完全失去了平衡。 美国人对森林的过度砍伐使 动物丧失了栖身之处, 成为了人们四处猎捕的目标。 每年秋 季,上百万全副武装的美国男人走进森林与山上进行捕猎。 在斯坦贝克看来, 大部分猎人都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的醉 汉,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做什么。因此,牛、猪、农夫、狗 甚至高速公路的路标都成了他们屠杀的目标。 在缅因州, 斯 坦贝克就真实地感受到了这种“枪林弹雨” 。此外,他在游 历美国的过程中也目睹了红杉林被大片砍伐的景象, 对此斯 坦贝克表达了对红杉林的深刻感情并痛斥人类对红杉林的 滥砍滥伐。他说, “红杉给人的感觉无法传达……身处红杉 林中, 即使是最愚蠢、最散漫与最不在乎的人。也会折服 在奇妙与尊敬的魔力之下”[2]P167。斯坦贝克对红杉树,这 一古老树种的深厚感情, 其实源自于其对大自然的一种热爱 之情。然而,这种美好的依恋之情,因为人类的贪婪而被摧 毁。 “许多历史久远的红杉林都被砍掉了……这不仅是谋杀, 这根本就是亵渎。 ”[2]P167 在斯坦贝克眼里,红杉树承载着历 史, 同时也是人类与自然亲密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纽带。 然而 这种美妙的感觉却因为人类的唯利是图而被摧毁。 对于人类 的这些愚蠢的行为,斯坦贝克在书中也提出了自己的警告, “如果人类用他们一直以来所使用的方式努力生存, 那么他 们不但会毁掉自己,还会毁掉其他的生命。 ”[2]P191 他的这种 生态伦理思想和很多生态主义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生态学家 汤恩比(Arnold Toynbee)就曾经断言, “人类具有能力使得生 物圈变得无法让人居住, 事实上, 假如人类不及时采取迅速、 果断、 协调的行动遏制因人类的短视、 贪婪而强加给生物圈 的污染和掠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将会产生自杀性的恶果”
。 可见他对这号称可以维护世界和平的杀戮性武器并无
好感,在他看来,核武器的制造是人类无知的表现,而且对 于环境, 对于人类存在着巨大的威胁。 斯坦贝克这种对巨大 的浪费行为的担忧和对环境破坏的关注与生态主义者们的 思想不谋而同。 (二)严厉谴责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48
斯坦贝克在 “活动房屋” 一节中, 曾经认真探讨过 “根” 的问题。 在进入密歇根州之后, 他注意到了很多由特别设计 的卡车拖着的活动房屋在移动。 之后他发现这种活动房屋受 到很多人的青睐, 不仅是工薪阶层, 甚至包括收入可观的中 产阶级。活动房屋给斯坦贝克的第一印象是, “住在屋里的 人既不去成就永恒,也不去希冀永恒”
是一名积极的生态主义者。杰克逊・ 本森 1987 年发表评论
一
生态伦理思想的起源及发展
“斯坦贝克:作为科学家的小说家” ,在该评论中杰克逊高 度评价斯坦贝克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环境理论和环保意识, 建议广大读者重审其作品中的价值。[1]斯坦贝克的生态主义 观点尤其在其后期的文学创作中愈发明显。在其 1962 年创 作的《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一书中,他所表现出对环境 的关注, 对人类肆意践踏自然的担忧, 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的倡导都让读者深有感触。 在某种程度上, 该书可以称之为 斯坦贝克一生生态伦理思想最好的总结。 斯坦贝克于 1960 年 9 月 23 日开始了这次横跨美国之 旅,关于这次出行的目的,他在书中提到, “身为一个写美 国故事的美国作家, 事实上我写的全都是记忆中的美国。 而 记忆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残缺不全、 偏斜不正的储藏所……我 觉得这对一个所谓的作家来说,简直是一种罪恶”[2]P4。 《斯 收稿日期:2015-07-01 基金项目:2014 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约 翰・斯坦贝克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项目编号 14C0361) ;2015 年株洲市社科课题“约翰・斯坦贝克生态 伦理思想研究” (项目编号 ZZSK15038) 。 作者简介:周蓉(1982-) ,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 究生,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英美文化。
[2]P88
小镇每年都以华丽的游行来怀念一个由西班牙先生与吃玫 瑰的西班牙小姐所构成的光荣过去, 这些任务依然存在于大 众脑海中, 完全占据了以蛆和蚱蜢为食的孤零零小印第安部 落的位置,但他们才是真正的拓荒者”[2]P73。此处,作者以 一种委婉的方式在控诉土著印第安人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 遇,表达了他对于美国早期移民霸行的愤慨。事实上,在他 作品中读者随处都可以看到他所宣扬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 和互助的精神。 在他看来, 人类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和团结互助,才能彻底摆脱困境,实现梦想。这一点在其中 篇小说《人鼠之间》中通过主人公乔治和莱尼的“土地梦” 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而这样的思想也恰恰是对西方 “丛林法 则” 最犀利的批判和反驳, 也符合生态主义者所倡导的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