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有答案)

合集下载

《春》导学案 (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导学案 (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11 春【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抓关键语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2)、能分析出作者调动哪些感觉器官观察景物,并尝试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景色。

(3)、涵泳语言,从修辞手法及炼字的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像与联系,感受画面。

涵泳品味,体会语言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所绘的美丽春光,感受春的活力及生命的灵气,体会对春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1)、能分析出作者调动哪些感觉器官观察景物,并尝试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景色。

(2)、涵泳语言,从修辞手法及炼字的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所绘的美丽春光,感受春的活力及生命的灵气,体会对春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涵泳语言,从修辞手法及炼字的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自主学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酝酿..()黄晕.()披着蓑.()戴着笠.()涨.起来()宛转..()应和.()抖擞.()薄.烟()二、解释下列词语朗润:酝酿:呼朋引伴:卖弄:花枝招展:抖擞: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给文段标好序号,用心朗读,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层次,简洁地概括段意,然后完成下列文章结构图。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1层(第2段):总括轮廓第2层(第3段):图第二部分:第3层(第4段):图(第2段~7段)第4层(第5段):图第5层(第6段):图第6层(第7段):图第三部分(第8段~10段):颂春2、好的写景之作,无一例外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透过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本文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说说你怎样感受到的?【合作探究】一、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并想像所描绘春景,直至能背诵。

然后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和大家一起赏析。

请用以下句式赏析:“我最喜欢……,你看……”。

(结合课文的语句,展开想像,说出你“看”到的画面以及你的理解即可。

《春》导学案及答案

《春》导学案及答案

9、《春》导学案班别: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的思路2、掌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一、自主预习1、音形积累酝酿()宛转()黄晕()应和()蓑笠()抖擞()笼罩()朗润()落地()烘托()嘹亮()涨起来()宛转()抖擞()薄烟()朗润()捉迷藏()仿佛()稀疏()鸟巢()抚摸()发酵()喉咙()2、词语释义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宛转:;酝酿:;郎润:;嘹亮:;应和:;欣欣然:;3、走进文本和作者《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的特点,准确生动的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之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二、合作探究12)3、课文对“春”的描写可分为三个部分,试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部分的内容。

(《同步指导》P27)4、文章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三、拓展延伸仿写句子: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四、测评1、请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导学案(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导学案(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导学案(一)11《春》导学案【学习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②理清思路,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3.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名诗词。

【自主学习案】一.朗读指导①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②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③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理由。

2.你最喜欢“春”的哪一幅画面?说说理由。

二.知识链接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三.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酝酿鸟巢蓑衣嘹亮应和薄烟黄晕水涨捉迷藏2.解释词语酝酿:应和:卖弄:宛转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课堂探究案】【合作研讨·文本探究】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幅画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4.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5.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

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请将自己搜集的写春天的诗文写下来。

《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理清课文写景的组织与安排,欣赏优美精彩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各角度切入的写作方法。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基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酝酿()宛转()黄晕()应和()蓑笠()抖擞()笼罩()朗润()落地()烘托()嘹亮()涨起来()鸟巢()抚摸()发酵()喉咙()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4)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要点部分】(相信自己,我能行!)1、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特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春草图嫩、绿、多、软春花图由高到低春风图多感官描写春雨图排比、比喻2、赏析优美语句。

(小组分派任务逐段分析)。

例子:(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拓展部分】(挑战自己,我最棒!)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写了什么内容?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课堂小结】第一课《春》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努力学习目标(一步一步,乘着叶片往前飞!)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3、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基础部分】听写课文词语。

【要点部分】(相信自己,我能行!)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文章最后一部分,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分别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3、最后一句“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文章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拓展部分】(挑战自己,我最棒!)春纪伯伦来呀,亲爱的!让我们到荒野去!冰雪已经消融,生命从梦乡苏醒,春在河谷、山坡蹒跚,搖曳。

《春》导学案 (1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导学案 (1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学案(附录图片)预习一【学习目标】1.感受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通过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想象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领悟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连用、兼用、套用,对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感受作者营造的春的氛围。

3.了解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手法,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思想感情,陶冶情操,追求富有朝气和生命力的新事物。

【课文提示】1.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自称“扬州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民主战士。

他的名篇有《绿》《背影》《匆匆》《威尼斯》《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朱自清为建立崭新的白话散文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大家。

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2.《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

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清丽的色彩,通过有层次的、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

【正音正字】窠巢kēcháo宛转wǎnzhuǎn蓑笠suōlì【朗读课文】《春》的常规修辞颇讲究层层分明,环环扣题,长短结合,整散结合。

1.体会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感受充满情趣的春的画面。

2.体会作者春的赞美,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作者“盼春”之情。

第二部分(第2-7段),具体描绘春天的景物。

作者从“草、花、风、雨、人”五个侧面写春的景象,春天的气息。

五个段落五幅画,合起来组成一幅立体的春天全景图。

这幅图不仅有丰富的色彩,有形状,有声音,有景物,有人物活动,还有层次分明的意境,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①(第2段)通过春天的山、水、太阳,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悟汉语的声韵之美。

2.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3.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地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写作背景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

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与练习题 附加答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1 学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

享受语感默读【学习难点】1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课时安排】2课时【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 给下列加点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2 下面四句话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密蜂嗡嗡地叫着B 一年之季在于春C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3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5 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二、新课学习(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设疑: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描绘了几幅图?2 讨论: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提出的问题并作解答3 学生用一句话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赏析:A 在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欣赏的是哪幅图?请说出理由。

B 这些春的图画中,找出文中用来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一、学习目标1、能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并怀着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想象文中描绘的场景,深入散文如诗如画的意境中,领略春景之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观察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3、揣摩品味语言,学习本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以及精妙的用词,多角度的描写方法等,并完成一个微写作。

—、重点难点1、品味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掌握本课修辞手法。

2、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体会散文语言的诗意、优美等特点。

三、导学(8分钟)1、你知道哪些关于“春”的诗文?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2、了解作者:朱自清,字,中国现代、、;著有诗文集,散文集、、0《春》选自(第四卷),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当时在清华大学边教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写下了这篇广为传颂的散文名篇。

3、自读课文,查字典,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

朗润()喉咙() 酝酿()卖差()噫亮() 赳织() 蓑笠()抖擞() 轻悄悄() 嗡()窠巢()4、根据词语写意思,根据意思猜词语。

欣欣然: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5、多音字辨析并组一个词。

晕涨薄和四、互学(10分钟)1、梳理文章脉络,完成下表。

-()春)春:春()图、春()图、春()图、春()图、()图2、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并为你喜欢的图画配上一句古诗。

3、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4、除了修辞手法,本文还运用了不少有表现力的词语。

请你找出来,与同桌交流,并做简要鉴赏。

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春的什么样的情感?五、展学(12分钟)六、疏学(10分钟)七、固学(5分钟)开启头脑风暴,发挥想象,学习本文描写春的写作方法,选取四个季节之一进行微创作。

不少于30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导学案1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导学案1新人教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积累字词。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法指导以诵读为抓手,读出文脉,读出作者的情感。

知识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备课组补充学习流程预习指导1.搜集作者材料。

2.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yùn)(niàng )宛转( z huǎn )黄晕(yùn )应和( yìng )( h è)蓑衣(s uō)抖擞( dǒu )( sǒu )笼罩(lǒng )朗润( rùn )烘托( h ōng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

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任务导学一、新课导入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温故知新)见预习1、2。

组内矫正。

三、解读目标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中都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描绘了春日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明确:五幅图画,有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导读: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内容,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学习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导读】学习本文着重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用词的正确,生动,赋予春天的感情和生命,可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手笔,将其运用到我们日后的写景文章中。

【自主学习】一、夯实基础知识1、生字正音。

水涨()起来了散()在草丛里宛转()酝酿()()应和()()薄()烟黄晕()披着蓑()抖擞()()朗润()鸟巢()2、解释词语,并选择其中三个写一句话。

①郎润:②呼朋引伴:③酝酿:④花枝招展:⑤宛转:⑥吹面不寒杨柳风:连词造句:3、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4、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重音及情感的把握。

②《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怀。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春》导学案朱自清姓名组别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春天是一屡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幻和理想……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yùn niàn g )liáo(嘹)亮水涨(zhǎng)黄晕( yùn )散(sǎn)在草丛中抖擞( sǒu )hōng(烘)托应和( hè)朗rùn(润)wǎn(宛)转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欣欣然)(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呼朋引伴)(3)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4)舒展、活动。

(舒活)(5)明朗润泽。

(朗润)(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酝酿)(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一年之计在于春)3.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 (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4.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出生在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停连,理清文章脉络。

2、品析关键语句,赏析春之图景,体会本文用词优美准确的特点,学习本文多角度、多侧面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

【学习重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停连,理清文章脉络。

2、品析关键语句,赏析春之图景,体会本文用词优美准确的特点,学习本文多角度、多侧面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我校文学社校园杂志专栏征稿啦!专栏聚焦于名家笔下的四季,为它们撰写评论文章。

本期鉴赏的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春是万物伊始,象征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请各位小评论员细读文章,踊跃投稿!情境任务:任务一:初读·梳理春之脉络任务二:诵读·吟咏春之赞歌任务三:品读·赏析春之图景二、任务一:初读·梳理春之脉络1、走近作者: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朱自清。

2、文体链接:________是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分为_________、抒情散文、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预习——字音字词检测:朗润()嫩嫩的()嗡嗡()酝酿()窠巢()喉咙()宛转()应和()嘹亮()烘托()稀疏()风筝()筋骨()抖擞()健壮()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读课文,请各位小评论员思考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梳理文章脉络。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导学案◆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2.查阅资料,补充作者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江苏省扬州市人。

他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_________哲学系。

“五四”初期开始创作新诗,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创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文体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 _________散文,_________散文,_________散文。

《春》是一篇写景_________散文。

散文是文学中的精品,浓缩了文化大师精美的文字、精妙的语言和精深的思想。

阅读优秀的散文,就是欣赏一种美。

(2)如何阅读散文?郁达夫曾这样评价散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

”其实,散文不管怎么写,总离不开一个“情”字,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融情于景,作家都让自己的情有所寄托。

那么,我们要完全赏析一篇精美散文,就要把握作家所表达的“情”。

所以,这就要我们从“情”字这个角度去阅读,从情入手,披情精读,情意贯穿。

4.给加点字注音。

朗润.()水涨.()捉迷藏.()抖擞.()应和.()烘托..()发酵.()..()酝酿薄.()烟黄晕.()蓑.()衣窠巢..()5.补全词语意思。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

文中指。

酝酿: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

文中是。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

文中比喻。

◆任务二:朗读指导,梳理脉络6.听范读,注意听朗读时的重音和停连,感受速度和节奏的变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边听边标记上重音和连停符号。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2022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春》导学案(word版)

2022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春》导学案(word版)

课题: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在文中描绘的春日图景中,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3.揣摩和品析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写法,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学习重、难点】1.在文中描绘的春日图景中,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2.揣摩和品析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写法,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通过文中精妙语言的品读和分析,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在田字格里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水涨.起来()朗rùn()散.在草丛里()酝酿..()()窠巢..()()应和.() hóu()咙 liáo()亮宛转.()黄晕.()hōng()托披着蓑.()稀shū()风筝.()抖擞.() jiàn()壮按照下面的要求写出相关的诗文。

①描写春草的:②描写春花的:③描写春风的:④描写春雨的:3.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多姿多彩,本文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日图景?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4.在预习过程中,你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大胆质疑。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在扬州长大,故自称“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和论著《精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

作者写《春》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愁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达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朱自清、散文文体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及文章结构层次。

3、赏析第一第二两自然段。

【知识链接】1、标题解读“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

以《春》为题,不仅点明了写作对象,而且体现了行文线索,还突出了文章中心(表达了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著名的散文家。

其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细致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3、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多变的文学体裁。

特点是:形散神聚(即形散而神不散)。

分为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

4、背景材料本文大致写于1928至1937年期间。

这段时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教书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生活和谐,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

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然写下此文。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⑴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g)抖擞(sǒu)蓑(suō)衣撑(chēng)伞烘(hōng)托涨(zhǎng涨水 zhàng涨气)藏(cáng隐藏 zàng宝藏)散(sǎn散文 sàn散步)晕(yūn晕倒 yùn黄晕)薄(bó单薄bò薄荷 bǎo薄被)和(hé和气hè附和hú和牌huó和面huò和稀泥)⑵朗润:明亮滋润。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有意显示和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第一课时导学案主备人:审查人: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组长签名_________使用说明1 充分预习,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2 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答疑解惑学习目标: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学习重点:写景的组织与安排走进文本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吗?并且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薄烟()朗润()捉迷藏()仿佛()稀疏()鸟巢()2.解释字词欣欣然:朗润:黄晕: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一年之计在于春:呼朋引伴:花枝招展:卖弄:。

抖擞:3.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找出并改正出来吗?可爱的孩子们。

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赶趟儿舒活筋骨软棉棉喉咙吹面不含杨柳风关于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看看那个孩子填的准确又工整。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自主合作,相互探究1.数一数《春》这篇文章共有几段啊?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下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结构上是什么顺序?3.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写几句。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给我们展示五幅图画,你分别给这五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提高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1、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2)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3)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应和()黄晕()liáo()亮 hōng ()托朗rùn() wǎn()转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1 学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

享受语感默读【学习难点】1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课时安排】2课时【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 给下列加点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2 下面四句话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密蜂嗡嗡地叫着B 一年之季在于春C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3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5 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二、新课学习(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设疑: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描绘了几幅图?2 讨论: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提出的问题并作解答3 学生用一句话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赏析:A 在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欣赏的是哪幅图?请说出理由。

B 这些春的图画中,找出文中用来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C 选用文中的例句,仿造例句2 拓展延伸仿句练习:仿照“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一个句子(三)当堂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迷藏()宝藏()A zàng B cáng(2)散步()散在草丛里()A sǎn B sàn(3)薄烟()薄弱()薄荷()A bò B bó C báo(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éB hèC huòD huó2 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万物B 全部C 它们D 大地(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夸耀B 炫耀C 显示D 卖(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陪衬B 衬托C 渲染D 突出(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A 计算B 打算C 计谋D 设计3 散文中叠词的使用可以增强语气的音律性,同时使词语更为活泼,生动,词义更鲜明。

叠词有多种类型,试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形式相同的叠词。

(1)AA型:(嫩嫩)(2)AABB型:(稀稀疏疏)(3)ABAB型:(抖擞抖擞)4 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写嗅觉的:(2)写听觉的:(3)写触觉的:三、发学案,指导预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知文章整体,领悟诗画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2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3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学习难点】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着重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用词的正确,生动,赋予春天的感情和生命,可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手笔,将其运用到我们日后的写景文章中。

一预习导学1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如果把“闹”字换成“叫”有什么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本文写春天,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感情线索,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和表达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课学习(一)合作探究1 引导赏析, 探究问题(1)风不可捉摸,人是有感觉的,作者怎样传达出他对春风的感受的?(2)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但是在江南的春天里,这句话却不适用,请问,江南的春雨妙在何处?三个比喻句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2 师生互动平台(1)文章开头第一段,怎样体现人们对春天的盼望之情?找出体现这种心情的词语。

(2)试着分析结尾的三个比喻句与前文绘春的关系(3)写出四个含有“春”的成语及四个含有“春”的古诗3 拓展延伸根据文中的五幅图画,分别扮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人等,阐述自己对春天的贡献,通过这个活动来感悟课文。

(二)当堂达标(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室的。

做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g niàng。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应和()撑起伞() yùng niàng()2 第①段着力描绘了春草勃发的景色,其中最能表现小草动态和透露出它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描写桃、杏、梨争春比美,竞相开放的句子是: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它还像什么?4 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雨的哪些特点?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表现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B 第②段从盛开的花写到秋天的果,从树上写到地面,描绘了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C 第③段用拟人的修辞,从触觉和视觉角度,突出了春风的和暖和它带给人特有的清新感。

D 第④段描绘了春雨中特有的优美温馨的景象及和平安宁的气氛。

6 透过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7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

说说这一名句描写春景的妙处。

(1)红杏枝头春意闹(2)踏花归去马蹄香(3)春风又绿江南岸(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选的名句是:这一名句:(三)小结三、发学案,指导下节预习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检测题基础题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1分)(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___的,草软绵绵的()的。

(2)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3)鸟儿将cháo________ān________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 __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__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________戴着lì________。

2.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9分)(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比较下边各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9分)4.请从下边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写嗅觉的:________ (2)写听觉的:________ (3)写触觉的:________ 5.课文所写的景物中,春风是最难描写的,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像,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