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优质教学设计2
《茶馆(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冷眼看茶馆,热血念家国--《茶馆》中的家国事教材分析《茶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隶属于学习任务群 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现代当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
《茶馆》是近代中国衰败的缩影,以老北京裕泰茶馆为舞台,用茶馆里的各色人物个人生活的变化,来展示清末到民初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
《茶馆》是借小人物的哀乐和命运构筑的宏大历史浪潮,写出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写出了老舍身为没落旗人和老北京人的焦虑和纠结,也引出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堪称当代话剧的典范。
全剧分为三幕,分别截取了旧中国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现状。
课文选取的是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执教者讲授的是第二幕,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教学目标:1.了解当代戏剧的特点,梳理治剧情节2. 理清人物关系,看透矛盾本质3. 增强家国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风格。
3.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对家国观念的理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冶其国者,生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生诚其意:欲诚其意者,生致其知;致知在松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历代有志者的人生秩序。
从现代社会学的角度看,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而人又是组成家庭的最基本元素.只有社会中每一个独立个体在自身整体系质方面有了全面的提高才有可能维系家庭的内部稳定,最终也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保证国家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茶馆(二)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采访,我们了解了王利发、 秦仲义等众多人物形象,在分析经典台词的基 础上理解了本幕剧的主题意蕴。我们致敬老舍 先生为新中国、新时代创作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我们需要这样充满时代前进力量的作品!
课后拓展阅读资料推荐:
剧本:老舍《龙须沟》
谢谢观看!
问题1:看了该剧幕,大家最喜欢哪
个人物的哪一句或哪几句台词呢?能说 说理由并现场给大家表演一遍吗?
马五爷:“二德子,你威风啊!”
这句话把马五爷的威势凸显出来,但这威势 不过是依仗了洋教的庇护,暗示当时帝国主 义在中国的威风。
王利发:“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 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 法,比你的更灵验!”
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茶馆(节选)(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形 象。 2.通过品读典型台词,理解剧幕深层意蕴, 深刻感受清末民族危机。
情境任务
某中学宣传部在采访高二《茶馆》剧组的 导演后,已经整理出剧情图、矛盾冲突表格等 校园展示资料。为了让宣传资料更加丰富,宣 传部计划进一步采访高二《茶馆》剧组的演员 及观众。
圆滑机灵、精明干练。
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
胆小怕事,不乏善良。
常四爷:爱国晚清旗人的形象。
有“铁杆庄稼”,能吃官家钱粮,他爱国, 但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是憎 恨。
正直、倔强,敢作敢为。
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他送给一对乡妇母女 烂肉面吃。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 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康六:“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 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 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使学生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茶馆》的文学地位与历史背景。
o深入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变迁。
o分析剧本中的语言特色与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o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时代变迁与人物命运,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兴趣与反思。
o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和包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变迁,理解剧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难点:深入挖掘剧本中的象征意义与语言特色,理解老舍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茶馆》节选文本、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人物关系图。
•学生准备:预习《茶馆》节选内容,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尝试梳理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进《茶馆》1.导入新课o播放一段茶馆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想象茶馆的场景,感受茶馆的氛围。
o提问:你心目中的茶馆是什么样的?它承载了哪些社会功能?2.作者及作品介绍o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创作风格及《茶馆》的创作背景。
o引导学生思考:《茶馆》为何能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3.初读文本o学生分组阅读《茶馆》节选内容,注意人物对话、动作和舞台说明。
o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及人物关系。
4.人物关系梳理o教师出示人物关系图,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填充和完善。
o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关系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阶层结构?第二课时:深入解读《茶馆》1.时代背景分析o引导学生回顾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夕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
o学生分组讨论:剧本中的哪些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2.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o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命运变迁及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o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如何体现社会的动荡与变迁?3.语言特色与象征意义o学生分析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如方言、俗语、歇后语等,感受剧本的京味儿文化。
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茶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人物对话的语境分析读懂关键语句的潜台词,鉴赏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从而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主旨及特殊的矛盾冲突,进一步理解老舍先生“埋葬旧时代”的创作意图。
一、导入新课现今流行的的酒吧、茶室、奶茶店、咖啡馆,我们不是因为口渴才进去,更多的是为聊天交际、放松减压。
旧时的茶馆有门有户,环墙带顶,貌似一个闭合的地理空间,但它又是开放的公共场所,为三教九流的顾客提供茶饮点心服务,但无需佳酿珍肴的昂资,能让不同人等入得门来;就其价值而言,它是无界的文化江湖。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茶馆》,了解“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二、新授任务一:.把握剧情和人物形象。
创设情境:百年后,裕泰茶馆重新开张,馆长想在现场还原《茶馆》第一幕中的场景,以使每一名茶客能够置身于当时的情境,进而走进那个时代,感知时代风貌,把握人物形象。
活动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剧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允许加工改编。
(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二:表演的学生谈感悟,观看的学生谈优点与不足。
(时间5分钟左右)活动三:学生结合预习资料中三幕剧的整体剧情,在教师引领下分析人物形象。
【预设答案】1.王利发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对可能影响自己生意的唐铁嘴,他不欢迎,但也只“轻轻推开”;在房东秦仲义面前,他不敢得罪常四爷,但又要曲意逢迎秦仲义;对秦仲义,他极力恭维、奉承,用尽各种手段讨好。
胆小怕事,不乏善良。
茶馆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他言语上也不时提醒茶客“莫谈国事”;他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悄悄提醒常四爷“说话请留点神。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茶馆(节选)》教学设计一、概述:课名是《茶馆(节选)》,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第一课主要是欣赏电影《话剧》第一幕,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茶馆》是一篇话剧,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话剧这种题材,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为简单。
本课主要学习戏剧的基本常识和老舍的相关知识,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老舍及有关戏剧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戏剧的梗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共同来学习老舍的话剧《茶馆》,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让同学们结合剧本观看了影视作品《茶馆》,相信同学们对话剧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一同去领略剧中的人物形象、欣赏剧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播放音乐,营造氛围)2、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老舍先生。
(播放幻灯片)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网络,课后自己去了解。
3、介绍戏剧的文体知识: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
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剧本的主要特点是: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25《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掌握《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3、通过茶馆这个特殊的舞台了解更广阔的背景上所反映的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进而认清那个时代的腐朽性;4、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把握台词的言外之意,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5、剖析重要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分析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进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1、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品味《茶馆》中人物对话的北京方言特点;2、分析、讨论法。
对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达到认识和理解的目的;3、比较鉴赏法。
对《雷雨》和《茶馆》的结构特点等进行比较鉴赏,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老舍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族人,是我国杰出的________作家。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__________”的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和话剧《_________》、《________》等。
(2)《茶馆》共三章,依次截取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时期的横截面,采用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__________茶馆由_________而__________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人物的生活的变迁,反映近_________年的社会面貌。
参考答案:(1)舒庆春、舍予、满、小说家和戏剧、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2)清代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裕泰、盛、衰、五十二、导入新授老舍先生是杰出的人民艺术家。
在小说、《骆驼祥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他的戏剧更好,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剧坛,他的作品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茶馆》,再次走近老舍,领略老舍戏剧创作的特殊魅力。
高二《茶馆》(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
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茶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作品,2、掌握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独特的戏剧冲突,3、了解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4、把握剧本塑造的人物形象,5、鉴赏剧本个性化的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分析剧本独特的结构形式,2、分析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家作品,2、了解剧本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语(略)二、作者介绍(略)三、《茶馆》剧情介绍(略)(以上内容见《优秀教案》高二下99-100页)四、学生分角色朗诵剧本五、了解剧本人物,理清全文情节1、剧本共写了那些人物?这些人物可分为哪些类型?人物有:李三、王淑芬、王利发、巡警、大兵、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康顺子、崔久峰等。
人物分类(见下面板书):工作人员:王利发王淑芬李三茶下层人民:康顺子常四爷茶兵痞流氓:巡警大兵吴宋唐铁嘴刘麻子等馆客满清遗民:松二爷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小结: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中集中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2、剧本写了这些人的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情节)(1)李三的抱怨,(2)难民的哀告,(3)巡警的索贿,(4)大兵的勒索,(5)常松的境遇,(6)特务的敲榨,(7)康顺子求工,(8)唐铁嘴租房,(9)刘麻子的生意,(10)崔久峰的悲哀。
六、作业:课后朗读剧本,思考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2、剧本独特点矛盾冲突,3、剧本独特点结构形式。
一、分析剧本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在上节课概括的情节的基础上分析)李三的抱怨难民的哀告人民生活的苦难康顺子求工军阀混战巡警的索贿大兵的勒索黑暗势力的横行唐刘的生意常松的`境遇满清遗民的命运二、讨论剧本独特的矛盾冲突1、《茶馆》中众多的人物之间有没有正面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学生讨论后明确:《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茶馆》中出现的人物很多,但他们之间也大多没有正面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学习小说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茶馆(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深层意图。
2. 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茶馆》。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2)学生举例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写作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经典作品《茶馆(节选)》。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剧本情节,体会“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巧妙构思,了解“卷轴式”的结构特点;2.鉴赏本剧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蕴丰富的潜台词。
教学重点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一、献丑作诗,故事导入有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
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
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
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
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高长虹是现代名人。
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
冰莹即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
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
碧野是当代作家。
林风眠是画家。
这就是老舍高超的语言驾御力。
二、品读课文,结构特色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写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还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选择。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说说理由。
观点一:作者“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罕见”。
课文中的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
老舍认为“戏是人带出来的”“写戏主要是写人,而不是只写哪件事儿”。
因此《茶馆》采用了“以人带事”的创作手法,在有限的篇幅里呈现了茶馆老板、民族资本家、太监、教士、农民、打手等各色人物70余人。
众多的人物被放在不同的时代风貌中,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同时,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在横向层面,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刻画和比对,以及对这些人物在茶馆中活动的横断面的截取与组合,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铺展开来。
在纵向上则打破传统戏剧“三一律”的束缚,通过长的时间跨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命运变化,从而展现了长达50年的社会变革图景。
【高中语文】《茶馆(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副本
卷轴画展茶馆众生相,冲突中观时代大变迁——《茶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剧本情节,体会“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巧妙构思;2.了解“卷轴式”的结构特点;3.鉴赏本剧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蕴丰富的潜台词。
教学重点: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析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教学过程:一、自主预学(一)【导入设计一】我们这堂课讲话剧《茶馆》。
请看过话剧的同学请举手,去过茶馆的同学也举下手。
话剧是舞台艺术,更是现场的艺术,只有坐在剧场之中,才能真正体会话剧感人魅力,而茶馆也一样,只有置身其中,煕煕攘攘的茶客,三教九流的言谈举止,你才能体会老舍先生所说的“小茶馆,大社会”。
【导入设计二】老舍茶馆是中外游客到访北京的一个重要景点,自1988年开业至今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而这个茶馆闻名遐迩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他的不朽之作——《茶馆》。
(二)任务驱动1.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雅俗共赏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2.写作背景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首都话剧舞台上,老舍是一位十分活跃的戏剧家,他从解放初期创作的《方珍珠》《龙须沟》,到大跃进时期创作的《女店员》《全家福》等,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写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最新整理《茶馆》教案两篇-优秀篇
最新整理《茶馆》教案两篇-优秀篇最新整理《茶馆》教案两篇-优秀篇《茶馆》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3、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二、教学重点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精读课文,把握剧情。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揣摩结构艺术。
第三课时朗读品味,欣赏语言艺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茶馆》第一幕,时间是“1988年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离1911年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只有十几年了,常四爷的判断一点不错:“大清国要完!”这一幕末了,在“静场”中响起一个下棋的茶客的喊声:“将!你完啦!”真是一语双关。
这一幕再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面面观。
可以在通读的基础上,先立一个提纲,然后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指导学生作些分析概括。
立提纲的过程,也是一个抓住本质,分析概括的过程。
例如马五爷是“吃洋饭”的,透过他的威风可以看出帝国主义的势力。
又如宋恩子、吴祥子是两个爪牙,可以归入清朝封建势力。
提纲可以整理如下: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社会渣滓民族资本主义市民农民按照这个提纲,分析剧情,就可以认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之下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认识那个时代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封建主义庞总管是封建主义势力的代表。
他“侍候着太后,红得不得了”,透过庞总管,可以看到清朝封建主义顽固派头子慈禧太后的狰狞面目,她挥起屠刀,血腥镇压维新运动。
谭嗣同问斩,还要搜查谭嗣同余党,搞得满城兵荒马乱,一片恐怖。
宋恩子之流的特务,充当朝廷耳目,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仅仅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当作“谭嗣同一党”抓进监狱。
封建主义顽固派是极端落后、保守、反动的势力。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权辱国,积贫积弱。
顽固派不思进取,死守“祖宗的章程”,维护既得利益,他们不顾民族危亡,只顾自己作威作福。
《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茶馆》(节选)教案流渡中学严庄坤教学目标1、了解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3、注意台词的动作性。
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它们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牵动舞台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
4、注意体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课文中许多语言都不限于它们字面上的意思,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教学重、难点:1、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重点)2、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对话的潜台词的含义。
(难点)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分支。
茶馆文化是商业经济、市民社会得到发展,人们经济和社会交往加强的结果。
唐宋以来坐店式茶饮业即茶馆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商业交往、市民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
茶馆在唐宋形成后一直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宋元明清茶馆文化的多姿多彩,建立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就没有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在近代社会走向东西方文明撞击的过程中,自成丰、同治年间南京路最早的一洞天茶楼建立以来,茶馆业的发展明显是同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在茶馆内进行各种商业活动、人际交往、信息往来、百业杂处,成为茶馆的主要内容……二、简介作家作品1.2004年5月27日,是北京人艺的节日。
中国民族话剧的彪炳之作《茶馆》,迎来了它第500场演出的辉煌之日。
曾经在上一版《茶馆》中参与演出的老艺术家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胡宗温、朱旭、吕中等二十余人,和观众一同在裕泰大茶馆的茶香中重温了那段激情澎湃的岁月。
《茶馆》是中国话剧的丰碑。
它1958年3月首演于首都剧场,其第一幕被誉为“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素养目标]8《茶馆》(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素养目标]8《茶馆》(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新教材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教学设计第8课《茶馆》(节选)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预习任务四、作者背景常识五、鉴赏活动六、文本研读七、文本联读第8课《茶馆》(节选)一、素养目标1.赏析剧中的人物形象。
2.品味戏剧语言。
3.赏析戏剧的结构和矛盾冲突。
二、教学素养它很破旧,屋顶稀牙漏缝,墙体斑驳黯淡;它很原始,夏天木板凳烫屁股,冬天穿堂风凉脖子;但它,却是这座城市里最活色生香的民间场所。
它留住了时间,退却俗世的虚浮和烦躁;它拥抱了单纯,拒绝脸面的伪装和物质的艳羡;一旦邂逅这个老茶馆,你就会被那浓浓的市井人情所感染。
请走进“茶馆",细细品味吧。
三、预习任务(一)给下列加点(红色)的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_ 雄赳赳(jiū)官饷(xiǎng) 珍馐(xiū)(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国事·国是[辨词] 相同点:都可以指国家事务。
二者有四方面的区别:①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②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
③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④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运用] ①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②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
2.交代·交待[辨词] “交代”主要有三层意思:①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如交代工作;②嘱咐、吩咐,如他一再交代我们要按政策办事;③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或者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交代政策、交代问题。
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答案示例:选取《茶馆(节选)》中的一个场景,如王利发与常四爷的对话,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通过对话,可以展现王利发的无奈和挣扎,以及常四爷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无奈。通过这一场景,可以深刻理解作者对社会历史变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3.行为习惯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任务。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有一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感到困惑,对于深入分析和解读课文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能缺乏自信,不敢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我可以通过引导他们深入解读课文,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其次,针对学生在表达和分析方面的问题,我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茶馆(节选)》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茶馆(节选)》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茶馆(节选)》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茶馆(节选)》的积极性。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茶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戏剧的矛盾冲突;感受戏剧所反映的时代大背景。
3、细读课文,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的风格。
4、重在欣赏,激发欣赏戏剧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喜欢戏剧吗?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话剧,去体验剧本中所反映的晚清的腐朽没落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
”题目“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地点,又是展现社会面貌的窗口。
2、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父亲是清朝保卫皇城的一名护军,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全家只靠母亲做杂工维持生活。
1918年,毕业于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赴伦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教书之余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1929年回国在大学执教,同时继续写作。
著名的《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都写于这个时期,受到文艺界的广泛赞誉。
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新的生活,话剧成为他主要运用的写作形式,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全家福》等十几部话剧。
由于创作了《龙须沟》,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3、本文选自《老舍文集》。
全剧共三幕,本文是第一幕。
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
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而写的。
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作出贡献。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茶馆(节选)》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戏剧攒知识。
2.过程与方法:爬梳情节理脉络,咀嚼言语窥时世,吞吐金玉品京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舍戏剧之美。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学生较少接触的戏剧,本课旨在提纲挈领带领学生从情节、人物、语言三方面解读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让学生感受到京腔京韵、原汁原味之美。
组织教学: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一、精心导入调气氛师:一首《大碗茶》荡气回肠,正如歌中所唱,一杯茶,不仅是解渴的饮品;一座茶馆,也不仅关乎家族记忆,它们,更承载着历史,蕴含着人生的百般况味。
正所谓“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今天我们就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去探究茶里乾坤,感受壶中日月。
(展示幻灯片1)二、有的放矢奔目标师:对于老舍先生的这部杰作,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赏读,分别是——爬梳情节理脉络,咀嚼言语窥时世,吞吐金玉品京味。
(展示幻灯片2)三、爬梳情节理脉络师:咱们都知道,戏要好看,就要有冲突。
下面咱们就从人物之间的冲突入手,看看第一幕中茶馆上演了哪些戏码。
学生潘昱儒、张世慧梳理,教师补充。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详细了,但可能不太清晰,下面咱们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一下:(一)二德子无端耍洋威,常四爷求理承冷脸(二)刘麻子拉纤丧天良,常四爷忧心叹洋货(三)秦仲义涨租办实业,常四爷怜幼赠肉面(四)庞太监荒诞娶妻子,常四爷可怜蒙冤情(展示幻灯片3)四、咀嚼言语窥时世(一)、从弱者观世师:冲突之多,戏码之荒诞,更可见出世道之乱,举凡乱世,最受欺压的莫过于平民百姓,也就是我们这里的“康六、康顺子、乡妇、妞妞、老人”(展示幻灯片4),我们不妨就从他们入手,听其言,观其行,看看他们背负着怎样的时代,把时代的拼图拼接完整。
谁说说你从他们身上见出了什么时代风貌?潘昱儒、马官阳、罗然、张思奇回答。
生:从康六和乡妇卖女可以看出农民多挨饿,佃户无人权;而老人82岁了,老无所养,康顺子、妞妞十多岁被卖掉,少无所依,这些都看出当时“人为刍狗,民不聊生”的现状。
《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一、为什么常四爷要说“大清国要完”?(此问题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语言背后人物的心理动机和性格心态)问题1:“大清国要完”这句话是很危险的言论,作为旗人和茶馆常客的常四爷为何会毫不顾忌地说出这句话呢?他是在看了哪些景象后才发出的感慨?(方法引导:要读懂潜台词首先要明晰语境,要知道常四爷是如何发出这句感叹的。
我们跟随常四爷下一次茶馆,明白他是在看到了哪些场景,经历了什么事,触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和思考后,他才说出的这句话。
)A.面对二德子的无端挑衅:–“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明确:面对打群架的煞有介事和打手的耀武扬威,常四爷不屑一顾地加以嘲讽二德子等人不务正业,欺内惧外的奴才嘴脸。
反映了当时面对洋人势力的入侵,国内却一盘散沙的社会现状,也说明常四爷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慨以及官府不闻不问态度的批判。
B.面对马五爷的洋腔洋调:“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思考:常四爷为何对出手相助的马五爷有如此态度呢?(旨在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台词背后的深意,为读懂潜台词做出示范)“二德子,你威风啊!”(我在这你威风什么?“并未立起”是不立而威,马的威风可以从二德子忙不迭的请安谢罪,唯唯诺诺连声退出场外以及临走前抢着替马五爷付钱还有众人的瞬间安静可以看出,足见这个吃洋饭的洋教分子的威风。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嘛动不动就讲打?”(一语双关,暗指常四爷所言打洋人的话,奴才心性,虚伪嘴脸,装腔作势。
)“我还有事,再见!”(划清界限,表面客气实则趾高气扬,充分显示出假洋鬼子神气十足的傲慢劲,说再见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借用从洋人那学来的虚伪的习惯用语,以壮声威。
人艺演出时在此处加了一个绝妙的动作就是听见教堂钟声在胸口划十字,入木三分。
)明确:对洋奴当道的憎恨,对卖国贼的鄙视。
马五爷这么做并非真帮常四爷,一是为了显示身份,吵闹的环境影响他安心喝茶,表明了洋教在中国势力的强大,中国洋奴们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嘴脸;二是向常四爷示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剧情,把握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熟悉剧情,把握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如,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梅兰芳的京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今天,让我们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剧情1.自读课文,分组讨论:(1)第一幕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2)第一幕写了哪些事情?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2.集体交流,讨论。
明确:(1)第一幕出场的人物很多,但没有一个中心人物,他们像人物速写一样,在“茶馆”一闪而过。
所有的人物、情节,像一个个画面,这无数个画面连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
第一幕的人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及其奴才走狗,以及社会渣滓;另一类是在这些势力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前者如侍候西太后的庞太监,吃洋饭的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后者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
(2)第一幕写到的事情主要有:二德子抖威风、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谈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谈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等。
这些事情涉及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经济的破产等,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三、朗读课文,把握戏剧冲突1.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1)曹禺曾称赞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这是为什么?(2)第一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1)它揭开了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末社会生活的一角。
人物众多,事件繁杂。
我们可以根据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理出该幕的纠葛(戏剧冲突)。
①常四爷先与流氓打手二德子因敢不敢“打洋人”发生冲突,进而“得罪”了马五爷,表示自己“就不佩服吃洋饭的”;之后就刘麻子的英国鼻烟,发出洋货充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的感慨;给卖女儿的乡妇买两碗烂肉面,忧心忡忡地说:“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并因此被宋恩子、吴祥子逮捕。
②秦仲义来茶馆看王利发“会做生意不会”,提涨房租的事;宣讲自己实业救国的主张;与庞太监之间的彼此表面笑语奉承,实则剑拔弩张的激烈交锋。
③庞太监娶妻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产,康六和康顺子等普通民众的悲剧命运和人贩子刘麻子倒卖人口牟取暴利的罪恶行径。
(2)这些人物的命运,他们彼此间的纠葛,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特务横行;洋货充斥,帝国主义势力横行;民不聊生,卖儿卖女以及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爱国正直的人受迫害等社会现实。
从众茶客们的谈话与表现中,可以看出这些悠闲的市民阶级对时事漠不关心,对穷人的苦难麻木不仁,玩物丧志,他们是社会的寄生虫。
2.小结:《茶馆》由众多人物生活场景罗织而成,共同组成了时代的剪影,反映了纷繁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从而告诉人们这样的社会一定会灭亡。
这正是老舍创作《茶馆》的根本意图。
3.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茶馆》第一幕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那么,第一幕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明确:《茶馆》第一幕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
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兴风作浪、作威作福。
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事联系。
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4.请概括《茶馆》的结构特点。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
整个一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连成的,是平面展开的,形成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这与中外传统戏剧的写法是完全不同的。
(设计意图:分析戏剧冲突,了解作品主题,为鉴赏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四、课堂小结与历史学家不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显示了一个剧作家对于历史事件和时代发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概括。
五、布置作业1.请针对《茶馆》的独特结构写一段分析性的文字,500字左右。
2.汪曾祺在《老舍先生》中写道:“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
”课下搜集与老舍相关的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茶馆(节选)第2课时课时目标1.鉴赏王利发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课文准确、生动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重点难点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准确、生动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设计一、精读对话,分析线索人物1.朗读课文,分析王利发的形象特征。
思路点拨:教师先完整地介绍王利发的命运,再让学生找出有关王利发的台词细细品读,要求能分析出这个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复杂性。
要让学生学会用动态而不是静态,立体而不是平面的方法来分析人物。
2.思考: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串全剧的线索性人物?明确: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的处世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
像他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
剧本通过对这个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旧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3.找出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常四爷是老舍笔下被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的人物。
虽然同样是八旗子弟,但却不同于胆小怕事、只知喝茶请安、侍弄黄鸟的松二爷,常四爷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
他敢于和二德子争斗,痛心于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
从茶馆里两起乡民卖女的悲剧中,他预感到“大清国要完”,因而招来横祸被捕入狱。
他性格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当二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锋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讥讽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
危难时刻他也不像松二爷那样被吓得魂不附体,语无伦次,而是临危不惧,挺着腰板离开茶馆。
他看不惯刘麻子所做的坑人的事,施舍给卖女儿的乡妇两碗烂肉面。
后来他参加义和团,与洋人拼杀,最后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常四爷光彩照人的形象,然而,这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人士,最终变得穷困潦倒。
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
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二、把握主旨,赏析语言1.思考:(1)课文结尾是“茶客甲”的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2)请学生分色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背后的潜台词,并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形象地表现出来。
明确:(1)课文结尾“茶客甲”说“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第一幕剧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例如,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货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入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清末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2)老舍的戏剧语言讲究含蓄深刻,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
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对话莫过于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了,表面看似乎只是两人之间偶然见面时的一次简短问候,但却意味深长。
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出时代的面貌。
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
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一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
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入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这其实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
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
这样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对话,含义可谓丰富、深刻。
2.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1)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
如,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圆滑得体、机敏善辩,与各种人物应酬从容自如,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
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侠气,并且毫不忌讳他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性格。
(2)每个角色都在说自己的事,可是又都与时代相关联,从中折射出时代的影子。
如,常四爷“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的感叹,康六倾诉自己卖女儿“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等,都显示了洋货充斥、农村经济破产、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3)丰富的潜台词。
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又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寥寥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
如,秦仲义和庞太监之间的对话,表面问安奉承,却暗藏杀机,每句话都是话里有话,耐人寻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
)三、课堂小结第一幕剧中作者虽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黑暗罪恶却无处不在。
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四、布置作业1.再读剧本,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我看王利发。
2.课下阅读老舍的《龙须沟》,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老舍作品的认识。
板书设计茶馆(节选)人物形象王利发:1.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2.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3.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常四爷:有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富有同情心语言特点1.语言具有个性化2.体现时代特点3.丰富的潜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