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尹明五管弦乐队作品《交响音画·韵》的音色结构
交响乐队的组别及其音色
交响乐队的组别及其音色一、弦乐组弦乐组由提琴类乐器组成,是交响乐队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组乐器。
【小提琴】弦乐组的高音乐器。
高音区明亮秀美,中音区柔和温丽,低音区丰满厚实。
它在乐队中常担任演奏主要旋律部分。
【中提琴】不及小提琴明亮灿烂,但它的音质圆润含蓄、深邃内在而温和。
【大提琴】音色雄浑深厚。
高音区清澈开朗带胸声特征,好象是男高音歌唱,激情而富有诗意,中音区丰满温和,低音区较深沉。
【低音提琴】音色低沉、深厚。
常担任和声低音基础,有时也演奏旋律。
二、木管组木管是色彩性极富丽的一组乐器,包含笛族、双簧族和单簧族三类。
【短笛】最高音域的木管乐器,比长笛体积短一倍,发音锐利而明亮。
其音色在交响乐队中非常突出,常表现出战斗性、鼓动性的音乐情绪或欢乐高峰。
用它的高音区摹拟自然界风的尖吼,雷雨中的闪电也很有艺术效果,如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的"暴风雨"乐意。
【双簧管】它是双簧族的高音乐器,音色略带鼻音。
它在乐队里常吹奏抒情如歌的旋律,故有"抒情女高音"之称。
它的音乐是清丽而鲜明动人的,如《春节序曲》的中部,它还能演奏断音,表现活泼愉快的情绪。
【长笛】高音木管乐器。
它的高音区音色明快而有力,中音区优雅清丽,低音区的音色好似中国竹萧的声音,美丽而柔和。
长笛比其它木管乐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花腔女高音"之称。
【英国管】中音双簧族乐器,音色似双簧管,但比较含蓄内在。
它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也能吹出田园风光,成富于诗意的表情乐段,如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Ⅲ"牧歌",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的开始部分,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等。
【大管】属于双簧族的低音乐器,它的演奏技巧非常灵活而变化多样,特别擅于表现欢乐情绪及各种快速的断音跳进乐句,有"幽默小丑"之称。
当然用大管也能表现悲壮、温柔抒情性的乐句,例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主题。
关于《交响旅程》的音乐与演奏解析
关于《交响旅程》的音乐与演奏解析《交响旅程》是日本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家松本淳一的作品。
其作品大都采用传统作曲技法,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探索新的音响使用,采用传统配器方法以表现作曲家的音乐思想。
其在双排键电子琴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发行过多张作品专辑,更凭其作品《剧的情景》于1995年获得“第31届雅马哈双排键电子琴比赛”第一名。
本文所分析的双排键作品《交响旅程》是松本淳一近几年的新作,不仅继承了其一贯的“大张力”音响风格,也渗透了强烈的表现欲望,少见的在其作品中揉入了细腻的情感内涵,与他一贯恢弘大气的风格形成了对比,可以看做是作曲家成熟后继续探索的一种表现。
一、布局与配器音响分析《交响旅程》以三拍子作为全曲强弱规律,调性布局复杂,b——升f——降G——A——F——降E——E,此外中间穿插了多次复杂的近、远关系离调。
从调性布局可以看出本曲中松本淳一的调性观念以远关系转调为主,偏好以大跨度的调性差异获得作曲家所需要的音响效果。
在结构上,全曲从“A”段落到最后的“R”段落共18个小段落,将19个小段落按照其配器、速度、情绪特点进行分析,可分为三个较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A-H)第一部分的音乐充满松本淳一个人风格,每个乐句都类似对话,有明显的性格差异,和声复杂,具有强大的动力性。
以作品的开始A 段落为例。
前四小节以b小调属和弦根音开始,解决至b小调的主和弦与D大调的属和弦,形成了一个具有三对二度关系的极不协和的和声,并在第五小节再度连接到一个由属挂四和弦和下属二和弦组成的包含了两对二度和一个三度关系的和声中,极不和谐的音响以巨大的推力推动音乐的发展,最后以A大调的属挂四和弦结束,意外进行至B段落开头的A大调下属功能,开启了B段落。
在音色制作和配器方面,松本淳一十分注意效果器的使用与音色的搭配,以浓重的Delay效果创造出开阔的空间感,使传统声学乐器的音色在最大程度上表现出了音响的压迫感。
B、D、E、H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四次出现,每次出现在配器上均有变化。
交响中的“音”“画”细节——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配器中的音色组合分析
& w19k1 ' _ 1 。 … . 4 … 13 32B I9 9 19 84wS e 1 1O 日 E7/ … J 9
交 响中 的 “ ” 画 ” 节 音 “ 细
— —
德沃 夏克《 九交响曲 》 第 西 器中 的音色组 合分析
文 \ 刘明 清
重 要 因 素 其 中 ,相 同 的 乐 器 在不 同 音
和 交 融 充 分 反 映 T 作 曲 李 那 别 出+ 的 艺术 构 思 H 厦 他 丰 富 的 想 象 力 ,即 “ ” 与 “ ”的 完美 结 合 裁 音 画
关键词 :第九交响曲 配器分析 安东尼
音
画 也正 音 乐的 形 象 上 却 有 相 当 大的 差 距 才 是 作 者 安 排 浓 淡 的 主 要 园 素 2 巧 妙 地安 排 乐 器 所 以 对 画面 的 想 象
德沃 夏 克 出 生 于 捷 克的 一 个 农 村 家 庭
是 由 于 这 样 一 个贫 寒 且 社 会 地 位 低下 的 出 生 背 景
立 的 创 作 风格 在 以 世 界 为 结 构 的 框架 里
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沃
夏 克 找 到 了 一 条能 表 迭 自 己 情 绪的 创 作 手 法 并 形 成 一 种独 巧 妙 的 渗八
音 是 指 作 曲 家 采 用 自 己 的 配 器 手 段 ( 文 主 要 谈 音 本 色的组合 ) 产生的音口 所 自效 果 以 及 之 后 所 产生 的 种 种 画 面 时 可 能 在其 头 脑 中 产 生 画 面
能 产 生 的 画 面
线 条相 互 交 织 不 断 地穿 梭 来 表 达 情 感
和 独 特 的艺 术构 思 是 作 者 展 现其 丰 富 想 象 力 的 主 要手 段 。
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分析
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作品分析弦乐合奏《二泉映月》(1979年4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总谱)是著名作曲家吴祖强根据华彦均(阿炳)同名二胡曲改编的一部多声部器乐作品,其主题因素处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深刻揭示并讴歌了旧中国一个刚正不阿的盲艺人坎坷的一生及其对于光明生活的追求。
乐曲的流传与影响不仅成为20世纪西方器乐体裁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语汇成功结合的又一典范,而且为外来弓弦乐器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以必要的组合形式与演奏技法承载东方音乐主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当日新月异的多元音乐思维与创作技法为我们带来更多清新感受与思考时,俯瞰该作主题因素贯穿与融合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艺术手段,对进一步概括和提升乐曲演奏规律中与音乐内涵密切相关的“根”与“源”,对以弦乐合奏中多声部创作与演奏的若干技法验证并发展这一器乐体裁特有的艺术魅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主题音调的构成与作用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为双主题变奏曲式,将原作五个变奏压缩成四个变奏的结构,以两个不同性格的主题音调为基础形成多声部扩充和发展。
作为线条性音调发展的主要特征,当乐队处于主调织体或复调处理的基本陈述中时,其主题素材、性格特征以及演变过程概括如下:主题A(第一主题,含引子部分)音调素材:五声音阶旋律进行与四拍子节奏组合;调式构成:(D)宫调式;音调进行:(引子)羽-商-徵、(主题A)商-角-徵-宫;核心音调:E-#F-A-B-D(五音列);音调形态:由高至低、曲折波动;音调性格:低沉压抑、如泣如诉(亦称“叹息音调”);;节奏速度:平缓慢速、亦步亦趋。
主题B(第二主题)音调素材:五声音阶旋律进行与四拍子节奏组合;调式构成:(A)徵调式;音调进行:宫-徵-角-徵;核心音调:B-D-E-#F-A(五音列);音调形态:由低至高、上下起伏;节奏速度:中速流动、稳中有变;音调性格:悲愤昂扬、刚柔相济(亦称“呐喊音调”)。
虽然乐曲布局中多声部形式具有与单声部旋律表达截然不同的织体构成与技巧方式,但作品所采用的乐队语汇从多侧面立体而又极具亲和力地体现了与原作水乳相溶、如出一辙的主题音调,同时以特有的演奏手法扩展音区、音域,增加音乐的厚度,使不同音调通过结构性分布与处理体现出更加强烈和丰富的性格特征及色彩效果。
管弦乐队中圆号声部的多样性写法——以关峡《第一交响序曲》为例
代 人 心灵 层面 的 崇高 美 ,表 现 普通 人 身上所 蕴 含 的英雄
《 第 一交 响序 曲 》为 带 有 引子 的插 部 性 复 三 部 曲式
( 见表 格 ) 。
主 义和 理想 主义 的情 怀及 其深 层 表达 方面 有着 异 曲同工之
作者简介:燕杨 ( 1 9 8 5  ̄ ),男,安徽 师范大学音 乐学 院讲 师。
J i a o Xi a o u r n al o f Xi ' a n Co n serva t o 。 M 。 i 。 n gJ
文 章 编 号: 1 0 0 3 ・ 1 4 9 9 - ( 2 0 1 6 ) 0 4 ・ 0 0 8 4 ・ 0 5
・燕
杨
管弦乐队中圆号声部的多样性 写法
W. W. + S. P. S. 0. B. O. W. W. B. S. O.
V 1 . s o l o W
.
W. S.
0 b.
S.
B.
W. W. + s.
注:B . 为铜管音色,w. w . 为木管音 色,S . 为弦乐音 色,0 . 为全乐队音 色,P . 为钢琴音色,O b . 为双簧管音色,V 1 . s o l o 为独奏小提琴音 色。
— —
以 关峡 《 第一 交响 序 曲》 为例
( 安 徽师 范大 学 ,安徽 ・ 芜 湖 ,2 4 1 0 0 0 )
摘 要
《 第一交响序 曲》是作曲家关峡于2 0 0 3 年根据其创作 的民族歌剧 《 悲怆的黎明》配
乐及 电视 剧 《 激 情燃 烧 的 岁 月》配 乐 改编 而成 的 。从 管弦 乐 配 器的 角度 出发 ,分析 圆号 在 乐 队 中的 多样 性 写 法 ,以窥 见其 对 勾勒 音 乐主题 、塑造人 物 形 象、描绘 音 乐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
绪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交响音乐交融的产物。
它的早期形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大同乐会和北京国乐改进社,随着民族音乐的不断发展,直至1954年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原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乐团)提出,以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组乐器作为大型民族乐队的结构体制,由此确立了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新型民族乐队的建立必须与大量的演奏实践相结合。
然而,由于当时作曲家们对这种新型的乐队编制还不熟悉,并且在思想上对民族器乐创作也不够重视,因此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创作,除《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均为聂耳曲)、《彩云追月》(任光曲)等作品是以作曲家创作的之外,大多是从事民族器乐的演奏家或指挥家改编的乐曲为主。
①由于当时的改编者们并非作曲专业出身,对民族管弦乐的作曲技法并不了解,在创作思维上又受到西方交响乐队模式的影响,片面理解“交响化”的概念,照搬西方传统功能和声和交响乐队的配器原则,运用交响化的旋律发展手法,生硬效仿西方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这使得民族管弦乐或多或少地失去了自身原有的艺术魅力,因而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创作在艺术质量上难以出现让人满意的音乐作品。
1961年“民族乐队音乐座谈会”的纪要《继承发展传统,贯彻“百花齐放”方针》一文曾强调:“某些民族乐队的组成是可以有条件地吸收西洋管弦乐队的经验和吸收某些外国乐器的,但是生搬硬套的方法和盲目地追求所谓‘交响性’的做法,对于发扬民族乐队的特点是不利的,也不能简单地以中西乐器混合乐队的组成方法来替代民族乐队的创造性发展。
”②由此可见,“民族乐队交响化”在当时确实是一个被人们所关注的创作问题,但是考虑到这是一种新型的乐队形式以及当时作曲家的创作队伍,这也是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不可避免的一个发展过程。
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浅析尹明五《交响音画——韵》的音色对比特征
引 自杨立 青:《 管弦 乐配器教程 》上册,上海音 乐出版 社,2 0 1 2年 1月第一版,第 2 2 1页。
・l 0l・
2 0 1 7 年第三期 《 音乐创作》
响 层 又居 于弦 乐 队 的 中低 音 区 ,所 以 在 强 力 度 下 自然 会 发 出丰 满 、 充 实 又 具 有 戏 剧 性 的音 响 效 果 。 不 论 弦 乐 组 齐 奏 核 心 音 组 . 还 是 木 管 组 乐器 演 奏 快 速 异 步 的 音 响 流 ,都 使 每 个 层 次清 晰 可 见 。 而 层 次 间 的独 立 性 ,使 对 比 性 素 材 得 到 最 大 限 度 的 发挥 ,不 同层 次 间 形 成 了鲜 明 的 色 彩 分 离 ,并 保 持 了各 层 次 的个 性特 征 。 而 另 外 一 种 纵 向 多层 次 织 体 结 构 所 形 成 的混 合 音
一
色 却 是相 互融 合 、 相 互 依赖 的 。在 2 6 5 小节 处 , 小号 与 短 笛 、长 笛 、双 簧 管 、单 簧 管 以相 同的 音 型 完 成 音 色 转 接 ,听 起 来 气 呵 成 ,却 又 存 在 细 微 差 别 , 不 仅 给 演 奏 者 带 来 一 定 趣 味 性 , 而 且 还 降低 了演 奏 难 度 , 单 一 性 因 素 织 体 通 过 不 同 载 体 融 合 为 一 个 新 的 复 合 音 色 。不 仅 如此 , 竖 琴 与 木 琴 也 以滑 音 的 形式 交 织 与 此 , 使 音 色 更 加 生 动 、绚 丽 。 而 整 个 弦 乐 组 、 大管 以 及 除 小 号的 铜 管 组 共 同形 成 了 另 一 个 音 色 织 体 层 ,用 单 音 或 和 弦 支 撑 骨 干 音 。 虽 然 这 三 组 织 体 在 外 形 上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 但 共 同 形 成 了融 合性 极 强 的 复合 音 响 效果 。 ( 二 )横 向结 构 中 的音 色 展 衍 方 式 《 交 响 音 画 一 韵 》 虽然 没 有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旋 律 ,但 时 隐 时现 的 东 方 民 族 音 乐 特 征 , 以 多层 的 横 向 线 条 相 结 合 , 勾 画 出
浅析尹明五《交响音画——韵》核心音高素材与织体形态特征
Western Music 西方音乐浅析尹明五《交响音画——韵》核心音高素材与织体形态特征李 琳(浙江传媒学学院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摘要】在当代音乐创作中,音高结构的设计朝着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发展。
即使在同一部作品当中,音高组织也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
通过音高组织上丰富而多变的设计,使音乐作品更加富有结构上的张力与色彩上的变换,这是当代作曲家们的创作特征之一。
在《交响音画——韵》这部作品中,作曲家仅仅使用了两个音程组作为主要音高素材,以此形成整个乐曲的音高结构。
通过在作品中对两个音程组进行形态上的换序、移位等多种变化手段,使其在整部作品里贯穿始终。
通过作曲家精心的安排与布局,整个作品在音高结构上既具有相当的统一性又不乏音响上的丰富。
作曲家运用最简练的音高素材,呈现了一幅充满色彩的音响画面。
【关键词】音高组织;横向律动;织体结构【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7-0011-02【本文著录格式】李琳.浅析尹明五《交响音画——韵》核心音高素材与织体形态特征[J].北方音乐,2020,09(17):11-12,23.一、作品中运用的两个核心音程组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运用两个音程组作为全曲音高结构的核心素材,对纵、横两个方面进行理性的逻辑化控制。
这种技法在纵向和声结构中以及横向的织体发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使用的两个核心音程组均由特定的相邻音程级构成,形成作品独特的音高组织架构。
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运用两个核心音程组作为主导的音高组织材料,形成全曲的纵横关系。
第一核心音程组(A)的结构依次由小二度、小三度,外部由大二度构成,即音数为1,3,2;第二核心音程组(B)的结构依次由三全音、小二度,外部由纯四度构成,即音数为6,1,5。
它们是作品横向线条展衍的根据,也是全曲的和声素材的源头。
作品以定音鼓,大鼓还有大锣的轮奏中开始,其中,定音鼓的音高材料运用的就是二度、三度、纯四度结构。
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Op.16 No.5)的材料建构特征
中国分类号:J614.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3-1499-(2020)-03-0077-06•赵静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Op.16No.5)的材料建构特征(上海音乐学院,上海,200031)摘要《五首管弦乐曲》(Op.16No.5)是勋伯格“自由无调性”创作时期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将“自由无调性”技法与“音色旋律”技法相结合的典例,对于勋伯格的创作生涯与二十世纪音乐史而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地位。
从织体、音高、音色旋律、结构对位四大方面入手,对该曲音乐材料的建构程序进行分析,探究勋伯格在“自由无调性”音乐创作中的技法特征与结构思维,揭示作品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传统布局;集中多样;音色旋律;多重对位;桥梁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是西方20世纪最为著名的作曲家之一,被泰奥尔多•威森格伦特•阿多诺(Theodor Wiesenggrund Adorno,1903-1969)①誉为“新音乐中进步潮流的领袖”[1](P47)o20世纪之初,社会的急剧变化引起了西方音乐思想观念上的根本性突破,突破调性成为割裂“共性写作”的反判途径,而勋伯格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旗帜性人物。
他不仅引领“新维也纳学派”“表现主义流派”,同时开创了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从而将音乐从调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召唤西方新音乐的出现。
勋伯格一生的音乐创作主要经历晚期浪漫主义、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三个写作时期,丰硕的作品在西方作曲史上留下了众多浓笔臻品。
其中,1906年完成的《五首管弦乐曲》(Op.16)是勋伯格自由无调性时期创作的里程碑作品。
五首作品都具备无调性音乐特征,其中第三首《色彩》以“音色旋律”技法著称,而第五首《宣叙调与伴奏》作为最后一首作品,则将西方传统技法、自由无调性的音高材料、个性鲜明的“音色旋律”这三者更为娴熟地融于一体。
这首作品正如阿多诺所说,“音乐技术革新的第二种方式是充分尊重历史的态度,从传统中将存在价值的因素融入自身之中,创造出担得起“革新”二字的新技法。
尹明五:创作是一种“动态继承”
艺星62尹明五:创作是一种“动态继承”■李 娜在不久前结束的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作为压轴上演的交响幻想曲《炎黄颂》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赢得了满场的掌声,这正是上海音乐学院周湘林、赵光、张旭儒、尹明五四位作曲家的集体之作。
史传,炎帝与黄帝是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
炎帝神农氏亲尝百草,用草药治病,不仅发明了刀耕火种,教人垦荒种粮,还创造乐器制定五弦。
黄帝轩辕氏大力发展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播种百谷草木,建造宫室,发明舟车,更积极推进文化创制。
后来,炎黄部族联合统一了华夏部落,进而统一中华,炎黄二帝也被称为“华夏始祖”。
交响幻想曲《炎黄颂》即以炎黄二帝的创世神话故事为题材,从混沌创世到生命萌发,从生产发展到繁荣文化展开一系列交响化叙事。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以“源”“生”“化”“祥”四个乐章,讲述华夏始祖炎黄二帝的传说,正与本届“上海之春”开幕之夜的《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首尾呼应——而“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中亦有四位作曲家的重量级作品。
仔细品鉴,《炎黄颂》中的四个乐章虽各有不同,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起承转合,浑然一体。
对此,被喜爱他们的观众和同行们笑称为“上音F4”之一的作曲家尹明五表示,这得益于四位作曲家早已默契的合作经历。
为了创作《炎黄颂》,四位作曲家于去年12月一同去了西北采风。
“我们不仅去西北走了一遭,还充分挖掘和运用了秦音秦韵,大概正因为这样的共同体验,虽然我们各自独立创作,但相同的音乐素材贯穿了我们作品的始终。
”很显然,尹明五对四人之间“和而不同”的君子之交和创作形式十分满意。
其实,早在2017年上半年,上海音乐学院就定好了《炎黄颂》的创作计划,由周湘林、赵光、张旭儒、尹明五四位作曲家联袂作曲,然而对取什么名一直举棋不定,最后,还是院长林在勇敲定了《炎黄颂》这个名字。
有意思的是,十年前,四位作曲家便开始联手创作,并以“四面八方——多民族民间音乐与交响乐队”系列音乐会对中国民间音乐进行挖掘,至今已做了三期,每一期都会上演四人写作的四部新曲。
交响音画 韵
这是《交响音画·韵》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交响音画·韵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技法
作曲家 音响 音
韵
作品音乐交响音作曲家 编制 韵
内容摘要
本书以交响音画的形式,形象化表现东方哲学、东方音乐文化中内在、独特的神美韵律。作品体现了作曲家 一种新的创作思维,即从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线性构思和泼墨技法中汲取灵感,勾勒挥洒出丰富的复合音 色线条与充满动感的音响流,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作品的整体结构张力和一幅色彩斑驳变幻的交响性画面,表现 出柔和而自由、坚韧而洒脱的东方音乐神韵,使全曲构成两大部分,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整体上的两幅音 响画面为: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尹明五作曲家、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音乐创作及 现代作曲技法、管弦乐配器技法教学与研究。
目录分析
交响音画·韵
Symphonic Painting YUN
作曲家介绍 YIN MINGWU
乐队编制 Orchestra
交响音画·韵 CD目录
作者介绍
这是《交响音画·韵》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交响音画·韵》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论主导材料及其音色配置对音乐结构的影响
论主导材料及其音色配置对音乐结构的影响作者:张新龙丁铃来源:《歌海》2021年第04期[摘要]作品以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为题材。
水墨画意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事物的意境、神情的审美需求。
水墨作为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出丰富的感官变化与内在神韵。
作曲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将水墨艺术中“重意不重实”的美学观念与音乐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材料与音色布局两个维度分析尹明五管弦乐作品《水墨画意》,阐释主导材料及其音色布局对其音乐结构的支撑作用,根据材料的变换与音色横向变化作为作品的对比手段与创作逻辑。
[关键词]主导材料;音色布局;音乐结构;影响管弦乐《水墨画意》出自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尹明五教授之手,作品以人们熟悉的中国戏曲音乐为素材,通过管弦乐色彩性音响造型及其对比手段,写意式地描绘中国水墨画中所蕴藏的多彩多姿、出神入化,富有特殊魅力的韵味之美。
作品被选入2014年文化部“欢乐春节”十部优秀交响乐作品,2015年由英国BBC爱乐乐团首演于第17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九届“中国—东盟音乐周”于2020年12月18至22日在广西首府南宁举行,该作品应邀参演,于21日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的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本场音乐会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作为从事音乐创作及现代音乐作曲技法、管弦乐配器技法教学与研究多年的专家,尹明五教授的作品结合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以形写神”的内在精神与严肃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作品运用两个同源相生的主导材料衍生出音乐的各种微妙色彩与浓淡变化,简练的音乐笔触亦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对作品中主导材料及其音色配置对音乐结构的划分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讨论,主导材料的构成及运用是最初的切入点。
一、主导材料的构成及运用作品的前六小节呈示了贯穿全曲的两个音高材料。
进衔接并向下回落七度的音程序进结构。
材料b【F Bb Ab】则形成向先行四度上行跳进再反向二度级进回填的态势。
尹明五无伴奏混声合唱《摇篮曲》创作特点初探
64 Northern Music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尹明五无伴奏混声合唱《摇篮曲》创作特点初探孙嘉翼(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摘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了抚慰婴儿入睡而哼唱的小曲,是通过音乐来表达母爱的重要艺术形式。
尹明五先生创作过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这首创作于2003年的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摇篮曲》,便是其中一首。
作品曾获“2004年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和“2004上海市文艺创作”优品奖。
本文将从作品的曲式结构、作曲技法、声部进出等方面分析这首合唱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尹明五;摇篮曲;民歌合唱;曲式与作品分析;混声合唱【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3-0064-03【文本著录格式】孙嘉翼.尹明五无伴奏混声合唱《摇篮曲》创作特点初探[J].北方音乐,2020,12(23):64-66.尹明五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摇篮曲》完成于2003年,这首作品具有鲜明民族风格。
我国各地区和民族流传的《摇篮曲》种类甚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东北民歌——《摇篮曲》。
这首民歌以质朴的语言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最纯洁的母爱,是东北人民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和审美风格的写照。
因而,分析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摇篮曲》的创作特点以及探究其蕴含的艺术价值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无伴奏混声合唱《摇篮曲》创作背景2003年尹明五先生受韩国国立合唱团指挥廉镇燮教授之邀创作了一首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茉莉花》,作品第一次将两首江南民歌《茉莉花》以合唱的形式完整呈现[1],一经演出后便获好评不断,这也增强了尹明五先生对民族特色合唱作品创作的信心。
同年,尹明五先生对东北民歌《摇篮曲》进行改编创作,并于10月在韩国汉城KBS音乐厅首演,获“2004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2004上海市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奖。
在管弦乐队中突出木管组乐器音色的方法
在管弦乐队中突出木管组乐器音色的方法
吴珺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9(000)18X
【摘要】木管乐器组被人称为管弦乐队中的"调色板",是管弦乐队中音色最丰富、最有个性的一个乐器组联合体。
每一支木管乐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色和技术性能并可与其他乐器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作曲家常常用木管组不同的乐器来刻画性格
各异的具体的音乐形象。
但木管乐器组的整个音响较弦乐组略显静止并缺少生命力及感染力,因此当它和弦乐组一起演奏时往往会被对方的"壮丽"的音色所覆盖。
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谱例探讨并展示了在管弦乐队中突出木管乐器组音色的几种不同的方法以及每种方法在乐队音色中的作用。
【总页数】0页(P215,218)
【作者】吴珺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53
【相关文献】
1.在管弦乐队中突出木管组乐器音色的方法 [J], 吴珺
2.谈“管弦乐队中各乐器组的中音声部” [J], 彭川;李彤
3.肖斯塔科维奇管弦乐作品中各乐器组的音色特性与运用 [J], 袁小夏
4.谈管弦乐队中各乐器组的高音声部 [J], 王丝竹;尚佳明
5.管弦乐队中突出木管组乐器音色的方法 [J], 吴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音色-音响布局分析
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音色-音响布局分析
李一
【期刊名称】《齐鲁艺苑》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笔者通过对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中音色-音响的展衍方式及横向结构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说明这首作品中音色-音响的横向结构特征,以及音色-音响作为作品主要结构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总页数】7页(P15-21)
【作者】李一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4
【相关文献】
1.威伯恩《五首管弦乐小品》Op.10 No.2音高、音色结构分析 [J], 卞小艺
2.从有机的音高结构到多变的音响组织——析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第一首 [J], 刘涓涓
3.安东·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音色思维研究 [J], 金宏兆育
4.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音色—音响处理特征探究 [J], 李一
5.结构对位视域下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多重结构解析 [J], 刘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达幽之境,何处寻
达幽之境,何处寻一、一切存在皆为振动青年作曲家霍霏霏①为室内管弦乐队而作的《达幽》由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上]于今年5月北京现代音乐节的“青年中国”(YoungChina)②专场音乐会。
听罢现场录音,可以想见在共同首]的五部新人新作之中,用大篇幅噪音来刻画静谧和幽深意蕴的《达幽》在当晚着实出人意料,别具一格,令人耳目清新。
写噪音、玩噪音早已算不上新奇时髦之事。
20世纪初叶,路易基?鲁索罗在迎来后工业社会之时彻底解放了噪音。
战后复苏的先锋派如凯奇、舍费尔、瓦列兹、潘德列茨基及至今天的拉亨曼、卡科夫斯基、约翰?佐恩,他们将噪音的多重形态转换成新的语言模式来表述各自对当下世界的新感觉。
噪音不仅在现代工业、信息和商业的生态圈中进入了先锋爵士、摇滚等非学院派实验音乐的即兴表],也在民间音乐土壤里以原生形态静默存在了数千年。
噪音正是我们每日所处的世界,它的生命力有时远远超乎我们想象。
游刃在学院派边界上的瑞典籍波兰音乐家卡科夫斯基告诉听众:“世上除了声音之外无他,一切存在皆为振动”。
“噪音”让我想到了无穷可能性。
听着《达幽》,印象中倒并非是全然噪声。
作品对非乐音的选择或许是想用那些听上去有些“粗糙”的音色来返璞归真(运用乐器本体所能发出的“空间的声音”上的可能性③),注意力投向了每一个声音的微观生命。
由纯粹声响本身出发的构思和组织把聆听者很好地带入了每一个声音的过程中,十分细腻,其诞生、衍展、隐没,追求滴水不漏,并更注重在空间相位里的无形传递、碰撞和漫散。
于是令人恍惚感到所谓“乐音”“噪音”,“天然”和“人工”,“秩序”或“混沌”之间的已有界限统统模糊了。
在这里,声音无差别,正如“听”本身也无差别,让人随之体悟到“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几分禅意。
在表述方式上,用现代音乐热门的单管编制室内乐队触摸着空灵的东方气韵,通过直接对音色虚实、浓淡、枯湿和织体点、线、面疏密聚散的布局使具体声音抵达抽象的自然写意,因而作品听来仿佛颇具中国画意:内心听觉感受,笔随意走,重意象而不苛求细末,留白处有余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音乐2017年第11期MODERN MUSIC 初探尹明五管弦乐队作品《交响音画•韵》的音色结构李琳[摘要]本文以作曲家尹明五的大型管弦乐队作品《交响音画•韵》作为研究对象,此作品在1999年“韩国第二届创作音乐祝典——大型交响音乐会作品作曲比赛”中荣获大奖(该赛史第一大奖)。
尹明五是当今中国优秀中青年作曲家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音乐语言处理极其细腻入微,渗透着明显的东方传统音乐特性,结构严谨,具有较强的个性化音乐特点。
文章主要从管弦乐队的配器技术角度出发,对作品在纵向、横向上的音色处理方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谱例图示结合论述的方法,从宏观及局部进行分析、归纳。
通过对作品的音色探索,深入了解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以及音乐音色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色结构;织体结构;音色-音响;纵向结构;横向结构[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 (2017) 11-0045-04声音,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在乐音的三个要 素中——音高、音色和音量,音色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 一个元素。
在20世纪的作品中,随着勋伯格提出“音色旋 律”这一概念,音色已经作为作曲家在创作时会慎重考虑 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所谓“音色旋律”,它表明在一条旋 律线中,音高之间明显带有音色设计的进行方式,作曲家 在其中暗示了一个单一的音高音色的转移,能够像在旋律 进行中一^样被人们感受到,因为首色在作品中可以作为结 构因素[1]。
《交响音画•韵》这部作品中,作曲家把音色 音响作为结构力在多方面都有表现。
例如在不同的段落间 选择不同的音色配置,每个插部中应用不同的展衍方式,在结构段落中使用不同的音响体等。
下面就这部作品的音 响织体中最具特点的纵向、横向声部结合中的配器处理问 题和不同音色层次之间的组合关系加以论述。
一、横向结构中的音色展衍方式在《交响音画•韵》中,音响体的横向对比主要体现 为作曲家设定的两个音程组而形成的相邻音响体的关系上,通过对相邻音响体横向的变化对比,推动作品的展衍。
如 以下几种方式:1郾音色-音响的对置[收稿日期]2017-03-20[作者简介]李琳(1988— ),女,浙江永康人,硕士,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老师。
(杭州310008)音色-音响的对置,“即用不同音色-音响体的直接对 置与交替来造成横向色彩的对比变化”[2],它可以造成线条 色彩的直接对比,是现代作品中运用较多的配器手法之一。
《交响音画•韵》这部作品中,音色-音响对置的是表现整 部作品乐思展衍的配器手法之一,如以同类乐器音色与非 同类乐器音色所构成的音响体之间的转换;以不同组别/类 别乐器音色所构成的音响体之间的转换等多种形式。
[谱例1]第158〜161小节在同一音响资源中,相邻之间对比,最为典型或有效 的手段是不同乐器组音色之间的对比,但是同一音色组当 然也可以通过变化产生对比。
总之,以音高、时值、音区、乐器演奏法和力度等诸多要素形成的织体性格或形态的对 比,也同时可以达到音色-音响对置的目的。
谱例中出现的配器手法即是同类乐器音色与非同类乐当代音乐.2017年第11期器音色所构成的音响体之间的转换。
单一音色的弦乐声部 从弱力度快速拨弦的节奏律动,经过四拍休止符的音乐间 隙发展至律动缓慢的混合音色长音旋律线条,此处的音响 由轻快明亮迅速转换成暗淡,音色由单一色彩转换为混合 色彩,音色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加强作品的戏剧性。
2郾音色-音响的转接“在20世纪音乐中,由于音色-音响因素的作用越发重 要,作曲家们对音响的生成、演化,到不同的音响之间的 过渡、转接,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并根据音色-音响造型 的不同需要,使用了许多颇富于创意的手法,丰富了管弦 乐音响转接的技术。
”[3]作品中在多处运用了音色-音响转 接的写作手法,例如在不同音响体之间的音色关系上,以不同组别乐器的混合音色与同一组别乐器的单一音色之间 的转接;以两个不同组别乐器之间单一音色的转接等配器 手法。
下述谱例即是运用了两个不同组别乐器之间单一音 色的转接的配器手法——由打击乐器组的纯音色(膜鸣音 色)到弦乐器组的单一音色的转接。
[谱例2]第1〜10小节音色-音响的统一基调与“局部染色”,指的是“用某 一类乐器音色构成某一音响体色彩的主要基调,同时,却 用另一类乐器音色构成的音响体来重叠其中某一部分,从 而在统一的总体色调中获得横向的局部‘色差’变化”[4]。
在第11 ~ 15小节中,打击乐声部中的vibrafono在p— m p的力度范围内,以紧凑的节奏律动和狭窄的小二度音程范围内演奏,此时的Timpani以pp力度的滚奏作为背景层 铺垫。
木管声部中,piccolo和fluten是相呼应的紧凑型的 线条形旋律,均在p力度的范围内,作为中景层。
木管声 部和打击乐声部形成很缥渺的音色,构成基本色调。
在第 14小节开始出现cello和contrabass,此时出来的旋律是主 题化的呈示,节奏缓慢,作为晕染层出现,也可看成是前 景层。
晕染层的力度虽然仍以p开始,但弦乐器特有的强 而有力的共鸣,与基本色调在力度上形成反差,在节奏上 也形成鲜明的层次感。
3郾音色-音响的逐层叠加与削弱所谓音色、音响的逐层叠加与削减,是“自古典——浪漫派时期以来十分常见的手法。
它不仅造成音色的渐趋 复杂(或渐趋单一),也可形成力度上的渐强(或渐弱),甚至还常常伴随着线条‘幅度’的扩展(或缩减)”[5]。
在 作品中,常常运用音响的逐层增加或者削弱,来造成音响 力量的积聚,在此基础上,推向下一个结构段落。
(1)音色-音响逐层叠加作品中多处运用逐层叠加的方式推进乐曲不断向前的 音乐张力。
运用各个乐器组之间的不同音色以及织体形态 的不同,加上逐渐渐强的音响力度,形成浓厚的音响色彩,在此基础上形成愈来愈趋紧的紧张度。
下述谱例中,是由 三组乐器形成的逐层叠加音响效果。
首先,由弦乐声部的 线形织体进入作为背景层声部,接着由木管声部的线形织 体出现,音高走向呈环绕式,最后由铜管声部进入,它是 主体化的呈示线条。
这种逐层叠加的写作方式对于烘托铜 管声部的主体化的织体线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谱例3]第52〜57小节(2)音色-音响逐层削弱作品中也运用了音色-音响逐层削弱的方式。
运用各个 乐器组之间的不同音色以及织体形态的不同,加上逐渐渐 弱的力度,产生渐行渐远的音色效果。
下述谱例是整首作 品在进入尾声之前的一部分。
整个削弱的过程,即木管组、铜管组和弦乐组在音高上,选择了乐器所能达到的最高音,以滑奏的形式到达乐器的最低音,且都运用了渐弱的力度进行音乐的淡出形象。
李琳:初探尹明五管弦乐队作品《交响音画•韵》的音色结构[谱例4]第310〜316小节4郾音色横向展衍方式的结构力作用在前面一系列横向展衍方式的谱例中,作曲家多次用 不同的音色效果来处理结构位置。
运用音色-音响的逐层叠 加方式,使得在高潮前积聚一定的张力;运用音色-音响的 对置以及音色-音响的转接等写作方式,使得每个段落之间 的音响达到丰富多变的色彩效果。
由此看出,作品中通过 作曲家设定的两个音程组作为音高发展素材的同时,也结 合了音色的发展,可以说,材料的发展与音色的发展在这 部作品中是处于一样重要的地位,两者相互依存发展,形 成一种“对位”的关系。
这就是《交响音画•韵》,将音 色-音响作为结构作品的重要依据。
二、纵向结构中的音色处理作品中,很多段落的写作方式由点状、线状构成块状 的音响织体形态。
在同质性结构织体中,作曲家会运用单 一音色体,也会运用混合音色体来表现;在异质性结构织 体中,除了运用单一、混合音色交替出现以外,也会出现 同质性织体音色的处理方式。
1郾同质性结构织体中的音色所谓同质性结构,即所有乐器声部不仅在音乐总的性 质上相似,而且在具体的呈现形式,特别是节奏形态上具 有同一性。
[6]传统的齐奏型、和弦型、分部写作型和声部束 型织体都属于这个范畴。
在处理同质性结构织体时,作曲 家通常会在音色、音区以及力度上,均以音响上最大限度 的平衡、融合与统一为原则。
[谱例5]第30〜34小节谱例中的片段是采用仅有弦乐组演奏的单一音色的复 调化写作方式,构成同质结构织体。
弦乐组连绵不绝似的 织体,制造出富有凝聚力的音响色彩。
旋律化线条是对两 个音程组进行不断展衍,并通过细小音符的断奏,丰富音 乐线条的同时也推动了旋律的前进力。
作品中还出现了混合音色的同质织体结构。
如下谱例 是采用同质织体结构形成复合式音响色彩。
弦乐组与木管 组采用相同的节奏并且在相同的音区范围内,以此达到不 同组别乐器在音色上高度融合的效果。
铜管声部则担任两 组乐器间织体的连接作用。
此类混合音色的同质织体结构,在作品中也是运用较多的一种。
[谱例6]第259〜262小节2郾异质性结构织体中的音色当代音乐.2017年第11期所谓异质性结构,通常是由若干互相形成对比的同质 性结构组合而成的。
如复调结构,旋律加伴奏的主调音乐 结构,或现代作品中的点描手法等。
在异质结构织体的音 色处理上,在不同的基本织体因素之间,以音区、音色以 及力度等因素的分离为原则,构成鲜明对比。
无论是从 “量”,还是从“质”的角度来看,配器所追求的终极目 标,都应当是“最大限度的清晰性”,从而达到“凡是写 在纸上的,都应能被听见”的境地[7]。
作品中运用较多的 是块状性的异质性结构织体。
[谱例7]第243〜246小节上述谱例是作品中其中的一个高潮点,它可分为三层,如图:音响层乐器组别音色处理动力性音响层T rb.T ub.单一音色动态音型层F l.O b.C l.混合音色和声层Bon.H or.T rp.Tim p.B.D.遇.I 遇.域V la.V c.C b.混合音色因铜管乐器的特殊性无法在快速律动节奏中吹奏快速的连续乐段,因此加入了休止符,在演奏员可以获得暂时呼吸的同时,弦乐组恰好填补了空缺,同时,弦乐组的音量也不会因此被“埋没”。
在弦乐声部中,虽然处于和声层面,但也是有旋律走向的出现。
动态音型层,旋律形态似环绕型织体,由木管组别担任,唯有长笛第一声部是连续不断地演奏,其他声部形成微型复调的写作方式。
主题层,由乐队中音响共鸣最强烈的大号和长号担任。
作曲家在这里通过四个声部的线条,对主题进行解剖,细分。
横向音色的展衍上,由同类乐器构成同类音色的同质化、异质化织体音响,形成单一因素织体的异质化多层复合音响整体,《交响音画•韵》这部作品的常用手法之一;在纵向音色处理上,作曲家常用不同层次间以音色、音区和力度等分离所产生鲜明层次感的音响效果,以及采用两个不同音色织体层次相互交织,形成复合音响效果等配器手法。
这些配器手法都体现了作曲家强大的乐队音色整体把控性以及颇为丰富的音色想象力、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