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课件
合集下载
《阿房宫赋》PPT教学课件
![《阿房宫赋》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d808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a.png)
完了,指为秦国所灭。
本意高而上平。这里活用为动词,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
出现,意思是建成。
短促有力,概括了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点出秦统一后的骄奢。
同义词连用,这里指覆盖。
分开了天空,挡往了太阳。
形容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大,以及楼阁之高。
名-状 从骊山
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北、西”名-状 向北、向西
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他的别墅在樊川,世人又称他为杜樊川。晚唐著名诗人,为了有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小李杜”。他在诗、赋、辞上都有建树,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很多诗句争相为人传诵。
màn
jì
pín yìngqiáng
jiāo
lù
yǎo
yán
piāo
chēng
lǐyǐ
zīzhū
chuán
yǔ sù
jiàn
ōuyā
cēn cī
lí
lì
(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 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 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骄横顽固
集市
呐喊、振臂高呼
所有一切使
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在心里怒
被攻取
死去民心的帝王。
第三段
珍宝
数量
处置
六国 (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穷奢极欲
贪欲
挥霍
灭亡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使……多于…… (六个排比)
本意高而上平。这里活用为动词,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
出现,意思是建成。
短促有力,概括了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点出秦统一后的骄奢。
同义词连用,这里指覆盖。
分开了天空,挡往了太阳。
形容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大,以及楼阁之高。
名-状 从骊山
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北、西”名-状 向北、向西
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他的别墅在樊川,世人又称他为杜樊川。晚唐著名诗人,为了有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小李杜”。他在诗、赋、辞上都有建树,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很多诗句争相为人传诵。
màn
jì
pín yìngqiáng
jiāo
lù
yǎo
yán
piāo
chēng
lǐyǐ
zīzhū
chuán
yǔ sù
jiàn
ōuyā
cēn cī
lí
lì
(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 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 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骄横顽固
集市
呐喊、振臂高呼
所有一切使
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在心里怒
被攻取
死去民心的帝王。
第三段
珍宝
数量
处置
六国 (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穷奢极欲
贪欲
挥霍
灭亡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使……多于…… (六个排比)
《阿房宫赋》(非常完整)ppt课件
![《阿房宫赋》(非常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c7fa8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a.png)
作者生平和其他代表作介绍
杜牧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曾担任过官职。他的其他代表作还有《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的才华、思想 和时代背景。
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阿房宫赋》表达了作者对阿房宫的美景和历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了对岁月易逝和曾经辉煌的思 考。诗中融入了杜牧独特的感慨和情感,让人产生思索和共鸣。
诗中精彩的意象和句子
《阿房宫赋》中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精妙的句子。作者运用比喻、形容等修 辞手法,描述了阿房宫的壮丽景色、宫殿的构造,以及宫廷生活的繁荣和奢 华。
《阿房宫赋》(非常完 整)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探索《阿房宫赋》!此课件将介绍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 全诗的结构和文学风格,以及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阿房宫的历史背景
阿房宫是秦始皇的宫殿,位于今天的陕西。宫殿规模宏大,曾是古代中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宫殿充满 了奢华和艺术,展现了秦朝的统治力阿房宫赋》是东汉时期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赋体诗。杜牧在参观阿房宫 后,被宫殿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韵味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美丽的长诗。
全诗的结构和文学风格
《阿房宫赋》由七十四节组成,结构完整。杜牧以典型的古文风格描绘了阿房宫的宏伟景观和秦始皇的 功绩,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2024年)《阿房宫赋》ppt优秀课件完整版
![(2024年)《阿房宫赋》ppt优秀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5ec37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8.png)
《阿房宫赋》ppt优秀课件 完整版
2024/3/26
1
目 录
2024/3/26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重点解析 • 艺术特色鉴赏与传承价值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拓展延伸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 简介
2024/3/26
3
《阿房宫赋》创作背景
10
03 知识点梳理与重 点解析
2024/3/26
11
古代汉语常识及词汇积累
古代汉语常识
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特点 ,以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词汇积累
掌握《阿房宫赋》中出现的生僻字、 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词汇,如“ 廊腰缦回”、“钩心斗角”等。
2024/3/26
12
修辞手法运用技巧探讨
对偶
园林景色优美,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流水潺潺,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2024/3/26
9
抒发作者对历史兴亡感慨
作者通过描绘阿房宫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秦王朝辉煌成就的赞美之情 。
2024/3/26
同时,作者也深刻认识到秦王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抒发了对历史兴 亡的感慨和思考。
文章最后以“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 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作结,强调了仁爱和民本思想的重要性,具有深 远的历史意义。
写作特点鲜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华丽、气势磅 礴,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
2024/3/26
8
描绘阿房宫壮丽景象
阿房宫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阔,宫殿楼阁错落有致,彰显出秦王朝的雄伟气势。
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和西域的建筑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宫殿的庄重典雅,又 有异域风情的浪漫奇丽。
2024/3/26
1
目 录
2024/3/26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重点解析 • 艺术特色鉴赏与传承价值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拓展延伸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 简介
2024/3/26
3
《阿房宫赋》创作背景
10
03 知识点梳理与重 点解析
2024/3/26
11
古代汉语常识及词汇积累
古代汉语常识
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特点 ,以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词汇积累
掌握《阿房宫赋》中出现的生僻字、 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词汇,如“ 廊腰缦回”、“钩心斗角”等。
2024/3/26
12
修辞手法运用技巧探讨
对偶
园林景色优美,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流水潺潺,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2024/3/26
9
抒发作者对历史兴亡感慨
作者通过描绘阿房宫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秦王朝辉煌成就的赞美之情 。
2024/3/26
同时,作者也深刻认识到秦王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抒发了对历史兴 亡的感慨和思考。
文章最后以“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 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作结,强调了仁爱和民本思想的重要性,具有深 远的历史意义。
写作特点鲜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华丽、气势磅 礴,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
2024/3/26
8
描绘阿房宫壮丽景象
阿房宫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阔,宫殿楼阁错落有致,彰显出秦王朝的雄伟气势。
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和西域的建筑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宫殿的庄重典雅,又 有异域风情的浪漫奇丽。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阿房宫赋》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阿房宫赋》课件(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a1467fa98271fe910ef9c6.png)
六王毕,四 海一;蜀山兀,阿 房出。覆压三百余 里,隔离天日。骊 山北构而西折,直 走咸阳。
六国覆灭了, 天下统一了;蜀地 山林被砍伐一空, 阿房宫殿巍然耸起。 它 盖 了三百多里地, 高楼重阁遮天蔽日。 它从骊山的北面建 起,然后向西曲折 延伸,一直延伸咸 阳。
渭水和樊川两道河缓缓流淌, 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 二川溶溶,流入 十步一座亭阁;腰带般的长廊 宫墙。五步一楼, 像绸带似的迂回曲折,屋檐高 十步一阁;廊腰 高翘起像鸟嘴向空中飞啄;这 缦回,檐牙高啄; 些楼台亭阁,各自凭借不同的 各抱地势,钩心 地势参差环抱,层叠的木拱中 斗角。盘盘焉, 心勾连,殿角相向对峙,像在 囷囷焉,蜂房水 互争上下。盘旋着,屈曲着, 涡,矗不知其几 像蜂房那样密集,像水涡那样 套连,巍峨矗立,不知道它们 千万落。 有几千万座。
商 女 不 知 亡 国 恨 ,
夜 泊 秦 淮 近 酒 家 。
烟 笼 寒 水 月 笼 纱 ,
杜 牧
泊 秦 淮
牧之 杜牧,字_______,号
樊川 _______ ,晚唐杰出的诗 李商隐 人、散文家,与________ 合称为“小李杜”,有文 樊川文集 集《________》。
骊山 lí 金块珠砾 lì 缦回 màn 不霁何虹 jì 妃嫔媵嫱 pín yìngqiáng 焚椒兰 jiāo 辘辘 lù 杳不知 yǎo 尽态极妍 yán 摽掠 piāo 鼎铛 chēng 逦迤 lǐyǐ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n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横槛 jiàn 呕哑 ōuyā 参差 cēn cī
那长桥卧在水面上就像蛟龙, 长桥卧波,未云 可是没有风云涌起,怎么会有 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 何龙?复道行空, 架在半空就像彩虹,可是并非 不霁何虹?高低 雨过天晴,怎么会产生霓虹? 冥迷,不知西东。楼阁高高低低,幽冥迷离,使 歌台暖响,春光 人辨不清南北西东。高台上传 融融;舞殿冷袖,来温柔的歌声,使人感到如同 风雨凄凄。一日 春光一般温暖;大殿里寒气逼 之内,一宫之间,人的舞袖飘拂,仿佛风雨交加 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之内, 而气候不齐。 同一座宫里,而阴晴冷暖却截 然不同。
《阿房宫赋》(完整)PPT课件
![《阿房宫赋》(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567f7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3.png)
《长恨歌》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 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 景,展现了唐朝盛世的辉煌与衰 落,与《阿房宫赋》在主题上有
相似之处。
《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对岳 阳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忧国忧 民的思想情怀,与《阿房宫赋》
在思想内涵上有共通之处。
当代社会中奢侈浪费现象讨论
奢侈品的消费与浪费 在当代社会,奢侈品消费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 而,过度追求奢侈品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02
《阿房宫赋》是唐朝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属于汉赋中的经典之作。该作品以阿房 宫为题材,通过描绘阿房宫的壮丽景象和秦始皇的奢侈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秦朝 暴政的批判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阿房宫赋》创作背景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但也存在着政治腐败、 社会不公等问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古讽今,通过对秦 朝暴政的描绘,警示唐朝统治者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预留5-10分钟时间,鼓励学生 提出与《阿房宫赋》相关的问 题或疑惑。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 以进行即时解答,或者引导学 生之间进行讨论。
通过学生提问和讨论,检验学 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并 加深其对知识点的印象。
教师总结回顾本次课程内容
教师对本节课所讲授 的《阿房宫赋》相关 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
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中宫殿建筑美学观念
宫殿建筑体现等级制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宫殿建筑是等级制度的体现,不同等级的宫 殿建筑有着不同的规模和装饰。
宫殿建筑追求气势恢宏
宫殿建筑追求高大、宽敞、气势恢宏的效果,以彰显皇家的威严和 尊贵。
宫殿建筑注重细节雕刻
宫殿建筑的细节雕刻精美绝伦,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 追求。
《阿房宫赋》 ppt课件
![《阿房宫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73c79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3.png)
孕育于汉魏之际,流行于两晋 南北朝的汉赋变体
唐古文运动之后,文人开始用古文笔法作赋,使赋由骈骊(讲究对偶,注
重声律)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押韵自由),称为“文赋”。 《阿房宫赋》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先河之作,更有“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之誉。
了解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 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 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 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 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 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了解作者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 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 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 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 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 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第二部分
初读文本
读一读
阿房(ē pánɡ)宫
蜀(shǔ)山兀(wù)
古义——雨雪阴晴等天气。
今义:一个地区一段较长时期内的气象
概况。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
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用川夸张溶的溶手,法流,入写宫出墙了。阿房五宫步工一程楼的,浩十大步和一阿阁房宫;占廊 腰地缦广,回高,度檐高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
焉写,出楼囷阁囷众焉多,,蜂参房差水错涡落,,精矗致不工知巧其。几运千用万了落排比!长 桥(卧使音波调,铿未锵云)何、龙想?象复(道因为行阿空房,宫不已霁经何不虹存?在了高,低 冥这迷都是,作不者知想西象东出。来歌的台阿暖房宫响的,景春致光)融与融比;喻舞(廊殿腰冷 袖缦,回,风檐雨牙凄高凄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阿房宫赋》ppt课件
![《阿房宫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f0d5b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9.png)
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mǔ之农
磷磷:形容钉
头突出。
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lín磷,多于在庾yǔ
之粟粒。
帛缕:丝线。
瓦缝参cēn差cī,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
城郭: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 的墙),泛指城市。
铛、石、块、砾,意动用法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dǐng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lì,弃掷zhì逦lǐ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指到处都是。
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
奈何:怎么, 为什么。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
锱铢: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
立志经邦济世,希望恢复昔 日唐朝的繁荣昌盛。他反对
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 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 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外
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 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好游猎,务声色,
族侵略,认为必须除去祸患,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游戏无度,狎昵
北、西:名作状
走:通达,延伸。
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zhé,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
回:曲折。
步一楼,十步一阁;廊láng腰缦màn回,檐yán牙高啄zhuó;各抱地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的内外结构精巧工致,后泛指
势,钩心斗角。
诗文的布局结构精巧、回环错落。现多比喻人与人相互 之间的明争暗斗,也作勾心斗角。
天下之人
秦暴政
南亩农夫 重徭役,荒废农业
机上工女少 广宫室,广纳民女
《阿房宫赋》ppt课件(54张)
![《阿房宫赋》ppt课件(54张)](https://img.taocdn.com/s3/m/f90d2c244b73f242336c5f79.png)
第二段:
妃嫔众多 宫女众多,生活奢靡 生活奢靡 恣意挥霍
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解
这一段作者写了宫人的来历,写宫 人的生活情境,以及宫人的悲惨命运来 反映秦王的生活奢侈,荒淫。
第三段
重点词语 纷奢:繁华奢侈。 参差:长短不齐。 独夫:失尽人心的君主。 直栏横槛:槛读着jià n,栏杆。 函谷举:被攻占。 戍卒叫:“戍卒”,守卫边疆的士兵; “叫”,呐喊。 可怜:可惜。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 诠赋》说:“赋 者,铺也;铺采摛(chī,铺陈)文,体物写志 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 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 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 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 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 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 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 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赋”的文体特征; 2.重点研读“体物”部分,注意描写的层次; 3.细致的研读“写志”部分,体会其与“体物”部 分之间的关系; 4.较为具体的体味“文赋”语言的表现力。
朗读: 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缦(mà n)回 囷囷(qūn) 不霁(jì )何虹 妃嫔媵嫱(pí ngqiá nyì ng) 鬟(huá n) 焚椒(jiāo)兰 辘辘 (lù ) 杳(yǎo)不知 尽态极妍(yá n) 剽(piāo)掠 鼎铛(chēng) 迤逦(yǐlǐ) 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 n) 在庾(yǔ )之粟(sù )粒 横槛 (jià n) 呕哑(ǒuyǎ ) 参差(cēncī)
(一)解题
《阿房宫赋》 课件 (共64张PPT)
![《阿房宫赋》 课件 (共6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f072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c.png)
歌、弦(名作动),唱歌、弹琴。 绿云,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 扰扰,蓬松的样子。
腻:
粉腻脂水
雷霆乍惊: 突然
杳不知其所之:见不到踪影;之:到。
缦立远视: 同“慢”,久久地。
❖ 美女起床四步骤: ❖ 1、照镜子 ❖ 2、梳美发 ❖ 3、化靓妆 ❖ 4、熏香气
第二段铺叙阿房宫的宫女生活。
妃嫔媵嫱,
渭流涨腻,弃脂 涨起一层油腻,那是她们洗脸
水也;烟斜雾横,后泼下的脂粉水;轻烟缭绕,
焚椒兰也。
香雾弥漫,那是她们焚烧异香 的椒兰。
雷霆忽然震响,原
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辘辘 远听,杳不知其 所之也。一肌一
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 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杳 然无声,不知它驶向何方。 宫女们每一处肌肤,每一
关于“赋”
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 体。始于战国赵荀子的《赋篇》,汉代 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讲求字句 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 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 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赋的代表作还 有欧阳修的《秋色赋》、苏轼的《赤壁 赋》等。
正音
缦回màn 囷囷焉qūn
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 万人的心思(人同此心)啊。 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 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 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 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 作泥沙(一样不加珍惜)? 竟然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 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 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 上的织女还要多;颗颗突出 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 多;
逦迤 :
连绵不断
人亦念其家: 顾念。
庾
露天谷仓
直栏横槛: 函谷举: 可怜焦土:
栏杆。 被攻占。 可惜(古今异义)
燕、赵之收 藏,韩、魏之 经营,齐、楚 之精英,几世 几年,摽掠其 人,倚叠如山。
阿房宫赋 课件 (共44张PPT)
![阿房宫赋 课件 (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9cd9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1.png)
课文探究
1.第一段是如何描写阿房宫建筑风貌的?
“六王毕,四海一”揭示阿房宫建造的背景:秦王统一天下。“蜀山兀, 阿房出”写出用材之多,耗费民力之大。
接着写阿房宫的全景。“三百余里”写占地之广,“隔离天日”写建筑 之高。开篇至此,阿房宫整个建筑群宏伟壮观的气势便被勾勒了出来。
接着转入对阿房宫的局部进行细腻描绘。写到了楼阁的密集程度,走廊 和檐牙的形状,楼阁之间互相钩连的构造,还写到了像蛟龙一样的长桥,像彩 虹
本文从三个方面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 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写建筑,先展现广阔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阁、廊、檐、长桥复道、 歌台舞殿之奇丽;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 大力渲染;写珍宝,概写六国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
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杜樊 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其为诗注重文意辞采,追求高绝绮丽,于晚唐浮靡诗风中自树 一帜,文、赋、诗皆负盛名,尤擅文赋,散文气势雄浑,多针 砭时弊。
题目解说
阿(ē)房(páng)宫,秦宫殿名, 是秦始皇在渭南建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 皇三十五年(前212),到秦亡时尚未完 工,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
4.本文作者认为秦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骄奢淫逸。你怎么看待历史上秦的灭亡? 观点一:暴政亡国。我认为秦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秦的残暴统治。它使人民陷于
水深火热之中,导致人民敢怒不敢言,积怨太深,久而久之就一定会爆发起义。 观点二:农民起义亡国。我认为秦的灭亡是缘于陈涉、吴广起义,继而崛起的
项羽、刘邦等起义队伍成为灭秦的主力军,农民起义军的正义壮举最终使秦灭亡。 观点三:历史的必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的必然,新的王朝取代
16.1《阿房宫赋》课件(共17张PPT).ppt
![16.1《阿房宫赋》课件(共17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a964f5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e.png)
五 课堂总结
高大 建筑 占地广
精巧
前
多
两 段
美人 光鲜亮丽
孤独终生
多
珠宝 剥削百姓
视而不见
体物: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 活动,极力铺陈阿房宫建筑宏伟、豪 华,极力铺陈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 课堂任务
任务四:齐读三、四两段,思考作者前两段极力铺写宫殿、宫女是为
了抒发怎样的“志”?
心思,心意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
被攻占
可惜,古今异义
四 细读文本
思考:六个排比句有何内在逻辑联系?
支撑
比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突出的样子
粮仓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衣服上的丝线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门槛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嘈杂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四 细读文本
判断句
灭族,名词做动词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 宫赋》——杜牧《上知己文章启》
“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 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好治宫室, 欲营别殿,制度甚广,修东都宫阙及 道中行宫”——《通鉴》卷二
穆敬二朝,藩镇之乱未消,朋党之祸 又起。内外交讧,唐室益危。加以穆 宗荒耽,敬宗尤甚,万几丛胜,唐之 不亡亦仅矣。 --蔡东藩
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曲折回旋的样子 名作动,出现龙
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
名作动,出现彩虹 分辨不清 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放晴
四 细读文本
三、细写阿房宫内歌台舞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第16课《阿房宫赋》课件
![第16课《阿房宫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4cbb7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0.png)
贰 翻译文本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⑵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⑶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⑷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⑸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 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贰 翻译文本
2、被动句 ⑴输来其间 ⑵函谷举
贰 翻译文本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 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 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壹 知人论世 温故知新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壹 知人论世 温故知新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 当时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杜牧借古讽今,切谏时弊。杜 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 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 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 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 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 望相反。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 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借秦始皇 失败的教训,以警告最高统治者戒奢爱民。)
(2)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六组比喻,一乐一苦,对比鲜明, 细数罪状,罄竹难书。(愤怒)
(3)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 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遗憾)
叁 赏析文本
齐读课文第四段,结合写作背景,合作探究本文的写作目的。
《阿房宫赋》ppt课件
![《阿房宫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c94e8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d.png)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②目的 :借古讽今,要唐朝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赋形式上看,它有何特点?
① 语句上以四、六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语言华丽。 ② 语音上讲究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读之朗朗上口 ③ 文辞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阿房宫的壮丽 和秦朝生活的奢侈,既展现了阿房宫的宏伟,也揭示了秦朝 统治者的奢侈与腐败 ④ 内容上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结尾议论,以寄托 讽喻之意。先以铺叙的方式描绘阿房宫的壮丽和宫中的奢华 生活,然后通过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揭示秦朝因骄奢 淫逸、横征暴敛而亡国的历史教训,最后归结到对唐朝统治 者的警告和劝诫。
喜爱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
让
比
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
状语后置句,于……多 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让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作业布置
1.背诵《阿房宫赋》 2.积累重点字词句
积累重点字词句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一
一 一肌一容
全部
词
楚人一炬
一把
多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义
族秦者,秦也
使……灭族
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家族
云气不待族而雨
聚结
词的活用
1.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2.动词活用为名词: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2.名词活用为动词: 朝歌夜弦 鼎铛玉石 金块玉砾
主旨归纳
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生动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宏伟和内部的奢华, 这实际上是对当时唐朝统治者奢侈腐化、 不重视民生的批评。通过这种方式,杜牧 向当时的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达了 一个正直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愿意 为国家利益贡献力量的情怀,表现了他深 刻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匡世济俗的愿望。
① 语句上以四、六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语言华丽。 ② 语音上讲究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读之朗朗上口 ③ 文辞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阿房宫的壮丽 和秦朝生活的奢侈,既展现了阿房宫的宏伟,也揭示了秦朝 统治者的奢侈与腐败 ④ 内容上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结尾议论,以寄托 讽喻之意。先以铺叙的方式描绘阿房宫的壮丽和宫中的奢华 生活,然后通过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揭示秦朝因骄奢 淫逸、横征暴敛而亡国的历史教训,最后归结到对唐朝统治 者的警告和劝诫。
喜爱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
让
比
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
状语后置句,于……多 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让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作业布置
1.背诵《阿房宫赋》 2.积累重点字词句
积累重点字词句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一
一 一肌一容
全部
词
楚人一炬
一把
多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义
族秦者,秦也
使……灭族
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家族
云气不待族而雨
聚结
词的活用
1.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2.动词活用为名词: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2.名词活用为动词: 朝歌夜弦 鼎铛玉石 金块玉砾
主旨归纳
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生动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宏伟和内部的奢华, 这实际上是对当时唐朝统治者奢侈腐化、 不重视民生的批评。通过这种方式,杜牧 向当时的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达了 一个正直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愿意 为国家利益贡献力量的情怀,表现了他深 刻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匡世济俗的愿望。
《阿房宫赋》课件
![《阿房宫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1d73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5.png)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什么是赋?
赋者,铺也。古文体。 铺采摛(chī,舒展)文,体物写志也。
形式上:
手法——注重铺陈,多用
排比、 对偶、夸 张、比喻;
语言——词藻华丽; 句式——骈散结合。
内容上: 咏物说理;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赋的流变:
汉代流行 的大赋
唐代产生的考试专用 的试帖赋,其形式一 直沿袭至清末
作者借此赋表面铺写阿房宫的兴、毁,实 则用秦骄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本朝当政者,以 古为鉴,明兴亡大道。
词生 字
阿房(ē páng)宫 蜀(shǔ)山兀(wù)
骊(lǐ)山
廊腰缦(màn)回
囷囷(qūn)
蜂房水涡(wō)
矗(chù)不知
不霁(jì)何虹
妃嫔媵嫱(pín yìng qiáng)
辇(niǎn)来于秦 梳晓鬟(huán)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 千万落。
●盘盘:盘旋的样子。 ●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回:曲折。
● 回环曲折,像蜂房,像水涡(一样稠密层叠)。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
转换视角,凌空俯视,写出整个建筑群的雄伟气势、其结构的精美 绝伦。
省略句:长桥卧(于)波。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骚赋 汉赋 骈赋 律赋 文赋
屈原、宋玉为代表 的楚辞及后世模仿 之作
孕育于汉魏之际, 流行于两晋南北朝 的汉赋变体
(宋代)
写作背景
唐敬宗李湛16岁继位,好声色,兴土木, 游宴无度,不视朝政,在位3年为宦官刘克明 所杀。
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在《上知 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 色,……故作《阿房宫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在 《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 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16岁继 位,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 在位3年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 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用秦骄 奢致亡的故事,规劝唐敬宗,不可淫奢极欲, 重蹈秦亡的覆辙,应以古为鉴,明兴亡之道。
内容分析
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 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 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4 第五—八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 道。 5 第九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 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第二段
补充解释:
1 2 3 4 5 6 7 8
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朝歌夜弦 朝、夜:名作状。弦:名作动,弹弦,奏乐。 为秦宫人 为:成为。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 雷霆乍惊 乍:突然。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 金玉珍珠。 9 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 金块珠砾 金、珠:名作状。块、砾:名词作动词, 当土块、当石子。
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 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 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 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旁宫。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 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 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 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 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 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 情愁的生命。
第四段
补充注释: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
爱护。
3 4 5 6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分析内容:
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 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 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 统治者发出警告。
(二说) 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 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阿 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 很高。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 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 着修。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 故名阿房宫。
(三说) 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 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 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 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 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 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阿房宫。
分析内容:
1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 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 人。 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 活的骄奢淫逸。 4 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 5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 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第三段
铺陈
背景、巨大耗费、宏伟规模 生活荒淫、奢靡、珠宝陈设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对偶排比
排比夸张
写志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推理分 析 寄托讽喻
全文结构示意图
铺陈描写 宫中建 筑 (奇 )美女(多) 用之如 不爱人 宫中珍宝(富) 泥沙
荒淫奢侈 剽掠浪费 自取族灭
秦亡教训,殷鉴不远
补充注释:
1 2 3 4 5 6 7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分析课文:
1 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 与残暴。 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 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 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 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 文章旨意。
补充解释
1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承的连词。北、西:名词 作状语。走:趋向。 3 各抱地势 抱:随着。 4 盘盘焉 焉:……的样子。 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 6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 7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8 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9 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 指情况。齐:相同。
秦人不暇自哀,而①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
汉朝到唐朝的人
而不鉴之,亦使③后人而复哀④后人也。
唐以后的人
在作者眼里-阿房宫: 秦皇自掘的坟墓
秦皇骄奢的见证
封建独裁的象征 秦朝灭亡的标志
多行不义必自毖
2 写作特色:
(1) 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 艺术感染力。 (2) 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3)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阿 房 宫 赋
杜 牧
阿房宫
“阿房”旧读“ē
páng”
(一说) 某一日,秦始皇忽然觉得 咸阳的人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 就要再造一个宫殿。大臣问造在哪里, 秦始皇用陕西方言说:“阿房”。阿 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 “近旁”、“旁边”。听了秦始皇的 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 上林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阿房宫”。
归纳大意
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叙 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 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 议 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 谏 者勿蹈覆辙。
一(1—2)、由外到内,由楼 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 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 生活荒淫、奢靡。 二(3—4)、由古及今,铺写 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 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