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溶栓药物

合集下载

介入科溶栓抗凝药物知识

介入科溶栓抗凝药物知识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预防
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密切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时处理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并发症处理
如出现出血并发症,应立即停止溶栓抗凝治疗,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等治疗措施;如出现过敏反应, 应给予抗过敏药物等治疗。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其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
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具有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髙、出血副作用 少、无需实验室监测等优点。
华法林
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内转化,从而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及发展,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手术后或创伤后的静 脉血栓形成,并可作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对曾有血栓栓塞病患者及有术后血栓并发症危险者,可予预防性用药。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应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异 常情况及其应对措施。
提醒患者定期复查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应提醒患者注意 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06 溶栓抗凝药物研究展望
新型药物研发进展
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过敏者禁用。同时,使用过程中 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03 常用抗凝药物介绍
肝素类药物
普通肝素
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而发挥抗凝作用,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 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靶向溶栓药物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危重症介入治疗方法,用于恢复由血栓阻塞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

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和机械辅助溶栓两种。

静脉溶栓是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溶栓药物,以破坏血栓并恢复血流。

溶栓药物主要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脱氧尿苷酸类药物(UK、SK)、重组链激酶(r-PA)等。

最先进的静脉溶栓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溶栓治疗。

这种方法在溶栓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血栓的位置和病变的严重程度,然后通过冠状动脉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送到血栓所在的部位,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机械辅助溶栓是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加入了机械辅助设备,以增加血流恢复的效果。

最先进的机械辅助溶栓方法是血栓抽吸器(aspiration thrombectomy)和旋切刀(rotational atherectomy)。

血栓抽吸器通过负压吸引血栓,引导血栓进入抽吸装置,从而快速、安全地恢复血流;旋切刀则是通过机械旋转的切削方式,将血栓切割成小片,以便更好地恢复血流。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药物载体的新型溶栓方法也值得一提。

传统的溶栓药物在给药后会引起全身溶栓,增加出血的风险。

而药物载体技术可以将溶栓药物封装在微小的纳米粒子中,通过靶向给药的方式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栓所在的部位,减少全身出血的风险,并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增加溶栓效果。

综上所述,最先进的溶栓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机械辅助溶栓和药物载体等。

静脉溶栓方法通过给予溶栓药物恢复血流,而机械辅助溶栓方法则加入了机械辅助设备以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载体技术则通过靶向给药的方式减少全身出血风险,并提高溶栓效果。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溶栓治疗变得更加精确、高效,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溶栓治疗知识点总结

溶栓治疗知识点总结

溶栓治疗知识点总结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中风或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或心肌损伤。

溶栓治疗的关键是在合适的时间内给予患者适当的溶栓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功能缺陷或心肌损伤。

1.适应症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包括急性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其中,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溶栓治疗,需要在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溶栓操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而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患者需要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溶栓操作,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2.禁忌症溶栓治疗也有一些禁忌症,包括近期内的出血病史、中风或其他出血病史、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严重高血压的患者等。

此外,对于怀孕的女性、正在进行器官穿刺或手术的患者以及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3.溶栓药物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UK)、舒潘曲普(reteplase)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使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恢复血流。

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4.溶栓治疗的风险溶栓治疗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减少神经功能缺陷或心肌损伤,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溶栓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脑出血、血栓栓塞、出血等。

因此,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相应的风险,来确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5.溶栓治疗的评估在进行溶栓治疗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评估和观察。

这包括对患者出血情况的检查、神经功能的评估、心电图监测等。

通过及时观察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溶栓治疗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6.溶栓治疗的护理在进行溶栓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和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关怀,帮助其克服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

常用的溶栓药物机制原理

常用的溶栓药物机制原理

常用的溶栓药物机制原理
溶栓药物的机制原理是通过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促进血栓的溶解,从而恢复血管通畅。

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
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这种溶栓药物是一种天然的蛋白酶,能够识别血管内血栓上的纤维蛋白,将其活化转化为纤溶酶,加速血栓的溶解。

2. 尿激酶:尿激酶是一种非特异性溶栓药物,能够通过分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来促进血栓溶解。

3. 链激酶:链激酶与尿激酶的作用类似,也能够促进血栓中纤维蛋白的裂解。

4. 重组人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天然的tPA类似,能够识别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加速血栓的溶解。

5. 氟比洛芬:氟比洛芬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能够通过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总体来说,溶栓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血栓中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恢复血管通畅。

不同的溶栓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
药物进行治疗。

经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

经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

经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随着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溶栓剂也由第1代发展到第3代。

(一)第1代溶栓剂①尿激酶(Urokinasl,UK),为肾脏产生的一种活性蛋白酶。

其优点是无抗原性和致热原性,人体内无相关抗体存在,不存在失效问题。

国外生产的价格较昂贵,国内生产的价格较便宜,故为当前首选溶栓药。

但其半衰期较短(18—22分钟)。

②链激酶(Streptokinase,SK),是国外应用最早、最广的一种溶栓剂。

它从链球菌中分离出来,具有一定抗原性,人体内也有不同程度的抗体存在,因此可发生变态反应或失效。

重复静脉注射须间隔60分钟以上,以免引起低血压反应;第2次用链激酶溶栓治疗须间隔10天以上,以免引起变态反应。

第1代溶栓剂均为外源纤溶系统的激活剂,均直接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新鲜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酶和消耗凝血因子(V)、凝血酶厥和纤维蛋白。

大剂量尿激酶或链激酶进入血循环后,可造成新鲜血栓溶解,使上述凝血因子消耗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积聚为特征的全身性血凝溶解状态。

尿激酶和链激酶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平均50%左右。

(二)第2代溶栓剂以组织型纤溶酶厥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为代表,存在于血管内皮、血液和组织中。

它属于天然的血栓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能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从而溶解血栓。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能生产大量的重组组织型纤镕酶原激活剂(rt—PA),也具有选择性溶解血栓的作用,但机制与t—PA不同,不影响血循环中纤溶系统,因而不产生全身纤溶状态。

其半衰期短,仅3—5分钟。

血管再通效果亦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平均再通率70%左右。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已应用于临床,缺点是血管早期再闭塞率高(12%)。

另外,主要受价格昂豪及药源等因素制约,其应用不如第1代溶栓剂普遍。

(三)第3代溶栓剂以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厥徽活剂(Single—chain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SCUPA)和乙酰化纤溶酶厥—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nisoylat—edplasminogenstrePtokinaseactivatorcomplex,APSAC)为代表。

脑梗塞溶栓流程

脑梗塞溶栓流程

脑梗塞溶栓流程
介绍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阻塞引起的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缺氧和死亡。

脑梗塞溶栓是一种治疗脑梗塞的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溶栓药物
常用的溶栓药物是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

tPA 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从而溶解血栓。

溶栓流程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的流程:
1. 患者到达急诊科,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症状、病史和体征。

2. 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决定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以确认诊断。

3. 如果脑血管造影显示了可以溶栓的血栓,医生可以决定给患者使用溶栓药物。

4. 使用针对溶栓治疗的药物,如tPA。

剂量和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确定。

5. 在给药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全面情况、禁忌症和潜在风险等。

6. 给药后,患者应密切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7. 溶栓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8. 在溶栓治疗结束后,医生应进行随访评估,在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以做进一步的康复计划。

总结
脑梗塞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梗塞的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对于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正确的流程和合适的药物选择非常重要,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血栓的最快消除方法用什么药

血栓的最快消除方法用什么药

血栓的最快消除方法用什么药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及时消除血栓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对于血栓,最快的消除方法是使用什么药物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血栓的最快消除方法以及相关的药物治疗。

首先,对于血栓的最快消除方法,抗凝药物是首选。

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同时可以帮助已经形成的血栓逐渐溶解。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利伐沙班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凝血系统中的凝血酶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在使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定期检查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溶栓药物也是消除血栓的重要选择。

溶栓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血栓处,促使血栓溶解,恢复血管通畅。

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等。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栓等严重血栓疾病的治疗。

然而,溶栓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血栓,患者在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医嘱,避免不当使用导致出血等严重后果。

除了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也是消除血栓的重要手段。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血栓相关疾病。

然而,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及时就医处理。

总的来说,消除血栓的最快方法是通过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血栓的消除还需要患者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等,以减少血栓的形成风险。

在治疗血栓的过程中,患者应当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就医,避免不当用药或延误治疗时机。

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血栓可以得到最快的消除,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栓塞溶栓方案

肺栓塞溶栓方案

肺栓塞溶栓方案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简称PE)是指由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塞引起的肺血管阻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溶栓治疗是肺栓塞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血流,并减轻症状。

肺栓塞溶栓方案旨在通过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肺动脉的通畅。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肺栓塞溶栓方案:1. 确认诊断:首先,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诊肺栓塞。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肺部CT血管造影和肺通气灌注扫描。

确诊后,可以考虑溶栓治疗。

2. 选择溶栓药物: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

3. 设定溶栓方案:溶栓方案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危险因素和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设定的。

一般情况下,静脉溶栓方案可采用骨量剂量法。

溶栓药物以静脉注射的形式进行给药,通常需要在溶栓治疗开始前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再栓塞。

4. 监测治疗效果:在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包括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和体征等。

同时,定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溶栓治疗的效果。

5. 术后处理:溶栓治疗后,需要进行评估和补充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镇痛、液体支持和抗感染等处理。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复发。

肺栓塞溶栓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溶栓药物可能导致出血和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应用溶栓治疗时,应权衡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风险。

对于部分患者,手术治疗或机械性溶栓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总之,肺栓塞溶栓方案是肺栓塞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患者应及早到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溶栓治疗。

常用溶栓药物的剂量与用法

常用溶栓药物的剂量与用法

常用溶栓药物的剂量与用法
常用溶栓药物的剂量与用法:
STEMI患者明确诊断后应该尽早用药,理想的就诊至静脉用药时间是30min内,规范的用药方法、剂量以及辅助抗栓治疗是获得最佳疗效的保证。

国内临床常用的为尿激酶和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占一少部分。

1.尿激酶:150万单位(
2.2万单位/kg)溶于100ml注射用水,30~60min内静脉滴入。

国内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尿激酶注册研究显示,90min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管开通率为72.6%.该研究的方案为: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单位共30min(少数病例根据体重使用了100万单位与200万单位),溶栓开始后12h,皮下注射7500IU肝素钙,之后每12小时皮下注射7500IU持续3~5d. 2.阿替普酶:(1)90min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5mg,随后30min持续静脉滴注50mg,剩余的35mg于60min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100mg.(2)3h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0mg,随后1h 持续静脉滴注50mg,剩余剂量按10mg/30min静脉滴注,至3h 末滴完,最大剂量100mg.
TUCC研究比较了阿替普酶90min50mg给药方法(8mg静脉推注,随后42mg静脉滴注)与尿激酶(150万单位)30min给药直接对照的小样本研究,结果显示阿替普酶组的再通率明显较高,但其TIMI血流达到Ⅲ级的比例仅有48%,逊于100mg研究中TIMI血流Ⅲ级的比例。

但目前没有阿替普酶50mg与100mg 直接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3.链激酶:链激酶150万单位,30~60min静脉滴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瑞替普酶:10MU瑞替普酶溶于5~10ml注射用水,静脉推注时间大于2min,3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

溶栓药物使用制度

溶栓药物使用制度

焉耆县人民医院溶栓药物使用制度一、溶栓地点:急诊科(首选)、ICU。

二、溶栓药物保存地点:三种溶栓药物(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阿替普酶、尿激酶)均在急诊药房有备药,定期由药房工作人员对药品的保存环境,保存温度及药品的效期进行核查。

三、领用方式:需要使用溶栓药物时,由胸痛中心专科护士到急诊药房领药。

四、对于溶栓患者的药物救治,实行先救治后收费原则。

五、溶栓药物使用方法:1. 重组人尿激酶原用法:用于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一次用量 50mg先将 20mg(4 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用 10ml 生理盐水溶解后,3 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其余30mg(6 支)溶于90ml 生理盐水,30 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

(治疗过程中同时使用肝素者,应注意肝素滴注剂量,并监测 aPTT 值,aPTT 值应控制在肝素给药前的 1.5-2.5 倍为宜)。

2. 阿替普酶用法:1 全量绘药法: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阿替普酶 15mg随后以 0.75mg/kg 在 30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 50mg)继之以 0.5mg/kg 在 60 分钟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 35mg),总剂量不超过 100mg,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 48 小时左右。

2 半量给药法: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50mg 阿替着酶溶于 50ml 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注射 8mg之后将 42mg 在90 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

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 48 小时左右。

3.尿激酶用法: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将尿激酶 150 万 U 溶于 100ml 生理盐水或以 2.2万 U/kg 于 30 分钟内静脉滴注。

溶栓结束后 6-12 小时皮下注射普通肝素 7500U 或低分子肝素,共 3-5 天。

焉耆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2020 年04 月 26 日。

溶栓药物介绍ppt课件

溶栓药物介绍ppt课件
3
血栓及溶栓药的作用
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 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 间接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纤溶酶能够降解纤维蛋 白(原),促进血栓的裂解并达到开通血管的目的。
4
二、常见溶栓药物及分类
(一)根据发现的先后和药物的特点,可将溶栓制剂分为
三代:
1、第一代溶栓剂:尿激酶(Urokinase,UK)、链激酶
( Streptokinase,SK)
2、第二代溶栓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阿替
普酶(rt-PA)、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APSAC)、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亦
称前尿激酶
3、第三代溶栓剂:替奈普酶(TNK-tPA)、瑞替普酶(r-
GUSTO 试验结果表明,在降低早期和1 年死亡率方面,rt-PA 优于链激酶。我国的TUCC 临床试验显示国人应用50 mg rtPA后90 分钟血管再通率达79.3%,TIMI 3 级血流者达48.2%, 与国外应用100 mg rt-PA 的再通率接近,且减少了出血并发症。
阿替普酶(rt-PA)给药方法:
3、瑞替普酶(r-PA):r-PA 为第三代溶栓药物,对纤维蛋白 的亲和力较rt-PA 弱,游离的r-PA较rt-PA 更能进入血凝块内部 激活纤维蛋白酶原,中度消耗纤维蛋白原,半衰期为15 ~ 18 分钟。 多项研究显示r-PA 溶栓效果与rt-PA 相似。
14
瑞替普酶(r-PA)给药方法:
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0 mU 溶于5 ~ 10 ml 注射用 水,静脉注射2 分钟以上,30 分钟后重复上述剂量,后继续维 持肝素静脉滴注48 小时左右。

介入科溶栓抗凝药物知识

介入科溶栓抗凝药物知识

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
栓形成,也用于 血液透析时预防血凝块。 规格:(1)0.2ml:2050AXaIU (2)0.4ml:4100AXaIU
药理

低分子量肝素钙(以下简称本品)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 (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其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钠基 本相似。普通肝素可分离抗血栓活性和抗血凝活性,血浆中 凝血酶(即因子Ⅱa)活性与血凝关系密切,因子Xa活性与 血栓形成关系较密切。由于本品抗因子Xa活性与抗因子Ⅱa 活性之比值为2.5-5.0,而普通肝素为1.0左右,因此,本品 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本品能 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 化物,不被血小板第4因子中和和对血小板功能亦无明显影 响。本品对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可用于治疗已形成的 深部静脉血栓。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只需每天皮下注射一次, 一般不需实验室监测。本品无三致(致突变,致畸胎,致癌) 毒性。给小白鼠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本品的LD50分别为 1655mg/kg和3764mg/kg
注意事项


1.用药前,应进行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记数、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 (APTT)测定。TT和APTT应小于2倍延长的范围内。 2.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如脉率、体温、呼吸频率 和血压、出血倾向等,至少每4小时记录1次。 3.静脉给药时,要求穿刺一次成功,以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肿。 4.动脉穿刺给药时,给药毕,应在穿刺局部加压至少30分钟, 并用无菌绷带和敷料加压包扎,以免出血。
用法用量
本品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皮下注射本品。在血液透析 中预防血凝块形成,每次血透开始时应从动脉端给予单一剂量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前外侧,左 右交替。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进入捏起的皮肤皱折。应用拇 指和食指捏住皮肤皱折直到注射完成。 1.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用时加注射用水1毫升溶解,手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2500 抗Xa因子国际单位,手术后每天皮下注射2500抗Xa国际单位, 术后连用5天。

血栓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血栓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血栓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血栓即血液凝块,是一种在血管内部形成的固态血栓。

如果不及时治疗,血栓可能会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在血栓治疗中,药物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血栓治疗药物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

一、抗血小板药物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生成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在血栓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预防心脏病患者的血栓事件。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选择性P2Y12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阻断P2Y12受体,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过程,从而减少血小板粘附和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栓治疗和预防。

二、抗凝药物1. 肝素肝素是一种多糖类抗凝药物,它通过与抗凝血酶三糖酸蔗糖相互作用,抑制血栓酶的活性,从而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肝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凝治疗,特别适用于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的治疗。

2.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功能,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延长凝血时间。

华法林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等疾病的血栓预防。

三、溶栓药物1. 尿激酶尿激酶是一种重组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通过与纤维蛋白溶酶原结合并活化,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栓形成的纤维蛋白。

尿激酶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肺血栓栓塞等严重血栓事件的紧急治疗。

2. 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种通过与人体内产生的纤维蛋白溶酶原结合,活化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药物。

它可以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等急性血栓事件的紧急治疗。

综上所述,血栓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达到预防和治疗血栓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介入科溶栓抗凝药物知识

介入科溶栓抗凝药物知识
❖ 4.外周动脉血栓:以0.9%氯化钠溶液配置后;按 4000单位/分钟速度经导管注入血凝块&每2小时夹 闭导管一次;可调整滴入速度为1000单位/分;直至 血块溶解&
禁用
❖ 下列病人禁用:急性内脏出血、急性颅内出血、陈旧性脑 梗死、近两月内进行过颅内或脊髓内外科手术、颅内血肿、 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血液凝固异常、严重难控制的高血 压患者&
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对凝血和 纤溶系统影响小&产生抗血栓作用时;出血可能性小&
用法用量
本品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皮下注射本品&在血液透析中 预防血凝块形成;每次血透开始时应从动脉端给予单一剂量低分 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 &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进入捏起的皮肤皱折&应用拇指和食指 捏住皮肤皱折直到注射完成& 1.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用时加注射用水1毫升溶解;手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2500抗Xa 因子国际单位;手术后每天皮下注射2500抗Xa国际单位;术后连 用5天&
用法用量
❖ 预防血栓形成对于普通手术;每日0.3ml;皮下注射至少一周;首 剂在书术前2-4小时给予&对于骨科手术;第一天术前12小时; 术后12小时及24小时各皮下注射40AXaIU/kg;术后第2;3天每 天皮下注射40AXaIU/kg;术后 第四天每天皮下注射 60AXaIU/kg;至少持续10天
用法用量
❖ 本品临用前应以注射用灭菌生理盐水或5%葡 萄糖溶液配置&
❖ 1.急性静脉血栓形成:首次剂量可以每日6 万~18万u;以后改为6万u;1日2次;用7~10日 &

药学知识点归纳之溶栓药考点分析

药学知识点归纳之溶栓药考点分析

赣州药学知识点归纳之溶栓药考点分析在赣州医疗卫生招聘考试中药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中国卫生人才网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学知识点:溶栓药考点分析,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溶栓药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溶解血栓的药,溶栓酶为促纤维蛋白溶解剂或纤溶酶原的直接激活剂(链激酶除外)。

代表药物:链激酶、尿激酶、阿普替酶、瑞普替酶一.溶栓药作用特点尿激酶:尿激酶对新产生的血栓溶栓效果较好。

链激酶:溶栓作用无选择性,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也降解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血浆蛋白。

静脉溶栓治疗首选阿普替酶或瑞普替酶,无条件时,可用尿激酶替代。

阿替普酶选择性地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故不产生应用链激酶时常见的出血并发症。

瑞替普酶与其他纤溶酶原激活药相比,溶栓作用迅速、完全和持久。

瑞普替酶与二代溶栓酶相比,具有下列作用优势血浆半衰期长,栓塞开通率高,给药方便。

具有较强的、特异的纤维蛋白选择性,可与纤维蛋白结合,迅速产生对纤溶酶原激活的催化作用。

给药较方便,可以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

全身纤溶活性小于链激酶,但大于阿普替酶。

治疗时间窗宽,溶栓效果好且安全。

二.典型不良反应常见表浅部位的出血,如皮肤、黏膜和血管穿刺部位出血、瘀斑,也可为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咯血、尿血、腹膜后出血、脑出血等。

严重出血患者可死亡。

严重出血发生率1%~5%,其中脑出血的发生率一般不足1%。

偶见溶血性贫血,黄疸及ALT升高;溶栓后继发性栓塞(肺栓塞、脑栓塞或胆固醇栓塞等)、过敏反应。

三.药物相互作用1.使用溶栓药后是否使用肝素可由医生决定,一般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若肝素静脉滴注,需监测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调整剂量。

2.溶栓药与华法林、抗血小板药、肝素和其他影响凝血的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3.使用某种溶栓药溶栓治疗,血管再通后,若再次发生梗死,可用其他溶栓药。

4.链激酶、尿激酶溶栓治疗应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增加疗效,且不显著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

常见的溶栓药物

常见的溶栓药物

常见的溶栓药物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溶栓药物溶栓药物是一组通过对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激活纤溶、将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的药物;目前用于临床而有效的有一下5种:1、链激酶SK:本品是一种从C组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蛋白激酶提纯的制剂,现已可用基因工程制备;其作用是与纤溶酶原结合成复合物,裂解其560精氨酸及561缬氨酸肽链,形成纤溶酶而激活纤溶;使用方法有以下3种:1首剂一次注射,继以维持量;一般先导量为SK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5-30分钟,继而每小时10万U,静脉滴注,疗程3-5天;用药前30分钟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或其他抗组胺药和地塞米松5mg,也可用氢化可的松预防过敏反应;2大剂量SK 75万U~150万U,静脉滴注30~90分钟;不用维持量,连续使用5天;3超大剂量SK,每小时150万U,共6小时;据文献报道:在治疗278例动脉栓塞性闭塞中,动脉再通率为%,股动脉再通率为%;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再通率为%;SK的最大缺点是除对人体有抗原性外,它对纤维蛋白无特异结合作用,可引起全身性的纤溶酶激活,易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引起出血;2、酰基纤溶酶原链激酶活化剂复合物APSAC:现常用的复合物制剂是酰基纤溶酶原链激酶活化剂复合物APSAC,酰基化的部位是在链激酶的丝氨酸酶区;APSAC不具活性,但注入血液后,在血栓的纤维蛋白上,酰基被水解,丝氨酸蛋白酶区暴露,激活纤溶酶原;APSAC优于SK,因SK血浆半衰期只有15~30分钟,APSAC延长至60分钟,APSAC对纤维蛋白有亲和力,故溶解血块纤维蛋白的作用较强;剂量与用法为APSAC 30U一次,静脉注射2~5分钟;3、尿激酶UK:临床上所用的尿激酶是从尿中提取,UK制品中含有高分子量UK相对分子质量54000及低分子量UK相对分子量33000,后者能激活全身性纤溶的作用,容易引起出血;故质量高的UK制剂中高分子量的UK含量应在90%以上;UK的剂量无统一标准;一般首剂用4000U/kg,10分钟内注射完毕,以后每小时4000U/kg,静脉滴注;有人认为,UK的剂量至少应达34万U才能使血浆凝块溶解,时间短于3小时;有人主张于15~20分钟内注射200万U,甚至300万U或静脉滴注90分钟;有人用UK4000~6000/分钟,动脉滴注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总量为25万U~50万U;有人采用较小剂量治疗脑血管血栓形成,每天6万U,疗程14天,有效率为%;作者用UK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剂量开始每天12万U,用3天,以后减半,14天为一疗程,静脉在再通率达%;UK虽有很强的溶栓作用,但也可以起全身纤溶系统的激活,而造成出血;4、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以往本品是从黑色素细胞瘤培养液中提取,产量很低;现已用基因工程大量制备,t-PA的优点是对纤维蛋白血栓有特异性的选择性溶栓作用,而全身性溶栓作用小,不会引起高纤维溶酶血症;现临床上用的t-PA是重组单链t-PA,总量80~100mg,其中10%静脉一次注射,其余从静脉滴注30~60分钟;有人主张用较小剂量,~kg,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0~120分钟,疗程为3~5天,曾有文献报道,第一天用t-PA4ug/kg,滴注2~4小时,第4、22、34天用维持量1ug/kgh;还有文献报道,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56%在35小时内血栓缩小49%;5、单链尿激酶pro-UK:单链尿激酶是单链u-PA,又称的、尿激酶前体,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现已运用重组技术制备;它的优点是有选择性溶栓作用,但不与纤维蛋白结合,全身性纤溶系统的激活作用小,半衰期只有5分钟;它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大大地强于对纤维蛋白原的溶解,其机制尚不清楚,一般用量为成人10mg,一次注射,以后30mg静脉滴注60分钟;溶栓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1、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SK和APSAC的应用,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出汗、腰背酸痛、不适感、恶心等,还可有一过性血压下降;处理可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者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2、出血:这是溶栓药物在血浆中纤溶过强,引起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降低所致的主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单纯局部渗血、皮下片状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处理方法首先应立即停药,严重者可用纤溶抑制剂,如氨甲苯酸抗血溶芳酸,PAMBS200~300mg,或者氨甲环酸止血环酸,AMCA250~500mg,静脉注射;若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g/L,而出血严重,则可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1~或输血浆;溶栓药物的禁忌证在以下情况,不宜或禁用溶栓剂:①胃肠道或泌尿道出血史者,如溃疡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溃疡性结肠炎;②颅内病变、创伤、肿瘤、血管病变;③外科手术后7~10天以内;④骨折;⑤大面积皮肤移植、烧伤未愈合者;⑥心肺复苏时;⑦妊娠期;⑧感染性血栓形成、细菌性心内膜炎;⑨新近形成的结核空洞;⑩高龄者慎用,70岁以上一般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溶栓药物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常见的溶栓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
溶栓药物
溶栓药物是一组通过对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激活纤溶、将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的药物。

目前用于临床而有效的有一下5种:
1、链激酶(SK):本品是一种从C组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蛋白激酶提纯的制剂,现已可用基因工程制备。

其作用是与纤溶酶原结合成复合物,裂解其560精氨酸及561缬氨酸肽链,形成纤溶酶而激活纤溶。

使用方法有以下3种:
(1)首剂一次注射,继以维持量。

一般先导量为SK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5-30分钟,继而每小时10万U,静脉滴注,疗程3-5天。

用药前30分钟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或其他抗组胺药和地塞米松5mg,也可用氢化可的松预防过敏反应。

(2)大剂量SK 75万U~150万U,静脉滴注30~90分钟。

不用维持量,连续使用5天。

(3)超大剂量SK,每小时150万U,共6小时。

据文献报道:在治疗278例动脉栓塞性闭塞中,动脉再通率为%,股动脉再通率为%。

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再通率为%。

SK的最大缺点是除对人体有抗原性外,它对纤维蛋白无特异结合作用,可引起全身性的纤溶酶激活,易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引起出血。

2、酰基纤溶酶原链激酶活化剂复合物(APSAC):现常用的复合物制剂是酰基纤溶酶原链激酶活化剂复合物(APSAC),酰基化的部位是在链激酶的丝氨酸酶区。

APSAC不具活性,但注入血液后,在血栓的纤维蛋白上,酰基被水解,丝氨酸蛋白酶区暴露,激活纤溶酶原。

APSAC优于SK,因SK血浆半衰期只有15~30分钟,APSAC延长至60分钟,APSAC
对纤维蛋白有亲和力,故溶解血块纤维蛋白的作用较强。

剂量与用法为APSAC 30U一次,静脉注射2~5分钟。

3、尿激酶(UK):临床上所用的尿激酶是从尿中提取,UK制品中含有高分子量UK(相对分子质量54000)及低分子量UK(相对分子量33000),后者能激活全身性纤溶的作用,容易引起出血。

故质量高的UK制剂中高分子量的UK含量应在90%以上。

UK的剂量无统一标准。

一般首剂用4000U/kg,10分钟内注射完毕,以后每小时4000U/kg,静脉滴注。

有人认为,UK的剂量至少应达34万U才能使血浆凝块溶解,时间短于3小时。

有人主张于15~20分钟内注射200万U,甚至300万U或静脉滴注90分钟。

有人用
UK4000~6000/分钟,动脉滴注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总量为25万U~50万U。

有人采用较小剂量治疗脑血管血栓形成,每天6万U,疗程14天,有效率为%。

作者用UK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剂量开始每天12万U,用3天,以后减半,14天为一疗程,静脉在再通率达%。

UK虽有很强的溶栓作用,但也可以起全身纤溶系统的激活,而造成出血。

4、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以往本品是从黑色素细胞瘤培养液中提取,产量很低。

现已用基因工程大量制备,t-PA的优点是对纤维蛋白血栓有特异性的选择性溶栓作用,而全身性溶栓作用小,不会引起高纤维溶酶血症。

现临床上用的t-PA是重组单链t-PA,总量80~100mg,其中10%静脉一次注射,其余从静脉滴注30~60分钟。

有人主张用较小剂量,~kg,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0~120分钟,疗程为3~5天,曾有文献报道,第一天用t-PA4ug/kg,滴注2~4小时,第4、22、34天用维持量1ug/(kg*h)。

还有文献报道,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56%在35小时内血栓缩小49%。

5、单链尿激酶(pro-UK):单链尿激酶是单链u-PA,又称的、尿激酶前体,是一种单链糖蛋白。

现已运用重组技术制备。

它的优点是有选择性溶栓作用,但不与纤维蛋白结合,全身性纤溶系统的激活作用小,半衰期只有5分钟。

它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大大地强于对
纤维蛋白原的溶解,其机制尚不清楚,一般用量为成人10mg,一次注射,以后30mg静脉滴注60分钟。

溶栓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
1、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SK和APSAC的应用,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出汗、腰背酸痛、不适感、恶心等,还可有一过性血压下降。

处理可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者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
2、出血:这是溶栓药物在血浆中纤溶过强,引起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降低所致的主要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为单纯局部渗血、皮下片状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处理方法首先应立即停药,严重者可用纤溶抑制剂,如氨甲苯酸(抗血溶芳酸,PAMBS)200~300mg,或者氨甲环酸(止血环酸,AMCA)250~500mg,静脉注射。

若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g/L,而出血严重,则可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1~或输血浆。

溶栓药物的禁忌证
在以下情况,不宜或禁用溶栓剂:①胃肠道或泌尿道出血史者,如溃疡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溃疡性结肠炎。

②颅内病变、创伤、肿瘤、血管病变。

③外科手术后7~10天以内。

④骨折。

⑤大面积皮肤移植、烧伤未愈合者。

⑥心肺复苏时。

⑦妊娠期。

⑧感染性血栓形成、细菌性心内膜炎。

⑨新近形成的结核空洞。

⑩高龄者慎用,70岁以上一般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