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企业”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大企业”病

编者按:

我们集团高速发展了三十多年,现有员工接近18000人,管理人员接近8%,各公司组织机构设置(管理层级)不尽相同,有些公司机构比较精简,有些就需要调整。

我们必须看到,正因为我们集团多年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我们的组织慢慢变的庞大起来,我们有些干部变得“懒散起来”,逐渐的,我们有些公司有了“大企业病”的前兆:当“官”的多了,干事的少了;讲待遇的多了,奉献的少了;固步自封的多了,谦虚学习的少了。这样的干部多了,带坏了整个风气,无论多么优秀企业,最终必将走向衰败。

幸运的是,我们集团目前正在进行组织机构调整调研中,我们发现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组织机构都是非常扁平,管理干部的工作非常饱和,通常一名干部至少要直接管理8-10人,这样才科学合理。想想看,我们公司职能部门的1名总监直管几名经理,1名经理又直管几名下属呢?假如某个部门10人都没有,我们的部门是不是可以直接管理,我们有没有必要,再下设一级机构?

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们集团全体员工,励精图治,取得了辉煌。但市场是残酷的,每个企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总结、改善与提高,才能不断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变也许会疼痛一点,但是,是为了我们大踏步的前进!

以下的资料摘自国内某公开出版物,请各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每个人学习,并展开讨论,提出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我们近期会开展一次有奖征文活动!

总部人力资源部

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什么是“大企业病”?

日本立石电机株式会社会长立石一真首次提出“大企业病”的概念。1981年秋,他察觉到自己的企业反应迟钝,给人的感觉是“公司的管理机能似乎相当衰弱”。经过分析研究,立石一真认为:企业如同人,年岁大了,身体胖了,锻炼少了,活力差了,都会导致生病,因此,他把诸如此类的现象概括为“大企业病”。

远离帕金森 治理企业病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然会因为组织庞大、机构臃肿而出现“大企业病”。这在管理学上被称作“帕金森综合症”。其主要特征是企业的组织臃肿庞大、机构重叠,人浮于事,虽然高层管理者整天忙得团团转,中层管理者却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基层员工则因为心灰意懒二变得不思进取,每天在混日子。

就中国企业的现状来看,虽然一些企业的规模还没有达到世界级水平,大企业病却已经纷纷出现,呈现一些“小胖子”式的企业。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才导致了规模没有人家的大,就已经染上了本不该有的病症。染上大企业病的企业,通常会抵触新生事物,对外封闭对内自大。

染病的企业效益不但不会随着规模的变大而提升,反而会出现成本高、运营效率低、市场反应迟钝等现象。要根除此类病,企业组织结构必须扁平化,管理幅度和层次均衡,权利下移,避免“官本位”,缩短“命令链”,避免“山头”和“派系”。同时,化小核算单位,形成自主经营体,治理“大企业病”。

大企业病治理秘笈

——“对标壳牌提升软实力”系列报道

治理“大企业端正”,远离“帕金森综合征”,从“只大不不强”走向“因

强而大”。

一般来说,企业发展到足够大的规模便会出现大企业病,在大企业病下,组织层级的增多以及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很容易造成员工在工作上的“扯皮”现象,从而降低工作效率。比如,在小公司一个人就能做的工作,在大公司可能需要7个人,而且这7个人会表现得比一个人还忙。原因就是,7个人之间会形成许多不确定以及不清晰的关系,从而造成彼此之间的互相推诿和扯皮,结果还会制造更多的矛盾。这里向

大家介绍一下世界优秀企业治理“大企业病”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组织结构扁平化

扁平化管理的最早实施者,是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韦尔奇1981年就任通用电气总裁时,发现从董事长到现场管理员之间的管理层次多达24-26层,于是通过“无边界行动”、“零管理层”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将公司的管理层级数减少到5-6层,彻底瓦解了20世纪60年代就深植于组织内部的官僚系统,不但节省了大笔开支,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提高。

扁平化管理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传统的等级结构管理模式中,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通常会组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则经过一层一层的过滤筛选,最后到达金字塔顶端的管理者。这种组织形式虽然结构严谨,分工明确,便于监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弊端也日益显露:机构臃肿、信息不畅、人浮于事等等,都带来了管理成本的上升以及管理效率的低下,而且员工的潜能也难以得到有效的释放。扁平化管理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由于它压缩了管理的层次,增大了管理的幅度(管理者所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数目),实现了均衡管理的幅度和层次,所以真正实现了整个组织效率的提高。

美国杜邦公司提出,一个独立的公司,最佳的组织层次是4个,只要不轻易地突破4层,这个公司的组织便能保持扁平化。实际上,现代企业管理中,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存在管理幅度和层次的均衡问题。管理层次越多,命令链越长,组织的效能就越低。反之,管理的层次越少,幅度越大,组织的效能就越高。因此,企业必须选择合适的管理幅度。否则,最高管理者能力再强,也会受到自身知识、能力、体力、时间及精力等方面的限制,而限制了组织最大效能发挥。为了保持一个精干的组织架构,公司在进行组织架构的“扁平化”时,必须注意控制总裁及各部门总经理的管理幅度。韦尔奇说:“一个中层以上的领导,最多只能管理8个直接下属,基层的管理者则最多只能管理15-20个。如果超过这个数量,管理的有效性就会下降。”根据美国100家大公司总经理管理幅度的统计表明:总经理管理幅度在6-12人的在80%左右,6人以下、12人以上的则只有20%左右。

世界一流企业壳牌,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充分贯彻了扁平化管理的思想。例如壳牌在中国大陆的合资企业中海壳牌,组织的纵向管理为3个层次,而横向管理只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