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2 内能热传递(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6.2 内能(第一课时)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6.2 内能(第一课时)

§16-2 内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量的概念引出●教学难点:理解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探究实验的过程●教学用具:压缩空气引火器、广口瓶、烧杯、热水、打气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装着开水的暖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这是什么能量把瓶盖推动的?暖瓶没有动,所以不是机械能;暖瓶也没有接电源,所以也不是电能,那么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二、进行新课1.内能(i n ter na l e ne rgy)如图1所示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那么运动的分子是否也有动能呢?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称为分子动能。

如图2所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势能,那么,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间也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注意:①内能指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单独某个分子的动能或势能不能称为物体的内能。

②内能是由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共同决定。

(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事例: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内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整理稿〕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的】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知道一切物质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观点进展说明.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力说明固、液、气三态之间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和试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探讨方法,培育学生视察和分析、概括实力.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用演示试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爱好,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干脆感知现象推想无法干脆感知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视察和试验,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说明某些热现象.【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猛烈程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提问:(1)可以推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探讨过汽车等物体运动一样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进展新课】学问点1:物质构成〔阅读P2〕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例题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10m答案:C学问点2 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试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清水中,视察水颜色变更快慢。

介绍,两种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试验演示:阅读教材P3?演示?中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试验。

引导思索:为什么最终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匀称了?因为分子是运动,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对方。

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闻……2.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展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现象举例加以说明。

探讨,并进展试验:〔1〕在教室喷空气清爽剂,很快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进展〕;〔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展〕;〔3〕堆放煤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展〕.总结:由于分子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猛烈.〔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展.〔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例题2:在刚刚装修好房间内,能闻到猛烈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造成.探讨说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防止吸入或接触甲醛.答案:无规那么运动学问点3 分子间作用力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肯定体积呢?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试验.〔教材P4?演示?〕思索、探讨.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肯定体积,使它们里面分子不至于散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美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 世纪和18 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 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 5 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 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12.2节,即内能和热传递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

3. 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让学生掌握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难点: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比热容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烤火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讲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例题讲解:运用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热传递、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5. 板书设计:内能、温度、质量、状态;热传递、方式、影响因素;热量、比热容、计算方法。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运用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全一册)知识树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树:第1节分子热运动考标要求: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一、课前学习1.常见的物质是由和构成的。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此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课内探究探究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构成的。

人们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探究2: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气体的扩散液体的扩散固体的扩散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探究3:分子间的作用力1.如图,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除了引力之外,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同时存在)(1)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分子间表现为___________。

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气体分子间距离,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__________,容易_________。

(3)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______,比固体的___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_________,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因此,液体较难___________,没有确定的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内能和热量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内能和热量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出去温度外,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讨论交流]南极的冰山有内能吗?
[总结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②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③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一.复习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二.引入新课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中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改变内能的方法。
三.进行新课
课题
2.内能和热量(3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多少的因素。
4.了解热量的概念、符号、单位,知道燃料热值的概念和单位,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教学教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教学教案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12.1 认识内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2.能简单描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4.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重点:改变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内能概念。

装有适量冷、热水的烧杯(400ml)各一只、铁丝一段、压缩空气引火仪、酒精灯、锤子、铁砧、砂纸等。

一、引入课题展示汽车、火车、拖拉机、轮船、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让学生看图比较,讨论交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交流、归纳要点:⑴都需要燃烧燃料;⑵最后都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

引导:它们都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来产生动力的。

那么,什么是内能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什么是内能1.阅读课本p22,交流讨论:(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对于物体具有内能,你是怎样理解的?(2)同一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为什么说“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每小组向全班汇报一个问题;教师及时点评总结。

探究点二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1.内能是可以改变的。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可以改变,内能也是可以改变的。

2.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活动: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纸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学生汇报操作方法,对各种不同方法梳理归类,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2)分析课本图12——3,12——4,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3.用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演示:压缩空气引火(2)列举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

4.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定义:①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叫做传导;演示实验:热传导②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演示实验:热对流③辐射——热由物体向外发射出去叫做辐射。

苏科版九年级《12.2内能 热传递(共2课时)》集体备课三栏式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12.2内能 热传递(共2课时)》集体备课三栏式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集体备课三栏式教案教学内容苏科版物理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1)课题第一课时:内能热传递(1) 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教学难点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教具学具烧杯、清水、红墨水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复习: 1.机械能分哪些?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二.新课讲授。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学生回答观察实验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适当的启发诱导。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

小组讨论 交流总结课堂 总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作业 设计练习册第2、4、5、8题独立完成教学 反思热水 温水 冷水教学内容苏科版物理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2)课题第二课时:内能热传递(2) 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4节,主要讲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原理。

2. 掌握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3. 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温度、状态等。

4. 掌握热量的概念,了解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有关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过程,热量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加热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提升重物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阐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3. 实验演示:演示滑轮组提升重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物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温度、状态等。

7. 热量概念讲解:讲解热量的概念,阐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8.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原理。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等。

3. 热量概念及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地面上升到高度为10m的位置,求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情况。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一般工作原理,热值。

就堂而言,主要由五个活动组成,分两时进行第一首先通过弯折铁丝活动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入手,与上一节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内容相呼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之间的异同。

接着通过演示点火爆炸说明内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为下面进行热机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然后重点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能量转化,而对柴油机和蒸气机则让学生阅读“信息库”,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展示热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时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酒精、纸片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值的概念,并指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静态图片与动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以便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教师:四冲程汽油机模型和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点火爆炸演示学生:铁丝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先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铁管靠在高速运转的砂轮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汽车在加油站加油后在公路上行驶(录象)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被高速飞轮磨下的铁屑为什么会火花四溅?汽车加了汽油或柴油燃料后是怎样使发动机工作的?今天的学习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学生观看、思考使学生产生凝问,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新教学1、学生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2、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应用——热机4、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师:同学们手上都有一根铁丝,将铁丝快速反复弯折铁丝七八次,触摸弯折处,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师:铁丝的温度升高,说明铁丝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个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注意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师:棉絮燃烧必须要达到它的着火点,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温度和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在刚才两个实验中,铁丝和棉絮增加的内能从何而?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初三物理(人教版)《内能(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初三物理(人教版)《内能(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3)热传递的方向: 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4)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5)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符号:Q 单位:焦耳(J) 。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初三上册
布置作业
1. 基础性作业:完成“学生资源”中的课后练习。 2. 拓展性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温室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初三上册
想一想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 动能为零 重力势能为零 机械能为零
所有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内能不为零
想一想
初中物理初三上册
初中物理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吗? 冰冷的冰山具有内能吗?
具有内能
具有内能
初中物理初三上册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呢?
初中物理
注:一切物体, 不论温度高低, 都具有内能。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初三上册
做一做
高温物体 “哈气”
低温物体 双手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内能 减少
能量 转移
内能 增加
初中物理初三上册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双手可以一直从热水袋 获得能量吗? 不能。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初三上册
(3)热传递的方向: 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分子势能
初中物理初三上册
一、内能
1. 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 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 物体的内能。
2. 单位:焦耳( J )。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初三上册
初中物理
机械能
动能
速度
重力势能 高度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教案:内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3.理解内能转化与守恒的概念。

4.了解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并能够应用其实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计算。

3.内能转化与守恒。

三、教学难点1.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

2.内能守恒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内能的概念,提问学生物体内部是否存在一种能量,并与热相关。

学生可能会提到热能、温度等概念。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即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

然后,进一步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实验示范(15分钟)教师进行一个与内能相关的实验示范,例如将一杯温度较高的水倒入另一杯温度较低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高的物体冷却时热量的减少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同时,提出进一步思考:这其中是否存在能量守恒的现象?4.计算公式(10分钟)教师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即内能等于物体的热容量乘以温度变化。

同时,向学生解释热容量的概念,并进行例题演示。

5.内能转化与守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的问题,例如物体的内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然后,介绍内能守恒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际应用。

6.练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内能计算、内能转化与守恒的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拓展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拓展讲解。

然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课堂作业1. 计算题:如图所示,有一块质量为5kg的铁板,温度由25°C升至75°C,请计算铁板的内能变化量。

2.应用题:请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其内能转化与守恒的过程,并写下你的思考与分析。

初中物理热的传递教案

初中物理热的传递教案

初中物理热的传递教案一、课题:热的传递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的实质。

2、掌握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理解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2、通过实例,分析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实质。

2、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

2、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热量?什么是温度?什么是内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2、讲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现象,那就是热的传递。

热传递是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它是如何进行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二)探究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1、实验一:传导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热源(如电热丝)放在一个金属板上,金属板上放一个小铁块。

观察小铁块是否会被加热。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热源、金属板和小铁块之间的热传递现象。

2、实验二:对流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杯热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容器上方放一个冷盘。

观察热水是否会上升,冷水是否会下降。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热水的上升和冷水的下降现象。

3、实验三:辐射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用一个热源(如电热丝)照射一个黑色的物体,观察物体的加热情况。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热源和黑色物体之间的热传递现象。

(三)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热传递的规律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热传递的规律。

2、教师讲解: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在固体中进行的,对流是在液体和气体中进行的,辐射是在真空中进行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

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 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

本节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热传递的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4.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内能的改变方式。

2. 掌握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热传递的微观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金属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用热水取暖、夏天用冷水降温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原理探究:通过实验演示和微观解释,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分析热传递过程等。

6. 知识拓展: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能和热传递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2 内能热传递(第1课时)教案(新
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知道内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
一、内能的概念
展示下列图片:
.运动的篮球都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什么。

图2.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他就具有了重力势能,那么互相吸引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就具有了势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什么
图3.被压缩的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那么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就具有了势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什么。

总结:上面的几幅图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结论:引出内能定义
观察书图12-16,讨论: 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
2、0 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
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内能吗?
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二、探究: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猜想与假设: 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

实验研究: (1)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做一做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只玻璃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现象
实验表明: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分子运动得越快→分子动能越多→物体的内能越多
结论: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在大
理论分析:(2)内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