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病学

合集下载

01口腔黏膜病学概论

01口腔黏膜病学概论

Oral mucosa指口腔内的湿润衬里,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皮肤的特点,如两者有相似的组织学结构,均由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其交界处呈波浪形。

其他自身特点: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除皮脂腺外,不具备其他皮肤附件。

Oral mucosal disease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

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特点1、性别:某些疾病患病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多发生于女性;预后也与性别有关,如女性白斑癌变明显高于男性2、年龄:3、部位:不同部位易感性不同。

“危险区域”,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4、损害:更迭性、重叠性;部位差异性;病损的共存性5、诊断方法: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病理6、治疗:同病异治(不同原因)、异病同治(相似发病机理)、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7、转归:大部分预后良好、癌变、全身症状的先兆癌前病变:潜在恶性疾患癌前状态:OSF、DLE、syphilis口腔黏膜正常结构1、上皮:基底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其他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2、固有层3、粘膜下层4、基底层口腔黏膜上皮的结构蛋白1、角蛋白keratin:中间丝超家族结构蛋白,定位于胞质,属于胞质蛋白,是所有上皮中的主要细胞骨架蛋白,维持细胞形状和生存角蛋白的表达有典型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单纯大疱性表皮松解:角蛋白5/角蛋白14白色海绵状痣:K4/K132、桥粒和桥粒蛋白细胞粘附附着体,为连接相邻的上皮细胞且提供角蛋白丝在上皮细胞表面的附着自身抗原寻常型:Dsg3落叶型:Dsg13、半桥粒和半桥粒蛋白细胞黏附复合体,实现上皮和上皮下黏膜固有层大疱类天疱疮抗原180 BP180口腔黏膜疾病的基本病损Macule、Patch:皮肤黏膜颜色改变,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无硬结改变Macule:直径小于2mm;Patch:直径大于2mm维生素C缺乏症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加压不褪色(出血)艾迪生病或黏膜固有层陈旧性出血或粘膜内金属颗粒沉积——黑色素沉着Papule:粘膜上小的实体性突出,针头大小,直径小于1cm扁平苔藓Plaque:多数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白色或灰白色,表面平滑或粗糙Vesicle: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上皮内疱(棘层内疱):被膜或疱壁较薄而柔软基层下疱(上皮下疱):疱壁较厚Bulla:疱损害直径大于1cm,典型大疱见于天疱疮、类天疱疮Pustule:脓疱Ulcer:黏膜上皮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浅层——上皮层,深层——粘膜下层Erosion:表浅缺损,上皮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层Nodule: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团块,直径大于5cmTumor:Atropy: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血管分布清楚,病变位置略凹陷Rhagades:线状裂口Pseudomembrane:可擦掉、撕脱Crust:痂Scale:鳞屑Necrosis:Gangrene:。

口腔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口腔黏膜病学

一、口腔口腔黏膜病学2. 黏膜的基本病损:1、斑与斑片: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之为斑片。

2、丘疹与斑块: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白色或灰白色。

3、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4、大疱: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

5、脓疱:也是一种疱性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6、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7、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

8、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

9、肿瘤: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大小形状颜色不等。

10、萎缩: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

11、皲裂: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12、假膜: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擦掉或撕脱。

13、痂:通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出现于唇红部,多为黄白色痂皮,如有出血则成深颜色,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

14、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

15、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物寄生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

3. 口腔黏膜病的病历书写:(1)口腔粘膜病的病史较口腔科其他临床学科所要求的更为详尽,这是由于粘膜病种类繁多且常与全身性疾病或皮肤病有一定的联系。

有完整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系统复习。

(2)在询问和记录病史中首先应注意主诉症状的特征、程度,性质、发作时间的规律、加剧或减轻的因素、部位。

口腔黏膜病学导论PPT课件

口腔黏膜病学导论PPT课件

认识口腔黏膜病
让患者了解口腔黏膜病的种类、症状、治疗方法等信息,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调整饮食习惯
指导患者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心理疏导
口腔黏膜病可能导致疼痛、不适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心理 压力。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题也是必要的。
06 口腔黏膜病的研究进展与 展望
现代
现代口腔黏膜病学不仅关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注重预防和病因研究,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口腔黏膜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口腔学
口腔黏膜病学是口腔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与牙科学、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科学等学科相互关联。
免疫学
许多口腔黏膜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 有关,因此口腔黏膜病学与免疫学也
有着密切的联系。
皮肤病学
口腔癌
口腔癌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结节、 溃疡或菜花样增生,可伴有疼痛、 出血等症状。鉴别诊断包括口腔 炎、口腔乳头状瘤等。
03 口腔黏膜病的病因与发病 机制
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
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 可引起口腔黏膜的疱疹性病变。
细菌感染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可引 起口腔黏膜的炎症反应。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使用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 药物,加速口腔黏膜病的康复

物理治疗
如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方法 ,促进口腔黏膜的愈合。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口腔黏膜病,可能 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营养支持
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有助
于口腔黏膜的康复。
患者教育
提高口腔卫生意识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
第二节 带状疱疹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病因、病损特点)
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 2.病损特点:
1)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成带状的成簇大水疱,单侧损害,不超过中线;三叉神经痛样的 剧痛。 2)第一支:除额外,可累及眼角黏膜,致角膜溃疡,甚至失明; 第二支:累及唇、腭及颞下部、颧部、眶下皮肤; 第三支:累及舌、下唇、颊及颏部皮肤。 3)病毒侵及颅内膝状神经节,导致赖-亨综合症(Ramsay-Hunt 综合征):面瘫、耳痛及外 耳道疱疹。 4)多数患者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第二节 口腔黏膜的结构和功能
1. 口腔黏膜的结构。 口腔黏膜由上皮层、固有层、粘膜下层和基底膜组成。 1)角化型上皮的上皮层由深至表为基底层、棘层、粒层及角化层。上皮内分布有一些非 角质形成细胞,如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感觉感受器)。 角质化的细胞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呈扁平六角形鳞状,细胞内充满嗜酸性角质。细胞 核消失称正角化(orthokeratosis),细胞核存在而发生皱缩的称不全角化(parakeratosis)。 2)固有层是由细胞、纤维和基质构成的致密结缔组织。 3)黏膜下层为富含腺体、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脂肪组织等的疏松结缔组织,为固有层 提供营养和支持,主要分布在被覆黏膜,牙龈、硬腭大部及舌背无黏膜下层。
近乳磨牙(成人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更明显。 3)糜烂期:水疱溃破后形成大面积糜烂,能造成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 4)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 7~10 天。 3.鉴别诊断: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与疱疹型 RAU 鉴别】 1)年龄:婴幼儿;成人,女性多见。 2)发作情况: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自然病程较短,约 7-10 天;周期性反复发作, 全身反应较轻,自然病程长,约 10-14 天。 3)病损特点: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①成簇小水泡,破溃后形成大片表浅溃疡;②损害遍及口腔黏膜各 处包括牙龈、上腭、唇颊舌黏膜;③可伴皮肤损害;④。 疱疹型 RAU:①散在溃疡,无发疱期;②损害仅局限于口腔的非角化黏膜;③无皮肤损 害。 【疱疹性咽峡炎】 1)病因:柯萨奇病毒 A4 型。 2)病损特点:累及口腔中后份(悬雍垂、扁桃体、软腭),不累及牙龈;成簇的小水疱; 全身反应轻。 复发性单纯疱疹 (年龄部位、病损特点、鉴别诊断) 1.年龄:成人;部位:唇部及唇周皮肤(唇疱疹); 2.病损特点:成簇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痂壳,自然病程约 7-10 天,愈合后不 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全身症状较轻。

口腔粘膜病学

口腔粘膜病学

口腔粘膜病学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口腔粘膜(mucosa):是口腔内的湿润衬里正常的口腔粘膜:湿润、光滑、呈粉红色,除皮脂腺外,没有其它附件。

如果达不到此标准,就会发生疾病。

如口干症、口腔粘膜溃疡、粘膜白斑、肿瘤等。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结构:上皮层(基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固有层、黏膜下层、基底膜功能:1、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细胞屏障、免疫球蛋白屏障)2、感觉功能3、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口腔黏膜病oral mucosal diseases: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特点(1)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2)年龄: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好发于青壮年(3)部位:口底-舌腹的U形区、颊粘膜内侧三角形口角区、软腭复合体为口腔黏膜危险区域。

1(4)损害:①更迭性与重叠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的损害称为重叠性)②部位的差异性③病损的共存性(5)诊断方法:①结合临床病损诊断,②结合病理检查,③治疗性诊断(6)治疗:①同病异治、②异病同治、③局部疾病全身治疗、④中西医结合治疗(7)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的可能口腔黏膜病的基本临床病损(1)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

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2)丘疹与斑块丘疹papule: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

扁平苔藓为典型的丘疹,常排列成网状、环状、带状、斑块。

斑块plaque或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

第一章 口腔黏膜病学 PPT课件

第一章 口腔黏膜病学 PPT课件

口腔黏膜基本病损类型如下:
1.斑:它的含义是指黏膜或皮肤上的局限
性颜色异常损害。斑的颜色、大小、形状各不
相同,不高于粘膜表面,也不变厚。其颜色比
周围正常黏膜为深。若为黏膜固有层血管扩张、
增生或充血引起的称为红斑。
① 红斑(ergthemaous macule),红斑
压之褪色。
② 若为出血引起的称为淤斑(ecchymosis),
六、口腔黏膜病的分类 口腔黏膜病分类的目的是,反应病变本质, 便于诊断,指导治疗。但本病的病种繁多,有 常见的、少见的及罕见的,病因也较复杂,甚 至其病因不明确,而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多 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可在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同 时重叠发生。如:扁平苔藓、白塞氏病、疱类 疾病等均不易分清,目前各家分类也不一致, 论点也不同。
二、口腔黏膜分类
人类的口腔黏膜在口腔的不同部位,其结
构和功能上有一定差异。临床上通常分为三类
(这是由Orban和Sicher提出来的),即:①
咀嚼粘膜;② 被覆粘膜;③ 特殊黏膜。
三、口腔黏膜的功能
我们知道,口腔黏膜是由上皮层、固有层、
黏膜下层和基底膜构成。
四、口腔黏膜病与全身的关系
口腔黏膜病是整个机体的一部分,和体内
但是,这一名词目前已完全不能适应新形 式下各学科的需要,也极易造成口腔界的分 歧与概念上的混乱,所以及早地将其从口腔 内科学中分离出来将更加有利于这一新学科 的研究与发展。
一、口腔粘膜的结构 口腔粘膜是口腔的湿润衬里,在唇部、口 腔粘膜与皮肤相连,向后延续为咽部粘膜,涎 液腺开口于口腔,涎液流入口腔使口腔粘膜保 持湿润。口腔粘膜的结构与皮肤相似,主要由 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口腔粘膜的结缔组织称 固有层,相当于皮肤的真皮,但唯一与皮肤不 同的是粘膜没有皮肤附属器。那么口腔粘膜的 上皮是借基膜与固有层相连,部分粘膜深部还 有粘膜下层。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名词解释1、口腔粘膜病口腔粘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较多的疾病总称2、斑macule 为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其大小不定不高出粘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直径小于2mm。

3、丘疹papule粘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高于黏膜面直径1- 10mm不等尖形、圆形、扁平形?4、疱vesicie是一种圆形突起内有液体潴留直径小于 1 cm。

如脓、血、水疱口腔粘膜病常见的疱为水疱.5、溃疡ulcer 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

6、糜烂erosi粘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on7、萎缩atrophy 上皮组织变薄伴有结缔组织的细胞体积变小。

8、皲裂rhagades 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于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pseudomembra ne 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有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9.、假膜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起形成可以被擦掉。

2-3周潜伏期好发口咽、舌、回盲、肺部小结可发展为顽固10、结核初疮原发性性溃疡周围有硬结无11、结核性溃疡继发性或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常见舌部疼痛明显溃疡界清线形浅表、微凹而平坦的溃疡基底暗红色桑椹样肉芽肿。

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向中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预后差12、寻常狼疮好发于无病灶且免疫好的青少年早期损害表现为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结节压诊实验中央圆形苹果酱色周围为苍白皮肤继发感染可发生坏死造成组织缺损形似狼噬名狼疮1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到抗原 antigen)或半抗原 hapten)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

15、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直径为左右的圆形红斑的中心有粟粒大小的水疱又称靶形红斑多见于腕部、踝部及手背开始为淡红色 1-2日后中央部位红色转暗并发送水疱边缘呈鲜红色环状。

《口腔粘膜病学》名词解释

《口腔粘膜病学》名词解释

1.papule即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口腔黏膜的丘疹,一般都由大量排列不一的针头大小的病损组成,颜色呈灰白色或为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

扁平苔藓在口腔的表现为典型的丘疹,它排列成带状、斑块和环状。

2.HFMD即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

其为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

3.coccigenic stomatitis即球菌性口炎,是急性感染性口炎的一种,临床上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为膜性口炎。

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口腔黏膜球菌感染往往是几种球菌同时致病,引起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

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时,表现为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Ramsay-hunt综合征。

5.target lesion即靶形红斑,为典型的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是直径为0.5cm左右的圆形红斑,中心有粟粒大小的水疱。

为多形性红斑的典型皮肤病损,多见于腕部、踝部及手背。

开始时为淡红色,1~2日后中央部位红色转暗,并发生水疱,边缘呈鲜红色环状,或出现丘疹。

可有瘙痒感,无明显疼痛。

6.fixed drug eruption即固定性药疹,为药物过敏性口炎再次发作时,局部灼热发痒,有暗红色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数目不多或为单个,多发生于固定位置;以唇部多见,一般持续一周左右,消退后可留有棕褐色或黑色素沉着,可存留较长时间而不消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免疫学检查
2021/2/13
(3)活体组织检查:确定诊断、排除恶变 部位:与正常组织相连的损害边缘 深度:达到粘膜下层
口腔粘膜病学
2021/2/13
第一节 口腔粘膜病概述
一、口腔粘膜与口腔粘膜病
2021/2/13
黏膜(mucosa):指口腔、鼻腔、肠道、 阴道等与外界相通体腔的湿润衬里
口腔黏膜( oral mucosa )
组成—— 上皮 和 结缔组织
形态 —湿润、光滑、 粉红色 除皮脂腺外, 无皮肤附件
2021/2/13
颜色:变黑:组织腐败的硫化氢与红细胞铁 形成硫化铁沉淀 恶臭
2021/2/13
口腔粘膜病的检查与诊断
(一) 病史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家族史 检查 诊断 治疗
2021/2/13
(二)检查 1.口腔粘膜检查 (1)唇红:对称性、色泽、有无皲裂、脱屑、 痂壳、 糜烂、渗出物等 (2)唇、颊粘膜:系带位置、形态 腮腺乳头:颊粘膜隆起、正对上颌第二磨牙冠 (3)口底及舌腹:舌系带、舌下腺及舌下腹 舌系带:位于口底中份 颌下腺、舌下腺导管开口:沿系带两侧或舌下 肉阜
上皮内疱(棘层内疱):疱壁薄软 上皮下疱(基层下疱):疱壁厚 发展:疱壁破裂---糜烂 或 溃疡 病因:疱性损害可见于:病毒感染
药物反应 烫伤 疱性皮肤病
2021/2/13
大疱 (bull)
性质:大的水疱型病损 大小:直径在 5mm以上 见于:天疱疮、类天疱疮
疱性疾病:多形性红斑 疱疹性口炎
脓疮 (pustule) 性质:疱型病损 内容: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后无瘢痕 ---轻型口疮
深层溃疡:波及粘膜下层,愈后遗留瘢痕 ---腺周口疮
溃疡底部:结缔组织和纤维蛋白。黄、灰白、红色 外形:圆的
狭长带状溃疡:机械性或化学性损伤 不整齐(潜掘形):结核性溃疡 突起和硬化:恶性肿瘤
2021/2/13
8.肿 瘤
性质:自粘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 大小、形状、颜色不等
口腔粘膜病 roal mucosal diseases
口腔粘膜及软组织上的 类型各异、 种类众多的 疾病总称
是已知或未知的全身性障碍在口腔黏膜的表现 是非肿瘤性的疾病,但包括癌前病损
2021/2/13
口腔粘膜病内容
1、单发于口腔粘膜上的疾病———— 创伤性溃疡 2、伴发皮肤或单发口腔粘膜的皮肤疾病—扁平苔癣 3、合并起源于外、中胚层的某些疾病 :

口腔粘膜的丘疹:由大量排列不一病损组 成
口腔扁平苔癣:典型的丘疹排列成带状、 斑块、环状
2021/2/13
4.结节(nodule)
性质:突起于口腔粘膜的实体病损 (结缔组织)
大小:直径为 5mm -2cm 颜色:粉红至深紫色 见于:纤维瘤

2021/2/13
5. 疱(vesicle)
性质:粘膜内贮存液体而成 形状:圆形、突起、半透明 大小:2-5mm
炎性细胞
聚成
颜色:灰白色 或 黄白色膜
见于:溃疡表面、可擦
痂 性质: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固 颜色:黄白色、深褐色 见于:皮肤、唇红部
2021/2/13
12.坏死 和 坏疽
坏死(necrosis):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 坏死性龈口炎 复发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白血病的牙龈
坏疽(rangrene):大范围坏死+ 腐物寄生菌 走马牙疳(坏死性口炎)
(4)舌: 伸舌检查:对称性、有无歪斜或震颤 舌背乳头:增生或萎缩
2021/2/13
(5)腭:腭皱壁、腭乳头、腭小凹 软腭:活动性及悬雍垂的形态
(6)咽:咽前后柱是否充血 扁桃体是否肿大
(7) 牙龈: 形态 色泽 起疱 上皮剥脱 白色斑纹
2021/2/13
2. 辅助检查
(1)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 凝血功能检查 血清铁、叶酸 红细胞沉降率 血糖测定
按组织病理学可分为: 真性肿瘤:良性肿瘤---表面规则,活动
恶性肿瘤--表面不规则、溃疡固定
肿瘤样病变:脓性肉芽肿 血管性肉芽肿 囊肿性损害
活体组织---组织学检查
2021/2/13
9.萎 缩 (atronhe)
性质:表面所覆盖的上皮 变薄
颜色:发红的病变 形状:略呈凹陷,一些上
皮结构消失 见于:舌乳头萎缩
2021/2பைடு நூலகம்13
6.糜 烂 (erosion)
性质:粘膜的表浅缺损 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颜色:红色 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 见于:上皮内疱破溃后:单纯疱疹
天疱疮 机械创伤: 边缘模糊的线形糜烂
2021/2/13
7. 溃 疡(ulcer)
性质:粘膜上皮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形状:凹陷 (表层坏死脱落)
2021/2/13
2.丘 斑 (patch)
性质:界限清楚、稍隆起、坚实的病损 大小:不等 颜色:白色或灰白色 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有沟裂分割
口腔粘膜白斑 癌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均可呈现丘斑形病损
2021/2/13
3.丘疹 (PaPule)
性质:小的实体性突起 ,针头大- 5mm直径 形状:基底---圆、椭圆形 表面---尖、圆、扁平形 颜色:灰白色、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 显微镜下:上皮变厚、浆液渗出、炎性浸
—多形性红斑、白塞病( 外阴、肛门、眼结膜、虹膜等)
4、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 :
——维生素缺乏症、血液病、克罗恩病等
2021/2/13
分类(以临床特征为主干)
感染性疾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溃疡类疾病 大疱类疾病 斑纹类疾病 肉芽肿疾病
唇舌疾病 艾滋病 性传播疾病 全身疾病口腔表征 口腔黏膜色素异常
2021/2/13
口腔粘膜临床病损特点 (基本类型)
1.斑 (macule)
性质:颜色异常的局限损害(不高、不厚、不硬) 颜色:较深 (红色、红棕色、棕黑色) 红斑:粘膜固有层血管扩张、增生和充血 黑斑:1. 上皮基底层黑色素沉着(艾迪生病)
2. 固有层有陈旧性出血的含铁血黄素 3. 粘膜内有些金属颗粒沉积(银、秘) 外形:圆形、椭圆形、线形
2021/2/13
10.皲 裂 (hagaaes)
性质: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
见于:核黄素缺乏 --- 口角皲裂 深度:上皮内:痊愈后不留瘢痕
粘膜下层:愈合后有癫痕, 出血、灼痛
2021/2/13
11.假膜(pseudomembrane)
性质: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
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