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
方法:对80例DLBCL患者予以标本取材,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生存及相关预后情况。
结果:随访1~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2个月,总体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00%、75.00%、72.50%;免疫组化抗体指标GCB百分比最高(76.25%);单因素分析,GCB、Bcl-6表达为影响生存的因素。
结论:DLBCL的患者,GCB、Bcl-6同预后存在关联,相关抗体测定为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分型;预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常见但具有明显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
它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占据了成年人淋巴瘤的30-40%[2]。
DLBCL的临床表现广泛,从无症状到进展迅速的全身症状均有报道。
病理学上,DLBCL表现为弥散性的大B细胞增生[3]。
然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变异性是DLBCL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因此提供了丰富的病理学亚型。
尽管DLBCL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抵抗或复发[4]。
因此,对DLBCL的准确病理学分析和亚型划分,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5]。
本文旨在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并最终优化DLBC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0~70岁,平均(64.75±1.35)岁。
1.2方法采集的病理标本,置于浓度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及石蜡包埋,制作4μm切片。
采取苏木素-伊红染色,实施免疫组化检测,选择Dako公司抗体 CD20、CD79a、GCB、Bcl-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分享精选全文完整版
Riedell PA, Smith SM. Cancer. 2018 Dec 15;124(24):4622-4632.
BT作K依用赖机的制NF-κB激活对淋巴瘤细胞生存发挥关键作用
B细胞受体(BCR)信号传导对B细胞存活的调节
双侧乳腺扫查:
双侧乳腺扫查:
双乳腺体层不厚,回声欠均匀,导管未见明显扩张。
双乳腺体层不厚,回声欠均匀,导管未见明显扩张,
右乳11-12点钟方向腺体层内一片状低回声区,范围约 右侧乳腺腺体层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37×14m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
左乳11-3点钟方向腺体层内见片状低回声区,长径超出
髓质分界欠清,CDFI内可见短杆状血流信号。
右侧腋窝未见明显异常回声淋巴结。
病理病理
2021年3月5日病理(左乳肿块穿刺物)HE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符合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倾向弥漫 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来源。免疫组化:CD45(+),CD20 (+), PAX-5 (+), CD79a (+), CD21 (+), CD10 (-) , CD5 (-) , CD3 (-) ,MUM-1 (-) ,Bcl-6 (+) , Bcl-2 (+,>70%), C-Myc(+40-50%),CyclinD1 (-) ,CD30 (-) ,TdT (-) ,Syn (-) ,CgA (-) ,MPO(-) ,Ki-67(+, 约70%),
N=10 5 (50%) / 1 (10%) / 4 (40%)
3/10 (30%) 7/10 (70%) 8/10 (80%) 7/10 (7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
• CD5+DLBCL • 生发中性B细胞样 • 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
DLBCL亚型
• 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型大B 细胞淋巴瘤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DLBCL
• 原发性皮肤DLBCL
• 老年EBV+DLBCL
.
10
其他大B细胞淋巴瘤
• 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 慢性炎相关性DLBCL • 淋巴瘤样肉芽肿 • ALK 阳性DLBCL • 浆母细胞淋巴瘤 • 发生于HHV8相关的多中心Castleman病大B细胞
.
23
.
24
Bcl-6
.
Bcl-2 CD10
25
IHC确定DLBCL细胞起源
生发中心细胞
CD10+ or
BCL6+ and MUM1-
CD10
BCL6
+
+ or -
/ 只要CD10+ 只有BCL6+
-
+
非生发中心细胞
(生发中心后的B细胞)
CD10- and MUM1+
-
+ or -
or
CD10- and BCL6-
.
3
流行病学
DLBCL在西方国家占成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30%40%,在发展中国家更高
中位发病年龄60-70岁,男稍多于女
.
部位
结内和结外
结外可发生在结外任何部位,如皮肤、中枢神经、 骨、睾丸、软组织、腮腺、肺、女性生殖道、肝、 肾、脾和Waldeyer环;最常见的部位是胃肠道 (胃和回盲部)
.
淋巴结周围组织常有浸润,可见宽的或窄的硬化 性纤维条带。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2010-10-11
辅 助 检 查
鼻CT:双侧上颌窦、左侧筛窦、额窦右侧炎症。
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幼稚淋巴细胞1.5%。 彩超:右侧颈部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较大的 1.0×0.6cm,左侧较大的1.8×1.1cm,双侧颌下多个低 回声,右侧较大的1.6×0.8cm,左侧较大的2.0×1.2cm; 腹膜后下腔静脉后方及腹主动脉侧后方可探及数个大小 不等的低回声,较大的大小约1.9×1.6cm。
2010-6-22
辅 助 检 查
骨髓涂片:幼稚淋巴细胞1%。 腹腔彩超:右侧肠系膜旁多个等回声,较大的2.1×0.7 厘米,左侧肠系膜旁可见多数个较低回声,较大的 1.2×0.2厘米。
2010-7-29
辅 助 检 查
彩超:双侧颈部可见多数低回声,相合融合,右侧最 大的3.1×0.6厘米,左侧最大的2.7×0.5厘米,左侧锁 骨上未见肿大淋巴结,右侧锁骨上见多数低回声,最 大的0.8×0.3厘米,腹腔内可见多数等回声,右侧最大 的3.1×0.6厘米,左侧最大的2.4×0.6厘米。
原位杂交:EBER(+) 病理诊断:鼻咽部EB病毒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T细胞型,单行性
诊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全身浅表淋巴结、鼻腔、结肠、 直肠、肝、脾、骨髓)
Ⅳ期B组
化疗方案一览表
腹腔、肠道
腹腔、骨髓
腹腔
腹腔
腹腔
高子芬会诊
乙肝
腹腔 腹腔淋巴结缩小
腹腔
脾脏、腹腔
肝脏、脾脏、 腹腔 腹腔、骨髓、肝、脾
富T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科
刘景华
病
史
患者、男、21岁、身高175cm,体重59kg
2009年1月 左侧颈部淋巴结核桃大小,1周后就诊哈 尔滨211医院,抗炎治疗,肿大淋巴结缩 小。 2009年2月 左侧颈部淋巴结再次肿大,伴发热,体温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发表时间:2012-08-22T08:44:09.92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1月总第203期供稿作者:石萍霞董都选李允利[导读]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
石萍霞董都选李允利(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病理科陕西宝鸡721001)【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标本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3-4um切片,光镜观察。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即用型工作液,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免疫表型。
结果:36例DLBCL中结内占52.8%,结外占47.2%,胃DLBC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类型,占结外淋巴瘤52.9%,无论发生于结内或结外,肿瘤均由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构成,瘤细胞弥漫分布,全部表达B细胞标记CD20,83.3%(30/36)病例Ki67>40%,36.1%(13/36)表达MUM1,69.4%(25/36)表达bcl-2,38.8%(14/36)表达 bcl-6,13.8%(5/36)病例表达CD10,少数病例表达CD5(1例)及CD30(2例),瘤细胞不表达 CK、CEA、CD3、ALK、EMA。
GCB型13例(36.1%),non-GCB型23例(63.9%)。
随访2-34月,17例建在,9例死亡,10例失访。
结论:DLBCL是发生于结内、外的大B细胞弥漫性增生形成的一组侵袭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占54.5%(36/66),也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类型,具有发病部位广泛,免疫表型复杂等特点。
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及淋巴瘤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02-0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在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为非特指型(DLBCL-NOS)、特殊亚型和其它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分析
㊀㊀作者单位:22300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闵琦㊁黄倩㊁朱子元㊁刘淮东);病理科(黎珩);影像科(徐华林)通信作者:刘淮东,E -m a i l :h a e yo n c o l @163.c o m ㊃临床研究㊃原发睾丸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病例分析闵琦㊀黎珩㊀徐华林㊀黄倩㊀朱子元㊀刘淮东d o i :10.3870/j.i s s n .1674-4624.2020.03.009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原发睾丸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P T -D L B C L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要点㊂㊀方法㊀回顾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例P T -D L B C 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㊂㊀结果㊀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7岁(48~83岁),均以单侧睾丸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为首发症状,左㊁右侧各4例㊂根据A n nA r b o r 分期标准,ⅠE 期4例,ⅡE 期2例,ⅢE 期2例㊂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其中生发中心(G C B )型2例,非G C B 型6例㊂8例患者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其中6例行C HO P 方案化疗,3例联合利妥昔单抗,2例接受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2例接受对侧睾丸放疗㊂近期疗效示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2例术后拒绝进一步治疗,未纳入疗效评价㊂8例患者随访6~81个月,平均27个月,其中4例生存,4例死亡㊂㊀结论㊀P T -D L B C L 临床罕见,症状不典型,确诊依赖于睾丸病理学检查㊂本病侵袭性强,复发风险高,术后可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㊁对侧睾丸放疗及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㊂ʌ关键词ɔ㊀睾丸肿瘤;㊀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㊀诊断;㊀治疗C l i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p r i m a r y t e s t i c u l a r d i f f u s e l a r g e B -c e l l l y m ph o m a ㊀M I N Q i ∗,L IH e n g ,X U H u a -l i n ,HU A N GQ i a n ,Z HUZ i y u a n ,L I U H u a i d o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n c o l o g y ,A f fi l i a t e d H u a i 'a n H o s p i t a lo f X u z h o u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o f H u a i 'a n ,H u a i 'a n 223001,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 U H u a i d o n g ,E -m a i l :h a e yo n c o l @163.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㊀O b je c t i v e ㊀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f e a t u r e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s t r a t eg i e s o f a s e r i e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h p ri m a r y t e s t i c u l a r d i f f u s e l a r g eB -c e l l l y m ph o m a (P T -D L B C L ).㊀M e t h o d s ㊀F r o mJ a n u a r y 2013t oJ a n u a r y 2020,8p a t i e n t sw i t hP T -D L B C Li n A f f i l i a t e d H u a i 'a n H o s p i t a l o f X u z h o u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a n dS e c o n d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o fH u a i 'a nw e r e t r e a t e d .T h e i r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a n d t h e r e l a t e dr e f e r e n c e sw e r e r e v i e w e d .㊀R e s u l t s ㊀T h em e d i a na ge of 8p a t i e n t sw a s 67y e a r s o l d (r a ng e 48-83y e a r s ).A l l p a t i e n t s p r e s e n t e dw i th p r o gr e s s i v e u n i l a t e r a l p a i n l e s s s o l i de n l a r g e m e n t o f t h e t e s t i s ,a n d 4c a s e sw e r e o n e a c h s i d e o f t h e l e f t a n d r i gh t .A c c o r d -i n g t oA n nA r b o r s t a g e ,t h e r ew e r e 4c a s e so f s t a g e ⅠE ,2c a s e so f s t a g e ⅡEa n d2c a s e so f s t a g e ⅢE .A l l p a t i e n t s h a d d i s e a s e o f t h eD L B C Ls u b t y pe ,o fw h i c h 2p a t i e n t sw e r e g e r m i n a l c e n t e r B -c e l l (G C B )p h o n o t y p e a n d t h e o t h e r 6p a t i e n t sw e r e n o n -G C B p h o n o t y p e .A l l pa t i e n t s u n d e r w e n t t h e o r -c h i e c t o m y ,a n d 6o f t h e mr e c e i v e dC HO P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a f t e r o pe r a t i o n ,o fw h i c h 3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R -C HO P .I n t r a t h e c a l p r o p h y l a x i sw a s g i v e n t o 2p a t i e n t s ,a n d p r o p h y l a c t i c r a d i o t h e r a p yt o t h e c o n -t r a l a t e r a l t e s t i sw a s d e l i v e r e d t o 2p a t i e n t s .T h e i n i t i a l t h e r a p y r e s p o n s ew a s a s f o l l o w s :c o m p l e t e r e -s p o n s e i n4p a t i e n t s ,p a r t i a l r e s po n s e i n1p a t i e n t ,a n ds t a b l ed i s e a s e i n1p a t i e n t .T h eo t h e r 2p a -t i e n t sw i t h o u t f u r t h e r t r e a t m e n t a f t e r o r c h i e c t o m y w e r e n o t i n v o l v e d i n r e s p o n s e e v a l u a t i o n .F o u r p a -t i e n t sw e r e a l i v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t of o l l o w -u p r a n g i n g f r o m 6t o81m o n t h s ,w i t ha na v e r a g eo f27m o n t h s .㊀C o n c l u s i o n s ㊀P T -D L B C L i s a r a r e e n t i t y w i t h a t y p i c a l 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i su s u a l l y c o n f i r m e d t h r o u g ho r c h i e c t o m y o r t e s t i sb i o p s y .C o n s i d e r i n g e x t r e m e l y a g g r e s s i v e n e s s a n dh i g h r i s ko f r e c u r r e n c e ,s y s t e m i c t r e a t m e n t s ,i n c l u d i n g o r c h i e c t o m y ,a n t h r a c y c l i n e -b a s e d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a n d r i t u x i m a b t r e a t m e n t ,c o n t r a l a t e r a l t e s t i c u l a r r a d i a t i o na n d i n t r a t h e c a l p r o p h yl a x i s ,a r e ㊃861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0年6月第12卷第3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r o dO n c o l ,J u n e 2020,V o l 12,N o .3r e c o mm e n d e d t o p r o l o n g su r v i v a l t i m e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P T -D L B C L .ʌK e y wo r d s ɔ㊀T e s t i c u l a r n e o p l a s m s ;㊀D i f f u s e l a r g eB -c e l l l y m p h o m a ;㊀D i a g n o s i s ;㊀T r e a t m e n t ㊀㊀原发睾丸淋巴瘤(p r i m a r y t e s t i c u l a r l y m p h o -m a ,P T L )比较罕见,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占睾丸恶性肿瘤的1%~9%,平均发病年龄为66~68岁㊂其组织学亚型以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 i f f u s e l a r g eB -c e l l l y m ph o m a ,D L B C L )多见,约占所有P T L 的80%~90%[1-2]㊂该病侵袭性强,易出现淋巴结外器官受累,尤其是对侧睾丸和中枢神经系统[3-4],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标准㊂现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例原发睾丸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p r i m a r y te s t i c u l a r d if f u s e l a rg e B -c e l l l y m ph o m a ,P T -D L B C L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㊁诊治要点及随访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理解和认识㊂对象与方法一㊁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住院治疗的8例P T -D L B C L 患者,均有较完整的临床及随访资料㊂入选病例均经本院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法确诊,符合2008年WHO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㊂根据H a n s模型分为生发中心来源(G C B 型)和非生发中心来源(n o n -G C B 型)㊂临床分期参照A n n A r b o r 分期标准㊂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㊁睾丸受累部位㊁A n nA r b o r 分期㊁国际预后指数(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P r o gn o s -t i c I n d e x ,I P I )评分㊁乳酸脱氢酶(L D H )㊁病理组织类型㊁治疗方案㊁初始治疗反应及生存随访等临床资料,见表1㊂二㊁治疗方法8例患者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6例接受化疗,采用C HO P 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3例加用利妥昔单抗(375m g/m 2,每21天用1次)㊂2例接受对侧睾丸放疗,剂量25~40G y㊂2例接受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㊂2例术后拒绝进一步治疗㊂患者具体治疗方案见表1㊂三㊁疗效评价及生存根据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5]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包括完全缓解(C R )㊁部分缓解(P R )㊁疾病稳定(S D )和疾病进展(P D )㊂化疗2个疗程以上评价客观疗效㊂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2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27(6~81)个月㊂主要随访指标包括患者生存状况㊁死亡日期及原因㊂表1㊀8例P T -D L B C L 患者的临床特征㊁治疗及随访结果序号年龄(岁)部位H a n s 分型A n nA r b o r分期I P I 评分L D H(U /L )K i -67治疗方案疗效随访(月)随访结果161左侧G C BⅡE 118480%R C HO P ˑ6,I T ,R TC R 81存活263右侧n o n -G C B ⅠE 122090%R C HO P ˑ6C R43死亡383右侧n o n -G C B ⅠE 216780%术后未治N A 13死亡470左侧n o n -G C B ⅢE 436980%C HO P ˑ6,I TP R 12死亡548右侧n o n -G C B ⅠE 014370%C HO P ˑ6,R T C R 35存活683左侧n o n -G C B ⅡE 327375%C HO P ˑ2S D 6死亡763左侧G C BⅢE 221165%R C HO P ˑ6C R 14存活881右侧n o n -G C B ⅠE217590%术后未治N A10存活㊀㊀注:N A -未评价;R -利妥昔单抗;R T -对侧睾丸放疗;I T -鞘内化疗结㊀㊀果一㊁临床特征本组8例P T -D L B C L 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48~83岁),>60岁者7例(87.5%),首发症状均为患侧睾丸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不伴随B 症状(不明原因发热超过38ħ,盗汗,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6]㊂8例均为单侧睾丸受累,其中左侧4例,右侧4例㊂A n nA r b o r 临床分期:ⅠE 期4例,ⅡE 期2例,ⅢE 期2例㊂I P I 评分低危组(年龄>60岁者I P I 评分为0~1分,年龄ɤ60岁者I P I 评分为0分)3例,中高危组(年龄>60岁者I P I 评分㊃961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0年6月第12卷第3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r o dO n c o l ,J u n e 2020,V o l 12,N o .3为ȡ2分,年龄ɤ60岁者I P I 评分为ȡ1分)5例㊂L D H 升高(>268U /L )2例㊂二㊁影像学特征本组8例患者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睾丸超声检查提示患侧睾丸体积增大,弥漫性低回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图1)㊂C T 检查提示患侧睾丸增大,见实质性肿块,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可见肿块内部小血管穿行(图2)㊂三㊁病理学特征手术切除之睾丸肿块切面呈灰白鱼肉状,质中,界限不清㊂光镜下H E 染色见肿瘤细胞体积较大,核不规则,核大深染,弥漫性浸润于睾丸间质,可侵犯生精小管伴间质纤维化,破环睾丸基本结构(图3)㊂免疫组化染色提示C D 20㊁C D 79a 阳性㊂本组8例均经病理确诊为P T -D L B C L ,根据H a n s 模型,G C B 亚型2例,n o n -G C B 亚型6例,K i -67阳性表达率中位数为80%(65%~90%)(图4)㊂四㊁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本组8例患者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2例术后拒绝进一步治疗,未纳入疗效评价㊂其余6例行C HO P 方案化疗,3例联合利妥昔单抗,2例接受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2例接受对侧睾丸放疗㊂疗效评价:4例C R ,1例P R ,1例S D ㊂8例患者随访6~81个月,平均27个月,其中4例生存,4例死亡㊂在4例生存患者中,3例经初始治疗达C R ,1例ⅠE 期患者术后未进一步治疗,随访10个月暂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征象㊂在4例死亡患者中,3例经初始治疗后1例C R ㊁1例P R ㊁1例S D ,1例术后未进一步治疗,均因疾病复发进展死亡㊂1例C R 患者死于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术后未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和对侧睾丸放疗,其他患者受累部位包括腹盆腔㊁腹股沟区及颈部淋巴结㊁对侧睾丸㊁软组织等㊂2A :C T 平扫示左侧睾丸增大,见实质性肿块,密度相对均匀;2B :C T 增强呈均匀强化,可见肿块内部小血管穿行;3A :H E 染色,ˑ200;3B :H E 染色,ˑ400;4A :C D 20阳性;4B :K i -67(70%)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1㊀右侧睾丸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声像图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2㊀左侧睾丸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C T 检查结果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3㊀P T -D L B C L 光镜下形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4㊀P T -D L B C L 免疫组化结果(s u pe r v i s i o n 法,ˑ400)讨㊀㊀论P T L 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年发病率约为0.26/10万,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病理类型以D L B C L 为主,多发生于60岁以上男性[1-2]㊂本组8例患者年龄48~83岁,中位年龄67岁,其中7例>60岁,与文献报道相符㊂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常因一侧睾丸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就诊,部分伴有阴囊坠胀疼痛㊁区域淋巴结肿大,约10%的患者出现双侧睾丸同时受累,25%~41%的患者出现B 症状(不明原因发热超过38ħ,盗汗,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㊂病程中可局部侵犯同侧精索㊁附睾㊁阴囊皮肤等,且易出现对侧睾丸㊁中枢神经系统(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s ys t e m ,C N S )㊁淋巴结㊁肺部㊁皮肤软组织㊁韦氏环㊁骨髓等部位受累[2-4,7]㊂超声是睾丸肿瘤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P T L可表现为患侧睾丸增大,病灶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呈低弱回声,血流信号丰富,区别于正常睾丸组织的强回声[8],但该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㊂C T 检查可协助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有研究报道P T L 患者行C T 增强扫描时睾丸病变呈均匀性强化,肿块内部见小血管穿行,应该是P T L 的典型表现之一[9]㊂本㊃071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0年6月第12卷第3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r o dO n c o l ,J u n e 2020,V o l 12,N o .3组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提示睾丸内低回声或实性肿物,血供丰富㊂C T平扫显示患侧睾丸增大,睾丸内实性占位,密度相对均匀,C T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可见肿块内部小血管穿行㊂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P T L,目前诊断仍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㊂P T L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D L B C L,其他较少见者包括浆母细胞性淋巴瘤㊁伯基特淋巴瘤㊁套细胞淋巴瘤㊁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或T细胞淋巴瘤等[1-2,10]㊂P T-D L B C L可见肿瘤细胞在生精小管之间弥漫性浸润生长,免疫组化染色表达B淋巴细胞标记C D19㊁C D20㊁C D79a等㊂肿瘤细胞起源研究显示P T-D L B C L中60%~96%具有活化B细胞(A B C)表型,增殖活性高,预后更差[10]㊂根据H a n s 模型,本组8例患者中2例为G C B型,6例为n o n-G C B型,符合既往文献报道结果㊂P T-D L B C L患者中70%存在MY D88突变,突变者中19%同时携带C D79B突变,而MY C与B C L2重排的双打击淋巴瘤少见㊂结性淋巴瘤中MY D88突变不足20%,提示P T-D L B C L具有其异质性[11]㊂由于P T-D L B C L发病率低,临床罕见,目前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明确㊂本病侵袭性强,单纯手术后易出现复发转移,已有多项研究推荐术后行综合性治疗㊂Z u c c a等[3]对373例P T-D L B C 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㊁C N S 预防性治疗及对侧睾丸放疗可改善患者预后㊂在I E L S G-10的一项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中,对Ⅰ~Ⅱ期P T L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 HO P21方案化疗㊁预防性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及对侧睾丸放疗,中位随访65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4%,总生存率为85%,中枢复发率为6%,无对侧睾丸复发[12]㊂P T-D L B C L表达C D20,利妥昔单抗作为抗C D20的单克隆抗体,联合含蒽环类化疗在多个研究中显示出生存获益[12-14]㊂然而,G u n d r u m等[4]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C HO P方案加入利妥昔单抗后并不能改善P T-D L B C L患者的特异性存活率,且有文献报道联合利妥昔单抗不会降低患者C N S受累风险[14],考虑可能与血脑屏障存在及本病生物学特征有关㊂C N S是P T-D L B C L结外侵犯的好发部位,常采用预防性治疗㊂文献报道C N S受累多位于脑实质,脑膜转移较少,预防性鞘内化疗减少C N S复发尚存有争议,且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15]㊂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全身化疗可降低C N S复发率,38例P T L患者采用CE O P14R 方案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6g/m2)化疗,中位随访64.8个月,未见C N S复发[16]㊂但本病患者多数年龄较大,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化疗耐受性差㊂P T-D L B C L患者易出现对侧睾丸复发,I E L S G 回顾性研究中未接受预防性阴囊照射者,对侧睾丸复发风险升高(3年为15%,15年为42%),中位O S 为2年;接受预防性照射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㊁总生存率均有提高,中位O S为5.9年,提示对侧睾丸预防性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生存[3]㊂P T-D L B C L侵袭性强,复发率高,预后较差㊂近年来许多研究探索了新的治疗方式㊂M e n t e r 等[17]对45例P T-D L B C L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表型分析,发现S T A T3高度磷酸化,核因子κB通路上调,52%患者存在C X C R4过表达且疾病无进展生存期较短㊂L a u r s e n等[18]报道C X C R4高表达可导致利妥昔单抗敏感性下降,是D L B C L患者采用R-C HO P治疗的不良预后因素,为C X C R4抑制剂联合免疫化疗提供了思路㊂有文献报道对于预后较差的A B C型D L B C L,B T K抑制剂伊布替尼㊁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等联合R-C HO P方案可获得较好疗效[19]㊂P T L遗传学分析显示有较多9p24.1拷贝数改变,P D-1配体(P D-L1和P D-L2)表达增加, P D-1信号可使肿瘤逃避免疫监视[20]㊂N a y a k等[21]研究P D-1抑制剂n i v o l u m a b治疗复发难治性C N S 淋巴瘤,其中1例为P T L出现C N S复发,治疗后影像学检查评估C R,疾病无进展生存期>14个月㊂这些新型治疗有待严格的前瞻性研究予以验证㊂综上,P T-D L B C 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依赖于睾丸病理学检查㊂本病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出现C N S和对侧睾丸受累,进展快,预后差,目前其不良预后因素尚无统一意见㊂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术后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㊁对侧睾丸放疗及C N S预防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A h m a dS S,I d r i sS F,F o l l o w sG A,e t a l.P r i m a r y t e s t i c u l a rl y m p h o m a[J].C l i nO n c o l(R C o l l R a d i o l),2012,24(5):358-365.[2]㊀C h e a hC Y,W i r t h A,S e y m o u r J F.P r i m a r y t e s t i c u l a r l y m-p h o m a[J].B l o o d,2014,123(4):486-493.[3]㊀Z u c c aE,C o n c o n iA,M u g h a lT I,e t a l.P a t t e r n s o f o u t c o m ea n d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 i n p r i m a r y l a r g e-c e l l l y m p h o m ao f t h et e s t i s i na s u r v e y b y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t r a n o d a l L y m p h o m aS t u d y G r o u p[J].JC l i nO n c o l,2003,21(1):20-27. [4]㊀G u n d r u m J D,M a t h i a s o n MA,M o o r eD B,e ta l.P r i m a r yt e s t i c u l a r d i f f u s e l a r g eB-c e l l l y m p h o m a: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s t u d y o n t h e i n c i d e n c e,n a t u r a l h i s t o r y,a n d s u r v i v a l c o m p a r i-㊃171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0年6月第12卷第3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 r o dO n c o l,J u n e2020,V o l12,N o.3s o nw i t h p r i m a r y n o d a l c o u n t e r p a r t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i n t r o-d u c t i o no f r i t u x i m a b[J].JC l i n O n c o l,2009,27(31):5227-5232.[5]㊀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9):816-819.[6]㊀韩颖,秦燕,何小慧,等.370例晚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8,40(6):456-461.[7]㊀董瑞,苏元华,魏军,等.睾丸淋巴瘤1例病例讨论[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6,8(5):304-305.[8]㊀蔡沁村,陈琴,周青,等.原发性睾丸淋巴瘤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0,36(1):93-95. [9]㊀徐民,纪建松,王祖飞,等.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 T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1):3315-3316. [10]㊀V i t o l oU,S e y m o u r J F,M a r t e l l iM,e t a l.E x t r a n o d a l d i f f u s el a r g eB-c e l l l y m p h o m a(D L B C L)a n d p r i m a r y m e d i a s t i n a lB-c e l l l y m p h o m a:E S MO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de l i n e sf o r d i ag n o-s i s,t r e a t m e n t a n d f o l l o w-u p[J].A n nO n c o l,2016,27(s u p p l5):v91-v102.[11]㊀K r a a n W,v a nK e i m p e m aM,H o r l i n g sHM,e t a l.H i g h p r-e v a l e n c e o fo n c o g e n i c MY D88a n dC D79B m u t a t i o n s i n p r i-m a r y t e s t i c u l a r d i f f u s e l a r g eB-c e l l l y m p h o m a[J].L e u k e m i a, 2014,28(3):719-720.[12]㊀V i t o l oU,C h i a p p e l l aA,F e r r e r iA J M,e t a l.F i r s t-l i n e t r e a t-m e n t f o r p r i m a r y t e s t i c u l a rd i f f u s el a r g e B-c e l ll y m p h o m aw i t hr i t u x i m a b-C H O P,C N S p r o p h y l a x i s,a n dc o n t r a l a t e r a l t e s t i s i r r a d i a t i o n:f i n a l r e s u l t s o f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h a s e I I t r i-a l[J].JC l i nO n c o l,2011,29(20):2766-2772.[13]㊀M a z l o o m A,F o w l e rN,M e d e i r o sL J,e t a l.O u t c o m e o f p a-t i e n t sw i t hd i f f u s e l a r g eB-c e l l l y m p h o m ao f t h e t e s t i sb y e r ao f t r e a t m e n t:t h eM.D.A n d e r s o nC a n c e rC e n t e r e x p e r i e n c e[J].L e u kL y m p h o m a,2010,51(7):1217-1224. [14]㊀K r i d e lR,T e l i oD,V i l l aD,e t a l.D i f f u s e l a r g eB-c e l l l y m-p h o m aw i t h t e s t i c u l a r i n v o l v e m e n t:o u t c o m e a n d r i s ko f C N S r e l a p s e i n t h er i t u x i m a be r a[J].B rJ H a e m a t o l,2017,176(2):210-221.[15]㊀S i e g a lT,G o l d s c h m i d tN.C N S p r o p h y l a x i s i nd i f f u s e l a r g eB-c e l l l y m p h o m a:i f,w h e n,h o wa n d f o rw h o m?[J]B l o o dR e v,2012,26(3):97-106.[16]㊀A v i l e sA,N a m b o M J,C l e t oS,e t a l.R i t u x i m a ba n dd o s e-d e n s e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i n p r i m a r y t e s t i c u l a r l y m p h o m a[J].C l i nL y m p h o m aM y e l o m,2009,9(5):386-389.[17]㊀M e n t e rT,E r n s tM,D r a c h n e r i s J,e t a l.P h e n o t y p e p r o f i l i n go f p r i m a r y t e s t i c u l a r d i f f u s e l a r g eB-c e l l l y m p h o m a s[J].H e-m a t o lO n c o l,2014,32(2):72-81.[18]㊀L a u r s e n M B,R e i n h o l d tL,S c h o n h e r zA A,e t a l.H i g hC X-C R4e x p r e s s i o n i m p a i r s r i t u x i m a b r e s p o n s e a n d t h e p r o g n o s i so fR-C H O P-t r e a t e dd i f f u s el a r g e B-c e l ll y m p h o m a p a t i e n t s[J].O n c o t a r g e t,2019,10(7):717-731.[19]㊀C a m i c i aR,W i n k l e rH C,H a s s aP O.N o v e l d r u g t a r g e t s f o rp e r s o n a l i z e d p r e c i s i o n m e d i c i n e i nr e l a p s e d/r e f r a c t o r y d i f f u s e l a r g eB-c e l ll y m p h o m a: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v i e w[J].M o lC a n c e r,2015,14:207.[20]㊀C h a p u y B,R o e m e rM GM,S t e w a r tC,e t a l.T a r g e t a b l e g e-n e t i c f e a t u r e s o f p r i m a r y t e s t i c u l a r a n d p r i m a r y c e n t r a l n e r v-o u s s y s t e ml y m p h o m a s[J].B l o o d,2016,127(7):869-881.[21]㊀N a y a kL,I w a m o t oF M,L a C a s c eA,e ta l.P D-1b l o c k a d ew i t hn i v o l u m a bi nr e l a p s e d/r e f r a c t o r yp r i m a r y c e n t r a ln e r v-o u s s y s t e m a n dt e s t i c u l a rl y m p h o m a[J].B l o o d,2017,129(23):3071-3073.(收稿日期:2019-06-07)(本文编辑:熊钰芬)㊀‘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远程稿件采编系统启用通知为方便作者投稿,规范稿件处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远程稿件采编系统已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启用,作者可登陆本刊网站h t t p://c u r o.h u s t.e d u.c n/,在网站首页注册通过后进行网上投稿,欢迎各位编委㊁作者和读者使用㊂若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不便之处,可通过电话(027-********)或电子邮件(邮件地址c u r o@v i p.163.c o m)与本刊编辑部取得联系,以便我们及时改进工作和服务㊂㊃271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0年6月第12卷第3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 r o dO n c o l,J u n e2020,V o l12,N o.3。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副本2
病理-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3-4-17
号:会014431)
病理
辅 助 检 查
(左颈部淋巴结) 免疫组化:CD30大细胞阴性;CD20+、PAX-5大细胞强阳性; OCT-2大细胞阳性;CD10阴性;Mum-1、BCL-6部分大细胞阳 性;LCA-/+,Ki 67 大细胞阳性。 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伴大量T细胞反应。
辅助检查:
病 情 发 展 及 诊 治
肺CT(2013-05-24):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片 状高密度影,提示双肺炎症;与2013-04-23比 较,胸椎旁软组织影消失;双侧胸腔积液增多; 部分淋巴结略减小。
病 情 查体: 发 体温:39℃ 脉搏:113次/分 展 呼吸23次/分 血压:90-60/60-40mmHg 及 意识不清。双肺可可闻及明显湿啰音。 诊 治 经 过
随 访
出院后,体温逐渐回落至正常,咳嗽、咯痰好 转。心肌酶、脑钠肽均恢复正常。未复查肺CT。
会
诊
目
的
1. 病理回报多样性,三次回报病理类型均不同,
是否属于转化型淋巴瘤,如何解释? 2. 最近一次病理回报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大 量T细胞反应,此型淋巴瘤应用R-CHOP方案是 否影响疗效? 3. 患者化疗后出现严重感染及心肌损害,是否可 以继续R-CHOP方案及后续治疗方案?
Ⅳ期
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 大。如肝或骨髓受累,即使局限性也属Ⅳ期 。
参数 年龄 疾病分期 LDH水平 体能状态评分 结外受累位点
风险因子定义 >60岁 Ⅲ期 / Ⅳ期 >正常上限值 >=2分 >=2处
病例分析: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
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开始应用 CHOP方案化疗4次,化疗过 程顺利,化疗后颈部肿大淋巴 结明显缩小,6月3日入住我科 行第5次CHOP方案化疗,过 程顺利,6月26日入院复查骨 穿检查提示可见幼稚淋巴细胞 1.5%。调整化疗方案,应用 GDP方案化疗
专科情况
双侧颈部可触及 肿大淋巴结,质 中,压痛(+), 活动度较好。 IPI:2分;KPS: 80分。
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
住院日志
? D8
患者精神状态较好,自诉恶心,偶有呕吐,为胃内容 物,饮食量减少。根据病情变化,加大止吐力度给予 帕洛诺司琼注射液 0.25mg 静脉续滴;甲氧氯普胺片 10MG 口服 3/日。
帕洛诺司琼
止吐药物的分类
通过阻断介导呕吐的神经递质而发挥止吐作用,可分为: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 ?皮质类固醇 ?苯二氮卓类 ?大麻类 ?抗胆碱能药和抗组胺药 ?5-HT3受体拮抗剂 ?NK-1(P物质)受体拮抗剂
住院日志
D2:行骨髓穿刺
D3:骨穿检查提示仍可见到幼稚淋巴细胞2%制定化疗方案:根 据患者身高 159cm;体重 73.5kg;体表面积 1.76/M2,应 用GD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粉针 1.6g 静滴 第1天;1.0g第 8天,注射用顺铂 40mg静滴 1-3天,地塞米松注射液 10mg 静滴 1-8天。 化疗前一天水化、碱化治疗,液体量达到3000ml左右。
ü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可延迟二氯醋酸的释放,并降低血糖和乳酸水平 ,注意监测患者在输 液过程中是否有眩晕和恶心、呕吐,可采取减慢滴注速度及并使病人 卧床休息等措施。
ü 左卡尼汀
是哺乳动物能量代谢的体内天然物质,由赖氨酸在肝脏合成 ,血液 淋巴系统:贫血,注意监测患者Hgb。
【综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三)
【综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三)【综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综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这些病例代表不符合明确的解剖部位、分子或免疫表型标准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从本质上讲,该疾病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如果排除了其他类型的特指DLBCL,则诊断为DLBCL(非特指)(DLBCL-NOS)最合适。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可根据形态变异和分子亚型进一步分类。
DLBCL的形态学变异型包括:中心母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间变性和其他罕见的变异(黏液样基质、纤维基质、假玫瑰花结、梭形细胞、印戒细胞、细胞质颗粒、微绒毛结构和细胞内连接)。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分类中,DLBCL的分子分型指的是细胞起源,包括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和活化B细胞(ABC)亚型(或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
这些亚型最初是通过基因表达谱(GEP)来鉴定的。
然而,可以用应用更广泛的免疫组化方法来进行分类,如用Hans或tally分类来识别这些亚型。
GCB组总体生存率高于ABC组。
DLBCL-NOS患者接受R-CHOP治疗后总体生存率为65%。
这些病例表达全B细胞标记物(如CD20、CD79和PAX5)。
尽管许多人试图鉴定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记物,但目前只有细胞起源标记物(ABC亚型和GCB亚型)和某些癌基因易位(如c-myc)的存在被认为是真正具有预测价值的。
此外,我们还对表达CD30的DLBCL-NOS患者(无EBV感染情况下)进行了单独分析,因为这些患者可能接受抗CD30治疗(brentuximab vedotin),其总生存率可能更好,且与细胞来源无关(无论GCB或ABC亚型)。
【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型大B细胞淋巴瘤】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的大B细胞淋巴瘤(THRLBCL)常发生于于中年男性,临床分期表现为晚期(III或IV期)。
组织学上,这些病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其特征性的大的CD20阳性肿瘤细胞分散(不是片状分布)在以小T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为主的背景下。
第202课病例探析(50)—(右侧基底节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第202课病例探析(50)—(右侧基底节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男,34岁,头晕、痛10余天,患者入院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疼痛为间断性胀痛,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有肢体麻木感,近两日偶有行走不稳感。
Patients, male, 34, dizziness, pain more than 10 days, the patient was hospitalized more than 10 days ago has no obvious cause dizziness, headache, pain for intermittent pain, vomiting, vomit for gastric contents, occasionally limb numbness, nearly two days I have to walk unsteadily feeling.(右侧基底节区)B淋巴细胞瘤,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ight basal ganglia) B lymphoma, consistent with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右基底节区可见一类椭圆形占位性病变,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改变,其内信号不均匀,可见长T1长T2信号区,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DWI序列呈稍高信号,中央见片状低信号,灶周水肿较明显,向下累及右侧大脑脚,右侧脑室明显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左偏。
增强后病灶大部分呈明显半环状强化。
Right basal ganglia region is a class of elliptic space-occupying lesions, a slightly long T1 long T2 signal change, its signal is uneven, visible long T1 long T2 signal, FLAIR sequence was slightly higher signal, DWI sequence can show slightly high signal, the central see flake low signal, focal weeks edema is obvious, drag dow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erebral peduncle, 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 shift obviously, left the midline structure. After enhancement, most of the lesions showed obvious semi-circular enhancement.颅内淋巴瘤的起源尚有争议,主要因为颅内无淋巴结构。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
-
-
MUM1
+ or -
+
+ or -
27
基因分型
DNA芯片技术研究发现,DLBCL中存在2种不同的 分子类型及基因表达,提示肿瘤性B细胞处在不 同的分化阶段。 生发中心B细胞样DLBCL(GBC) 活化B细胞样DLBCL(ABC)
28
GCB 76%
5 Year OS (Pre-R)
ABC 34%
淋巴结周围组织常有浸润,可见宽的或窄的硬化 性纤维条带。
DLBCL是由转化的大淋巴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存 在不同的变异,从而分为不同的形态学变异型。
10
形态学变异型
常见变异型
• 中心母细胞DLBCL • 免疫母细胞DLBCL • 间变性DLBCL • 少见形态变异型
分子亚型
• 生发中心B细胞样 • 活化B细胞样
淋巴瘤 •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
12
中心母细胞DLBCL
由中到大淋巴样细胞组成,细胞圆形、椭圆形, 泡状核,染色质较细,2-4个核仁,靠近核膜。 胞质较少,嗜双色性或嗜碱性。
Kiel分类分为4种细胞类型:单形性、多形性、 分叶核、中心细胞样。
13
14
15
免疫母细胞DLBCL
绝大多数细胞(>90%)是免疫母细胞,其特点是单 个中位核仁,细胞大,胞质较丰富,嗜碱性。有 时伴有浆细胞分化。中心母细胞的含量<10%。
16
17
18
间变性DLBCL
细胞大,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异型多核,有 的类似于RS细胞。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貌似癌, 也可沿淋巴窦生长。
19
20
21
Centroblastic
Immunoblastic 22
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目的探讨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咽部DLBC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CD20、CD3、CD10 、BCL6、MUM-1、Ki-67免疫表型测定,部分加做AE1/3、CD30、ALK、CD5和CyclinD1。
结果12例鼻咽部DLBCL均为原发,男8例,女4例,年龄34~67岁,平均48岁;5例临床误诊为鼻咽癌。
生发中心细胞型7例,活化的B细胞型5例。
结论鼻咽部DLBCL极易误诊为鼻咽癌,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三者结合可确诊。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asopharynge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and improv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Methods The clinical, immunophenotypic and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of 12 cases asopharyngeal DLBCL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expression of CD20,CD3,CD10,BCL6,MUM-1, Ki-67,CD30,AE1/3,CD30,ALK,CD5and CyclinD1 was detect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primary DLBCL. Among the 12 patients,8 were males and 4 were femals.The age ranged from 34 to 67 years,average age 48 years old. Among them,7 cases were germinal centre B-cell-like(GCB), 5 cases were non-germinal centre B-cell-like(non-GCB). Conclusion Asopharyngeal DLBCLs are easily misdiagnosed as carcinomas.The correct diagnosis of DLBCL may be reached by combination of clinic, hist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features.【Key words】Lymphoma nasopharyngeal; Pathology; Diagnosis differential鼻咽部淋巴瘤发病率仅次于鼻咽癌,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淋巴瘤中最常见类型,其临床特征不典型,不易与鼻咽癌鉴别。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NHL
亚型,通常位于脑或脊髓组织中。
在临床上,它通常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和肢体瘫痪等。
本文报告了一例该亚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病例:本例病人,女性,年龄为53岁。
她的既往病史没有明
显的特别之处。
近6个月来头痛、偏瘫和言语不清。
CT扫描
显示她的左侧大脑半球有一个约3厘米的低密度区域。
病人接受了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该瘤细胞呈现大B淋巴细胞的形态,核染色体较大,
核浆比例高,胞浆中有多个星形染色质。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瘤细胞表达CD20、CD79a、CD45和Bcl-6,而不表达CD3、CD10、CD30和ALK。
Ki-67 LI指数高达70%。
组织学分级
为III级。
治疗及后续:术后病人接受了较有副作用的化疗方案,包括培美曲塞(Cytoxan)、多柔比星(Adriamycin)、长春新碱(Vincristine)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病人在治疗中完成抗
癫痫和扩血管治疗。
在治疗和随访中,她的神经系统症状逐渐减轻。
她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并在1年后的MRI检
查中未见复发。
结论:本例病人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在病理学上符合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分级III级的准则。
综合
治疗包括化疗和辅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得到了长期的随访。
这有助于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简要说明了治疗的方法。
标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免疫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亚型,占NHL的33%左右[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多见,中位发病年龄为60~64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临床上以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为典型表现,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内,约超过30%的患者表现为局限的淋巴结外首发病灶。
结外病灶常见于胃肠道、骨和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病例:患者女,48岁,6月前发现后背部“发红”,2月后发现此处不规则包块,略高出皮面,且渐增大,入院约6×9cm大小,质硬,色红,无压痛,无破溃、渗出,包块皮温高于周围皮肤;周围可见四个直径约0.5~1cm大小卫星结节。
B 超提示“低回声包块”,细胞学检查示“镜下见散在类似淋巴样小圆形细胞,核仁明显,见有少许组织细胞”。
就诊我院行“肿块切除”,术中冰冻示“切缘残留”,于“扩大切除+中厚植皮”,术后病理示“肿块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挤压变形,免疫标记:肿瘤细胞CD20+,PAX-5+,Bcl-6+,CD5+,CCA+,CD3-,CD34-,CK-,S100-,为B细胞淋巴瘤,倾向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患者术后恢复尚可,出院嘱肿瘤科随访治疗。
讨论:2008年WHO对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类进行了新的修订。
新的分类中,将不能归入已知任何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归类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DLBCL,NOS)。
这是DLBCL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包括富T细胞/组织细胞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DLBCL、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老年人EBV阳性DLBCL[2]。
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起源于活化B细胞,临床治疗可于免疫化疗,预后与分型有关,原发性皮肤DLBCL一般好发于小腿,单个或多个皮肤结节,可伴有溃疡,生长迅速。
两肺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
两肺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病史摘要】男,60岁。
咳嗽伴声嘶1个月,近日偶然发现右背部肩胛内侧鸡蛋大小肿物。
查体右腹股沟区可及一2cm大小肿大淋巴结。
X线胸片示两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可能。
【影像表现】图A〜D为CT平扫,图E〜F为CT增强。
纵隔及两中下肺野多发结节及团块影,大小不等,边缘较光整。
两下肺野透光度降低,伴纹理增多及纤维索条。
增强后两肺多发结节及团块有轻度强化。
两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腹膜后亦见多枚肿大的淋巴结。
【影像征象分析】两肺(下肺为主)、纵隔及腹膜后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部分融合成团块,伴两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这种多脏器的结节和(或)肿块,一般首先考虑全身性疾病,如转移性病变、造血淋巴系统性疾病等。
1.转移瘤呈多样化改变,有多发结节状、弥漫粟粒状、棉絮状和癌性淋巴管炎等四种表现。
其中多发结节状可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多位于肺外带,边缘多光滑锐利。
本例虽为多发结节,但多数结节边缘不光整,周围渗出浸润明显,不符合典型转移瘤改变。
2.继发性肺淋巴瘤其CT表现主要包括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单发和多发结节、肿块样实变及渗出性改变等5种形式,通常以混合形式出现。
CT平扫最常表现为结节或肿块样实变,伴间质性增生,病灶内可有大小不同的含气腔。
在较大的肿块实变中常可见到充气支气管征。
由于肿瘤浸润导致支气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或梗阻,其远端可有相应范围的肺不张。
多发性的胸膜肿块,常伴有胸腔积液和胸壁肿瘤浸润。
本例虽没有含气支气管征,但多数影像征象支持淋巴瘤的诊断。
3.Wegner肉芽肿少见。
肺部病变以坏死性肉芽肿伴严重血管炎为特征。
平扫两肺多发结节,主要分布于中下肺野,常常合并有空洞及斑片状影。
当病变进展时结节增大,边缘模糊,部分结节会互相融合成较大范围的病变,偶有少量胸腔积液。
增强扫描可见营养血管通向结节内。
Wegner肉芽肿也属全身多系统的疾病,但一般不会引起腹部的淋巴结肿大。
影像诊断:两肺多发结节及团块影,考虑淋巴瘤。
一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致呼吸困难的病例讨论
一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致呼吸困难的病例讨论
病例简介
一名59岁女性因为1一个月出现呼吸困难而就诊。
以下为影像学结果。
最终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和实变增加,实变和磨玻璃影主要位于双肺外
周。
BUL小叶间隔增厚,光滑并且弥漫。
但轴向间质增厚不明确。
腹部CT扫描(门脉期),沿腹膜后腔和双侧肾周间隙有不明确的软组织衰减病灶和脂肪浸润。
此外,在主动脉和左主动脉区可见不规则的结节性病变或LN。
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
讨论
此病例中,淋巴瘤表现为多灶性气腔实变。
在许多文献中,淋巴瘤的肺受累表现为多种疾病模式,如结节,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和气腔实变。
还有许多肺淋巴瘤显示伴或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
此病例中,虽然肺双侧大面积实变,但几乎未见纵隔淋巴结炎。
腹部CT有几处腹膜后软组织衰减和淋巴结。
原发性肺淋巴瘤仅占所有肺部肿瘤的0.5%。
在胸片和CT中通常表现为局灶性实变。
常见空气支气管扩张。
结节、双侧弥漫性气腔实变,以及节段或肺叶肺不张等原发性肺淋巴瘤不常见。
弥漫大B三期的案例
弥漫大B三期的案例疾病描述:诊断弥漫大B淋巴瘤三期,侵及颈部、腹股沟淋巴结IPI评分1分病人王xx男42岁,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及外伤,除就诊时颈部淋巴肿大外无任何其余不适表现,有吸烟无酗酒,经常熬夜有半年吸电子烟。
病人4月就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后输消炎药下去,6月一次酗酒后又肿大消炎后并不消,7月初在本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初次pet发现右颈部二、三区,右侧锁骨窝多发结节及肿块影部分融合摄取值增高11.3-25.1其中右颈部三区较大者2.2x4.2厘米,右锁骨窝2.5*3.7厘米,左腹股沟部分摄取增高大者1.2厘米suv约3.1.病理细针对颈部进行2两次穿刺,腹股沟1次穿刺。
颈部其中一份做病理及免疫组化并在郑大一附院做会诊确诊为弥漫大b淋巴瘤,同样本送西京医院做fish排除双打击,腹股沟病理增生性病变(首次出院诊断为弥漫大B淋巴瘤3期侵及颈部腹股沟淋巴结ipi1分)。
8月开始在确诊医院进行r-chop至12月共计6次,期间无感染,状态尚可,除吃地榆升白片外未打生白及其他药物,除每次化疗停药第7到14天白细胞比较低外最低1.3(感冒)外其余其余时间均正常,吃睡精神状态均可,四次化疗前(10月)做pet中期评估,最大1.2x0.6厘米,提示无摄取值,deauville评分2分,目前六疗已结束28天。
目前想请教王教授的问题。
1.分期:颈部及腹股沟均为细针穿,腹股沟考虑是炎症还是淋巴瘤(医生定的3期,但病理是病变增生)2.中期疗效:评分2分,最大的有1.2厘米,摄取低,是否cr3.下一步治疗方案:继续r_chop两周期还是单r两周期,是否还需序贯放疗4.是否建议自体或异体移植。
以上是对病情的大概描述,请王教授给予我们宝贵建议!身高体重:179cm,96kg疾病:发现右颈部肿物8月确诊弥漫大b淋巴瘤5月希望得到的帮助:1.颈部及淋巴结均为细针穿刺,未取完整淋巴组织,腹股沟淋巴结考虑炎症还是淋巴瘤2.中期评估疗效:cr患病时长:半年内过敏史: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副作用: 头晕/头痛,腹部不适,便秘, 嗜睡,腹泻, 偶有转氨酶升高
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的特点
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的特点: ?5-HT3受体亲和力是第一代的30-100倍 ?药物血浆半衰期长达40小时
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
主要内容
1
病情简介
2
病例分析
3
小结
疾病简介
l B细胞淋巴瘤是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几乎占所有病例的1/3。这类淋巴 瘤占以前临床上的“侵袭性”或“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大多数病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正确的诊断需要血液病理学专家根据合适的活检和 B 细胞免疫表型的证据而得出。
l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以原发淋巴结或原发结外病变起病。超过50%的病 人诊断时有结外病变侵犯。最常见的结外病变是胃肠道和骨髓,各占 15 ~20%的病人。任何器官均可涉及,做诊断性活检是必要的。
辅助检查
血小板 320 10^9/L↑;白 细胞 5.0 190:3^09/L;血红蛋 白 123g/L,肝功、肾功、 血清尿酸测定、血清镁测 定正常范围,血清钙测定 2.10mmol/L↓;
初始用药方案
保肝
复方二氯醋 酸二异丙胺
营养心肌
保护胃 始用药方案唑钠
碳酸钙D3
初始用药方案——药学监护点
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
住院日志
? D8
患者精神状态较好,自诉恶心,偶有呕吐,为胃内容 物,饮食量减少。根据病情变化,加大止吐力度给予 帕洛诺司琼注射液 0.25mg 静脉续滴;甲氧氯普胺片 10MG 口服 3/日。
帕洛诺司琼
止吐药物的分类
通过阻断介导呕吐的神经递质而发挥止吐作用,可分为: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 ?皮质类固醇 ?苯二氮卓类 ?大麻类 ?抗胆碱能药和抗组胺药 ?5-HT3受体拮抗剂 ?NK-1(P物质)受体拮抗剂
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开始应用 CHOP方案化疗4次,化疗过 程顺利,化疗后颈部肿大淋巴 结明显缩小,6月3日入住我科 行第5次CHOP方案化疗,过 程顺利,6月26日入院复查骨 穿检查提示可见幼稚淋巴细胞 1.5%。调整化疗方案,应用 GDP方案化疗
专科情况
双侧颈部可触及 肿大淋巴结,质 中,压痛(+), 活动度较好。 IPI:2分;KPS: 80分。
住院日志
D2:行骨髓穿刺
D3:骨穿检查提示仍可见到幼稚淋巴细胞2%制定化疗方案:根 据患者身高 159cm;体重 73.5kg;体表面积 1.76/M2,应 用GD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粉针 1.6g 静滴 第1天;1.0g第 8天,注射用顺铂 40mg静滴 1-3天,地塞米松注射液 10mg 静滴 1-8天。 化疗前一天水化、碱化治疗,液体量达到3000ml左右。
住院日志
D3
保护心肝肾 治疗
左卡尼汀注射液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 胺注射液 ;别嘌醇片;碳酸氢钠片
保胃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
住院日志
D4
托烷司琼 5mg 静脉输液 1/日
顺铂 40mg 静脉输液 1/日
地塞米松磷酸 钠5mg 静脉
输液 1/日
吉西他滨 1g 静脉输液 1/日
监护监要护点要点
`顺`用`细`性`血``骨`滨`血`前`、`应```````````````````````````````铂,胞,镁中``````髓后小,将``````````````````````````````有用水使、性``````抑可板都化````````````````````````````````明药平血低`粒``````制出减必疗````````````````````````````````显期,中血`细``````作现少须延`````````````````````````````````的间一尿钙胞``````用贫,监期`````````````````````````````````骨监定酸等数``````,血接测或`````````````````````````````````髓测的偏。,``````因、受血修`````````````````````````````````抑患肾多有``````此白吉小改`````````````````````````````````制者脏,骨``````应细西板治`````````````````````````````````作白毒低髓``````用胞他、疗`````````````````````````````````抑``````吉降滨白方````````````````````制``````西低治细案````````````1时``````他和疗胞。0````````````````
病情简介
入院 情况
患者姚某,女,58岁
治疗 过程
患者2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
嗽、无痰,胸闷,活动后心慌、 气短,吞咽时咽部异物感,并 出现发热,体温38.5℃,无寒 战,到社区医院应用阿奇霉素 粉针治疗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 2月10日自觉左侧颈部肿胀, 局部压迫感,经淋巴结活检病 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非霍奇 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 中心起源。
ü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可延迟二氯醋酸的释放,并降低血糖和乳酸水平 ,注意监测患者在输 液过程中是否有眩晕和恶心、呕吐,可采取减慢滴注速度及并使病人 卧床休息等措施。
ü 左卡尼汀
是哺乳动物能量代谢的体内天然物质,由赖氨酸在肝脏合成 ,血液 淋巴系统:贫血,注意监测患者Hgb。
ü 泮托拉唑钠 ü 碳酸钙D3
临床疗效: ?对急性恶心/呕吐的控制率并不优于第一代拮抗剂 ?对中致吐性抗癌药物所致迟发性呕吐的控制率明显优于第一代 ?副作用与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相似或较轻
5-HT3受体拮抗剂
第一代 短效5-HT3受体拮抗剂
第二代 长效5-HT3受体拮抗剂
昂丹司琼 格拉司琼 托烷司琼 阿扎司琼
帕洛诺司琼
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的特点
恩丹西酮 格拉司琼 托烷司琼 雷莫司琼 阿扎司琼 多拉司琼
帕洛诺司琼
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的特点: ?与5-HT3受体亲和力相似,半衰期均<9小时 ?肝肾功能异常不必调整剂量 ?个体差异大, 建议用最小有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