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资料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淋巴瘤。
DLBCL主要起源于B淋巴细胞,其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对于诊断和治疗DLBCL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DLBCL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变异。
1.1 细胞形态学DLBCL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是淋巴瘤细胞在病变组织中弥漫分布,并呈现出巨细胞样、高度多形性和大核染色质的特点。
细胞核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
1.2 免疫表型DLBCL的免疫表型呈现高度异质性。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LBCL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如CD19、CD20、CD22等),而不表达原始淋巴细胞抗原(如CD10、CD5等)。
此外,还存在一部分DLBCL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生发中心相关抗原(如BCL6),这些表型特点有助于对DLBCL的鉴别诊断。
1.3 遗传学变异DLBCL的遗传学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BCL6、MYC、BCL2等,这些突变与DLBCL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染色体异常主要包括常见的3q27(BCL6)、8q24(MYC)和18q21(BCL2)等位置的变异,这些染色体异常也与DLBCL的预后有关。
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DLBCL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学特征等。
2.1 年龄年龄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年轻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而老年患者的预后较差。
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存在更多的合并症、耐受治疗能力差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2.2 临床分期DLBCL的临床分期是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早期分期(如Ⅰ和Ⅱ期)的DLBCL患者预后较好,而晚期分期(如Ⅲ和Ⅳ期)的患者预后较差。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概述-核医学专业网

应用PET(PET/CT) 对DLBCL进行分期不疗效评估
• Mikhaeel等 报道75例DLBCL戒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患 者治疗中使用PET-CT评估的结果,治疗方案为R-CHOP戒CHOP。
• 治疗2~3个疗程后应用PET评估,其中PET检查阴性者近90%于完成 治疗后保持无病生存状态,而52例阳性者中只有15例最终获得无病 生存。 (Leuk Lymphoma,2009,50:1931-193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概述
• 作为一种侵袭性NHL,DLBCL的自然病程相对较短,但一定比例 的患者可以在接受恰当治疗后得到治愈。既往,DLBCL的治疗以 化疗为主,患者在接受包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后,约1/3患 者生存期在5年以上。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方案的出现迚一步 将DLBC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
应用PET(PET/CT) 对DLBCL进行分期不疗效评估
• 由于PET戒PET-CT能够准确的区分治疗后影像学上残留肿块是肿瘤组织还是坏 死、纤维化所致,PET戒PET-CT已成为完成一线治疗后淋巴瘤患者再分期和判 定疗效的最佳手殌。
• 多个临床研究均得出类似结果,对于DLBCL患者完成治疗后的PET阴性预测值高 达85% ~100%。因此2007年国际统一标准化项目(IHP)制订的DLBCL疗效判定 标准中,取消了原有的“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Ru)”这一概念,采用PET检查结 果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迚展(PD)。
• 建议对于侵袭性NHL患者完成治疗后3~8周应进行PET检查,以评估疗效和再分 期(J Clin Oncol,2007,25:579-586 )。
疗效评价标准(含PET/CT):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不治疗指南(2013年版)
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02
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适当运动: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
03
步、慢跑、瑜伽等,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
04
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和释放压力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05
时发现并预防疾病
定期体检与随访
01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2
随访:在治疗结束后,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防晒措施
05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饮食调理
保持饮食均衡:摄 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
增加抗氧化食物: 多吃新鲜蔬果,如 西兰花、蓝莓、西
红柿等
减少高脂肪、高糖 食物:减少油炸、 烧烤、高糖食品的
摄入
保持水分平衡:每 天摄入足够的水分, 保持身体正常代谢
心理调适
03
自我监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
0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等
谢谢
汇报人姓名
4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普及
1
原发皮肤弥 漫大B细胞淋 巴瘤(腿型)的 定义和特点
4
疾病的治疗 方法和预后
情况
2
疾病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
5
疾病的预防 措施和注意
事项
3
疾病的临床 表现和诊断
方法
6
疾病的最新 研究进展和
治疗趋势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
01
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健康宣教

2
弥漫大B细胞淋 巴瘤治疗方法
化疗
1
2
化疗药物:常用 的化疗药物有环 磷酰胺、阿霉素、 长春新碱等
化疗周期:化疗 通常分为多个周 期,每个周期包 括治疗期和恢复 期
3
副作用:化疗可 能引起恶心、呕 吐、脱发等副作 用
4
疗效:化疗对弥 漫大B细胞淋巴 瘤的治疗效果较 好,但需要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治疗方案
04 专业支持:心理医生、社工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
05
社会舆论支持:媒体、公众对患者的理解和尊重
谢谢
保持适量的运动,每天进 行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 会调节情绪,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体检
01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疾病,尽
早治疗
02
体检项目:血液检 查、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等
03
体检频率:根据个 人健康状况和年龄
等因素确定
04
体检注意事项: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注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 绘画、音乐等,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减 轻心理压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理抵抗力。
社会支持体系
01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关爱、理解和陪伴
02
朋友支持:朋友间的关心、鼓励和帮助
03
社区支持:社区组织的关怀、活动和资源
04
免疫系统异 常:免疫系 统功能异常 可能导致弥 漫大B细胞 淋巴瘤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颈 部、腋下、腹股 沟等部位出现无 痛性肿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

• CD5+DLBCL • 生发中性B细胞样 • 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
DLBCL亚型
• 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型大B 细胞淋巴瘤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DLBCL
• 原发性皮肤DLBCL
• 老年EBV+DLBCL
.
10
其他大B细胞淋巴瘤
• 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 慢性炎相关性DLBCL • 淋巴瘤样肉芽肿 • ALK 阳性DLBCL • 浆母细胞淋巴瘤 • 发生于HHV8相关的多中心Castleman病大B细胞
.
23
.
24
Bcl-6
.
Bcl-2 CD10
25
IHC确定DLBCL细胞起源
生发中心细胞
CD10+ or
BCL6+ and MUM1-
CD10
BCL6
+
+ or -
/ 只要CD10+ 只有BCL6+
-
+
非生发中心细胞
(生发中心后的B细胞)
CD10- and MUM1+
-
+ or -
or
CD10- and BCL6-
.
3
流行病学
DLBCL在西方国家占成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30%40%,在发展中国家更高
中位发病年龄60-70岁,男稍多于女
.
部位
结内和结外
结外可发生在结外任何部位,如皮肤、中枢神经、 骨、睾丸、软组织、腮腺、肺、女性生殖道、肝、 肾、脾和Waldeyer环;最常见的部位是胃肠道 (胃和回盲部)
.
淋巴结周围组织常有浸润,可见宽的或窄的硬化 性纤维条带。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pt课件

PEL
形态学: 渗出液离心沉淀物制片见瘤细胞大,免疫母
细胞性或浆母细胞性,明显异型 免疫表型:
LCA+,CD20-,CD79a+/-,sIg-,cIgIRF4+,CD138+/-,CD30+,EMA+ 遗传学 +12,+X EBER-1(+)
53
54
55
脓胸相关性原发性淋巴瘤 (Pyothorax-Associated Primary
3
形态学
瘤细胞:中心母细胞 免疫母细胞 多叶核细胞 浆母细胞 偶尔上皮样、印戒细胞样、梭形等
生长方式:弥漫浸润 间质:纤维化、坏死
反应性T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
4
形态学变型
中心母细胞性 免疫母细胞性 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 间变性 罕见变型 浆母细胞性 表达ALK全长DLBCL
5
CB
6
IB
7
T/H R
GC后相关抗原:MUM1/IRF4 VS38C CD138
MUM1/IRF+(50-75%) VS38C+和CD138+(少)
24
MU25M1
MUM1
26
VS38c 27
C2D8 138
V29S38c
免疫表型(二)
依据bcl-6、CD10、MUM1/IRF4和CD138,可 将DLBCL区分为三类 GC B细胞型:
GC相关抗原:bcl-6和CD10 bcl-6+(60-80%) CD10+(30-40%) bcl-6+/CD10+—GC免疫表型 bcl-6+/CD10-:bcl-2+ 起自FCC bcl-2- 组织发生有争议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课件

类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MInT研究)
平均年龄 组织分型 (%)
DLBCL 其他 大包块 (%) B症状 (%) 结外病灶 (%)
Chemo n=410
47
87 13 48 26 35
R-Chemo n=413
47
86 14 50 24 33
Pfreundschuh M, et al. Blood 2004;104:40a (Abstract 157)
利妥昔单抗对于GCB或non-GCB亚型
生存期的影响
其他
13
14
Copyright ©2004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Neurologic toxicity
2002;346:235
6 x CHOP-21
6 x 类CHOP (CHEMO)
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形态学特点
• 具有形态学异质性的肿瘤 • WHO分类中DLBCL可包括
– 中心母细胞型 – 免疫母细胞型 – 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 – 间变细胞型 – 浆母细胞型 – 表达ALK全长型
• 亚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没有明确的意义,WHO分类中将 其归为一类
免疫组织化学
• 典型的免疫组化表达:
– CD20+、CD45+、 CD79a+、Ki67+、CD3-
患者
CHOP
226
m-BACOD
223
ProMACE-CytaBOM 233
MACOP-B
218
死亡 88 93 97 93
3年生存预 54% 52% 50% 50%
CHOP m-BACOD
ProMACE-CytaBOM MACOP-B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护理

弥漫大B细 胞淋巴瘤护 理
目录
01 淋巴瘤概述 02 护理策略 03 护理措施 04 护理教育
1
淋巴瘤概述
淋巴瘤定义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抗感 染和疾病
淋巴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淋 巴结、脾脏、骨髓和消化道
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
03
培训对象:包 括护士、医生、 患者家属等
04
培训目标:提 高护理团队的 专业素质和服 务水平,为患 者提供更好的 护理服务
THANKS
制作人
淋巴瘤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
01
主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等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B细胞淋巴瘤、T 02 细胞淋巴瘤、NK细胞淋巴瘤等 B细胞淋巴瘤: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03
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 T细胞淋巴瘤:分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 04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等
疼痛管理:评估疼痛程度,采 取相应措施缓解疼痛
营养支持:合理膳食,保证营 养摄入
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 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4
护理教育
患者教育
教育目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 理能力
教育内容: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副作用处 理、康复指导等
教育方式:面对面讲解、视频教学、手册阅 读等
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 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特点
01 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30%-40%
02 发病年龄:中老年人多发,男 性多于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缘模糊,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腋窝见肿大淋巴结,脾 脏增大。
胸部CT(2011-10-13):右肺上叶、左侧肺门旁及左肺下叶见肺
组织实变影,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肝脏密度低于脾,脾大。
血液分析(2011-9-9):WBC 1.9×109/L HGB 47g/L PLT 76
2009年5月 左侧颈部肿大淋巴结疼痛,先后就诊佳木 斯、224医院、 哈尔滨211医院,抗炎治 疗,效果不佳。 行左颈部淋巴结活检及 鼻局部组织活检。
病理-1(北京友谊医院周小鸽教授会诊):093802
(左颈部淋巴结)结构破坏,未见明显淋巴滤泡,病变区弥漫小至中
等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呈圆形及不规则形,染色质粗,未见散在较 大的细胞,大细胞核不规则,部分呈多个核,核浆粉染,部分区域见小 灶及大片状坏死、核碎,可见核分裂相。
CD3小细胞阳性 Ki67+>40% CD21阴性。
病理诊断-3:肠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B细 胞型)
2010-5-10
辅 查助
检
骨髓涂片:幼稚淋巴细胞3.5%。
腹腔彩超:右下腹肠间隙显示深1.18厘米游离性液性暗 区,右下腹腔内见数个小低回声,较大直径1.8×1.0厘 米。
肠镜-3:回肠末端见散在颗粒样隆起,直肠、乙状结肠、 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粘膜节段性充血、部分有浅溃 疡。
病理(北医三院高子芬教授会诊):2010-8-8
(左颈部淋巴结) B175597-1淋巴滤泡消失,肿瘤细胞呈片状增生,细胞
体积较大,原单位免疫组化CD68- CD43- kappa- Lambda- CD15- CD30(少 数+) CD3(小细胞+) CD20+ Bcl-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体查
双侧颈部、双侧颌下、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 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最大者3.0×3.0cm,肝 肋下4cm,脾肋下1cm。
2009-06-16(初诊)
便潜血:阳性。
辅 查助
检
胸片:纵隔淋巴结无肿大。
腹 部 彩 超 : 肝 肋 下 4cm , 脾 厚 3.8cm , 肋 下 1cm , 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结、直肠镜-1:自回盲部至直肠全结肠可见多发散在
129g/L PLT 277×109/L 。
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少数淋巴细胞胞体 大,核形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可见核仁。 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活跃,可见散在分布的幼 稚细胞,部分幼稚细胞可见核仁。 头颅CT:正常。
病理-2(北京友谊医院周小鸽教授会诊):-B175597
(鼻咽部肿物)淋巴组织呈非典型增生,细胞中等偏小, CD3、CD2、CD5、CD8弥漫阳性;CD4部分细胞阳性; CD20、CD56、Granzyme B少数细胞阳性;TIA-1较多细胞 阳性;Ki-67约10-30% 阳性。 原位杂交:EBER(+) 病理诊断:鼻咽部EB病毒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T细胞型,单行性
会诊目的
下一步的治疗: 1. CD20的应用? 2.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应用? 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 细胞免疫治疗?
2010-6-22
辅 查助
骨髓涂片:幼稚淋巴细胞1%。
腹腔彩超:右侧肠系膜旁多个等回声,较大的2.1×0.7 厘米,左侧肠系膜旁可见多数个较低回声,较大的 1.2×0.2厘米。
检
2010-7-29
辅 查助
检
彩超:双侧颈部可见多数低回声,相合融合,右侧最 大的3.1×0.6厘米,左侧最大的2.7×0.5厘米,左侧锁 骨上未见肿大淋巴结,右侧锁骨上见多数低回声,最 大的0.8×0.3厘米,腹腔内可见多数等回声,右侧最大 的3.1×0.6厘米,左侧最大的2.4×0.6厘米。
富T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科 刘景华
病史
患者、男、21岁、身高175cm,体重59kg 2009年1月 左侧颈部淋巴结核桃大小,1周后就诊哈
尔滨211医院,抗炎治疗,肿大淋巴结缩 小。 2009年2月 左侧颈部淋巴结再次肿大,伴发热,体温 39℃,鼻塞,再次就诊哈尔滨211医院, 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鼻咽部肿物)B175597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多量体积较大的细胞,原单
位免疫组化 CD5(+/-) CD56- CD3(+/-) CD4-(倾向B细胞淋巴瘤)
(肠活检)M18832可见单一性体积较大的细胞增生浸润,原单位免疫组化
CD20+ CD68- Bcl-2+ TdT- CD3- Pax-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 指型)
免疫组化:CD3 较多细胞+,CD20大部分细胞+,CD21局部见少量FDC 网,Ki-67 约为70%,CD30散在细胞+,Granzyme B 大部分细胞+, CD56 -。
原位杂交:EBER +。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EB病毒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 病,B细胞型,单行性
史
既 往
无乙肝、丙肝、结核等病史。
腹腔彩超:右侧腹膜下可显示多数低回声,较大的 2.2×1.5厘米。
肠镜-2:回盲部粘膜水肿,散在多个溃疡性病变,距肛门17厘米
以下直肠粘膜明显增生性隆起;乙状结肠粘膜散在颗粒样隆起;距 肛门35厘米降结肠可见2个息肉样隆起。(回盲部、直肠、降结肠、 回肠末端)固有层内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
( 北 京 友 谊 医 院 周 小 鸽 教 授 会 诊 ) 免 疫 组 化 : CD20 阳 性
2010-10-11
辅 查助
检
鼻CT:双侧上颌窦、左侧筛窦、额窦右侧炎症。
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幼稚淋巴细胞1.5%。
彩超:右侧颈部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较大的 1.0×0.6cm,左侧较大的1.8×1.1cm,双侧颌下多个低 回声,右侧较大的1.6×0.8cm,左侧较大的2.0×1.2cm; 腹膜后下腔静脉后方及腹主动脉侧后方可探及数个大小 不等的低回声,较大的大小约1.9×1.6cm。
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幼稚淋巴细胞0.5%。
流式检测:骨髓内淋巴瘤细胞:0.26%。
彩超:右下腹可见多个低回声,较大的4.1×2.6厘米, 左下腹较大的1.5×0.96厘米,腹膜后腹主动脉右侧可见 3.4×1.0厘米低回声。
2011-6-2
辅 查助
检
胸部CT(2011-7-17):正常。
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未见幼稚淋巴细胞。
2010-12-6
辅 查助
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未见幼稚淋巴细胞。
彩超:腹腔内中腹部见3.7×0.8厘米低回声,腹腔肠系 膜周见多个低回声,较大的4.2×1.2厘米。
检
2011-2-6
辅 查助
检
胸部CT(2011-3-13):纵隔淋巴结肿大,右肺上叶后 段炎症、脾大。
胸部CT(2011-4-1):纵隔及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右 肺上叶炎症、脾大。
×109/L Rct 1.43%。溶血象:阴性。NAP:阳性率 56% 积分94分。
辅 查助
检
骨髓涂片(2011-9-9):骨髓增生活跃,幼稚单核细胞1%;
骨髓活检(2011-9-9):切片内散在及成簇分布的幼稚细胞。
腹部彩超(2011-9-9):肝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见多数低回声,
较大的1.1cm,脾内见多数低回声,较大的直径2.4cm,部分相互融 合,腹膜后见多个低回声,较大的3.4×1.4cm,肠系膜旁多数低回 声 , 较 大 的 2.6×1.1cm , 右 侧 颈 部 见 多 数 低 回 声 , 较 大 的 1.0×0.6cm,左侧颈部见多数低回声,较大的2.3×0.8cm,左侧锁 骨前见0.7×0.5cm低回声,右侧腋下可显示数个低回声,较大的 2.3×1.6cm,左侧腋下见数个低回声,较大的2.4×1.6cm。
丘状隆起,直径0.5-1.0cm,部分病变表面形成糜烂及 溃疡,结肠肝曲处可见一处不规则溃疡,底覆白苔,长 径超过1cm厘米,直肠距肛门约5cm可见直径1.5cm溃疡 灶。结、直肠活检病理:淋巴组织呈非典型增生。
辅 查助
检
血 液 分 析 ( 2010-6-19 ) : WBC 9.5×109/L HGB
诊断:富T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Ⅳ期B组 IPI 3分 高危组
2010-9-2
辅 查助
检
腹腔彩超:腹腔右侧腰大肌前缘可见数个低回声,较大 的约1.27×0.93厘米,左下腹可见数个低回声,较大的 大小约1.93×1.15。
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阅片外偶见幼稚淋巴细胞。
肠镜-4:回肠末端见散在颗粒样,回盲瓣开口及回盲部 可见溃疡型病变,距肛门cm直肠以下粘膜溃疡形成。
骨髓活检:骨髓纤维细胞占30%。
彩超:脾内多个低回声,较大的2.3×1.8厘米,腹腔及 腹膜后数个低回声,较大的5.2×2.0厘米,双侧颈部、 双侧腋下肿大淋巴结,双侧腹股沟未见肿大淋巴结。
2011-8-5
辅 查助
检
腹部CT(2011-8-25):脾内见不规则稍低密度,增强 扫描见病灶强化,强化不均匀。
诊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全身浅表淋巴结、鼻腔、结肠、 直肠、肝、脾、骨髓)
Ⅳ期B组
化疗方案一览表
腹腔、肠道 腹腔、骨髓 腹腔 腹腔
高子芬会诊
腹腔
乙肝
腹腔 腹腔淋巴结缩小
腹腔 脾脏、腹腔 肝脏、脾脏、
腹腔 腹腔、骨髓、肝、脾
2010-3-13(第9次化疗前病情评估)
辅 查助
检
骨髓涂片:未见幼稚淋巴细胞。
乙肝病毒DNA变化
拉米夫定
肠镜检查变化
2009-6-25 2010-3-17
肠镜检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