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思考:“恕”指什么?体现了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 道理? “恕”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的事情,也不要加之与他人。
体现了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 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第12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第八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hǎn》
譬如: 比如、好比。
为:堆积。
篑平。
覆: 倾倒。
往: 坚持。
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
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 土,(这时)继续前进,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 • 奴隶制 过渡 封建制
司马迁:“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 不计其数。” “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史记》
春秋
初期 140 诸侯国
十几个春秋五霸
饥荒
人吃野兽,野兽吃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小子: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类似同学们。
兴: 激发人的感情【使人联想】。
观: 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 讽刺时政。
迩: 近。
夫: 那。 事: 侍奉。
译文: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
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 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之
者不
比得上
如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了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43张PPT)
特殊句型:
1、可以为师矣
(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句
(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判断句
······也,表判断。
语气词: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 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 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 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 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更多的接触文言文, 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 陶冶自己的情操。
理解:强调了治学的人必须重视道德修养。
通“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指15岁 表顺承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站立,站得住, 迷惑,疑惑 这里可理解为
自然规律
独立做事情。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能听的进不 同的意见。
随心所欲
逾,越过,超过。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 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通达事理, 而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 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别人说话能明辨 别真假,七十岁可能随心所欲,又不超 过规矩。”
表转折
表转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意思是
疑惑
则:连词: 相当于 “就”“便”
感到迷惑而无 所得。
【译】:孔子说:“只知道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知道思考却 不学习,就会疑惑。”
理解: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 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ppt课件
越过、超过 而从心所欲,不逾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矩。”
规范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 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 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 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主旨】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 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 系,不可偏废其一。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品质高尚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 6、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能忍受
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
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 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 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论语 lún
愠 yùn 逾矩 yújǔ 罔 wǎng 箪 dān 笃 dǔ
说 yuè 三省 xǐng 吾 wú 殆 dài 肱 gōng 陬邑 zōu 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七年级《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ppt
古文《论语》十二章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就不算是有思想的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说明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称为“圣人”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并把《春秋》加以删减,使之称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形式,常用语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
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故称之为语录体。
一 读一读字音lún yùn zēng wú论语 愠 曾子 吾xǐng chuán yú三省传不习 逾dài ( ) dān ( )gōng ( ) 博学而dǔ ( )志二 写一写字形殆箪肱笃三 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不亦君子乎(古义:有才的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所得数目)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三)一词多义1.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动词温故而知新 得到,动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动词2.可以: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士不可以不弘毅 能够,动词3.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所学的知识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译,助词4.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代词其恕乎 大概、也许,副词5.而: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学而时习之并且,表顺承(四)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PPT精品课件
赏析前六则
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翻译。 3 .比赛激趣:请2-3个小组代表翻译,比一比谁说得好。
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课文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夏说:“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 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干扰, “仁”就在这当中了。”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 无所得。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 的竹器。 陋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堪:承受,忍受 乐:乐于学。
译文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 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 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 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向一切 人学习,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述而》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
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
的忠告和勉励。君子,就要人;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
善者:优点; 不息、前赴后继
从:跟随;
斯:这;
不善者:缺点。
舍:舍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11 《《论 语》十 二章》 课件(27 张ppt) -精品 教学课 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11 《《论 语》十 二章》 课件(27 张ppt) -精品 教学课 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 精品课件(共29张ppt)
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 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 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夏曰:“博学 而
广泛 表并列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笃志,切问 而近
坚守 恳切 表并列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 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 “至圣”,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词,学问和事业
❖子曰:“知 之
……的人
者 不如 好之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喜爱.爱好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 补短,弥补不足。
❖ 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注意朗读节奏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其不善者而改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论语》十二章 (共70张PPT)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何谓五经?即《易》、《尚书》、 《诗》、《礼》、《春秋》也。
文学常识
• 《论语》是 儒家 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 弟子及再传弟子 编写。以 语录体和 对话体 为 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共 20 篇。
读准字音
论(lún)语 愠(yùn ) 曾(zēng )子 逾(yú) 殆( dài ) 曲肱(gōng)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
和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准— 读准节奏
粗懂词义
第二章
内容分析
• 本章:个人修养——自省、交友、学习
理解:我们应怎样做人?
•要有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做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诚实守
信、童叟无欺,做到慎独。
第三章
疏通文义
通“又”顺承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独立做事情 顺承 迷惑
顺承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夫 兰西斯.培根\牛顿\伏尔泰\ 康德\达尔文
《 论 语 》 十 二 章
作者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解答“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这一类试题时,可在正确理解文 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然后在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具体答题步骤为:①明确作者的观点。②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11 《论语》十二章/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 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论语》十二章/
【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 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 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 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 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11 《论语》十二章/
再见
Hale Waihona Puke 11 《论语》十二章/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 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其巧也, 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 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宫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 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 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 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
·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1 《论语》十二章/
①“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地位高 的人;二是指人格高尚的人,即有才德的人。这里是第二种 意思。 ②“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他人相处的原则,不仅指 臣对君,也包括其他人。“信”即“诚信”,对待所有人都 应如此。 ③“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④“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指仁德,是道德的本体。仁义 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21张PPT)
zāi
哉
听读课文
温馨提示:
1、注意生字的注音
2、注意朗读的节奏
注意朗读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注意朗读节奏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注意朗读节奏
9、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翻译句子
按时
复习, 温习
也、也是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品质高尚 能忍受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 乐。
乐趣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多么高 尚啊,颜回!”
学习检测
表顺接,然后
代指学习的内容 “悦”的古字,愉快
有朋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表转折,却 生气,恼怒
指有才能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 解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30张PPT)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 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2021/7/25
31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8.2 421.8.2 4Tuesday, August 24, 2021
矩。
随心所欲
超过,越过 规矩
七十岁就随心所欲,(但是)不越过规矩。
子曰:温 故
而
知新,
温习 旧知识 表承接,就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就
可 以 为师矣。
可以 凭借 成为
有新的体会,
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2021/7/25
13
孔子曰:学而不思 则 罔,
表转折,却 就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8 月24日 星期二 5时21 分8秒17 :21:082 4 August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5时21 分8秒 下午5时 21分17 :21:082 1.8.24
2021/7/25
11
子曰:吾十有五 而 志于学,
2021/7/25
7
子曰:“学而 时 习
之,
并且 按时 温习 它 , 学 过 的 知
孔子说:学习并且 按时 温习
它识,
不亦
说
乎?
也 通“悦”,愉快 语气词,吗
不 也是
愉快
吗?
有朋
自 远方来,不 亦乐 乎?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 远方来, 不也是快乐吗?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有:同“又”。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的。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
《 论 语 》 十 二 章
一、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 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 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 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 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 二则》。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四、研读文本 疏通文意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通“悦”,愉快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人家不了解(我)生气,发怒
不亦君 子 乎 ? ”
(《学而》)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之道。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献: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六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乐经》。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4)人们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师 焉 ”一句
表示应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提高学习效率的 句子是“ 逝 者 如 斯 夫 , 不 舍 昼 夜 ”。
命令。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 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理解课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表转折。译为“却”“可是”或“但是” 表并列。译为“而且”“并且”
问题探究
《<论语>十二章》分别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
的句子。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论语》十二章精品PPT课件
精品课件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精品课件
第五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子曰:“学而转不折思则罔迷,惑思而转不折学则殆有。害”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有害 了。”
•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五十岁时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
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到
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
精品课件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点此播放朗读视频
精品课件
重点词语
通“又”,
用在整数和
• 子曰:“零吾数十之间有。五
独立做事
顺承
顺承 情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指不能为人力所
顺承
四十而不
惑,迷惑五十而知顺承天命支配,的六事十而顺耳承
顺承
超过,越过 规范,规矩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精品课件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朗读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精品课件
重点词语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了。
参阅何晏、邢昺(bǐng)编《论语注疏》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学而》)
【曾子】孔子的弟子。 【吾日三省吾身】吾,我。日,每天。三,虚指,泛指多次。吾身,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谋,谋划。忠,尽心竭力。 【交而不信乎】交,交往。信,诚信。 【传不习乎】传,动词名用,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论语》,北宋宰相赵普曾经这样称赞此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生字识记
论语( lún ) 三省( xǐng ) 不罔 ( wǎng ) 不堪 ( kān )
说乎( yuè ) 逾矩( jǔ ) 不殆( dài ) 曲肱( gōng )
不愠( yùn ) 吾身( wú ) 一箪食( dān ) 笃志( dǔ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再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11 论语十二章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 “思”结合。传说其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千古圣人、万世师表”。他与战国时期另一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如今,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祭祀孔子的地 方)与孔林(孔子墓地)已经成为世界旅游胜地,此三地合称 “三孔”。
【川上】河边。川,河,河流。 【逝者如斯夫】逝,离开。斯,代词,这。 夫,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三军可夺帅】三军,军队。夺,改变。
【匹夫不可夺志】匹夫,普通人。志,志向。【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遇事)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时光像这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事能够恳切地发问求教, 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学生集体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准确断句。 11 论语十二章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文章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从文 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品德修养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 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吾十有五志而于学】有,通“又”。志:有志。而,表顺承,就。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 曰】孔子说。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曰,说。 【学而时习之】而,连词,表顺接。时,按时。习,温习、复习。 【不亦说乎】亦,也。说,通“悦”,愉快。不亦……乎,表委婉地反问。 【不知而不愠】知,理解。愠,生气、恼怒。 【君 子】志同道合的人。
1.听录音范读或老师范读。
2.学生集体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准确断句。
11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然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 向他们学习,将他们的不足作为借鉴而改正。”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提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其思想理论从“修 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 理、教育”等各个方面,范围之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众多思 想至今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山东曲阜孔庙
作品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
《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该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 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备注:《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到底应作何解释?
课文中的这个“习”字,人教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把它注解为“温习”,但我
们不少同学却觉得:“学习并按时温习它,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这又是怎么
一回事呢?原来问题出在我们对这个“习”字的理解上。其实,在古代,“习”
还有“实习”、“演习”的意思,如《礼记·射义》中的“习礼乐”、“习射”
文言文翻译常识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分为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指的是只 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以增 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翻译时,直译与意译应互为补充。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遗漏、不歪曲、不妄加。“达”就 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 体、生动、优美。 3.文言翻译六字歌诀:留、补、换、加、删、调。 “留”指的是保留古代的国号、年号、人物名称等;“补”指的是补出省略的 成分;“换”指的是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如用双音节词替换单音节词;“加” 指的是为了通顺而增加词语。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调”指的是调整顺序。
【三十而立】立,立身,指有所成就。
【 惑 】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就能自立于世,四十 岁就能够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才懂得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 的意见,到七十岁就能达到随心所欲而又不会越过法度。
11.《论语十二章》
1.了解孔子及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重点) 2. 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翻译课 文,能背诵课文。(重点)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论语十二章》中所倡导的为学 之道和修身之道并学以致用。(重点、难点) 4.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感悟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核心素养)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 以凭这个作老师。”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温故】温,温习。故,形容词名用,旧知识。 【知新】知,得到、获得。 新,形容词名用,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为师矣】可,可以。以,凭、凭借。为,作为。师,老师。 【学而不思则罔】而,却。则,就。罔,迷惑,即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殆 】疑惑。
2. 文章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从文 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