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等。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有类似用法的句子,如“孔子去曹适宋,与
弟子习礼大树下。”句中的“习”字,更是“演习”、“练习”的意思。孔子所
讲的功课中,像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这些方
面的知识,就非“演习” 、“实践”不可,所以这个“习”字应理解为“实习”、
“实践”才对。如此理解,“习”就是学习后的“实践”,也就是学以致用,这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 以凭这个作老师。”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 曰】孔子说。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曰,说。 【学而时习之】而,连词,表顺接。时,按时。习,温习、复习。 【不亦说乎】亦,也。说,通“悦”,愉快。不亦……乎,表委婉地反问。 【不知而不愠】知,理解。愠,生气、恼怒。 【君 子】志同道合的人。
2. 文章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从文 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 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吾十有五志而于学】有,通“又”。志:有志。而,表顺承,就。
【贤哉,回也】哉,感叹词,啊。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其忧】堪,忍受。忧,忧愁。 【好之者】喜欢它的人。好,喜欢。 【乐之者】以它为乐的人。乐,以……为乐。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偏远的小巷, 别人不能忍受这种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 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再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11 论语十二章
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论语》,北宋宰相赵普曾经这样称赞此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生字识记
论语( lún ) 三省( xǐng ) 不罔 ( wǎng ) 不堪 ( kān )
说乎( yuè ) 逾矩( jǔ ) 不殆( dài ) 曲肱( gōng )
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ùn ) 吾身( wú ) 一箪食( dān ) 笃志( dǔ )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提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其思想理论从“修 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 理、教育”等各个方面,范围之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众多思 想至今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2. 文章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从文 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品德修养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饭疏食,饮水】饭,吃。 水,古代热水为“汤”,冷水“水”。 【曲肱而枕】曲肱,弯着胳膊。枕,以……为枕。 【于我】于,介词,对。 【三人】虚指,几个人。 【焉】复词,于此。于,在。此,这里,其中。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而,表顺承。从,跟从、学习。
11.《论语十二章》
1.了解孔子及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重点) 2. 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翻译课 文,能背诵课文。(重点)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论语十二章》中所倡导的为学 之道和修身之道并学以致用。(重点、难点) 4.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感悟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核心素养)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 “思”结合。传说其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千古圣人、万世师表”。他与战国时期另一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如今,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祭祀孔子的地 方)与孔林(孔子墓地)已经成为世界旅游胜地,此三地合称 “三孔”。
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了。
参阅何晏、邢昺(bǐng)编《论语注疏》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学而》)
【曾子】孔子的弟子。 【吾日三省吾身】吾,我。日,每天。三,虚指,泛指多次。吾身,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谋,谋划。忠,尽心竭力。 【交而不信乎】交,交往。信,诚信。 【传不习乎】传,动词名用,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川上】河边。川,河,河流。 【逝者如斯夫】逝,离开。斯,代词,这。 夫,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三军可夺帅】三军,军队。夺,改变。
【匹夫不可夺志】匹夫,普通人。志,志向。【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遇事)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时光像这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事能够恳切地发问求教, 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出了学习的哪 三个层次 ?如何理解第三个层次的人?
三个层次:知(知道它),好(喜欢它),乐(以它为乐)。以学习为乐 的人,达到了学习的最高境界,不仅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所学知识的精 髓,而且往往能够有所创新。
2.颜回具有什么品质而让孔子对颜回大加赞赏:贤哉,回也!孔子赞扬了 颜回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温故】温,温习。故,形容词名用,旧知识。 【知新】知,得到、获得。 新,形容词名用,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为师矣】可,可以。以,凭、凭借。为,作为。师,老师。 【学而不思则罔】而,却。则,就。罔,迷惑,即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殆 】疑惑。
山东曲阜孔庙
作品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
《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该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 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备注:《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诞生了许 多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孔子便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 悟《论语》中那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
1.再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11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学生集体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准确断句。 11 论语十二章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文言文翻译常识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分为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指的是只 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以增 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翻译时,直译与意译应互为补充。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遗漏、不歪曲、不妄加。“达”就 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 体、生动、优美。 3.文言翻译六字歌诀:留、补、换、加、删、调。 “留”指的是保留古代的国号、年号、人物名称等;“补”指的是补出省略的 成分;“换”指的是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如用双音节词替换单音节词;“加” 指的是为了通顺而增加词语。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调”指的是调整顺序。
【三十而立】立,立身,指有所成就。
【 惑 】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就能自立于世,四十 岁就能够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才懂得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 的意见,到七十岁就能达到随心所欲而又不会越过法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到底应作何解释?
课文中的这个“习”字,人教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把它注解为“温习”,但我
们不少同学却觉得:“学习并按时温习它,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这又是怎么
一回事呢?原来问题出在我们对这个“习”字的理解上。其实,在古代,“习”
还有“实习”、“演习”的意思,如《礼记·射义》中的“习礼乐”、“习射”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然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 向他们学习,将他们的不足作为借鉴而改正。”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听录音范读或老师范读。
2.学生集体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准确断句。
11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