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顺论文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论对话理论下的阅读教学

论对话理论下的阅读教学

论对话理论下的阅读教学作者:陈雯娣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20年第01期语文阅读教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间接对话,也是学生与语文教学之间的思想碰撞过程。

对话是互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语文的传递和交流,从而更好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和信号。

对话理论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其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都是需要双方之间的积极探讨交流,才能更好地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对话理论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与阅读内容对话,挖掘知识的背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解读,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取阅读教学的情感共鸣和精神滋润。

初三阅读教学是从量到质的一个思维变化,对阅读的要求从浅到深,掌握文本中的背景内涵。

语文教师还需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和文本的距离,变得更加亲切而自然。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香菱学诗》的时候,这篇文章是《红楼梦》的节选部分,主要是说黛玉指点香菱学诗以及写诗的过程。

教师需要利用阅读文本内容进行细化分析,引领学生走进《红楼梦》的伟大思想世界中,这也是阅读“香菱学诗”的教学拓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作品背后的故事和道理。

文章中有这么一个细节描写,探春劝说香菱“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说“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

”从这细节可以看出香菱学诗的痴狂程度。

可能有些学生对于香菱身世不是很了解,所以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偏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红楼梦》香菱身世章节的解读,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到《红楼梦》的历史背景。

通过阅读文本的细节明白到曹雪芹是为了进一步歌颂女子的多才多艺,提出尊重女性的新思想,实现了阅读对话的课堂增值体现。

二、与学生进行对话,鼓励学生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为平等直接,语文教师可以善于转化和捕捉机会,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空间,借助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浅谈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对话理论的解读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对话理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对话理论。

对话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交流和互动来促进学习。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相互作用和思考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对话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激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对话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对话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结构。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单向地传递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收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而对话理论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文本。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和辩论。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运用对话理论。

比如,在阅读一篇短文之前,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读一段,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训练。

除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对话理论还可以应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展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对话理论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理念,它强调对话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活动,其中包括反思,记忆,思考,建构和积累。

由于这种理念的引入,它的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培养阅读能力,使阅读更有趣和有效。

本文将重点讨论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话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和技巧,在读副句前先猜测阅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反应,发展出一个交互式的对话和分析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此外,老师可以发问询问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话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形成一个“大家讨论”的模式,让学生自由讨论阅读内容,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内省,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为他们发展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提供机会。

此外,老师还可以在讨论中批判性地解读文章,并提供自己的解读,以便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认知技能。

最后,对话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自由讨论,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学习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增加学习新单词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

此外,课堂对话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掌握语文。

综上所述,应用对话理论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

因此,在学术上老师应该考虑使用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以上是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老师提供一些研究上的支持,帮助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把握对话理论,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受益匪浅。

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结。 ”在 语文教 学 中,各种不 同观点 、思想 的碰撞 、对话 ,不仅仅是 重要的教 学方武,更是其所追求 的教 学
内容 、教 学 目标 。 关 键 词 :对 话 理 论 语文教学 运用
巴西的教育学家保罗 ・ 弗 柬雷说 : “ 没有对话就没有 了交 流 ,也 就 没 有 了 教 育 。 ” 他 认 为 ,教 育 具 有 对 话 性 ,教 学 即
对 话 的 本 质 具 有 探 究 性 和 创 造性 , 是 对 未 知 领 域 的 共 同认 识 。对 话 是 可 持 续 的 ,一 次 对 话 往往 会引起对话 主体 的探究欲望
强 行规 定学 生说 什 么 ,写什 么 , 怎么写 。教师要 从 “ 全 知 者 ” 的
意识 中走出来 ,教 师不再是 只是
生 知 道 的 一 定 比教 师 少 。现 在 的 许 多 学 生 知 识 面 广 ,通 过 广 泛 的
和创造潜能 ,会 促进对话 主体不 断 否定 自我 、完善 自我 、超越 自
我 。 就 语 文 学 科 而 言 ,汉 语 的 内
也 不是 “ 无 知 者” ,他们 有 自己
既 有 的 知 识 、经 验 ,可 以运 用 自 己 已经 获 得 的策 略 、方 法 构 建 生 成 自己 对 文 本 的 认 识 ,并 能 根 据 自己 的 生 活 阅历 从 中获 得 差 异 性
对 话 理 论在 语 文教 学 中的运 用
马 炜
内容 摘 要 :语 文 教 学 活 动 可 归 纳 为 听 、说 、读 、写 四个 方 面 ,这 四个 方 面都 是 对 话 行 为 的表 现 。 听 、说
自不必说,就读 、写而言,读实 际上就是倾听的过程 ,倾 听文本人物 的心情 ,倾 听作者 内心的感情 ,实际上 就是读 者和文本 之间,与作者之 间进行 的潜在交流 ,是读 者与作者视界 的交融汇合。写,即用笔说 。作者在 写文章时预设 了一个 隐性读者 ,写 的人心 中有一个臆想的听着 ,写 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倾诉 。 “ 与对话交 际密 不可分 的话语 ,活 生生的话 语 ,就其本性 来说是希望被人 听到 ,得到人 的回应,对话的本质要 求对话 的终

阅读教学呼唤本真的“对话”

阅读教学呼唤本真的“对话”


反 思 当前 的对 话 教 学
如 今 “ 论 、 作 、 人 学 习 小 组 交 流 ” 已 成 为 课 堂 讨 合 四 早
中 的时 尚名 词 . 而有 的课 。 表 面 上 看 , 堂 气 氛 活跃 。 然 从 课
交 流 讨 论 积 极 . 生 的 主 体 性 似 乎 得 到 了充 分 的发 挥 , 学 但 仅追逐其交谈言说之形就足矣? 者认为 . 笔 当前 阅读 对 话 教 学 中 存 在 以下 几个 问 题
案 剧 。所 以 当 前 课 堂 中追 求 生 成 . 待 无 法 预 约 的 精 彩 . 期 于 是 教 师 与 学 生 一 起 任 想 象 的 翅 膀 超 越 文 本 自由 驰 骋 . 文 本 形 同虚 设 . 文本 价 值 虚 置 一 旁 . 有人 戏称 这 样 的 课 堂 可 以不 用 教 科 书 了 ! 种 游 离 于 文本 的对 话 。 追 求 开 放 这 在 的 同时 , 失 了 阅读 教 学 言 语 习得 之 本 。 本 是 对 话 的 源 丢 文 头 , 对话 之本 , 本 向我 们 开 放 自己 、 达 意 义 , 我 们 是 文 表 为
提 供 了一 个 意 义 网络 . 对 文 本 的 不 断 阐 释 中 . 本 以 其 在 文
对 话 赋 予 学 生 言 语 的 自 主权 而 显得 春 意 盎 然 、 生机 勃 勃 。 然 而 , 多教 师 为 了 刻 意 体 现 学 生 的 自主性 . 求 课 堂 的 很 追 “ 闹 ”在 阅读 教 学 中 出现 了不 少 违 背 对 话 本 真 的 现 象 热 .
验 在这 里 交 织 . 当孩 子 将 原 先 的 “ 见 ” 成 表述 完 后 , 老师 说
见 . 家 争 先 恐 后 地 把 自己 的 见 解 说 出来 . 其 他 同 学 的 大对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研究展望与不足
深入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适用性 ,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践。
对比研究
开展对话理论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比较它们的优劣和适 用范围。
教师培训
加强教师对对话理论的认知和掌握,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以确保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
• 总结词:教师运用对话理论,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美感,增强阅读体验。 • 详细描述 • 教师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 • 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荷塘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整理并汇报讨论结果。 •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总结和评价。
以引入相关评论文章,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实施效果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取得 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 提高。
02
适用性
对话理论具有普适性,不仅适用于初 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适用于其他年级 和学科的阅读教学。
03
局限性
尽管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不同学生 的个性差异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 实施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05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案 例
《项链》教学案例
• 总结词:教师运用对话理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 • 详细描述 • 教师介绍莫泊桑的生平和《项链》的创作背景。 • 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文章的主题、人物性格和写作特点。 •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整理并汇报讨论结果。 •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总结和评价。

“对话”--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对话”--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对话”--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柏海山
【期刊名称】《中国基础教育》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
学的前奏,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核心,生本对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这是核心要义,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笔者以为,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能走马观花,急于求成,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正如叶老所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柏海山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富于张力的"对话"——对话性阅读教学的对话 [J], 陆冬英
2.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误区——谈泛化对话与虚化对话 [J], 郁萍
3.对话,阅读教学的灵魂——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有效性 [J], 刘丽娟
4.阅读教学:把握对话的宜与忌握对话的宜与忌握对话的宜与忌 [J], 黄福清
5.《对话型阅读教学中寻找对话点的研究》结题报告 [J], 拉巴次仁;次旦卓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运用的几点思考

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运用的几点思考

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运用的几点思考第一篇: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运用的几点思考浅谈对话理论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摘要:对话理论是关于引导人们如何遵循平等、互动等原则,通过话语交流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理论。

它源自西方,具有平等、开放、互动、生成等内涵;它的引进与借鉴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空间。

课改至今,对话理论已逐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所接受并付诸于实践。

对话式教学理念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极大程度激发了课堂的“能量”。

但这种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时,如果操之过急、操作不当,很有可能走向极端、步入误区。

如何正确而又恰当地把握好文本、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理论影响阅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同时它又是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2001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教授在其文章中提出,语文教学活动“必然也应该是一种对话活动,必须实现向‘对话型’的转变”,自此拉开了“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序幕。

而真正开始探究对话、试行“对话式”阅读教学,则是以2001年7—8月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为标志的。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这一新理念,有研究者认为,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对话,即“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一是阅读对话,即“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

据此,我们可以说,“对话式”阅读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以对话为原则,在对话精神支配下读者(师生)与文本的主体间合理地“倾听”和合理地“言说”的动态的教学过程。

回顾我们过去的阅读教学,“传授式”是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式。

而现在,“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出现,对于“传授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然不可否认,“传授式”存在了这么久,必然也是有它的合理性。

然而,“对话式”在21世纪被提出,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否意味着更大的价值呢?下面探究“对话式”阅读教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发展状况。

借鉴对话理论,提升阅读教学适切性

借鉴对话理论,提升阅读教学适切性

阅读教学402019·3借鉴对话理论,提升阅读教学适切性庄洁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追求教学的适切性,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文本的情况、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具体情况选择更为适合的教学策略,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展开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由此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的适切性,就要积极展开合理的对话。

学者巴赫金曾经提出了对话理论,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以对话的形式存在的,语言的本质也是对话。

学者马丁·布伯在其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对话的核心就是重新确立教学师生观。

我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借鉴对话理论,寻找最适合初中生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适切性。

一、联想式,对话文本留白在展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构筑以文本为中心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设定和文本之间具有一定的适切性。

我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从文本出发展开联想,让学生尝试围绕文章中的留白处展开积极地想象,并参考文章中的其他内容来进行拓展描写。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揣摩作者的创作心理,并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多元解读。

这样就将对话和文章解读结合在一起,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指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的过程中,我就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尝试和文本形成共鸣。

如可以让学生阅读文章中对于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的描写,然后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想一下这些猫的形象是怎样的。

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当第二只猫走失后,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如有学生思考后提出:“他们一定十分伤心,以为自己的好朋友失踪了,找不回来了,一定都愁眉苦脸,茶饭不思。

”此后我又让学生阅读作者描写第三只猫的内容,并展开想象,想一下第三只猫被冤枉后,猫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有学生提出:“猫此时一定感到很郁闷,它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可是为什么人类就是不相信自己呢?”最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作者为何最后决定不再养猫,他的内心怀有怎样的想法。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对话阅读观”下语文教师的品质与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对话阅读观”下语文教师的品质与教学模式

“对话阅读观”下语文教师的品质与教学模式摘要:本文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作为阅读主体之一的教师担任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必须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素养以及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阅读教学环境,建立一种感性、探究、多元的阅读模式,从而在阅读中成就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阅读对话教师素质教学模式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

巴赫金说,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

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的不断沟通为基础。

“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

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

①而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这些西方哲学解释学家们那里,“对话”则被赋予了“存在论”的意义。

认为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话”的关系,亦即“你——我”主客体间共同参与并相互影响以至相互造就,使对方的存在成为自我存在的前提的关系。

把对话理论引入教育、教学还是新近的事。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这里,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又围绕着文本展开对话,形成了复杂丰富而且生动活泼的对话场。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来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

主线应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学生是文本的阅读主体,围绕着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这种对话式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与文本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彼此将心灵与胸怀彻底敞开进行道德人格、知识文化、情感体验上的交流和撞击,从而产生灵光与火花,促使读者身心感到愉悦,产生道德人格上的净化提升、知识文化上的拓展深化、情感体验上的感染升华。

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理论为解决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本文将以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使用来分析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正确实施对话的策略。

希望据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对话理论;阅读教学;文本;使用策略对话理论认为读者与文本之间应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在这种对话中,读者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文本意义建构者。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中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话理论并不能完全与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相契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可以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去加深理解并亲身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越俎代庖式”“泛泛而谈式”“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等问题,致使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一种尴尬境地,对话理论也未能真正发挥其优势。

1.越俎代庖式由于生活阅历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大多数时候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够深刻的,谈不出自己的认识,或认识很肤浅。

但在教学时间压迫下,老师为追求教学进度,就越俎代庖的替学生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

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对文本的解读,只有在学生的参与下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模式化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合理对话。

1.泛泛而谈式按照对话的效果,可以把对话分为“有效对话”和“无效对话”,不具实效的对话就是一种无效对话。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规律探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规律探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规律探究陈宝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被口头强调的多,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较多误区。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怎样挣脱高考的桎梏,又能和高考的指挥棒结合在一起,既带给学生阅读的快感,又能实现功利目的,本文试图从阅读教学现状和阅读模式探索等方面着眼,找到一条有效的阅读教学之路。

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

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

从这点来看,阅读教学不仅能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可感的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会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目标明确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快乐满足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恰恰相反——教师的语文课上得辛苦,学生的语文课学得痛苦。

结果学生没能获得应有的语文阅读能力,更不要说什么人文性的熏陶了。

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在于现在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一是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师上课满堂灌,讲的太多,让学生思考的太少,即使阅读课也是如此。

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指出:“长期以来教师都从教出发,现在要转到从学生的学出发。

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会学生会学语文,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的地方。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不仅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流场景中,而且在教育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运用对话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从对话的定义、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和对话教学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对话教学的具体建议。

首先,对话是指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

它具有言语交流、互相倾听、相互回应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对话来传达信息、分享经验、表达情感等。

在教育教学中,对话也被广泛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对话具有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成就等多重功能。

其次,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在教学中采用对话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性。

例如,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话是言语交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对话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对话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考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对话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生对话。

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注重发现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二是学生对话。

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通过对话来提高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三是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和总结的方式与自己对话。

通过自我对话,学生可以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对话理论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对话理论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比, 通过 对 比学 生可 以发现 春天 的变 化 , 感受 温
么要 宽容 ” 、 “ 怎 么样才 能做 到 宽容 ” 等 问题 , 而
是把 课 堂设 置成 一 间 “ 忏悔室” , 让 学 生 来讲 述

下 自己做 过 的 伤 害 别 人 的事 情 , 并 谈 谈 别 人
暖 的春 风 。一 提 起 春游 的 事情 , 学 生 们 就 显 示

起 的心情 , 体 现到 了“ 我” 童 年 那 浓 浓 的 乐
趣 。就 这样 , 学 生在 轻松 、 欢 快 的氛 围 中实 现 了
与课 文 、 与 老师 、 与 问题 之 间 的对 话 , 在 相 互 的
探讨 和交 流 中获 取对 人物 刻 画和 景物 描 写的 相 关 知识 。

例如 , 在 学 习郭 安 凤 的 《 多 一 些 宽 容 》时 ,
教 师可 以利 用 学 生 之 间 的小 矛 盾 、 小摩 擦 来 引 出话 题 。一 开 始 , 笔 者没有让学 生思考 “ 为 什
兴 奋点 , 引 导他 们顺 畅 的进 行思 想交 流 。 例如 , 在学 习朱 自清 的 《 春 》时 , 可 以 将 学 生 对春 游 的 印 象 与 作 者 对 春 天 的 描 述 进 行 对
从 而将学 生对 童 年 的那 份纯 真 与课文 的小 主人 公 对接 。学 生们 跟 随课 文 中 的 “ 我” 一 起 领 略
了不一 样 的童 年 生 活 , 在 文 本 的 引导 下 体 会 了
主体 , 不 是靠 “ 老师 讲 出来 ” , 而是 让 “ 学 生 说 出
来” 。具 体来 说 , 教 师应 通 过 创 设 话 题 , 调 动 学 生 的 阅读情感 , 将 学 生 自己 的所 感 、 所 想激 发 出 来, 使其 产生 对话 的愿 望 , 进而 积极 主 动与 同学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引言:对话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运用。

对话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对于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对话理论的基本概念、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对话理论的运用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话理论的基本概念对话理论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互动和交流过程。

在语言学中,对话是指两个或多个人以发言、回答和反问等方式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对话往往是一种有目的的交流,目的可以是获取信息、交换意见、解决问题等。

二、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话作为一种真实生动的交流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加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和兴趣。

2.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话作为阅读材料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信息。

相对于独白或叙述型材料,对话中常常包含有对话者之间的思维、情感和动作等信息,这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对话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比较,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话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意见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话的形式阅读,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作品中的对话,逐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对话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交发展。

三、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对话分析法通过对对话问题、对话主题、对话角色和对话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对话的含义。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对话的问题和思考,在分组或讨论中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对话演练法将对话材料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的情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日益受到。

对话理论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在对话理论下,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本文将从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施方法、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对话理论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认为阅读是一种对话过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同时,对话理论还强调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对话理论下,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明确阅读文本和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阅读文本,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选取经典的诗词作品,通过阅读、朗诵、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对话理论下,师生的角色和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通过平等、自由的交流,达到知识的分享和思想的碰撞。

在对话理论下,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规划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流程。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教学流程,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授小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快速阅读全文,再选取精彩片段进行细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最后进行全班分享和总结。

在对话理论下,教师的引导和鼓励策略至关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激励性语言、榜样示范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通过对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话理论具有以下实际效果:对话理论注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理论是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论,其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更是被广泛的运用。

下文将围绕着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展开论述,从教材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对话理论如何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材选择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材选择,应该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度注重文本对话性质和情感情境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真实体验,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选择教材时,我们应该注重文本对话性质,这是因为对话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一种基本方式,而人们的表达的渠道常常是通过对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带着这样的认识去选择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话的意识,培养交流的习惯和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交流沟通技能。

同时,教材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也不可或缺。

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情感和情境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每种情感和情境所包含的教育意义也是不同的,例如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应该更加注重对于人性的解读和描绘。

因此,选择教材不同的文本形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体验到来自文本中的各种情感与情境,能够激发他们自身的情感与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最后,对于教材的选择,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有必要能够引导学生去发问、去选择、自我组织、自我解释,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自我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强调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可以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将对话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

对话是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之间展开对话,帮助学生掌握每一段落和文章的核心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相互倾听,交流思想,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足,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论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论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论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刘珍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浙江金华 321017)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必须遵循“对话”的特点,“突现情感氛围的营造,关心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突现阅读爱好的激发,培养学生制造性思维”、“突现对话兴奋点的生成,提高学生旁征博引的能力”、“突现语文对话特点,增加生成性因素”,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对话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媒体教学合理运用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多媒体的运用给现代课堂注入了许多鲜活的血液,其最突出的功能在于化抽象为形象,使课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进学生的明白得。

然而,随着多媒体手段使用的越来越频繁,也显现了一些值得人们摸索的问题,譬如:现用的一些多媒体课件是否具有教案替身的嫌疑?多媒体的预设性是否太强,如何表达课堂的生成特点?多媒体的过多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展?等等。

面对这许许多多的问题,也促使人们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进行平复的摸索,并作出相应的改革。

而其改革必须与学科教学的改革相适应,只有如此,其改革才是有效的。

基于如此的认识,我们对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作了积极的摸索。

在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的邢秀凤老师为组长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5年度研究课题“对话理念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研究”项目说明中明确提出:对话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是人与人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要紧方式。

因此,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教学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这种心灵的对话在人文科学中显得专门充分。

《语文课程标准》在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如何实践对话理念,《标准》紧接着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明白得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摸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论文“对话”中呈现精彩论文:让阅读教学在“对话”中呈现精彩

阅读教学论文“对话”中呈现精彩论文:让阅读教学在“对话”中呈现精彩

阅读教学论文“对话”中呈现精彩论文:让阅读教学在“对话”中呈现精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

”这里的“对话”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对话”的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对话的实质是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以文本为媒实现师生的平等沟通;是师生在真实、开放的生活化阅读情境中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共同分享;是师生在合作互动中倾听双方、相互吸引、交流、生成。

对话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对话中的学生不再是盛知识的容器或教师“剧本”中的“演员”,而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源。

他们在实现认知、情感、思想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在积极的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的生成,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夯实民主、平等之基作为交流、沟通的“对话”,必然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条件”,即师生在建立双方真诚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交往。

也只有这样师生的情感思想才能实现“零距离”对话,各种对话的效果才趋于最佳。

这就要求:(1)教师要抛开“师道尊严”,放下架子,以平常心与真诚面对学生,在平等中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家”。

师生自在交流,不吐不快,其乐融融,实现师生之间对话,生生对话,最终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优化阅读效果。

就像“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一样,平和、真诚、幽默,能倾听、接纳观众的声音,注意营造主客不分,和谐融洽的氛围。

“对话”中常常出现话语、思维、智慧的共鸣和撞击。

(2)教师要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要经常蹲下来和孩子对话。

如:于永正老师的“第七次”在老师的宽容鼓励声中,教师亲和力增强了,学生也在零距离、活跃的心态下敞开了心扉,放飞了思想。

因此,“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丰沃的土壤,是优化对话之基。

二、培育真实、开放之“叶”“对话”是生活的基本方式,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也应体现生活性,有真实生活情境,有真切的生活实际需要,有开放的生活文化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实践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实践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

实践阅读教学对话理论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摘要:阅读教学对话理论就是学生、文本、作者间组成的多重对话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话理论是新课程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任务,是实践新课标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重视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注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倡导个性化阅读;巧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空间,增强阅读兴趣。

关键词:对话理论探究学习自主合作《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以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对话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内对话阅读文本的同时,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语文文本组织学生阅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技巧。

同时,把阅读引向课外,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并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对话阅读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话阅读也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对话阅读才能顺利实施。

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内、课外阅读,设定不同的阅读目标,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指导阅读方法,保证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一、创设阅读情境,奠定阅读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浓厚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和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强烈动机。

简言之,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这一文化背景就是“阅读情境”。

阅读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

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见过或体验过的情境叫间接情境,指导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媒体资源,或查找相关资料来创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陈宝顺
一、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的产生背景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对话教学基础上的针对阅读的教学形态。

是建立在处于平等地位的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间彼此的精神敞开而达到心智启迪的目的之上的。

长久以来教师以自己和教参为中心,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也习惯性认同与接受这样的知识,缺乏自己的感知和体验,几乎没有直接与作品对话的机会和权利。

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曾总结过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至少混杂着四种取向的阅读,其一是“作业者”取向,其二是“职业性阅读”,其三是“鉴赏者”的阅读取向,其四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感受性阅读”。

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寻求思考练习正确答案的“作业者”取向和以分析课文形式为主,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的语文老师的“职业性阅读”取向仍然占大多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教育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②是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的很好体现。

在这个意义上讲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改革的要求,也是语文阅读教学实质的体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才能感悟到文本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从而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达到怡情益智的目的。

二、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形式
要想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教师就必须结合文本的特点,考虑阅读参与者的特点设计并实时调整阅读教学,以满足更层次,各方面不同的阅读要求。

对话阅读教学的起点与终点其实都是人是不同的人根据自身的需求发起的方面的对话,并最终又回到、提高自身生活的一种活动,对话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在现在的教学中,师生更趋向于平等,教学更是对话。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尊重学生作为教学主题所体现出的见解,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强求学生接受自己的意志,采纳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对话。

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讲教师想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追问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让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更深入。

当然如何问应是精心预设的,而不是无问而问,为了问而问,流于形式。

在问法上,从文本矛盾之处入手提问,从标题入手提问,从文章主旨入手提问,从文本的异同之处入手提问,从文本空白处入手提问。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上一定要大胆假设,仔细推敲。

在漫长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少老师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于漪老师的“有意设疑”,“抓住矛盾设疑”,“比较设疑”;魏书生老师的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设疑问的方法等等,这些老前辈在课堂提问方面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与教材对话
教师也是教材文本的读者,但绝对不是学生阅读的替代者。

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他对于文本的理解是需要自身主动参与的。

“教”是催化剂,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文本。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被教材又要备学情,设想当自己身处学生的位置可能会对文本产生怎样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为空间,更多的对话通道。

而且教师的预设不仅限于
横向方面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在理解的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不同问题。

学习需要灵活,教学更应随机应变。

当教师把文本引荐给学生之后,适度的退居幕后,留出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自由与文本对话,安静也是教学策略之一。

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
教材文本本身包含着大量的讯息,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不是单向的吸收这些讯息,而是借助自己既往的知识和对生活的体验,感受、感悟着文本。

文本与阅读主体之间的对话是双向的。

在对话阅读教学过程中,作者借助自己既往积累的知识和长久以来文化的熏陶和文本展开着自由的对话。

文本呼唤内心的共鸣,学生在对话阅读中只有尽情释放内心,才能与文本之间形成共鸣。

对未成年或刚成年的学生来说,阅读常常是从别人书中讨教生活的感受和经验。

在视界的交流和碰撞中,阅读成为丰富他们人生阅历,拓展心灵生活的对话。

这种感受促使着、帮助着学生不断建构自我、完善自我。

学生与教材对话,需要理解作者意图,注重复读,品位文本,悉心研读教材本原材料,多角度构建艺术形象,咀嚼精彩字、词、句,这样才能多方位、多角度地与教材对话。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你将自己的想法与人交流后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思想。

思想的交流借助对话开展,而对话是思想交流的一个媒介。

只有在课堂上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有所得。

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展开平等、自由的对话,要肯定学生对话的个性化。

小到同桌间交流,大到同组甚至同班同学的交流都可以帮助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对话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别人的想法就是一次成长的过程。

正因为有了学生各种见解的思维火花的碰撞,才会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才会赋予文本新的含义。

不同的理解会使每个学生产生内部的认知矛盾,这种矛盾将会引起每个学生内部知识的重新建构,韩雪屏老师将其称之为“水平性对话”。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交流各自对于文本的见解,帮助学生更为顺畅的开展对话,同时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开展对话阅读教学,一定要建立多种对话渠道,教材文本、教师和同伴都是很好的对话对象。

在对话中完善自我见解,弥补自我认识不足,共同成长。

三、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1、对话缺少主体。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的驱使,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强调统一要求,教学中大部分地区使用统一教材、安排统一课时,设置统一考试。

受此思维模式的影响,教师不敢“发挥”、不敢“讲授”、不敢“批判”,学生也不敢质疑权威,漠视自己的创造意识。

2、对话脱离语文。

有些语文课成了“交际课”、“政治课”、“历史课”等等。

其实质是对人与文本对话的漠视,阅读教学如果不能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有什么帮助呢?
3、对话流于形式。

学生一般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精心设计了若干有时是肢解文本的一系列细琐问题,就像一条牛鼻绳牵引着学生。

教师似乎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也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学生也争相发言探讨,但最后峰回路转,还是落入教师预设的“瓮”之中。

学生很少有自主的选择权,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地回应,缺乏问题意识,久而久之很多
学生难免产生避重就轻的躲避心理,少说为佳的观望心理,轻视过程的速成心理。

4、对话过程空泛化。

不管什么文体,不管什么内容,不少教师均乐此不疲地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如果是你会怎么做”“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说说你的理由、你的看法、你的生活体验”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这类问题有时因远远疏离学生生活世界而显得很空很大让学生无从言说。

结语
怎样才能够真正地把“对话”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呢?对话教学强调过程性和生
成性,如果硬要用一套严格的系统化的框架去约束它,具体规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
怎么做显然是背离了对话教学的本质,这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要在尝试、探索中回归语文教育的本源,在真正的对话中提高语文阅读方式和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