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教学过程第 1 讲加减法的巧算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
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例如,a+b+c+d=d+b+a+c=…其中a,b,c,d 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其中a,b,c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 1 计算:(1)23+54+18+47+82;(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23+47)+(18+82)+54=70+100+54=224;(2)(1350+49+68)+(51+32+1650)=1350+49+68+51+32+1650=(1350+1650)+(49+51)+(68+32)=3000+100+100=3200。
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3)574-397 (4)472―203(5)402+307―297―99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巧算小学数学教案
巧算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利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数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1.教案PPT2.教学工具:数学练习册、计算器、数字卡片3.教学素材:加法和减法计算的例题教学步骤:Step 1:引入- 展示一个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
- 让学生回顾一下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规则。
Step 2:示范- 展示几个加法和减法的例题,并逐步解答。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鼓励学生在心算或使用计算器的同时,注重结果的准确性。
Step 3: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加法和减法计算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 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4:巩固- 设计一些拓展性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Step 5: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 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 需要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补充和巩固所学知识,确保学生的数学能力逐步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数学运算能力和自信心,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加减法运算技巧教案
加减法运算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加减法。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练应用加减法。
二、教学内容1.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的本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合成一个整体。
例如:3+2=5,表示将3个物品和2个物品合在一起,总共有5个物品。
2.加法的规律(1)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b,有a+b=b+a。
即加法运算不受加数的先后顺序影响。
(2)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b)+c=a+(b+c)。
即在一系列数的加法运算中,可以先将其中任意两个数相加,然后再将和与其他数相加。
(3)加法的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b+c)=ab+ac。
即在一系列数的加法运算中,可以先将后面的两个数相加,然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得到的结果与先将前面的数分别与后面的两个数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得到的结果相同。
3.加法运算技巧(1)将大数拆分成相邻的数相加。
例如:89+37=(80+9)+(30+7)=117(2)将任意两个数分别加上一个相同的数,可以简化计算。
例如:13+8=(13+2)+6=15+6=21(3)将任意数拆分成可以整数相加的数进行计算。
例如:67+38=(60+30)+(7+8)=90+15=1054.减法的基本概念减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的本质是用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
例如:8-4=4,表示从8中减去4,剩下4。
5.减法的规律减法与加法有交换律与结合律,但是没有分配律。
6.减法运算技巧(1)将任意两个数去掉相同的数,可以简化计算。
例如:56-17=(50-10)+(6-7)=40-1=39(2)将足数拆分成可以整数相减的数进行计算。
例如:98-46=(100-2)-46=54三、教学方法1.灵活引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技巧。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具体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减法巧算教案
加减法巧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技巧。
3.能够运用巧算技巧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二、教学内容:1.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加法巧算技巧的讲解和实践训练。
3.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4.减法巧算技巧的讲解和实践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复习学生已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讲解加法的巧算技巧(10分钟)(1)交换律:先加大的数,再加小的数,结果不变。
(2)合并同类项:按位相加得到结果。
(3)进位法:从个位开始相加,超过10要进位。
3.加法巧算技巧的实践训练(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利用巧算技巧快速计算,并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4.讲解减法的巧算技巧(10分钟)(1)减法的巧算技巧是加法的运用。
(2)补数法: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加上一个补数,使问题变为容易计算的形式。
(3)扩大减数法:通过相等变换,扩大减数和被减数,使问题变为容易计算的形式。
5.减法巧算技巧的实践训练(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减法题目,让学生利用巧算技巧快速计算,并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6.运用巧算技巧解决综合问题(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综合的加减法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巧算技巧快速解决,并展示解题过程。
7.总结复习(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巧算技巧进行总结复习,并强调巧算技巧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巧算技巧实践训练和解决综合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通过练习册、教辅材料等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巧算技巧的运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加减法的巧算技巧并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快速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综合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巧算加减法连减教案
巧算加减法连减教案教案名称:以巧算加减法连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巧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3. 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减法的连减运算。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规则、巧算方法、连减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巧算方法进行连减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巧算方法的教学资料;2. 准备多种巧算方法的示例题目;3. 准备连减运算的示例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介绍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引导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巧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巧算方法,包括进位、借位等巧算技巧;2. 教师通过多种例题讲解巧算方法的灵活运用;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巧算方法的练习。
三、巧算方法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巧算方法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巧算方法的经验。
四、讲解连减运算(10分钟)1. 教师介绍连减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方法;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连减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五、连减运算练习(25分钟)1. 学生进行连减运算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连减运算的经验。
六、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减法基本运算规则和巧算方法的重要性;2. 教师布置巩固练习和拓展作业。
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巧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巧算方法和连减运算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灵活运用巧算方法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
加减法巧算教案
加减法巧算教案篇一:加减法中的巧算教案一. 相关概念两个自然数相加,如果它们的和恰好是整十,整百,整千```````那么就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补数,这两个数成为互补.在加减运算中,如果两个数互为补数,那么可以先求出它们的和.使计算迅速简便;如果题目中没有互补的加数,那么可以设法分出互补的加数,以便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二.例题与方法指导:例1 计算:(1)2458+503(2)574+798例2.计算:(1)956-597 (2)3475-308例3. 计算:999+99+9例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63+48+173+37+52 (2)9+99+999+9999+4例5、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下面各题:⑴1000-90-80-20-10 (2)1508-561+61例6、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下面各题:⑴576+(432-176)⑵1689+999-689例7、计算(22+24+26+28+30+32)-(21+23+25+27+29+31)三.练习与思考。
1. 计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解题思路。
(1)256+503 (2)327+798(3)379-297 (4)467-103(5)2497+183 (6)3498-4382.直接写出得数( 1 ) 376+174+24(2)864+(673+136)+227(3)1324―875―125(4)3842―1567―433―8423.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下面各题:⑴1362+973+638+27 ⑵7443+2485+567+2454.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⑴1886+1998 ⑵5426-29955.计算:⑴1088+988+88+36 ⑵49999+4999+499+49+46.计算:⑴103+99+103+97+106+102+98+98+101+102四.拓展提升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⑴9+99+999+9999⑵4996+3993+2992+1991+98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⑴93+92+88+89+90+91+88+87+94+89⑵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3. 计算下面各题:⑴(38+42+46+50+54+58+62+66+70)-(37+41+45+49+53+57+61+65+69)⑵(1999+1997+1995+……+3+1)-(1998+1996+1994+……+4+2)篇二:教案1 加减法的巧算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课题名称:加减法的巧算教学目标:能掌握常用加减法巧算的方法教学重点:加减法计算中常用的运算定律以及性质教学难点:减法的运算性质动脑筋:3个人同行,都分别带着一只狼,当人数多于或者等于狼数时,人才会安全。
三年级奥数加减法巧算学案
三年级奥数加减法巧算学案导言:奥数是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种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三年级阶段,加减法是基础数学运算,掌握加减法的巧算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解题。
这份学案将介绍一些三年级奥数加减法巧算的方法,并提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培养快速计算的能力。
一、巧用零的特性1. 加法中的零:任何数与零相加,结果都是这个数本身。
例如:5 + 0 = 52. 减法中的零:任何数减零,结果都是这个数本身。
例如:9 - 0 = 9二、减法中的加法在减法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加法来简化计算。
如果被减数和减数有相同的个位数,我们可以利用差值与相同个位数的加法进行推导。
例如:27 - 18 = ?步骤一:找出相同个位数,这里是7和8。
步骤二:计算相同个位数的加法,7 + 2 = 9。
步骤三:在被减数中减去差值,27 - 9 = 18。
三、连加连减1. 连加:当需要连续加一串数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首数 + 尾数×项数÷ 2例如:1 + 2 + 3 + 4 + 5 =?根据公式,首数为1,尾数为5,项数为5,带入公式计算得到1 + 5 × 5 ÷ 2 = 15。
2. 连减:同样,当需要连续减一串数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个公式进行计算。
公式:首数 - 尾数×项数÷ 2例如:10 - 9 - 8 - 7 - 6 =?根据公式,首数为10,尾数为6,项数为5,带入公式计算得到10 - 6 × 5 ÷ 2 = 4。
四、进位与借位1. 进位:当两个数相加的和超过了当前位数的最大数时,我们需要进行进位的操作。
例如:36 + 29 = ?步骤一:先计算个位数相加,6 + 9 = 15,个位数为5,进位1。
步骤二:计算十位数相加,3 + 2 + 1(进位)= 6。
步骤三:将结果连接起来,得到 36 + 29 = 65。
加减法地巧算教案设计
加减法地巧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心算能力和计算速度,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两位数和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加减法的口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教学课件、教学板书等。
2.学生准备:笔、纸。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例如让学生想象一下去商店购物时需要加减法来计算购买的商品的总价。
2.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步骤二:授课(30分钟)1.教师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可以使用教具或教学课件来显示计算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2.例子包括两位数和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数字和不同的情境来让学生理解。
3.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列竖式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心算。
4.强调加法和减法与数学运算的应用,引导学生注意运算符的运用。
步骤三:操练(30分钟)1.通过一些口算练习题和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通过心算的方式尽量快速地完成计算。
步骤四:巩固(20分钟)1.教师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2.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地方。
六、作业布置:1.作业可以包括口算题和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作为拓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计算,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掌握加减法技巧的教案
本篇教案主要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加减法学习,通过清晰、简洁的阐述,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技巧,增强其计算能力,提高其数学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1.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计算的耐心、细心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加法的基本技巧1.1.单位位数相同的加法当两个数的每个位上的数值相同时,可先把各自同位上的数累加,最后把个、十、百位上的数相加。
例如:23+34=(20+30)+(3+4)=50+7=57。
1.2.进位加法即两个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个十百千等)相加超过10 或者100等整十整百时就会向前进一位。
如:①43+28=?3+8=11,因为11>9,所以不是11而是10,1记在十位上,0写在个位上。
4+2+1=7,是十位上的数。
所以43+28=71②36+57=?6+7=13,1记在十位上,3写在个位上3+5+1=9,是十位上的数。
所以36+57=931.3.不进位加法当两数相加的个位数大于或等于10时,就要进位,如果请你计算不进位加法只需按相应的进位方法相加。
如:25+19=?(2+1)(5+9)=36。
【三、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引入”教学法,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初步感受自然数加、减法的实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既讲名词又切实行动,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喜闻乐见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和规律,逐渐让学生从“表层”理解逐步提高到“本质”上。
3.分层次教学,将加法和减法分开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同时可以分别讲解加法和减法的特点和规律,便于学生快速掌握。
【四、教学手段】1.课件制作:PPT、Word等电子文件,制作教学内容。
2.实物教材:教师可以将水果、玩具、糖果等生活中的实物引入课堂,以图形化的方式更直观地进行教学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换学习成果和心得,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案1加减法的巧算
教案1加减法的巧算目标:通过巧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快速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知识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方法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与他们分享使用巧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好处。
步骤二:加法的巧算方法1.使用巧算法计算两位数相加的例子。
例如,计算56+47的结果。
-方法一:利用数的扩展性,将47拆成40和7,然后与56相加。
-方法二:利用数的分解性,将56拆成50和6,然后与47相加。
-比较两种方法的速度和方便性。
2.引导学生总结两种巧算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给学生一些加法计算的题目,让他们练习巧算方法。
步骤三:减法的巧算方法1.使用巧算法计算两位数相减的例子。
例如,计算78-53的结果。
-方法一:利用数的扩展性,将53拆成50和3,然后从78中减去这两个部分。
-方法二:利用数的分解性,将78拆成70和8,然后从70中减去53,再与8相减。
-比较两种方法的速度和方便性。
2.引导学生总结两种巧算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给学生一些减法计算的题目,让他们练习巧算方法。
步骤四:综合练习1.给学生一些综合的加减法计算题目,让他们运用巧算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注意时间的控制,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加减法巧算方法,并总结适用的场景和注意事项。
2.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巧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扩展活动:1.给学生一些更复杂的加减法计算题目,让他们挑战自己的巧算能力。
2.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巧算方法,促进交流和学习。
评估与反馈: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巧算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题目,并在下节课检查、讨论解法。
教学资源:-加法和减法练习题-黑板/白板、粉笔/马克笔备注: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程度,教案中的步骤和内容可以适当调整和扩展。
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式教学工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加减法巧算教案
加减法巧算教案教案:加减法巧算(二)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巧算法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加法和减法的题目示例及解题方法。
2.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知(10分钟)1.利用课件或者黑板上写出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与学生一起回顾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Step 2 导入巧算法(20分钟)1.分别介绍加法巧算法和减法巧算法,示范并解释其运算过程。
a)加法巧算法:利用进位和借位的思想,先计算个位数,再计算十位数,最后计算百位数。
b)减法巧算法:同样利用借位的思想,先计算个位数,再计算十位数,最后计算百位数。
2.利用几个实际例子来演示加法和减法的巧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巧算法的实际应用。
Step 3 练习巩固(30分钟)1.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巧算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目。
2.老师进行实时辅导,引导学生掌握巧算的技巧和要点。
3.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拓展题目,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巧算法的应用方式。
Step 4 巩固和展示(20分钟)1.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巧算加法和减法的心得和体会。
2.邀请一些学生上台展示他们完成的巧算加法和减法题目。
3.教师点评和总结学生的表现,并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和技巧。
Step 5 小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巧算法在加法和减法计算中的重要性。
2.布置巧算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并交作业。
扩展活动:1.邀请学生制作一些巧算加法和减法的小抄,分享给其他同学。
2.学生可以编写一些巧算题目,交给其他同学解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互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加减数学速算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加减法运算方法。
2. 速算技巧。
教学难点:1. 速算技巧的运用。
2. 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提问:如何提高计算速度?二、新课讲解1. 讲解速算的基本原理,如:凑十法、破十法等。
2. 通过实例演示速算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3. 讲解速算技巧的应用步骤。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运算方法和速算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速算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但部分学生仍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认真听讲。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如何。
3. 计算速度:学生加减法运算速度是否有所提高。
4. 计算准确率:学生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一年级巧算教案
一年级巧算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巧算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巧算方法快速计算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巧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巧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2. 学生准备练习册、铅笔和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巧算方法。
2. 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与同桌讨论答案。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巧算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巧算方法?巧算方法有什么好处?3. 教师向学生讲解常用的巧算方法,如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等,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20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用巧算方法计算,并在纸上写出答案。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巧算题目。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选几个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用巧算方法计算的题目,并让其他学生评价其答案的正确性。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巧算方法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巧算方法解决。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全班汇报。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巧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与家长、同学、朋友进行巧算比赛,提高计算速度和技巧。
2. 学生可以尝试用巧算方法解决更复杂的加法和减法问题,挑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数学教案巧算加法与减法
数学教案巧算加法与减法数学教案:巧算加法与减法一、引言数学教学中的加法和减法是基础而重要的运算,学生对于这两种运算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进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本教案将结合巧妙的算法和实际问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算法;- 能够应用所学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算技巧和思维灵活性;-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总和的运算;- 减法:通过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差的运算。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加法规则: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减法规则: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算法- 加法算法:竖式加法、进位加法;- 减法算法:竖式减法、退位减法。
4. 实际问题的应用- 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 在复习前一课的基础上,通过提问或小组合作活动引入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知识点- 分别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算法,利用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 操作练习- 针对加法和减法,设计一系列的操作练习,包括基础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等,逐步提高难度。
4. 实际问题解决- 提供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培养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归纳- 通过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方法,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6. 课堂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和讨论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评价1. 分组小测- 设计一份小测验,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测评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加减法巧算教案
加减法巧算教案教案标题:加减法巧算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使用巧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加减法巧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PPT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法和减法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加法和减法?2. 教师简单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学PPT或黑板,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步骤和规则。
2. 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如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
3. 介绍加减法巧算方法,如进位、退位、借位等。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加减法巧算方法的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巧算方法,解决一些练习题。
3.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计算。
2.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加减法巧算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加减法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巧算方法解答。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加减法运用场景,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巧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示范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巧算加减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巧算加减法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单元是巧算加减法,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减法。
本文将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进行介绍。
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巧算加减法,孩子们应该能够:-能够进行快速心算;-能够根据问题的情境运用巧算方法解决问题;-能够对结果进行检验,判断正确、错误。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编写或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课堂中需要使用合适的教学工具(如计算器、数学积木等)。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用情境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巧算加减法的应用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要算 7 + 9,我们可以将 7 向前移一位得到 8,再在个位上加 1,最终的结果为 16。
这种方法被称为进位法,可以让我们更快地得到结果。
2.练习题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巧算加减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例如下面的练习题:题目:7 + 8 = ?巧算方法:将 7 向前移一位得到 8,再在个位上加 2,结果为 15。
题目:6 + 9 = ?巧算方法:将 6 向前移一位得到 7,再在个位上加 3,结果为 15。
题目:12 + 24 = ?巧算方法:将 12 向前移一位得到 13,再在个位上加 4,结果为 36。
3.错题订正在学生练习完巧算加减法的练习题后,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检查自己的答案并订正错误的地方。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哪些地方需要加强练习。
4.拓展练习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拓展练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下面的拓展练习题:题目:13 + 29 = ?巧算方法:将 13 向前移一位得到 14,再在个位上加 3,结果为 42。
题目:25 - 14 = ?巧算方法:将 14 向前移一位得到 13,再在个位上加 1,结果为 11。
5.总结归纳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巧算加减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帮助他们理解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教学反思教学巧算加减法应该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注重练习。
小学四年级《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案(精选6篇)
小学四年级《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案小学四年级《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四年级《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2.通过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逐步培养学生的简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并掌握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明确要加的数或要减的数是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十数,多加了或多减了多少.教具和学具:教具: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减法的意义是什么?2.根据1745+980=2725,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2725-1745=( ) 2725-980=( )3.口算下面各题.574+200 476-300 247+20352-200 615+300 113+60(二)探求新知1.导入:利用复习中的口算最后一道题113+60.教师叙述:同学们会很快地计算出113+60的得数,因为60是一个整十数.那么,怎样很快计算出象113+59这样算式的得数呢?首先我们要研究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课题) 下载2.教学例1.(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1) 下载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买来连环画多少本?(1)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自己解答.130-46-34 130-(46+34)=84-34 =130-80=50(本) =50(本)(2)学生讨论:两种算法结果怎样?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3)教师提示:从130里依次减去46和34,等于从130里减去46与34的和.3.学例2.(演示课件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出示例2) 下载计算295-128-72.(1)让学生观察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联系例1同桌进行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3)教师强调:从295中依次减去128和72,等于从295中减去128与72的和.而这两个数的和恰好是整百数,所以,先算(128+72),再算295-200,计算起来比较简便.4.完成55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567-55-145 470-254-46(三)巩固发展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263-96-104 970-132-68400-185-15 472-126-124168-28-72 437-137-63244+182+56 200-173-27124+68+76(四)全课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计算简便,提高同学们的计算能力.(五)布置作业教材58页7、18题.7题: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263-96-104 970-132-68400-185-15 472-126-12418题:学校买来2500张白纸,第一次用去365张,,第二次用去335张,还剩多少张?小学四年级《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例1、例2,练习十二的第7—12题。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教案:加减法的巧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技巧;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小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2. 教具:计算器、小纸片。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约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道加法算式,如:23 + 45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二、巧算技巧的引入(约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加法算式,如:86 + 38 =2. 引导学生通过巧算技巧进行计算。
三、巧算技巧的讲解(约20分钟)1. 讲解十进位进位法:a. 当两个个位数的和大于等于10时,个位数保留,十位数向前进位;b. 例如:7 + 6 = 13,个位数为3,十位数向前进位,所以答案为13。
2. 讲解零零相消法:a. 当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个位数等于0时,个位数可以省略不写;b. 例如:41 - 1 = 40,个位数为0,所以答案为40。
3. 讲解借位法:a. 当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时,需要向十位借位;b. 例如:37 - 8 = 29,个位数为7小于8,所以向十位借1,个位为17,十位减去借位后为2,所以答案为29。
四、巧算技巧的练习(约30分钟)1. 将巧算技巧分别列出示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练习;2. 随机选取几个学生上台演算,其他学生进行观察。
3. 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加减法计算。
五、巧算技巧的总结(约10分钟)1. 教师对巧算技巧进行总结,强调运用巧算技巧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 学生回答巧算技巧的优点和难点。
六、拓展应用(约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巧算技巧解答;2.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巧算技巧,并与同学分享。
七、课堂小结(约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2. 学生回答巧算技巧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进行如下巧算计算:1. 96 + 17 =2. 58 - 29 =3. 77 + 38 =4. 131 - 58 =教案到此结束。
加减混合巧算教案
加减混合巧算教案教案标题:加减混合巧算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巧算方法解决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混合巧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 加减混合巧算方法的介绍和练习。
3. 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混合巧算问题解决。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认识和经验。
教学主体:1. 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 解释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 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 介绍加减混合巧算方法。
- 分别介绍加法巧算和减法巧算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 给出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巧算方法。
3. 练习加减混合巧算方法。
- 提供一系列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巧算方法解决。
-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巧算方法。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 难度逐渐增加,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展。
4.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混合巧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混合巧算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
-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策略。
- 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巧算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总结:1. 回顾加减混合巧算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2. 强调巧算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应用巧算方法。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准确率。
3. 学生对加减混合巧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和课件。
2. 加减混合巧算练习题。
3. 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混合巧算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巧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提供更多的加减混合巧算练习题和挑战题,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巧算方法,拓宽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四年级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四年级教案标题: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四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便的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简便运算方法,快速准确地解决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目。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目,包括简单的竖式计算和应用题。
2.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标志笔。
3. 教师准备一些小奖品作为激励措施。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有哪些特点?如何进行简便的运算?2.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 解释如何利用进位和借位进行简便运算。
- 强调注意计算时的顺序和对齐。
3. 练习演示(1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一些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问题。
4. 小组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练习题目。
-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温故知新(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让学生上台演示的方式,复习加法和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 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 学生个别或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全班汇报。
7. 总结概括(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并强调重点。
- 学生进行口头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概括。
8.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
- 强调正确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小组合作和拓展应用的环节,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加减法的巧算
适用学科
数学
适用年级
三年级
适用区域
沪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120
知识点
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过程
第 1 讲加减法的巧算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
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
a+b=b+a,
其中 a,b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例如,
a+b+c+d=d+b+a+c=…
其中 a,b,c,d 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
a+b+c=(a+b)+c=a+(b+c),
其中 a,b,c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
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 1 计算:
(1)23+54+18+47+82;
(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
=224;
(2)(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32) =3000+100+100=3200。
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
(3)574-397 (4)472―203
(5)402+307―297―99
2.借数凑整法
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计算 976 +85,可在 85 中借出 24,即把 85 拆分成 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 976 加上 24,“凑”成 1000,然后再加 61。
例 2 计算:
(1)57+64+238+46;
(2)4993+3996+5997+848。
解:(1)57+64+238+46
=57+(62+2)+238+(43+3)
=(57+43)+(62+238)+2+3
=100+300 +2+3
=405;
(2)4993+3996+5997+848
=4993+3996+5997+(7+4+3+834)
=(4993+7)+(3996+4)+(5997+3)+834 =5000+4000+6000+834
=15834。
试一试2:速算。
307+201―398―99 1999+199+19
下面讲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巧算。
加、减法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
(1)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例如,
a-b-c=a-c-b,a-b+c=a+c-b,
其中 a,b,c 各表示一数。
(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
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
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例如,
a+(b-c)=a+b-c,
a-(b+c)=a-b-c,
a-(b-c)=a-b+c。
(3)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例如,
a+b-c=a+(b-c),
a-b+c=a-(b-c),
a-b-c=a-(b+c)。
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可得减法或加、减法混合计算的一些简便方法。
3.分组凑整法
例 3 计算:
(1)875-364-236;
(2)1847-1928+628-136-64;
(3)1348-234-76+2234-48-24。
解:(1)875-364-236
=875-(364+236)
=875-600
=275;
(2)1847-1928+628-136-64
=1847-(1928-628)-(136+64) =1847-1300-200 =347;
(3)1348-234-76+2234-48-24
=(1348-48)+(2234-234)-(76+24)
=1300+2000-100
=3200。
试一试3:速算。
321+127+79+73 235-125+65 483+254-183 271+97-171 425-172-28 237+(163-28)
4.加补凑整法
例 4 计算:
(1)512-382;
(2)6854-876-97;
(3)397-146+288-339。
解:(1)512-382=(500+12)-(400-18) =500+12-400+18
=(500-400)+(12+18)
=100+30=130;
(2)6854-876-97
=6854-(1000-124)-(100-3) =6854-1000+124-100+3 =5854+24+3=5881;
(3)397-146+288-339
=397+3-3-146+288+12-12-339
=(397+3)+(288+12)-(146+3+12+339) =400+300-500=200。
例题5 计算下面各题:
321+(279-155) 372-(54+72)432―(154―68)
思路:去括号时,加括号展开不变号;减括号展开要变号(即减号见面变加号)
321+(279-155) 372-(54+72)
=321+279-155 =372-72-54
=600-155 =300-54
=445 =244
432-(154-68)
=432+68-154
=500-154
=346
试一试3:速算。
421+(179-125) 523-(175+123)
课堂练习
巧算下列各题:
1.42+71+24+29+58。
2.43+(38+45)+(55+62+57)。
3.698+784+158。
4.3993+2996+7994+135。
5.4356+1287-356。
6.526-73-27-26。
7.4253-(253-158)。
8.1457-(185+457)。
9.389-497+234。
答案:
1.224。
2.300。
3.1640。
4.15118。
5.5287。
6.400。
7.4158。
8.815。
9.126。
10.1600。
计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解题思路。
(1)256+503 (2)327+798 (3)379-297 (4)467-103 (5)2497+183 (6)3498-438
2.直接写出得数
( 1 ) 376+174+24 (2)864+(673+136)+227
(3)1324―875―125 (4)3842―1567―433―842
3.计算下列各题。
(1)99999+9999+999+99+9 (2)7+7+5+2+7
4 计算下列各题。
538-194+162
497+334-297
7523+(653-1523)
9375-(2103+3375)
874―(457―126)
3467―253―174―47―126
657-(269+257)+169
77+79+79+80+81+83+84
1000―81―19―82―18―83―17―84―16―85―15―84―16―83―17―82―18―81―19
901+902+905+898-907+908-895
997+3―(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