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解析
[心理测验]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简介“社会性格”的思想并不是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的独创而仍然是从弗洛伊德那里继承下来的。
正如他自己说的“有关性格的理论乃是弗洛伊德最有意义的发现之一。
”但是弗洛姆并没有照抄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性格的思想而是赋予了性格以新的内容并规定了动态“社会性格”概念的含义。
关于“社会性格”的概念是弗洛姆于1931年出版的《基督教主义的演化》一书和1932年发表的《精神分析的性格理论及其社会学的意义》一文中提出来的意思指人同世界发生关系的行为模式。
弗洛姆指出“社会性格仅包括部分特性它仍是一个团体的绝大多数人性格结构的核心。
是作为这一团体共有的活动方式和基本的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发展起来的。
”弗洛姆又认为人同世界的关系是在同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在人作用于现实世界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的。
实际上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
因而人的社会性格也是随着人同现实世界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社会性格”不是在静态中而是在动态中形成和变化的。
因而弗洛姆又在1968年对社会性格重新定义“社会性格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变的它是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相对固定形式。
”这一动态社会性格概念成了弗洛姆人学思想的核心概念。
动态社会性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中形成的同时又是适应某种社会结构的基础。
弗洛姆认为人是不能选择他出世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的。
人一出世舞台已给他准备好了他必须同大人一样生活在这现成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中他必须接受了这个结构才能生存下去。
他必须吃饭从而也必须活动。
换句话说人一生下来需要生存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作为刚出世的人对此是无法改变和选择的。
不仅如此还必须在这样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中形成自己的社会性格否则无法生存。
所以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行为、观念、思想、判断的规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结构为基础的。
也就是以当时现存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模式为基础的。
(完整版)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弗洛姆认为性格是由性格特征构成的,性格特征所具有的共同倾向性,称之为性格倾向。
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存在几种倾向,通常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一.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同化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是就人与物的关系而言的,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弗洛姆根据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是否具有创生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创生性倾向和非创生性倾向。
1.创生性倾向弗洛姆认为创生性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切领域中对客体的反映方式。
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的心理反应方式,他关心人所特有的潜能的实现。
而使用这种力量有两种方式。
第一,爱的方式。
弗洛姆认为“爱首先不是同一个具体人的联系,而更多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爱的唯一对象的联系。
”因此,创生性的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把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的能力。
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之感,同时也使人成为他自己。
第二,理性的方式。
理性也叫原创性思维。
弗洛姆认为人们从分辨理性和智慧之间的不同就可对原创性思维获得基本了解。
原创性思维是由客体和主体性质共同决定的,即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这种同一性是原创性思维的特性。
2.非创生性倾向弗洛姆把非创生性倾向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接受倾向。
具有接受倾向的人乐于被动的接受所需要的东西(物质的和精神的)。
他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界。
他坚信自己所需要的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唯一获得的方法是从外界取得。
所以这种人失去了主动性而处于被动状态中。
第二,剥削倾向。
剥削倾向的人和接受型的人基本前提相同,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面,这种人与接受倾向的人的区别在于剥削倾向的人并不期望像接受礼物一样得到别人的东西,而是通过强迫和诈骗手段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第三,囤积倾向。
这种倾向的人对从外界得到所需之物缺乏信心,而靠囤积和节约来建立安全感。
把花钱看作是一种威胁,他在自己周围建立一道围墙。
其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把东西带进来,尽可能少的带出去。
弗洛姆的人格论
弗洛姆的人格论弗洛姆的人格论是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人的个体自我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内部的冲突与统一。
本文将以弗洛姆的人格论为基础,探讨其核心观点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弗洛姆认为,人的个体自我是与社会关系紧密相连的。
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评价和期望。
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会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个体的自我也会影响其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关系。
在弗洛姆的人格论中,他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格:生产型人格和消费型人格。
生产型人格强调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他们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在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
而消费型人格则更加关注外部的满足和物质的获取,他们倾向于追求社会给予的奖励和认可。
弗洛姆认为,当社会过于强调消费型人格时,个体往往会追求物质的满足和权力的获取,忽视个体内部的精神需求和自我发展。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尤为突出,许多人不断追逐物质和外部的成功,却忽视了内心的平衡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弗洛姆提出了人格的积极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需要培养自己的内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实现自我发展和独立自主的人格。
同时,社会也需要为个体提供积极的环境和机会,以促进个体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弗洛姆的人格论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关注个体内部的需求和自我实现,而不仅仅追求物质和外部的成功。
只有通过个体内部的平衡和自我实现,才能真正获得个体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弗洛姆的人格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通过培养个体内部的自我认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和压力。
同时,通过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和机会,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好的发展和实现的机会。
弗洛姆的人格论强调了个体自我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内部的冲突与统一。
弗洛姆人格理论分析
第一章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成因弗洛姆是20世纪杰出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家,他终生以拯世救人为己任,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理论宗旨。
他深刻反思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肆虐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重病症和生活于其中的现代西方人的人格现状,苦苦追寻现代病态人格形成及其普遍蔓延的原因,积极探求塑造健康人格的对策良方,深切关注并积极参与世界和平运动,为建立一个以创制型人格的发展为目标的健全社会而奔走呼号。
弗洛姆伦理思想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一个人问自己:我是怎么对那些在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领域发生兴趣的?他会发现,要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或许他天生爱好某些问题,或许他是受了某些老师的影响和当时各种思想和个人经历的影响,才走上了他感兴趣的道路的……说实在的,如果有人想要确切地知道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哪个更重要的话,那么,没有一部详细的史料性的自传恐怕难以找到答案。
”①归纳而言,他的伦理思想打上了时代及文化传统的深刻烙印,既有着广泛的理论渊源,也与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①ErichFromm,Beyondthechainsofillusion:myencounterwithMarxandFreud,NewYork:SimonandSchuster,1962,P.3.第一节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一个杰出的思想家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思考和创作,弗洛姆同样如此,他的伦理思想是多种思想的交融和各种文化观念的碰撞所发出的火花。
在他的著作中,既引证了前代思想家和一些佛教哲学家的论述,也有不少当代理论家的思想观点,其中主要包括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T.阿奎那、T.霍布斯、B.斯宾诺莎、G.W.莱布尼兹、B.帕斯卡、I.康德、G.W.F.黑格尔、F.w.尼采、w.狄尔泰、E.胡塞尔、J.杜威、w.詹姆斯、M.海德格尔、J.P.萨特、A.伽缪、R.尼布尔等。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对加强高校青年学生教育管理的启示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对加强高校青年学生教育管理的启示摘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弗洛姆从社会性格的角度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他认为社会性格一定程度上具有维系社会稳定、促进人的行为的作用,但社会性格的异化则会逐渐削减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导致创造性的丧失,甚至威胁人际和谐。
弗洛姆试图告诉现代人努力认清自我,形成真正独立的人格。
本文就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做一简单论述,并由此浅析其社会性格理论对当前高校青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弗洛姆;社会性格;青年教育身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弗洛姆,是20世纪西方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和人道主义伦理学家。
在弗洛姆的思想体系中,最具独创意义的社会性格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主张把人的性格纳入到生产和社会关系中,为我们认识人与社会的动态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于当前进一步做好高校青年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概述社会性格理论是弗洛姆在批判继承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弗洛姆认为不能以固定不变的本能理论来阐释人的性格,而提倡以历史的、具体的、人居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来解释人的性格。
弗洛姆认为人的一生在同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与社会及他人发生联系,而特定的联系形式就表现出个人的性格。
“社会性格”即是“一个特定社会中大多数人在同化与社会化过程中把能量引向同一方向的特殊方式,亦即同属于一个文化时期内绝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性格结构的核心,它决定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制度的要求去行动的方式。
”社会性格是个人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每个人的心理特质及生理特征的差异会造成个人性格的差异;即使是同一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个人,也会因个体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差异而造就不同的性格。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处在相同时代、相同社会环境下的人的性格存在相同之处,弗洛姆便将其称之为社会性格。
对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的分析
对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的分析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从小受到了犹太教的性善思想的影响,毕生追求人本主义的社会理论。
在西方国家中,弗洛姆以调和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而闻名。
他试图找出弗洛伊德学说中仍然保存的真理,而排除那些需要修退的原理,对马克思的理论也是如此。
他将各种不同的思想综合起来,经过自己的加工,形成了一种人本主义的精神分析学说,并且试图用这种学说来改善现代人的处境和精神状态。
在他的关于人性的理论中,提出所有的人可以分为两种性格,一种是创发性性格,一种是非创发性性格。
一、创发性性格创发性性格,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的人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实现其固有的各种潜力。
他们富有创造性和爱心,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理解世界,具有稳定的同一感,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并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的群体之中。
其实质的内容是理性和爱。
理性包括创发性思维、幸福和道德心。
创发性思维,又包括了智慧、推理和客观性三个方面。
了解了这三者的不同也就对创发性思维有基本的了解。
智慧是人们用来达到实际目的的工具,而推理和客观性就是要按照目的的实际情况去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还要留意个体本身的实在。
对思维对象的强烈兴趣促使着创发性思维者去关心这一思维对象。
思维者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关系,要求思维者能用客观、尊重、关心的态度去仔细地研究客体。
创发性思维是研究某一对象的整体,而不是只关注它的某一方面。
这样,对于一切包含着创发性思维的巨大发明创造来说,思维者都是由关心、尊重和客观地评价整个问题而促动的。
幸福是创发性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结果,它伴随着所有的创发性活动。
弗洛姆在《自为的人》一书中指出: “幸福是生活艺术上的优点的一个判定标准,又是按人本主义伦理学中美德一词的意义讲美德的判定标准。
”人生的幸福,是生活艺术和爱的艺术的一个美好的标准。
幸福不仅仅是一种愉快的感觉或者状态,也是增强整个有机体,带来日益增强的活力,生理健康和实现一个人的潜力的状态。
试析弗洛姆社会性格思想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意义
试析弗洛姆社会性格思想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意义[摘要]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对马克思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综合,从人的心理机制、性格结构等方面对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展开了批判。
他的社会性格思想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社会性格中国社会转型期意义一、培育生产性社会性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人的生存模式与文化精神。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思想,启示我们从社会性格的角度审视中国的传统社会和今天的经济社会,这启示我们可以通过生产性社会性格的创设,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进程。
在弗洛姆看来,社会性格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纽带,同时,社会性格决定了人的个体性格,据此我们展开对中国传统社会性格的剖析。
中国传统社会性格产生,有其经济、思想和社会根源。
中国的大陆文明和农本社会使中国人形成了稳健内敛的静态性格,而长期的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不仅创造了超稳固的政治、文化模式,而且使权力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统治着中国人,这种一元化的人生价值使得中国人丧失了多元化的价值追求。
人们放弃了独立的个体的自我,将独立的个性特征淹没于社会的统一意志之中,从而沦为依附性格的人。
他们依附在权威的阴影下生活,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工具。
在传统社会的中国人的性格结构中,依附权威,崇尚权威的社会性格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依附性的社会性格使中国人的主体性难以发挥,独立的创造性的人格难以形成和确立。
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中国人逐渐成为自主、独立的个体,这使人的个性发展和人的全面完整性的展开成为可能,今天中国人的性格结构中,这种独立、自主的社会性格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通过社会性格的中介作用,也必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然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是弗洛姆给我们的警示。
浅析弗洛姆的性格取向学说
浅析弗洛姆的性格取向学说提要:埃利希·弗洛姆作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直致力于通过以性格为起点为现在的人成为“自为的人”而努力。
在《为自己的人》中,弗洛姆以人性为基点,论述了性格的形成的同化和社会化过程,阐述了非生产性性格和生产性性格的含义,强调了混合性性格取向对人生存的影响。
他的人的性格理论为我们观察和了解现代社会中人的性格的形成及其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考察、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弗洛姆;个体性格;非生产性性格取向;生产性性格取向;社会化性格取向埃利希·弗洛姆是著名的德裔美籍哲学家、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综合,为现在的人找回“失落的自我”,成为“自为的人”提供有效指导方法,其性格取向学说在其理论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个体性格:人同化和社会化的过程弗洛姆认为性格与希波克拉底所说气质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气质是体质上的,不可改变的。
而“性格本质上是由人的体验、尤其是早期生活的体验构成的”。
[1]65在人认识和体验的发展中,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弗洛姆所说性格的含义与弗洛伊德的性格含义也是不同的。
弗洛伊德认为,性格是一种内驱动力系统,性格构成了行为的基础,但性格不等于行为。
弗洛姆认为这是弗洛伊德“最一贯、最深入的性格理论”。
[1]67但关于弗洛伊德认为性格的能量源泉是性驱动力的观点,弗洛姆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性格的基础并不是弗洛伊德所认为的“里比多”,而是在人与世界特殊的关系中,产生于人的需要。
弗洛姆认为这种需要分为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两个部分。
内在需要就是人的生理需要,它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也就是弗洛姆所称的“自我保存的需要”;另外,人在具有理性、想象力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到自己“二律背反”的困境:“最基本的存在之二律背反是生与死”。
[1]57人在这个“二律背反”面前是不可改变的,是无奈的,但却要为此做出反应,使自己的生命具有意义和方向。
弗洛姆及其对社会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在他的晚年,忧虑于人类的命运,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深感一种社会与文化的病患隐埋于整个时代之中。
但早已身患绝症(口腔癌)并步入了暮年的他,难免会有力不从心与无可奈何之感。
他只是怀着一种希望,他说:“我们可以预料总有一天有人将大胆地着手研究一种文化社会的心理病理学。
”十几年后,另一个犹太人,另一个献身于精神分析的学者,埃里希·弗洛姆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挑战。
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出身于德国的莱茵河畔,那正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问世之年,也是精神分析这门惊世学说君临天下之际。
还是在一个少年的时候,弗洛姆就萌发了对弗洛伊德的兴趣,立定了自己一生求索的志向。
他既是弗洛伊德思想的追随者,也是自成一家的体系创造者。
他立志要找出支配个人生活的社会规律,找出弗洛伊德学说中那些仍然闪烁着真理之光的思想和那些需要修正的过时理论。
历时50多年的学术生涯,持续一生的不断求索,他用其毕生的精力,促成了精神分析的转向,完成了社会文化学派的使命,建立了精神分析的社会心理学,全面展开了对社会的精神分析。
一、社会潜意识社会潜意识理论是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最大发展,也是精神分析从研究个体转向研究社会的一块基石。
在弗洛姆之前,已有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概念,这是精神分析研究个体潜意识转向社会潜意识的先声。
弗洛姆本人也承认荣格的作用和影响,但认为自己的社会潜意识有别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直接指出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其中绝大部分是遗传的,是不能成为意识的,而他的社会潜意识则是在社会压抑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它主要指被社会意识所压抑下去的那一部分内容。
按照弗洛姆的解释,社会潜意识由社会不允许其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
每一个社会都会通过自己的生活现实和交际方式,通过人际的情感和认知形式,发展一种其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特殊思想体系或规范,加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压抑作用,用弗洛姆的话来说:“这种体系的作用就像一个受社会限制的过滤器,除非经验能通过这个过滤器,否则它们就不能成为意识,”而只能处于一种受压抑的潜意识状态。
人性\异化\健全社会——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
人性\异化\健全社会——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摘要: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是一种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异化论为核心,健全社会为落脚点去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
标签:弗洛姆;社会批判;人性;异化;健全社会社会批判就是从社会良知出发,并运用理性知识,反思实践过程中各种无可非议的信念、不证自明的真理,以及实践者常识性的理解,进而揭示出有可能阻碍社会实践进程,而一般人没有考虑过的一些前提性条件,最后提出实践过程的价值目标。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的弗洛姆面对着西方人所面临的普遍的历史与文化困境,以及人的异化被动的存在方式,他高举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旗帜,致力于以人性论为起点,异化论为核心,健全社会为落脚点去研究和批判所谓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人性——社会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弗洛姆认为,评判一个社会是否健全的客观标准只能是人的价值。
这个价值尺度不是由现存社会决定的,而是根植于人类所共有的本质及其生存需要中。
如果我们站在现存社会的价值立场上,我们就无法从人类自由和幸福的角度对现存社会进行批判,也很难找出现存社会的弊病所在。
因此,我们只有真正弄清了人的本质及其生存需要,我们才能依据人性所固有的法则以及人性发展所固有的目标去评判现实存在,最终找到一种更加符合人性需要的生存方式。
因此,确立一种规范的人本主义价值尺度,是进行社会批判的前提条件。
弗洛姆指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我们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定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由人性而来的需要;进而,我们必须细察社会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社会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人性与社会之间不时发生的冲突和这些冲突给社会带来的后果”。
弗洛姆的这段话正好向我们展示了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人的本质及其需要——社会对人的作用——人的本质与社会的冲突——人的异化——扬弃异化。
从这种内在的逻辑我们就可以看出弗洛姆关于人的本质及其需要的思考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出发点。
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内容
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内容所谓生产性性格,弗洛姆认为指人独有的潜能的实现,是人的力量的使用。
而正确的使用这种力量有三种方式。
第一,理性的方式。
弗洛姆是从利用潜能的基本形式来阐明理性方式的。
关于利用潜能的基本形式,弗洛姆认为包括复制和培育世界两种方式。
所谓复制方式,就是复制现实世界。
这种方式同拍电影一样,对事物的文字记录变成了一连串的照片。
单就这种方式创造性是不明显的,但它是创造性体现的基础。
所谓培育方式就是培育世界。
这种方式是在复制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就是人们通过构想以自己的理想和情感的力量去创造新物质形式,把世界用新的物质形式装饰起来,这是潜能最明显的体现。
这两种方式任何人都可以用作对世界的反应,但人与人之间在这两种方式中各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有时一种方式变得萎缩,而另一种方式发展到极端。
这时人对世界的反应也就失去了创造性,如培育方式相对萎缩的人就成为“一个实证主义者”。
这种人,可以按照事物呈现的样子来认识事物,但没有能力使他的感觉进一步活跃起来,他只是体现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无力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他对其未来发展的事物不能做出预测,只看到枝节而不见整体。
在这种人眼里,物化了的东西就是现实的全部,他的思想只是演算式的想象。
有的人复制方式相对萎缩,这种人已经丧失了正常的接触,成了精神失常者。
精神失常者建立了一个内在的现实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他能得到满足,而对真正的现实世界却认为是不现实的。
总之,弗洛姆认为,只有用上述两种方式同世界发生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体现人的创造性,失去了这两种之中的任何一种方式便成了病态人。
所以复制与培育两者兼备是一个人创造性的前提。
因为这是对立的两极,构成了创造的原动力,形成了联系和反映世界的理性力量。
第二,爱的方式是理解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是通过心理和情感来实现的。
这里讲的爱与通常讲的爱是不同的。
通常讲的爱是把对某些人的从属称为爱或对某些人的占有称为爱。
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
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摘要:在弗洛姆众多著名思想当中,他的人的人性理论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了认得生存矛盾和人性格分类。
“生存的两歧”阐释了在人类生存本性中无法消除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生命潜能无限和生命有限的矛盾、个体化和孤独感之间的矛盾;“历史的两歧”阐释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可解决矛盾。
“创发性性格”是一种健全的、成熟的性格;“非创发性性格”的几种类型不是单一的个体性格,人们往往是几种综合一起而言。
关键词:生存的两歧历史的两歧创发性性格非创发性性格埃里希·弗洛姆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社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伦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在现代西方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研究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其主要代表人物的弗洛姆的人性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于整个西方人学研究的贡献不容忽视。
弗洛姆一生致力于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关注人、关注人的本性、人的异化以及人的解放。
他的人性理论主要是在综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吸收了犹太基督教、佛教禅宗等优秀文化思想的精髓,是他的整个社会哲学理论的核心与基石。
文章主要是分析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人的生存矛盾与人性格分类两大方面。
弗洛姆学说的核心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出路,其逻辑起点是人的生存状况。
他认为,人类与动物区别是人类有的本性是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人类将自身相对缺乏的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以一种崭新的特质出现,即人类发展出独具的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的能力。
自我意识能使人回忆过去、预想未来以及认识事物和指导行为,理性能使人设想和理解世界,想象能使人超感觉,因此人类能够认识自己的生存问题。
认的生存处在永恒的、不可避免的分歧、矛盾状态中,主要是指“生存的两歧”与“历史的两歧”。
弗洛姆认为,人的“生存两歧性”是人的本质,它是指人类生存的本性中存在的人类无法解决的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与死之间的两歧性,这是人的存在最基本的两歧性,生与死是截然对立的,虽然你渴望永存但你永远战胜不了死亡,这种矛盾植根于人的存在本身,是无法消除的。
弗洛姆性格理论评述
弗洛姆性格理论评述弗洛姆的心理分析从人的生存的内在冲突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入手,并把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和人内在的心理机制和精神结构结合起来,他的理论是在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二者的内在一致性的进一步讨论。
弗洛伊德致力于现代人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的社会心理学批判和文化批判,把扬弃现代人的深层异化、确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社会性格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以“逃避自由”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性格理论,进一步揭示并批判了现代人的异化生存境况。
弗洛姆提出性格的根本基础是“一个人与外界关系的特殊类型”,在生活中,人通过和外界的人或事物接触、发生联系,这个过程是一个“同化过程”、“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诱导人的能力的较为固定的方式就是性格。
他认为,性格特征是构成人的行为的基础,但他强调性格特征中的普遍性因素,人的行为基础的性格的本体是整个性格结构,而不是单一的性格特征。
在此理解基础上,弗洛姆将性格区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
在性格分析中,他更重视社会性格,这是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的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并且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成员,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性格中,弗洛姆根据是否具有创造性,又将之分为生产性性格结构和非生产性性格结构。
而非生产性的性格结构是缺乏超越和创新的,是异化的。
并且被分为接受型性格倾向、剥削型性格倾向、囤积型性格倾向和市场型性格倾向四种类型。
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实质上是对现代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一种解剖。
作为一种理论它有积极意义,也有缺点。
他的理论的积极的的方面表现在:第一,弗洛姆摒弃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而考察人格的社会文化因素,符合时代精神,是进步的。
第二,弗洛姆认为人的潜能是乐观的,他相信人有能力发展出健全的人格,建成一种精神健全的社会。
这种乐观的态度主义会使许多人受到鼓舞。
第三,在研究对象方面,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以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能更广泛地揭示群体的普遍性人格。
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
谢谢观赏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也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取向, 包括受虐狂、施虐狂、破坏性和机械地自动适应 四种不健康的性格取向,他们与同化过程中的四 种非创生性取向是一一对应的,如接受取向与受 虐狂取向所指的是同一类人 。 (1)、受虐狂:今生今世你是我的依靠。 (2)、施虐狂:你痛苦我就快乐
3、堕落综合症与成长综合症
•
(二)缺点 1.弗洛姆使用的术语不严密、含
糊其辞。这一缺点使得相关的后续研究比较 少; 2.弗洛姆的理论哲学意味太浓,既不能被证 实也不能被证伪。 3.他的理论虽然有利于激发读 者的创造性思维,但是它很难作为行动的指导。 不管是研究人员还是治疗师从弗洛姆的理论中所 获得的实践指导意义都比较小。
最后说两句
(2)孤独感的由来:原始社会至中世纪,人 的个性化进展缓慢。人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环境 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个人溶于集体之中,个体 的自由度小,但由此不易感到寂寞和孤单。到文 艺复兴时期,各种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个体自由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同时人们的 孤独感与疏离感也增强了。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 兴起于发展,人的个性化程度大大加强,人们有 了更大的自由和选择性,有更多自由发展自己的 个性和实现自己的潜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更加的疏远,个人要为自己的自由和选择负更 大的责任,社会有更多的不可控因素存在,人们 产生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更加的普遍。为了克服 难以人数的孤独感,人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逃避自由和崇尚积极自由。
五、对弗洛姆精神分析论的评价
(一)优点 1、提出了社会精神分析理论,丰 富了人格理论; 2、以现代人的困境和精神危机 作为其关注的核心问题,突出了其学说的现代性 和实用性; 3、他的理论涉及心理学、哲学和历 史学,是一个影响广泛的体系,增强了精神分析 的生命力,丰富了现代心理学的内容; 4、他的 研究对象不仅是少数精神病患者,而且是整个社 会中的各种人群。
文化的、自由的人性——弗洛姆的人性论浅析
文化的、自由的人性——弗洛姆的人性论浅析文化的,自由的人性——弗洛姆的人性论浅析陈国威(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4037)摘要:弗洛姆作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一个拥有终极关怀的社会人文学者,他毕生关注当代世界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在这种关注过程中,他阐发了他对人类的看法,阐释了自己的人性观.弗洛姆的人性观是独特的,是一种文化的,自由的人性观.它认为面对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人类应抛弃商品拜物教,学会放弃,解脱物欲对自己人性的枷锁,以此培育人类的自由人性.关键词:弗洛姆;人性观;自由的人性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81(2010)03—0109—02埃里希-弗洛姆(ErichFmmn,190(0--1980)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一个以独立,理性而着称的知识分子.他曾是精神病学一代宗师弗洛依德的学生,长期从事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工作,同时他被认为是马克思的信徒,因为在西方,他曾率先对马克思的思想作了新的阐释.作为一个拥有终极关怀的社会人文学者,他毕生关注当代世界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尤其关注西方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危机,意图为当今肉欲,物欲横流的西方社会找到病根,希冀能为病态多多的资本主义社会开出一张有效处方.如果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根,当然也就找到了能够消除现代人的缺陷的治疗办法.这样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因而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弗氏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关注人的本质,人的本性,进而阐发了自己的人性观,自然也就成为弗氏的主要问题.虽然弗洛姆并没有一本专门阐发人性的专着,但综观其作品,从《逃避自由》,《爱的艺术》,到《健全的社会》,《马克思论人》等等,几乎本本都涉及到人,人的本性.尤其是《马克思论人》,虽然弗氏说是马克思的观点,实质就是他的观点,是其论人之说.细观弗洛姆相关着作,在诸多着作的字里行间中他还是提出了其自己的人性观的独特见解.依笔者之见,弗洛姆的人性观,就是文化的,自由的人性,一种面对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人类应抛弃商品拜物教,学会放弃,解脱物欲对自己人性的枷锁,培育人类的本性的自由人性.弗洛姆于1900年3月23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具有犹太血统,祖辈数代为犹太教教士,都信奉犹太教.这是一个非常正统的犹太人家庭,浓浓的宗教气息弥漫在弗洛姆天真烂熳的童年中,但奇怪的是,弗氏却于26岁时脱离犹太教.似乎显示其不同寻常的一面.但由此而形成的宗教方面的"救世"情结似乎支配他的一生.在学业上,弗洛姆1918年就学于法兰克福大学,后来转入海德堡大学,攻读心理学,哲学,社会学.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职业方面,毕业之后,他首先在柏林心理分析研究所收稿日期:2010—07—01继续学习精神分析,随之于1930年成为一名职业精神分析学家.与此同时,他加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以心理学的专长加入法兰克福学派的跨学科研究,并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1933年德国纳粹掌权后不到两个月,由于该社会研究所的大部分成员具有的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双重身分,研究所被关闭,被迫迁往瑞士,后又迁往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找到它的栖身之地,继续它的研究工作.而弗洛姆则于1934年移居美国,入籍美国国籍,先后就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34—1941),贝林顿学院(1941),密歇根州立大学(1957—1961),纽约大学(1962),以及墨西哥国立大学(1949—1965),并创立了几个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心理研究院.弗洛姆在执教,进行精神分析之余,还参与有关的学术团体进行研究,并长期积极参加和平事业.1980年,他因心脏病逝于瑞士.人性,人性化在当今社会可谓为一热门之词.何谓人性?据相关学者所言,所谓人性,指的是人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在人的种种属性中,使人成为人或人有别于其他事物的那些属性.可相对于区别动物而言,人的属性也许多到无法枚举,此说也就显示其模糊性.事实上,对于何谓人性之界定,古今中外,各派各门,也是众说纷纭的,没有获得一个统一的说法.儒家有道德人性论,道家有人性自然论.有性恶论,也有性善论.西方则将人性归属于自然属性,而中国人性论则拥有道德属性之涵义.这些关于人性的理论,虽然有其合理因素,但都没有作出确切的答法人性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问题,它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也有道德的内涵,因而人性论也就自然成为满怀人文关怀的知识分子反复讨论的焦点.作为二战以来人类社会,目光最为敏锐,见解最为深刻的思想家之一,弗洛姆曾在两本书中,在涉及人性内容问题上,说到两个貌似矛盾的话语.其~是在《马克思论人》一书,"马克思不相信人性这样的东西是没有.人在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文化就在这张白纸上作文章."其二是在《健全的社会》一书,"虽然说人能够适应任何一种环境,但他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任凭文化来描写.对于幸福,和谐,爱以及自由的欲求,乃是人的天性,它们也是历史发展所需的动力因素".在前者中,给人的感觉,类似孟子的人性观,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只不过,孟子是强调人生下之前是有拥善,向善之特点.但强调人性的不同是由后来的环境致成却是两者相同之处.另有一处,也是巧合的,孟子用来批驳告子的语,也是用白色来喻之."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事实上,弗洛姆的《健全的社会》那段话,其实也是表达同一内涵的.我们要注意到,在《马克思论人》里,弗氏加多了一个界定词"出生",《健全的社会》虽然没有此限定词,但其却是接着说"对于幸福,和谐,爱以及自由的欲求,乃是人的天性,它们也是历史发展所需的动力因素."也就是说,人类的本性是自由,幸福,和谐的,追求自由才是人类人性的本质,我们不应让物欲枷锁我们的天性!"力求活得精神健康,幸福,快乐,只要他不是天生的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白痴".可在面对人性的自由问题时,弗洛姆却又抛出了"自作者简介:陈国威(1968一),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讲师,博士. 由一方面给现代人带来独立和理性,另一方面又使现代人陷入孤独"的观点,似乎让人对自由无从顺应.实际上,弗氏在此仍是让我们警惕人类"活该性"情况的出现,是从文化方面论述人性的脆弱性的.Et常生活的异化,心理结构,意识结构,消费结构等都是文化的体现.自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因抵挡不了诱惑,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之后,也就预示着,人类具有容易受到各种各样诱惑的渊薮,具有一种心理欲望实现的冲动.事实上,我们周围的文化是无时无刻地对我们进行塑造,改变的,尤其是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商品化无穷发达的时候.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这种物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按照马克思的分析,"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独特的物役性现象."特别请大家注意的是, 这里的"物役性"绝不是指某种外部东西奴役人,而是说人与人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颠倒地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其实质是一部分人通过占有物从而获得统治另一部分人的权力关系!在人类的生存历史上,事实上就是人类不断创造物质的历史,物质的创造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只不过当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时,出现了人受自己劳动产品和"过去劳动"的统治,人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奴役.不可否认的,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一种文化,劳动只不过是人类实现文化的一种手段.人通过劳动实现了文化,文化的实现使劳动者成为人.故此在论述人性问题上,弗洛姆将文化的因子纳入其中,是有其独特之处的.可以讲,弗氏真可谓拥有对历史现实的深邃洞察力,具有把握单刀直人人性深处,紧紧抓住生活中心主题不放的能力.正因为弗洛姆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是有所明嘹的,故此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一一当然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几乎是全方位的,从政治领域到文化领域, 从经济领域到宗教领域,从市场社会到日常生活,从抽象的意识形态运作到具体的对精神病患者的诊断,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为一个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的人道主义者,弗氏相信"人类的最大天赋无非就是理性."人类社会出现诸多病态,是因为人类的正确人格没有建立起来."如果人格的发展尚未达到合理化时,他们都会把人与人之间的接受,索取,贪婪,掠夺之类的词和'给予'相关联起来,并认为'给予'和买卖本质上是相同的."而正确人格可通过相适应的文化来构建,即人性具有后天培养的特性.一切文化都要为人们提供一种示范性的观念体系.弗洛姆这句话换用齐美尔的话就是:"我把文化理解成一种对灵魂的改进."弗氏在《马克思论人》中借用了马克思的观点告诉我们,人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深受污染."老年马克思写在《资本论》中的这句话证明了他的'人的本性'这个概念有连续性".与区分普遍的人性和每一种文化中的人性的特征表现形式相适应,……马克思把人的本能和欲望也区分为两种类型:不变的或稳定的,如饥饿和性欲,是人性的本质的部分,而且只能在它们在各种不同文化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向方面被改变;'相对的'本能和欲望,不是人的本质部分,关于这一部分,马克思说,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和一定的生产与交往条件下产生是有根据的.在如此环境之下,我们需要正确的文化熏陶,我们要学会放弃.诚如威廉?詹姆士所言:"我们所居的世界的构造,需要这种舍弃:'舍弃,是你必须应该的!应要舍弃!/这是那永久的歌曲/在人人的耳中响着的,/这支曲径我们的一生/每个小时都对我们声嘎地唱着."在弗氏看来,在现实社会中,只有人类借用合适的文化观念,学会放弃,我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性.虽文化中的人性——被塑造的人性,并不是人的本质本性,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和一定的生产与交往条件下它却可以成为人类美好的人性.而目前社会上为何出现如此病态的社会现象,正是人在其社会化过程中, 周围的错误,罪恶的文化在人这张白纸上随意描写的,导致了人的追求幸福,和谐,爱以及自由的人性的迷失!弗洛姆这种人性观,既是对人天然属性的一种的描写,也是对人性会随环境之变化而变化,具有道德性.但他最主要的落笔之处,还是文化,认为文化导致了人性自然属性的改变.这点与汤因比,斯宾格勒等文化学者一样,将社会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挂起钩来.只是弗氏并没有直接指出什么才是正确的文化.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对自然界的贪婪地谋取,占有和牟剥成了工业社会中每一个人神圣的,不可让渡的权利.其实,资本主义社会正是靠贪婪的掠夺本质才能建构起来的.诚如面对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清教宗教精神促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观点,丹尼尔?贝尔批评其只看到了资产阶级的禁欲苦行主义(as—ceticism)的影响,而忽视了其贪婪攫取性(acquisitiveness)所起的作用.从一开始,禁欲苦行和贪婪攫取这一对冲动就被锁合在一起.前者代表了资产阶级精打细算的谨慎持家精神;后者是体现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那种浮士德式的骚动激情,他声称"边疆没有边际",以彻底改造自然为已任.这两种原始冲动的交织混合形成了现代性观念.抽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贪婪攫取性,资本主义社会这座由商品搭建而成的物质大厦,即刻就倒塌!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学家,一个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的人道主义者,弗洛姆虽有根据人的病态化存在深入剖析人的存在困境并提出疗救的能力,但面对整个人类社会,他还是无法开出一张良好的药方.因此,弗洛姆的自由人性观,只能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理想提法,在现实社会里,是难以赋予现实意义的.参考文献:【1】埃里希?弗洛姆,黄颂杰.弗洛姆着作精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2埃里希?弗洛姆,欧阳谦.健全的社会【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3】许志伟,赵敦华.冲突与互补:基督教哲学在中国f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埃?弗洛姆,陈世夫,张世广玛克思论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一。
弗洛姆人性理论
弗洛姆人性理论弗洛姆(Erich Fromm)属于新弗洛依德学派,与霍尼(Karen Horney )、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两人并称。
他们皆对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所批评与修正。
除了扬弃弗洛依德的本能论与泛性观点之外,还将焦点放在个体所面对的社会文化情境,并尝试对整个社会性格进行分析。
尤其是弗洛姆,他对现代人遭遇到的各种危机和主题感到关切,企图建立一套人文主义的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解释社会上种种现象,并且希望从各种不同角度来诊断整个社会、人类,以期为现代人指引一条生命的出路。
因为他的最终信念是“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整个宇宙世界合一”,这与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颇为符合,所以我国学界对其思想特别偏好。
除了翻译他的许多著作之外,还有很多人对他加以研究。
兹将其思想背景、人格理论介绍如下,并做一简单评论:思想背景弗洛姆生于1900年的德国,卒于1980年,其家世为犹太律师后裔,家庭宗教气氛浓厚,所以在宗教的精神分析上颇致力钻研,而有独到的见解。
他身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皆肇始于德国,战争的惨痛使他对人性投注更多的心力予以剖析。
这是期时代背景,以下再就三方面来说明其思想的渊源。
1哲学方面西方由于科学文明的发展,而使人文价值普遍被忽视,久而久之产生一股反动的思潮,即新人文主义。
其中有三个人的思想影响了弗洛姆。
一是谢勒(Max Scheler,1874——1928),他以比较人与动物的差异来掌握人的本质。
二是斯宾诺沙(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他的自我保存哲学主张一切万物只要他自身存在,就一定竭力去保存自身的存在。
三是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他提倡尊重生命的伦理,并亲自实践。
2精神分析学理方面弗洛姆在大学时代修习社会学和心理学,二十二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翌年入慕尼黑大学研究精神分析,并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完成精神分析的正规教育。
试析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与当代价值
试析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与当代价值作者:孙凯军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9期摘要: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是在综合和发展弗洛伊德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理论虽然存在诸多局限性,但其关注现实、改造社会的思想以及培育健全人格的理论对于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格塑造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社会性格教育功能人格塑造1.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任何一个人的思想既不能离开其生活的那个年代而凭空捏造,也离不开前人的理论、学说和已有的文化传统靠想象来杜撰。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也不例外,在它所吸收的各种思想学说中,最主要的有:1.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创始人”,弗洛姆在其一生的学术研究中從未离开过弗洛伊德,其人道主义及其相关理论亦是在对弗洛伊德理论继承、批判分析基础上发展而来。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意识理论”,他认为“在意识背后潜伏着隐蔽的无意识的现实,无意识才是人的真实意图的关键”[1]P8。
2、“人格理论”,他承认“有几个观点本质上是追随着弗洛伊德的性格动力说的:即……性格特性是行为的基础,……力量虽然强大,但人对它可能是毫无意识的”。
[2]P701.2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弗洛姆认为马克思代表了“西方传统的精华”。
他说:“没有马克思……我的思维就会失去一个最主要的动因”。
[3]p455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它的目的在于发挥人的各种潜能”[4]P11。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简言之,即是“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5]P32。
弗洛姆十分赞同马克思的上述表述。
1.3弗洛姆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理论的综合和发展弗洛姆认为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各有所长,也各自有盲点,对他们进行综合,就可以取长补短。
而这一综合的结果,就是弗洛姆提出了“社会无意识”、“社会性格”这两个新的概念。
“社会无意识”意指社会最大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受社会压抑而未被意识到的心理领域,人们为保证与所处社会的同一而千方百计的对之予以压抑的心理状态。
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
弗洛姆:社会精神分析论一、弗洛姆的简介(一)弗洛姆的家庭弗洛姆生于1900年,享年80岁。
生长在德国法兰克福,是一个中产阶级正统的犹太家庭的独生子。
他的祖父母是犹太学者,父亲也是个犹太学者,母亲则是个著名犹太学者的侄女。
弗洛姆的童年时期并不完美。
据他自己的回忆,他有着“非常神经质的父母”,而他大概是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神经质小孩”。
他的父亲是个息怒无常的人,而母亲则有抑郁症倾向,这使得他对异常行为非常感兴趣。
此外,他还生长在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传统而地道的犹太人世界,一个是现代的资本主义世界。
这种分裂存在造成的紧张是令人无法忍受的,但是这促使弗洛姆养成了从多个角度看事物的习惯。
(二)弗洛姆的3个重要经历1、跟着学者旧约全书:孩提时期,弗洛姆曾跟着几位著名的学者学习旧约全书。
这些宗教思想提倡世界变革和社会进化,为他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打下了童年的烙印。
2、女邻居的自杀事件:在弗洛姆12岁时,他目睹了邻居一位美丽的女艺术家在父亲死后不久便自杀了。
当时,在弗洛姆看来这位女邻居既漂亮又有才能,而他的父亲又老又丑。
但是,她自杀后的留言条上却说希望同她的父亲葬在一起。
这让年仅12岁的弗洛姆百思不得其解,不能理解她的愿望,也不能理解她的行为。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弗洛姆的心中,这也使得他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能够部分解释这种现象的发生。
后来,弗洛姆将年轻女性对父亲盲目的依赖解释为一种非生殖性的象征关系。
3、一战的爆发:弗洛姆亲眼目睹了一战的爆发。
失去理性的德国民主主义,以及英法同样失去理性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他的心中留下了烙印。
当一战结束时,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人类会集体失去理性行为,这些问题困扰着弗洛姆。
他热切的期望和平以及国际间的相互理解。
(三)弗洛姆的职业生涯及其生命中重要的几个人1、弗洛姆的职业生涯:一战结束后,弗洛姆成为了一名社会主义者。
1922年在海德尔堡大学主修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并获得了社会学(哲学)博士学位。
弗洛姆社会性格异化理论探析
弗洛姆社会性格异化理论探析[摘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以逃避自由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现代人性格结构中的病态状况,并由此展开了对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批判。
他提醒我们,尽管资本主义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社会性格的发展却是不健全的,人性依然是扭曲的,人已经陷入了一种深度的心灵异化。
本文主要对弗洛姆的社会性格异化理论进行梳理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弗洛姆社会性格异化逃避自由占有存在一、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立足于现代人的社会归属需要,从对现代人的心理分析入手,揭示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在他看来,随着人类的进化,人逐渐从自然中脱离出来,失去了与自然的原始的关系,于是,人从自然中脱离出来,被抛到了一个不确定的境地,在那里,人是自由的和独立的,他摆脱了自然的束缚,成为自己的主宰,他也必须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个过程就是人的个体化的过程。
这种个体化使人实现了独立和自由的生活,然而,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个体化出现了两种结果:人自由了,但同时也变得孤立无援,变得孤独了,这使人无法获得一种归属感。
在弗洛姆看来,这样的自由带给人的不是幸福和安宁,而是惶惶不安、孤独和恐惧,于是自由成了沉重的负担,因而人们恐惧它,并想尽办法地逃避它。
为了摆脱孤独,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宁静和安全感,一个人就必须建立一种与世界的联系,找到一种可以依靠的力量,弗洛姆把人的这一要求称为归属要求,并将其看作人的根本需求。
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那种通过爱与创造性的活动,在人与世界之间建立起来的,充分肯定个人的独立性的联系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不是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要。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竞争与对抗成了人与人关系的主题,人们之间日益疏远,剩下的就只有为了利益而存在的彼此的相互利用了,这一切使人也越发地恐惧和害怕孤独。
于是,个人转而希望通过完全放弃自己的个性、完整性以致自由,使自己与别人合为一体,来克服与外界相隔离所造成的孤独感和恐惧感,这样个人与某种整体和权威相趋同,并由此获得了社会归属感。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的反思与启示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的反思与启示∗王琳娜【摘要】Erich Fromm critically inherited Freud's psychoanalysis,enriched Marx's ideology of hu-man and society.Researching people's social character with the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study,he opened up a new way to study human nature.Fromm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value of people and formed his own social personality theory.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has great reference value to China today in achievinge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establishing a harmonious society.%埃里希·弗洛姆批判的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人与社会的思想,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社会性格进行研究,开拓了研究人性的新思维。
弗洛姆注重分析人性的发展及人的价值,形成其独特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人性理论在实现个体的人格健全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两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期刊名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157-160)【关键词】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精神分析【作者】王琳娜【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89.1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社会意识层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Jo urnal of Qiqihar U niversit y(Phi&So c Sci)M ar ch.2006[收稿日期]2005-11-25[作者简介]计明霞(1966-),女,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解析计明霞,刘 辉(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关键词]弗洛姆;社会性格;概念;特质[摘 要]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建立在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双重基础之上。
他从人的同化和人的社会化两个角度分析了社会性格的类型和特质,从内涵、成因和功能三个方面界定了社会性格的概念,并以此理论为武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展望了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
[中图分类号]C9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06)02-0038-03Analysis of Fromm ∀s Theory of Social CharacterJi Ming -xia;LIU Hui(T he Schoo l of So cial Sciences,Har bin Eng ineer ing U niv ersity ,H arbin 150001,China)Key words:Fro mm;so cial character;definitio n ;tr aitsAbstract:From m ∀s theory of social character w as 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material-w orld relationship and human &human relationship.H e analy zed the types and traits of social char acter in the r espects of assimilatio n and socializatio n.A definition o f social char acter w as also giv en in term s of its connotation,fo rmatio n and function.In his arguments,From m cr iticized capitalist society w ith an outlook of hum an future fro m an optimistic view.德裔美籍学者埃利希#弗洛姆(1900-1980)是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他终其一生关心人类社会的福祉,关注人类社会的心理健康,在社会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等领域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思想,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社会性格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这个理论以社会性格概念为中心,涉及人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基本问题,立论角度独特,内容深刻。
本文尝试对此理论进行一次概括性的解析。
一、社会性格概念关于什么是社会性格,弗洛姆自己有过多次解释:∃∃∃社会性格指什么呢?我用这一概念表示,一个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它不同于一个社会中不同成员所具有的个体性格。
社会性格不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因为它不是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性格特征的简单总和。
[1](p76-77)∃∃∃我把个人心理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称为社会性格。
一个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造就其成员社会的性格,使其想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
同时,社会的性格也影响社会的社会经济结构:一般情况下,它起一种凝固剂的作用,赋予社会制度更多的稳定性;在特殊情况下,它也是炸药,会炸毁这种社会制度。
[2](p141-142)∃∃∃社会性格必然没有个人性格那么有特殊性。
在讨论个人性格时,我们探讨的是个人的整个特质,这些特质以各自特殊的形态构成这个或那个个人的人格结构。
社会性格只包括一部分经过选择的特质,即,在一个群体共同的生活基本经历和生活方式作用的结果下,发展起来的该群体大多数成员性格结构的基本核心。
[3](p198)∃∃∃可以把一个社会阶层或文化的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品格因素叫做%社会性格&,它是为一种既定文化的大多数人所共有的品格结构的核心,这种既定文化表明着通过社会模式和文化模式所形成的品格程度。
[4](p52)分析上述弗洛姆关于社会性格的几种解释,我们可以对%社会性格&这一概念作如下理解:第一,从内涵上说,社会性格是一个旨在揭示某一具体社会形态中多数社会成员普遍存在的性格结构或性格特征的范畴。
它不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
这一概念不是来源于社会学的调查统计,而是来自于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抽象思辨,因而具有形而上的高度概括性和学理性。
∋第二,从成因上说,社会性格是个人心理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社会经济结构塑造了人的社会性格,另一方面人的天性反过来塑造了人生活的社会环境。
也就是说%社会结构和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都决定着社会性格的内容。
&[1](p80)第三,从作用上说,社会性格促成社会成员形成一种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意识,使自己尽到社会制度所规定的职责。
%社会性格的作用在于造就和疏导人的社会能量,以便使社会能够生存下去。
&[1](p77)只要社会客观条件没有变化,社会性格就有一种稳定社会的功能。
如果社会条件发生变化而不再与传统的社会性格相吻合,社会性格的巩固作用就会变成瓦解社会的因素,作为社会凝固剂的社会性格就会变成动摇社会秩序的东西。
二、社会性格类型弗洛姆从理论上把社会性格类型划分为两大类:生产性社会性格和非生产性社会性格。
生产性社会性格的一般特征是人的独有的潜能的实现,是人的力量的使用。
人在正确使用这种力量时有三种方式:其一是理性的方式,即通过复制和培养世界来反映现实世界,并把世界用新的物质形式装饰起来。
这是人的潜能最明显的体现。
[5](P105)其二是爱的方式,即通过有关心、责任、尊重和知识四个因素所构成的生产型的爱,来实现人的潜能。
[4](p84-88)其三是生产型思维,即%思维者为其对客体的兴趣所发动,为他所打动并对他所反应,他因此而产生关心并做出反应&。
[4](P90)与上述生产性社会性格相对应的是非生产性社会性格。
弗洛姆把非生产性社会性格划分为四个小类型:接受型定向、剥削型定向、囤积型定向、市场型定向。
第一,接受型定向。
具有接受型定向的人认为,所有善的来源都是外在的,相信获得所需要的东西的唯一办法是从外部接受它们。
因此这种人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他们不仅依赖权威去寻求知识和帮助,而且也依赖于一般人给予任何形式的支持。
第二,剥削型定向。
与接受型定向的人一样,具有剥削型定向的人也认为一切善的来源都是外在的。
所不同的是,剥削型并不希望从他人那里接受任何馈赠的东西,而是依靠力量和狡诈从他人那里取得它们。
第三,贮藏型定向。
这种定向的人对于任何可以从外部世界获得的新鲜事物都少有信心,他们把安全建立在贮藏和储蓄之上,把花费视为一种威胁。
这种人不仅吝啬钱财,而且同样吝惜感情和思想。
他们沉湎于对昔日情感和经验的回忆,把过去看成黄金岁月,把爱理解为占有。
第四,市场型定向。
市场型定向是一种以作为商品的人自身和作为交换价值的人的价值经验为基础的品格定向。
[4](p59)具有这种定向的人扮演着双重角色:自己既是卖方又是商品。
在市场发挥重要经济作用的现代社会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如何出卖他的人格,所以市场型定向的人同时把自己作为一个卖者和一种被卖的商品来体验。
尽管弗洛姆从理论上把社会性格作了如上划分,但他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的人的社会性格并非如理论上所分析的那样彼此互相分离,而是各种定向的混合。
%任何人的定向都不可能完全是生产性的,同时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缺乏生产性。
&[4](p98)问题的关键是一个人的品格结构中的生产性定向与非生产性定向各自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当非生产性方面占主导地位时,一个人接受、获取、保存或交换的能力就会使他将接受、获取、保存或交换的渴望变成占支配地位的获取方式。
而当生产性方面占主导地位时,非生产性社会性格所具有的否定意义就会变成一种建设性的性质:屈从会变成忠诚,懒惰会变成沉着,吝啬会变成节俭,铺张浪费会变成慷慨大方。
[4](p99-101)三、社会性格特质弗洛姆不但从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即从人的同化角度揭示出人的社会性格类型,而且还从人的相互关系中即从人的社会化角度阐释了人的社会性格特质。
在总结自己的品格理论和弗洛伊德品格理论的不同之处时,弗洛姆概括说:%我不是在各种利比多组织中来看品格的基本基础,而是在个人与世界的特殊形式的关系中来看它。
在生活的过程中,人通过(1)获得各种事物并与之同化,(2)使他自身与人们(及他自己)联系起来,从而使他自身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
&[1](P50)弗洛姆把前者称为同化过程,把后者称为社会化过程。
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弗洛姆从理论上将其概括为三种:共生关系、疏远关系、友善关系。
[5](P107)在共生关系中,个人与他人相互联系,但却失去了独立性。
他通过吞没另一个人或被另一个人吞没而成为这个人的一部分来避免孤独的危险。
从心里临床角度来看,前者是%施虐狂&,后者是%受虐狂&。
弗洛姆把常人而非精神病患者身上的施虐-受虐性格称为%权威主义性格&。
[3](P116)权威主义性格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对权力的态度。
对于具有权威主义性格的人来说,一个人或者拥有权力,或者无权力。
看到无权力的人,他就想攻击、统治、羞辱之,表现出施虐的冲动;而对于他认为拥有特别强大力量的人,则又甘心的臣服于他,使自己融入其中,成为他的一部分,表现出受虐的冲动。
权威主义性格的本质就是同时具有施虐和受虐冲动,这两种冲动都是要借助共生关系来克服其自身的孤独。
与共生关系相对应的是疏远关系。
疏远关系所体现的社会性格是退缩型性格和毁灭性性格。
退缩性与毁灭性分别是疏远关系的消极形式和主动形式,所以%它们常常以不断改变着的比例混合在一起&[4](P95)通过描述疏远关系,弗洛姆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距离与冷漠。
他认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敌视、愤怒和漠不关心的气氛。
他总结15和16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变化对个人的影响时说:个人受到强大的超人力量、资本及市场的威胁,每个人都成了潜在的竞争对手,他与同胞的关系也敌对起来、疏远起来。
[3](P44)至于现代社会,市场规律成为了所有社会及人际关系的准则,人们之间的关系或者互相利用,各自以对方为工具;或者互相斗争,在实际的经济斗争中毫不留情地摧毁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