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临床路径表

合集下载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裂病(肛裂)(TCD编码:BWG030、ICD-10编码:K60.2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二、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脱肛病(直肠脱垂)(TCD编码:BWG060 ;ICD-10编码:K62.3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二、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TCD编码:BWG040,ICD-10编码:K61.0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二、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TCD编码:BWG000,ICD-10编码:I84.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二、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TCD编码:BWG050,ICD-10编码:K60.3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 11 —
—12 —。

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2020版】

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2020版】

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一、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K60.200)行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ICD-9-CM-3:49.5200x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便后肛门疼痛、出血,肥大肛乳头脱出、前哨痔等。

2.查体示:直肠指诊肛管疼痛明显,可触及肥大的肛乳头,偶有鲜红色血液流出。

3.肛门镜提示肛管裂隙溃疡,肛乳头肥大,前哨痔。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肛管后侧括约肌切开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疾病编码K60.200)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正位片、常规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肛门镜检查;(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全麻或联合腰麻。

2.手术耗材: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九)术后住院恢复4-6天。

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肛周创面愈合良好,肉芽新鲜,周围皮肤无红肿、流脓。

肛裂临床路径表单

肛裂临床路径表单
□评估昨日检验结果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明确是否出院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创面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
□将出院小结的副本交给患者或其家属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半流质饮食
□坐浴,一天两次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住院病历
□开常规检查单
□上级医师查房和手术评估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围术期注意事项、签署各种医疗文书
□手术医嘱
□麻醉和手术
□术前0.5小时使用抗菌药物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情况
□完成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
□开术后医嘱
□确定有无麻醉、手术并发症
病情变异记录
□ 无 □ 有,原因:
1.
2.
□ 无 □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4天
(术后第1天)
住院第4~6天
(术后第2~4天)
住院第7天
(出院日)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切口(观察内容:渗血、分泌物、水肿等)、有无疼痛及排便情况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注意观察切口情况有无疼痛
主要
护理
工作
□环境介绍□护理评估□制订护源自计划□静脉取血(明晨取血)
□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
□饮食、心理、生活指导
□服药指导
□术前准备

胃肠外科-肛裂临床路径

胃肠外科-肛裂临床路径

肛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病史:排便时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急性期伴便血;2、肛门检查: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3、辅助检查:必要时行肠镜排除其他致便血的原因。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肛裂切除术:切除前哨痔、肥大肛乳头、肛裂及其四周和基底部不健康组织;2、侧位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可与第一种手术方式同时使用,于左侧或右侧括约肌间沟,距肛缘1.5cm,切断内括约肌。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ICD10:?)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工作日),所必须完成的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2、血型鉴定、急诊生化、免疫常规、肝肾功能;3、胸部正侧片、心电图;4、合并病的会诊及术前处理。

七、选择用药:1、预防感染,选择第二代头孢类+甲硝唑;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 天: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骶麻或硬外麻或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3、病理: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3天:1、术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无;2、术后用药:第二代头孢类+甲硝唑,用药时间 2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有术后初次大便,无便血及肛门明显疼痛;2、伤口无明显肿胀;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 或合并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前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2、术前肠镜等检查预约时间过长;3、创面过深过大需延长观察时间;4、术中术式改变;5、术后继发切口剧烈疼痛、大出血等并发症,导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6、其它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肛裂临床路径

肛裂临床路径

肛裂临床路径肛裂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裂的住院患者。

一、肛裂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编码:K60.200 肛裂切除术ICD-9:49.3901: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4500201934:肛门皮下组织美兰注射神经阻滞术400201346)。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病(TCD编码:BWG030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裂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肛裂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裂。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的患者。

2.有肛裂切除术手术适应证,且同意接受手术。

3.患者伴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痢疾或严重腹泻、严重心肺疾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者;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临产期孕妇、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均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ABO血型、RH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胸部正位片、心电图、肛门指检。

(八)治疗方法1.肛裂切除术:2、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3、肛门皮下组织美兰注射神经阻滞术:利多卡因1ml+美兰注射液1ml,肛门周围皮下注射4.术后中药坐浴熏洗、适时扩肛。

5.根据患者病情及创面情况选择药物外擦、栓剂直肠给药。

肛裂临床路径

肛裂临床路径

肛裂临床路径一、肛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K60.0-K60.2)行肛裂切除术(ICD-9-CM-3:49.04)(二)诊断依据及分期。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依据(1)病史:多有便秘、腹泻病史。

(2)临床症状:肛门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等。

(3)视诊:肛管皮肤(肛缘与齿状线之间)全层非特异性纵行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

(4)指诊或肛门镜检查:宜在局麻、表麻下进行,可发现肛裂常见并发症,如合并窦道或瘘管、哨兵痔、肛乳头肥大或肛乳头瘤、内括约肌显露、肛管狭小、肛隐窝炎。

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必要时行电子肛门直肠镜、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纤维结肠镜检查。

2.分期急性期:病程短,仅肛管皮肤上有一梭形溃疡,裂口新鲜,底浅,创缘软而整齐,无瘢痕形成,有明显触痛。

慢性期:病程长,反复发作,溃疡底深,边缘增厚,质硬不整齐,基底有梳状硬结,合并窦道或瘘管、哨兵痔、肛乳头肥大或肛乳头瘤、内括约肌显露、肛管狭小、肛隐窝炎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保守治疗:肛裂急性期。

包括增加水份及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会阴清洁、扩肛等。

2.手术治疗:肛裂慢性期。

行肛裂切除术(一般切除术、纵切横缝术、括约肌松解术)(ICD-9-CM-3:49.04)。

一般切除术:适用于伴发有裂痔、瘘管、肛乳头肥大等病理改变的陈旧性肛裂。

纵切横缝术;适用于伴发有肛管狭窄的陈旧性肛裂。

括约肌松解术:适用于伴发有肛门括约肌痉挛的陈旧性肛裂。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0-K60.2肛裂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肛肠科)肛裂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

(肛肠科)肛裂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术前1天手术日术后第1天~出院 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1.1级别护理:1.1级别护理:1.1级别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管道□疼痛□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生活自理能力 1.2基础护理:1.2基础护理:1.2基础护理:3.身份识别:□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戴腕带□床头卡 1.3 皮试:1.3术前护理: 1.3 饮食:4.入院宣教:□阴性□阳性□无手术禁忌□普通饮食□治疗饮食□人员□环境□安全 1.4.饮食:□女性患者未在月经期□试验饮食□其他:□管理制度□普通饮食□治疗饮食□生命体征监测 1.4术后护理:5.级别护理:□试验饮食□其他:□术前用药□生命体征监测□特级护理□一级护理1.5辅助检查:□必要时置管(胃管.导尿□静脉输液□氧疗□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磁共振□胸片□心电图□核对腕带;检查手术野皮肤及手术标识;禁饮、禁食情况;患者去除首饰、义齿、内衣等。

嘱患者勿化妆,排空膀胱□心电监护□防褥疮护理6.□基础护理□B超CT□肺功能□其他:□患者交接(遵照手术患者交接单进行)□切口敷料□管道护理7.饮食:1.6术前护理:□准备麻醉床□疼痛护理□微量泵护理□普通饮食□治疗饮食□标本采集1.4术后护理:□协助生活护理□试验饮食□其他:□活动、卧位指导□卧位、活动指导□心理护理8.标本采集:□预防压疮护理□生命体征监测2.专科观察与护理:□血标本□痰标本□营养状况评估□静脉输液氧疗□心电监护2.1 肛门部观察:□大小便标本□手术耐受性评估□微量泵护理□切口敷料□疼痛□出血□大便□小便9.辅助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管道护理□疼痛护理 2.2□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及提肛运动□磁共振□胸片□心电图□呼吸道准备□防褥疮护理□术后评估 3.出院指导:□B超□CT□肺功能□其□胃肠道准备2.专科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10.专科观察与护理:□手术区皮肤的准备 2.1肛门部观察:□大便调理指导10.1肛门部观察:□配血准备□疼痛□出血□大便□小便□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宣□出血□疼痛□大便情况□术前禁食、禁饮 2.2基础护理:□嘱患者按时换药、拆线10.2肛门部护理:□心理护理□协助生活护理□嘱患者定期复查□坐浴□防止便秘□其他:2.3饮食:□告知电话回访□保持局部干燥 2.专科观察与护理:□普通饮食□治疗饮食□协助办理出院□观察出血情况 2.1 术前适应性训练: 3. □健康教育指导 4.□其他:11.□健康教育指导□训练床上小便 4.有无变异:□有□无12.有无变异:□有□无 2.2 肛门部护理: 5. □其他:13□其他;□坐浴□防止便秘□保持局部干燥□观察出血情况3.□健康教育指导4.有无变异:□有□无5.□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肛肠科)肛裂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1肛裂中医临床路径

1肛裂中医临床路径

1肛裂中医临床路径附件2-1肛裂中医临床路径一、肛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裂(TCD BWG030 , ICD10 K60.201 );行肛裂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编号49.591)。

(二)诊断依据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的《肛裂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2)主要体征: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

多见于一期肛裂:有反复发作史。

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

多见于二期肛裂;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

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多见三期肛裂。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血热肠燥:大便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占质紫暗,脉弦或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肛肠组梳理的肛裂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诊断。

1、诊断明确。

结合症状和体征,诊断明确。

2、禁忌症。

(1)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2)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3)孕妇;(4)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3、有禁忌症时:采用保守治疗减轻症状。

(四)标准住院日≤14—1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为肛裂;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肛裂临床路径
一、肛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裂
行肛裂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1.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2.体征: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

多见于一期肛裂:
有反复发作史。

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

多见于二期肛裂;
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

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多见三期肛裂。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
(1)血热肠燥:大便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
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占质紫暗,脉弦或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行肛瘘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1肛周、直肠区脓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 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血糖、血脂、肾功、肝功、两对半、尿常规、心电、心彩、腹彩、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麻醉方式:局麻、连续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
3.术中用药:
4.输血:根据患者术前是否贫血再行输血治疗。

(九)术后住院恢复1-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
考虑是否复查。

2.术后用药:1、抗生素,2、局部用药(栓剂、膏剂、洗剂),3、口服药和物理治疗等。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正常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排便顺畅,无明显肛门周围疼痛,体温正常,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2.肛门部创面无异常分泌物,引流通畅,无明显水肿、出血。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手术后出现继发切口感染或持续性大出血、下肢静脉血栓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2.伴发其他基础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医院:填报人:联系方式:
肛裂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裂
行肛周脓肿切开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微机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天
医院:填报人:联系方式:
医院:填报人:联系方式:
医院:填报人:联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