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的解剖与定位
脊髓解剖及损伤定位
颈段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上肢肌肉 瘫痪,胸段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躯 干肌肉瘫痪,腰段脊髓损伤可能
导致下肢肌肉瘫痪。
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还需要考虑 脊髓前角和神经根的损伤情况, 这些损伤可能导致特定肌肉群的
瘫痪。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主要依赖 于脊髓损伤部位和自主神经分布区域的
关系。
按损伤原因
可分为创伤性损伤(如交 通事故、跌落等)和非创 伤性损伤(如疾病、老化 等)。
脊髓损伤的症状
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温度觉 、触觉等感觉消失。
运动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肌肉瘫痪,肢体 运动功能丧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排汗异常等 。
其他症状
如痉挛、疼痛等。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
肺部感染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还需要考虑脊髓 半切综合征等特殊情况,这种综合征 会导致身体一侧的感觉障碍。
颈段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上肢和躯干感 觉丧失,胸段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躯干 和下肢感觉丧失,腰段脊髓损伤可能 导致下肢感觉丧失。
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主要依赖于 脊髓损伤部位和神经根分布区域
的关系。
针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日常生活活 动、工作技能、休闲活动等,帮助患者更 好地适应生活和回归社会。
言语治疗
心理支持
对于脊髓损伤后出现语言或吞咽障碍的患 者,需要进行专业的言语治疗。
脊髓损伤可能导致情绪问题,如焦虑、抑 郁等,因此心理支持也是康复训练的重要 部分。
脊髓损伤的预防措施
安全教育
提高公众对脊髓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特别是对青少年和运动员进行安 全教育。
脊髓的分区与节段
脊髓分为31个节段,包括8个 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 个骶节和1个尾节。
脊髓解剖
脊髓的血液供应(动脉)
颈8节)与脊髓前动脉吻合,称颈膨大动 脉。2、胸7左右。3、胸9-腰2,最大, 称大前髓动脉或腰膨大动脉。
脊髓的血液供应(动脉)
脊髓后动脉:起自锥动脉或小脑下后动 脉,绕至延髓后外侧,向下沿脊髓后根 内侧迂曲行进,沿途接受后髓动脉的补 充,管径细小,行程常有中断。分支参 与软膜小动脉丛,穿支进入脊髓。供应 脊髓后1/4的血液。
脊髓的血液供应(动脉)
来源及分布特点:1、上区或颈胸区(颈 -胸3):脊髓前动脉、前髓动脉,动脉 粗,血运丰富。2、中胸区(胸4-8): 主要来自脊髓前动脉,动脉细,数量少, 易缺血。3、下区或胸腰区:主要来自大 前髓动脉,动脉粗,数量多。
脊髓细胞构筑分层
Ⅶ层:与中脑和小脑有往返联系,参与 脊髓小脑束、脊髓顶盖束、脊髓网状束、 小脑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顶盖脊 髓束,是调节姿势和运动的反射中枢。 还与内脏活动有关,外侧部有交感神经 的节前神经元,内侧的细胞媒介内脏反 射。
脊髓细胞构筑分层
Ⅷ层:含有大量的脊髓内部同侧和对侧 的联络神经元,接受内侧纵束、网状脊 髓束和前庭脊髓束等下行传导束纤维, 调节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动,特别是兴 奋r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Ⅸ层:为脊髓的主要运动区,含α和r运 动神经元,其轴突分别支配梭内肌和梭 外肌。
脊髓的传导束(下行)
红核脊髓束:人类知之较少,红核---立 即在背盖腹侧交叉---红核脊髓束(位于 皮质脊髓侧束的前方)---后角的基底部 和中间带。控制屈肌的肌张力。
前庭脊髓束:
前庭脊髓外侧束:前庭神经外侧核---纤 维不交叉---同侧脊髓外侧索前方---止于 Ⅶ、Ⅷ层。控制伸肌的肌张力。
脊髓解剖
薄束
内侧纵束
皮质脊髓前束 顶盖脊髓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小脑后束
楔束 薄束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小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丘脑前束
1.上行(感觉)纤维束
楔束 薄束 脊髓丘脑束 上行传导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小脑后束
(1)薄束和楔束
薄束 楔束
位置:内侧为薄束,外侧为楔束 起始:同侧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 经元。 T5以下来的纤维组成薄束, T4以上来的纤维组成楔束。 终止:薄束核和楔束核 功能: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纤维排列:自内向外是 骶—腰—胸—颈
楔束 薄束 脊髓丘脑束 上行传导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前庭脊髓束 下行传导束 网状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楔束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小脑后束
红核脊髓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脊髓丘脑前束
临床腰椎穿刺部位:
第3、4腰椎间或第4、5腰椎间穿刺。
二、内部结构
灰质
白质 中央管
中央管:脊髓中心部,纵贯脊髓全长,向下达脊髓圆锥处, 扩大称为终室。内含脑脊液。 灰质:中央管周围是呈“H”形的灰质,由神经细胞的胞体及 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构成。 白质:灰质的外面是白质,主要是纵行排列的纤维束。
㈠灰质
板层 Ⅰ Ⅱ Ⅲ、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对应的核团或部位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后角颈 网状核 后角基底部 中间带,背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骶副交感核 前角底部,在颈、腰膨大处只占前角内侧部 前角内侧核 前角外侧核 中央灰质
后中间沟
脊髓解剖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 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以上。 薄束和楔束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以T4为界,薄束传导下半身来的冲动,楔束传导上半身来的冲动。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 精细感觉:两点辨别觉和实体觉
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关系
位于椎管内的脊髓
脊髓横切面上可见由白质和灰质 两种组织组成。 灰质在内部,白质在周围。
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
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 核团和一部分胶质细 胞组成,呈蝴蝶形或 H形排列在脊髓中央, 中心有中央管,纵贯 脊髓全长;
H形灰质中间的横杆称为灰质 连合
两旁的灰质分为前角和后角 1 2 3 C8-L2及S2-4尚有侧角 前角含有前角细胞,属下运动 神经元,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 成前根,支配各有关肌肉;
3、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 两个膨大部,上方的称为颈膨大,自颈髓第4节段 到胸髓第1节段的部分;下方称腰骶膨大,自腰髓 第2节段到骶髓第3节段。
4、自上而下发出31对脊神经,分布在四肢和躯干。
8个颈段(C),12个胸段(T),5个腰段 (L),5个骶段(S)和1个尾段(Co)。
5、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 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 脊髓。
2、反射功能 脊髓可执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包括躯体反射和内 脏反射。脊髓各种反射都是通过脊髓节内和节间的反 射弧完成的。(完成反射的结构为脊髓灰质、固有束 和前后根) (1)躯体反射:浅反射、深反射 (如牵张反射、屈曲 反射、浅反射等) (2)内脏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
浅反射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脊髓解剖讲解
脊髓解剖讲解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椎管内,上接延髓,下至尾骨,是神经元集中的地方。
脊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控制身体的运动。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和核团组成,而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束组成。
脊髓的白质中包含许多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这些纤维束将脊髓各节段相互连接,同时还连接了脊髓与脑。
脊髓的内部结构还包括脊髓的被膜和脊神经根。
软脊膜紧贴脊髓的表面,蛛网膜覆盖着脊髓的外部并贴着硬脊膜,它们共同构成了脊髓的被膜。
脊神经根是连接脊髓和神经末梢的通道,它们向外延伸到神经根,其中齿状韧带为纤维状结构,有助于脊髓的固定。
脊髓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生长和变化。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的生长快于脊髓,导致成人的脊髓终止位置高于婴儿。
此外,在腰骶膨大处,神经根聚集形成马尾,此处可对脑脊液进行重吸收。
总的来说,脊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通过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束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控制功能。
脊髓的位置及构造解剖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 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3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 anterior funiculus,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lateral funiculus,后外 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 在灰质前连合的前方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anterior white commissure。在后角基部显。
• 因第1腰椎以下已无脊髓,故临床上进行脊髓蛛网膜下隙穿刺抽取 脑脊液或麻醉时,常选择第3、4腰椎棘突间进针,以免损伤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 成人脊髓的长度与椎管的长度不一致,所以脊髓的各个节段与相应 的椎骨不在同一高度。
• 成人上颈髓节段(C1~C4)大致平对同序数椎骨;下颈髓节段(C5~C8) 和上胸髓节段(T1 -T4)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块椎骨;
• 脊髓的前外侧面有1对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前根 的根丝附着;后外侧面有1对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 sulcus,有脊神经 后根的根丝附着。
• 此外,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 浅的后中间沟posterior intermediate sulcus,是薄束和楔束在脊髓表 面的分界标志。
• 它由后向前又可分为头、颈和基底三部分;前、后角之间的区域为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在胸髓和上腰髓(T1~L3),中间带外侧部向 外伸出侧角(柱) lateral horn(column);
• 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分别称为灰质前连合anterior gray commissure 和灰质后连合 posterior gray commissure,连接两侧的灰质。
• 中胸髓节段(T5~T8)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块椎骨,下胸髓节段 (T9~T12)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块椎骨;
脊髓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脊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掌握脊髓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器材:1. 新鲜尸体的脊髓标本2. 显微镜3. 解剖刀4. 解剖镊5. 解剖针6. 解剖盘7. 水平仪8. 生理盐水9. 实验记录本实验步骤:一、观察脊髓外观1. 将脊髓标本放置在解剖盘上,观察其整体形态、长度和直径。
2. 注意脊髓的横断面,观察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分布情况。
二、脊髓的解剖结构1. 使用解剖刀沿脊髓纵轴切开,观察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分布。
2. 用解剖镊轻轻分离灰质和白质,观察灰质的内部结构。
3. 注意脊髓前、后角的位置和形状。
三、脊髓的传导通路1. 使用解剖针在脊髓的横断面中央位置插入,观察脊髓的传导通路。
2. 观察脊髓的中央管,了解其与脑脊液循环的关系。
四、脊髓的生理功能1. 观察脊髓对刺激的反应,如触觉、痛觉等。
2. 使用生理盐水刺激脊髓,观察其反射反应。
实验结果:1. 脊髓呈圆柱形,长度约45-50厘米,直径约1.2厘米。
2. 脊髓的灰质位于中央,呈蝴蝶状,分为前角、后角和中间带。
3. 脊髓的白质位于灰质周围,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
4. 脊髓的传导通路包括上行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
5. 脊髓对触觉、痛觉等刺激有明显的反射反应。
实验讨论:1.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导神经冲动、调节反射活动等生理功能。
2. 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共同完成神经传导任务。
3. 脊髓的传导通路是神经冲动传递的重要途径,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脊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传导通路,掌握了脊髓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结果表明,脊髓在神经传导和反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标本的清洁和干燥。
2.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脊髓标本。
脊髓解剖及损伤定位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种感 觉:轻触觉和针刺觉 (锐/钝区分)。 每个关键点的轻触 觉和针刺觉分别以面颊 部的正常感觉作为参照, 按3个等级评分。 0 = 感觉缺失 1 = 感觉改变(受损 或部分感知,包括感觉 过敏) 2 = 正常或完整(与 面颊部感觉类似) NT = 无法检查
身体两侧轻触 觉和针刺觉(锐 /钝区分)总分 各为56分,身体 一侧感觉总分 为112分。
(2)下行纤维束:又称运动传导束,将大 脑皮质运动区、红核、前庭核、脑干网状 结构及上丘的冲动传至脊髓前角或侧角, 进而支配躯干肌和四肢肌,参与椎体束和 锥体外系的形成,与肌肉的随意运动、姿 势和平衡有关。主要有: 1 皮质脊髓束:支配躯干和肢体的运动; 2 红核脊髓束: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 协调肢体运动; 3 前庭脊髓束:主要兴奋躯干和四肢的伸 肌,以调节身体平衡;
脊髓损伤ASIA评分表
脊髓损伤的神经系统查体
1、感觉检查:浅感觉、深感觉 2、运动检查:主动运动(肌力)、被动运动 (肌张力) 3、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 4、肛门指诊:以区分全瘫和不全查28对皮节的轻触觉和针刺觉以确定感觉平面 C2 枕骨粗隆 C3 锁骨上窝 C4 肩锁关节的顶部 C5 肘前窝外侧 C6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C7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C8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T1 肘前窝内侧 T2 腋窝顶部 T3 第 3 肋间3 T4 第 4 肋间(乳线) T5 第 5 肋间(在 T4 - T6 的中点) T6 第 6 肋间(剑突水平) T7 第 7 肋间(在 T6 - T8 的中点) T8 第 8 肋间(在 T6 - T10的中点) T9 第 9 肋间(在 T8 - T10的中点) T10 第 10 肋间(脐) T11 第 11 肋间(在 T10 - T12的中点) T12 腹股沟韧带中点 L11 T12与L2 之间的 1/ 2 处 L2 大腿前中部 L3 股骨内髁 L4 内踝 L5 第 3 跖趾关节足背侧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S4 - 5肛门周围(作为 1 个平面)
脊髓
myelopathy
典型病例
王某某。性别:男。年龄:55岁。职业:公务员 主诉: 双下肢无力、麻木、伴排尿困难3天。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感冒,发热,体温:38.8度,入院前3天
患者出现双脚麻木,走路乏力如喝醉酒踩棉花感。入院前 2天出现双下肢无力,但能行走,伴有排尿困难,双下肢 麻木加重。入院前1天出现双下肢瘫。为进一步诊治来我 科。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无家族史。 查体: 神清,语明,颅神经查体无阳性体征,双下肢肌力0 级,肌张力低。双侧健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阳性。颈3 水平以下痛觉减退。
脊髓白质
白质有上行(感觉)、下行(运动)有髓纤维组成。 (1)前索
位于前角、前根内侧 下行纤维:皮质脊髓前束-----越过前连和,支配对
侧灰质前角下运动神经元 -----支配同侧灰质前角下 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肌肉 顶盖脊髓束--------参与视听反射 前庭脊髓束--------身体平衡及姿势调节 网状脊髓束--------肌张力肌姿势调节
髓圆锥。由第 3、4、5骶节和尾节组成。
马
末端位置相当于第一腰椎下缘水平。圆锥
尾
下端伸出一根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骨膜
的背侧。
(4)马尾:
脊髓与脊柱长度不等。神经根由
终
相应椎间孔穿出椎管,腰段的神经根
丝
垂直下行形成马尾。马尾由第二腰节至
尾节发出的10对神经根组成。
(5)三层被膜: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的被膜包围,从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 脊髓蛛网膜、软脊膜。
裂小、眼 球内陷、面部出少)。 C5-6:肱二头肌健反射减弱、肱三头肌健反射亢进。 C7:二正常,三减弱。
3.胸段(T3-12):
*胸髓横贯性损害:双上肢正常、双下肢呈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病变 平面以下各种感觉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碍、出汗异常,伴有阶段 性胸腹根性疼痛或束带感。
解剖:脊髓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位置:外侧索、前索。
组成: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功能:
传导支配躯干、四肢骨 骼肌随意运动的神经冲 动。
定位:由外侧向内侧依 次是SLTC。
皮皮 质质 脊脊 髓髓 前侧 束束
红核脊髓束 Rubrospinal Tract
位置
侧角lateral horn:侧角细胞,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
后角posterior horn:
后角细胞:接受后根的感觉纤维,其轴突一是形成上行 纤维束;二是在脊髓内起节段内或节段间的联络作用。
后角posterior horn
后角边缘核
posteromarginal nucleus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Anterior median fissure 后正中沟 Posterior median sulcus 前外侧沟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在前、后外侧沟内有脊神经
根丝出入,分别形成31对前 根anterior root和31对后 根posterior root。
白质
重要纤维束(如:薄束、楔束、脊髓丘 脑束、皮质脊髓束等)名称、位置、组 成、功能与定位。
四个联系:
1. 外形与内部结构相联系 2. 平面与立体相联系 3. 灰质与白质相联系 4. 结构与功能相联系
前索
后索
外侧索
Transverse s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at various levels.
灰质gray matter
前角anterior horn:主要为运动神经元。
脊髓定位诊断ppt课件
一 脊髓的外部结构
• 腰膨大:包括所有的腰节和第1、2骶
节,腰膨大的形成与发向下肢的神经 丛有密切关系。
一 脊髓的外部结构
• 脊髓圆锥:由第3-5骶节和1-2个尾节
构 成。
• 脊髓的沟与裂:共五条、纵行。
一 脊髓的外部结构
前正中裂:为脊髓腹侧面正中线上的纵行裂,裂较 深,将脊髓的腹侧面分成左右两部分。 后正中沟:为脊髓背侧面正中线上的纵沟. 前外侧沟:沟纹不甚明显,左右各一,为脊髓N前 根穿出处。(脊神经的前根纤维排列在此纵线上) 后外侧沟:沟纹较浅,左右各一,为脊髓神经后根 穿入脊髓处。(后根纤维排列在此纵线上) 后中间沟:此沟在胸髓中段以上始逐渐明显位于后 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将薄与楔束分割开。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 侧角:
在前角与侧角之间,范围较小,里面 含有多 极的中型细胞,为交感神经元,司内 脏器官 运动,汗液分泌,血管运动及神经营 养功能。 交感神经细胞位于颈8或胸1至腰3之侧 角内。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 侧角:
在第8颈节和第1胸节的侧角中有一群细 胞称 为睫状体脊髓中枢,从这里发出的交感 神经 纤维经过前根,颈交感神经节(下中上) 组 成颈内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到达眼部 支配 三个平滑肌。①瞳孔散大肌(司瞳孔扩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 侧角:
在第2-4骶节的前后角之间的细胞中有排 尿 和排便的脊髓中枢及性中枢。
• 侧角: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脊髓植物神经的节段分布与躯体普通 感觉的节段分布不同,大致如下:① 脊髓侧角细胞所发出的纤维在躯体的 分布,颈8-胸3:分布于同侧头,面及 颈部;胸4—7分布于上肢:胸8--9分 布于躯干,胸10--腰2,分布于下肢。 ②脊髓侧角细胞所发出的纤维对内脏 的分布,胸1--5分布于心脏,胸7--8 分布于食管,肝脏及胆囊,胸7--9分 布于胃,胸9—12分布于肠管。
脊髓解剖
C8-L2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发出的纤 维经前根、交感神经径路支配和调节内脏、 腺体功能
C8-T1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一部分沿颈内 分支配同侧面部 血管和汗腺
S2-4侧角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发出的纤维支配 膀胱、直肠、性腺
2020/4/1
5、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 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 脊髓。
2020/4/1
---
马尾:
脊髓末端变细形成脊髓圆锥,约平腰1椎 体下缘,此水平以下腰、骶、尾脊神经前 后根在椎管腔内下行一段距离后,出相应 的椎间孔,形成脊神经,在椎管腔内的一 段脊神经根称马尾。
等长,所有神经根呈直角自脊髓发出进入相应的椎间孔,胚胎4 个月后脊柱发育较脊髓快,脊髓头端连于脑部呈固定状态,而 脊髓头端以下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与脊柱的相应关系不一致。 脊髓尾端呈圆锥变细处,叫脊髓圆锥。从腰3到尾1有脊髓神经 束,象马尾一样,所以叫马尾神经。脊髓的终端马尾圆锥在新 生儿时与腰3平行。成人在腰1或腰2椎间盘水平。因此,在此平 面以下,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现相应的椎间孔以前,在椎管内 行一段距离。
2020/4/1
---
白质
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 主要有皮质脊髓束:包括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 束; 红核脊髓束(位于外侧索);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等;
2020/4/1
---
上行束——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及压觉。
脊髓丘脑束在白质前连合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传导痛温 觉,发生交叉,形成脊髓丘脑侧束;另一部分传导触压觉,部 分交叉,形成脊髓丘脑前束。
2020/4/1
---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 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以上。
脊髓解剖与定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脊髓的解剖与定位
几个问题:
❖ 脊髓定位时,损害平面要比感觉障碍平面高1-2节。 为什么?解剖学基础为何?
❖ 脊髓半切时,同侧中枢瘫、深感觉障碍,对侧痛 温觉障碍。括约肌有无受累?触压觉呢?为什么?
❖ 髓内占位性病变多自上肢向下肢发展,髓外占位 多自下向上发展,少数情况下却恰恰相反。为什 么?
中间神经元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一)灰质
❖ 板层Ⅹ--位于中央管周 围,包括灰质前后连合, 接受某些后根的纤维终 止。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白质
❖ 由许多纤维束组成 ❖ 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 感觉信息→脑 ❖ 下行纤维束: 脑的神经冲动→脊髓 ❖ 固有束:起止均在脊髓内,完成阶段内或阶段间
B.下行纤维束
❖ 网状脊髓束 ❖ 起止: 起于脑桥和延髓网状结构大部分在同侧
下行,止于板层Ⅶ,Ⅷ ❖ 位置:前索和外侧索前内侧部 ❖ 功能: 主要对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白质
B.下行纤维束
红
核
脊
髓
束
、
网
状
脊
髓
束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二)白质
B.下行纤维束
❖ 顶盖脊髓束 ❖ 起止: 起于中脑上丘,在上丘下部平面导水管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马尾:腰、骶、 尾神经根在椎 管内几乎垂直 下行,围绕终 丝周围形成的 马尾状结构。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腰椎穿刺:第3、4腰椎间或第4、5腰椎间穿刺。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成人):
❖C1~4与同序椎骨相对应; ❖C5~8、T1~4与同序椎骨上一节椎体相对应; ❖T5~8与同序椎骨上两节相对应; ❖T9~12与同序椎骨上三节相对应; ❖L1~5平对10~12椎体; ❖S1~5、Co与第1腰椎椎体相对应。
脊髓解剖及损伤定位
8 脊髓束性损害 以选择性侵犯脊髓内个别传
15
脊髓损伤ASIA评分表
2021/6/16
16
脊髓损伤的神经系统查体
2021/6/16
1、感觉检查:浅感觉、深感觉
2、运动检查:主动运动(肌力)、被动运动 (肌张力)
协调肢体运动;
3 前庭脊髓束:主要兴奋躯干和四肢的伸 肌,以调节身体平衡;
10
2021/6/16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网状脊髓束;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 制;
5 顶盖脊髓束:头颈反射及视听反射的结构 基础;
6 内侧纵束:眼震和头眼反射的结构基础。
11
(三) 脊髓反射
2021/6/16
许多肌肉、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均在脊 髓,脊髓对骨骼肌、腺体和内脏的传入的刺激 进行分析,通过联合神经元完成节段间与高级 中枢的联系,支配骨骼肌、腺体的反射性活动。 主要的脊髓反射有两种:
3
2021/6/16
(一)外部结构:脊髓是 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之一, 全长42~45cm,上端于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至 第一腰椎下缘,占据椎管的 2/3。脊髓自上而下发出31对 脊神经,与此相对应也分为 31个节段,及8个颈节(C1C8),12个胸节(T1-T12), 五个腰节(L1-L5),五个骶 节(S1-S5)和一个尾结 (Co)。每个节段有两对神 经根-前根和后根,在发育过 程中,脊髓的生长较脊柱生 长慢,因此到成人时,脊髓 比脊柱短,其下端位置比相 应脊椎高。
13
2021/6/16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感觉障 碍、反射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前两者对 脊髓病变水平的定位很有帮助。
脊髓解剖及定位诊断
马尾神经丛(髓外)
定位诊断:马尾神经(髓外) 定性诊断:腰椎间盘膨出 鉴别诊断:脊髓肿瘤
例2
女性,55岁 主诉:突起四肢麻木无力、尿潴留3 天 3天前感冒后突然出现四肢麻木无力 ,麻木自下肢近端向远端发展,渐 至行走不能。同时伴反应迟钝,表 情减少。
体格检查: 神清,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 言语清晰。 颅神经正常 双上肢肌力IV+级,双下肢肌力III级 ,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双巴氏 颈胸段脊髓(髓内) 征阳性。胸2以下痛触觉减退。吸吮 额叶 双侧皮质脑干束 、掌颏反射阳性。
3、反射改变
a 腱反射的改变
节段性、锥体束
b 浅反射改变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4、植物神经功能改变
a 皮肤、指甲的营养性改变 b 节段性或平面以下泌汗或血管舒
缩功能改变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常见的脊髓不同水平损害 感觉+运动+植物神经障碍
1、高颈段(C1-C4)
四肢中枢性瘫痪 呼吸严重受损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高热、无汗等) 可有三叉神经脊束受累。
定位诊断:1、颈、胸段脊髓(髓内) 2、双侧额叶、放射冠、半卵 圆中心皮质下白质 定性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鉴别诊断:MS 急性脊髓炎
例3
男性,17岁 主诉:进行性左上肢无力、肌肉跳 动3年余。 3年前无明显诱因渐感左上肢无力, 肌肉跳动,不伴肢体麻木,未特殊 诊治,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左手 部及左前臂肌肉萎缩。
一侧或双侧脊髓后1/3损害, 少见。
病例举例
例1
男性,63岁,务农 主诉:渐起腰痛、左下肢麻木无力1 年余 1年多前逐渐出现腰痛、左下肢乏力 ,渐波及右下肢,出现双下肢麻木 无力,麻木自下肢远端向近端发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பைடு நூலகம்组成部分,其活动 受脑的控制。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感觉 冲动,通过脊髓的上行纤维束,包括传导 浅感觉,即传导面部以外的痛觉、温度觉 和粗触觉的脊髓丘脑束、传导本体感觉和 精细触觉的薄束和楔束等,以及脊髓小脑 束的小脑本体感觉径路。这些传导径路将 各种感觉冲动传达到脑,进行高级综合分 析;
脊髓系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 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全长41-4 5厘米。上端与颅内的延髓相连,下端呈 圆椎形,终于第一腰椎下缘(初生儿则平 第三腰椎)。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 醉时,多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 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脊髓。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前后稍偏, 外包被膜,它与脊柱的弯曲一致。脊髓的 上端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 平齐第一腰椎下缘,长约40~45cm。脊 髓的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自脊髓圆 锥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神经组 织的细丛,在第二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 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
侧索位于脊髓的侧方前外侧沟和后侧沟之 间,有上行和下行传导束。上行传导束有 脊髓丘脑束(痛觉、温度觉和粗的触觉纤 维所组成)和脊髓小脑束(本体感受性冲 动和无意识性协调运动)。下行传导束有 皮质脊髓侧束亦称锥体束(随意运动)和 红核脊髓束(姿势调节)。
后索位于后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上行传 导束(本体感觉和一部分精细触觉)。颈 部脊髓的后索分为内侧的薄束和外侧的楔 束。
脊髓的解剖与定位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脑干向下延伸的部分 上端于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 下端至第一腰椎下缘形成脊髓圆锥。
此图片来自于: /displaynew.asp?id=20497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教学_麻醉学文献...)
脊髓发生急性横断损伤时,病灶节段水平 以下呈现弛缓性瘫痪、感觉消失和肌张力 消失,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大便滞留,膀 胱不能排空以及血压下降等,总称为脊髓 休克。损伤一至数周后,脊髓反射始见恢 复,如肌力增强和深反射亢进,对皮肤的 损害性刺激可出现有保护性屈反射。数月 后,比较复杂的肌反射逐渐恢复,内脏反 射活动,如血压上升、发汗、排便和排尿 反射也能部分恢复。
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 (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 侧索和后索三部分
前索位于前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下行纤 维束,如皮质脊髓(锥体)前束、顶盖脊 髓束(视听反射)、内侧纵束(联络眼肌 诸神经核和项肌神经核以达成肌肉共济活 动)和前庭脊髓束(参与身体平衡反射)。 两侧前索以白质前连合相互结合。
围绕中央管可见H形或蝶形的灰质。每一侧 灰质可见分别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前角 anterior horn和后角 posterior horn, 在胸髓和上部腰髓(L1~3)还可见向外伸 出细小的侧角later alhorn。前、后角之间 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称灰质 连合。白质籍脊髓的纵沟分为三个索。前 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anterior
从横切面观察脊髓,可见正中央有中央管 central canal,管腔窄小不通畅,管腔内 面为室管膜细胞所衬
脊髓的表面有前后两条正中纵沟分为对称 的两半。前面的前正中裂较深,后面的后 正中沟较浅。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 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前根自前外侧沟走出, 由运动神经纤维组成;后根经后外侧沟进 入脊髓
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 经)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 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 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
脊髓的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自 颈髓第五节到胸髓第一节称颈膨大;自腰 髓第二至骶髓第三节称腰膨大。
脊髓的横切面,位于中央部的是灰质和位 于周围部是白质;
脑的活动通过脊髓的下行纤维束,包括执 行传导随意运动的皮质脊髓束以及调整锥 体系统的活动并调整肌张力、协调肌肉活 动、维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使动作协调、 准确、免除震动和不必要附带动作的锥体 外系统,通过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调 整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本身能完成许 多反射活动,但也受脑活动的影响。
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 管,中央管前后的横条灰质称灰连合,将 左右两半灰质联在一起。灰质的每一半由 前角和后角组成。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细 胞,其轴突贯穿白质,经前外侧沟走出脊 髓,组成前根
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lateral funiculus,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 索Posterior funiculus。在中央管前方, 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
脊蛙反射实验是指蛙在没有脑而只有脊髓 的情况下,可以出现搔扒反射,而在没有 脑、脊髓又受损的情况下,不能出现搔扒 反射。这表明脊髓具有发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