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

合集下载

学而第一读后感

学而第一读后感

学而第一读后感《以学而第一》读后感。

《以学而第一》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鲁迅所著的散文集,其中包含了他对教育、学习、知识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观点。

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对教育和学习的热情与批判,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

首先,鲁迅在《以学而第一》中对教育的批判和反思令我深有感触。

他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认为“以学而第一”的观念已经使得教育成为了一种功利主义的工具,而非真正的学习和求知。

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导致了学生们只关注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了真正的知识和人文素养。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而忙于死记硬背,却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鲁迅的这种批判让我深感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而非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

其次,鲁迅在《以学而第一》中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提出了“以学而第一”的观念,认为学习应该是人生的首要任务。

他强调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知识的珍视,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成长和进步。

这种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已经不再仅仅是在学校里听课和做作业,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使自己不被时代抛弃,不被知识的巨大浪潮淹没。

最后,鲁迅在《以学而第一》中对知识的渴求和珍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他认为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他强调了对知识的珍视和对真理的追求,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成长和进步。

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珍视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只有对知识的珍视和对真理的追求,才能使我们不被虚假的信息所迷惑,不被愚昧和无知所困扰。

通过阅读《以学而第一》,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对教育、学习、知识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观点。

他的批判和反思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和学习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论语第一章

论语第一章

1、3子曰:“巧言令色, 鲜矣仁!”
孔子问曾子:“你每天都做哪些事?”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问:怎样领导一个有一千辆战车的 国家?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 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 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 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 《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1.1,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 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 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 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 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 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学而篇第一
人问孔子:“何为乐只君子?”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什么说孝道悌道是为人之本?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问:一个只会花言巧语骗人的人怎 么样?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1.子z ǐ 曰yu ē:“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 ,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乎h ū?”【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上sh àng,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也y ě 。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仁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ú!”【译】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节选二教学目标1、熟读《论语·学而第一》中的一则。

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教学重点:熟读《论语·学而第一》中的一则。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第二则:一、(课件出示这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请大家看看这一则论语,和刚才我们学习的一则论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问句,都有“乎”这个语气词)二、学生自由读读。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我们学习的方法自己试着读一读标出停顿,然后猜一猜意思,可以同桌及前后桌讨论。

提示一点:省,反省的意思,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那他反省的是什么呢?你要自己试着解决了。

三、指名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停顿及意思)。

四、师简单介绍曾子(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提醒学生注意“省”的读音,并解释意思。

(板书:省:反省)五、师简单说说这一则的意思:曾子是一个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我帮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我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教过的知识有没有复习?曾子的这种勤于反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六、师生齐读一遍。

七、两则合诵1、学生按照《论语》顺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则。

2、分组轮读。

3、全班齐读一遍。

4、(出示两则论语)配乐朗诵一遍。

(点击播放音乐)八、总结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习《论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很多知识,而且《论语》能教给我们的知识还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多。

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读《论语》,背《论语》,学《论语》,让我们在《论语》的陪伴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在朗读中结束教学。

)。

论语学而篇第一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第一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第一读后感《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论语》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对于人生、处世、修身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发和指导。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这些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个人层面上,我们应当注重自身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学识水平,做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

在家庭层面上,我们应当注重家庭和睦,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爱子女,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社会层面上,我们应当注重公共利益,尊重法律,遵守规则,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另外,《论语》中还强调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等重要思想。

这些思想都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我们应当注重言行一致,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必果。

我们应当注重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总的来说,《论语》是一部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经典之作,它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认真学习《论语》中的思想,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有修养、有品德、有情有义的人。

同时,我们也应当将《论语》的思想传承下去,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原文】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注释】①习:温习。

②说:通“悦”,愉快。

③愠:恼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品格高尚的人吗?”【原文】有子曰:“其①为人也孝悌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③本④,本立而道⑤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①其:应该。

②孝:孝顺父母,悌:顺从兄长。

③务:专心致力于某事。

④本:根本、基础。

⑤道:规范、秩序。

【译文】有子说:“如果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

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事务的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规范、秩序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应该是仁的根本啊!”【原文】子曰:“巧言令①色,鲜矣仁!”【注释】①令:美善。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讨好的表情,(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注释】①省:反省。

②身:自身。

③忠:尽心竭力。

④信:诚实。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原文】子曰:“道①千乘之国,敬②事而信③,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④。

”【注释】①道:治理。

②敬:慎重、严肃。

③信:守信。

④以时:根据时节。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谨认真地办事而且(恪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而且爱护官吏,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①而信,泛爱众,而亲②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③。

”【注释】①谨:谨慎。

②亲:亲近。

③文:文献、知识。

论语 学而篇第一名句 肖思琪整理

论语 学而篇第一名句  肖思琪整理

论语《学而篇第一》名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释: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释: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

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5、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释: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6、过则勿惮改。

解释: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解释: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解释: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孝了。

9、礼之用,和为贵。

解释:礼仪最大的作用在于和谐。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解释: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释: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学而第一章的理解

学而第一章的理解

学而第一章的理解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共计16章,主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以
及修身做人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对《学而》第一章的理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重复和温习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使学习更加深入和扎实,同时也能够增强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促进彼此的学习进步,同时也能增加人际关系的深度和广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是很高尚的人吗?这句话强调了修身做人的基本原则。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理解或者误解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理性应对,不要因为别人的无知或误解而愤怒或沮丧,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别人,这是君子应有的修养和品德。

总体来说,《学而》第一章主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以及修身做人的基本原则。

通过不断学习和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做一个既有知识又有德行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使役百姓要不误农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中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先听一听这个国家的正事。

这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让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但他求得是完全不同于其他人求得的呢!”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在世时所奉行的准则道德规范长期行使而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心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最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视乎就行不通。

若只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这样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是值得尊敬的人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时要小心谨慎,到有道理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呢?”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