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之学而篇第一
论语学而第一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译文《论语・学而第一》原文如下: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者,仁之本与!”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能信其言,虽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圣也乎?” 子贡曰:“固天纵之圣,又何疑焉?” 子禽曰:“然则夫子何以为之?”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道反是。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非和也。
礼来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小宗,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义若何?”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1.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时常温习、练习。
•说(yuè):通“悦”,愉快。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论语学而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五章文言文翻译
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如果只追求和谐,而不遵循礼节,也是不可行的。
”第四章:里仁篇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德之地,怎么能算是明智呢?”第五章:公冶长篇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五章文言文翻译分别从学习、为政、礼、仁、君子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个人修养、国家治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见解。
以下是这五章文言文的详细翻译: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
《论语》之《学而第一》原文+翻译(分段)(全)【原文】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注释】①习:温习。
②说:通“悦”,愉快。
③愠:恼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品格高尚的人吗?”【原文】有子曰:“其①为人也孝悌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③本④,本立而道⑤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①其:应该。
②孝:孝顺父母,悌:顺从兄长。
③务:专心致力于某事。
④本:根本、基础。
⑤道:规范、秩序。
【译文】有子说:“如果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是很少的。
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事务的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规范、秩序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应该是仁的根本啊!”【原文】子曰:“巧言令①色,鲜矣仁!”【注释】①令:美善。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讨好的表情,(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注释】①省:反省。
②身:自身。
③忠:尽心竭力。
④信:诚实。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原文】子曰:“道①千乘之国,敬②事而信③,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④。
”【注释】①道:治理。
②敬:慎重、严肃。
③信:守信。
④以时:根据时节。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谨认真地办事而且(恪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而且爱护官吏,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①而信,泛爱众,而亲②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③。
”【注释】①谨:谨慎。
②亲:亲近。
③文:文献、知识。
论语全文之学而篇第一
以下是整理的《论语全⽂之学⽽篇第⼀》,希望⼤家喜欢!【原⽂】⼦⽈:“学⽽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注释】 “ ⼦:对男⼦的尊称,这⾥特指孔⼦。
⽈(约):说。
时:时常。
习:⽤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 【译⽂】孔⼦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不怨恨,不也是君⼦吗?”【原⽂】有⼦⽈:“其为⼈也孝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务本,本⽴⽽道⽣。
孝悌也者,其为⼈之本与?”【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鲜(显):很少。
犯上作乱:冒犯尊长,*国家。
【译⽂】有⼦说:“孝敬⽗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绝对没有。
做⼈⾸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正确的⼈⽣观。
孝敬⽗母、尊敬师长,就是做⼈的根本吧!”【原⽂】⼦⽈: “巧⾔令⾊,鲜矣仁。
”【注释】巧:好。
令:善于。
⾊:脸⾊。
【译⽂】孔⼦说:“花⾔巧语、满脸堆笑的⼈,很少有仁爱之⼼。
”【原⽂】曾⼦⽈: “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 " 吾(务):我。
⽇: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于实践?”【原⽂】⼦⽈: “导千乘之国,敬事⽽信,节⽤⽽爱⼈,使民以时。
”【注释】 "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辆,兵⼠ 100 ⼈。
" 【译⽂】孔⼦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原⽂】⼦⽈: “弟⼦⼊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
⾏有余⼒,则以学⽂。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孔⼦说:“年轻⼈应该孝顺⽗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施爱⼼,亲近仁⼈志⼠。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 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学而第一原文及翻译学而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这是《学而第一》的开篇。
这里有这么一个语境:孔子在传播“道”,即仁道。
学仁道,要经常复习,经常和人探讨,哪怕说得不很准确,也不要责怪。
后人可以将道理延伸开,无论学什么,都要勤于复习,乐于交流和表达。
孩子对问题见解比较肤浅,我们要以鼓励为主。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通“悌”,尊敬兄长为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长辈仁的根本啊!”这段话一言以蔽之,就是百善孝为先。
有了孝,就有了家庭秩序;有了家庭秩序,就有了社会秩序。
母慈子孝,至今仍然是文明和谐家庭关系的象征。
【原文】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前一句教我们有言必行,喜欢说好话、轻易许诺人的,不是个有仁德的人。
比如有人喜欢说“改天请你吃饭”,几年下来也没请过,你信任这样的人吗?第二句话是让我们多反思自身,是否真诚待人?是否坚持学习?【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篇之学而第一 原文与翻译
《论语》篇之学而第一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
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3.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慈是很少的。
”4.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呢?”5.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言而有信,节约用度,关爱百姓,不在农忙时节役使百姓。
”6.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7.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
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服务君主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说话诚实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8.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所撰,讲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
下面是《论语》的全文。
第一章:学而篇谨遵尊敬,不敢忘怀。
至于饮食,衣服,无不恭敬。
朝以问道,暮以讲义,不厌诲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友谋而不专乎道谋而不诚乎已可矣。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之余,民免而无耻。
里仁之余,邦必兴。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问政。
子曰:“树不必修,无过於阴几而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半。
修之於国,其德乃旅。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无所不备。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时,衣敝而好古,习俗一成而不易,能以侨维,不能以动易,吾不知所以然。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启,与他人交涉不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九章:里鉴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十章:先进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第十一章:学到老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十二章:西泠子篇子曰:“志士恒志也,不矜不伐,不悔不求,得道者兼容天下。
”第十三章:公山弗扰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十四章:雯雯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十五章:阳货篇阳货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曾有过於孔子者。
”由此,可知孔子之博学多才。
第十六章:德行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第十七章:颜渊篇颜渊问在学过何事?子曰:“多闻则其深,着力则其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精心整理《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论语学而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学而第一,又称“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本篇共有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译文:孔子说:“学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一说:学习知识以后,经常温习它),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却喜欢犯上作乱,这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作乱,而喜欢造反的人更是没有的。
《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第一
>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不患莫己知,求人不倦。
”
在《论语》学而篇的第一章,孔子说:“研究并适时复,难道
不喜欢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快乐吗?被人不知道而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不嫌弃自己无人知之事,求人不厌烦。
”
这里,孔子强调了三个重要的观点。
首先,他提出了研究的重
要性,并强调每个人应该适时地复所学的知识。
通过不断研究和复,我们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其次,孔子强调了朋友的重要性。
他认为有朋友远道而来是一
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朋友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心得,从而得到
更多的启发和提升。
朋友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最后,孔子谈到了君子的品质。
他认为一个君子应该能够不被
别人的无知所困扰,保持谦虚和宽容的态度。
同时,君子也应该能
够欣然接受求助和指导,不厌倦地向他人请教。
通过这句话,我们能够看出孔子对研究、人际关系和君子风范
的重视。
他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并且提醒人们要善于与他人交流
和分享。
同时,他也强调了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包括谦虚、宽容和勇于求教。
总结来说,《论语》学而篇第一章中的这句话提醒着我们,在
学习的道路上,应该保持谦逊、不倦,并且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论语·学而篇》原文与译文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国学课本《论语》全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学而篇第一
进德修身,通常而言,是与自己的不良习气作斗争,是痛 苦的事情,但是在孔子看来却充满了“悦”和“乐”,有着无 限的乐趣一一因为个人修养的提高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是运用自己的心灵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这 个过程充满了快乐。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不仅能培植人格, 更能增长智慧,这种成长的幸福感是难以言说的。孔子的心态 和气度真是非凡博大啊!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②学:《尚书》说:“学,效也。”就是效法、模仿之意。 ③习:《说文解字》:“習,鸟数飞也。”因此,“习”字的 本意是鸟儿多次练习飞翔,在这里是温习和练习的意思。 ④说: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⑤乐:快乐。 ⑥愠:怒,怨恨,不满。 ⑦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即“有德 者”;有时又指“有位者”,即职位高的人。这里指“有德者”。 【解读】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 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还
学习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睿智,使 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关于学习的意义,谁都能说上一箩筐, 也就不必再赘述了。倒是那学什么、怎么学的大深意,却是很 有必要说上一说的。
论语(学而篇第一)
• ②慎终是看自己的未来,而追远是看自己的过去
• 1.10:
《论语·学而》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 之与?
• 原句译文
• 1.10 子禽问子贡:“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 有人和他谈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夫子自 己求得呢,还是人家的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 贡说:“老师以温、良、恭、俭、让得名,所以 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与其说他自己求得这种资格, 不如说是人家主动求他的吧?
《论语·学而》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句译文
1.1孔子说:“学习知识后在生活中经常实践,这 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 共事,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 不怨恨、恼怒,这不就是我修为的境界吗?"
有朋自远方来——重视他人的力量、如何面对变化
“君子务本”的核心——搞好家庭关系
• 原生家庭不会决定我们的一生,但会影响我们 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我们能先处理好与家人的 关系,那么“家和万事兴”,这也是君子追求 “仁”时需要经过的修炼。
• 为什么“孝悌”的人很少会“作乱”?
• 很多事情的结果,往往是由我们的微小习惯 日积月累导致的。如果你能和家人、兄弟姐 妹相互友爱,日积月累,性格也差不到哪儿 去。同样地,如果我们现在养成某个好习惯, 哪怕只是很微小的习惯,比如每天坚持走路 半小时等等,时间长了,你会收获一个惊喜 的成果。
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
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全文之学而篇第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曰(约):说。
时:时常。
习:用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
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
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
也是君子吗?”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
为人之本与?”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鲜(显):很少。
犯上作乱:冒犯尊长,*国家。
【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做人首先要从根
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准确的人生观。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注释】巧:好。
令:善于。
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
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
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
【原文】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
以时。
”
【注释】 "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 人。
"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
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即时抓住发展机遇。
”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
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
做到这些,才能够从事理论研究。
”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注释】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第二个贤为名词。
事:为…做事,事奉。
" 【译文】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
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
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
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注释】固:固执。
过:过失。
惮(但):害怕。
毋(无):不要。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有威严,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注释】终:去世的父母。
远:祖先。
【译文】曾子说:
“认真办理丧事、深切怀念先人,社会风气就会归于纯朴。
”
【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
之与?抑与
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
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是:这个。
邦:诸侯国。
抑:还是。
其诸:大概。
温良
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
【译文】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是求来的?还是人家
自愿告诉的?”子贡说:“老师凭着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
的品德得来的。
老师的请求,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注释】【译文】孔子说:“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
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
”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
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注释】斯:这。
小大:小事大事。
节:约束。
【译文】有
子说:“礼法的使用,以和为贵。
这是最美好的传统,适用于一切事情。
但仅知道?和为贵?是不行的,违反礼法而讲?和?是绝对不行的。
”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注释】复:实现。
因:依靠。
宗:可靠。
【译文】有子说:“信誉符合道义,才能兑现诺言;恭敬符合礼法,才能远离耻辱;任
用可信赖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注释】焉(烟):语气词。
也已:语气词。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
就算好学了。
”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
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注释】诸:之于的合音。
磋(错的平声)。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能够。
不如穷得有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
”子贡说:“修养的完善,如同
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孔子说:“子贡啊,现
在能够与你谈诗了。
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
”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注释】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
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