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与《战国策》成语集合

合集下载

出自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

出自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

出自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
1. 大开方便之门:出自《左传》。

当时齐国的国君桓公年老体衰,不能自己开门,于是大臣管仲就开了城门,因此这个成语表示事先做好准备,方便接待。

2. 背井离乡:出自《左传》。

战国时期,晋国攻破了郑国,郑武公带领百姓背井离乡逃亡,成为了流亡者,因此这个成语表示离开家乡。

3. 相辅相成:出自《史记》。

战国时期邹衍在法家学派中提出“明主一人不能图,圣王众人相辅相成”的观点,即各个方面的事物互相补充、相互依靠,相得益彰。

4.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

战国时期,宋国的宰相曹参画了一张很完整的蛇,但国君喻其画得不好,又加了几笔,结果把画蛇搞砸了,因此这个成语表示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5. 背对背、一寸光阴一寸金、悬梁刺股:这三个成语都出自《战国策》。

背对背比喻互相猜疑、防范;一寸光阴一寸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悬梁刺股用形容立志努力的精神。

《战国策》成语

《战国策》成语

《战国策》成语
《战国策》中的成语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
百发百中:指剑术十分高超,箭无虚发,每当射箭,一定会射中。

现在也指做事情十分有把握。

抱薪救火:原意是想要灭火,却采取了错误的放大,最终只会失败。

在现在的学习与工作当中,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方式与方法,才能够对症下药,真正地解决问题。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会显露出来。

安步当车:指人能够安贫乐道,从容的行走,代替乘车。

比比皆是:指事物十分的多,一个挨着一个,到处都是。

不翼而飞:指信息传播的十分快。

侧目而视:是形容十分畏惧的荣泰,也用于形容愤怒、不满的情态。

旷日持久:指荒废时间,拖延了很久。

狐假虎威:指仗势欺人。

以上只是部分《战国策》中的成语,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建议阅读《战国策》原著或相关解析书籍。

战国策中的成语

战国策中的成语

战国策中的成语以下是关于《战国策》中的十个成语:1.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造句:你这不是画蛇添足嘛,本来事情都办好了,非要多此一举!2.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造句:他就会狐假虎威,仗着他叔叔的权势在外面耀武扬威!3.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

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造句:这家店刚开业,那可真是门庭若市啊!4.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造句:发现错误就赶紧改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呀!5.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造句:你这样做不就是南辕北辙吗?怎么可能达到目的!6.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造句:他就像那惊弓之鸟,稍微有点动静就吓得不行。

7.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造句:你可别听他们乱说,这不是三人成虎嘛!8. 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造句:他心态可真好,每天安步当车,悠哉悠哉的。

9.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造句:还好有他这个老马识途的人在,不然我们肯定会迷路的!10. 百发百中:每次发射都命中目标。

形容箭法或枪法高明。

造句:他射箭那可是百发百中,厉害得很呢!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战国策》中的这些成语真的太有意思啦,充满了智慧和道理,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和运用呀!。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涌现出许多成语,这些成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情况。

以下是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知名成语:1. 引锥刺股:出自《春秋左传》,形容勤奋学习的精神。

2. 名副其实:出自《左传》,形容名字与实际相符。

3. 藏名待时:出自《左传》,形容隐居等待机会。

4. 妇孺皆知:出自《吕氏春秋》,形容人所共知的事情。

5. 竭泽而渔:出自《孟子》,形容贪得无厌,不考虑后果。

6. 胸有成竹:出自《战国策》,比喻有明确的计划和想法。

7. 水滴石穿:出自《战国策》,比喻持之以恒,可以克服困难。

8. 相机行事:出自《左传》,比喻根据情势来决定行动。

9.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10. 千锤百炼:出自《孟子》,比喻经过多次磨砺,才能达到完美。

11. 自欺欺人:出自《战国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 一箭双雕:出自《战国策》,比喻一举两得,达到双重目的。

13. 动如脱兔:出自《战国策》,形容行动敏捷迅速。

14. 狭路相逢:出自《孟子》,形容困境面前的决战。

15. 兵不血刃:出自《孟子》,形容取得胜利而不流血。

16. 扬眉吐气:出自《战国策》,形容恢复自信。

17. 焚琴煮鹤:出自《论语》,比喻盲目执着地追求价值低下的东西。

18. 囊萤映雪:出自《战国策》,比喻虚有其表,没有实际内容。

19. 守株待兔:出自《战国策》,比喻消极等待机遇的愚蠢行为。

20. 出尔反尔:出自《左传》,形容言行前后矛盾。

以上只是一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知名成语,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也为后世广泛使用,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1. 鸿门宴 (hóng mén yàn) - 源自《史记·留侯列传》。

形容受到陷害或受到欺骗的局面。

2. 战国七雄 (zhàn guó qī xióng) - 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大国:齐、楚、燕、赵、魏、韩、秦。

3. 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 源自《战国策》。

形容杞人忧天,虚构自己的不安全感或无谓的担忧。

4. 木已成舟 (mù yǐ chéng zhōu) - 源自《吕氏春秋》。

形容事情已经发展到无法改变或挽回的地步。

5.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 源自《战国策》。

比喻欺骗自己或故意回避现实。

6. 画饼充饥 (huà bǐng chōng jī) - 源自《战国策》。

比喻空想、做无用的事情。

7. 见利忘义 (jiàn lì wàng yì) - 源自《史记·弘农李将军列传》。

形容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顾道义。

8. 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源自《孙子兵法》。

指隐藏实力,等待时机。

9. 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 源自《战国策》。

比喻事情临近灭亡时,才采取措施。

10.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 源自《史记·高祖本纪》。

比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采取补救措施。

只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的成语

只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的成语

只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的成语。

1、重整旗鼓: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中“重整旗鼓,复仇雪恨”,比喻重新组织力量,重新出发,力求取得胜利。

2、鼎足而立:出自《左传·宣公十一年》中“鼎足而立,勿失时机”,比喻利用良好时机,重新组织力量,取得胜利。

3、屡战屡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屡战屡败,败而不馁”,比喻多次失败后,仍不放弃,重新出发,取得胜利。

4、锐不可当: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中“锐不可当,直取西山”,比喻在失败之后,不断努力,重新出发,取得胜利。

5、重整旗鼓:出自《战国策·赵策三》中“重整旗鼓,振锐不离”,比喻在失败之后,重新组织力量,取得胜利。

6、天旋地转:出自《汉书·陈涉传》中“天旋地转,得所愿也”,比喻在失败之后,在改变得当的环境条件下,重新出发,取得胜利。

7、一曲重弹: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一曲重弹,勿缓其怒”,比喻在失败之后,重新出发,取得胜利。

8、振作精神:出自《晋书·陈寿传》中“振作精神,复还终日”,比喻在失败之后,重新振作精神,取得胜利。

9、屡败屡战:出自《晋书·陈寿传》中“屡败屡战,不肯投降”,比喻在失败之后,重新出发,取得胜利。

10、重整旗鼓:出自《明史·郑和传》中“重整旗鼓,欣然入海”,比喻在失败之后,重新出发,取得胜利。

成语名句

成语名句

一、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一尘不染大庭广众两败俱伤南辕北辙亡羊补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羽毛未丰引锥剌股门庭若市反璞归真狡兔三窟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卧槽泥马安步当车不遗余力不翼而飞侧目而视反璞归真高枕无忧汗马功劳画蛇添足挥汗成雨积羽沉舟高枕而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直言不讳百步穿杨比比皆是抵掌而淡前倨后恭曾参杀人两虎相斗远交近攻积少成多未路之难扶老携幼悬梁刺股吠非其主毂击肩摩寝不安席公平无私接袂成帏以一当十战无不胜比肩而立桂薪珠米不自量力心旌摇曳被坚执锐国富兵强旌旗蔽日食玉炊桂见兔顾犬峻阪盐车与世无事胡服骑射弹弓之地天崩地坼交浅言深四分五裂冠盖相望白虹贯日鸡口牛后井中求火转祸为福同甘共苦千金市骨尺寸之功长驱直入无可奈何图穷七见肝肠寸断盛气凌人安然无恙门闾之望心腹之疾倚门倚闾早出晚归珠宫贝阙不自量力布衣之交比比皆是长驱直入楚腰纤细得寸进尺肝肠寸断攻无不克接踵而至旷日持久两虎相斗前功尽弃寝食不安三人成虎时不可失势不两立四分五裂天崩地裂同甘共苦图穷匕见无可奈何一举成名忧国忧民犹豫不决渔翁之利远交近攻自愧不如坐收渔利左拥右抱痛入骨髓食不甘味肩摩踵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覆巢无完卵不可同日而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出自《左传》的成语心腹之患从长计议疲于奔命奉若神明如火燎原有备无患魑魅魍魉华而不实知难而退困兽犹斗明耻教战畏首畏尾铤而走险染指于鼎尝之而出疲于奔命从善如流唯利是图惩恶劝善甚嚣尘上度德量力自求多福及瓜而代聪明正直明耻教战送往事居狐裘尨茸明德惟馨皇天后土病入膏肓唯命是听遵养时晦知难而退肆其西封剑及履及退思补过铤而走险投袂而起贪天之功济济多士不辱使命明德慎罚福仁祸淫二三其德从善如流赳赳武夫唯利是视痛心疾首好整以暇无偏无党长恶不悛量力而行一鼓作气众怒难犯行将就木四方之志知难而退莫余毒也墓木已拱断章取义藏垢纳污戮力同心痛心疾首惟利是图心腹之患甚嚣尘上举棋不定取精用弘尾大不掉数典忘祖宽猛相济油光可鉴贪得无厌乘人之危除恶务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简短

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简短

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简短1.桃李满天下:出自《墨子·公输》。

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孟尝君在位时,任用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才,使得桃树和李树都开满了花果,象征着人才济济、国家昌盛。

2.柳暗花明:出自《楚辞·离骚》。

屈原被放逐之时,看到柳树下花朵盛开,暗喻即使遭遇逆境,仍能看到美好的一面。

3.渔人得利: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故事中,渔夫抓鱼非常得心应手,但在关键时刻,却选择了放弃,喻指放弃短暂的小利而追求长远的利益。

4.背水一战:出自《左传·宣公十年》。

战国时期,晋国和秦国发生战争,晋国处于水墨之地,背靠险峻的水墨,采取背水布阵的战术,以逼迫敌人作战,引伏谋反。

5.纸上谈兵:出自《孙子兵法》。

指只在纸上推演策略却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实践能力。

6.晋楚不协:出自《左传·成公二年》。

形容晋国和楚国不合作,彼此对立。

7.杞人忧天: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杞国的一个人过于担心天空会掉下来的现象,反映了杞人的无谓担忧和不切实际的焦虑。

8.齐白石画鸡: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以战国时代齐国人白石画鸡的故事为背景,形容塑造事物特点时非常准确和精细。

9.金玉满堂: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形容财富非常丰富,金银珠宝堆满整个屋子。

10.见风使舵: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比喻一个人随时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说话或行为方式。

11.韬光养晦:出自《孙子兵法·兵势篇》。

比喻隐藏实力,暂时退让或不争名利,以待时机。

12.四面楚歌:出自《楚辞·离骚》。

形容处于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13.纸上谈兵:出自《孙子兵法·謀攻篇》。

指只在纸上推演策略却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实践能力。

14.势如破竹:出自《吕子·积士》。

比喻势不可挡,像破竹般一路顺利。

15.自相矛盾:出自《左传·僖公七年》。

《左传》与《战国策》成语集合

《左传》与《战国策》成语集合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1.多行不义必自毙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永锡不匮(原指孝道。

后泛指永远供给,不使匮乏。

形容恩遇之隆)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3.其乐融融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齐桓公伐楚》1. 风马牛不相及“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2.五侯九伯“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3.无所用之“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宫之奇谏假道》1.一之谓甚(甚:过分。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

比喻错误不能重犯。

)一之谓甚,岂可再乎?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3.假道伐虢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烛之武退秦师》1.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肆其西封“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蹇叔哭师》1.北门之管(北门之钥: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

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晋灵公不君》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襄公三十一年)﹕“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终之实难。

”《齐晋鞌之战》1.灭此朝食(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

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楚归晋知罃》1.无怨无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2.死且不朽“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3.不胜其任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祁奚荐贤》1.无偏无党举其偏,不为党。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1.弹铗而歌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埉归来乎,食无鱼!”2.狡兔三窟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二窟!”3.高枕无忧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二窟!”《赵威后问齐使》1.舍本逐末“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岂有舍本而问末者?”《江已对荆宣王》1.狐假虎威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与春秋诸侯争霸相关的成语

与春秋诸侯争霸相关的成语

与春秋诸侯争霸相关的成语
以下是与春秋诸侯争霸相关的成语:
1.“问鼎中原”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三年》,作者是左丘明,意思
是指询问九鼎存在的中原地区是谁的。

2.“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作者是左丘明,
原意指主动退让,不与之争,现多指避免冲突,采取退让的态度。

3.“厉兵秣马”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作者是左丘明,
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积极准备。

4.“鹿死谁手”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下》,作者是房玄龄等,
原比喻不知政权落在谁的手里,现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5.“鞭长莫及”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作者是左丘明,原
意指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比喻虽有力,但达不到。

6.“知难而退”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作者是左丘明,
原意指遇到困难就退却,现多指力不胜任或不能胜任就中途停止。

7.“穷兵黩武”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陆抗传》,作者是陈寿,
意思是过分地使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8.“死而后已”这个成语出自《论语·泰伯》,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形
容奋斗到底,不遗余力。

9.“助纣为虐”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作者是司马迁,意思
是帮助坏人做坏事。

10.“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作者是刘向,意思是
做无用功。

俗语转变成语大全

俗语转变成语大全

俗语转变成语大全
俗语转变成语大全是指将俗语转变为成语的集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俗语转变成语的例子:
1. 雪中送炭 - 从《左传》中的俗语“雪中送炭”演变而来,成语的意思是在别人困难或困境中给予帮助和支持。

2. 画蛇添足 - 从《庄子·外篇·秋水》中的俗语“画蛇添足”演变而来,成语的意思是做了多余和不必要的事情。

3. 杯弓蛇影 - 从《战国策》中的俗语“杯弓蛇影”演变而来,成语的意思是因为过度戒备而产生的疑神疑鬼的心态。

4. 望梅止渴 - 从《史记·滑台列传》中的俗语“望梅止渴”演变而来,成语的意思是在无法得到心愿时,通过心理暗示来缓解自己的渴望。

5. 四面楚歌 - 从《三国演义》中的俗语“四面楚歌”演变而来,成语的意思是在敌人包围的困境中。

6. 塞翁失马 - 从《齐民要术》中的俗语“塞翁失马”演变而来,成语的意思是一件看似坏事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

7. 井底之蛙 - 从《庄子·逍遥游》中的俗语“井底之蛙”演变而来,成语的意思是只见过井底的一片天,形容眼界狭窄的人。

8. 鼠目寸光 - 从《庄子·北冥之鱼》中的俗语“鼠目寸光”演变
而来,成语的意思是眼光狭窄,只能看到局部的事物。

以上只是一部分俗语转变成语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的俗语也可以转变成成语。

成语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成语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退避三舍纸上谈兵老马识途百发百中唇亡齿寒卧薪尝胆朝秦暮楚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完璧归赵下面是这些成语的典故和来历:1.退避三舍: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昭公与晋国国君悼公会晤,悼公为了显示齐国的实力,故意将车辆停在路中间,齐昭公议论说“不知廉耻”,故而避让三舍。

2.纸上谈兵:出自《战国策·鲁策一》。

战国时期,鲁国大夫萧何在纸上写了一个详细的战争计划,但事与愿违,因为纸上的谈论无法适应实际的战争情况。

3.老马识途: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战国时期,赵国军队因为地形陌生无法找到西进的路径,但一匹老马却能够识别出正确的道路。

4.百发百中:出自《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是秦国的名臣,他鼓励士兵战斗时每次射箭都能达到百发百中的水平,以提高战斗力。

5.唇亡齿寒: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齐国,齐人向晋国求救,但晋国不给予援助,楚国攻陷了齐国。

晋国后来也遭到了楚国的侵略,从而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6.卧薪尝胆:出自《战国策·韩策一》。

战国时期的韩国大夫韩非子派遣使者给赵国,带去了一束薪木作为礼物。

后来,赵国以为薪木中藏着恶意而提防韩国,但韩非子解释说这是韩国的决心,要为了国家的繁荣而舍弃个人利益。

7.朝秦暮楚: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春秋时期,楚国与秦国结盟,楚昭王自以为得了秦国的支持,可以对抗晋国。

但秦国突然转向与晋国结盟,楚国陷入孤立,从而发生了朝秦暮楚的局面。

8.三令五申: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刘邦在召集起义军时,多次发出命令,强调迅速行动,要求起义军听从指挥,因此被称为三令五申。

9.一鼓作气: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战国时期,楚国大将项燕在出征时鸣鼓,士兵响应鼓声,一起冲锋陷阵,取得了胜利。

10.完璧归赵: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战国策成语集锦

战国策成语集锦
迟疑不定,无法拿定主意。
赵策三
无可奈何பைடு நூலகம்
(望洋兴叹)
毫无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燕策三
曾参杀人
(曾母投杼)
(三人成虎)
本指谣传久听而信,后比喻流言可畏或称诬枉的灾祸。
秦策二
趾高气扬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样子显得十分神气。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齐策三
排难解纷
排除危难,解决纷争。
赵策三
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得到一些利益后,又贪图更多利益。后用以比喻贪得无厌。
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聊生,赖以维生。
秦策四
安步当车
悠闲安稳地走路,当作是乘车。后形容态度悠闲从容。
齐策四
安然无恙
指平安没有疾病、祸患、忧虑等事故。
齐策四
百发百中
形容射击技术高超,绝无虚发。后亦用来形容料事、用计、施药等相当准确。
西周策
羽毛未丰
羽毛尚未长满成熟。比喻势力或能力不够雄厚,还不足以独当一面。
秦策三
高枕无忧
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形容身心安适,无忧无虑。
齐策四
狡兔三窟
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
齐策四
引锥刺股
(刺股悬梁)
形容发愤读书,不敢懈怠。
秦策
百步穿杨
形容箭术高明,后比喻技艺高超。
西周策
米珠薪桂
形容物价上涨,生活极度困难。
楚策
长驱直入
喻军队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燕策
门庭若市
秦策一
肝脑涂地
肝脑溅洒在地上。形容死状极惨。后亦用于比喻尽忠竭力,不惜牺牲生命之意。
燕策一
抱薪救火
(负薪救火)
(抱薪救焚)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战国策》成语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

大庭广众——以敞大众。

两败俱伤——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南辕北辙——犹至楚而北行也。

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门庭若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返璞归真——颜斶知足矣,归反于璞,则终身不辱也。

狡兔三窟——狡兔有叁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狐假虎威——虎得狐,狐曰:子勿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子若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百兽见我敢有不走者?虎以为然,遂与之偕行,兽见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以为畏狐也。

惊弓之鸟——弓弦响,惊密林之鸟。

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不翼而飞《战国策·秦策》侧目而视《战国策·秦策》返璞归真《战国策·齐策》高枕无忧《战国策·魏策一》汗马功劳《战国策·楚策》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一》狡兔三窟《战国策·齐策四》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一》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四》三人成虎《战国策·魏策二》《战国策》写作特点1、人物刻画生动—例如苏秦的故事,生动的刻划勒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一群势力庸俗的小人。

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

他发奋图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是,"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

与战国策相关的成语

与战国策相关的成语

与战国策相关的成语与战国策相关的成语《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以下为您介绍的是与战国策相关的成语,欢迎阅读!废文任武【成语】:废文任武【拼音】:fèi wén rèn wǔ【解释】: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

废掉文治,任用武力。

指轻文重武。

【出处】:《战国策·秦策》:“仍废文任武,缀甲历兵,效胜于战场。

”【示例】:忧国爱民【成语】:忧国爱民【拼音】:yōu guó ài mín【解释】:忧心国家,爱护百姓。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示例】: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

~之心虽切于己矫国革俗【成语】:矫国革俗【拼音】:jiǎo guó gé sú【解释】: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出处】:《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

”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示例】:肤寸之地【成语】:肤寸之地【拼音】:fū cùn zhī dì【解释】: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

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示例】跖犬噬尧【成语】:跖犬噬尧【拼音】:zhí quǎn shì yáo【解释】:原指人臣各为其主。

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出处】:《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示例】:金台市骏【成语】:金台市骏【拼音】:jīn tái shì jùn【解释】:犹言千金市骨。

指不惜以高价买养骏马。

出自《战国策》里面的20则成语以及释义

出自《战国策》里面的20则成语以及释义

《战国策》里的成语20则01、百步穿杨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

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0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释义: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03、道不拾遗出处:《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

”释义:遗:失物。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

04、比比皆是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

”释义:比比:一个挨一个。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05、前倨后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

’”释义:倨:傲慢;恭:恭敬。

以前傲慢,后来恭敬。

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06、曾参杀人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释义:曾参:孔子的学生,向来以孝贤出名。

比喻流言传播得广,也会让人相信。

07、远交近攻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释义: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是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

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08、积少成多出处:《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释义: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09、末路之难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行百里路,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释义: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

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

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

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10、挥汗成雨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出自《战国策》的100成语

出自《战国策》的100成语

出自《战国策》的100成语1、安步当车【拼音】ān bùdàng chē【释义】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2、安然无恙【拼音】ān rán wúyàng【释义】恙病。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3、安难乐死【拼音】ān nàn lèsǐ【释义】不避危难。

不惧危难,把死视为快乐。

形容不怕牺牲【出处】《战国策•楚策》:“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

”4、白虹贯日【拼音】bái hóng guàn rì【释义】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

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5、百步穿杨【拼音】bǎi bùchuān yáng【释义】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

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出处】《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6、百发百中【拼音】bǎi fābǎi zhòng【释义】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7、百舍重茧【拼音】bǎi shèchóng jiǎn【释义】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出处】《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

春秋战国成语大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争霸,兵戎相见,形成了许多经典的成语。

这些成语或取自历史典故,或寓意深远,成为了中华文化瑰宝。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性成语。

一、诸子百家1. 字字珠玑(出自《战国策》)意思:每个字都像珍珠宝石般珍贵。

形容文章的每个字句都非常精彩,富有价值。

2. 黔驴技穷(出自《战国策》)意思:驴子被绊倒了,它再怎么拼命踢腿也无济于事。

比喻一个人的本领或计谋已经用尽,无法再有新的办法。

3. 见微知著(出自《战国策》)意思:从微小的现象中能看出大事。

比喻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趋势。

二、君臣状况4. 竭泽而渔(出自《战国策》)意思:将池塘里的水都用尽,就能捕到更多的鱼。

比喻为了一时获利,不顾长远利益,做出损害自己根本利益的事情。

5. 出奇制胜(出自《战国策》)意思:运用特殊、出人意料的办法,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形容战术灵活变通,能冷静应对。

6. 隔岸观火(出自《战国策》)意思:在岸边看着对岸的火势,不去帮忙扑灭火势。

比喻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却不伸出援手。

三、国家征战7. 因势利导(出自《战国策》)意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趋利避害,寻求最有利的出路。

8. 轻装上阵(出自《战国策》)意思:指不带行李、不带多余装备的战士。

比喻做事或行动轻松、不受拖累。

9. 守株待兔(出自《战国策》)意思: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撞到。

比喻盲目等待机会,不去积极争取。

四、谋略智慧10. 囊中之物(出自《战国策》)意思:指已经获得的东西。

比喻囊中的财物多到装不下。

11. 守口如瓶(出自《战国策》)意思:形容对秘密或重要事情保守口风,谨慎克制,不泄漏一点风声。

12. 百密一疏(出自《战国策》)意思:百密之中有一点疏忽。

比喻做事要非常谨慎,不能有半点疏忽和松懈。

五、忠诚信义13. 肝脑涂地(出自《战国策》)意思:心肝都粉碎,涂满了地面。

形容忠诚程度极高,愿意为朋友或国家付出一切。

(一)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一)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招搖過市
指故意在人多的地方炫耀自己,以引人注意。
明目張膽
張大眼,壯著膽。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後用以比喻肆無忌憚地公然做壞事。
明珠暗投
珍貴的寶珠落入不明價值的人手裡,而得不到賞識或珍愛。比喻懷才不遇,高才屈居下位。
杯盤狼藉
「藉」指草墊。又作「籍」。「狼藉」指的是狼臥息的草堆。傳說狼臥息在草堆上,離去時常將草堆弄得凌亂,以免留下蹤跡,後來引申為不整齊的樣子。「杯盤狼藉」形容酒席完畢,杯盤散亂的情形。
比比,每每、頻頻。「比比皆是」形容到處都是。
四分五裂
四方受敵,國土易被分解割裂。後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
民不聊生
聊生,賴以維生。「民不聊生」指人民無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安步當車
悠閒安穩地走路,當作是乘車。比喻安貧樂賤。後用來形容態度悠閒從容。
安然無恙
恙,禍患、疾病、憂慮。「安然無恙」指平安沒有疾病、禍患、憂慮等事故。
多多益善
指愈多愈好。
死灰復燃
已經熄滅的灰燼,又重新燃燒起來,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後亦用以比喻已經平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
汗流浹背
指汗流很多,溼透了背部,本用以形容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後亦用以形容工作辛勞,汗出溼背。
作法自斃
自己訂立的法規,反而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作壁上觀
站在壁壘上旁觀雙方交戰。後用來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高枕無憂
墊高枕頭,無憂無慮地睡覺。形容身心安適,無憂無慮。
得寸進尺
指得到一些利益,即想進而獲得更多利益。比喻貪得無厭。
趾高氣揚
走路時腳抬得很高,樣子顯得十分神氣。形容人驕傲自滿、得意忘形。
曾參殺人
本指謠傳,久聽而信,後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

《左传》里的成语

《左传》里的成语

《左传》里的成语《左传》——成语成语解释拔本塞原本:树根;原:根源。

比喻背弃根本,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鞭长不及马腹及:到。

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

比喻力所不能及北门之管管:钥匙。

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避君三舍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

指退让和回避鞭不及腹及:到。

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比喻力量达不到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残民以逞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

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不可逾越逾:超过。

不可能超过或不能越过剗草除根斩草除根悼心失图悼:哀悼,悲痛;失:失去,丧失;图:意图,主张。

因内心哀痛而失去主张度德量力度:衡量。

衡量与估计自己的德行和能力蜂虿有毒比喻恶物虽小,但能害人辅车相依辅:面颊骨;车:牙床。

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各自为政指各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

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后悔无及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居利思义指临财不苟得爱鹤失众比喻因小失大。

屦及剑及屦:鞋;及:赶上。

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褴褛筚路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摩厉以须磨快刀子等待。

比喻做好准备,待时而动磨砺以须磨快刀子等待。

比喻做好等待的准备齐大非偶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安忍无亲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班荆道故班:铺开;道:叙说。

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

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包藏祸心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

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背城借一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

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

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彼竭我盈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

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币重言甘礼物丰厚,言辞好听。

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1.多行不义必自毙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永锡不匮(原指孝道。

后泛指永远供给,不使匮乏。

形容恩遇之隆)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3.其乐融融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齐桓公伐楚》
1. 风马牛不相及“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2.五侯九伯“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3.无所用之“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宫之奇谏假道》
1.一之谓甚(甚:过分。

做了一次,已经过分。

比喻错误不能重犯。

)一之谓甚,岂可再乎?
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3.假道伐虢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烛之武退秦师》
1.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肆其西封“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蹇叔哭师》
1.北门之管(北门之钥: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

后借指北方的
军事要地。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晋灵公不君》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襄公三十一年)﹕“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终之实难。


《齐晋鞌之战》
1.灭此朝食(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

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楚归晋知罃》
1.无怨无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2.死且不朽“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3.不胜其任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祁奚荐贤》
1.无偏无党举其偏,不为党。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1.弹铗而歌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埉归来乎,食无鱼!”
2.狡兔三窟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二窟!”
3.高枕无忧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二窟!”
《赵威后问齐使》
1.舍本逐末“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岂有舍本而问末者?”
《江已对荆宣王》
1.狐假虎威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鲁仲连义不帝秦:
《庄辛说楚襄王》
1.见兔顾犬“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2.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淫逸侈靡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4.与人无争“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5.与世无争“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触龙说赵太后》
1.长久之计“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骨肉之亲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