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发巨灾债券的经济学分析与机制设计
打印 论巨灾债券在我国的发展
论巨灾债券在我国的发展吴 军 孙晓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52) [关键词] 巨灾债券;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SPV [摘 要] 风险证券化(Risk Securitization )是国际保险与资本市场融合趋势下兴起的一项创新型金融产品,它采用金融工程技术将保险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从而实现了风险承担主体的转移。
巨灾债券是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一种典型方式,近年来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逐渐发展成熟,每年的发行量超过10亿美元,每宗债券的平均发行量近1.4亿美元。
本文对巨灾债券的原理、运行机制以及全球巨灾债券市场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指出对中国发展巨灾债券市场的几点启示。
一、巨灾债券的概况介绍 风险证券化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涉及资本市场、保险两大领域的金融创新活动。
保险风险证券化包括巨灾债券、巨灾互换、巨灾期权、应急资本、行业损失担保、债券连结期权、寿险债券、基准风险交易等10多种交易方式,其中,交易最为活跃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巨灾债券。
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 ,简称CA T bond )所保障的是巨灾风险。
美国保险服务局(ISO )以定量的方法,将巨灾风险定义为“导致财产直接保险损失超过2500万美元(1998年价格为基准)并影响到大范围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事件”。
从巨灾债券所保障的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地理分布来看,起主导作用的是美国东海岸的飓风、加州的地震、欧洲冬季暴风雪、日本的地震以及日本的龙卷风。
其他还包括美国中西部地震、美国东北部飓风、摩纳哥地震、波多黎各飓风、欧洲冰雹和夏威夷飓风等等。
2003年,针对加州地震发行的巨灾债券位居首位,风险资本达到8.48亿美元。
同时,由于Zenkoryen Phoenix 债券的发行,日本地震的风险资本比2002年增长了两倍多,达到8亿美元。
其次是欧洲暴风以及美国东海岸的飓风,发行金额分别达到5.75亿美元和5.17亿美元。
发展我国巨灾债券的思考
20 0 8年 5月 1 2日 ,我 国四 川 省汶 川 县 发 生 里 氏 8级 特 大 地 震 ,震 级 超 过 了 1 6 9 7年 的唐 山 大 地 震 ,除 伤 亡 人数 外 ,是 新 中 国建 国 以来 最 严 重 、损 失最 大 的灾 难 。据 官方 统 计 , 到 2 0 年 5 08 月 2 8日上 午 1 2点 ,汶 川 地 震 遇 难 人 数 已达 到 6 9万 多 人 ,受 伤 人 员 3 4 3人 ,失 踪近 1 8万 人 。 . 76 . 根 据现 有 资料 初 步 计 算 ,地 震 带 来 的直 接 经 济 损 失可 达 1 0 亿 人 民 币 ,相 当于 近 十 年 来 中 国年 50
放 给 债 券 发 行 人 ( 常 是 一 家 保 险公 司或 再 保 险 公 司 ) 通 ,从 而 取 得 息 票 形 式 的利 息 和 最 终 返 还 本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4 期 ( 第 1 5期 ) 总 0
福 建 金 融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uinI s tt fFn n il mii rtr o r a o ja n t ueo ia ca Ad n s ao s F i t
展 ,完 善 法律 、会 计 、税 收 以 及 巨灾风 险统 计 资料 的 收 集 制 度 ,建 立 完 善 的 定价 系统 。
关键 词 : 巨灾债 券 ; 风 险证 券化 : S V P 中 圈 分 类号 :F 1 . 80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 7 8(0 8 0 — 0 8 0 084 6 20)800— 6
一
种 简 单 、价 格 透 明且 投 资 人 可 接 受 的 方 式 得 以分 摊 。
中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初步探索
摘要:巨灾债券是一种本金和利息的偿还与指定的巨灾损失如地震、飓风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巨灾损失挂钩的债券,是一种利用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化解巨灾风险的一种融资方式。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但由于保险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至今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化解体系。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巨灾债券目前在中国开展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并对今后应着手努力的方向给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巨灾债券;资信评级;风险指数一、中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必要性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国家之一,灾害类型多且损失较为严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大自然灾害更是肆虐无忌,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仅2008年,就发生了1月份的南方雪灾和“5·12”举世震惊的大地震。
然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巨灾保险体系。
由于中国目前巨灾风险管理方法单一,巨灾之后的损失主要靠国家财政的救济,这使得国家财政作为社会风险的“终极承担者”而不堪重负。
另一方面,作为保险体系不发达的国家,商业保险对巨灾的覆盖面往往是有限的,保险理赔对于巨灾损失的弥补更是捉襟见肘。
因此,中国目前巨灾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巨灾损失的补偿只能是低层次和小范围的。
推动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中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目前的现状,我们可以考虑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巨灾债券,将巨灾风险向资本容量更大的资本市场转移,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分散巨灾风险,从而创造灾后重建的资金来源,改变灾后重建过于依赖政府财政救助的局面,减少巨灾对经济发展的冲击。
因此,中国应把大力发展巨灾债券产品作为巨灾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目前中国发展巨灾债券的有利条件在国外,巨灾债券产品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但在中国还是未被涉足的领域,因此,发展巨灾债券产品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但目前,我们已具备了引入巨灾债券的一些有利条件。
(一)中国资本市场已有长足发展并日趋完善巨灾债券是对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连接。
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正常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灾后重建以及灾后赔付等需要巨大的资金,而巨灾债券可以将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直接转移到资本市场,有助于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保险监管效率,同时有利于加快中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
本文从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发行巨灾债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巨灾债券;巨灾保险;金融市场建设; SPV[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8-0087-05师华(1971—),男,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经济博士研究生,江西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规制经济与金融工程;彭晓洁(1971—),女,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方法。
(江西南昌330013)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活动频繁、危害严重。
近年来,地震、洪水、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巨灾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仍然十分单一,巨灾之后损失的补偿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救济,保险赔付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政府财政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巨灾风险的随机性若由国家预算承受,势必影响财政支出的平衡与稳健。
汶川地震后,曾有20多个部委参与巨灾险制度的讨论,但巨灾险却一直没有推出。
玉树地震发生后,巨灾险体系的建立再次被寄予厚望。
本文在此背景下,试图对我国灾后重建发行巨灾债券进行探讨,以期有所贡献。
一、中国发行巨灾债券融资的必要性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介绍,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个月以来,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
而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 451亿元人民币,玉树地震据民政部的评估额在8 000亿以上。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
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保险监管体系的建设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戴娟【摘要】2003年3月,我国新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和监管指标体系管理规定》,构建了一个英、美方式结合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这一体系内部仍存在着不合理、不完善之处。
一是新规定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不能针对不同公司的具体资产风险评估偿付能力;二是指标带有一定的滞后性,预警作用体现不明显;三是偿付能力测试从静态出发,缺乏动态监管。
为此,应结合我国保险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监管部门的能力水平状况,对目前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作进一步改进。
一是加强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结合国情适度引进RBC;二是进一步完善偿付能力指标体系,提高预警作用,由偿付能力的静态监管逐步过渡到动态监管。
【关键词】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动态监管一、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现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正常层次的监管(从定性角度讲的),主要是对公司厘定适当、公平、合理的保险费率,使自留与自有资产相一致,并提足各项准备金,使保险资金增值,保险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应付赔偿和给付,维持其偿付能力。
二是偿付能力额度的监管(从定量角度讲的),主要是针对在非正常年度,保险公司面临的巨灾风险和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偏离预期目标,定价和准备金的精度假设与实际产生偏离而引起的危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情况。
世界各国偿付能力监管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美国型、英国型、原日本、德国型。
其中以前两种类型最为流行。
美国型是政府实施两个层次的全方位监管:既管条款、费率,又管最低偿付能力额度。
英国型是政府不干预保险公司的承保和投资,仅通过立法严格规定资产和负债评估方法,间接控制第一层次,而偏重于对第二层次的监管。
美国型对第一、二层次的监管是通过分析各类监管报表和现场检查来实现的,采取的主要手段有: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RIS)、财务分析和偿付能力追踪系统(FAST)、风险资本(RBC)和现金流量分析。
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及重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千亿计。
然而,作为防范洪水、地震等巨灾风险的巨灾保险作用甚微,巨灾保险市场却存在着远远超过目前保险业供给能力的现实和潜在需求。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巨灾保险产品的准公共品属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导致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巨灾保险;市场失灵;正外部性我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自然灾教育论文发表/jylwfabiao/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从1996年的2 882亿元大致按照平均每年1.08%的增长率递增,特别是2008年由于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两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使得经济损失达到了13 547.5亿元。
然而,面对如此越演越烈的巨灾,具有“减震器”作用的保险公司承担巨灾保险的平均赔付率不到每年总损失的2%左右。
如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亿美元,其中仅3.27亿美元财产得到保险赔款,赔付率为1.09%。
根据2008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巨灾风险管理与保险”国际讨论会的信息,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 516.5亿元,保险赔付不到50亿元,赔付率为3.3%。
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 451.4亿元,保险赔付16.06亿元,保险赔付率仅0.19%。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基本上处于失灵状态。
因此,本文试图从巨灾保险产品的经济学属性视角分析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问题。
一、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原因分析(一)巨灾保险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制度经济学根据受益人的范围把产品划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私人产品是与公共产品相对立的概念,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
但现实生活中存在位于两个极点之间且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某些性质的产品,制度经济学将它定义为混合产品。
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分析引言巨灾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形式,旨在帮助保险公司和政府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向受灾人群提供赔偿和救助。
然而,在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失灵,未能有效应对灾害风险。
本文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探讨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巨灾保险市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巨灾保险市场的独特性在于其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高度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大规模损失。
巨灾包括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其发生概率较低,但带来的损失却可能极其巨大。
巨灾保险市场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稳定经济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2. 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2.1 风险评估和定价问题巨灾保险市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准确评估和定价灾害风险。
由于巨灾的发生概率较低,灾情数据有限,难以精确估计灾害风险和预测潜在损失。
这使得保险公司难以制定合理的保费,导致巨灾保险市场的独立承保困难。
2.2 不对称信息问题巨灾保险市场还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保险公司相对于受灾群众和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
保险公司更容易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策略,而受灾群众和政府往往难以获得精确的灾情信息。
这种不对称信息导致保险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优胜劣汰现象,使得巨灾保险的供给不足。
2.3 缺乏市场培育和政府支持巨灾保险市场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市场培育和政府支持。
巨灾保险受到地方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责任不明确、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等因素的制约。
缺乏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巨灾保险市场的发展受到一定局限。
3. 解决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可能方案3.1 加强风险评估和数据共享为了解决风险评估和定价问题,需要加强对巨灾风险的评估和数据收集与共享。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灾情数据和科研支持,促进保险公司能够更准确地估计巨灾风险和损失潜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保险策略和保费。
3.2 增加政府参与和支持政府在巨灾保险市场的参与和支持至关重要。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武汉大学商学院保险与精算系黄斌【摘要】巨灾风险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传统意义上的保险经营方式难以有效地应付日益严重的巨灾风险,因此,通过风险证券化等风险融资方式联结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可在资本市场上寻求投资者以分散(再)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
【关键词】巨灾风险再保险证券化风险管理保险精算中图分类号:F84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3)01-0029-05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巨灾风险爆发的频率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巨灾造成的财产损失程度也显著增加。
如1994年的神户大地震造成了5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远远超过了唐山大地震和东京大地震损失总额;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洪灾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300亿美元;而2001年美国“9·11”事件有可能成为保险史上损害最为惨重的人为保险事故。
因此,巨灾风险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传统意义上的保险经营方式难以有效地应付日益严重的巨灾风险。
面对巨灾风险,保险人总是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巨灾带来的财产损失和恐惧感刺激了人们对巨灾保险的需求;另一方面,与一般可保风险相比,巨灾风险不完全具备风险大量和风险同质等可保风险条件,从而使巨灾保险的经营缺乏牢固的大数法则基础。
因此,依靠传统保险技术是难以承保巨灾风险的,近年来,国外一些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创新工具,试图通过风险证券化等风险融资方式联结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并在资本市场上寻求投资者以分散(再)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
一、巨灾风险证券化概况巨灾风险证券化可以定义为保险人将其承保的巨灾风险通过金融证券的创造和发行转移给资本市场。
巨灾风险证券化的过程包括以下两个要素:(1)承保现金流向可交易的金融证券的转换;(2)承保风险通过那些证券向资本市场的转移。
我国发展巨灾债券可行性及对策分析
巨 灾 风 险 的 发 生 与 一 般 风 险 不 同 ,巨 灾 风 险 发 生 次 数 少 ,损 失 巨 大。 不具备风险大量和风险同质等可保风险条件 , 因此 造 成 了 大数 法则
的失效 。 传统的精算技 术难以解决这个 问题 , 我们必须寻求不同于传统 的方 法 来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目前 世 界 上 通 过 建 立 巨灾 风 险模 型来 解 决 大 数法则 的失效问题 ,巨灾风险模型 的核心 即通过模 拟 ,生成大量随机 的、 符合灾害物理性质的虚拟灾害事件来满足大数法则 。 近年来关于巨
( 一) 加 强 巨灾 理 论 建 设
、
巨灾 债 券 模 式
巨 灾 债 券 属 于 保 险 连 接 证 券 的 一 种 。 巨灾 债 券 的 发 起 人 是 寻 求 巨
灾风险保障的实体 。 一般为保险公司 、 大型企业 或者政府等实体 。发起
人 选 择 一 个 特 殊 目 的机 构 ( S p e c i a l P u r p o s e V e h i c l e ) 为 该 公 司 的 资 本 市 场中介 . 充 当一个再保 险人的角色 , 向发起人 收取保费 , 来 面 向资 本 市 场的投资者发行债券 。 同时 约 定 触 发 机 制 和 收 益 率 。 这 个 特殊 目的机 构
( 四) 证 券 市 场 完 善 的 需要
券 的 发 生 机 理 进 行 了研 究 , 同时 探 讨 了我 国 开展 巨灾 债 券 的 可行 性 , 提 出 了适 应 我 国 巨灾 债 券 的 发 展 的 对 策 。 关键词: 巨 灾风 险 巨 灾债 券 对 策
中国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国家 , 我国地域广 阔且 人 口密度大 , 长期 面临地震等巨灾的威胁。地震 、 洪水等 巨灾一旦发生 , 往往造成极大地 损失。 我 国长 期 受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的约 束 , 往 往 没 有 建 立 起 专 门 的体 制 应
当前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探讨
调查有关巨灾的历史 资料 ,分 区划统计全 国各地区各种巨灾发生 的频 率 和历年来的损失分布情况。这样才能为涉足地震 、台风 、洪水等 巨灾 保 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或风险评估公 司提供有力 的风险评估依据 ,进 而分 区 划准确地制定不同巨灾风险的费率水平 ,为我 国今后发行 巨灾债 券业务
巨灾风 险会造成社会经济 的巨大损失 ,也会给保险业带来 较严重 的 经营危机 。为 了解决 巨灾风险发生所带来的保险公司承保能 力不足的 问 题 。自上世纪 9 0年代 以来 ,风 险管理方 法中 出现了巨灾风 险证券 化这 转移风 险的新方法 ,由于资本市场具有更大 的资金容量 以及更强的流 动性 ,通过保 险与资本市场 的融合 以期更好 的实现应对 巨灾风险 。国际 实践经验证 明,巨灾风 险证券化 的发展需要法律 、技 术、市场 、监管等 诸 多条件 的支持 。由于当前巨灾债 券是 巨灾风险证券 化最常 见的类 型, 故本 文主要基 于巨灾债券进行分 析。 巨灾债 券的构 成要素与运行 机制 般 而言 ,典型的巨灾债 券市场 主要 由六个 要素构 成 : ( 1 )投保 人 ;( 2 ) 由发行 巨灾债券的保险公司 、再保险公司担 当的发起人 ;( 3 ) 由保 险人设 立的一个具 有特殊 目的的机构 ,简称 S P V,充当证券发行 人 角色 ,由其担当保险人 与资本 市场 的联 系 ,并 向保 险人提 供再 保险 契 约 ;( 4 )与 S P V签订债券 契约的投资 人 ,主要 由购买 巨灾 债券 的保 险 公司 、再保险公司以及银行机构 等承担 ; ( 5 )充 当 “ 资 产隔离 者” 的 信托机构 。为了实现 资产 隔离 ,降低 发起 人与投 资人对 S P V的信用 风 险 。需要将其所有资产移出 S P V ,由信 托机构加 以管理 ;( 6 ) 独立的资 信评估机构。 二 、当前在我国发展 巨灾债券的几点思考 研究 国际 经验 ,在我 国发 展 巨灾 债 券 ,应 在 以下 方 面加 强 基 础 建设 : ( 一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是 巨灾债券发展 的基础 巨灾债券 的发行需要完善 的市场环境和完备的发行条 件。以巨灾债 券 为例 ,与公 司债或公债不 同,这些债券具有风险低收益 小的特点 ,而 巨灾债券具有风 险不确定和收益不确定 的债券产品特点 ,这需 要具备完 善 的资本市场才能运行 。而在我 国,制约 巨灾风险证券化 的主要 因素还 在 于个人投资仍 占较大 比重 ,机构投资者还需要进一步发 展 ,这也是影 响我 国巨灾债券化进程 的主要 因素 。因此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是 巨灾债 券发展 的基础 ,我国需要加快 资本市场建设步伐 ,尤其要 大力发展债券 市场 ,增加 巨灾债券 的流动性 ,引入更多机构投资者 。 ( 二 ) 完善 法律法规是 巨灾债券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 巨灾债 券制度 的建立需要其他相关制度 的完善 与配合 ,诸如证 券 、保 险、融 资担保 、会计 、信用评 级等 多个领域也需要 自身完善制 度 与运行 机制才 可实施 ,而巨灾债券 的债权性 质、管辖权 归属 、发行者 属 性 、投 资者属性 、税 收等法 律问题 也需要 明确。二 是设立 S P V是巨灾债 券运行 机制的核心 ,S P V作为 巨灾风险债券的重要 中介 机构 ,是一个 资 产隔离实体 ,设立 S P V也需要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修订。三是巨灾证券 化至少涉及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协同发展 ,而我国金融行业处 于 “ 分业 经 营” 的监管现状 下 ,法律适用 性的 困难 难 以突破。四是债 券利息方 面 , 巨灾债券不同于收益固定且风险较小的公 债、企业 债等 ,主要是依 靠较 高 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 ,当巨灾风险较大时 , 其 利率也会 随之 提高 ,但 我国 《 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第 1 8条规 定 : “ 企业 债券 的利率 不得高 于 银行相 同期限居 民储蓄定期存 款利 率的百分之 四十 。 ”我 国法 规对企 业
关于推进我国巨灾债券的研究
基金项 目: 育部人文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6C 9 0 0 ; 教 0 J 7 0 3 ) 中国博 士后科 学基金项 目(0 6 3 0 2 ) 20 09 3 8
作者简介 : 晔(9 8 , , 杨 17 ~) 女 重庆人 , 上海财经 大学财 经研 究所副研究 员, 经济学博士.
经初 具规 模 , 无论 是市 场 的监管 、 券产 品 的设 计和 发 行 , 是 投 资者 的投 资 理 念都 日趋 成 熟 。而 金 融 债 还
一
体化进程更是推进了银行 、 证券 、 保险市场的趋 同与融合。在银行或者资本市场上 , 替代性风险转移
解决方案层出不穷 , 银行与保险/ 资本市场 的多 向通道 已逐渐形成 , 某些金融风险( 如利率 、 汇率 、 物价 等) 已经 被组 合到 保 险产 品 中去 , 而信贷 风 险 ( 房贷 、 贷 ) 如 车 又通 过 资本 市场 或 保 险 市场 实 现 了承 担 主 体的转移。巨灾债券是保险与资本市场融合趋势下的一项创新型金融产品 , 它的发展 不仅将密切与资 本市场的联系, 同时还基于其特殊的风险分散功能 , 形成对资本市场的互补和完善。而资产证券化产品 在我 国的成 功实践 , 为风 险证 券化 产 品—— 巨灾债 券 的发展 提 供 了宝贵 的经 验 。1 需 求 角度 看 , 亦 _从 随
一
、
我国推进 巨灾债 券的必要性
我 国是 世界 上 自然灾 害类 型 多 、 生 频繁 且损 失 严 重 的 国家 之一 , 入 2 发 进 0世 纪 9 0年代 , 自然 灾 害
的损失已达到每年上千亿元的水平 , 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 , 我国 目 巨灾风险管理 前 的方法和手段仍然十分单一 , 巨灾之后损失 的补偿 主要依靠 国家财政救济 , 险赔付所 占的比例非常 保 低 。鉴 于 巨灾风 险管 理 的 国际经 验 , 巨灾债 券 产 品的 推 出为 我 国 防范 和 化 解 巨灾 风 险 提 供 了一 条 新 思 路, 这将 有利 于加 快我 国保 险 市场 和资 本 市场 融合 的进 程 , 有 助 于扩 大 保 险资 金来 源 , 并 转移 和分 散 巨 灾风险。因此 , 国应把大力拓展巨灾债券产品作为巨灾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我 1发 展 巨灾债 券 是我 国资 本市 场进 一 步完 善和 提 高 效率 的需 要 。经 过 多 年 发 展 , 国资本 市 场 已 . 我
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问题研究引言巨灾债券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用于在发生巨大自然灾害时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转移机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我国频繁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发行巨灾债券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将就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一、巨灾债券的定义和类型1.1 巨灾债券的定义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又被称为灾害债券或风险债券,是一种用于转移自然灾害风险的金融工具。
它通过与特定灾害事件相关的参数进行定价和偿付,为投资者提供一种资本市场化的风险投资选择。
1.2 巨灾债券的类型巨灾债券可以分为两类:基础巨灾债券和指数巨灾债券。
基础巨灾债券(indemnity-based catastrophe bonds)是根据特定的巨灾事件对被保险公司的损失进行计量和验证的。
当被保险公司的损失达到一定阈值时,债券的本金将部分或全部损失。
指数巨灾债券(index-based catastrophe bonds)则基于特定指数(如飓风频率、地震震级等)来触发偿付,无需进行具体损失计量和验证。
二、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必要性和前景2.1 必要性我国经常受到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这些灾害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
发行巨灾债券可以将部分灾害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有效减轻政府财政和被保险机构的负担。
同时,巨灾债券的发行还有助于提高我国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金融创新水平,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2 前景目前,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巨灾债券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广阔。
一方面,我国的保险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增长,为巨灾债券的发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巨灾债券的发展给予了支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监管规定,为巨灾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便利。
三、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挑战和对策3.1 挑战发行巨灾债券面临以下挑战:•风险定价和评估问题:巨灾债券的定价和评估依赖于对巨灾风险的准确估计,但由于灾害数据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历史数据,风险定价和评估存在较大难度。
巨灾债券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的开题报告
巨灾债券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财务
损失。
作为一种新型的风险转移工具,巨灾债券已逐渐成为应对自然灾
害风险的重要方式之一。
巨灾债券的发行可以激励私人部门参与风险分
散和管理,降低公共财政的风险责任,同时也可以增加市场对灾害风险
的预期和意识。
本论文拟对巨灾债券及其在我国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旨在探索巨灾债券在应对自然灾害风险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完善我
国巨灾债券市场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巨灾债券的基本原理、种类和发行方式等;2)全球巨灾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3)我国巨灾债券
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分析;4)探索巨灾债券在我国应对自然灾害风险中的应用前景。
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将采用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
方式,以文献综述和统计分析为基础,结合大量实证数据和案例,对巨
灾债券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贡献
本论文预期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深入剖析全球巨灾债券市场发展趋势,为我国巨灾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2)分析我国巨灾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市场运作机制等多方面的政策建议;3)探索巨灾债券在应对自然灾害风险中的应用前景和作用,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我国自然灾害应对机制和加强风险管
理提供重要参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
我国国债的经济分析和改革建议的开题报告
我国国债的经济分析和改革建议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国债是国家发债所发行的一种债券,作为一种举国公债,是国家债务的主体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信誉度高,流动性强,品种众多。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债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经济分析与改革建议。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对我国国债发行情况进行经济分析和对国债发行机制进行改革建议,以提高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水平。
三、研究内容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 国债的经济意义及发展历程分析。
2. 当前我国国债发行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 国债发行的市场化改革路径研究。
4. 探索国债发行的创新模式与机制。
四、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统计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综合分析国债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五、研究意义
国债是国家财政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经济走向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债市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
提高国债市场的运作效率和稳定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我国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以地震巨灾债券为例的开题报告
我国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以地震巨灾债券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各地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压力。
传统的保险模式难以满足灾害救助的巨大需求,巨灾保险的出现为灾后救援提供了重要经济支持。
然而,巨灾保险仍然存在缺少参与人员、保险金额少、报价高昂等问题。
巨灾保险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可以为巨灾保险提供更多的资本和投资,从而提高保险的可靠性和保障水平。
然而,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研究以地震巨灾债券为例,探讨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为巨灾保险证券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巨灾保险证券化的理论基础和现状分析。
从理论和历史上探讨巨灾保险证券化的概念和发展情况,分析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地震巨灾债券的设计与实践分析。
以地震巨灾债券为例,分析其设计的核心内容和运作流程,探讨地震巨灾债券的风险分析和资本需求。
3. 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市场化运作和法律规制。
从市场化的角度分析巨灾保险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和面临的法律问题,探讨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市场前景和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对巨灾保险证券化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巨灾保险提供新的投融资渠道,降低巨灾保险的成本和提高其保障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灾后支持和救援服务。
此外,本研究还可以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巨灾保险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巨灾保险证券化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设计地震巨灾债券的核心内容和运作流程,并分析巨灾保险证券化的市场前景和法律规制。
五、论文结构本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绪论该章作为本论文的开篇,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等,同时阐述本论文的整体框架和逻辑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改善投 资组合 , 迎合 资本市场 的投 资需 求。Ke l ihl D r r l z和 ur e
定的巨灾事件发生 ,巨灾 债券的购买者将 损失本金或利息 , 相 没有发生 , 巨灾债 券的购买者得 到较 高的利息 收益 和本金 。巨
当巨灾债券 加入原有的投资组合 ,使新投资组合 风险降低 、 回 报率提高 , 因而巨灾债券可以为市场所接受 , 具有 市场 可行 性。 ( ) 三 巨灾 债券可 以增强再 保险公 司的 资本实 力和降低保 险 费 率 假设再保 险公 司发行 了一份一年 期的再保险合 同 , 承诺如
况下 , 资者 可以得 到高额利息 收益 。因此通过 发行 巨灾债券 投 向资本 市场分散风险 , 从理论上应 当是受市场投资 者欢迎 的。
灾 事 件 发 生 的概 率 是 很 低 的 , 就 意 味 着 在违 约 风 险 很 低 的 情 这
(97对 此进行 了实证 分析 , 19 ) 研究 表 明, 当巨灾债券 加入原 有 应的本金和利息用于支付巨灾损失赔款 ; 如果特定的巨灾事件 的投 资组合 中 , 资者 的投 资效率 前沿 向左移动 , 投 这就意 味着
一
、
பைடு நூலகம்
巨灾 债 券有 效性 的 经 济学分 析
果 臣灾事件发生 的话 , 付一个 固定的数额 L Q是 巨灾事件 将支 , P是再保 险合 同的费率 , 是一 年期 即期利 率 , r 当 从 直观上看 , 巨灾损失 和资本 市场回报率之 间不存 在相关 发生 的概率 , 性 ,a t ( 96 对美 国 14 C no 19 ) r 99年到 1 9 的 P S指数和标 准 再 保险市场 出清 的时候 , : 9 5年 C 有 普尔 50指数进 行了相关分析 , 0 实证结果 证明 巨灾损 失和资本 p= c 市场 回报率 之间没有显著 的相关性 。 Lt n egr 19 ) 而 ieb re(9 6 等人 z 因为巨灾发生 的低概 率 , 再保 险公司难 以使用 大数定律来 的研究工作更加 深入 , 他们 对巨灾损失概 率提 出了两种计算 方 分 散风险 , 它必须拥 有 L数量 以上的资本才可 以让 监管部 门和 法, 他们将得到的经调整的历史损失率和标准普尔 50 0 指数之
巨灾债券是 巨灾 风险证券化最成功的一种产品 。 巨灾债券
通常是 保险公 司 、 保险公 司发行 的一种 中长期债券 , 益率 再 收 高于银行 同业拆放利 率。 巨灾债券和普通债券不 同之处在于 巨 灾债券 的违约风 险和特定 地区特定 巨灾事 件的发生有关 , 当特
式() () 明, 1和 2 表 加入 巨灾债券 的新投资组合和 原市场组
19 9 2年 , 风安 德鲁袭击 了美 国佛 罗里达州 , 飓 给全球保险 业 造 成 了 10亿 美 元 的 损 失 ,而 20 6 0 8年 5月 的 中 国 汶 川 大 地 震造成 的直接经济损失 据估 计高 达 1 0 0亿人 民币 , 灾和灾 9 救 威胁 , 因而巨灾证券 的发行就具有了进入资本市场 的基础条件 。 ( ) 二 巨灾债 券 的加 入 可 以降低 投 资 组合 的风 险 。 高 回报 率 提
『 j 决 策l l : 聋 考 { .
我 国开发 巨灾债券 的经 济学分析 与机 制设计
李 冬
( 海财 经大学 金 融学院 , 上 上海 2 03 ) 0 4 9
【 摘 要 】 巨灾债券 可以将地 震等 自 然灾害造成 的损 失直接 转移到资本 市场。 文章从经济学 的视角 出发 , 究了巨 研 灾债券如何 改善理性投 资者 的投资状况 , 并根据 我国现 阶段开发 巨灾债券存在 的困难提 出 了 相关 的对策建议 。 【 键 词 】 巨灾债券 ; 关 经济 学分析 ; 可行性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 8 25 F 3 .1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 4 2 6 (0 9 0 — 04 0 1 0 — 7 8 2 0 )4 0 8 — 2
根据 马科维茨 的均值方差理论 , 假设现有市场组合是 F 其 , 后重建所需 巨额 资金 给国家带来 了相 当大 的财政支 出压 力。 在 期 望回报 和方差记 为 E F 和 V rF , ( ) a( )考虑加 入巨灾债券 , 它的 发 达国家 , 应对 巨灾风险有一 套较完善 的机 制 , 了政 府财政 收 益 c 取决于 巨灾状况 , 除 仅 与经济 环境 的变 化无关 , C yF 即 o( , 救助外 , 利用保险和再保险这种 市场机制分散 巨灾风险方面所 C)E ( — F )C E C ) 0 = [F E( )( — ( )】 : 起 的作用 日益显 著 , 而进一 步利 用证券化方式 分散配置风 险更 鉴 于巨灾债券具有 高风险高收益 , 不妨可 以假设 : 是拥有发达 资本 市场 的欧美闲家的通行做法 。 E F < ( )V rF < a( ) ( ) E C , a( )V rC 在 我 国, 虽然 巨灾 风险潜在 损失 巨大 , 与我 国资 本市场 但 考虑一 个新 的投 资组合 w + 1 w) 其期望 回报和方差 : F ( - C, 的规模相 比, 巨灾损失却构 成不 了威胁 。截 止到 2 0 年初 , 08 沪 Ew + 1w) ]w ( ) (- E F = F) [F (- C> E F + 1 w) ( )E( () 1 深 两市 股票市场总市值 已达 3 .1 27 万亿 元 , 以沪深两 市 日波动 V  ̄ F ( - C= Wa( + 1w) rC a w + 1w) ]w rF)( - Wa( ) 率1 %的保守估 计 ,一次地震的损失还不 到资本 市场的 日波动 特别地 , 如果取 w ( a( )V rF )( a( + a( ) = V rc 一 a( ),v rC)V rF) , 量 。因此如果能将 巨灾损 失证券化 , 一 面可 以给投资者创造 则有 : 一方 新 的投 资机会 , 另一方 面可 以减轻财 政和保 险公司的压力 。 V r F ( - C= a( ) a[ + 1w) ]V rF w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