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基本运算的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的教案这是集合的基本运算的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集合的基本运算的教案第1篇课型:新授课课时:1个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并集与交集,弄清“或”、“且”的含义,能理解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了解全集的含义、集合A与全集U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间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补集的思想也尤为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符号表示、集合表示、图形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引导学生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并集、交集、补集的含义,利用维恩图与数轴进行交并补的运算。
教学难点:弄清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彩色粉笔、幻灯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问题情境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足球比赛的有100人,参加跳高比赛的有80人,那么总的参赛人数是多少?能否说是180人?这里把参加足球比赛的看作集合A,把参加跳高比赛的看作集合B,那么这两个集合会有哪些关系呢?请看下面5个图示:(用几何画板作图)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独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合作讨论、交流探究的结果(请一位同学将结果写到黑板上)图(1)给出了两个集合A、B;图(2)阴影部分是A与B公共部分;图(3)阴影部分是由A、B组成;图(4)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图(5)集合B是集合A的真子集;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出引例中阴影所表示的含义,抽象得出交集、并集的概念,引入新课揭示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1、概念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 ,读作:“A并B”,即:A∪B={x|x∈A,或x∈B}Venn图表示: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读作:“A交B”,即:A∩B={x|∈A,且x∈B}交集的Venn图表示【问题】根据定义及维恩图能总结出它们各自的性质吗?结论是:由图(4)有A B,则A∩B=A ,由图(5)有B A,则A∪B=A2、基本练习,加深对定义的理解拓展:求下列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用几何画板展示图片)3、例题讲解【例4】设A={4,5,6,8},B={3,5,7,8},求A∪B。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集合论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一种无序的、不重复的元素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并、补等,这些运算在数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函数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运算及其性质;(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2)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呈现课程内容,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3)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说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集合的基本运算。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如:“请同学们找出两个集合A和B 的交集和并集。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新课内容(1)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首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定义、元素的性质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讲解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等基本概念;最后讲解补集的概念及其性质。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的运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集合也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用菜单表示的餐厅菜品集合、购物车中的商品集合等等。
在数学中,集合是由相同或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的基本术语有元素、子集、空集、全集等等。
而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等等。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并集(Union)这个概念。
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
举个例子,假设有两个集合A={1,2,3}和B={3,4,5},那么A和B的并集就是{1,2,3,4,5}。
并集通常用符号∪表示,因此A和B的并集可以表示为A ∪ B。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交集(Intersection)这个概念。
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
还是以上面那个例子为例,A和B的交集就是{3}。
交集通常用符号∩表示,因此A和B的交集可以表示为A ∩ B。
再来介绍一下补集(Complement)这个概念。
补集是指一个集合中不包含在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构成的新集合。
以全集为例,全集是指包含所有元素的集合,补集是指某个集合中不属于另一个集合内的元素的集合。
符号通常用 C 表示,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假设全集为{1,2,3,4,5},那么A的补集为{4,5},因为A集合中不包含4和5。
最后我们来讲一下差集(Difference)这个概念。
差集是指一个集合中除了和另一个集合共有的元素以外的元素构造成的新集合。
比如以上面的例子为例,A和B的差集就是A-B={1,2},也就是除去A和B的交集,剩余A的元素。
综上所述,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了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等等,这些运算常常被用在各种应用数学,如数论、图形学、集合论等等。
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后,我们就能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并且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能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集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说课稿1(人教A版必修1)-说课稿-高考学习...
《集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说课稿1(人教A
版必修1)-说课稿-高考学习...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
——并集、交集
从容说课
本课是集合的运算,要求我们带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抽取用数学符号表示实际问题,再拓宽到数学化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到理性来研究问题、认知世界的意识.本课主要是建立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并集、交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逐步读懂集合的语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有关集合并集、交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3.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并集、交集的求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了解并集、交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通过对并集、交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探究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共性存在于个性之间,“并”能够产生特殊的集体,有包容现象,小集体可合成大集体.
教学重点
并集、交集的概念.。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课题简介各位老师、同学:您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集合的基本运算,本节课我选自人教版A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教学内容为第一章第一节,共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并集、交集这部分内容在集合这一章乃至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数学中几乎所有的集合间的运算都是以交、并、补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它不仅是后面学习解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组等内容的基础,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而且还是进行高等数学学习的基础.因而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教学目标鉴于本节课在教材中有着这样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考虑到高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依据新课程标准,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并集、交集的定义,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以及数形结合思想.2、能力目标通过对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Venn图、数轴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能力,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3、情感目标结合实际,让学生体会到集合在生活中的意义,从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并集、交集的定义,数形结合的思想;难点:并集定义中“或”的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设计意图:并集、交集这两个运算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在整个高中数学甚至高等数学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要进行集合间的这两种运算,就必须先正确理解并集、交集的定义.另一方面,数形结合思想是高考的四大思想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理解并集、交集的定义时,其中并集中的“或”的理解以及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对高一学生而言是一大难点.至于如何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做详细说明.二、教学方法(一)教法分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合本节课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我主要采取以谈话法为主,探究法、讲练结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二)学法分析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知识,又鉴于这是一堂概念课,部分性采取了反馈练习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知识并掌握学习方法.(三)教学教具彩色粉笔在部分地方恰当的使用彩色粉笔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使得重点突出.三、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①创设情境,②探究新知,③范例讲解,④变式练习,⑤总结提炼,⑥布置作业.(一)创设情境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我从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你们记得自己母亲的生日吗?引起学生的注意、参与性和积极性.从而继续提出问题:当你母亲生日那天,你父亲送了四朵不同颜色的花,有红,黄,蓝,紫,而你也送了四朵不同颜色的花,有橙,黄,粉,紫.那么你的母亲一共会收到哪几种颜色的花呢?(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回答出来)继而引导学生分别把父亲、你以及母亲有的花色用集合来表示,就会得到集合{}A=红,黄,蓝,紫、{}B=橙,黄,粉,紫和{}C=红,黄,蓝,紫,橙,粉,并问学生母亲收到的花色最多的是哪几种呢?得到集合{}D=黄,紫.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集合的掌握,也为引出本节课题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集合C、D是通过集合A、B得到的,也就是通过两个已知集合生成出一个新的集合,而这样的运算我们称为集合的基本运算,从而轻松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体现了“生活数学化”的理念.(二)探究新知1. 并集(定义引出讲解)问学生:集合C是怎样通过集合A、B得到的呢?根据苏格拉底的诱导思想,我将引导学生通过venn图观察发现得到集合C由集合A、B中的元素集合而成的,并且相同元素只取一个.从而引出并集的定义。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高中新课标A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
根据教材结构及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和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畅谈学习收获和遗憾,使学习的氛围和谐,在和谐中发展。
难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区别于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接下来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四、教学方法与学法《公仪休拒收礼物》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关于《公仪休拒收礼物》说课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本节课采用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对集合的基本关系适当的复习回顾以作铺垫,对交集与并集采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分析,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启发式,观察的方法与数学结合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习。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doc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doc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集合与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基础上来进行的,本节主要学习内容是集合并集、交集与补集的定义、符号和各自的求解,为以后学习函数的表示内容做学问预备。
因此本节课在学问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集合语言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简洁、精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因此只有把握和理解集合的基本学问,才能进一步刻画函数概念。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了以下目标:〔1〕学问与技能:理解集合并集、交集与补集的定义和各自的求解。
培育学生类比、分析、归纳的能力,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问题情境,归纳概括并集、交集与补集的定义;通过学习Venn图画法,进一步培育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集合运算解决学生身边实际具体事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育数学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根据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上述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已有学问的储备,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重点:交集、并集与补集的定义、表达方式和各自的求解,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
难点:交集、并集与补集的概括和求解。
二、学情学习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肯定的数学基础,对集合有了初步的认识,规律思维从阅历型逐步走向理论型进展。
高中生好奇心强,渴望明白原理、知道方法,同时他们也盼望得到平等的沟通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
三、教法学法1、教法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3、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纳以启发式引导法为主,问答式教学法、反馈式评价法为辅。
教学中,教师细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索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索,通过学习Venn 图画法,培育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最终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08级数学(2)班的xx,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课题是集合的基本运算,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一、教材分析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高中新课标A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
根据教材结构及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和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
难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区别于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接下来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对集合的基本关系适当的复习回顾以作铺垫,对交集与并集采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分析,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启发式,观察的方法与数学结合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习。
那么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五、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引入主题问题1、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由此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集合的基本运算,并让学生观察这样三个集合集合A={1,3,5}, B={2,4,6}, C={1,2,3,4,5,6} 并让学生思考集合A、集合B并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对以上集合的观察、比较、分析、学生容易得出集合C里面的元素由集合A或B里边得元素组成,像这样的关系我们把它叫做并集,得出并集的概念后我会引导学生发现并集里边的关键词“或”字,(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或”字的理解,我会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书记或主任去开会,这里有三层意思:(1)书记去开会,(2)主任去开会,(3)书记和主任都去开会类比这个例子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并集中“或”的三层意思)引入并集的符号“∪”,并用数学语言描述A与B的并集:或}介绍Veen图通过对书上例4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当求解并集时出现相同的元素我们只能算一次,这是由集合的互易性确定的,由此复习了集合的互易性,再对例5的讲解,让学生会用数轴来求解并集,学生学习了并集含义之后,我会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问题2:除了并集之外,集合还有其他的运算吗?并让他们观以下的集合:A={1,2,3} B={3,,4,5} C={3} 让学生类比并集的方式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集合C里面的元素在集合A且在集合B里面,像这样的关系我们把它叫做交集,引导学生发现交集里面的关键词“且”,介绍交集的符号“∩”用数学语言表示交集:且};介绍Veen图对书上例6 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集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是学的兴趣,并学会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两个集合的交集,例7:让学生了解当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即两个集合没有公共部分的时候,他们的交集不是不存在,而是他们的交集为空集,由此复习了空集的概念,让学生完成书上的练习,1、课堂练习,反馈信息。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课题介绍(集合的基本运算)选自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第三部分集合的基本运算.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此部分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集合的两类基本运算——并集和交集,是对集合基本知识的深入研究.在此,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认识并掌握集合的两种基本运算.集合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
只有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才能进一步刻画函数概念.可见,此部分的学习是以后研究函数的必然要求.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定义,掌握并集和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与交的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对并集、交集定义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3)情感目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3、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并集和交集的定义、符号,以及各自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难点:并集和交集定义的概括,并集和交集的求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并概括出并集与交集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采用类比思想,在集合之间关系和实数之间关系相似的情况下,联想实数的基本运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集合是否也能进行基本运算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且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观察以下实例,探索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2、展示新知(1)在同学们对给出的几组集合有一定的认识之后,老师提出从集合元素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根据其共同特征,归纳概括并集的定义.此环节为本堂课的难点之一,重在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可通过引导和补充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带引学生进行突破.给出定义之后,及时提出问题:怎样将这个定义理解透彻让学生分析定义,指出需要抓住定义的重点,比如一些关键词:所有、或.引出并集的概念。
北师大版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中的《集合的基本运算》一章节。
在这个章节中,主要介绍了集合的定义及基本运算,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补集),以及集合运算的性质和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理解集合运算的性质及其应用;–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的理解与掌握;–集合运算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准备:–北师大版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教材;–讲台;–筆記工具;–平板电脑或投影仪。
2.学生学习工具准备:–学生用书;–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安排1. 导入(5分钟)•引入集合的概念:请学生回顾一下他们在小学学过的“分类”的知识,例如:小学时学过的把动物、植物、水果等进行分类的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类其实是一种集合,集合就是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所组成的一组对象。
2. 新课讲解(30分钟)•概念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集合,如“所有同学的姓名”、“所有班级的花名册”等,引出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交集例子,并讲解交集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通过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交集的含义。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数学1》必修(P8)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集合的基本运算》。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A版▪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节,学习了集合基本概念之后紧接着要学习的内容。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时,就离不开集合以及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运算,即求集合的并、交、补集,运算结果仍然是集合。
其中,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挖掘题设条件,结合数轴或图形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概念的理解及运用;难点在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2.情感目标(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体会类比的作用.(2)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三.教学方法分析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打算采取以下方法:借助Venn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和讨论,来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同时,借助投影仪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
四. 教学过程设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问题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
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1,3,5},{2,4,6},{1,2,3,4,5,6};===A B C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高中新课标A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
根据教材结构及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和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畅谈学习收获和遗憾,使学习的氛围和谐,在和谐中发展。
难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区别于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接下来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四、教学方法与学法《公仪休拒收礼物》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关于《公仪休拒收礼物》说课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本节课采用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对集合的基本关系适当的复习回顾以作铺垫,对交集与并集采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分析,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启发式,观察的方法与数学结合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习。
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8
四.教学过程分析
复习回顾:
1.集合的有关概念与表示
•(1)集合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集合元素的特征是什么?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是什么?
•(4)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有哪最新些版整?理ppt
9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 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 合A、B之间的关系吗?
1)通过与实数加法的类比,结合教材中 的实例,直观感性地引入并集、交集、补集的 概念;
2)通过三种数学语言的转化,加深对三 个概念的理解,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触发学生的思 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最新版整理ppt
7
三.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得、整理、贮 存、运用知识和获得能力的过程,所以本节 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分析,让他们在亲身实践、自主探究的过 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 A={4,5,6,8},B={3,5,7,8},
C={3,4,5,6,7,8} (2) 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
C={x|x是实数}
最新版整理ppt
10
设计意图:
❖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学生思 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涉及到的两组集合具体而又简单,便于 学生观察,分析,进而树立他们的自信 心以及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得出结论,从而得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课稿
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课稿第一篇: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课稿集合的基本运算讲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交集、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际与并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举例归纳出交集、并集的概念,以及使用Venn图及数轴表示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体会数学通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难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它们符号之间的区别于联系。
三、教法、学法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首先复习集合的概念与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2.讲解新课(1)并集:观察下列各个集合,让同学们思考集合A、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①A={1,3,5}B={2,4,6}C={1,2,3,4,5,6}②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经过分析可得出,在上述两个例子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都具有这样一种关系: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由着可以引导学生得出并集的概念: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即A∪B={x|x∈A或x∈B} 注意:两个集合的并集,其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不过其中重复的只能看作是一个元素(集合的互异性)。
学习完集合并集的概念后,我会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加深同学们对并集概念的理解:例1:设A={4,5,6,8},B={3,5,7,8},求A∪B。
分析:由于本题较简单,可直接利用并集的概念求解,注意集合的互异性。
解:A∪B={4,5,6,8}∪{3,5,7,8}={3,4,5,6,7,8}例2:设集合A={x|-1分析:由于本题涉及到不等式,可以在数轴上把不等式表示出来,再求解。
解:A∪B={x|-1(2)交集:仿照并集的概念,提出集合之间是否还有其他的运算,由此提出交集的概念: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集合的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集合的运算”在现代数学教育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接触集合论概念的重要篇章。
在数学体系中,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后续数学课程,如代数、几何、概率论等的基础。
本文主要围绕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补集以及对称差等内容展开,通过这些运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作用与地位集合的运算在数学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它既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重点,也是高中数学集合部分的基石。
通过对集合运算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基本的集合观念,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集合的基本概念:了解集合的定义,区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的表示方法:学习常用的集合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集合的运算:掌握交集、并集、补集、对称差等基本运算及其性质;- 集合运算的应用: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描述集合;(3)熟练掌握交集、并集、补集、对称差等集合运算,并了解它们的性质;(4)能够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对集合运算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运算;(2)难点:集合运算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集合运算的本质,理解集合运算的规律,同时,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他们对集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集合的运算这一部分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集合运算说课稿
-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我会在问答环节中引入竞争机制,比如设置“快速回答”环节,奖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演示与实操法:
- 在讲解集合运算的规则时,我会通过板书进行直观演示,同时配合教具或多媒体工具,如Venn图,来形象化集合运算过程。
-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亲自绘制Venn图并完成集合运算的练习,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直观感受。
-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全班进行点评和讨论。
4. 互动答(10分钟)
- 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采用问答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
-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纠正错误理解,巩固正确概念。
5. 实践练习(15分钟)
-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4)了解集合运算中的德摩根定律,并能够运用它简化集合运算过程。
(5)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符号运用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集合运算的定义、性质和规则,这是理解和应用集合运算的基础。
(2)难点是集合运算的符号语言表达,尤其是德摩根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转换思维模式和符号运用上可能会遇到困难。
-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亮点:
-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实践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 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七、我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此课
(1)作用与地位
集合运算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在高中数学的体系中,集合运算作为连接代数与逻辑的桥梁,其地位尤为重要。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本111班韦艳媚学号03号。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集合的基本运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交、并、补的运算,要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去理解交、并、补的含义,是在学习集合关系的基础上自然引出的知识,是集合内容里边的核心内容,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与其他内容很容易交汇出题的知识点,经常作为知识的载体出现。
(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溶为一体,为落实这几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学生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并集与交集,弄清“或”、“且”的含义。
2、学生理解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了解全集的含义、集合A与全集U的关系。
3、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间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补集的思想也尤为重要。
4、通过使用符号表示、集合表示、图形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引导学生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三)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利用维恩图与数轴进行交并补的运算,难点是弄清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说教学法本节课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采用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用具:彩色粉笔、幻灯片、投影仪三、教学过程采用“为什么,怎么教”的教学模式,“为什么”: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怎么教”:我设定了以下六个教法学环节:1、创设情境,故温知新引用学校举行运动会,通过上次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将参加足球比赛和参加跳高比赛分别看作集合A与集合B,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将两个集合的所有可能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同时我也将于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本课有关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进入学习的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介绍
选自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第三部分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此部分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集合的两类基本运算——并集和交集,是对集合基本知识的深入研究.在此,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认识并掌握集合的两种基本运算.
集合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因而只有掌握和理解了集合的基本知识,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才能进一
步刻画函数概念.可见,此部分的学习是以后研究函数的必然要求.
2、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定义,掌握并集和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与交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并集、交集定义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情感目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3、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并集和交集的定义、符号,以及各自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难点:并集和交集定义的概括,并集和交集的求解.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并概括出并集与交集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了集合以及集合的基本关系,作为后一节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是没有障碍的,因此我将如下设计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采用探索式教学方法,利用讲授法、练习法相结合,由浅入深进行教学,以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2、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分析,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兴趣.
3、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采用类比思想,在集合之间关系和实数之间关系相似的情况下,联想实数的基本运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集合是否也能进行基本运算?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且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观察以下实例,探索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
(1)A={1,3,5},B={2,4,6},C={1,2,3,4,5,6};
(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
2、展示新知
(1)在同学们对给出的几组集合有一定的认识之后,老师提出从集合元素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根据其共同特征,归纳概括并集的定义.此环节为本堂课的难点之一,重在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可通过引导和补充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带引学生进行突破.给出定义之后,及时提出问题:怎样将这个定义理解透彻?让学生分析定义,指出需要抓住定义的重点,比如一些关键词:所有、或.
(2)在学习了并集的概念后,再引导同学们观察并集的Venn图,观察重合的那一部分,让同学们思考此部分所代表的元素有何特征,与两原集合有何关系,通过同学们思考得出交集的概念,然后分析概念以及做出Venn图,加强印象和理解.
(3)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定义的认识,给出交集定义之后,采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区分并与交的符号表示,以免做题时混淆.最后综合集合的并与交,通过比较,总结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他们的思维不囿于固定程式或模式,能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灵活地记忆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此特例还说明Venn图是表示集合的很好的工具,但定义中的Venn图只是一般形式,并不是唯一的.集合的形态多样,集合的并与交会随着集合内容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改变.
3、例题讲解
知识注重应用.因而,当这部分知识讲解完后,我将通过两个例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1 (1)设A={4,5,6,8),B={3,5,7,8),求A∪B.
(2)设集合,集合,求A∪B.
设计意图:例1是关于并集的题目,分别为离散型和连续型的题,其中(1)是考察集合的互异性,重复元素只计一次,(2)为考察做题的方法,数轴的应用. 例2 设平面内直线上点的集合为,直线上点的集合为,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与位置关系.
设计目的:新知识的应用,感受集合语言的简洁性.
4、课堂练习
根据夸美纽斯的教学巩固性原则,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例题讲解后,通过抽个别同学上黑板演算,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完成练习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讲解内容作适当的补充提醒.
5、课时小结
总结是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揭示规律的重要环节,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新知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更优的知识网络.本节课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带引学生经过比较归纳并集和交集的联系与区别.
6、作业布置
(1)为了复习并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做书上A组6,7,8题.
(2)为了强化认知,请同学做书上B组1,2,3题.
(3)思考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使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而最后的思考题实则是连接下堂课的纽带.另外,教师还可以从作业里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四、板书设计
为了使整个课堂内容重点突出,我如下设计板书:多媒体呈现导入以及课本全部知识,黑板上我讲仅写符号语言以及例题的分析,在我分析完后,就用多媒体展示解答过程,这样可以
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知识以及掌握解题的规范性.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多媒体投影
1.并集:符号语言……
2交集:符号语言……
例1:……
分析:
例2:……
分析:
课堂练习
总之,本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素质,尽量做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翁,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