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导学案归去来兮辞3新1765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学习目标】
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创作
作风
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3、掌握“胡”“奚”“焉”“曷”“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来”文言虚词用法
【重点难点】
1.通大意,掌握文言字词,进而理解背诵。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课前案
一、有关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
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诗歌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等。

《归去来兮辞》就是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时。

二、有关“辞”的知识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

三、知识积累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芜()惆怅()衡宇()盈樽()轻。

4.归去来兮辞 导学案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4.归去来兮辞 导学案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梳理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知识链接】1.作者、背景知识(见创新设计)2.辞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课前学习】1.结合注释完成序言部分填空题。

(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幼稚盈.(满)室,瓶.(盛粮食的器皿)无储粟,生生..(轻快的样子)有怀,..(维持生活)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求之靡.(无,没有)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因为)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造..(思念的样子)有归欤.(语气词)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作勉强)所得。

饥冻虽切.(急迫),违己交病..(做官),皆口..(身心都感到痛苦)。

尝从人事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感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庄稼成熟),当敛裳宵逝。

寻.(不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2.阅读小序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陶渊明为什么要出仕当官?(用原文中的话回答)①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②幼稚盈室,瓶无储粟;③生生所资,未见其术;④亲戚多劝其为长吏。

(2)陶渊明能够成功出仕的原因有哪些?①会有四方之事;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叔父的推荐。

《归去来兮辞》精品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精品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目标: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3.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

走进陶渊明一、初读课文弄清音韵节拍1、本文以六字句为主,六字句七字句一般读作三个节拍。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拍舟飘飘而吹衣既自以心为形役富贵非吾愿乃瞻衡宇问征夫以前路2、辞是古代一种文体。

要求押韵。

请在找出所有的韵脚,并有换韵的地方作出标记。

第一段韵脚:第二段韵脚:第三段韵脚:第四段韵脚:二、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情感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三、悟读课文领悟归隐情绪“归去”两字是文眼。

围绕这两字作者字里行间谈到了:(1)从何而归去(2)为何要归去(3)如何归去(4)归去以后如何(5)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一)悟读第一段――为何归去1、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陶潜此时却不愿为官,那么陶潜为何辞官归田(归去)?请依据文本作答。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自慰→“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3、陶潜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你能找出你所知道的他的相关诗句证明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小结: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归隐情结。

(二)悟读第二段――如何归去;归去以后如何如何归去1、作者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你能想象出此时作者怀有怎样的心情?(想象诗人此时的外貌、神态、言行、心理等,边读边想,便能逐渐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乐同叹,同悲同喜)这样的心情在下文哪几个句子中还可以看出?回家的过程――先乘船,后上陆。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课题:必修五第四课《归去来兮辞》设计人:审核人:日期:【学习目标】1、熟读文章,了解辞的体裁特点,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2、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熟读文章,理解文意。

【学习难点】从作者辞官到归家的经过了解本诗的主题及陶渊明的人生志趣。

【预习案】一、作家作品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评《古文学余》),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是助词,兮,语气词。

《归去来兮辞》获奖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获奖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获奖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学习内容《归去来兮辞》三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2、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3、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1、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学法指导1、提前预习,结合注释并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反复诵读课文,直至熟读成诵。

3、参考导学材料,自主学习导学过程自主空间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和辞的文体特征2、诵读正音,整体感知3、研读小序,了解小序的内容和作用【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

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

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作者的代表作: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写作背景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归去来兮辞》参赛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参赛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160;教师寄语:抛去世俗的喧嚣,归去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凉160;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汩汩而过……【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160;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学法指导】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结合背景介绍及课本注释,理解并翻译文意。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一、作家作品160;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160;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160;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60;160;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160;160;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严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

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

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160;160;3、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逍遥游》导学案1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逍遥游》导学案1
互动与展示
3、疏通、积累
通假字:
冥——溟反——返知——智已——矣
辩——辨而——耐有——又
重点实词(单音词):
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
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
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
重点生字
抟坳蜩舂蟪蛄斥鴳
四、整体感知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自学与诊断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1、完成练习册课内部分。
2、完成练习册基础训练1——6题。
总结与升华
六、布置作业
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写的事物的“所待”。
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设计
(大)(小)
鲲鹏海运水击三千里野马、尘埃以息相吹
持扶摇培风芥覆杯水于坳堂
大舟水之积蜩学鸠(适莽苍、百里、千里具粮各别)
皆“有所待”
庄子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导学案.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导学案.doc
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其实是

一种乐天安命、追求精神口由表现。
品读、
5、学生再次齐读全文。
感悟、
五、课堂小结:
思想升
陶渊明是超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

冇“羁鸟恋山林,池鱼思故渊”的焦急迫切;冇终于冲破“尘网”、
学生感
挣脱“樊篱”的欢欣鼓舞;有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欢畅喜悦;有
4、背景介绍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6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
学生思考、做笔记。
学生
做笔记,
识记,
理解
作,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2天,就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r就辞官回家,躬耕陇田,为此写下此文,并从此不再出仕。
5、文体介绍:
文体: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创造岀来的一种新诗体。
特点:形式自由,句式整散结合,四句为一小节,以—六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
3.文本分析,思考:
(1)、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2)、陶潜辞官归山的原因是什么?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自责、自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自恕、自慰〜“己往不谏,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3)、思路提示
1第一段:归一一悲一一追一一非。
2第二段:衣一一微/奔一一门一一存一一樽/颜一一安一一关——观——还——桓。
3第三段:游一一求一一忧/畴一一舟/丘一一流一一休。
4第四段:Z—期—籽—诗—疑。
(4)、学牛.朗读诗歌。
■自
由朗读
再读,

归去来兮辞(并序)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节要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2、疏通文意,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有关“辞”的知识。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

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芜()惆怅()衡宇()盈樽()轻飏()熹微()眄庭柯()壶觞()矫()首盘桓()崎岖()出岫()西畴()窈窕()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

(1)于时风波未静(2)尝从人事(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悦亲戚之情话(5)幼稚盈室(6)于是怅然慷慨(7)恨晨光之熹微(8)将有事于西畴4.找出下列各句中词性改变的词语。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2)眄庭柯以怡颜(3)倚南窗以寄傲(4)审容膝之易安(5)园日涉以成趣(6)乐琴书以消忧(7)或棹孤舟5.说明下列各句中的句式特征(1)皆口腹自役(2)复驾言兮焉求(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遂见用于小邑(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将有事于西畴(7)农人告余以春及(8)乐夫天命复奚疑(9)以心为形役【反馈矫正】2.Wú chàng héng zūn yáng xī miǎn kē shāng jiǎo huán qí qū xiù chóu yǎo tiǎo3.(1)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导学案: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导学案: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3.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

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有先例的田园诗。

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

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逍遥游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逍遥游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自学与诊断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题
检测与纠错
五、分析、理解第一段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
抟(tuán)
坳(ào)
蜩(tiáo)
决(xuè)起而飞
抢(qiāng)
小知(zhì)
斥鴳(yàn)
数数(shuò)然泠(líng)然
精讲与点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3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胡、奚、曷、焉、何”等疑问代词的用法,“行、引、乘、策”等词的意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欣赏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用典自然,想象丰富。

3.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作家作品简历: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一类是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组诗等。

课文背景:陶渊明义熙元年(405)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

据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县吏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资料卡片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

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

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充分突出了这种文体的特点,利用这种特点为内容的表达服务。

如他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就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这种铺陈是分清主次、有所选择的。

在句式上,整饬对仗之中又包含参差错落。

作者将满腔的感情都寄寓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之中,词采华美、音韵和谐却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鲜明地突出了辞赋在词采和音韵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导学案归去来兮辞3新176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导学案归去来兮辞3新1765
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互动与展示
(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拐杖;今义:搀扶老人。)
(6)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2)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有时)
(3)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5)策扶老以流憩(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6)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愉快)
(7)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用作动词,抚琴、读书)
2.如何理解“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中的“化”和“天命”?
“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这一句反问的语气坚定地表明了自己“乐天安命”的思想,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可谓卒章显志。
、一词多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学习难点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结合课文一般可从背景简介、作者简介、基础知识要点三大部分检查点评学生的预习任务;根据课时特点,侧重点有所不同)
这首诗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逍遥游1》导学案3 新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逍遥游1》导学案3 新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逍遥游1》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5编号:励志语言:课题:逍遥游时数(第周第 3 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学习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三自然段。

2、掌握重要文言现象。

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合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掌握重要文言现象互动与展示目标二:【导练】1.一词多义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齐谐》者,志怪者也博闻强志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之者谁圣人无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3、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郑人有且置履者学习难点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目标一:【导读】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导练】1.词类活用: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虽然,犹有未树也彼于致福者2.文言句式:彼且恶乎待哉3.古今异义:虽然古义:今义:无功古义:今义:学生试着翻译全段(分两组:一组翻译“故夫知效一官……虽然,犹有未树也。

”一组翻译“夫列子御风而行……圣人无名。

”)自学与诊断【导思】2.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3.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4.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举“效”“比”“合”“征”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对比,说明这些人虽有区别,达到了相当的境界,但都不免有所待,从正面直接阐明逍遥游的境界。

精讲与点拨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复前行,欲穷其林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两鬓苍苍十指黑现实生活中这种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脱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幻想。

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私利之心和不合时段与身份的杂念,勇敢面对生活。

检测与评价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达标检测题检测与纠错目标三: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课堂小结: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二)名词作动词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三)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四)形容词作动词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五)使动用法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总结与升华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陈情表》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陈情表》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编号:励志语言:课题:陈情表时数(第周第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文章写作背景。

2、了解本文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合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掌握重要文言现象互动与展示(一)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2、释题:出处:《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

《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

3、写作背景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长大。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

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

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

1、给下列字词注音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应(yìng)门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非臣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宠命优渥(wò)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过蒙拔擢(zhuó)盘桓(huán)气息奄奄(yǎn)(yǎn)“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高二语文教案《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高二语文教案《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课文背景知识】1.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学习中应了解作者为什么辞官归田,鄙弃官场,以及热爱田园之情2.《归去来兮辞》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代表了陶渊明散文的基本特点试概括他散文的特点3.陶渊明是古代文人心目中的一个偶像,他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还有没有积极的意义?【重点难点讲解】重点难点1.五个疑问代词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2.词类活用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3.特殊句式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还出去干什么呢?”)4.一词多义虚词:①之②以③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④而⑤来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实词:①行②引③乘④策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3.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训练突破1.陶渊明回家时的心情训练1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隐土情怀?点拨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美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2.阅读课文,体会作者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训练2 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点拨2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3.了解陶渊明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互动与展示
(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拐杖;今义:搀扶老人。)
(6)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学习难点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结合课文一般可从背景简介、作者简介、基础知识要点三大部分检查点评学生的预习任务;根据课时特点,侧重点有所不同)
这首诗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古义:因此;今义:承接连词。)
(7)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古义:做官;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8)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古义:小孩;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实词:
3.一词多义
(1)乘(2)策(3)审(4)委(5)将
读悟第1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夸父弃其策(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引申为驯养)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总结与升华
3.辞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
从该辞的序及辞的第一段,我们均清楚可见,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却只言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已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昨非”,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有樽,差足问慰;写涉园之景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引申为暴政)
检查点评背景简介、作者简介、基础知识
自学与诊断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1.通假字
(1)乃瞻衡宇(通“横”,横木)
(2)景翳翳以将入(通“影”,日光)
2.古今异义
(1)知来者之可追(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2)将有事于西畴(古义:耕种之事;今义:有事情。)
重点问题预设需结合学生的学情;难点问题生成需结合课文核心内容;注重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及时点拨与补充实词:
精讲与点拨
4.词类活用
(1)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
2.如何理解“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中的“化”和“天命”?
“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这一句反问的语气坚定地表明了自己“乐天安命”的思想,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可谓卒章显志。
、一词多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语段扩写
在陶渊明的笔下,回归田园的路是急迫的,又是潇洒的,请选择其中的几句话或一段话进行扩写。
要求:文笔流畅,有细节描写,要写出陶渊明回归时的喜悦心情,但不能写成对文章的翻译,重在写出文章的神韵。。
课后反思:
(2)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有时)
(3)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4)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5)策扶老以流憩(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6)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愉快)
(7)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用作动词,抚琴、读书)
(8)悦亲戚之情话(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9)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羡慕)
(10)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傲的情志)检来自测与评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题
检测与纠错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中的“三径”“松菊”有何特殊用意?
“三径”是隐士住处的代称。这里作者有其来比喻自己的院落,借用典故,表现自己的心志。“松菊”是托物言志,借松菊的意象寄寓自己的隐逸情趣,表现了他的清高人品。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作者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径中的松菊,又使他欣慰自己本性的犹存。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5
编号:励志语言:
课题:归去来兮辞时数(第周第3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
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学生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