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最新编辑教材第9课秦统一中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2.教师总结归纳:(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4.教师讲述: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5.问题探究: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试比较秦朝的郡县制与周朝分封制的不同?提示:目标导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2.教师补充: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来归纳.(1)文化上: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文字图片)(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展示教材第44页的统一货币图片)②统一度量衡.(展示教材第45页的“铜量”和“铜权”图片)③车同轨、修驰道.(3)军事上:①开凿灵渠.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三、课堂总结;;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秦统一中国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等问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认识到统一是历史意义,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过程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
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人物:赢政(3)都城:咸阳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
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问题思考(p.46)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建立郡县制。
(学生阅读(p.46)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巩固统一的措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9课教案 秦统一中国-学习文档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材料式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9课吧!
课堂探究
板块一 秦灭六国
(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先后灭掉了哪些诸侯国?
(2)秦朝建立者是谁?定都何处?秦国和秦朝有何不同?
(3)秦于何时完成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原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渴望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增强人才,委以重任,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教学目标
板块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完成下列历史小品:《朝会》
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秦王:寡人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打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今与大家商议,国君该如何称呼?
李斯:(满脸堆笑)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比。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引出本课内容:秦统一中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内容涉及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秦始皇的改革措施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建立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统一国家的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过程,秦朝的统一六国,秦始皇的改革措施。
2.难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内外的改革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国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秦国的框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1.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2.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认识秦的统一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4.正确评价秦始皇。
三、自主学习(22分钟)
自主学习一:秦灭六国
1.灭六国的背景
2.秦朝的建立者、建立的时间、都城
3.秦统一的意义
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题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2.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认识秦的统一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4.正确评价秦始皇。
教
学
重
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
学
难
点
分析秦巩固统一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齐读课本的红色文字并思考问题
齐读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秦灭六国”
的相关知识。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1.阅读课本“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内容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1.阅读课本“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解决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3分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 势。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 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和意义;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疆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秦朝形势图》,指出秦的疆域,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一)、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我们把兵俑放在地图中,大家观察一下,兵俑面朝哪个方向?”为什么要朝向东边呢?这个和秦统一中国有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下第九课的内容《秦统一中国》”(二)、讲授新课一、秦灭六国:1. 秦灭六国的原因:指导学生看书,归纳,从人心、经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师: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121年,在不到10的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灭了六国以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理范围大为拓展。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意义【教学难点】焚书坑儒【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二、新课学习(一)秦灭六国教师: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
(基础)学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军事优势)学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人心所向)学生: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社会趋势)学生:秦王嬴政雄才大略。
(个人因素)教师:秦统一六国采取的措施?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即位后为灭六国。
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
学生: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多媒体展示秦战六国图示教师: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技能型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学生: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二、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和秦长城、灵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秦完成统一的条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历史挂图、绘制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和时空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和“千古一帝”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巨大,秦朝的影响深远。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难点:焚书坑儒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兵马俑、万里长城、秦始皇的图片及雕像,配合古筝音乐《平沙落雁》教师:图片中是描述那位英雄人物以及他的功绩?学生:秦始皇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你所知道的秦始皇。
归纳小结,引入课题,剖析课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六合一统,彰显霸气教师:秦王嬴政为什么能够“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呢?展示:“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秦)李斯教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学生: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疆土不断扩大,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由来吗?学生:长平之战,秦国名将白起活埋赵国降卒40万,赵国的壮丁几乎在此役中死尽。
七年级上册 历史 第四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秦统一六国的基本史实,包括秦统一的时间、顺序、建立者、都城等。
-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如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等,并理解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 能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历史规律和意义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 运用比较法,对比秦统一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加深对秦统一意义的理解。
- 组织学生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秦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增强民族自豪感。
- 理解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对中国古代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到统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例如,统一后的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能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有利于促进各地的交流与发展。
-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
这些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加强了秦朝的统治,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例如,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避免了分封制下诸侯割据的局面再次出现;统一文字使得政令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顺利传达,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更加便捷。
2. 教学难点- 对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讲解秦国从崛起、统一六国到建立秦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雄才伟略以及秦朝的短命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历史图片,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过程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秦国崛起的原因、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短命原因,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国崛起的原因,掌握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认识秦朝的短命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崛起的原因,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短命原因。
2.教学难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短命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国版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秦国崛起的原因,如商鞅变法、地理位置等。
引导学生关注秦国崛起的过程,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讲述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4.巩固(5分钟)针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设计一些问题,如“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哪些国家被灭?”等,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全国的过程,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或分组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感知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学习,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难点】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秦灭六国的时间、顺序?2)、秦灭六国的意义?3)、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机构、职责?4)、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经济文化上采取什么措施?5)、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在交通上采取什么措施?6)、说出秦朝疆域四至?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战国连年战争,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远交近攻,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嬴政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至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这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_______的基本模式。
3.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4)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5)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______和____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______,东到______的“__________”。
(6)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合作探究】1.秦灭六国的原因有哪些?2.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4.谈一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当堂达标】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A.楚国B.燕国C.韩国D.齐国3.右图为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行政机构示意图,它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A.周B.秦C.商D.夏4.《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丞相,樗(chu)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弄清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懂得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
2.掌握秦统一中国后所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统一的措施制度。
2.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情感态度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巩固秦统一的措施制度教学难点秦统一的历史背景及巩固措施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谈话引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你能用具体的历史史实加以解说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自夏朝建立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历经商西周三朝,创造了高度文明的青铜文化。
到东周时名义上是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实则为诸侯所把持控制朝政,到其后期,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土崩瓦解,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分裂为众多的诸侯国。
诸侯之间争战,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东周的分崩离析是如何结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去了解秦是如何统一,建立大一统的中国的,以及秦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制度来巩固统一的中国。
新课探究一、秦灭六国-----秦朝统一中国背景、过程及作用1.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探究与分享======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唐朝诗人胡曾《咏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人无人得坐家”材料二:缥缈黄河风渐远,熙熙攘攘涛声。
烽烟四起举刀兵。
七雄何乱战,五霸枉纷争。
材料三:商君变法“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根据的学历史知识,结合材料思考:①从材料一、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②材料中所描绘的场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③假如你是一位君王,面对现实,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结束当时的局面?④从材料三中,你又弄清了什么?⑤结合上述问题,你知道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有哪些?教师明确:从材料中,我们得知: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诸侯间混战,严重景程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人民渴望战乱结束,还人民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灭六国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通过课堂历史剧表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三、讲授新课【导入】创设情境:课前播放《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歌曲结束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第9课《秦统一中国》。
【讲授】一、秦灭六国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灭六国”的内容要注意讲清三点:一是秦灭六国的原因,二是秦灭六国的过程,三是秦灭六国的意义。
(1)关于秦朝统一的原因,首先要明确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首先要指明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
其次,要讲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之势已成,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
最后,要讲明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的统一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我们把兵俑放在地图中,大家观察一下,兵俑面朝哪个方向?”为什么要朝向东边呢?这个和秦统一中国有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下第九课的内容《秦统一中国》”【新课学习】第一篇章统一伟业1.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简述秦灭六国过程和秦朝建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2. 战国有七雄,为什么最终由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呢?•民心所向•秦国实力•秦王嬴政的作用((1)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3)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嬴政具有雄才伟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确的军事与外交政策。
)3. 秦灭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一时期呈现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统一中国
一、导入:
之前有看过这个图吗?这个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和年代尺一样,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
通过历史纪念表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中国历代王朝的建立时间及兴亡更替顺序。
请大家仔细观察中国历史纪年表,找到秦所在的位置。
观察下,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有关秦的历史信息?(秦朝建立于B.C.221年)还有吗?除了王朝建立的时间,我们还能从历史纪年表中获得什么信息呢?如我们刚所说的王朝兴亡更替顺序?秦之前是什么时期?
二、秦灭六国的背景及经过
春秋战国时期,也称之为东周时期。
春秋战国大家都知道吧,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描述这一时期的社会局势,你会用什么词语或句子?(动乱、动荡。
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你最渴望什么?和平。
)
哪位同学能结合这两张图片,具体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自B.C.770至B.C.221,历经500多年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处于战乱时期,诸侯争霸,百姓生灵涂炭。
因此和平,成了春秋战国老百姓的心声。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改变中国历史的伟人出现了,他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角,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一匡天下。
我们先来认识下秦始皇。
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统一中国的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楚或齐等其他诸侯国呢?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是秦统一中国?
1.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秦始皇雄才大略,任用贤才。
自B.C230年起,至B.C.220,秦始皇先后灭六国,统一天下。
请大家阅读“秦灭六国”地图,梳理秦灭六国的顺序。
猜一下,秦国为什么先灭韩国呢?一来韩国实力最弱小,二来离秦国最近。
而燕国刚好相反,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秦在灭六国的过程中使用了“远交近攻,先弱后强”的策略,这也正是秦始皇雄才谋略的表现。
B.C.221年,秦军军队势如破竹,齐王不战而降。
至此,嬴政统一全国。
对比前后两张地图,思考秦朝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
三、秦巩固大一统
历经10年战争,秦始皇终于统一了中国。
此时,秦始皇心情如何?激动。
用你们东北话怎么说呢?
秦始皇激动万分甚至开始居功自傲,于是他对大臣们说:“寡人一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翻译下,这段话什么意思。
秦始皇觉得自己统一了天下,这样的功劳是三皇五帝都无法匹及的,秦王的称号已经不配他的功劳了,于是嬴政自称“皇帝”,并且是“始皇帝”,希望他的江山能够传至万世而不绝,但是遗憾的是,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15年,就亡于秦二世。
但是“皇帝”制度被保留了下来,直至清朝末年。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
有没有同学认为,秦始皇此刻的心情不一定都是喜,也有可能有忧的呢?他忧虑什么呢?(嗯,有可能,国家经过战争,生灵涂炭,国家一片废墟,百废待兴,有可能)除此之外还有吗?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想一想,秦始皇在忧虑什么?商周为何没能传至万世呢?
分封制。
秦始皇还有其他忧虑吗?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想一想,还有哪些问题可能困扰着秦始
皇。
六国文字、货币不统一,这会给秦朝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呢?
阻碍交流、阻碍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危机秦王朝的统治。
为此,秦始皇该怎么做呢?请大家阅读教材,想一想,面对这样的一个现状,应该怎么做。
(板书秦国面临的问题)
分封制问题:
1.
2.郡县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个,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由秦始皇亲自任命,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这个制度,我们就称之为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影响深远。
与分封制的层层册封相比,郡县制的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在中央,为了防止大臣专政,秦始皇又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三公,由皇帝亲自任命,不得世袭,三公之下又设9卿,当然,这个9是一个虚数,三公之下还有很多大臣。
4.皇帝制度:国家所有的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秦始皇独揽大权,这样的制度,我们也称之为皇帝制度。
面对货币、文字的不统一,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后又发展为更为简单的隶书。
统一货币,统一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通用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长度单位、体积单位、重量单位。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在交通、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众多措施,巩固统一。
请大家阅读教材,补充完成表格,并思考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经过秦始皇的开拓与经营,秦朝疆域广阔,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四、秦始皇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