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始皇陵,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

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认识秦始皇,领略他为实现并巩固中国统一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新课探究一、秦灭六国1.【图片研读】2.【问题探究一】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答案提示:长平之战中,白起指挥秦军打赢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为日后秦统一中国扫清了道路;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问题探究二】结合图三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

并分析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答案提示:顺序: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史料研读】材料一“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2.【问题探究一】综上两则材料所述,秦朝建立后,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提示: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整本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承“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后接“秦末农民大起义”,是第三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课。

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大一统的开端,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的对象为我校七年级学生,经分析得出以下两个特点:1、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能积极参与探讨学习。

2、通过对春秋战国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战争对社会生产和人民带来灾难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文字和图片,知道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思想、经济等方面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运用史料进行论证,了解中央集权国家概念。

(史料实证)2.通过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战国时期纷繁复杂的局面是怎样结束的?在如此混乱的战国时期,七雄割据不断兼并,秦是怎样担当并完成统一的?(由此导入秦的统一)【设计意图】回顾学生在初中以及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可以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

两段完全相反的观点,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一)秦灭六国教师: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蠃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引出本课内容:秦统一中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①了解秦灭六国的经过及意义,知道秦能完成统一的原因。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②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

大家知道诗中的“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么?答案提示:嬴政;秦统一中国这首诗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

开篇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而后讽刺他追求长生,残暴无道的荒唐行为。

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史实。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观察地图思考,战国七雄中谁完成了统一大业,统一后又是如何巩固统治的呢?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1、问题探究: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要统一全国?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中国历史•七上》材料二“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战国载记》答案提示: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

教师指导:材料二解读:天下总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即使秦国不统一,也会有别的国家统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联系加强,相互依赖关系更为密切,统一称为历史的潮流,时人已有“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

②【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秦国统一?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主要讲述了秦王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秦的统一,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后来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第9课《秦统一中国》在这一单元中处于中心地位。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学习。

【学生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多为农民且常年外出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因此在课余里,查阅资料的途径较少,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再现历史形成浓厚的历史氛围,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深刻。

本课所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

本课距离现在的学生年代久远,学习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当时的历史情境,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尽可能的给学生展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感悟历史变化的过程,采用学习小组和排练课本剧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在探究和感悟中学会学习,并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的统一、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设问: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二、秦灭六国1.背景任务一:阅读教材P52内容,概括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使命?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材料二: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

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总结归纳:原因:①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春秋战国过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②商鞅变法,增强国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③秦王嬴政,积极筹划: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④嬴政用人,只重才能2.经过任务二:识读地图,指出秦灭六国的时间和路线,并说明秦灭六国采取的策略。

秦统一的原因识图,简述秦统一的经过和策略观图,理解秦朝统一的意义前比,理解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背景阅料,理解皇帝制度的内涵完成示意图,了解秦朝中央三公九卿制度的运行阅料,制作示意图,秦灭六国形势图秦灭六国时间和路线: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3年灭楚——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1年灭齐合纵连横形势策略:合纵连横、各个击破3.意义任务三:完成秦朝建立的基本概况,结合地图,概括秦统一全国有何意义?秦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建立者:嬴政理解郡县制的作用研料,归纳中央集权制的历史意义对比示意图,表格梳理秦朝和周朝统治制度的不同场设,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必要性观片、识读地图、阅读史料,简述秦朝在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建立原因任务一:秦朝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吸取哪些教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的原因: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的政治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 2.内容 (1)皇帝制度任务二:阅读史料,思考秦始皇是如何避免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状况的再现? 材料一:臣(廷尉斯)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教学设计4: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4: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教师: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秦灭六国1. 秦灭六国的原因:指导学生看书,归纳,从人心、经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师: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秦统一的意义:教师:“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示: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亡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时空观念:知道秦王嬴政灭六国的时间和先后顺序,知道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了解秦朝疆域的四至。

3.史料实证:掌握秦统一六国的史实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4.历史解释:认识秦统一中国的条件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内容。

5.家国情怀: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创建了流传后世的政治制度、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非常具有代表性,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这堂课,一起走进这个朝代——秦朝。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秦灭六国讲解过渡: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军一举全歼赵军主力40多万人,打赢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歼灭战,加速了日后秦统一中国的进程(一)统一的背景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52页,说说秦统一中国的背景。

学生回答: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教师点拨:统一的因素: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爱惜人才,实施正确的统一方略;最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统一成为历史必然趋势。

(二)统一的过程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结合“秦灭六国形势图”思考秦国是怎样完成统一大业的?学生回答: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教师提问:说说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体现了秦灭六国采取的是怎样的策略?学生回答:这一顺序体现秦灭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秦统一中国》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内容,也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本课具有承上启下作用,从时间来讲,秦朝结束秋战国时代的分裂割据;从空间来讲,秦朝完成了疆域的整合。

同时,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王朝,创立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此后汉承秦制,乃至整个封建时期都受到其深远影响。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的重点是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初中和高中课标共同界定的学习难点是“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课文从“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个子目进行编写,三个子目按照递进关系进行编排,时序清晰、脉络分明概述了秦朝建立过程、建制过程以及深远影响。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课文设计遵循课本子目编排顺序,深挖内在的逻辑结构:紧紧围绕“统一”这一关键词,整合教材创设情景,以“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建制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强化统一)”为显线,以历史人物秦始皇为隐线,凸显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议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

通过探究秦统一的原因、统一的措施、统一的意义,学会用时空观念理解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2.史料实证。

阅读史料、图片、地图,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3.唯物史观。

历史人物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秦始皇的事迹及他人的评价,指导学生理解历史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运用客观公正、一分为二、辨别功过的方法和原则评价历史人物。

4.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图示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从史实和史料中感知历史;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初步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教法学法: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直观教学,师生、生生合作探究学习。

采用直观图示法、材料分析法、设问导思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歌,结合李白的诗歌《秦王扫六合》,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一、秦完成统一【过渡】从歌曲中我们感受到是秦王是一位霸气十足的帝王,谈谈你心中的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解题:“秦王、扫、六合”突出本课主题“统一”,并让学生谈心中的秦始皇印象,对秦始皇有个大致定位。

【过渡】正是他承担起结束战国割据纷争的历史重任。

大家回忆一下战国七雄都是谁?前230—前221年,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灭掉六国。

记住灭六国的顺序了吗?老师教你一招“谐音记忆法”2、秦灭六国:通过“战国七雄”图片,在空间概念上再次了解七雄的地理位置,然后通过动态图片,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并用谐音记忆法帮助学生掌握秦灭六国的顺序,同时激发兴趣。

【过渡】这样秦完成了灭六国的统一大业,(板书:秦完成统一)下面大家看书p56,关于秦统一的几个知识点一起回答,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意义中强调“第一个统一的”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国家”是国家性质。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用10年时间灭了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形成了完备的官僚机构;在地方,推行群县制,中央牢牢控制地方。

为了巩固统一,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1.识记秦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聚焦关注点。

(二)讲授新课1.秦灭六国(1)教师活动根据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秦能统一天下的原因?(2)学生活动①广大民众期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社会趋势)②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势力。

(经济、军事基础)③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

(个人因素)(3)教师活动根据教材提示,完成秦统一的相关史事填写?(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概况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其地位。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6)学生活动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教师活动政治措施:措施1:建立皇帝制度措施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措施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影响深远。

3.统一巩固措施(1)教师活动文化措施:统一文字——小篆经济措施:措施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措施2:统一度量衡交通措施:措施1:车同轨、修驰道措施2:开凿灵渠军事措施:措施1:南征越族、北击匈奴措施2:修长城五、课堂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亲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2022年课标要求〖导论〗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

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内容要求〗1.3 秦汉时期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2.2022年课标解读⑴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⑵知道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做的贡献,知道汉朝与匈奴战与和的关系史实。

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

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主要内容有:秦灭六国的原因、秦朝的建立、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朝的疆域和民族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统一国家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地图和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和过程,掌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统一国家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和过程,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教学难点:秦朝的疆域和民族关系,统一国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材:准备《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教材。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六国之间的纷争和秦国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认为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秦国灭掉六国,最终统一中国的历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

秦始皇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秦朝统一中国的时间节点,理解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2史料实证:通过解读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的过程和原因。

3历史理解: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4历史解释: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5人文素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原因。

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括历史地图、秦朝文物图片、历史文献摘要等)。

教材配套的历史小故事和案例。

网络资源(如相关纪录片片段、学术讲座视频)。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秦朝文物图片或历史地图,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问题探究法: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原因和意义。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分析史料,总结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影响。

4讲解与讨论结合法: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学生讨论并分享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秦朝文物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朝文物图片,如兵马俑、秦长城遗迹等,引发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这些文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秦朝是如何统一中国的?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新课教学1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背景介绍: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和战争频繁的情况。

统一过程:详细讲解秦朝通过商鞅变法、连横合纵、远交近攻等策略逐步统一六国的过程。

结构图示:```秦朝统一过程├──背景:春秋战国分裂├──商鞅变法:强国基础├──连横合纵:外交策略├──远交近攻:军事策略└──结果:六国归一,秦朝建立```2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经济因素:分析秦朝时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形态的变化对统一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讲解秦国从崛起、统一六国到建立秦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雄才伟略以及秦朝的短命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历史图片,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过程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秦国崛起的原因、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短命原因,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国崛起的原因,掌握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认识秦朝的短命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崛起的原因,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短命原因。

2.教学难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短命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国版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秦国崛起的原因,如商鞅变法、地理位置等。

引导学生关注秦国崛起的过程,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讲述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4.巩固(5分钟)针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设计一些问题,如“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哪些国家被灭?”等,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介绍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并最终统一中国的过程。

本节课重点关注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秦朝的视角。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掌握的战国时期各国的纷争知识与秦统一中国的过程进行联系,理解秦国崛起的原因,以及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原因,掌握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认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认同感,认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对文明进步的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原因,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作用。

2.教学难点: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分析,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秦统一中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秦国统一六国的背景,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各国的纷争,总结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秦统一中国
【学习目标】
1识记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项古代工程。

2通过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秦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1.秦王朝的性质和特点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
3.度量衡的统一
【学习过程】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参考答案:
1.商鞅变法嬴政221 咸阳
2.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郡县
3.小篆半两钱度量衡车辆道路灵渠万里长城东海陇西长城南海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探究一:试分析秦统一全国的主客观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探究二:秦始皇为了巩固和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秦灭六国
2、建立嬴政前221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文化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完成了教学目标。

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