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者必以正”
廉洁教育个人心得体会300字(10篇)
廉洁教育个人心得体会300字(10篇)廉洁教育个人心得体会300字(篇1)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价值选择。
自从学校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活动以来,通过学习,我感触很深。
我认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位党员都应始终做到勤学敬业、廉洁自律,努力实践"四有".一、有清醒的头脑。
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我们的职责,不能"不以恶小而为之".腐败的缺口,往往从小事、小节打开,从小节失守到大节丧失,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普遍规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链条最容易在薄弱环节上断裂。
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
正如河北巨贪李真在悔过书中写的:"在党和人民赋予我的'权力面前,我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了功名金钱的牺牲品……"一个人过于贪财,必然成为金钱的奴隶。
二、有平和的心态。
党员干部要有一颗"平常心",不管地位怎样变,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心态不能变。
始终要求自己努力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腐败的心理畸形是造成他们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不同人的犯罪心理不同,除了贪婪之外,法不责众心理、盲从心理、失衡心理都是常见的腐败者心态。
有的腐败权力让他们的心理天平极度倾斜,以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谁敢把我怎么着?认为自己做到那么多的工作,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和奉献,收点要点没有什么大不了,逐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因此,每个党员干部心态一定要平,千万记住"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三、有较高的标准。
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上标准要高,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上标准要高。
要象郑培民那样,"不能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能让自己有一点腐败的念头".要以身作则,廉洁勤政,要管住自己的脑,不绞尽脑汁谋私利;要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吃不该吃的东西;要管住自己的耳,听得进逆耳实言,听得进同志的提醒;管住自己的腿,不去不该去的场所;管住自己的手,不拿不该拿的钱物,不去追求不应得到的待遇和享受。
古人论教师与教育
师生 一哄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 --汉·扬雄《法言· 学行》 师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师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唐·韩愈《师说》 师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 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 --唐·韩愈《师说》 师生 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唐·柳宗元 《师友箴》 师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 矣。 --唐·韩愈《师说》 师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唐·韩愈《师说》 师生 君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君,臣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臣。 --宋· 王安石《请杜醇先生入县学书》 师生 好之而欲学者无其师,知之而欲传者无其徒,可不悲哉! --宋·苏 轼《书鲜于子骏楚词后》 "教育,才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 师儒。 --宋·胡瑗《松滋县学记》 师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宋·李觏 《广潜论》 师生 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 --唐·吕岩《答僧见》 学习 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 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也。 --近代·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师生 学者须先立志。志既立,却要遇明师。 --宋·陆九渊《象山全集· 语录》 师生 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 --明·陆世仪《思 辨录辑要》 师生 纵然有志也蹉跎,欠明师指点。 --明·冯梦龙《海浮山堂词稿·醉 太平》 师生 为学莫重于尊师。 --清·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师生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师生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 师生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老子》 师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老子》 师生 虽天子必有师。然亦何常师之有?唯道所在。 --隋·王通《中论· 问易》 师生 学无常师,惟德所在。 --三国·魏·卞兰《赞述太子赋》
2.1先秦诸子百家专题练习(有解析和答案)
2.1 先秦诸子百家专题练习(有解析和答案)学校: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方法有“赋”、“比”、“兴”。
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C、《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D、《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字牧之,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李贺一起并称“小李杜” 。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 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
” (《论语•雍也》)[注释]①济众:周济大众。
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
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已及人的意思。
(1)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于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反映了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
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A.宰我认为服丧三年太久了,一年就可以了;孔子批评他“不仁” ,认为孩子生下后,要经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
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究-最新作文
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究一、孟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为先秦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孟子的教育思想是以他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的。
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仁义礼智根于心” (《尽心上》),人生而就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者。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 (《尽心上》)因此,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告子上》)同时,孟子还对这四种人生而固有的本性进行了分析,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内涵,孟子认为“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 (《公孙丑》)这里所谓的“四端”或者说“四德”即“仁义礼智”是人善性的集中体现。
在孟子看来,这种善性是人所固有的生物性本能,并不是外界的赐予,“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告子章句上》)既然每个人都存在基本的伦理道德,那么也就有了进行教育的可能性,因此人性善成为了孟子教育思想的前提与基础,即“人皆可以为尧、舜”。
虽然人人都有善端,“人性之善也”,但是如果不扩充它,那么这些端绪就会随时泯灭,“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告子章句上》),并说明了扩充善性对社会的重要性,“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公孙丑章句上》)孟子认为天下之人皆有“良知”:“舜,人也,我亦人也”,“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 (《告子下》)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不过是把人所固有的善端加以扩充而已,如果凡人也能将固有的善端加以扩充,也可以成为圣人。
孟子站在道德哲学的高度,对人之品德形成的先天生物基础与后天的社会教养和主观努力做了十分辩证的思考。
二、孟子的教育方法孟子认为应该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培养来实现教育目的。
尽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都是生来就有的,但这些基本道德“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单选题]1.孟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孔子(江南博哥)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强调“教者必以正”,教师要以身作则,以()的修养方法,自我修德。
A.静心B.修身C.慎独D.虚心[单选题]2.汉唐时期,()占主导地位。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单选题]3.以下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名言,不是明代王守仁提出的是()。
A.“致知力行”B.“知行合一”C.“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实”[单选题]4.“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由()提出。
A.南怀瑾B.张謇C.蔡元培D.冯友兰[单选题]5.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通过。
A.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B.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C.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D.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单选题]6.()从“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加强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风尚”、“健全师德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注重师德激励,引导教师提升精神境界”、“严格师德惩处,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等方面进行高等学校师德长效机制建设。
A.《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B.《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C.《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D.《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单选题]7.1954年8月,()通过了《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
A.国际教师协会第16次会议B.国际教师协会第19次会议C.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第16次会议D.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第19次会议[单选题]8.以下不属于《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教学专业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影响的建议》的是()。
A.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教育者和指导者B.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发展独立的判断力C.教师要同其它的教育团体密切合作,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等做好准备D.教师要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辅导和咨询[单选题]9.2007年,英国最大的教师组织——全国教师联联盟(National UnionofTeachers,NUT)给其成员发放了一个手册,详细列举了一些教师可能不太注意或容易忽视的行为。
浙江高考语文文化经典诸子百家复习资料
孔子及《孔子》一、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二、《孔子》论:论纂(编纂)。
语:言论。
论语:经过整理编辑的言论。
语录体和对话体,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编辑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组合形式——“篇”和“章”。
20篇,512章(据杨伯峻《论语译注》)命名——每篇取第一章开头的词语。
三、主要思想1、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仁”是统摄“礼、乐、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礼乐方面的规范都是手段。
“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自爱”和“爱人”:即相信人自身的力量,坦言错误,勇于改正;人际交往中,“忠”——忠实诚信、恪尽职守,“恕”——推己及人,设身处地。
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
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不扰百姓。
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古人论教育
1 ▇中国教育▇师道·学友●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序》育:培育。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能够发现人才并加以教育,这是人生乐事之一。
●礼者,所以正身也。
师者,所以正礼也。
《荀子·修身》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亦指制度品节。
意为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是用来端正人人们的品德修养的。
而教师的作用是端正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
●君师者,治之本也。
《荀子·礼论》国君和教师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人有师法而知,则速通。
《荀子·儒效》人通过教师的教授与指点,可以大大缩短学习过程。
●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无法者,人之大殃也。
《荀子·儒效》有老师和法度,这是人的最宝贵东西;没有老师没有法度,这是人的最大不幸。
●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
《荀子·修身》不去从师而刚愎自用,好比盲子去辨色、聋子去辨声一样。
●凡探险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美玉,不于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譬也。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在得到稀世的夜光明珠,非到“合浦之渊”不可;要采到价值连城的璧玉,非到“荆山之岫”不可。
喻弟子不跟高明的老师学习,就无法得到珍贵的知识。
●猎者,必之山林;渔者,必之江湖;而学者,必游于贤人君子之域。
明·高启《审游赠陆彦远》打猎的人,必须到深山野林去;捕鱼的人,必须到江河湖海去;求学的人,必须到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那里。
●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
《吕氏春秋·尊师》教乃是义理最重大的;学乃是知识中最重要的。
●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
《吕氏春秋·尊师》●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要很快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尊重老师。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孟子家庭伦理观
其次,孔子倡导的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是父子之间忠实、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之间融洽。孟子提出家庭伦理“父子有亲”,“兄友弟恭”、“夫妇有别”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孟子家庭伦理观受孔子家庭伦理思想的影响很大。
2.发展
孟子在与其他学派关于家庭伦理的争辩中,维护与发展了儒家伦理思想,与此同时的是,孟子完成构建且逐渐完善了自己的家庭伦理观。
(2)教子
在家庭伦理中,教子指的是儿女的教育。孟子注重后天的教育,教子要求发挥教育的作用。孟子不赞同人只求吃穿饱暖,过得安逸就满足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使得人与禽兽无异,所以要通过教育使之明人伦,使人有教养。《孟子·滕文公上》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使民众懂得家庭伦理道德,进而推行至社会伦理,最终的目的达到天下太平。教育起着人成长过程中得以彰显人性,得以发展个性,使得受教育者明白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道义的重要作用。养子而不教子是违背家庭伦理中“父慈”以及道德的要求,“子不教,父之过”(《三字经》)为父不尽责,则“父不慈”。因此,进行儿女教育是必须的,古人要求男孩要进学校,而女孩则不能进入学校学习,所以家庭教育对儿女异常重要。
一、孟子家庭伦理观的思想渊源与基础
(一)思想渊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180题)1、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观点,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
A.专业性B.多重性C.探索性D.实践性【答案】 D2、曾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是()。
A.蔡元培B.胡适C.严复D.梅贻琦【答案】 D3、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
A.《岳麓书院揭示》B.《岳麓书院条例》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白鹿洞书院教条》【答案】 D4、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答案】 B5、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C6、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答案】 A7、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所不同。
但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着共同的教育伦理关系,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
A.可变性B.差异性C.历史继承性D.多元化【答案】 C8、关于虚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荣是荣誉向耻辱转化的中介B.虚荣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C.虚荣是个人荣誉感在内心的正常反映之一D.虚荣往往伴随着嫉妒【答案】 C9、以下()不属于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
A.依法依规处理B.品德评价C.批评教育D.价值澄清【答案】 D10、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是()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德信念【答案】 D11、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的教育家是()。
《师说》中的师生观及其现代启示
《师说》中的师生观及其现代启示《师说》一文是韩愈专门论述教师问题的作品,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集中论述师道的专著。
《师说》全篇仅五百余字就将教师问题论述的精辟深刻。
《师说》全文围绕教师这一中心,对教师的地位、任务、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
下面就对这些方面分别进行具体阐释。
1.1 “古之学者必存有师”。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著较好的尊师传统,但从六朝已经开始,这一传统逐渐弱化,至唐朝后期,教师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学校不再就是赢得高官爵禄的主要阶梯,学生不再注重学校自学,最终引致唐代的师道之不规范。
当时的情况就例如唐人柳宗元所叙述的:“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言存有师,有辄譁笑之,以为狂人。
”[1]世人皆不为相师为荣,反而以期师为耻。
《师说》首句就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
”即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
文章一开始就紧扣题目,一语破题,点出了“师”字。
并用“必”这个表示肯定的语气副词,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指出教师工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
“师”对“学者”来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有”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就有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惑的间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了。
紧承下文"解惑",从解惑的角度,也就是从反面,对当时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一种:"耻学于师",羞于承认教师的恶劣风气进行了批判,说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磋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其皆出于此乎。
”并指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于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吾未见其明也"。
还指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
教师廉洁自律心得体会五篇
教师廉洁自律心得体会五篇导语:对于廉洁自律,各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廉洁从政心得体会,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近来,学校党支部组织全校党员干部研究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准则,使我更深刻感受到了在当今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对自身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章守纪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很深的认识:第一、自我约束、廉洁从教。
教师廉洁从教,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外,主要靠教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看看他们的眼睛,如星星般明亮,如泉水般清澈,是那样的纯洁。
在这样的纯洁面前,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是对他们的亵渎;在清泉般的眼神里,更多的是对老师的执着和无比的信任。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品行和聪明智慧,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将自己的美好形象永远留在学生的心坎里;使学生从小就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逐步懂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
第二、不断研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回响反映密切相关。
作为一名员要坚持开展党风廉政研究,只有通过经常地研究教育,才干真正打牢头脑基础,筑严头脑防地,才干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以平和之心对“名”,以知足之心对“利”,自觉坚持XXX,洁身、洁行、以廉为荣,以俭立身,耐得住艰苦,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始终具有拒腐防变的本领。
自觉做到艰苦斗争的作风不变,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变,甘于奉献的传统不变,始终保持人的本色。
作为一名教师,所有这一切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第三、公正执教,关爱孩子。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公正、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执教,这是清廉从教的基础。
高校教师党风廉政教育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党风廉政教育心得体会廉洁是教师立教之本。
廉洁所持,道之所存;道之所存,师之所立。
孟子认为“教者必以正”,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
教师不仅要用广博的学识,授业解惑,而且还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立身传道,成为学生求智、做人的楷模。
因此,教师要“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刻刻提醒自己要实实在在求学问、认认真真当老师、清清白白干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和工作中。
唯其如此,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因此,让廉洁教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从小就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有利于依法治教,防止腐败;对树立教育(学校)的良好形象,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廉洁从教所面临的社会局势:当今社会,新旧体制转换带来了价值观的碰撞和体制规范的失衡,少数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的影响,经不住物质的诱惑,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丧失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以教谋私,见利忘义等不廉洁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削弱了学校育人的效果,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学校廉洁教育,是国家廉政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学校廉洁教育正是着眼于未来的考虑。
那如何做到廉洁从教呢?二、教师廉洁从教现将自己的心得告诉大家。
首先,教师必须坚守高尚情操,传承和发扬奉献精神。
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以为学生服务为最高目的,以培育青少年成才成人为最大责任,不计报酬,淡泊名利,乐于献出,不重索取的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的精神。
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苦与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这个职业,不会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富有,但是在精神上却是充实的、快乐的。
正如几十年如一日扎根青海高原的“孺子牛奖”获得者刘让贤所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的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得。
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执教学习心得体会5篇
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执教学习心得体会5篇以德立身以德执教要求教师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以德立身以德执教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以德立身以德执教心得体会1一个周的师德培训,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师德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走出大学校门到此刻,一向以为〝在其位,谋其政〞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透过在市大会堂听到两个先进教师的事迹报告会后,我深深体会到:为为一位教师,不仅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职责,有用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务必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第一,高尚的师德务必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记得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到达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以前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透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先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必须会领会到的,就想扎根海岛的那位老师,正是她那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对学生的爱,最终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这些是教育的真谛,是我努力的方向.第二,作为教师务必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我们学校有很多的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的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必须要想这些骨干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第三,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自己务必严格以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办公室里不打电脑游戏.不带手机进课堂.学生面前不说脏话等等,这些工作中的细节正是崇高师德的外现.透过这样的师德培训,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的认识和体会必须会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以德立身以德执教心得体会2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完美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职责感热爱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限度的作用.能够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务必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能够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盼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此刻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必须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务必要有敬业精神,务必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就应是无私的.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职责.有义务从此刻做起,从自身做起,透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完美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执教心得体会3__月__日___给我们上了〝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一课,我感受很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续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本人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酷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点滴的进步,去寻觅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个闪光点,然后利用鼓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恢复感到暖和,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间隔,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奔腾,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同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气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由于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化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二.毕生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假如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由于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请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毕生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但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一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的乐趣是照亮他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类成绩感.幸福感,鼓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动身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动身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练习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情操遭到良好熏陶的场所.五.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依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品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酷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多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多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进步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进步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惜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进步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德立身以德执教心得体会4__年第__个教师节前夕,习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他在讲话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今年也是我从教第三十年,在倍受鼓舞的同时,对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对〝四有〞好老师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体悟.见贤思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向着好老师努力显得尤为重要.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以德立身以德执教心得体会5我认为,教师应该立德树人,关爱学生.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教师要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教师应该爱读书.读好书,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处处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教育是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对学生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为了学生一切,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心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当前对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需要格外关注.将人文关爱,送进学生心灵,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心田.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永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永远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在这方面,阳春逸夫小学的杜巧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杜老师以爱为桥,倾心关注〝学困生〞.杜教师深知〝学困生〝对班级的影响,更清楚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无论教那个班,她都会从最差的学生身上着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也正因为这样,从教以来,她没有落下一名〝学困生〞.杜老师所教的一个学生小曾,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一单元测试中,只考了六分.杜老师忙向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了解情况,得到的答复是〝他是外校转学来的,是一个不爱讲话,不会学习,不会写作业的学生〞,于是,她同小曾的家长商量:每天中午和晚上放学后,让小曾留下来,杜老师来辅导他做功课.在第一学期里,每天放学后,杜老师先让小曾尽力完成英语,数学科会做的题,然后,就带小曾读句子读课文,有时也会用填空的方式,让小曾写句子,天天如此训练.到了第二个学期,杜老师开始鼓励小曾大胆写文章,不会的字,就问老师.就这样,杜老师和小曾从开学一直努力到期末,这期间的努力总算没白费,在期末统测中,小曾同学不仅将分数六变成了九,而且还在九的后面多了一个零——九十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当好学生的榜样,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贡献.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执教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五篇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五篇第一篇: 教师如何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
二、热爱学生,以情育人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
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要做到能爱、善爱。
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
“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
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是一个个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
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伦理学》考试题库
教师伦理学试卷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伦理学的使命是()。
DA。
反思、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B。
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C.获得充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D。
以上都对2、亚里士多德用“伦理学"一词来表述( )。
CA.关于智慧的学问;B。
关于价值的学问; C。
关于人生完美和幸福的学问;D。
关于城邦政治的学问3、马克思认为,伦理道德是人类以()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AA。
“实践—精神”;B。
“物质—意识"; C.“感性—理性";D。
“自然-社会”4、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显著特点是()。
CA。
广泛性;B。
强制性;C。
非强制性; D。
包容性5、从认识论上说,道德是( )。
BA。
人对自身及其关系的感性把握; B.人对自身及其关系的理性把握;C.人对外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把握;D.人对外部世界及其关系的理性把握6、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特殊形式,().CA。
是神的意志的体现;B.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C。
人们对现实道德现象的普遍规律的反应; D。
社会对具体道德事件的特殊要求7、从对普遍行为制约的角度看,道德的形成过程就是( ).AA.社会关系的整合过程;B。
个人素质的提升过程; C。
社会文化的重构过程; D。
善良意志的实践过程8、孔子的“中庸”思想体现了().BA.社会规范对人的行为的要求;B。
人的理性对个体行为的规定;C。
人的理性对他人行为的规定; D.社会规范对人的思想的要求9、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是().CA。
都是由国家颁布实施的;B.都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C。
都对个人行为有限制、约束的规范性功能;D。
一旦违反,都会受到相应的制裁10、目的论在目的指向上可分为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其中功利主义的基本公式是()。
DA。
自由竞争原理;B。
权力制衡原理; C.善良意志原理; D。
最大幸福原理11、哪个伦理学流派的出现体现了伦理学反思从单纯的理论思辨、规范论证过渡到关注现实、实践应用这样一种历史性转变?( )CA。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单选题1. 黑格尔所说:"只有对显现为现象的意识的全部领域都加以怀疑,只有通过这样的怀疑主义,精神才能善于识别真理,因为它已不复寄望于所谓自然的观念、思想和意见,不管他们是自己的或是别人的。
"表示了高校教师的()。
(30分)A、科学性B、专业性C、学术自由性D、纪律性标准答案:C2. 以下不属于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地位特征的是()。
(30分)A、平等性B、民主性C、教学相长性D、和谐性标准答案:D3. “德”解释为“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是出自以下哪本著作()。
(30分)A、《说文解字》B、《道德经》C、《卜辞》D、《广雅·释诂三》标准答案:D4. 道德是一种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具有良好的 (),往往流传较为广泛,是群体成员的共识。
(30分)A、群众基础B、社会认知C、认同感D、社会基础5. 以下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名言,不是明代王守仁提出的是()。
(30分)A、“致知力行”B、“知行合一”C、“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实”标准答案:D6. 孟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孔子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强调“教者必以正”,教师要以身作则,以()的修养方法,自我修德。
(30分)A、静心B、修身C、慎独D、虚心标准答案:C7. 以下不属于陶行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言论是()。
(30分)A、“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B、“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做到老”C、“共学,共事,共修养”D、“以学术为惟一之目的”标准答案:D8. 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通过。
(30分)A、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B、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C、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D、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标准答案:B9. 以下不属于《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教学专业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影响的建议》的是()。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 20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20)《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11-20)孟子原文:离娄上?第十一章孟子曰:“道在迩①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离娄上?第十二章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
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
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离娄上?第十三章孟子曰:「伯夷辟①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②归乎来③!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离娄上?第十四章孟子曰:「求也为李氏宰①,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
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②,连诸侯③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④者次之。
」离娄上?第十五章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②。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③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④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度⑤哉!」离娄上?第十六章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离娄上?第十七章淳于髡①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②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离娄上?第十八章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
教师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教师反腐倡廉心得体会教师反腐倡廉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是否有学生在场,是否与学生交谈,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切实做到严以律已,以身作那么。
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学习气氛。
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表达出真善美的形象,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那么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作为教师,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根底。
教师反腐倡廉心得体会2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是为人的根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标准。
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就高尚师魂。
廉洁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
“天地君亲师”,表达了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
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因为他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因为他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因为他是人师,是人之楷模。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道德情操不只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更是人们学习敬仰的典范。
因此,社会期望教师具有比其它行业更高的道德情操,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都要求教师能做出表率。
不廉洁,贪欲多,就很难为人师表。
教师清正廉明是从教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教师“育人”的品德根底,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秉持一种神圣的感情和执著的献身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在面临社会各种诱惑时,严格约束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抵抗不良风气。
孟子主要思想
孟子主要思想《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
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
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
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
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
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
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
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
”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
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他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 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
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
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