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

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学生:有问:什么事例能证明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学生回答--不易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展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氧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历,认识纯洁物和混合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试管、针筒、打气筒、锥形瓶、集气瓶、水槽、燃烧匙、橡皮塞、烧杯、导管、止水夹、酒精灯、红磷、硫酸铜、澄清石灰水、火柴。

情景导入:出示一幅驿亭风景图片,教师感觉空气清晰。

讨论1:收集一瓶驿亭清晰空气的方法。

(请同学收集)讨论:空气有哪些成分组成。

一、空气的组成成分及性质1、演示实验: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引导学生思考:1、将这一现象应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2、根据平时的观察,生活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学生:1、冰过的瓶子外面有水珠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层水雾3、置于空气中的饼干会受潮2、演示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结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较少3、演示实验:取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先后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两个集气瓶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

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并不高4、探究: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比例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案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案

氧气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化学课件教学设计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班级:10级化学(2)班制作人:卓凤炎学号:105703010065 座位号:34课题二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氧气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课程内容切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 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

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时学习内容分为“认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两部分其中“认识氧气的性质”又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与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氧气在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学会用正确的知识,对待氧气在生活与学习中的用途;②通过氧气与各种物质反应的实验,根据实验总结规律,懂得一从而认识规律,掌握规律,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围绕课题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由此学习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和含义。

【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与定义。

3、通过观察生活学习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物品仪器:集气瓶、药匙、玻璃片、坩埚钳、酒精灯、火柴试剂:木条、硫、木炭、铁丝、水、【教学设计】【篇二:初三化学_氧气教学设计】《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讲的是氧气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2氧气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2氧气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5.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等环节相互交流、协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氧化性和助燃性。
2.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注意分析题目中涉及的氧气性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结合生活实例,撰写一篇关于氧气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字数不限。
要求:学生可以从医疗、环保、生活等方面入手,阐述氧气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氧气的氧化性或助燃性,并撰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系统中氧气循环的动画,引发学生对氧气来源、作用和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展示氧气在自然界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氧气?氧气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归纳提升:引导学生从氧气的性质出发,思考氧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策略:运用生动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氧气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P34页的练习题,重点掌握氧气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氧化性和助燃性的表现。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汇报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2氧气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2氧气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4.个性化教学: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思考问题,如氧气的环境影响、氧化反应的深度探讨等。
-对于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实验技能。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设计辅助教学材料,如知识卡片、学习手册等,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
5.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报告、口头汇报、小组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讨氧气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科技进步。
5.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其他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的性质和用途,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注重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和思考分析,力求做到知行合一。
2.书面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表述清晰,实践作业要求记录详实、分析深入。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实验演示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已有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结构,解释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比空气略重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
3.重点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呼吸等例子,使学生明白氧气的重要性。
2.强调氧气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思路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达到记忆并掌握的目的。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对概念的讲解要结合实验现象,从分析实验现象的变化中总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剖析概念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

使学生熟悉探究程序,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完整版】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完整版】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的第二课时,包含了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及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两部分内容。

教材将其安排在空气的成分之后,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本节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结合上节课中氧气的制取所采取的收集方法,介绍并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木炭、铁丝和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现象的对比,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最后通过化学实验和小组讨论,学习了氧化反应及氧化物的概念。

教材知识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目标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描述氧气与木炭、铁、蜡烛反应的实验现象,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理解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物的概念难点: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二、学情分析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

氧化物在日常生活中见得也挺多,但其概念对初中生而言却比较陌生。

化学性质尽管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水的分解与合成中接触过,但也只是认识到氢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其他的化学性质学生并不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深入地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及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这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力。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化学性质教案(7篇)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再到观察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情感目标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1. 引言氧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掌握氧气的性质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多种化学反应过程至关重要。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

2. 学习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氧气的一般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了解氧气在生物、工业和环境中的应用。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通过实验测量氧气的密度,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溶解性:通过实验观察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数据分析法。

3.2 氧气的化学性质•燃烧性:通过实验观察氧气对于燃烧的促进作用,并解释其原理;•氧化性:通过实验观察氧气对于金属的氧化反应,并解释其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探究性学习法。

3.3 氧气的应用•生物应用:探讨氧气在呼吸过程中的重要性;•工业应用:介绍氧气在燃烧和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环境应用:讨论氧气在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步骤4.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于氧气的兴趣,例如:“为什么火堆上会冒出火苗?”“为什么我们要呼吸?”等。

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并与学生一起分享对于氧气的简单认识。

4.2 知识讲解(20分钟)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逐一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例子和实验结果进行说明,并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4.3 实验操作(3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理解,设计以下实验:1.实验一:测量氧气的密度–实验步骤:利用静态测量法测量氧气的密度,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材料:氧气气体、电子天平、氧气气袋等。

–实验要点:注意测量的准确性,防止误差。

2.实验二:观察氧气的燃烧性–实验步骤: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支火柴,然后将其插入装有氧气的容器中,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材料:氧气气体、火柴、密闭容器等。

(完整版)《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完整版)《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一、教材解析:本课题是在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进步一步认识氧气,吻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

经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够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分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下手,经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经过实验和谈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有种类: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差异平时的燃烧。

依照学生实质,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解说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解说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办理达标练习,掌握和牢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谈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难点:1.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想、着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满和正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爽朗。

四、学情解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渐渐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因为学生对实验研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研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渐渐增强、提升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方才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经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正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渐渐引导的。

依照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授课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收效;授课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足利用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经过实验研究和谈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示和引导学生经过对实验信息的解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点,同时使学生经过授课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守信息。

五、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氧气能与好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爽朗。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处教案3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处教案3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处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才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实验现象的才能,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绘,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绘。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答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考虑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答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目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指明重点【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绘其物理性质。

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答复: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答复: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才能【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3.不易溶于水。

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展如下实验。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

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实际,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四、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氧气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

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

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观察并说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要收集有关液态氧、固态氧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收集,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2、教学用具:仪器:酒精灯、集气瓶、盖玻片、燃烧匙、坩埚钳。

药品:木炭、石灰水、硫磺、铝箔、蜡烛、氧气等。

其它: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氧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熔点-218°C 。

二、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 →CO2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O2 →Fe3O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课堂巩固训练1.下列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气味 B.不易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大 D.能够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A.我不易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C.我能供给呼吸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4.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没有氧气参加的是()A.电灯发光 B.动植物的新陈代谢C.食物腐烂 D.金属器皿锈蚀5.(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氧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道氧气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人体中的作用。

2.了解氧气的提取和制备方法。

3.了解氧气的危险性及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点火器、磁力搅拌器、滤纸、试管2.实验材料:氧气气体、磷石膏、过氧化钾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观看关于氧气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讲授氧气的性质(15分钟):a.氧气的物理性质:介绍氧气的颜色、无味、无臭、无定形,具有轻于空气的性质。

b.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能与大多数元素反应,促进燃烧、使金属氧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如维持生物呼吸、促进燃烧等。

3.进行氧气实验(30分钟):a.实验1:提取氧气步骤:(1)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过氧化钾和磷石膏。

(2)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观察氧气的产生。

(3)将点火器点燃后,将试管的口对准火焰,观察试管内氧气的反应。

b.实验2:氧气促进燃烧步骤:(1)在实验台上点燃一根棉花绳。

(2)用一个试管套在试管架上,用滤纸使试管内没有空气。

(3)缓缓将试管的开口套在着火的棉花绳上,观察试管内氧气的变化。

4.实验总结与讨论(20分钟):a.学生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实验结果,归纳归纳氧气的作用。

b.学生讨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危险性。

c.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安全使用氧气,提示注意事项。

5.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关注氧气的应用和安全。

四、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并了解氧气在工业生产、医学领域以及宇航员等特殊场合的应用。

2.拓展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更多关于氧气的实验,如观察氧气对金属的氧化作用等。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熟练、准确,是否能够正确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

3.学生总结:检查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应用的总结归纳能力。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型:探究式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旧识: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3)什么是物理性质2、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3、探究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通过实验填写下表:结论: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回顾旧识: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探究新课分析讨论1:填写下表: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结论: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结论: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化学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化学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常见化学反应;2.能够解释氧气在燃烧和氧化反应中的作用;3.能够举一些应用氧气的实际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的实例;2.燃烧和氧化反应中氧气的作用及其能量变化。

三、教学过程:1.引言: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来源及重要性,引入氧气的化学性质。

2.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无色、无味、无臭,对大多数物质都具有氧化性。

(2)氧气的燃烧性质:氧气是一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2C2H2 + 5O2 → 4CO2 + 2H2O。

(3)氧气的氧化性质:氧气是一种具有很强氧化性的气体,它能够将其他物质氧化反应,如铁的生锈反应方程式为:4Fe + 3O2 + 6H2O → 4Fe(OH)3。

(4)氧气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氧气能够与非金属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如硫的燃烧反应方程式为:S + O2 → SO2。

3.燃烧和氧化反应中氧气的作用及其能量变化:(1)燃烧反应:在燃烧反应中,氧气能够提供充足的氧化剂使得燃烧物质发生完全燃烧,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的能源。

(2)氧化反应:氧气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能够将其他物质氧化反应,发挥出很大的氧化作用,如铁的生锈过程就是一种氧化反应,而人体的呼吸作用也是一种氧化反应。

4.应用讲解:简要介绍氧气在实际生产中和医学中的应用,如用氧气制造气体焊接、用氧气治疗肺部疾病等等。

5.总结与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式:1.讲授法: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应用实例,提供反应方程式。

2.示范法:演示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实验过程,观察反应器内的变化。

3.实验法:让学生进行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方法。

五、教学评估:1.出示一些氧气反应的方程式,让学生进行解释。

2.出示一些氧气应用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氧气的性质是中学化学比较完整认识和讨论物质的第一课,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是中学化学的核心知识,应予以重视,而传统的教学中,常常是老师演示并带领同学归纳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节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探究课堂模式让同学自己探究并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控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试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育同学观测、分析及语言表达技能。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目标:在观测试验现象的同时观赏试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斥了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主动观测和动手试验的技能,描述试验现象的完整性和精确性。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同学第一次系统的认识并学习物质,老师在教的过程中要留意引导同学去归纳总结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并且这节课也是同学第一次进行试验探究,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进行探究,他們对试验现象的观测还处在盲目阶段,老师要引导同学通过观测对试验现象做到精确完整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可以在试验室完成,需要老师提前制取并收集好氧气,将同学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节课。

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有一次,一位化学家对熟人谈起氧气的发觉问题。

这位化学家说:“氧气是在18世纪才被人发觉的。

”他的熟人说:“真有趣。

不过我想知道,人们在这以前是靠什么呼吸的?”氧气是被发觉,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物质。

但之前为什么人们一贯没发觉氧气呢?这主要是由氧气的物理性质决断的。

【提问】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呢?【老师展示】老师拿一瓶提前制取好并储存在集气瓶中的氧气,让同学观测。

【同学回答】同学观测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氧气的气味、集气瓶正放等这几个方面从而得出氧气的一些物理性质。

同学通过生活常识,鱼可以在水里生存,得出氧气的溶解性。

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存放氧气的蓝色钢瓶、液态氧和固态氧从而得出氧气的三态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性质
教材分析:本节是常见的气体氧气的性质新授课,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三部分。

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把化学中教学内容和理论概念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学情分析
1.通过学案的抽查和批改,了解到学生对本节内预习情况基本可以,重点内容理解也可以2对本节内容存在的知识障碍点是对现象和结论描述难以区分,对火焰和光不好区分,对氧化反应中的氧和氧气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让学生形成性质决定用途这一重要化学思想。

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理解
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学过程:引入:大家知道对人和动植物呼吸非常重要的一种气体是什么?我们经常和氧气接触,知道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吗?
导入演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装有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得更旺。

大家知道瓶内盛放的是什么气体呢?这瓶气体就是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氧气。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展开课题
一、(1)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2)想一想:氧气有味吗
(3)氧气溶于水吗?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二、[提问〕如何检验氧气?
提问:氧气能和哪些物质反应
1.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现象(2)注意现象有何不同
2.碳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现象(2)在氧气中产生的是光还是火焰(3)反应后倒入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
3.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思考]①什么集气瓶底要装少量水或细沙?②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③丝末端系一根火柴根作用是什么?
三、结合上面文字表达式归纳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四、氧气有哪些用途呢
[回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①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并写出文字表达式
学生总结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
2.学会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由一般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
板书设计
一.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二.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2.硫的燃烧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硫+氧气---→ 二氧化硫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

碳+氧气---→二氧化碳
4.铁在氧气中燃烧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三.化合反应: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氧气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气化反应
四.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