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零农场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7.《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教材分析本课共三目内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著名的都江堰”、“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促使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铁器的使用(也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铁制农具出现以后,牛耕渐趋普遍起来。

各国重视兴修水利,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使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承春秋,完成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下迄秦,完成了从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转变。

这一过程的变化与战国时代的变法或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清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

其中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它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成功改革的典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的情况;了解都江堰修建的日期、位置,知道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父子。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读图与识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通过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图示制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精神;学生就“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进行讨论,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中,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学会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初中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

[初中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二)能力培养点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新兴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农民的地位比奴隶制度下的奴隶有了改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这是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的主要原因。

说明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

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和推广,以及都江堰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

了解这些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疑点:都江堰的防洪灌溉原理。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本课采用阅读、讲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将都江堰等制成多媒体课件,以增强形象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要注意前后联系。

从现象入手,抓住本质。

以及综合归纳等。

人物评价,要引导学生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作出评价,应注意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评价他们的历史经过。

三、媒体平台1、教具学具准备计算机、录音机及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撷英(1)课件资讯中华文化信息网:四川成都博物馆:http//www.cdmuseurm.arg中国世界遗产网:http//(2)素材储备录音《干将莫邪的故事》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铸造铁农具示意图》《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商鞅舌战旧群臣》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利用课文导入框中的“立本为信”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或讲述后,提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战国时期是我们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时代”,以此直接导入新课。

初中七年级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名师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名师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先请同学阅读或朗读本节然后老师提问 关于都江堰,你觉得需要掌握些什么?
同学们说的很好。归纳起来是不是应该从这样几 个方面掌握: 1、 时间,地点 2、 主持修建者 a 李冰图片教师简要介绍岷江水患情况。李冰 b 都江堰现状图说明修建方法及原理 3、 作用 书本内容,加上教师补充资料“今天的都江堰还 在为四川8个市、42个县的3000多万人提 供着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101 0万亩”。 c 展示都江堰李冰石像及评价的诗句。 归纳,凡是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人民永远都不会 忘记他。
作用呢?
铁农具的推广是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是当时生
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它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学 生 滑 划 出
使大片荒田得以开垦,农作物产量也因此得以显 要点
著提高。
因此牛耕的出现和推广起到了和铁农具相同的作 用。书上对牛耕推广的意义做了很高的评价,划 学生回答
电子板书 课件展示牛 耕图片和牛 尊图片和记 载。
学生回答并
《管子》
在书上找到
最早记录。这一记载也为考古发掘所证实。小字。 划出
电子板书
电子板书
电子板书
要求学生阅 读小字并划 出。
问:什么时候推广? 推广:战国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种类已经非常多了,后世所用 的铁农具当时已经基本有了。 我们来观看几组图片 铁农具使用以前古人使用什么农具?石器和骨器 木器。使用石器和铜器的石器分别叫做? 春秋铁器开始使用,人类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课本动脑筋:为什么在战国时期能很快推广? 首先和 战国时期铁矿大量发现及冶炼技术的成 熟有密切关系 此外还和什么有关?因为铁农具的优点。 铁农具使用以前古人使用什么农具?和铁农具比 较,铁农具有什么优点?
1
……………………………………………………………名校名师推荐…………………………………………………

高中七年级历史上册(7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高中七年级历史上册(7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板书:出现地主和农民阶级
同学们再次讨论一下,该怎么办?
同学们这次帮不了他,但同学们说说,谁能帮帮他呢?
好,我们接着看奴隶主回去后,又会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
三、商鞅变法
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分钟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板书:商鞅变法
记下知识点 地点:都江堰市的岷江。功能:防洪灌溉
看课本后作答(C李
冰)并记下知识点 主持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活 动
教学效果
<一>导入
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故事,现在就由同学演讲“立木为信”的故事。
讲述:这就是“立木取信”的典故。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你想知道商鞅变法的经过吗,你知道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为什么会有“商鞅变法”吗?那就让我们进入“第七课 大变革时代”去感受和了解吧!
选择题:有名的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
A大禹B管仲C李冰D皇帝
问:李冰的这次工程使成都平原有了哪些改变?(让学生
手回答)
对,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现在经整修的都江堰灌田800万亩,人们千秋万代颂扬着李冰的功业,看课本第18页李冰石像及石像下的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说明了李冰的光辉事迹中国人将永难忘怀!
请同学表演历史短剧《舌战群臣》
通过讨论,归纳回答以下问题。 商鞅想出了什么措施进行变法,也就是说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对法令内容逐一解析 板书:①土地私有-->建立土地私有制;②奖励耕战-->国富兵强。③建立县制
提问: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板书:确立是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形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从清末到民国的历史背景,从而认识这一时期引发的一系列大变革。

2.了解维新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维新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兴趣,树立历史意识,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清末民初的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时期引发的变革原因。

2.维新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维新运动所推行的新思想、新政策等对传统观念、传统政治体制的冲击。

2.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维新运动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地位。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案例教学法。

3.讨论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老师:同学们,历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关系到我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树立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话题是关于“大变革的时代”这一话题。

请大家看一下这个时代的课题与我们了解的历史,它有哪些关系呢?2.讲授(约20分钟)1)历史背景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农民起义泛滥,民众生活苦难。

为了摆脱危机,一些知识分子提出了维新的主张,试图挽救国家未来。

他们的思想不仅反映了社会变化,而且也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刻反思与发展。

2)维新运动维新运动是从1985年至1908年之间在中国发生的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变革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性质的改革运动,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体制,倡导民主、科学、民族主义和近代化。

维新运动从四个方面展开: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

1.政治: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各级官员考试制度,实行举报腐败官员的制度等。

2.经济:提倡民族工商业,制定新的税收政策及银行法。

3.文化:推崇西方文化,并由此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4.教育:推动新式教育以及学派的建立,倡导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管理水平。

维新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等。

3.挖掘(约30分钟)1)个案分析:曾国藩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幅漫画,它展示了曾国藩的形象,让人们认识他的性格和作为官员的特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本课设计的时候着重考虑了如何讲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和尽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1)知识与能力知道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与农耕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史实。

让学生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的作用。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通过了解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过程,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认识变法的作用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再现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当中去,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换位思考,化难为易地掌握变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操。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有牺牲精神,要勇于战胜挫折,同时也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问题导向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学生阅读课本导入框“立木为信”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答)师设疑: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通过第6课的内容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去探究这些问题。

七年级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供着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101 同 学 思 考 回
0万亩”。 c 展示都江堰李冰石像及评价的诗句。
答。
归纳,凡是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人民永远都不会
忘记他。
电子板书: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变革
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课件展示
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生产力提高
漫画,一个奴
4/8
word
水利工程的修建
学 生 朗 读 并 隶主的烦恼。 标记背景,目
教师要求学 生用 2 分钟时
1/8
word
在古代社会中,生产力的提高一般主要地表现为 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上。那么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呢?
间看书本第 一,二框。 教师归纳
主要表现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和水利工程
的兴修方面。
开 始 让我们先来看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新 课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学生滑划出 要点
尊图片和记 载。
图片展示耒
耜耕地
学生回答
使用耒耜耕地(倒退着耕地)
人拉犁
问:和牛耕比哪一种耕作效率更高呢?。
学生回答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农业生产来说起了什么样
教师要求学 生把要点划 出。
作用呢?
铁农具的推广是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是当时生
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它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电子板书
私田出现
大量荒田开垦
的。
奴隶主 奴隶
地主 农民
一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
漫画一个地 主的烦恼。
电子板书
封建剥削方式出现
地主要求变 法,确立封建
小结一下,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以及 水利工程的修建实际上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大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原因,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课件进行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故事情境和问题情景,化难为易,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通过图示演示的方法,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揭示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

通过“商鞅为变法献身值不值”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生产工具的改进、闻名世界的都江堰,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并理解改革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针对这一内容,通过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换位思考,分别从农民、地主、旧贵族、国君、士兵等立场出发分析问题,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总结出商鞅变法的作用。

进而通过多媒体图示,简要概括总结,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产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

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转变感到很抽象,理解有些困难。

为突破这一难点,创设故事情境,通过解决故事主人公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过程。

再通过图示演示的方法,总结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产工具图片、牛耕图、都江堰的有关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新人教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我们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

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

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的分析,才能找出它的本质。

例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就必须思考:商鞅变法采取怎样的措施?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对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或军队的战斗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增强整个国家的实力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便抓住商鞅变法的本质。

3.综合归纳。

在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之后,我们把“商鞅变法”“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著名的都江堰”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深化对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的理解。

4.人物评价。

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评价他们的历史功过。

在课堂活动和讨论时,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们一起讨论。

真理愈辩愈明。

通过讨论,就会知道什么看法是对的,什么看法不对,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B.牛耕的推广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2.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A.齐国B.楚国C.赵国 D.秦国3.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A.黄河流域B.岷江流域C.淮河流域 D.辽河流域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缓和阶级矛盾D.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力量5.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旧贵族特权二、材料分析题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零农场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7.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零农场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7.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
1、内容:
2、商鞅变法的意义:
总结归纳:(3~5分钟)
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或改革,奴隶制逐步废除,封建制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在奴隶社会末期形成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被推翻前,还处于次要地位,当地主阶级从奴隶主贵族手中夺得政权,建立起自己对农民的统治之后,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性质的变化,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随着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战国时期的农业技术也有一定的进步。已经知道使用各种农家肥,恰当处理土壤的干、松、燥、湿,因地制宜种植谷物和桑麻。他们还注意选种和适时播种。人们的衣食条件有了明显进步。
(二)都江堰
(三)商鞅变法
1、背景:地主阶级的兴起以及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统治。春秋以来,在奴隶制瓦解的过程中,产生一对新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最早的地主阶级是由奴隶主转化来的,一些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就成为他们的私有土地,所以新地主拥有很多土地,他们也有一定的权势,有的甚至抓到统治权。像“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三家,“田氏代齐”的田氏,都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者。但是,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旧的奴隶制度都是保护奴隶主的。新兴地主要想确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他们的封建经济,就必须改革旧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多种特权。
课后作业
三、迁移
选择题
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B.齐桓公C.孙膑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B.选种C.牛耕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读单【学习目标】掌握春秋旧中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本课主要介绍了哪几件大事?铁农具是何时出现的?何时得以推广的?牛耕技术是何时出现的?何时得到推广的?具有怎样的意义?铁农具和牛耕推广具有怎样的意义?都江堰修筑的时间、国家、人物、地点、地位、意义?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国家、时间、人物、内容、意义?战国时期变法的作用?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问题解决单合作探究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得到推广?2.商鞅变法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想一想,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成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你的问题是】: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训练单选择题1.古书赞扬某项水利工程时写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江南河2.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那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A.魏国 B.吴国 C.秦国“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

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4.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5.“千祸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A.使用耒耜B.牛耕C.使用耧车 D.使用曲辕犁6.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战国时期的农业技术也有一定的进步。已经知道使用各种农家肥,恰当处理土壤的干、松、燥、湿,因地制宜种植谷物和桑麻。他们还注意选种和适时播种。人们的衣食条件有了明显进步。
(二)都江堰
(三)商鞅变法
1、背景:地主阶级的兴起以及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统治。春秋以来,在奴隶制瓦解的过程中,产生一对新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最早的地主阶级是由奴隶主转化来的,一些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就成为他们的私有土地,所以新地主拥有很多土地,他们也有一定的权势,有的甚至抓到统治权。像“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三家,“田氏代齐”的田氏,都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者。但是,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旧的奴隶制度都是保护奴隶主的。新兴地主要想确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他们的封建经济,就必须改革旧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多种特权。
C.周王室日渐衰微D.阶级斗争的尖锐
5.战国时期是()。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二、填空题
1.和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秦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的,是闻名世界的工程。
3.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发展,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学生预习
以石器和铜器为主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内容:
2、商鞅变法的意义:
总结归纳:(3~5分钟)
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或改革,奴隶制逐步废除,封建制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在奴隶社会末期形成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被推翻前,还处于次要地位,当地主阶级从奴隶主贵族手中夺得政权,建立起自己对农民的统治之后,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性质的变化,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补充:商鞅又称卫鞅,又叫公孙鞅,卫国贵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25岁游学到卫国魏国,做了相国公叔座的家臣,很受公叔座的赏识。一天公叔座得了重病,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座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并且建议,如果不用,则杀掉以绝后患。魏王没有接受公叔座的建议,对商鞅既不用也不杀。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诚意招贤,便去了秦国。三次面见秦孝公,畅谈政治主张。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以左庶长身份开始进行改革。先用“立木取信”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效果。后即开始变法。使秦国逐渐富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同年,秦惠文王以谋反罪名将商鞅车裂而死,他的亲眷也被一起处死。但商鞅变法的事业却被继承下来,终于促使秦国变成了七国中最强的一员。
7、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内容
课时
1
课型
新课
授课班级
七年级班
授课教师
日期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对话:(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
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边指图边讲解:在春秋后期,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铁质工具开始在农业和手工业部门使用。到了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广泛使用。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因素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但仅靠人力耕作是相当费劲的,所以在农业生产上使用牛耕,也就得到了大力推广。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学
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
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用具










间分配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唤醒:(1~2分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是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那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什么特点?
4.公元前年,商鞅在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是富强的国家。
5.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和的矛盾。
四、拓展
(1)试用一句话来分析每一项内容的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推行县制:
(2)依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说一说商鞅变法给地处西北之地的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3)商鞅自己最后因变法而惨遭杀害,有人说,商鞅被杀,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请说出你的观点。
课后作业
史人物是()。
A.管仲B.齐桓公C.孙膑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B.选种C.牛耕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B.力图称雄天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