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_问题及建议
中国经贸导刊○责任编辑○李志明资源环境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文文辉倪碧野白玮“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和城市科学交叉研究的产物,即针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退化及城乡居民生存条件恶化等城市问题,综合生态学方法,从系统、整体、多因子的角度研究城市系统及其他人类居住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的逐步升级,温室气体排放快速上涨,气候变化问题日渐严峻,“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一种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新模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关键。
同时,以实现低碳为目的的各种规划建设方面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抓手,为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可操作性。
因此近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探索和规划建设都在持续升温,然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态城市。
一、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现状(一)生态城市发展理念逐渐深入贯彻到各城市发展战略中1994年中国政府继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编制实施《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等一系列指导政策,将生态城市发展理念逐渐融入国家级规划的编制和实践中去,指导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
许多城市相继制定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展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与试点。
生态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许多城市政府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二)中央各部委出台政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低碳生态城市试点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工作,承担低碳试点工作的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未来会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试点省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降低碳排放强度。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案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成为当务之急。
低碳生态城市通过优化城市规划、资源利用、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综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规划目标1.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排放的减量化。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更加清洁和高效的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和水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4.优化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居民的居住和生活品质。
5.塑造低碳文化:鼓励居民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三、规划措施1.能源利用(1)推广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城市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智能能源系统:建设智能化的能源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整实现供需平衡和能源的优化使用。
2.交通运输(1)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2)鼓励低碳出行:推行非机动车与步行交通,建设方便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打造环境友好的城市出行环境。
(3)电动车普及:鼓励居民使用电动汽车和自行车,为居民提供充电设施和服务。
3.建筑设计(1)优化建筑设计:采用节能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隔热和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2)推广可再生能源: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设备,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
(3)改善室内环境:设计绿色建筑,提高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增加自然采光和通风。
4.资源循环利用(1)推行垃圾分类: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2)水资源利用:推广雨水收集和灰水利用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3)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低碳城市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创新举措
低碳城市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创新举措低碳城市——中国应对气候变暖的创新举措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为了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通过创新举措来应对气候变暖。
本文将从能源转型、城市规划和交通出行等方面介绍中国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
一、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
中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能源的混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进而减少碳排放。
在能源生产方面,中国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普及。
在能源供应方面,中国大力发展核能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的使用。
二、城市规划中国在城市规划方面也采取了创新举措。
通过制定低碳城市规划,中国鼓励城市建设者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考虑碳排放的减少。
例如,在建筑设计和建设中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建筑能耗。
此外,中国政府鼓励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三、交通出行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中国积极推广低碳出行方式。
首先,中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居民减少私家车使用。
充电桩的建设也得到了高度关注,以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
其次,中国大力推动自行车和步行出行,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减少交通碳排放。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加大了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并鼓励科技企业和学术界加强合作,推动低碳技术的应用。
例如,中国推广智能电网和智能电表,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促进清洁能源的接入。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动能源存储技术的研发,以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发电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采取了诸多创新举措,以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无论是能源转型、城市规划、交通出行还是科技创新,中国都在不断努力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城市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城市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
这不仅是为了应对环境挑战,更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那么,城市要怎样才能成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呢?首先,能源结构的优化是关键一步。
传统的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因此,城市需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通过建设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和风电场,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绿色电力。
同时,积极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让企业和居民能够自行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
例如,在建筑物屋顶安装太阳能板,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多余的电力还可以并入电网。
在交通领域,推动绿色出行方式的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交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碳排放,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辆的数量和运行频次,提高公交的服务质量和舒适度,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
同时,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如地铁、轻轨等,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
此外,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提供共享单车等服务,打造绿色出行友好型城市。
城市规划也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城市布局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避免过度集中的城市发展模式,规划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减少居民通勤距离。
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空间的营造。
增加公园、绿地、湿地等生态空间的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容量和环境质量。
同时,推广绿色建筑理念,新建建筑要符合节能标准,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
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改造。
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作为人口和经济规模都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也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低碳经济现状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国已经成功地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比如《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十二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其次,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比如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LED照明等领域。
在这些产业中,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为实现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我国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低碳示范城市,并且正在逐步推广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
这些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为建设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二、我国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我国低碳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具体来说,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可能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
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的清洁能源投入生产和消费领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
2. 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融合数字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它将信息、网络、技术等与传统经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紧密结合。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
未来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将逐渐融合,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 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是指以满足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金融活动。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金融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能源利用、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与意义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降低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低碳城市建设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规划:低碳城市规划需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低碳发展规划方案。
2.循环利用:通过优化城市资源利用结构,实现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能耗。
3.绿色发展:低碳城市规划需注重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城市向生态、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4.参与治理:低碳城市规划应注重相关部门、企业、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1.优化城市布局: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用地、交通、建筑等布局,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2.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建筑能效,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3.发展低碳交通: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4.推动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降低城市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
5.加强碳排放监管: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和机构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社会责任。
四、低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发展规划存在短期性、片段性等问题,导致城市发展资源浪费,碳排放增加。
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的关系研究
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的关系研究一、引言现代城市是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大户,城市生态环境逐渐严峻,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严峻,这使得低碳城市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城市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通过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和执政能力来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而低碳城市则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将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生态城市的定义及特点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考虑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保护因素,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生态城市强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以创新和可持续的手段,保证市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不仅是一种新兴城市模式,更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它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强调生态周围的居民,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和管理。
生态城市常常强调以下几个特点:1. 环保:生态城市建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强调城市的环保目标。
2. 节能:生态城市通过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等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3. 建筑风格:生态城市强调建筑风格的生态化,将自然和谐性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
三、低碳城市的定义及特点低碳城市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城市类型,指的是利用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减轻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强调以下几个特点:1. 低碳:低碳城市通过采用低碳技术,减少碳排放,达到环保的目的。
2. 建筑环保:低碳城市在建筑设计方面注重节能、环保、绿色等指标,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
3. 城市交通:低碳城市提倡绿色出行,优化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四、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的关系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城市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低碳城市则强调节能减排,这两者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
低碳城市试点方案
低碳城市试点方案是指采用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减少碳排放和优化资源利用,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试点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推动城市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绿色交通、优化建筑能效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试点方案的实施涉及各个层面,从城市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从产业结构调整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试点方案的核心。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绿色空间充足的原则,提倡人车分离、非机动车优先和公共交通优先的交通模式。
其次,促进绿色交通是低碳城市试点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色交通包括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推广电动车等措施。
通过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完善的步行和骑行道路,可以鼓励居民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而减少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
另外,优化建筑能效也是低碳城市试点方案中的重要措施。
建筑物的能耗在城市中占据很大比例,因此通过优化建筑结构和采用节能材料,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还可以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此外,推动城市能源结构转型也是低碳城市试点方案的关键内容之一。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需求,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最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低碳城市试点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如减少用水、减少垃圾、鼓励垃圾分类等,进一步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总之,低碳城市试点方案的实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城市规划、绿色交通、优化建筑能效、能源结构转型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
新型城镇化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新型城镇化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走绿色低碳之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新型城镇化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呢?首先,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是关键。
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可以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规划城镇时,应充分考虑地理、资源、环境等因素,避免过度集中和无序扩张。
可以发展多中心、组团式的城镇格局,使居民能够在较近的范围内满足工作、生活和休闲的需求,减少通勤距离和时间。
同时,加强城镇与周边乡村的融合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空间,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共享。
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城镇建设中,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加强道路规划和管理,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和尾气排放。
此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城镇中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提高能源自给率。
推广节能建筑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制定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于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应逐步淘汰或转型升级,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产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发展服务业也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服务业相对来说能源消耗较低,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强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是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城镇用水方面,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和处理体系,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避免浪费和低效开发。
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实践
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实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其中之一就是碳排放问题。
低碳城市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低碳城市的概念、规划和实践方面进行分析。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低碳城市,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的城市。
它是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城市,通过技术革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
节能减排是指通过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减少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循环利用是指将城市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等资源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低碳城市的规划低碳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城市规划手段来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总体方案。
低碳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制定一系列的规划策略和发展路径,使城市在能源、交通、建筑、生态环境和产业等方面实现低碳化。
低碳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特点,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优化城市土地使用,改善城市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三、低碳城市的实践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政策、技术、市场、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具体实践如下:1.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
政府需要出台明确的低碳城市政策,建立低碳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对低碳城市建设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
2. 科技创新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依靠科技创新。
城市需要广泛应用清洁能源技术、智能交通系统、节能改造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等,以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3. 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需要鼓励市民采用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广低碳运输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
4.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
城市需要通过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的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并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结语低碳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它将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生态城市建设与低碳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与低碳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挑战,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低碳发展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强调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重视城市绿地的建设和保护。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城市空气。
此外,绿地还可以减缓城市气温的上升,提供防洪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
因此,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绿地的规划和布局,使城市中心和周边地区都能享受到绿色环境的福利。
为了实现低碳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中还需要注重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传统能源消耗大、排放高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而低碳经济则强调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替代能源的发展利用。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被广泛应用,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低碳交通也是低碳发展的重要方面,发展公共交通和鼓励步行和骑行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降低交通导致的碳排放。
因此,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推广低碳出行方式,以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得水资源的需求愈发增加,而水资源的供应却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优化城市的水资源分配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率,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同时,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加强水环境的治理,防止水体污染和水源地的破坏,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生态城市建设中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
城市环境的恶化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也会损害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因此,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低碳经济下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下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低碳经济下实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对国内外低碳经济下城市发展模式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的基础上,对我国实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经济贸易与城市化发展、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发展的多重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建设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的势头迅猛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耗。
如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占到总能源消耗的87%,天然气占5%,水电、核电、风电等其他能源仅占8%。
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可能高达45亿吨标准煤。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能源消耗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能源消耗主要依赖于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低,降耗减排压力大。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摒弃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同时,城市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与能源的主要消费者,所以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要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也就是在低碳经济下,我国必须由粗放的高碳城市发展模式向集约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实行集约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低碳化的城市能源供给方式与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而且可以直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下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国外对低碳经济下城市发展模式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有:grossman(1995)等认为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一样也呈倒“u”型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伴随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到达某个临界点后,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污染得以下降。
低碳城市试点方案
低碳城市试点方案第1篇低碳城市试点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致力于实现碳排放峰值及碳中和目标。
为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科学合理、操作可行的低碳城市试点方案,以期为全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示范。
二、现状分析1. 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碳排放强度较高。
2. 产业结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比重有待提高。
3. 城市交通:私家车普及,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问题突出。
4. 建筑领域:建筑能耗较高,绿色建筑比例较低。
5. 公众意识:低碳环保意识有待提高,低碳生活方式尚未普及。
三、总体思路1. 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
2.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产业整体能耗。
3. 完善城市交通: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缓解交通拥堵。
4. 绿色建筑推广:提高绿色建筑比例,降低建筑领域能耗。
5.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低碳宣传教育,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四、具体措施1. 能源领域:(1)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
(2)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推动能源体制改革,建立绿色能源交易市场。
2. 产业领域:(1)制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2)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能,严控新增产能。
(3)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3. 城市交通:(1)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2)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使用。
(3)优化交通布局,缓解交通拥堵。
4. 建筑领域:(1)提高绿色建筑标准,推广绿色建筑技术。
(2)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降低建筑领域能耗。
(3)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建筑垃圾排放。
5. 公众参与:(1)加强低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低碳城市名词解释
低碳城市名词解释
低碳城市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城市碳排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低碳城市的目标是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健康生活。
低碳城市的措施包括:
1. 推广清洁能源:通过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强能源监管、推广节能技术等方式,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3. 减少车辆使用:通过推广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等方式,减少城市的车辆使用,减少碳排放和交通拥堵。
4. 推广绿色建筑:通过推广绿色建筑、加强建筑管理等方式,减少城市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5. 加强环保管理:通过加强环保管理、推广环保技术等方式,减少城市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低碳城市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
通过低碳城市的建设,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国内低碳城市的实践模式与发展趋势
浅谈国内低碳城市的实践模式与发展趋势摘要:国内众多城市都已将“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本文分析了国内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情况,将其总结为“低碳经济模式、技术试验模式和项目改造模式”三种实践模式,并指出未来低碳城市建设将主要呈现为三种趋势,即:“低碳口号走向低碳转型;从局部改造走向城市调整;从技术修补走向形态重构”。
关键词:低碳城市实践模式发展趋势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所以低碳城市的概念也随之产生,但对于低碳城市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界定的概念,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 低碳城市的实践模式目前国内对低碳城市的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笔者通过对国内多个率先开展低碳城市建设的城市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目前国内低碳城市实践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模式:1.1低碳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模式是指以大规模发展低碳经济为特征的一种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粗略计算,目前全国提出“低碳”目标的城市不下百个。
这说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低碳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表明各地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及其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力。
这其中大部分城市都是以发展低碳经济为主要的实践模式。
例如“中国电谷”保定市,其可再生能源企业目前已超过160余家,其中,在光电领域,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设备生产基地。
光伏设备制造企业超过40家。
形成了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制造、应用完整产业链,实现与led产业的紧密结合与广泛应用,并在光热发电、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在风电领域,拥有涵盖风电叶片、整机、控制等关键设备自主研发、制造、检测企业近50家。
形成了国内产业聚集度最高、最具创新能力的完整低碳产业链条。
1.2技术实验模式技术试验模式是指以实验性质的高投入、高技术、高标准的建设新城为特征的一种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低碳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低碳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低碳城市是指通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针对低碳城市的工作实施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绿色空间的合理规划和保护,增加城市的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减少水泥和硬化地面的面积,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要把公共交通设施纳入考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第二,推广低碳交通。
加强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和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同时,还要鼓励非机动交通,提供完善的自行车和步行道,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出行。
对于私家车辆,可以通过提高燃油税和限制购买私家车的数量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第三,加强能源管理。
建设智能电网,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同时,加强能源的节约利用,鼓励市民使用节能电器和高效能源设备。
第四,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鼓励市民采用低碳生活方式,推广环保的生活习惯。
例如,鼓励市民节约用水、分类回收垃圾、减少食物浪费等。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激励措施,引导市民养成低碳的生活方式。
第五,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合作。
政府要加大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加强对低碳城市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作,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第六,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低碳城市工作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低碳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低碳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城市规划、交通、能源、生活方式、政府领导和监督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和减少,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走向“低碳城市”的行动路径
走向“低碳城市”的行动路径摘要:日益突出的全球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正严重威胁着自然和人类安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
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城市首当其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
本文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对“低碳城市”探索和发展的思考,探讨我国走向“低碳城市”行动路径,希望通过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走向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城市;行动路径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大量资源被直接消耗,大量废弃物却返还自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由于人类过多使用高碳能源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1 重视“低碳城市”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种变化取决于人类干扰、生产技术及自然力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就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而言,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是:温室气体的影响非常重要[1].城市作为人类居住、工作和生活的载体,建筑、工业、交通、物流的集中地,同时也是高耗能和高排放的中心。
尽管全球城市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但全世界人口中约有一半居住在城市中,这些城市消耗了全球能源的75%,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产生的80%左右[2]。
由此可见,城市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也必然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
为此,世界各国开始探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低碳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2 探索“低碳城市”2.1 国外探索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
英国政府最早于2003 年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随后,又推动了一系列低碳城市项目(lccp),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在lccp 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
概述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要点
概述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要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主旨是引领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它并不是某类专项规划,而是在现有城乡规划法体系中,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规划编制的不同层次。
这就要求城市在由传统发展方式向低碳生态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划的编制者要从顶层设计上掌握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内涵,明确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通过有效的工具和手段融入到专项规划中,使规划与实施能够紧密结合,扎实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本文对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低碳城市规划要点进行了探讨。
标签: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要点一、引言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别于传统城市规划:其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规划调控目标从明确城市性质、规模和功能定位转向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科学的建设标准;规划调控和管理的范围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甚至是建成区扩大到城乡一体化的视角;规划的空间形态从追求严格分区和秩序性空间转向兼顾生态优化和功能混合的多样性空间。
具体到技术层面,是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规划编制的不同层次,且兼具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的城市规划。
二、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能源的角度来说,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各种经济产业中耗能过多,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导致城市气温变化加大,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而且这个方面有越来越烈的趋势,因此对城市进行低碳改造时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那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城市的规划入手,因为城市的规划可能直接影响的消耗碳量的数量。
1、基于低碳理念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策略在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首先,使建成区域内的城市空间尽量均匀,大运量公共交通串接服务功能单元,以降低出行的次数和距离。
其次,对用地适度混合的开发方式进行鼓励,减少简单的单一功能区划,增加短距离出行。
第三,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以完善的慢行系统或大运量公共交通引导出行。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范文分享 浅谈Z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Z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审视旧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新的理想模式,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被提上日程。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
“低碳生态”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引领着国内城市建设的潮流。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我国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发展。
如何解决问题,消除障碍,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文章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化;问题;对策目录绪论 (3)一、生态城市的建设 (3)二、Z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4)(一)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协调 (4)(二)城市生态资源较差 (4)(三)居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4)三、Z市建设生态城市的问题对策 (5)(一)完善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 (5)(二)健全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5)(三)强化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6)四、结论 (6)参考文献 (7)绪论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探索生态环境建设。
1984年,第一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重点讨论了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方法。
1999年,中国生态学会在珠海和澳门举办了生态城市研讨会。
2002年,国际生态城市大会在Z市召开,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Z市宣言》。
1999年,海南省率先被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
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被批准建设生态省。
陕西、福建、山东和四川也提出建设生态省。
2003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标准,标志着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进入全面发展和逐步推进阶段[1]。
最近,国家把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等省作为生态省建设试点。
多年来,国家通过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各类生态示范区,促进了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改变了过去[2]。
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
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
在背景介绍了城市低碳化的重要性,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城市低碳功能区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意义在于为我国城市低碳化提供战略指导。
在具体探讨了城市低碳功能区的概念和特点、发展的必要性、我国现状分析、政策支持以及发展路径和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城市低碳功能区发展的关键,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强调了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低碳功能区、发展战略、政策支持、现状分析、路径和策略、关键、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已带来了大量的能耗和排放量,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挑战,我国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
低碳功能区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发展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等措施,我国城市正在积极探索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降低碳排放量做出努力。
在全球范围内,低碳功能区的概念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率先实施低碳功能区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探讨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分析其现状与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对于我国建设低碳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提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城市产生的废气排放和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在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发展的规划和建设仍然不够全面和系统,很多城市缺乏完善的低碳功能区规划,导致城市能源消耗和排放难以有效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一、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必然性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城市,城市就承载了人类大多数梦想与灾难。
城市形态的出现第一次把人类分散居住的状态集中到城市里,同时,城市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家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约旦河边最早的城市--耶利哥城,到现在正在建设的阿布扎比“零排放”生态城,时间跨度超过一万年。
图1 耶利哥城遗址和阿布扎比“零排放”生态城在这一万余年间,人类对城市这种历史上最宏大的作品的认识不断深入。
如果说,传统的商业贸易城市支撑了农业文明的发展,那么现代的工业化城市则支撑着三百年来的工业文明。
人类社会几万年的农耕文明对地球影响非常有限,农耕文明与生态环境大体上是和谐的,传统农业基本上是一种循环式的生产生活方式。
但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短短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和少数几个西方国家的发展就消耗了地球资源的60%以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人为地增加了五倍。
仅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家园面临着前所未有生存问题。
这一切促使我们反思人类的文明进程,反思的结论是文明的演进方式必须要走向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靠什么去支撑呢?要靠低碳生态城市,“解铃还需系铃人”。
作为生态文明主要驱动器的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这个文明成功与失败。
所以现在人类又到了一次面临抉择的时候。
从另一方面看,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我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4%的石油储量、2%的天然气储量来推动占全球21%人口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人口巨大的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没有大量输出移民,而是关起门来搞城市化,把环境压力全部留给自身来承担。
我国的耕地、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极为有限,但却肩负着约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城市化使命,任务异常艰巨。
这将迫使我国的城市化不能照搬美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而要走内涵挖潜式的道路,如果按照美国模式需要“三个地球”来支撑我国的城市化。
总之,城市消耗了85%的能源和资源,排放了相同比例的废气和废物,流经城市的河道80%以上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事实提醒我们,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必须转变城市发展的模式。
从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以仅占全世界5%的人口,却消耗着世界30%以上的资源和能源,所以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图上显示的是一个底部相对较窄而高度很高的大矩形。
我国虽然人均排放量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但人口基数巨大,如果一旦城镇化的发展模式选择了欧美发达国家的模式,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会逐渐变成一个将近覆盖全图的巨大方块。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前景,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情形的发生。
这就迫使我们要对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地反思,使人类社会最大的作品肩负起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巨大挑战的责任。
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自然就成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最近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上,17国领导人发表共同宣言,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该至少减少50%,而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
这样,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的升幅就有希望控制在2℃以内,人类的活动就不会唤醒北半球广大冻土层中封冻了亿万年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幅超过2℃,沉睡在冻土层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浅海所储藏的二氧化碳气体就可能会被释放出来,地球将进入一个温室效应正循环的气候阶段,必然会引发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生存危机。
图2各国能源消耗比较有鉴于此,长期研究气候变化的英国王储查尔斯最近发出呼吁:人类仅有96个月的时间表来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有识之士陆续提出了人类文明的低碳生态发展方向。
在我国,近几年低碳生态城已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天津、唐山、株洲、合肥、深圳、保定、日照等城市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的目标,其中有的城市已经启动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有的开始着手编制向低碳生态城转型的工作方案。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号召能像低碳生态城那样在全国各地得到如此积极的响应,也没有一项活动能如此广泛、深刻地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对传统事物的认知。
这意味着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低碳生态城市都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
二、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主要特点与优势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特点与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城市发展转型伴随着工业化,而不是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产物。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之后,这个概念本身就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之中,截至目前还没有完全定型。
走低碳生态城之路,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优势,我国城市发展转型必须结合城市产业转型与低碳工业模式的建立,必须与低碳社会的建立相结合。
离开了这两者,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就会落空。
第二,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正处于城镇化的高潮期。
根据城镇化发展曲线的趋势判断,我国还有三、四十年的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在此期间预计全国每年有1500-2000万农民进入城镇,每年新建建筑约为20亿平方米,每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与此对应,我国每年将消耗约占全球40%的水泥、35%的钢铁。
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现在只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城市空间结构有较大的可塑性,引入新模式来建设城市的成本相对较低。
比如,欧美等发达国家要降低一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所需的投资在两百欧元以上,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仅为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所以,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和行动,通过对中国进行低碳技术应用的投资来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与投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
我国很多大城市都面临着新建卫星城来疏解主城区日益重叠拥挤的服务功能和超高密度的人口,这些新建卫星城都可以采取低碳生态城的模式。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国已有的六百多个大中城市,以及2万多个小城镇都应该向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也就是说,低碳生态城市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新建的生态城,另一种是已有城镇向低碳生态城镇转型。
这两种模式是并行不悖的。
第三,我国的农耕文明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耕文明之一,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有益于低碳生态城的建设。
首先,东方民族独有的“背景观野”有利于推行生态城发展模式。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观察问题的模式不同,比如根植于西方文化的西医就是将事物割裂式的对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的辩证疗法是将人体看成一个整体。
东方文化的大局观把地球看成一个整体,对城市化发展方向采取系统的辩证思维方式,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特定工程中。
其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充满着敬天、顺天、法天、同天的原始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强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走和谐共赢发展的低碳生态模式。
再次,中国上万年的农耕文化造就各民族进行过大量天人同物、天人相付、天人一体、天人同性的原始生态文明的实践,这些都有益于中国式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第四,我国正在推行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发展形态为低碳生态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园林城市的形态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城市中的园林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这与西方文化将景观与建筑物截然分离的理念完全不同。
我国山水城市的形态强调山水与城市和谐共存,使周边的山水景观成为城市永续的、不断增值的资源。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形势强调对具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街区进行整体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把这些千百年来的优秀建筑和街区看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通过精心保护,可以永续地成为城市低碳发展的源泉。
这些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和低碳生态城建设的基础。
第五,我国地形复杂、国土辽阔的特点决定了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建筑能耗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占全社会能耗的50%,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在南方,可以采取遮阳、立体绿化等办法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通过完善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来降低交通能耗,成为南方的低碳生态城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北方严寒地区,实行冬季供热计量改革,可促进居民采用太阳能、地热能来替代传统燃料,以及调动业主改进建筑围护结构的积极性。
在我国西部,50%以上的土地是沙漠和盐碱地、石漠化等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在这些缺水的地方,节水和水的再生利用就成为生态城的基本特征。
针对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质状况、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来实行不同的生态城模式,科学合理地利建设新的生态家园,不仅可均衡我国城市化和生产力格局,而且还可以有效保护我国十八亿亩的宝贵耕地资源底线。
第六,我国低碳生态城必须走城乡互补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100多年前,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创始人、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曾经指出,城市和农村必须结为夫妇,这样一种令人欣喜的结合将会萌生新的希望,焕发新的生机,孕育新的文明。
这就是说,农村与城市必须走共同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是城乡一体化的科学的范畴。
农村如何发展?以农村改造为例,如果农村改造成城市那样,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发展单向性非循环经济,追求像城市那样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出现美国式的过度郊区化现象,后果将非常严重!所以,从农业生态角度看,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相互依存,用绿色可持续的理念保持和巩固循环经济型的农业发展。
让农家乐的兴起、农耕文明的振兴,引导农村农业走一条循环式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第七,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能够深化国际合作。
正是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压倒一切的紧迫性课题,近年来很多欧美发达国家都有在我国合作建立生态城的意向,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意大利等都希望与我国一起探索建立生态城的合作发展模式。
以城市为单元整体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还可以有效利用《京都协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来获取额外的资金。
也就是说,每额外降低一吨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就意味着能在碳汇市场上获取10欧元左右的外汇收入。
最后,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必然是社会和谐、充分体现社会公正、能够保证全社会持续进步的城市。
城市的性质历来就是以宽容、自由、文明为基调的,“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本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城市将自身的发展方向定位在和谐、生态、可持续的原因。
城市无论怎么发展,都不应偏离使人们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标。
三、国家促进低碳生态城发展的若干政策为促进低碳生态城的发展,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
第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推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国家财政对太阳能光电在建筑中的应用每瓦补助20元,这一补助标准与现在国内太阳能的市场价格基本相当,预计这将引发巨大的市场需求。
这种需求会带来新的企业形态的变化,也就是说能源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 ESCO)模式将跳跃式发展,预计这方面的年总产值将可达2000亿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