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与心电图QRS波的相关性探讨

合集下载

中医学与心电图相关性

中医学与心电图相关性

中医与心电图相关性
一、中医学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脉诊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心电图是现代医学临床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两者在形成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颇多相关性。

现代医学可以利用心电图的直观性为中医服务,以此实现中医脉诊的量化和客观化。

二、“心主血脉”,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脉管的舒缩、心阴与心阳的协调密切相关。

脉象信号和心电图信号均是由心脏发出,有共同的来源。

心电图12导联部位与中医输穴有一定的联系。

双上肢在桡动脉处相当于寸口的部位;左下肢在太溪穴附近;胸导联V4位置相当于虚里部位,为足阳阴胃经所循行;V5相当于太阴牌经大络大包穴附近;V6为足少阳胆经循行分布所在;V1-V3部位与手三阴经有一定的关联。

心电图里面可能就会反映出中医五脏六阴阳变化。

三、中医学的“胸痹、胸阳不振、气滞血瘀、气血瘀阻”等皆为心脏供血不足之症。

现代医学心电图检查会有特异性的表现。

心电图的心律失常图形与中医某些脉象具有相关性,数脉可见于窦性心动过速,迟脉可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结脉可见于各型早搏、逸搏、偶发窦性停搏或二度窦房阻滞,代脉可见于室性早搏、交界区早搏,散脉相当于心房题动,雀啄脉是速型心房颤动的典型脉象等。

四、《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主之官,神明出焉”。

张景岳注:“心为一心之君主一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

《灵框,邪客》心者,心脏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

可见,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中医脉象与心电图相关性探讨

中医脉象与心电图相关性探讨
脏 系统 是统一 联 系的 , 其 他 四脏也 会 影 响 心 的功 能, 其 中最关 键 的还是 “ 心” 的功 能 。
3 . 1 形成机制的关联性 首先 , 脉象信号和心电 图信 号均是 由心脏发 出 , 有 共 同的来 源 , 脉 象信 号
中也 包括 电学 信号 , 只不 过人 的手 指不 能感觉 到 , 但脉 象仪 已经 可 以记 录这 部 分 电信 号 , 心 电 图 的 电学 信号 里 面也 一定 含 有 力 学 信 息 , 因 为 心 电变 化 和心 脏机械 运 动两者 之 间必然 保持有 复 杂的 内 在关 联 _ 3 J 。再者 , 寸 口脉位 于手 太 阴经 循行 路 线


I ; = 。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2 6 1 9 . 2 0 1 5 . 0 3 . 0 4 3
中医 脉 象 与 心 电 图相 关 性 探 讨
孟 小斐 朱万玲 钱秋 海 济南 2 5 0 0 1 1 ) ( 山东 中医药大 学 2 0 1 2级博 士研 究生 , 山东
始, 故 法取 于寸 口也 。 ” 《 素问 ・ 五脏 别论 》 云: “ 五 脏 六腑 之气 味 , 皆出于 胃, 而 变 见 于 气 口。 ” 故 寸
口脉可 以观察 五 脏 六 腑 的变 化 。心 电 图 1 2导 联
来诊 脉 的桡动 脉也 是如 此 。脉 管 中 的血 液 主要 由
血浆 和悬 浮 于其 中的血 细 胞 组 成 , 血 浆 中的 物质
也 传递 了电的信 号 。 2 影响脉 象变 化 的因素
的重 要参 考依 据 。两 者在 形成 机制 和临 床应用 方

冠心病患者脉动图与心电图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脉动图与心电图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脉动图与心电图的相关性研究冠心病患者脉动图与心电图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脉动图量化指标与心电图检测指标的内在联系。

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3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170例,分别于入院第一天和入院两周后采集患者的脉动图和心电图,对所得脉象图与心电图进行量化分析,建立冠心病患者的脉象量化指标与心电图检验指标的数据库,并对数据做统计相关分析。

结果随着治疗前后病情的好转变化,在心电图发生变化的同时,脉象量化指标也随之发生变化。

结论治疗前后脉象量化指标的变化与心电图检测指标的变化具有动态相关性;脉象量化指标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变程度,并可以作为冠心病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冠心病;脉动图;心电图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是我国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一直呈现高发状况,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也较大。

心电图是通过观察心肌电位、电压的变化,推测心脏病变的诊断方法,它对心脏根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临床上西医诊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失常、心包炎、和心肌缺血等心脏病等常用的一种诊察手段【3】,尽管其已存在一百余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的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深入,脉诊也成为临床上诊断冠心病、心脏病的的手段。

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有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量【4】,是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辩证治疗不可缺少的一局部。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向医学科学领域的渗透,创造出了统一标准型号的脉象仪器应用于临床,促进了脉诊客观化得以开展,脉图的诊断也逐步具有数字化、量化特征,具有了科学性和实用性。

脉图和心电图均属于无创性且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2021年3月7入住我院的冠心病患者170例,男97例,女78例,年龄48~82岁,平均60.8岁,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危险因素、心电图变化、UCG 动态心电图及DSA检查后做诊断出这170例患者均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谈谈脉诊的一些体会

谈谈脉诊的一些体会

谈谈脉诊的一些体会脉诊是中医的基本功,必须认识到并强调到这一点儿:不会脉诊不是中医。

脉诊学习我有自己的感受,但才疏学浅体会不深,权当随意的讲一讲吧,万万不可误人!脉诊有难有容易,从难来讲是古今中外说的多,但是可以复制下来直接按照标准操作的不多,心中难明。

而容易的道理,其实脉诊不过是一种收集病例资料的手段而已,并不神秘,只要用心的去琢磨,总是有收获。

遇到一个结脉的病人有个病人来看病,触及脉象,突然的出现了结脉。

这个脉象有特征就是脉行的慢,但是会停止,然后继续前进,时不时又要出现停止。

标准说法是: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这个脉象出现我有些意外,上来的直觉就是病人早搏,要考虑心脏的问题,建议做心电图进行检查。

此时在脑海中是有现代心电图检查的概念,对于中医西医来讲关于脉象最直接的沟通全在心电图里。

比如结脉,会出现早搏、房室传导阻滞,这些情况对于西医生也是需要注意的。

但这里讨论不能仅仅归结于心电图,而应该考虑结脉为啥在这个病人身上出现,这就需要分析患者的主要不舒服,她是子宫肌瘤的病人,因为肌瘤比较大,不想做手术,所以来看中医。

而在这中间就发现了结脉。

过去上学的时候,老师喜欢教会学生写病历,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套路,不论中西医都可以套起来用炙甘草汤,这么分析似乎又出现了子宫肌瘤使用炙甘草汤的案例了,写出来文章也许就是有些新意了?而实际上,对于这个脉结代的认识,过去的老师说的很不准确。

对于结脉、代脉会不会同时出现呢?同时出现了写脉结代,不同时出现呢?而如此简单的套用炙甘草汤,简单的套用心电图的分析,就觉得有些对不住证了。

实际上,肿瘤肌瘤属于症瘕积聚的范畴,而这个表现为气血运行不畅,是可以出现结脉的。

很显然,肿瘤并不能单纯地考虑心电图的报告。

如此就可以得出几个感受:一是中医的脉象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心电图反映出来,特别是典型的脉象。

比如疾脉,促脉、数脉主要的表现就是快,快慢脉象在心电图都可以很直观的表现出来。

中医脉诊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脉诊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脉诊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生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传统中医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脉搏的变化,可以获取关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信息。

然而,目前关于中医脉诊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这就引发了我们的研究问题,即中医脉诊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方案方法为了解决这一研究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案和方法。

首先,我们收集了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资料,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临床实践案例和最新的学术研究论文。

这些资料将为我们提供中医脉诊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信息和研究现状。

其次,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进行深入研究。

然后,我们将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分析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等特征,将这些特征与已知的心血管疾病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探讨中医脉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然后,我们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定量分析包括统计学方法,比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用于评估脉象特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定性分析则通过对患者的脉象案例进行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以探讨脉象特征的诊断价值。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基于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将得出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中医脉诊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形态等特征可以反映患者的心跳状态和心血管功能,从而提前识别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我们观察到脉搏的力度和形态与血管弹性和外周血管阻力等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通过观察脉搏的力度和形态的变化,可以初步评估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而判断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中医脉诊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中医院校《诊断学基础》中心电图的教学探讨

中医院校《诊断学基础》中心电图的教学探讨
会 有利 用专 业知 识 蒙蔽 患者 之嫌 。 陷入两难 境 地 的医 生, 对 治疗 方案 的 可推 广 度 、 可行 性 产 生 了 怀 疑 , 便 只
科研 与 临床 , 本该 是 服务 于患 者 的两架 马 车 , 并驾
齐驱 的 载着 患者 向着 健康 的大道 上奔 驰 。任 何 医学研 究都 是 为实 践准 备 的 , 其源于临床 , 而 又 服 务 于 临床 。 但是 , 在 科研 课 题 的开展 中 , 许多 临床 医 生却 把科 研课 题看 成 临床 工作 的 障碍 物 。 的确 , 有些 科 研课 题 方 案
眼未来 , 又要 立 足 当 下 , 是 每 一 个 科 研 工 作 者 应 有 的
胸 怀
( 本 文校 对 : 林翠茹 收 稿 日期医院校《 诊 断学基 础》 中心 电图的教学探讨
王 宏 天 张 刚 孙 士 玲 刘 岷
摘要 : 心电图教学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之一。针对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理论抽象难 记, 心电图阅图能力差这一问题, 改进 了心电图教学和考试方法, 注重能力培养,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
关键词: 诊断学; 教学; 心电图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0 5 . 1 1 6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 0 5 — 1 1 0 7 02 -
中成长 。或者 , 不是 每 一个 课题 都能 功在 千秋 , 既要 放
为 尴尬 的是 , 如 何跟 患 者 解 释 其 他 患 者 的 治疗 方 案不 是最 合 理 , 最 科 学 的?从 国 内外前 沿 的动 物实 验谈 起 ,

QRS波与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相关性

QRS波与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相关性

华伟:QRS波与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相关性THE CORRELATION OF QRS WAVE 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关键字:QRS心脏再同步CRT适应证2013-09-16 09:11为降低疗效不佳比例,许多医学家和研发工作者针对超声等指导下CRT参数优化、优化电极导线位置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进行了诸多努力,但收效颇微。

鉴于CRT的工作原理在于改善心脏运动不同步,因此推测疗效不佳还存在另外一个原因,即患者基线状态下没有电机械的不同步。

那么,该如何识别出这些疗效不佳、基线状态下没有运动不同步的患者呢?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被公认是部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逆转心肌重塑、降低死亡率。

基于早期的CRT临床试验(Insync、MUSTIC、MIRACLE 等[1-4])的结果,2002年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5]将QRS>120 ms的心力衰竭患者列为CRT治疗的的Ⅱa类适应证,并随着COMAPNION[6]、CARE-HF[7]等循证证据的积累,于2008年升级为Ⅰ类适应证[8]。

然而,临床实践发现,若以QRS>120 ms作为遴选患者标准之一,30%~50%的患者CRT疗效不佳[9,10]。

鉴于CRT治疗是侵入性操作,其手术风险高、器械昂贵。

因此,识别CRT的获益人群、降低CRT疗效不佳者比例十分重要。

为降低疗效不佳比例,许多医学家和研发工作者针对超声等指导下CRT参数优化、优化电极导线位置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进行了诸多努力,但收效颇微。

鉴于CRT的工作原理在于改善心脏运动不同步,因此推测疗效不佳还存在另外一个原因,即患者基线状态下没有电机械的不同步。

那么,该如何识别出这些疗效不佳、基线状态下没有运动不同步的患者呢?针对这一问题,早在PROSPECT研究之前专家已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提出诸多超声指标可用于评估机械运动同步性,进而指导选择CRT适应人群。

冠心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电图检测筛查价值分析

冠心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电图检测筛查价值分析
早 期 ,有学 者研 究发 现颈 骨脉搏 波传 导速 度 与冠心 病 患者 的
7 8 例 患 者 中,男 性 患者 4 2 例 ,女性 患 者 3 6例 ,年龄 在 3 9~ 7 0 发 病存 在密 切关 系 ,但 在 临床应 用 中需要 患者 暴露 出颈动 脉 和股 岁之 间 ,平 均年龄 为 ( 4 9 . 6 ±1 . 8 )岁 。两组 患者均 自愿参 与我 院 动 脉 ,对 患 者造成 的创伤 较大 ,因此 未得 到广 泛应 用 。我 国学者 本次研 究 ,且 均 已签 署知情 同意 书。
果将 1 5 0 例 患者 分为观察 组 ( 冠 心病 7 2 例 )和对照 组 ( 非 冠心病 意 义 。我 国医疗领 域 工作 者也 一直致 力于 寻找 一种 无创 、廉 价而 7 8 例 )。观察组 7 2 例 患者 中,男性患者 3 5 例 ,女性患者 3 7 例, 又 便捷 的检测手 段 。 年龄在 3 6 ~ 7 2 岁 之 间,平 均 年 龄 为 ( 5 1 . 2 ±1 . 6 ) 岁。 对 照 组 -
每个测 量部位 均 同步 连续记 录 l 6个相应 波形 。在行 冠状动 脉造影 在 明显 差异 。该研 究结 果表 明脉 搏波 传导速 度联 合心 电图检测 应
前进行 心 电图检测 。
1 . 3观 察指标
用 ,可有 效提 高疾 病 临床 筛 查灵 敏度 和特 异性 ,特别 适合 应用 于 冠心 病的广泛 筛查 ,对于冠 心病 的预测具有 重要应 用价值 。
1 资料 与方法
3 讨论
动 脉 粥样硬 化 是临床 上常 见 的慢性 疾病 ,主 要发病 群体 为 中 特 点 。该疾 病 的发展 速度 受危 险 因素 的多寡 、作用 强度 和持 续 时 间 的影 响 ,当 患者发 生动 脉硬 化时 通常 不会 引起 临床 症状 ,当其 引起 临床 症状较 多 时,大 多数 情况 下为 靶器 官动 脉狭 窄或严 重 闭

中医脉象采集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医脉象采集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医脉象采集及处理方法研究进展引言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及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脉诊作为诊断病情的依据之一。

但是,中医诊脉主要依靠医生指尖的感觉,其对脉象的表述也都采用比喻、想象等方法,这就造成了脉象描述界限不清,意义不明,而且医生手感不一,理解有异,因而脉诊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大大影响了诊断的精度,同时严重制约了脉诊学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诊脉方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中医的逐渐势微,脉诊的客观化研究迫在眉睫。

脉诊客观化是现代脉诊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对脉象数据进行测量、记录、分析、量化,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以起到辅助诊断、。

脉象的研究如今主要集中在“硬”和“软”——即脉象采集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方法——两个方面。

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脉搏和脉象与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同时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人体平衡调控系统的作用下,综合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信息,.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的间接体现,不同部位、不同器官、不同系统一旦受到病理因素的影响,人体的自然平衡就会出现倾斜,这些系统就会从生理上做出调节,病理上做出反应,而这些功能的发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心血管系统及脉象呈现出与之对应的表现。

脉象正是通过心血管系统这一信息平台,综合来自全身各系统的信息,反映全身的生理病理改变〔19]。

但是,脉搏信号和传统的中医脉象不尽相同,脉搏波在人体表面的很多部位都可以取到,它不仅仅反应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体机能的集中反应,“一寸口是脉之大要会,为阴阳十二经络会合的要点,”“心主血脉”,血靠心气的推动沿脉道循环周身,内至腑脏经络,外达四肢百骸,腑脏之气也,通过血脉而输布全身。

所以脉象信号包含很丰富的生理病理信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搏动而已〔州。

故而,在中医脉象的形成机制方面很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脉搏与心跳是否一致?这居然是个问题,先看心电图,再看古人思路

脉搏与心跳是否一致?这居然是个问题,先看心电图,再看古人思路

脉搏与⼼跳是否⼀致?这居然是个问题,先看⼼电图,再看古⼈思路注:本⼈⾮中医,在探讨古代的数理⽂化中的象(⼏何)、数(代数)。

昨天连载了⼀篇有关⽤数学⽅法拟合五⾏数理中的数表达脉搏⼏何形态的⽂章,不想⼀⽯激起千层浪。

因为晦涩,能够阅读完的并不多;但评论颇多。

五⾏的把脉提供的是看⼼电图看出其他脏器问题的⽅法,是否可⾏这个情况,很⼤⼀部分原因是我们对传统⽂化中的五⾏有⼀种说不清楚的情愫,已经过去⼏千年了,它还在,且与中医同⾏,且依然还是说也说不清楚。

脉搏与⼼跳是否⼀致?这原本笔者并未考虑的问题,昨天成为问题。

由于不是医⽣,赶紧连夜恶补相关知识。

脉搏(英语:Pulse)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

⾎液经由⼼脏的左⼼室收缩⽽挤压流⼊主动脉,随即传递到全⾝动脉。

动脉为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与肌⾁所形成管路。

当⼤量⾎液进⼊动脉将使动脉压⼒变⼤⽽使管径扩张,在体表较浅处动脉即可感受到此扩张,即所谓的脉搏。

那么,古⼈的把脉就是把的这个脉搏。

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

正常⼈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的现象。

正常⼈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

这句解释的与该⽂后⾯的解读有点⽂字上的冲突。

因为要准确了解⼼跳,不仅仅观察⼿腕处的动脉波,还有在颈部、⼼脏、脚腕处以及静脉波。

古⼈的⽅法,是感觉⼿腕处动脉波动。

从昨天的五⾏数理中的数拟合的波来看,正常⼈的脉搏是有规律的,⽽⼀旦脏器出现问题,会出现强弱交替的⾮正常现象。

基于⽕的、基于五⾏数理的七种脉象表达现代的⼼电图数学拟合⽅式与古⼈的⽅式的⽐较查了⼀些相关论⽂,现在有⼀些数学⽅法拟合⼼电图,如:基于最⼩⼆乘法多项式拟合、使⽤2~4个⾼斯函数拟合脉搏波,这些是近代的西式数学⽅法。

古⼈不知道⾼斯函数,也不清楚多项式拟合曲线的⽅法,他们使⽤了⽤感觉产⽣的形态描述⽅式,对不同的脉象进⾏了分类。

这是否基于五⾏数理,古⼈并没有明确表达出来了,但从使⽤⽅法上分析,古⼈借⽤了五⾏数理原理。

脉诊研究报告

脉诊研究报告

脉诊研究报告
脉诊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其病机所在。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脉象是指脉搏的形态和特征,包括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滑涩等,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象,可以推断出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机。

近年来,脉诊研究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研究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脉象特征与疾病关系的研究:通过对大量病例的观察和总结,研究者探究脉象特征与不同疾病之间的联系,以便提出更准确的脉象诊断方法。

2. 脉象变化的研究:通过监测患者的脉象变化,研究者试图找到脉象变化与疾病发展的规律,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干预治疗。

3. 脉象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研究者通过将脉象与辨证相结合,探索脉象与辨证的关系,以及脉诊在指导中医治疗上的作用。

4. 脉诊仪器的研究和开发:脉诊仪器的发展可以提高脉诊的客观性和精确性,许多研究致力于开发出更先进的脉诊仪器,以提高脉诊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脉诊在中医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脉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仍然存在争议。

一些人认为脉诊只是主观的观察和摸诊,并没有科学依据,而且脉象的解读也存在主观性和个体差异。

总的来说,脉诊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课题,需要综合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期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脉诊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性。

脉诊实验报告

脉诊实验报告

脉诊实验报告脉诊实验报告导语: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情以及预后等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脉诊的方式,探究脉搏的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对脉诊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一、实验目的脉诊作为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其准确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人群进行脉诊,观察脉搏的变化,并结合其他生理指标,评估脉诊在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包括脉搏计、体温计、血压计等。

实验方法为在实验者的指导下,对不同人群进行脉诊,并记录下脉搏的频率、强度、节律等指标。

同时,还需测量被试者的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以便与脉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多个被试者进行脉诊,我们发现不同人群的脉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年轻人的脉搏频率较快,强度较弱,而老年人的脉搏频率较慢,强度较强。

这与生理老化过程中心脏功能的变化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的脉搏特征也有所不同。

例如,患有高血压的人群的脉搏频率较快,强度较弱,而患有心脏病的人群的脉搏频率较慢,强度较强。

这些差异可能与疾病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有关。

通过对脉搏数据与其他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脉诊在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例如,我们发现脉搏频率与心率呈正相关,脉搏强度与血压呈正相关。

这些结果表明,通过脉诊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和血液循环情况。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脉搏的特征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不同人群的脉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 脉搏频率与心率、脉搏强度与血压呈正相关,脉诊在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3. 脉诊作为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五、实验启示本实验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脉诊的启示:1. 脉诊需要结合其他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 脉诊可以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诊断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谨慎,避免主观臆断;3. 脉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代医学中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心电 图在中 医脉 诊中 的应用 心 电图 1XYZ3是 心 肌 细 胞 电 生 理 活 动 通 过 不 同 导 联 描 记的 连续 曲线 $用于 诊断 疾病 R由于 脉搏 的形 成与 心脏 活动 有 直接 关 系$尤其 是 脉搏 的 速率 与 XYZ 中 PQI波的 频率基 本一 致$因此 作为 迟 脉S数 脉S 结脉 S代 脉 S促 脉 等 N种 不 同 速 率 的 脉 诊 分 析!M#R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可 出 现 各 种 脉 象 $根 临 床 观 察4
J 脉 象形 成 原 理及 脉 诊 现 代研 究 进 展 脉 之源 始 于 胃$输于 脾 $血 液 的 循行 $有 赖 脾 气的 统 摄O肝 藏血 $主疏 泄以 调节 血流 量O肾藏 精化气 $是 人体 阳气 之本$各藏 腑组 织功 能活 动的 原动力 O肺 主气 $朝 百 脉$通 过肺 气 的 敷 布$血液 才 能 循行 全 身O心主 血 脉$在 宗气 的 推 动 下$心脏 搏 动 把血 液 排入 血 管形 成 脉 搏O因而 脉 象 的 形成 与 脏 腑关 系 密切 $是机 体生 理病 理功 能信 息的 整体 性S综 合性 的反 应R现 代脉 诊研 究多 以血 管外 周阻 力S血 管充 盈度 S血管 弹性 等 面进 行$以 及通 过检 查动 脉血 管的 张力 S速度 S节律 S幅 度及 动脉 壁的 一般状 态$ 间接 推测 机体 神 经5内 分泌 5免疫 系 统 整合 形 式的
!K# 姜晓玲%薏 苡仁 注射液 对血 管生成 的影 响%肿 瘤 $/000$/01234MJM
!J0# 贾福星$沈先荣%鲨鱼软骨血管生成因子 的研 究 发 展 !-#%解 放 军 药 学 学 报 $/00/$J61J34M2J
!JJ# 卜 平$周荣 卿$陈 齐鸣 等%扶正 化瘀 对胃 癌 转 移 及 血 液 流 变 学 的 影 响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脾 胃 杂 志 $
陕西 中医 /00"年第 /6卷 第 /期
J6J
!"# 徐瑞成$陈小义$陈莉%&’()*+,抗癌机制研 究进 展 !-#%国 外 医 学 . 肿 瘤 学 分 册 $/000$/"1234/0/5/02
!6# 7889:$:);’<) =$:)>)>?@? A$8@)*% &’()*+,+,5B+C+@; 8,<?@B8*+)* D8** EF?*+(8F)@+?, ),< ),G+?G8,8;+;+,H+@F?%7+(8ID+%JKK"$L01/34J/"
!J2# 韩苏夏 $张晓 智等%姜 黄素抗肿 瘤作用及其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陕 西 医 学 杂 志 $/00/$MJ1JJ34J00L5J00"
!JN# 华 海清$秦叔 逵$王锦鸿 等%三氧 化二 砷抗 肿 瘤 血 管 形 成 研 究 %世 界 华 人 消 化 杂 志 $/002$J/1J34/"
S疾 S极 S脱S促脉$可见 于窦 性心 动过 速S心 房扑 动S阵 发性 心动 过速 O结脉 多见 于心 律缓 慢的 窦房 阻滞 S窦性 停搏 S早搏 S房 颤等 O代脉 可见 于呈 联律
4<F
陕西中 医 F;;D年 第 F<卷第 F期
的 房 性!窦 性 及 交 界 性 早 搏 "心 动 过 缓 的 心 律 失 常#脉象 多 为 迟缓 !细 缓 慢 "预 激 综合 症 并 发心 律 失常 #脉多 数急 $%&等 等’ 现代 医 学认 为#真 脏 脉相 当于 心律 失常#大部 分为 器质 性病 变’以 上主 要从 心律 与 心率 方 面 探讨 心 电 图 与脉 诊 的 关系 #基 本 体现 了 心电 图 与 脉诊 至 数 的 相关 性 #因 而 在应 用 上依 然具 有一定 的局 限性 ’
主题 词4脉 诊 心电 描记 术$便携式
中 医脉 象 的 形成 是 在 心 脏的 作 用 下$以血 液 在脉 管内 流动形 成的 脉搏 为基 础理 论依 据R 心电 图是 心 肌激 动 时$心 脏的 电 生 理 变化 在 体 表的 反 映而 形成 的曲线 R两 者在 机理 上有 其共 同的特 性$ 在表 现 形式 上 $中 医 以寸 口 定 位 诊察 五 脏 六腑 的 病理 变化 $体现 了中 医理 论体 系整 体性 的概念 R心 电图 以 标准 导 联 和胸 导 联 为 基础 $以 检 查 心脏 的 功能 变化 为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 现了 西医 学的 个体 行为R若两 者能 够有 机地结 合$则具 有诊 断学 上的 临床价 值R
变化!J#$来 探求 中医 脉诊 实质 R施发 的T察病 指南U 将切 脉指 感绘 成 MM幅示 意图 $用 于描 述 各种 脉象 指 下的 不 同 感觉 R 脉象 仪 的 研制 $基 于 中 医脉 诊 V位S数S形 S势 W的属 性$模 拟指 感绘 制波 谱R 将脉 象仪 描记 的脉 图采用 时域 分析 法S频域 分析 法S建 立数 学模 型S速 率 分析 法S自回 归5滑 动平 均模 型S 多因 素 识图 法 以 及 计算 机 智 能分 析 等 方法 $分 析 脉图 R旨在 将脉 象的 各种 变化 $以形 态学 的方 式表 现出 来$从 而使 中医 脉诊 趋于 客观 化R但 因各 个脉 象仪 的 结 构S性 能S描记 方 法 的不 同 $因 此 无法 形 成统 一的 脉图 诊断标 准!/#R
1收稿 /00L5J05JMO修回 /00L5JJ5JM3
脉诊与心电图 PQI波的相关性探讨
卢 贺翔 李 冀 华 北煤炭 医学 院基 础部 形态 中心 1河 北唐山 0LM0003
摘 要4目 的4探讨 脉诊与 心电 图 PQI波的 相关 性R方 法4参阅相 关资 料$从理 论上 对脉 诊 与心 电图 PQI波 的相 关性 进行 论证$结合 临床 对实 际操 作进 行 可行 性分 析R 结 论4心电 图 PQI波 与脉 象的 联系 有密 切相 关R 参考 心电 图的 变 化$尤 其是 其 PQI波 的变 化$结 合临 床辨 证施 治$有助 于脉诊 学的 研究 与发 展R
/000$61234JKM !J/# 何 福金$王 健$牛建昭 等%大豆 异黄 酮抑 制
裸鼠移 植瘤生 长及其 血管 生成的 实验 研究%中国 药理 学 通报 /00M$JK1J34"M5"L
!JM# 高 勇$王杰 军$王革芳 等%染料 木黄 酮抗 新 生 血 管 形 成 机 制 的 研 究 %癌 症 $/00/$/J1J/34JM"K5JM6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