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8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Word版含答案
第28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如下图所示:(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实例③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且消费级别=营养级别-1。
(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功能: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④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教材VS高考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018·全国卷Ⅲ,32(1)]()(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泥巴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2015·海南卷,23C)()(3)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是生产者(2014·海南卷,16D)()(4)趋光性昆虫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2018·全国卷Ⅲ,6A)()提示(1)√(2)√(3)×硝化细菌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产者。
(4)√2.深挖教材(中图版必修3 P86图2-3-6拓展)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猫头鹰占有哪些营养级?青蛙和蜘蛛之间是什么关系?图1中未包含生态系统的哪些成分?提示第三、四、五、六营养级捕食和竞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2)图2中①和②分别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①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是生产者;判断依据是①和②之间是双向箭头,除此之外,①都是“指入”的箭头,②都是“指出”的箭头。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应适时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 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一、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
设置如甲瓶所示的广口瓶 4 个,分别向里面放入小鱼 2 条、4 条、6 条、8 条,其余条件与甲瓶相同,然后观察各 瓶中小鱼的存活时间。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我国人口特点:已进入 低生育水平 国家的行列,但 由于 人口基数大 ,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探究步骤:将三个广口瓶按图 5-5-2 制作成三个生态缸。
图 5-5-2
探究结论:
(1)以上三个生态瓶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为__甲__瓶,另外两个生 态瓶出现错误的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乙__瓶__未__密封,丙瓶未置于散射光下 _____。 (2) 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最短的是 丙 , 原因是: 丙__中__生__产__者__不__能__进__行__光_合作用提供 O_2,造成_小__鱼__因__缺__氧__而__死__亡__。 (3) 加入泥沙的目的是_提__供__分_ 解_者__及__为__生__产__者__提__供__无__机__物_。 (4)欲探究消费者个体数量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该如何设 计实验?(写出探究思路即可)。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 稳定
减少对O2的消耗,防止生产量 <消耗量
加入河泥、沙子
使生态缸中存在分解者并为生产 者提供无机物
一般不用蒸馏水来制作生 态缸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A
C
课堂反馈
3. 图23-02中图A、图B均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示,据图回答。
(1)图A 中数量最多的动物是______;图B中数量最少的动物是______。(2)图B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__。(3)图B中食物网有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天食物链______________; 消费者有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B中倘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毛皮而大量捕猎狐狸,则会使 ________大量增加,导致____________,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5)本题中哪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维持?为什么?
水葫芦
大米草
外来物种入侵
情景再现
火山喷发
情景再现
环境污染
情景再现
土壤沙化
情景再现
过度采伐
课堂反馈
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如今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 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 人类乱砍滥伐造成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 D. 地壳变迁所致
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 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2)人为因素: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仔鹿
野狗
草
狮子
秃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
b.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
(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基础:负反馈调节。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类型和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
特点 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 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
保持原状的能力。
要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一块管理良好的棉田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相 比,其抵抗力稳定性哪个高?试说明判断理由。
2.要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不是引进的 物种越多越好?
3.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 定性就一定很高吗?
归纳提升 1.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结构相对稳定体现在各组成成 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 输出达到平衡。可用下图来表示。
短,即图示中 S 的距离越短,故 B 项错。由于 TS 值越大, 就意味着 T 值和 S 值均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 稳力性就越小,故 C 项正确;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所受 干扰程度相同,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 T 值要小于草原 生态系统的 T 值,若有相同的 T 值,则热带雨林生态系 统所受的干扰程度肯定大于草原生态系统,故 D 项正确。
调节能力有关
①呈负相关。一般地,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 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恢复力稳 定性强; 联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 系 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点提醒 (1)不能说“热带雨林的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只能说“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 是相反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 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
正反馈调节
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 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 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 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 所发生的变化
知识点二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 结构与功能 保持原状(不受
损害)的能力。
(2)规律: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 越多 ,食物网 越复杂 ,其自我调
。
[归纳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1)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要适量,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缸内 储存有一定量的空气。 (2)生态缸中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成分齐全,数量合理,确保能 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缸必须透明,可以为生态系统提供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密封,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放置在散射光下,避免阳光直射,防 止水温过高。
1.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合理解释是( D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很弱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 一定的限度时,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
要点探究
要点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机制
1.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后,为什么很快会恢复清澈?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什么能力?
提示: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后,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 解,很快消除污染,恢复清澈。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分析森林中食虫鸟与害虫种群之间的调节过程
(1)由上述调节过程归纳什么是负反馈调节? 提示: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称为负反馈 调节。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
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防止人类
活动的破坏。
0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02 制定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
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
处力度。
推广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及其
03
生物多样性。
加强公众教育
04 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
识和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两者关系
往往相反,即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 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
生态系统稳定性意义
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保证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的顺利进行。
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保持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平衡。
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自然 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课件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
保护
汇报人:XX
20XX-01-28
CONTENTS
• 生态系统稳定性概述 • 生态环境现状及挑战 •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 •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与实践 • 高考新素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
的体现 • 总结与展望
01
生态系统稳定性概述
生态系统稳定性定义
实践素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环保实践能力
掌握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环保实践技能,将生态环 境保护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鼓励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进行创新实践和创业尝试,推动环保 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了解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 能够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和交流活动。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9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新人教版
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
形式储藏
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和
形式存在。
(5)碳循环始终与
结合在一起。
答案 (1)C 生产者
(2)CO2 消费者 分解者 (3)光合 呼吸 分解
(4)化石燃料 CO2 碳酸盐
① 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蝙蝠的回声定位
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萌发
生物种群的② 繁衍 ,离 不开信息的传递
(1)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 (2)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
群落和 调节③ 生物种间关系 , 食物链上相邻物种间“食”与“被食”的
生态系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O2形式) 生物群落
(有机物形式)
3.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 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O2 含量迅速增加,打
(2)影响:导致 气温升高 ,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1.判断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叙述的正误。 (1)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014天津理综,3D) (✕) (2)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2014江苏单科,1 0C)(✕) (3)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江苏单 科,11B)(✕) (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5)分解者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 无机环境中。 (√) (6)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2010全国 Ⅱ,3D)(√)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课件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能,然后沿着食物链流动。
0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这些循环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
续运转。
03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通过摄食、呼吸等作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通过排泄
、分泌等作用将物质归还给环境,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调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本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食物链、食物网、营 养级等结构层次,反映了 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生态系统的类型
根据生物群落和环境的不 同,生态系统可分为森林 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等多种类
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0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被生产者固定并转化为化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维持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后能够保持或恢复到原有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机制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 性则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土壤 的水分蒸发等过程,对气候进行调节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增加降雨 量、降低温度、减少风速等,从而改 善气候条件。
03
生态系统对土壤的保 护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通过根系固定土壤 ,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植物残体和 动物粪便等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分解, 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全国课
件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哪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哪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哪些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干扰并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原状的能力,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发育阶段状况有关,其发育越成熟,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例如:我国南方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丰富,群落垂直层次分明,营养结构复杂,这类生态系统抵抗干旱和虫害的能力要远远超过物种单一、结构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干扰破坏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如污染水域切断污染源后,生物群落的恢复就是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是由生命成分的基本属性决定的,即生物的生命力、种群世代延续能力和周期的基本特征所决定。
例如:草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后,其恢复速度要比森林生态系统快得多,是因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特别是生产者草本植物生活世代短,结构比较简单,而森林中木本植物生活世代长,结构复杂的缘故。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bai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
生态系统功能1、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
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3.方法步骤 (1)铺沙土: 沙土 在上, 花土 在下
↓ (2)倒水: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 (3)放置生物:依据生物生活习性合理放置
↓ (4)放置生态缸:封上生态缸盖,并将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 光线 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 阳光直接照射 。
[典题演练] 3.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生态瓶,相 关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B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各种生物的正常呼吸 C.要用无色透明玻璃瓶,保证能量能输入生态瓶 D.水量应为容器的45,以使瓶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三点提示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一种相对稳定 状态。 (2)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持”还 是“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相反 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较小。
[典题演练] 1.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 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B.农田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C.对于极地苔原(冻原)来说,由于物种组成结构简单,它 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D.在遭到严重破坏后,相对于池塘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生 态系统恢复更快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 A 项错误。
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 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图中 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 两者呈负相关,故只有 B 选项符合题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
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
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
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阅读课文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有哪些?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思考与讨论:构建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
能力。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 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 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 的协调。
20
16
1.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林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
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
( C) 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2.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
力最大的是( C )
A.池塘生态系统
15
“生物圈二号”的启示 人工控制系统不同于自然界,大而全的设计导致了顾 此失彼。“生物圈二号”内的土壤均来自一个地方,不像 地球那样不同地带有不同的土壤类型。模拟的各类生态系 统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大小比例不合理。地球上生态系统内 的生物间关系很复杂,目前人类还未全面了解生物间的协 调性。它最重要的启示在于:我们人类目前对地球的了解 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护和利用好地球, 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 路。
13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
2、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知识归纳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比较2.腐生动物和蚯蚓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2、生态系统食物链类型食物链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些列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在上台系统中进行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联系排列的链状顺序。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成为营养阶层(营养级)。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模式图:A→B→C→D→E。
【典例】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草→鼠→蛇→猫头鹰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4、食物链与食物网作用(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3)由于食物网的存在,可以导致同一生物占有多个营养级。
例:观察下面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示食物网中包含8条食物链。
②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③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④图中哪些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狐、猫头鹰、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
⑤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⑥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⑦由图示可看出,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5、生态系统及类型(1)生态系统概念分析:空间性、成分、整体性(2)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类型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含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动过程(1)总过程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自我调节能力(1)基础:负反馈调节。
(2)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
(3)方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
4.类型5.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温度可超过300 ℃)有何特别之处?研究此类生态系统有何重要意义?提示(1)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如下特别之处①其能源:不是太阳能、而是生产者(如硫细菌)氧化体外无机物(如硫化物)所获得②其生产者不是光合作用的植物,而是化能合成型细菌。
(2)意义: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VS高考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2016·全国卷Ⅰ,5D)()(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全国卷Ⅰ,4C)()(3)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全国卷Ⅱ,4D)()(4)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全国卷Ⅱ,4B)()(5)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2016·全国卷Ⅰ,5C)()(6)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013·海南卷,29)()提示(1)√(2)×灌木阶段群落结构复杂程度高于草本阶段,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草本阶段强。
(3)√(4)×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等于输出(散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自我调节能力(1)基础:负反馈调节。
(2)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
(3)方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
4.类型5.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温度可超过300 ℃)有何特别之处?研究此类生态系统有何重要意义?提示(1)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如下特别之处①其能源:不是太阳能、而是生产者(如硫细菌)氧化体外无机物(如硫化物)所获得②其生产者不是光合作用的植物,而是化能合成型细菌。
(2)意义:对于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VS高考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2016·全国卷Ⅰ,5D)()(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全国卷Ⅰ,4C)()(3)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全国卷Ⅱ,4D)()(4)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015·全国卷Ⅱ,4B)()(5)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2016·全国卷Ⅰ,5C)()(6)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013·海南卷,29)()提示(1)√(2)×灌木阶段群落结构复杂程度高于草本阶段,自我调节能力也比草本阶段强。
(3)√(4)×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等于输出(散失)。
(5)√(6)×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遭到破坏时,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状。
2.深挖教材(中图版必修3P94“探究活动”拓展)某地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Ⅰ.喷洒高效农药;Ⅱ.放养赤眼蜂(其为棉铃虫天敌)。
请评价哪种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理由。
提示放养赤眼蜂。
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
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爆发。
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合反馈调节实例,考查科学分析、判断能力1.(2014·广东卷,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的调节方式。
血糖浓度的变化会作为信息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汗腺分泌的变化不能作为信息调节运动强度: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变化不能作为信息调节降雨量;害虫增多,其天敌鸟类数量增多,而鸟类的增多又可使害虫减少,即天敌鸟类数量的变化能作为信息调节害虫的数量。
答案 D2.(2019·全国高三摸底考试)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解析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答案 C结合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考查科学思维能力3.(2018·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由于该生态系统处于恢复过程中,结构和功能不甚完善,所以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正确;恢复生态系统主要是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辅以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C正确;无论生物多样性高与低,某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D错误。
答案 D4.(2019·山东淄博一中考试)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解析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结构越来越复杂的稳态方向发展,A正确;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任何生态系统保持稳态都需要不断得到外界的能量补充,C 错误;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
答案 C结合生态缸的制作,考查科学探究能力5.(2014·海南卷,9)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鱼生存所必需的,A正确;鱼呼吸产生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B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错误;长期黑暗条件下,植物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鱼会因供氧不足而死亡,D正确。
答案 C6.(2019·石家庄质检)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如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但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____________处,并避免阳光直射。
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能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呼吸、分解等生理过程实现各元素的循环利用(2)自我调节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3)通风、光线良好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1.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的要求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
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考点二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2)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点悟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结合人口增长的相关曲线,考查分析、判断能力1.(2019·豫南豫北联考)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正确;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也会随之变化,B正确;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正确。
答案 C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结合环境污染的实例,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2.(2018·豫北豫南尖子生联赛)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解析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泊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