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
城市道路与交通
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 线宽度为12~15M左右。
*快速干道、主要干道、干道、区干道、支路、专用性 道路
*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道路类型
设计车速 (km/小时) 交叉口间距 (米)
因此,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规划中必须结合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用地的功能分区布 置、交通运输、自然地形、现状以及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城市环境保护和建筑布局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反复比较确 定,使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组成一个系统完整、功能分 明、线形平顺、交通便捷通畅、布局经济合理的城市道路 网。
1.铁路站场位置选择
在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着主导作用,线 路的走向是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的联系 需要而确定的。
(1)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它是一种客货合一 的车站。 A.客货同侧布置 B.客货对侧布置 C.分设多个专业车站
(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客运站的位置要方便旅客,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并应 与城市布局有机结合。 A.客运站的位置
二、城市交通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发展和制约
1、工业的性质和规模 2、贸易和旅游活动 3、交通枢纽影响人口和用地规模
三、城市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其他组成部分,如工业和仓储 2、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影响城市干道走向 3、对外交通用地(如铁路选线、港口、岸线)——城市
发展方向与布局 4、城市面貌(门户) 5、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第三节 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运输
现代城市往往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枢纽。它以铁路、 公路、水道、航空以及地下铁路、电车、汽车等各种运 输工具组织城市的内外交通。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PPT课件
2.可能通行能力
N可能= N基本. ∏a ∏a指道路实际条件各因素的修正系数之乘
积,如车道宽、侧向净宽、车道序、交叉口等
精选ppt
6
3.设计通行能力
N设计= N可能. ac= N基本. ∏a . ac ∏a指道路实际条件各因素的修正系数之积 (车道宽、车道序号、平交口、大型车和道路 纵坡等)。 ac指服务水平系数,我国仍在研究中,目前 以道路分类系数代替。
(一) OD调查的目的 掌握人、车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出行目的、
运输内容等情况,利用OD调查结果计算转换交 通量,结合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经济指标预测 未来交通需求,为道路规划提供依据。
精选ppt
26
(二) OD调查的内容
精选ppt
27
精选ppt
28
精选ppt
29
(三) OD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精选ppt
1
由上述三个参数间的量值关系可知,速 度和容量(密度)不可兼得。因此,为保证 高等道路(快速路、主干路)的速度,应对 其密度加以限制(如限制出入口、封闭横向 路口等)。国外多以交通密度作为衡量高等 级道路运营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一 般性道路着重考虑满足较大交通容量,对速 度则不能有过高要求。于是在道路设计、交 通控制与管理各方面均与高等级道路有所不 同。
交 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 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 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二)通行能力定义
精选ppt
4
1.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 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 车辆数。
2.可能通行能力 在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 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 车辆数。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 城市路网结构分析 PPT
▪ 容易将过多的交通引入市中心,而外围路网容量得不 到充分
▪ 方向性差,不利于建筑物布置 ▪ 机动性较差
❖改进方法?
自由式道路网
❖ 自由式路网没有固定的形式,多呈不规则状 ❖ 代表城市:重庆、青岛
自由式道路网
自由式道路网
❖ 特点
▪ 常结合自然地形,呈现出不规则状、路网形式多变 ▪ 节省工程费用 ▪ 如果能有机的结合城市布局、建筑布置及城市园林绿
❖ 代表城市:北京、西安等城市的老城区
方格网状路网
方格网状路网
❖ 优点
▪ 布局严整、简洁,方向性,有利于建筑布置 ▪ 交通分布均匀 ▪ 交叉口组织较容易 ▪ 重新分配车流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缺点
▪ 交叉口较多,对车流运行的连贯有影响 ▪ 非直线系数较大,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不便 ▪ 主次干道之间功能不易明确 ▪ 不利于过境交通分流,对城市扩展不利
城市道路功能结构
❖ 功能分级 ▪ 第一级(快速路、主干路)
承担出入境、过境和组团间的长距离、通过性极强、 机动化出行为 主;道路两侧严禁开口的道路
▪ 第二级(次干路)
通过性交通和集散性交通并重,道路两侧可少量开口,既达到一定程 度上的“通”,又满足一定程度上的“达”。
▪ 第三级(支路)
主要以到达和出入为服务目的,允许在道路两侧开口,短距离、集散 性极强的道路,同时满足非机动车形式需要。
化等因素,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交通效果、景观 效果
❖缺点
▪ 方向性差 ▪ 非直线系数大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 混合式路网是根据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需求将城市 不同区域的道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是城市不同 分阶段发展的体现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城市道路与交通_城市道路网规划解读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 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入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设计
针对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考虑城市发展和用地的调整, 从骨架和功能的角度提出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3.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包括车辆、交通量增长的预测,交通的产生、分布和道路 上交通量的分配预测以及根据交通量对道路面积和密度的 预测
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根据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方案修改道路系统初步规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使建筑取得良好的朝向;有利于通风;过境道路和货运道路应避 免直穿生活区;充分考虑历史、地方特色和自然条件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划程序为:
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1)城市用地现状和地形图:包括城市市域或区域范围 和中心城区范围两种图,比例分别为1:25000(或1: 50000)、1:10000(或1:5000),一般还有1:1000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 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 分。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侧
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37张)
80 60 40 20
0
机动车保有总量 私人汽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
道路标准低
特大城市人均用地
北美、西欧 (发达国家)
836.5m2
我国 61.55 m2
道路面积率
17.05%
5.通讯导航要求 保证机场通讯、导航的正常进行,机场导航台、定
向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如表所示
1
6.生态学影响 主要是避免鸟祸问题 机场选址应避开大量鸟类集中栖息的生态环境
如容易吸引鸟类的植被、食物和掩蔽物地区,就不 选作机场基地。
1
从城市布局方面考虑
1.机场与城市的距离
建议航空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10~30km为宜。
(2)提高港-城道路的技术标准:采用高速路、快 路,快慢交通分离,以保证车速。
1
成都为例
航空港站
1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
从构成上讲,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其 用地可以说是城市的肌体;从功能上讲,城市交通 保证城市运转和城市其它用地功能实现的基础设施
北京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6人,而东京仅为1.9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人。
2
3. 交通环境问题 汽车废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运行速度、车辆排放标准
交通噪声也是城市噪声的重要来源。
隔离设施、禁止鸣镝、货运专用道
2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多系统综合交通体系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 3、非机动车道 • 自行车道宽度:1.0--1.1米/条
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一般4条以
• 非机动车道宽度:
自行车为主:双车道2.5米、三车道3.5米,四车道4.5 米 一辆自行车与一辆三轮车3.5米 两辆三轮车4米 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推荐为5米(或4.5米)、6.5 米(或6米)、8米(或7.5米)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离开城市,一至数个出入口
• 城市内部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分离
• 交叉口间距
快速路1500-2500M,主干道间距700-1200M、次干道350- 500M,支路150-250M
第四节 城市道路及停车场设计• 一、城市道路红线• 定义
6、绿化带
• 靠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净宽的要求。株 距4~10m。树池宜采用方形,每边净宽大于 或等于1.5m;采用矩形时,净宽与净长宜大于 或等于1.2×1.8m。
• 7、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 及四幅路(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 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 市道路。 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 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 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 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 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 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 埋设电力、电讯电缆、和给水管三种管线所需要最 小宽度为4.5米,加上行道树和路灯杆的最小占地 宽度为1.5米,则至少要6米。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概念交通: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
包括各种现代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分为城市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通过道路系统来组织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关系。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先进国家城市交通的4个阶段(P282)–水运时代–铁路运输时期–汽车、航空及管道运输(20世纪50年代以后)–综合交通二.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1.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点:–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边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内部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的特征:P285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城市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的比例,用干道网密度衡量。
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单位:公里/平方公里(km/km2)一般认为干道的适当距离为700~1100 m,相当于干道网的密度为2.8~1.8 km/km2。
道路间距以300~800 m为宜。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最小。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道路纵断面设计
3.2.2城市干路网类型城市道路系统是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城市用地和城市交通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下,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
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其中前三类为基本型。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
用方格网道路划分的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的布置;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
有的城市在方格网的基础上增加若干条放射干线,以利于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但因此又将形成三角形街坊和复杂的多路交叉口,既不利于建筑布置,又不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完全方格网的大城市,如果不配合交通管制,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穿越中心区的交通。
一些大城市的旧城区历史形成的路幅狭窄,间隔均匀,密度较大的方格网,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的要求,可以采用组织单向交通的方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方格网式的道路也可以顺依地形条件弯曲变化,不一定死板地一律采用直线直角。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起源于欧洲以广场组织城市的规划手法,最初是几何构日产物,有的是由港口城市或中心城市的对外交通特性所自然形成的,多用于大城市。
这种道系统的放射形主干道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道路又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优点。
但是放射形干路又容易把外围的交通引入市中心地区,引起交通在市中心地区过分的集中,同时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
环形干路也容易引起城市沿环路的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为了充分利用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的优点,避免缺点,国外一些大城市在原有的环形放射路网基础上部分调整改建形成快速路系统,对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促使城市转向沿放射形交通干线向外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自由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形成的。
十五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3
例:北京、成都 ①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
系统
②链式道路网
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1.城市道路衔接的
原则
2.高速公路与城市
道路的衔接
3.公路与城市道路 的衔接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
2、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对原有道路做必要的分工,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尽 可能减少各种车流之间以及车流与行人之间的干扰; 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组织单向行车, 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 为了疏散闹市区和车流量大的街道,或者为了适应市 区外围地区建设发展的需要,修建交通组织绕行干道, 对减轻旧有道路的交通负担,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很有 成效; 封闭一些出口或者限制转向。
放射性道路:担负对外
次干道
交通联系
环形道路:担负各区内
部的交通
2.自由式路网
例:随州;青岛
青岛市交通图
2.混合式路网
例:北京、成都 ①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
系统,是大城市后期形成
的效果较好的道路网联
小范围道路网形成的,如 兰州。
2.混合式路网
第十五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三. 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棋盘 格式 ) 例:唐长安、芝加哥
①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
②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
③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方格网式
主干道
次干道
三. 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2.环形—放射式道路
莫斯科、华盛顿
环形放射式
主干道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课件( 37页)
6.95%
人均道路用地面积 21.4 m2/人 4.22 m2/人
道路网密度
16.21 km/km2 4.85 km/km2
倍数
13.6倍 2.5倍 5.1倍 3.3倍
2
客运系统结构不合理
自行车出行比例高居不下,而小汽车持续增长,公 共交通面临困境。
成都市中心城区客运结构
方式
年份 1987
步行 36.06
1.道路负荷过重,交通拥挤 机动车大幅度增加 道路标准低 客运系统结构不合理 车人混杂、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混行 交通管理水平不高
2
机动车大幅度增加
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道路面积持续以10%~1 的速度增长,但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更快,车辆对城 道路的拥有面积以每年10%~15%的速度下降。
万 160 辆 140
5.通讯导航要求 保证机场通讯、导航的正常进行,机场导航台、定
向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如表所示
1
6.生态学影响 主要是避免鸟祸问题 机场选址应避开大量鸟类集中栖息的生态环境
如容易吸引鸟类的植被、食物和掩蔽物地区,就不 选作机场基地。
1
从城市布局方面考虑
1.机场与城市的距离
建议航空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10~30km为宜。
自行车 54.53
公交 5.87
其他 3.54
1995
36.00
51.49
9.51
3.00
2000
30.80
43.80
14.90
10.5
2002
29.00
40.70
14.80
15.50
2005
29.60
37.90
14.72
道路交通设施管理(PPT-49页)
16.禁止骑自行车下(或上坡)指路标志 17.禁止行人通行标志:表示禁止行人通行。 18.禁止向左(或向右)转弯标志 19.禁止直行标志 20.禁止向左向右转弯标志 21.禁止直行和向左转弯(或直行和向右转弯)标志 22.禁止掉头标志 23.禁止超车标志 24.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25.禁止车辆停放标志 26.禁止鸣喇叭标志 27.限制宽度标志 28.限制高度标志 29.限制质量标志 30.限制轴重标志
12.注意信号灯标志
13、注意落石标志
14、注意横风标志
15、易滑标志
16、傍山险路标志
17、堤坝路标志
18、村庄标志
20
19 隧道标志 20 渡口标志 21 驼峰桥标志 22 路面不平标志 23 过水路面表标志 24 铁路道口标志 25 叉形符号 26 斜杠符号 27 注意非机动车标志 28 事故易发路段标志 29 慢行标志 30 注意障碍物标志 31 施工标志 32 注意危险标志
21
22
(二)禁令标志
1.禁止通行标志 2.禁止驶入标志 3. 禁止机动车通行标志 4.禁止载货汽车通行标志 5.禁止三轮机动车通行标志 6.禁止大型(或小型)客车通行标
志
23
7.禁止汽车、拖挂车通行标志 8.禁止拖拉机通行标志 9.禁止农用运输车通行标志 10.禁止二轮摩托车通行标志 11.禁止某两种车通行标志 12.禁止非机动车通行标志 13.禁止畜力车通行标志 14.禁止人力(客、货)三轮车 通行标志 15.禁止人力车通行标志
28
11.最低限速标志。 12.干路先行标志 13.会车先行标志 14.人行横道标志 15.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16.专用车道标志 17.允许掉头标志
29
30
(四)指路标志:
城市规划原理(西藏大学)第七、八章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一般要求
合理分布车辆数、线路网、换成枢纽和战场等 设施; 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做到在客运高峰时使95%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做到在客运高峰时使95% 的居民乘用公共交通单程最大出行时间不超过1 的居民乘用公共交通单程最大出行时间不超过1 小时; 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 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 设置快速交通用地。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内部的交通载体 城市四大功能之一 城市的骨架 城市避难的场所 城市道路交通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 城市道路交通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 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 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因此。城市 道路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可以合 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
交通出行调查(OD调查) 交通出行调查(OD调查)
概念:出行的起终点调查 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征。改善 交通状况,优化交通
人流、车流、物流 出行目的 交通预测
五、城市道路景观规划
城市道路景观组成要素
主景 城市道路景观中起主导作用的视觉对象
山景 比较独特的山峰、山上的建筑物(亭、台、楼、 阁、塔) 水景 独具特色的水面及水中的岛屿、岛上的建筑物等 树木 古树名木,比较突出的绿化群 建筑物 文物建筑、标志性建筑
了解城市现代交通发展的历史;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 ★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红线划示。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熟悉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任务;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的发展
城市现代交通发展
水运。(产业革命初期) 铁路。(19 铁路。(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40 40年代) 公路、航空及管道。(20世纪50年代) 公路、航空及管道。(20世纪50年代) 综合运输。(现在)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ppt课件
– 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专题讲
–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
•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性质、流量、形式
– 道路选线利用景观环境
北海大桥改造
– 利用道路营造景观
城市入口处、道路节点
– 道路空间尺度
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的关系
.
一般,三块板型式主要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适 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不小 于36~40米)的主要交通干道。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道路,一般路副 窄纵坡大,非机动车数量很少,则不宜采用三块板。
两块板型式用以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 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郊 区之间交通的入城干道。城市道路横向高差较大或为迁就现状,也可采 用两块板型式。当交通量的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由于这种断面车辆 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宽度不够时,往往因超车造成事故。 通常,在我国非机动车比例相对高于机动车的具体条件下,对交通量大 市区交通干道上,就不宜采用两块板型式。为此,有的城市对原建成的 两块板断面型式,多陆续拆改为一块板. 或三块板断面。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课程将帮助您深入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从城市交 通的基础知识到拥堵研究和公共交通系统的研究,全方位掌握城市道路交通 分析的关键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简介
城市交通的重要性
探索城市交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道路交通分析。
报告目的
2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研究如何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3
排队论模型在城市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介绍排队论模型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模型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问 题。
城市交通拥堵研究
拥堵原因分析
探究城市交通拥堵的主 要原因,如交通流量过 大、道路设计不合理等, 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介绍公交线路规划的基本 原则和方法,并讨论线路 分配的相关问题。
城市地铁交通系统
探索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 建设、运营和管理,并分 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城市道路安全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和规律,以了解事故 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探究
探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 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说明为什么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以及实施该分析可带来的好处和应用。
城市道路交通概述
基础知识
了解城市道路交通的基本概念、标志和规则。
交通组织结构
掌握城市交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并了解 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1
道路交通流量分析
学习如何使用不同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并如何应用这些分 析结果。
拥堵评价指标
介绍拥堵评价的常用指 标,如交通速度、交通 流量饱和度等,并分析 其对交通拥堵程度的影 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道路红线宽度及横断面的形式
• 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其他用地的分界 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 线。(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 单幅路:也称为一块板,指车行道上不 设分割带,以路面划线标志组织交通, 或虽不做划线标志,但机动车在中间行 驶,非机动车在两侧靠右行驶。
• 优点:占地少,投资省,机动车,非机动车高 峰小时错峰时路面利用率高。
三.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 城市有大量的交通吸引点,吸引的车辆和行人 交通错综复杂。
• 城市大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经常变化、 不稳定。
• 城市道路上的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速度不一。 • 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交叉多,相互干扰大。 • 城市道路交通需要大量的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
施。
四.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 缺点:车种混杂,不安全。 • 适用情况:用地困难,拆迁量大或双向交通量
不均匀的路段以及车流量不大,出入口较多的 生活性道路。
• 双幅路:也称为两块板,指在车行道中间设置分 车带分隔对向机动车流,将车行道一分为二。
• 优点: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
• 缺点:机动车外侧行驶非机动车时,仍属混 行;当交通量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这种 断面车辆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 当车到宽度不够时,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垂直式:车辆垂直于通行道的方向停放。单 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比较紧凑, 但停车带占地较宽,进出车位时需要倒车一 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
• 两者是同步形成的,城市的形成必包含城市 交通的因素,一般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 线形成城市。
• 现代交通发展的历史:
• 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的运河。(产 业革命初期)
• 建设铁路,以铁路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9世 纪40年代)
• 汽车、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的发展。(20世纪50年 代)
• 适用范围:机动车辆多,夜间交通量大,车速 高,非机动车类型单纯且数量少的入城干道; 道路横向高差大,或迁就现状,可采用此。
• 三幅路:三块板,指用两条分车带分隔机动车 与非机动车流,将车行道一分为三的。
• 优点:可分期建设,机动灵活性大,解决机动车、 非机动车互相干扰;较好的处理了绿化种植与照明 杆线的矛盾,使路面照度均匀;绿化、遮阳效果好, 多排绿化使夏季车、人舒适;在环境保护上,机动 车道在中间,有分隔带,对沿街居民影响较小。
•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 放射形干道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地区的联系,环 形干道有利于市中心外各区的相互联系,但也容 易产生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较小;而 且放射形干道容易引起市中心地区交通的过分集 中,环形干道又容易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 外扩张。
– 常用于大城市的快速干道系统。
• 自由式道路系统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知识结构:
• 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 • 现代交通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 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 •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 • 道路宽度及行断面的确定 • 停车场的布置
一.城பைடு நூலகம்与城市交通发展
• 两者关系密切,城市交通自始至终贯穿于城 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
• 缺点:占地大,投资多,工程费用高;在 公交停靠站处,行人上下公交车须 穿越非机动车道。
• 适用范围: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 高,非机动车多,红线较宽的 道路。
• 四幅路:用三条分车带使交通分向、分流,俗称四 块板。
• 优点:车速高、交通安全;绿化、照明效果好,噪 音干扰少。
• 缺点:占地大,投资多,工程费用高。
• 发展综合交通。
二.现代交通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特征:高效率和高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效率主要是指城市的 运转。
• 现代交通发展趋势: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和渗透; –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 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要求,考虑地形、
地质条件 • 满足城市环境与景观的要求 •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五.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
• 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又称棋盘式,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 特点:划分街坊规整,有利于建筑的布局;便于
分散交通,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 便,非直线系数大。 –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
– 常由于道路结合不规则自然地形布置而形成, 变化很多,非直线系数较大,街坊不规则。
• 混合式道路系统
– 在同一城市中,由上述几种类型的道路网组合而 成的道路系统。这种类型大多是受历史原因逐段 发展形成的。
六.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
• 非直线系数:道路起讫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与其空间 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 适用范围:快速路或大城市的交通干道。
八.停车场的布置
• 城市中停车场的类型;
–按车辆的性质分: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
车场
–按服务对象分:专用停车场、公共停车场
• 汽车停车场设计的原则 – 符合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组织的要求,便于各 种不同性质车辆的使用。 – 专用停车场应紧靠使用单位布置。公共停车场 在全市应尽量均衡布置。
• 道路网密度: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各 级道路的长度。(即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 面积之比)反映了城市用地的各类道路间距。 (km/km²)
• 道路面积密度:道路用地总面积(包括公共停 车场、广场)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又称道路 用地率。(8%~15%, 大城市宜为15%~20% )
• 人均道路占有率:道路面积与人口数量之比。 (7~15m²)
– 出入口宜分开设置,最好面向次要干道。 – 停车场内交通路线必须明确,宜采用单向行
驶路线,避免互相交叉,最好与进出口行驶 方向一致。 – 应结合用地条件和车场的性质,选定不同的 技术指标,以近期为主,并为远期的发展留 有余地。
• 车辆的停放方式
– 平形式:车辆平行于通行道的方向停放。所需 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占地长, 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