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回顾与思考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回顾与思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回顾与思考》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对平面几何、代数、概率等知识的回顾,以及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知识的繁多和复杂,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概念混淆、方法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2.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知识的PPT和教案。

2.准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如平面几何、代数、概率等。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形成知识体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典型例题,并进行讲解。

讲解过程中,教师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给出拓展题,学生进行练习。

6.5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6.5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教案:6.5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乘除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熟练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乘除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做一些乘除法的练习题,巩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2. 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是整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引入乘除法。

例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有18颗糖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颗糖果?”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从而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回顾与思考》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回顾与思考》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回顾与思考》学案学习目标:1、回顾总结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2.能够使用变量之间各种形式的关系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预测。

3.从常数世界走向变量世界,开始接触新的思维方式——从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理解数学对象,培养符号意识和抽象思维学习重点:能读懂表格、关系式、图象所表示的信息,还能用表格、关系式、图描述一些特定情况下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用表格、关系式、图象刻画一些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知识回顾: 1.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_。

图像法表达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特点是____3、用图象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___;,使用垂直方向上数字轴(垂直轴)上的点表示___2、自主学习一棵小树苗,刚栽下去时树高为2.1米,小刚想了解树高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列表如下:21345时间(年)小树高(m):2.1+0.32.1+0.62.1+0.92.1+1.2(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这是用_____该方法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小树的高h(米)与时间x(年)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这是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3)下图是用______法更能直观地表示出小树的高度h随时间x变化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树高h(m)随着年数x(年)的增加而增加h(米)二点一x012345(4)预测7年后的树高(你有什么方法?)方法一、从表格中,可以读出小树每年长高_____米,所以7年后小树的高度就是_____米.方法二:使用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式,就可算出h的值.即h=__________=______米.方法三。

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h随着X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种趋势延长下去,然后过横轴上表示7的点作垂线交图象于一个点,再过此点作横轴的平行线,交纵轴于一点,这点的读数是____米,它便是7年后小树的树高[来源:学科网]。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5《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5《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5《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5《回顾与思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对整个九年级上册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思考如何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面积公式的理解不深入而出现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对面积公式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难点:如何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复杂实际问题中,如何找到关键点,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回顾和巩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际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回顾。

例如,展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让学生回答。

《回顾与思考》课件3

《回顾与思考》课件3

k x
的情势,其中k是常数.
3.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 y=xk (k是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
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 有时反比例函数
4.也反写比成例y函=数kx的-1或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不为0的全体实数
xy=k的情势.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说出它的k。哪些是一次函数?
做一做
工程中的数学
某机械厂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 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 x 时间 y
10 20 30 40 50 60 6 3 2 1.5 1.2 1
“行家”看门道
1.由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得到这样的三个函数,你能指 出自变量和函数吗?
2.上面的函数关系式情势上有什么的共同点?
都是
y=
5.反比例函数 y k 中,当x的值由4增加
x
到6时,y的值减小3,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 解析式.
6、一水池内有污水20 米3,设放完 全池污水的时间为t(分钟),每分 钟的放水量为w(米3),规定放水 时间在4分钟至8分钟之间,请把t表 示为w的函数,并给出w的取值范围。
1.当m=1 时,关于x的函数 y=(m+1)xm2-2是反比例函数?
y = 3x-1
y = 2x
y
=
3 2x
y=
1 x
y
5
=
x
3y1x
0.4 x
y
x 2
xy
2.
xy 2 y 2 x1
y 1 2x2
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
【现场提问】
⑵ 在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C )
(A)y
=
8
X+5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4《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4《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4《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5.4《回顾与思考》》这一章节主要是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思考,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前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复习和思考能力。

本章节的内容包括:数的开方与平方根、实数与数轴、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与图像、概率与统计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开方与平方根、实数与数轴、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与图像、概率与统计等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回顾和思考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例题来帮助学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顾和思考之前学习的数的开方与平方根、实数与数轴、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与图像、概率与统计等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学生的复习和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思考。

3.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开方与平方根、实数与数轴、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与图像、概率与统计等知识的回顾和思考。

2.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例题解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思考,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来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例题及解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之前学习的数的开方与平方根、实数与数轴、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与图像、概率与统计等知识,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例如,给出一些数的平方根或开方,让学生计算;给出一些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让学生求解;给出一些函数的图像,让学生分析函数的性质;给出一些数据的概率和统计问题,让学生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5x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5x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5x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5x,主要回顾了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本册书中的大部分知识,对于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回顾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掌握程度会有所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和思考。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回顾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准备进行分享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

例如:某商店举行抽奖活动,奖品有笔记本电脑、手机和钢笔,抽中笔记本电脑的概率是1/5,抽中手机的概率是2/5,抽中钢笔的概率是剩下的部分。

请计算抽中笔记本电脑的概率。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呈现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可以是PPT、黑板报等形式。

学生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回顾与思考》教案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思考,通过复习和总结,使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加减、分式的加减、函数的性质等,这些都是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加减、分式的加减、函数的性质等知识。

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可能存在一些疑问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前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复习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对前面的知识的回顾和思考,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加减、分式的加减、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2.学生对前面知识的疑问和困惑的解答和引导。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前面的知识。

2.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

3.讨论法: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教案: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编写详细的教案。

3.课件:教师根据教案,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前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加减、分式的加减、函数的性质等。

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引导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

可以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2,主要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回顾,通过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在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可能还存在疑惑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回顾和思考,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举例和运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5.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将突出重点知识点,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进行。

对于课后作业,我将注重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的正确性,对于课堂表现,我将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我也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1,主要包含了本册书前几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难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初中数学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解题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回顾与思考部分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学生对于回顾与思考部分的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不够深入,应用不够熟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讲解法,引导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通过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讲解,练习,总结,布置作业。

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详细讲解回顾与思考部分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回顾与思考部分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课后作业。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教案5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教案5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教案5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教案5,主要是对本册内容的一个回顾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复习之前学过的重点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等;2.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3.分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

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难点:分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思考题;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等。

让学生谈谈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例如,分析商品打折问题、计算最佳购买方案等。

引导学生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回顾与反思》 讲义

《回顾与反思》 讲义

《回顾与反思》讲义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在不断地前行中经历着各种风景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停下脚步,进行回顾与反思,是一种智慧,也是成长的关键。

回顾过去,我们能够看到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

那些成功的时刻,让我们充满自信和动力;而失败的经历,则如同镜子,映照出我们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时候,我们怀揣着梦想和憧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记得_____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紧张得声音颤抖,结果表现不佳。

但这次经历让_____明白了充分准备和克服紧张的重要性。

后来,_____不断地练习,在之后的比赛中逐渐取得了好成绩。

在学业上,我们也经历过无数次的考试和挑战。

曾经为了一道难题苦思冥想,为了提高几分成绩而熬夜苦读。

那些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如今看来,都是成长的养分。

或许我们没有每次都达到理想的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学习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却让我们受益终身。

进入社会后,工作中的挑战更是接踵而至。

初入职场时的懵懂无知,到逐渐熟悉业务,再到能够独当一面,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努力。

曾经因为一个项目的失误而受到批评,但正是这次批评让_____学会了更加严谨和细致地对待工作。

也曾经因为与同事的合作不畅而产生矛盾,但通过沟通和理解,_____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与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也有许多值得回顾和反思的地方。

有时候,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自私,伤害了亲人朋友的心;而有时候,又因为缺乏沟通和理解,导致了误会和隔阂。

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和包容,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

反思这些经历,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成长轨迹。

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方式,是勇敢面对还是逃避退缩;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善于沟通还是固执己见;在追求目标时,是坚持不懈还是半途而废。

通过反思,我们能够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同时,回顾与反思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4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4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回顾与思考》说课稿4,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平面几何中的定理和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几何问题。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平面几何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的性质,定理和公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顾和思考,使学生对平面几何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平面几何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回顾和思考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和总结平面几何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面图形的性质,定理和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几何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几何知识。

2.回顾与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总结平面几何的知识,教师在旁边给予引导和指导。

3.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旁边给予引导和指导。

4.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回顾和思考过程中的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平面几何中的定理和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几何问题。

通过板书,使学生对平面几何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回顾 思考 展望

回顾 思考 展望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时常需要停下脚步,回顾过去的经历,审视当下的处境,展望未来的道路。

回顾、思考和展望,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成长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三个环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它们来规划我们的生活。

一、回顾:汲取经验的智慧回顾过去,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这些经验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回顾,我们可以总结出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取得了哪些成绩,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这样的总结有助于我们建立起自信心,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二、思考:塑造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人生的哲学,它让我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回顾的基础上,我们要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其中的规律和道理。

思考使我们能够区分正确与错误,理性地看待事物。

同时,思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使我们能在面临困境时作出明智的选择。

三、展望:规划未来的道路展望未来,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要设定明确的目标,规划未来的道路。

展望不仅要关注眼前的事物,还要放眼长远,对未来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通过对未来的规划,我们可以提前为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准备,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展望未来也能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期待。

四、回顾、思考、展望的意义回顾、思考、展望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有助于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回顾让我们汲取过去的智慧,思考让我们塑造人生的哲学,展望让我们规划未来的道路。

这三个环节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总之,回顾、思考、展望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

只有不断地回顾过去,思考人生,展望未来,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让我们珍惜这个过程,用心去体会每一个阶段的收获和成长,最终实现人生的美好愿景。

6.5回顾思考

6.5回顾思考

宝鸡市列电中学七年级数学电子课时教案三、教学过程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补充、修正、【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结构框图.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收集数据的步骤和方式收集数据的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2.普查和抽样调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叫做抽样调查.3.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在普查时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4.绘制扇形统计图和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各部分数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比:×100%;(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60°×百分比;(3)根据所算得的圆心角度数,在圆中依次画出各个扇形并标出百分比;(4)给绘制好的扇形统计图写上名称.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它们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出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直方图.5.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本章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你还有哪些困惑与疑问?【教学说明】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积极与同伴交流,对于学生的困惑与疑问,教师应及时指导.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6”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章复习课的练习.四、教学反思。

回顾与思考

回顾与思考

教学设计反思:
1.阶梯上升,层层递进
教师在教材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环节之间是阶梯上升的,难度逐步加深;每一个环节中的问题之间,也是层层递进,前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为下一个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使学生感受到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而是一个新的任务的开始。

不断获得新的发现,一直充满挑战的乐趣。

2.整合教材,重视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根据学生实际,为更好的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适当增加教学深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以探索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培养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3.注意改进的方面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 回顾与思考 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 回顾与思考  教案1

回顾与思考【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随机事件。

2.认识事件发生的概率与频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懂得如何运用公式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方式梳理概率初步的知识结构,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知识回顾内容:以“提问——补充”的方法复习本章内容。

目的:通过学生抢答,小组加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复习思考内容:组内互帮互助完成例题的学习,教师提问后统一答案。

例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请说明理由。

(1)随机开车经过某路口,遇到红灯;(2)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3) 400人中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4)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质数。

例2 如图所示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1至9这九个数字。

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

(1) P(抽到数字9)= ;(2) P (抽到两位数)= ;(3) P(抽到的数大于6)= ,P(抽到的数字小于6)= ;(4) P(抽到奇数)= ,P(抽到偶数)= 。

例3 如图,一个均匀的转盘被平均分成10等份,分别标有1,2,3,4,5,6,7,8,9,10这10个数字。

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的数字即为转出的数字。

两人参与游戏:一人转动转盘,另一人猜数,若所猜数字与转出的数字相符,则猜数的人获胜,否则转动转盘的人获胜。

猜数的方法从下面三种中选一种:(1)猜“是奇数”或“是偶数”;(2)猜“是3的倍数”或“不是3的倍数”;(3)猜“是大于6的数”或“不是大于6的数”。

如果轮到你猜数,那么为了尽可能获胜,你将选择哪一种猜数方法?怎样猜?目的:通过组内互帮互助学习,达到全员参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全员学习,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已学内容。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内容: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取值在0,1之间;2.概率的简单计算;3.游戏的公平性,并做决策。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回顾与思考》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回顾与思考》教案

第五章回想与思虑教课目的:1、梳理全章内容,成立知识系统;掌握等腰三角形、线段、角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灵巧应用;综合运用轴对称的相关性质,解决实质问题。

2、让学生在丰富的现真相境中,经历察看、折叠、剪纸、赏识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睁开空间观点 ,丰富学生对轴对称的直观体验和理解,睁开学生有条理的思虑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睁开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意图识 .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宽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课要点:知识系统的梳理及简单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性质,赏识并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宽泛应用 . 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认识一些简单轴称图形〔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应用。

教课难点:轴对称的相关性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课过程一、知识串连,查漏补缺1.在学生展现的根基上,教师课件展告知识框架图:2.会用符号语言表达相关性质。

注意:对称问题 1.请说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差别和联系,轴对称的性质。

轴是直线!问题 2.请用几何语言和符号语言分别描绘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

问题 3:举出生活中分别拥有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对称轴的图形.二、问题 1:必答题填一填①角是轴对称图形, _____是它的对称轴,角均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 ___.②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____________是它的对称轴 ,线段垂直均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________.③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④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cm 和 6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⑤等腰三角形一内角为400,那么顶角为。

⑥如图—1,在△ ABC 中, C=90 ,点 D 在 AC 上,,将△ BCD 沿着直线 BD 翻折,使点C 落在斜边 AB 上的点 E 处, DC=5cm,那么点D 到斜边 AB 的距离是.⑦如图 5.5 — 2:△ ABC 与△ DEF 对于直线m 成轴对称,那么∠C=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是指当实验次数很大时,这个事件的实验频率稳定于它的理率概率,但我们在前面做过的大量实验中还发现,实验频率并不一定等于理论概率,虽然多次实验的频率逐渐稳定于其理论概率,但也可能无论做多少次实验,实验频率仍是理论概率的一个近似值,而不能等同于理论概率,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应该说,偏差的存在是正常的,经常的.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的抽奖活动,其中一个抽奖活动的小奖率是1%,是否买100张奖券,一定会中奖呢?不一定,这和刚才的道理是一样的.
2.你能用实验的方法估计哪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举例说明.
例如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
还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估计6个人中有2个人生肖相同的概率.
著名的投针实验,就是用实验的方法估计针与平行线相交的概率,而且通过此实验还有一个伟大的发现,针与平行线相交的概率P与π有关系,于是人们用投针实验来估计π的值,而且我们把这种用投针实验来估计π的值的方法叫蒙特卡罗方法,随着计算机等的现代技术的发展,这一方法已广泛应用到现代生活中.
二、老师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单元知识结构
三、随堂练习
1.某学校有320名学生,现对他们的生日进行统计(可以不同年) ( )
A.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B.不可能有两人生日相同
C.可能有两人生日相同,且可能性较大D.可能有两人生日相同,但可能性较小
2.在甲乙两个盒子里分别放着4个和8个小球,其中甲盒子中装有1个红球,3个白球;乙盒子装有2个红球,6个白球.如果你现在想取出一个红球,那么选择哪个盒子能使你成功的机会大?
(2)此题只是将(1)题的1、2、3、4、5、6换成了红、白、蓝、黑、黄、绿而已,因此,两次所得的颜色相同的概率也是
(3)将第(1)题中的1,2,3,4,5,6换成编号为1~6的6个球,两次摸到的球相同的概率为 .
(4)将第(1)题中的1.2,3,4,5,6换成计算器中1~6随机数,连续两次随机数相同的概率为 .
4.你掌握了哪些求概率的方法?
我们从七年级开始学习概率,求概率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用概率的计算公式,当实验的结果是有限个,并且是等可能的时.
(2)用实验的方法,当实验次数很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3)可用树状图,求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4)用列表法,求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5)用计算器模拟实验的方法求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课题
回顾与思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章的内容,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建立有关概率知识的框架图.
2.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去解决某些现实问题,再自我回忆和总结出实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共同建立有关概率知识的框架图.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同时,到本章为止,学生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概率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回忆有关概率的知识框架图.
教学内容及过程
备注
一、复习基础知识
1.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这意味着在两次重复试验中,该事件必有一次发生吗?
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而数学频率与理论概率不能等同,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例如,在理论上,“随意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国徽朝上”发生的概率是 ,但实验100次,并不能保证50次国徽朝上、50次国徽朝下,事实上,做100次掷币实验恰好50次国徽朝上,50次国徽朝下的可能性仅有80%左右,因此,概率的实验估算、理论计算以及频率及概率的偏差等应是理解概率不可分割的整体.
3.现有长度为3cm,4cm,5cm,7cm,9cm的小木棒5根,从中任意取出三根,则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
解: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3cm,4cm,5cm;3cm,4cm,7cm;3cm,4cm,9cm;3cm,5cm,7 cm;3cm,5cm,9cm;3cm,7cm,9cm;4cm,5cm,7cm;4cm,5cm,9cm;4cm,7cm,9cm;5cm,7cm,9cm.共有10种情况,其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有6种情况,所以
[分析]本题的4个小题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旨在通过多题一解,让学生体会到它们是同一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解:(1)列表如下:
第二次
点数
第一次
点数
1
2
3
4
5
6
1
(1,1)
(1,2)
(1,3)
(1,4)
(1,5)
(1,6)
2
(2,1)
(2,2)
(2,3)
(2,4)
(2,5)
(2,6)
3
(3,1)
我们还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从一定高度掷一个啤酒瓶盖盖面朝上的概率.
用实验的方法来估计从一定高度落下的图钉,落地后针尖朝地的概率.
……
可以说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而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估计这么多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目的是理解“当实验次数很大时,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一定难度,你是否通过模拟实验来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举例说明.
P(能构成三角形)= = .
4、如图所示的矩形花园ABCD中,AB=4m,BC=6m,E为DC边上任意一点,小鸟任意落在矩形中,则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因为矩形的面积为4*6=24m2,阴影部分的面积= ×4×6=12m2.
(1)连掷两枚骰子,它们的点数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2)转动如图所示的转
盘两次,两次所得的颜
色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3)某口袋里放有编号率.
为1~6的6个球,先
从小摸出一球,将它放
回到口袋中后,再摸一次,两次摸到的球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4)利用计算器产生1~6的随机数(整数),连续两次随机数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3,2)
(3,3)
(3,4)
(3,5)
(3,6)
4
(4,1)
(4,2)
(4,3)
(4,4)
(4,5)
(4,6)
5
(5,1)
(5,2)
(5,3)
(5,4)
(5,5)
(5,6)
6
(6,1)
(6,2)
(6,3)
(6,4)
(6,5)
(6,6)
根据表格,共有36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点数相同的有(1,1),(2,2),(3,3),(4,),(5,5),(6,6)共六种,因此点数相同的概率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