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英语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语篇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语篇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语篇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衔接是语篇连贯的重要内容,连贯的构建离不开衔接机制。

在所有衔接机制中,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

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大体相同,两者又有差异,在词汇重复上尤为明显。

英语语篇中不会过分地使用某一词汇,较多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等其它衔接手段。

汉语中倾向使用重复手段,特别是原词重复。

英语语篇中上下义词汇项经常出现在同义语篇中,形成连贯的衔接。

它们各自的类属关系,表明各自的层次和语义;汉语由于其衔接的内隐性特点,这种上下义词汇衔接关系不如英语明显。

正确认识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学价值。

标签:连贯衔接衔接手段词汇衔接衔接是语篇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成分。

Hoey(2000)认为词汇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占篇章衔接的40%。

英汉语篇分析中,应考虑词汇衔接手段的重要性。

英汉词汇衔接手段有很多共同之处,又存有各自的特点。

正确认识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学价值。

一、英汉语篇词汇衔接对比的理论框架(一)衔接与连贯(Cohesion and Coherence)连贯与衔接是语篇分析领域的两个基本观念。

连贯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现代语言学而产生(苗兴伟,2004)。

一般认为,Halliday和Hasan(1976)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

在国内关于连贯和衔接的研究起步较晚。

胡壮麟(1994)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推动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

而张德禄也从衔接力、衔接机制、衔接形式和意义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语篇的衔接功能,对于衔接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语篇分析时,有必要区分连贯与衔接这两个概念(Hoey,2000;Halliday & Hasan,1985;胡壮麟,1994;张德禄,2001)。

衔接通过语言的形式特征,即特定的语法结构和成分排列顺序等来组织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所以它是由比较具体和直接的形式特征来体现的(张德禄,2004)。

汉语与英语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汉语与英语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衔 接手段 。 以上对五 种英 汉衔 接 手段 的对 比分析 仅仅
简 单 比较 了英 汉衔接 手 段差 异 。 下文将 从 更多英 汉篇 章 中选 取实例 , 并进 一 步对 五种 衔接 手段 在英汉 篇章
别 为 指称 、 替代 、 省略 、 连接 和词 汇衔 接 。本文 首先 通
中的使 用频率 和功 能逐 一进 行对 比分析 , 旨在揭 示英 汉 衔接手 段 的差异 。
种 英 汉衔 接 手 段 进 行 详 细 的 对 比研 究 , 讨 英 汉衔 接 手 段 的差 异 。 探 [ 键 词 ] 汉 语 ; 语 ; 接 手段 ; 比研 究 关 英 衔 对 [ 图 分 类号 ] H3 [ 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 0 — 7 7 (0 0 0 -O 2 —O 中 1 文 文 0 1 0021)2 1O 5
C h so n l h之 后 , 衔 接 ”一词 正 式 成 为 语 o eini E gi n s “
篇分 析 的一个 被人广泛 使 用的术 语 。 他们认 为衔 接 是

个语 义概 念 , 是语 篇语 义 的一 种关系 。他 们对 衔接
的定 义是 :衔接概 念是 一个 语义 概念 , 指 形成 语篇 “ 它 的意义 关 系 。他 们认为 , ” 衔接 手段 有助 于语 篇连 贯 。

英汉指称对 比
指 称是指 用人 称代 词 、 指示 代词 等语法 手段 表示
语 义关 系 , 就是 用指 称词 回指 或后 指上 下文 出现 的 也
[ 稿 日期 ] O O 3 3 收 2 1 —O — 0 [ 者 简 介 ] 立 文 (9 1 作 薛 18 ~
1 2O
)女 , 江 嘉 兴 人 , 语语 言 学 硕 士 ,嘉 兴 学 院助 教 , , 浙 英 主要 从 事 高 校 英 语 教 学 及 其 研 究 。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 23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南阳师范学院/金胜兰【摘要】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o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划分,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通顺、严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 差异性 翻译策略一、引言语篇衔接在语篇构建及语篇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及差异,对英语学习和英汉翻译至关重要,而且采用恰当的语篇衔接手段能够使语篇结构严谨,语义连贯,清楚表达作者观点。

因此我们将着重探讨英汉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及差异对比,为英汉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1.照应。

Halliday 和Hason 把英语中的衔接分为五类: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

其中词与所知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指称衔接,也称照应。

英汉指称类型没有明显差别,都有人称、指示、比较三种类型的指称和照应,但不同的是英语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显然高于汉语。

英语中有定冠词,汉语中则没有。

汉译英常常需使用定冠词表示所指,这是我们极易忽略的问题。

例如:A :香蕉在哪里? Where are the bananas? B: 在那边Over there.汉语中虽未指明A 要什么香蕉,但香蕉是“主位”,是话题,它存在于A 和B 的共识之中。

所以译文一定要用the 表明指称意义的确定性。

另外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不在意主语,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主语是一句之主,不可或缺。

又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隐含曲折,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较简单直接,汉语中常出现零式指称(zero-anaphoric)现象,英译时往往需要增补主语或其他词以明朗照应关系。

例如: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小会觉,就到了北京。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

11. 还是从火车上说起吧!大约在我四岁多的时候, 我坐过火车。当时带我坐车的人,是我的舅舅, 叫张全斌。 这是短文《我可能是天津人》(侯宝林)的前 三句,该短文只有一段,两个话题。第一个话 题是侯宝林回忆四岁多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 根据那段经历,他估计自己“可能是从天津来 的”。第二个话题是他只对父母存有模糊不清 的印象。他们的姓和籍贯他都不知道,只知道 自己的生日和乳名。
The cohesive ties can be explicit or implicit.


According to Halliday and Hasan (1976), there are five types of cohesive devices: Reference (照应手段) Ellipsis (省略) Substitution (替代) Conjunction (连接) Lexical cohesion (词语衔接)
请注意下例中增补的代词。
10. 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会儿觉,就到 了北京。 We ate half a jin of roast chestnuts, had a nap and soon arrived in Beijing. (侯宝林《我可能是天津人》,刘世聪译)

上例中,“一路上”是主位,但不是主语。述位 说明了主题。即“一路上”(谁)做了什么事, 但“谁”一路上吃炒栗子,睡觉呢?此句没有提 及,但上文有,是“我和舅舅”。为了使译文符 合英语句法,达到篇章衔接,语义连贯的效果, 译文增添了主语“We”。
(贾平凹《丑石》,刘荣跃译)
7. 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 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 It is an invisible force of life. So long as there is life, the force will show itself. (夏衍《野草》,刘世聪译)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 224 -校园英语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沈阳医学院/刘茹【摘要】语篇研究的核心是语言衔接,衔接手段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硬干语篇语法衔接手段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本文主要探讨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和英汉语篇语法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篇语法 衔接手段 对比一、语篇的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分为替代、省略、照应、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类,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

语篇是指一个语义完整、不对长度有要求的书面语或者口语的段落。

语篇的衔接就是利用各种衔接手段将语篇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有效的语篇衔接手段决定了新组成的语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现如今,语篇理论也被大量应用于翻译研究中,由于语篇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有效应用,使得翻译单位开始由词语、句子转移到了语篇中去,因此,语篇的有效衔接在英汉翻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英语和汉语都具有各自的语法系统,在英汉互译中甚至还有语法上的冲突,也就是说,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各有不同,但是衔接手段的使用方式、使用频度和使用范围也都各有千秋。

1.替代。

替代是指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或几个词,替代不仅有效避免了表达上的重复,而且还使得语篇更加紧凑。

替代分为从句替代、名词性替代和动词性替代。

(1)从句替代。

从句替代就是指替代整个从句,英语中主要用if not 或者if so 代替条件从句,用not 或者so 替代充当宾语的that 从句,汉语中常用如此、然代替从句。

但是汉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远低于英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

(2)名词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名词或者名词词组的中心词,英语中常用one,ones 等词作为名词的替代词,而汉语中则没有固定的名词替代词。

(3)动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谓语动词,英语中常用动词do 和替代句型sb+be/will/have/do+主语和so+主语+be/will/have/do 来实现替代,干、弄等词可以看做是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的使用频率低于英语中的动词替代词。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和连贯手段的对比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和连贯手段的对比
汉英篇章衔接手段和连贯手段的对比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ohesive devices and coherent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exts
Steps
1.Introduction
Text, cohesion, coherence, cohesive devices, coherent devices
Discussion:
Comment on two students’ ’ translation: whose is better in achieving the cohesion of a text?
Coherence devices
Unlike cohesion, coherence refers to the overall sense of unity in a passage. The sense is in turn fulfilled through a certain structure, organization or pattern with a guiding topic or theme. Though it is not so easy to identify as cohesion, it will, after all, be embodied and detected through some devices like text markers, lexical coherence, and text pattern, etc.
省略 Ellipss the omission of an item. It is the “substitution by zero”. In other words, in ” ellipsis, an item is replaced by nothing. 省略指篇章中句子或小句中一些基本结构成分的缺 省。 省略包括名词型省略(Nominal substitution)、动 省略包括名词型省略 、 词型省略(Verbal ellipsis)和小句型省略 词型省略 和小句型省略(Clausal 和小句型省略 ellipsis)。 。

汉英语篇逻辑连接对比分析

汉英语篇逻辑连接对比分析

汉英语篇逻辑连接的对比分析摘要: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对汉语和英语语篇连接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讨论汉英语篇逻辑连接的形式和特征,归纳汉英语篇逻辑连接的异同。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和英语主要的逻辑关系是有共性的,汉英语篇都是语义上的统一体;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是否使用了逻辑连接词。

英语语篇的逻辑关系的呈现更多依赖逻辑连接词,倾向于更多地使用外在形式的词语来体现逻辑关系,而汉语语篇的逻辑关系则更多依赖语境,相对地倾向于依赖句子蕴含的内在的含义。

这启示译者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应仔细分析语言内在的逻辑连接方式,采用适当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1.引言是人类用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媒介、工具。

任何语言形式都必然要有相应的语义内容。

语言并不存在于单独的词语或是句子之中,而是存在于联系着的语篇之中。

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语或句子构成的语言的整体,是指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但语篇并不是句子的简单罗列堆积,而是一个语义上的统一体,是由内在涵义相联系的句子,为了达到一定交际目的,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

2.显性逻辑连接与隐性逻辑连接(halliday)在1962年首先提出了“衔接(cohesion)”的概念。

韩礼德和哈森把衔接分为5大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a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以及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其中,连接也叫逻辑连接,指由连接成分把两个或多个句子、或者段落连接起来的现象。

述的基础上,胡壮麟将逻辑连接按连接语义区分为4类:添加、转折、因果、时空,并陈述了连接关系的显明性与隐含性。

段落的手段。

要进行汉英语篇逻辑连接对比就必须从逻辑连接词着手。

逻辑连接词能明显直观地表示两个或更多的句子之间的某种逻辑联系,并指出句子是在什么意义上相互联系或连接起来的。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与分析_孙琦 (2)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与分析_孙琦 (2)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 背影。— ——朱自清《背影》(人称照应,“他的”照应“父亲”)
Jenny will help you prepare for the exam. How would you like that? (指示照应,that 指前面一句话所表达的意义)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 —老舍《想 北平》(指示照应“,这”指“没到过陶然亭”这件事)
1 引言
衔接是构成语篇功能的结构之一,它指的是“语篇中语 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 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胡壮麟,2005: 179)。衔接手段对比属于语篇对比的一个重要范畴。句子间 的衔接虽属语篇表层结构即语言形式结构的问题,但这方 面的研究却可以揭示不同语言各自独特的本质,所以语言 表层结构的对比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刘宓庆,1991)。国内许
外语翻译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与分析
孙琦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9-0112-04
摘 要 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对语篇分析产生了 重要影响。通过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从总体上看,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多于汉语语篇。这一 现象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法结构有关,同时也与两种 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紧密。本文通过分析英汉语 篇衔接手段的不同,试图找到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从 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提高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衔接 手段的水平,并为英汉汉英翻译提供启示。 关键词 衔接 衔接手段 英汉对比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 Sun Qi Abstract Halliday and Hasan's research on cohesion has mad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iscourse analysis. After contrasting th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the author finds that generally there exist mor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than in Chinese. This phenomen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grammatical patterns and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wo languages.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paper aims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that result in these differences so as to promo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elp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 to use English cohesive devices appropriately and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for translation. Key words cohesion;cohesive device;contrastive analysis

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对比

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对比

- 210 -校园英语 /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对比银川能源学院外国语学院/闵翠【摘要】语篇中通常使用衔接手段来达到语篇的连贯。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形合英语和意合汉语的差异影响了各自语篇的衔接手段。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异同,更好地在翻译实践实现双语之间的转换。

【关键词】衔接 形合 意合 照应衔接手段 异同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胡壮麟1994)衔接是语篇的重要标志,借助于各种衔接手段,语篇才能成为一个语义完整的聚合体,照应是体现这一手段的主要方式,总体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2001)一、人称照应人称照应主要体现在人称代词上的照应。

中英有各自的人称照应,二者在形式上虽无法一一对应,但在功能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异,即便存在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1.英汉人称代词的对比。

(1)相同点。

英汉中都存在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并且都包括两种:一种只包括说话人,排除了听话人,另一种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包括在内。

汉语中的“我们”和“咱们”之间大体上就存在这种差别。

用王力先生的话说,咱们= 我+你 (或再和别人),我们= 我+他或他们(但没有你在内)。

(王力 1985)在英语中,这样的差别则间接地体现在“let us ”和“let ’s ”这两种形式上。

其中,“let us ”听话人可能包括在内,也可能排除在外,而“let ’s ”一般只包括听话人在内。

英汉中,第二人称指的是听话人,表示说话人已经将听话人选为交流对象。

如:You ,come here!b.你,过来!英汉中都以第三人称来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

如:He won the game.b.他赢了那个游戏。

(2)不同点。

英语存在人称代词的性、数、格的变化,并且很明显的体现在形态变化上,而在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性、数、格并没有明显的体现。

读书笔记-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朱永生

读书笔记-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朱永生
人称、指示、比较指称
19
人称指称系统:
21
指示指称系统:this, these, that, those,定冠词the,指示性副词:here there now then
23
The:本省没有具体的语义内容,而指示用来表示其所指对象是特定的且是可识别的。The的照应功能可以是内指和外指。The的语用功能是表达确定性(definiteness)并以此告诉读者所指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或情景语境中获得。
美国:B.Whorf, C.C. Fries,do
欧洲:许多语言学家比较不同语言的语音,语法等。
第一本国际性对比研究专刊:对比语言学研究论丛-波兰
前苏联:
8
中国的语言对比研究:张今和陈云清《英汉比较语法刚要》,任学良《汉英比较语法》,赵志毅《英汉语法比较》,吴洁敏《汉英语法手册》。杨自俭和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替代语篇语言学”(德国语言学家Harveg哈威格1968,1978)
40
替代和照应的区别:替代是一种词汇语法关系(形式上,但其识别和理解并不能脱离意义),照应一种语义关系。
42
替代的衔接功能,句子层面(避免重复,句内衔接)/语篇层面(索引关系紧密连接句子,传递对比信息等)
44
名词性/动词性/分句性替代
167
第九章-上下义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根据韩礼德的定义
187
第十章-搭配:Firth开始使用,Crystal《剑桥语言百科全书》,韩礼德:习惯性共现
HH所说的搭配是一种含义较宽的”general heading”和”cover term”,句内甚至语篇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延伸

英汉语中连接对比和翻译

英汉语中连接对比和翻译

英汉语中连接的对比和翻译语篇通常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语或句子构成的整体,而衔接则是英语语篇的重要特征。

衔接这一概念是由韩礼德在1962年首次提出的。

韩礼德和哈桑在其专著《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把衔接定义为“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那些非结构性的、语篇构成的意义关系”。

胡壮麟等认为,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了衔接关系”。

衔接的手段各种各样,韩礼德将它分成5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e)、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结合(lexical cohesion)。

它们在语篇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在此我们将着重讨论连接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连接要表示的是说话人想要听话的人了解他将要说的话和已经说的话之间的关系,是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手段。

它的功能是表示两个或更多的句子之间的某种逻辑联系,并指出句子是在什么意义上相互联系起来的。

因此,通过连词的使用,人们不仅可以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还可以梳理出作者组织信息的思路以及语义表达的轻重缓急。

英汉语在连词使用上的不同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

汉民族是综合型思维,是主观的、内向的;英民族则是分析型思维,是客观的、外向的。

因此也就形成了汉语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和模糊关系,而英语则比较注重形式上的连接。

韩礼德曾提到:“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手段上大相径庭,尤其表现在连接词、省略、替代的使用上。

总体来说,英语在语句衔接方式上多用‘形合’,汉语虽然也用‘形合’,但更多地是以‘意合’为主。

”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奈达也在其著作《译意》(translation meaning)一书中说到:“就英语和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
英语篇章的衔接手段主要有:连词、从句、因果关系、比喻、转折、举例等。

而汉语篇章的衔接手段则有:连词、从句、比喻、因果关系、转折、借代、拟人等。

从衔接手段来看,英语篇章更倾向于使用连词、从句和因果关系来衔接,而汉语篇章则更倾向于使用比喻、转折、借代和拟人等手段来衔接。

英语篇章中,连词可以帮助作者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从句可以帮助作者把文章的内容衔接起来,而因果关系则可以帮助作者把文章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汉语篇章中,比喻可以帮助作者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转折可以帮助作者把文章的内容衔接起来,而借代和拟人则可以帮助作者把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总的来说,英语篇章中更多地使用连词、从句和因果关系来衔接,而汉语篇章则更多地使用比喻、转折、借代和拟人等手段来衔接。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衔接的对比研究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衔接的对比研究

式进行 了确认。
三 、 构 性 衔 接手 段对 比 结
在语 篇信息的发展过程 中, 句的主位与 主位之 间, 各 述位
与述位之间 , 以及 主位 或述 位与 其他 句子 的述位 或主位 之间 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联系变化 , 从而推进语篇 的信息交 流 , 由 已知信息引发新信息 , 而新 的信 息又不断成为 新信息 , 由此 并 为出发点 , 再触发 新信 息。这种 新 旧信 息按 照信 息价值 的等

要 : 范严谨 的学术论 文( A 英文摘要不仅 有助于传播 学术信 息 , 有助 于提 高文章被 国际检 索工具 ( ISI 收录 规 R) 也 E ,C)
的可能性 。基于对比语言 学和篇章语言学理论 , 通过 自 建语料库 , 从两方 面对 比研 究了英 汉学术论 文摘要 的篇章衔接 手段 :1 ()
级动态推进 , 形成 的信 息流 不断 发展推 进语 义 内容的有 序表 达, 就是 D e 所说 的主位推进模式 ( ae s hm t r— n a s Pt r T e ai Po t o n f c
ges n 。 rsi ) o
的论文摘要研究主要从 体裁分析 、 际意义 、 人 翻译 等角度对英
文学术论文摘要进 行 分析 , 鲜有 对英 汉摘要 的对 比研究 。因 此, 本文从对 比语言学基本理论 出发 , 比分析英 汉学术论 文 对
的语篇衔接的异同 , 以期 为 中国学者 写作 英文 摘要提 供积极
的建 议 。 一、 Nhomakorabea理 论 背 景
在研究各家划分 主位推 进模 式 的基础上 , 合本研 究 的 结 需要 , 笔者认 为 主要 的 主位推 进 模式 可 以划 分 为 以下 四种 : () 1 连续 主位发展型 , 即在语 篇推进 中, 句子 的主位相 同而述 位 不同 ;2 ( )连续述 位发 展型 , 即在语篇 推进 中 , 句子 的述位 相同而主位不 同;3 ( )线 性发展 型 , 即在语篇 推进 中 , 一句 前 的述位成为后一句 的主位 , 第二 句 的述 位 又成为 第三句 的主 位, 以此类推 ;4 ( )交叉发展型 , 即在语篇 推进 中, 前一 句 的主 位成 为后 一句的述位 , 第二 句的主位又成 为第 三句 的述 位 , 以

英汉演说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英汉演说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第 24卷 第 1期
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124 No11
2008年 1月 Journal of J 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Jan1 2008
手段丰富的演说语篇为对象进行分析 ,运用 Halliday & Hasan的衔接理论分析具体的语篇 ,从而更加全面
地揭示英汉语篇衔接的异同 。 一 、研究方法 许余龙在其专著《对比语言学 》中曾指出 :可以
作为语言分析的语料有两大类 。一类是从语言实际 使用中搜集来的用法实例语料 ( corpus - based da2 ta) ;另一类是通过诱导本族语使用者运用自己的语 感而得来的语言材料 ,可以称之为内省语料 ( intui2 tion - based data) 。在本文中 ,我们使用的是实例语 料 。为了确保语料真实可靠 ,语料的选择仅限在名 人演说语篇内 ,在对比研究中没有使用译本语料 ,而 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作者的社会地位相当 ;文本 总体长度大体一致 ;话题相同或相似 。笔者从中外 演说名篇中分别抽取 10 篇作为研究对象 。英文语 篇共计 9868 字 ,中文语篇 10325 字 。它们都属于演 说类 ,总体长度略有差异 ,但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
备择假设 H1:英语演说语篇和汉语演说语篇在衔接手段的总数上 存在显著的差异 。
α = 0. 05 (α是统计学中两尾检验的显著水平值 ) ② n = 10,α = 0. 05,查表得 Ta = 8, T≤Ta,才能拒绝 H0。 ③由上表可知 T + 47, T - = 8,取其中较小的值为 T,即 T =8≤Ta =8,所以
ET - 1 CT - 1 ET - 2 CT - 2 ET - 3 CT - 3 ET - 4 CT - 4 ET - 5 CT - 5 ET - 6 CT - 6 ET - 7 CT - 7 ET - 8 CT - 8 ET - 9 CT - 9 ET - 10 CT - 10

汉英双语中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1]

汉英双语中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1]

[收稿日期]2003203208[作者简介]唐静(1968-),女,河南安阳人,安阳大学外语系讲师,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汉英双语中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唐 静(安阳大学外语系,河南安阳455000) [摘 要]本文对汉英语篇的部分衔接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这些衔接手段在两种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各有所偏重。

汉语常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而英语则采用照应和替代。

[关键词]照应;替代;省略;原词复现[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330(2003)0320084202 语篇指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它具有形式和逻辑语义的一致性。

语篇并非是互不相关的句子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些意义相联系的句子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通过各种衔接手段(C o 2hesive devices )而实现的有机结合。

因此,衔接手段自然成为篇章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Halliday &Hasan 在C ohesion in English 中,将英语的衔接手段分成五大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语及词义衔接。

虽然汉英的语篇衔接手段都可粗略划分为以上五种,但在具体运用上二者却各具特点。

本文主要从照应、替代、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

一、照应(reference )照应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通过照应别的词项来说明信息。

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11人称照应英语是通过人称代词、所属限定词和所属代词来实现的,汉语中也是运用人称代词如“他”“它”等。

为使篇章连贯,汉语中广泛采用的一个衔接手段就是把原词重复一下,而英语则大量运用照应,用代词替代原词。

如:(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cf.In that winter ,my grandma died and my father lost his job.I left Beijing for Xuzhou to join him in hastening home to at 2tend my grandma ’s funeral.When I met him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 orderly mess in our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my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He said ,”N ow that things have come to such a mass ,it ’s no use crying.F ortu 2nately ,Heaven always leaves one a way out.” 《背影》及其英译文(参见张培基,1994)译文仅在第一句使用了名词my father ,接下来的几句都用he 和him 来代替,而原文却4处都用“父亲”,一处也未用代词。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汉英语篇衔接⼿段对⽐研究2019-10-01摘要:汉英两种语⾔虽然各⾃有其不同的思维模式、语⾔结构和写作⽅式,但⽆论⼝头还是书⾯交流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

对⽐研究两种语⾔的衔接⼿段可以有效地对英汉语篇章结构进⾏系统性认识,从⽽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语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意思。

此外,此类分析对汉英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衔接⼿段连贯汉英语篇1. 引⾔不同语⾔的词语和词组的组合遵循不同的规则。

或许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表述⽅式会因语⾔的差异⽽不同。

尽管英汉两种语⾔有其各⾃不同的思维模式、语⾔结构和写作⽅式,但有⼀点是相同的,即⽆论写或说两者都要求衔接。

衔接是语篇中⼀个成分与另⼀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当语篇中⼀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了衔接关系。

衔接与词素、单词、词组、⼩句、句⼦等概念不同。

衔接主要从语义上来分析语⾔。

⽽后⾯这些主要从语法词汇上来分析语⾔。

由于衔接是实现连贯的⾮常重要的⼿段,对⽐研究英汉语篇的衔接能够有效地对英汉语篇章结构进⾏系统性认识,从⽽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语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意思。

2. 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语篇⽆论是⼝头表达,还是书⾯表达,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

衔接和连贯都属于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语篇纯理功能,有很强的实⽤性和实践性。

我们在谈到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时常常会涉及“连贯”(coherence)。

其实,衔接和连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衔接是语篇现象,指的是发话者⽤来表⽰经验和⼈际⽅⾯语⾔连贯的语法⼿段;⽽连贯是⼼理现象,它存在于发话者的头脑中,⽆法在语篇层⾯上找到线索。

有⼈认为,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络,⽽连贯是语篇整体意义的⽆形框架。

(《功能语法⼊门》黄国⽂导读)连贯不但要依靠语篇表层结构中各个句⼦之间的衔接,⽽且要符合语义、语⽤和认知原则。

语篇正是通过衔接⼿段(cohesive devices)才实现了它的连贯性(cohence)。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陈光弟 061106109039 06级4班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大致划分为: 照应(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一、照应照应(Reference)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照应可以分为人称对照、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1)人称代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在中英文中广泛使用。

中文中还使用零回指,但英文中没有,因为英语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的。

一般来说,中文中的人称代词照应还可处理为重复和省略。

例如:(1) They sailed well and the old man soaked his hands in the saltwater and tried to keep his head clear.他们行驶得很顺利。

老人把( )双手浸在盐水里,并竭力保持( )头脑清醒。

(2)指示代词照应中英文都使用指示代词获取粘连效果。

但是它们在篇章中的指称功能可能不完全一样。

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he。

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限定词,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上下文中已经非常明确,可以运用零式特指称语,既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

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

例如:The old man looked at the fish constantly to make sure it was true. It was an hour before the first shark hit him.老人不时去瞧那条鱼,以确定这是真的。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和连贯手段对比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和连贯手段对比

Discussion:
Comment on two students’ translation: whose is better in achieving the cohesion of a text?
Coherence devices
Unlike cohesion, coherence refers to the
The topic of cohesion…has always
appeared to me the most useful constituent of discourse analysis or text linguistics applicable to translation.” (Newmark, 1987:295)
cohere, Lat. co- + haer¶ e (cling), to stick or
held together, and to have internal elements or parts logically connected so that aesthetic consistency results.
overall sense of unity in a passage. The sense is in turn fulfilled through a certain structure, organization or pattern with a guiding topic or theme. Though it is not so easy to identify as cohesion, it will, after all, be embodied and detected through some devices like text markers, lexical coherence, and text pattern, etc.

汉英语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

汉英语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

汉英语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汉英语衔接是指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将自己的母语思维转化为英语表达的过程。

由于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衔接手段,以便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下面将对汉英语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

1.词汇衔接:-汉语中的词语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而英语的词汇则相对简单。

因此,学习者在表达时需要适应更高频的词汇搭配,避免过多使用单个词语翻译。

-汉语中存在很多合成词,而英语中则多用短语或动词短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学习者需学会分解和重新组合词语,以使其更符合英语习惯。

-在表达时间和时态时,汉语常用词语的位置和语序来表示,而英语则依赖于时间副词或动词形式。

学习者需要在掌握时间和时态的基础上,注意使用适当的表达方式。

2.语法衔接:-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

汉语中常采用动词加宾语的结构,而英语更倾向于主语加谓语的结构。

学习者需要适应英语的语序习惯,以避免直译的错误。

-汉语中常省略主语或宾语,而英语则要求所有的成分都要明确。

学习者需要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避免产生歧义。

-汉语中的连词用法较为灵活,可以省略或重复,而英语中则需要准确使用适当的连词。

学习者需要掌握英语中不同连词的用法,以使句子更连贯、通顺。

3.语言习惯衔接:-汉语中常使用被动句和复杂句结构,而英语更多使用主动句和简单句。

学习者需要熟悉英语的习惯用法,以使句子更具英语特色。

-汉语中常用直接表达方式,而英语则更善于使用间接、含蓄的表达方式。

学习者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使自己的表达更自然、地道。

-汉语对数量和程度的表达方式比较灵活,而英语则更侧重于具体度量。

学习者需要准确使用英语中的数量词和描述词,以使自己的意思更明确。

综上所述,汉英语衔接需要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积极的练习和对比分析,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适应英语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以夏丐尊的《中年人的寂寞》及其英译本为例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以夏丐尊的《中年人的寂寞》及其英译本为例

- 23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以夏丐尊的《中年人的寂寞》及其英译本为例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吕俊敏【摘要】衔接是语篇分析的常见的一种手段,是篇章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对所选择夏丐尊的散文《中年人的寂寞》及张培基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分析衔接手段在汉英翻译中的不同,从而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衔接理论 英汉对比一、引言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衔接连贯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到大量学者的关注。

夏丐尊先生在1934年发表的《中年人的寂寞》,用平淡而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中年人交友的苦恼,显示出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本文按照衔接理论的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个大的方向来分析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衔接手段的翻译及处理,来尝试对比研究汉英语篇中衔接手段的不同运用,从而为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英汉衔接手段对比韩礼德(Halliday and basan, 1976)将衔接分为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两种,将语法衔接分为4类: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

1.语法衔接。

(1)照应。

照应,是指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外一个成分的参照点。

照应可以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照应是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的语义关系,是最常见的一种衔接手段。

例1:一到中年,就有很多不愉快的现象,眼睛昏花了,记忆力减退了,头发开始秃脱了而且变白了,意兴,体力,什么都不如年青的时候,常不禁会感觉到难以名言的寂寞的情味。

尤其觉得难堪的是知友的逐渐减少和疏远,缺乏交际上的温暖的慰藉。

译文:At middle age, I feel sad to find my eyesight and memory failing, my hair thinning and graying, and myself no longer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as fit as when I was young. I often suffer from a nameless loneliness. The most intolerable of all is the lack of friendly warmth and comfort due to the gradual passing away and estrangement of more and more old pals.原文的前一句,作者提到了人到中年有很多不愉快的现象,如眼花记忆力,减退等,all 这词与前面的现象相照应,提出尤其觉得不愉快的现象就是与朋友的疏远,使读者更能够体会到作者人到中年的寂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从韩礼德模式被引入中国,衔接理论也得到了
发展,国内学者如胡壮麟、朱永生等对衔接理论进行
了完善和发展。但是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在语言
学界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基于韩礼德夫妇的衔接
理论,拟从一个新的角度,即通过对中英文篇章中各
种衔接手段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
衔接手段的使用力一式和使用频率上的差异。
four times,before he put it clumsily into the lock,
and turned it as heavily as he could.
<3b)一会又抬起头来,敲了两三下门—显然
只要敲出声来,没有别的口的。出于同样的意图,他又
用钥匙在门上划了三四下,这才笨手笨脚地把它插进
按照韩礼德夫妇的分类,衔接手段共有五类,分
别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本文首先通
过郁达散文《故都的秋》及其英文翻译中衔接手段
的对比分析,对五种英汉衔接手段作一总体对比研
究。并进一步通过英汉语篇中大量的实例分析,对每
种英汉衔接手段作详细的对比研究,探讨英汉衔接手
段的差异。
表1《故都的秋》及其英文翻译中五种英汉衔接手段对比
段,而在汉语中则出现得相对较少。
}la)秋天,无论在什么地力一的秋天,总是好的;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
凉。
(1b)Autumn,wherever it is,always has
something to recommend itself. In north China,
however,it is particularly limpid,serene and
melancholy.
中文多次使用了“秋天”,运用了复现这种衔接手
段。而英文中autumn这个单词只出现一次,然后用it
来替代。
(二)指示指称
指示指称的实现力一式有三种:选择性指示词、中
性指示词(即冠词the)和副词。
英语中选择性指示词包括this, that, these,
those。英语中的选择性指示词的语法功能则相对比
篇连贯起着重要作用,而汉语中较少使用替代。在英
语使用替代的情况下,汉语则对应使用复现或省略这
两种衔接手段。
相同的部分,而一般被省略的部分读者可以通过上下
文得到明了,即一句话为另一句话提供依据,从而形
成衔接。省略也被称为“零指称”。省略可分为名词省
略、动词省略和小句省略。虽然省略是英汉文中普遍
使用的语篇衔接力一式,但是英汉省略差异较大。下文
这种衔接手段。
、英汉替代对比
替代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衔接机制之一。替代
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而用替代词代替上文提到
的内容。常见的替代有三种形式:名词替代、动词替代
和小句替代。常用的相应替代词有one, do, so/not
和same等。
(一)名词替代
在英语中,名词替代通常是通过。ne , ones,和
巨关键词习汉语;英语;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厂中图分类弓esH31厂文献标识码esA厂文章编弓es1001-7070(2010)02-012。一。J
引言
先来看《故都的秋》及其英文翻译中五种英汉衔
接手段的对比: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国内
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
韩礼德夫妇对语篇衔接理论作出过尤为突出的贡献。
英汉比较指称则比较类似。
(3a)Soon raising his head again,he struck
twice or thrice upon the door-evidently with no
other object than to make a noise there. With the
same intention,he drew the key across it,three or
C;.给你吃个苹果,这苹果很甜。(“这”作定语)
D.你看看说明书上是那么写的吗了(“那”作状语)
E.可别再这样,多不好啊!(“这样”作谓语)
F.他病成那样,赶紧送医院吧!(“那样”作补语)
中性指示词(即冠词the)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区
别显而易见。英语中大量使用the,而中文中是不存
在冠词的。
(三)比较指称
these, those)、冠词(the)和副词(here , there , now ,
then)来实现。比较指称是通过两个项口之问相同和
相似关系而得到解释的指称,通常由比较形容词或比
较副词体现,如、a me, so, as, equal <1v), such,
similar ,likewise , differently等。下表对《故都的秋》
│ │指示指称总数│3 │8 │
├────┼──────────┼────┼────┤
│比较指称│频率│0 │l │
│ ├──────────┼────┼────┤
│ │百分比│o写│2 .9写│
└────┴──────────┴────┴────┘
从表2可以看出,指称这种衔接手段在英语中的
使用频率远高于在汉语中的使用。这是因为汉语是语
较单一,一般用来修饰名词。虽然中文中也存在选择
性指示词,如:这、那、这些、那些、这里、那里、这时、那
时、这样、那样,但是英汉选择性指示词的作用有一定
的区别。中文选择性指示词的功能更为广泛,在句中
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谓语和补语。例:
A.你看,这就是我家。(“这”作主语)
B.递给我那个。(“那”作宾语)
用了三次。这种人称代词的省略也被称为“零回指”,
在中文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下表对英汉主
语省略在朱自清散文《背影》及其译文的出现频率作
对比。
表3《背影》及其译文英汉主语省略对比
第段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第i }.段第六段总数
及其英文翻译中各种指称的出现频率作了对比。
表2《故都的秋》及其英文翻译中各种指称对比
┌────┬──────┬───┬────┬────┐
│ │ │ │中文版│英文版│
├────┼──────┼───┼────┼────┤
│人称指称│代词│频率│2 │l3 │
│ │ ├───┼────┼────┤
│ │ │百分比│3 3.3% │38.2% │
“要不”等词实现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但是汉语更偏
爱使用复现这种衔接手段。
<5)She sings better than I do.(她唱歌比我唱
得好。)
C6a)一Do you think the story is interesting?
一Yes,I think so.
<6b)一你觉得这故事很有趣吗了
and pink ones third best.
上例中。nes实现了英语句中的名词替代,而中
文原句中“者”用来实现名词替代只出现了一次,其他
地力一均没有使用名词替代这种衔接手段。
(二)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
英语中的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通常分别由d。和
so来实现。汉语中虽然有“十”、“弄”、“搞”、“不然”、
│指示指称│选择性指示词│频率│3 │3 │
│ │ ├───┼────┼────┤
│ │ │百分比│5o写│8 .8写│
│ ├──────┼───┼────┼────┤
│ │冠词cthP> │频率│0 │己│
│ │ ├───┼────┼────┤
│ │ │百分比│o写│1 4.7写│
│ ├──────┴───┼────┼────┤
锁孔,使劲地转动,尽量使它发出响声来。
在上述例子中,英汉篇章的连贯都是通过比较指
称(分别为same和“同样的”)来实现的。
总之,通过上文英汉两种语言指称的对比,我们
不难发现,指称是英语中最为常见的衔接手段,而汉
语中指称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英语中指称的使用频
率。在很多情况下,汉语中常用复现和省略替代指称
自从Halliday与Hasan在1976年合作发表了
Cohesion in English之后,“衔接”一词正式成为语
篇分析的一个被人广泛使用的术语。他们认为衔接是
一个语义概念,是语篇语义的一种关系。他们对衔接
的定义是:“衔接概念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形成语篇
的意义关系。”他们认为,衔接手段有助于语篇连贯。
the same as实现的。汉语中的“者”和“的”可以看作
是名词替代。
C 4a)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佳,
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4b)As to morning glories,I like their blue or
white flowers best,dark purple ones second best,
as she was dressed and did not
return until late in the evening.
<7b)因为詹宁斯太太想尽可能多陪夏洛蒂,所
以每天早晨穿着完毕就马上到她家去,晚上很晚才回
来。
中文中“詹宁斯太太”只出现了一次,接下去都省
略了主语。而英语译文中主语没有省略,代词“她”使
│ ├──────┼───┼────┼────┤
│ │所有格限定词│频率│l │l2 │
│ │及所有格代词├───┼────┼────┤
│ │ │百分比│1 6.7写│3 5.s写│
│ ├──────┴───┼────┼────┤
│ │人称指称总数│3 │25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