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学设计简版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2篇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精选2篇(一)教案:《致橡树》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致橡树》这首诗,了解现代诗的写作风格和意义。
2. 理解并分析诗中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难点:理解现代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
2. 备课材料:课文解析、教学反思、课堂活动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课题:“你们对现代诗了解多少?你们觉得现代诗与传统诗有什么不同?”Step 2 理解诗歌(15分钟)1. 学生念诵《致橡树》。
2. 教师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 意象:橡树、树影、流泪、枝叶、年轮等。
- 情感:爱情、挚爱、执着。
- 主题:爱情的坚韧和挣扎。
Step 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讨论诗中所传达的爱情观。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教师提问:在你们的理解中,诗人为什么选择橡树作为爱人的象征?Step 4 情感体验(15分钟)1. 学生们根据诗歌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封信给某个自己心中的人物(可以是朋友、父母、老师等)。
2. 学生们可以在写信中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爱、执着和感谢之情。
3. 学生们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信,或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诗歌《致橡树》。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以《致橡树》为题,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理解《致橡树》这首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爱与人生的思考,加深了对爱情主题的理解。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高一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篇1:致橡树优秀教案第一篇:致橡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略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夸姣,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含糊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量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末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份,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末我们看第一节浮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 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者不认同的态度。
致橡树 教案 (2)
致橡树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舒婷的诗歌作品《致橡树》编写而成,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欣赏教学。
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将了解到诗人借助橡树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持,促使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文学欣赏的方式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致橡树》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初衷。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感悟其中的深意。
3.掌握诗歌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创作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三、教学内容1.《致橡树》的背景介绍和创作分析。
2.诗歌的解读和意境分析。
3.诗歌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指导。
4.学生情感表达与创作。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诗歌背景介绍和创作分析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对爱情是如何看待的?你们曾经有过怎样的一段恋情?–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
2.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舒婷和她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舒婷的生平经历和文学创作成就。
3.诗歌的创作分析(15分钟)–将《致橡树》诗歌的全文呈现给学生。
–解读诗歌的创作初衷和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第二课时:诗歌解读和意境分析1.温故知新(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做一个简要回顾。
2.诗歌的结构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可以通过朗读诗歌的方式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3.诗歌的解读(15分钟)–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分析每一个片段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三课时:诗歌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指导1.温故知新(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做一个简要回顾。
2.阅读技巧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技巧,如把握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隐喻等。
3.诗歌的鉴赏指导(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积极的思考方式和观察角度,帮助他们更好地鉴赏诗歌作品。
致橡树教案6篇
致橡树教案6篇致橡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2感受到工程师与工人身上高尚的情操。
3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能想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付诸以行动。
教学重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下面这文章写的就是人与树的故事。
读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2、揭题:《路旁的橡树》二、自学课文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它的命运究竟是如何的?2、反馈:①出示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a、请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脑海中出现一棵怎样的树?b、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想,这棵橡树会有多大的年龄,究竟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②这棵橡树将要遭遇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内容简要交流一下。
③最终这棵橡树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砍掉了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一说。
三、品读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情。
1、本该为了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而要被砍掉的一棵橡树为什么最终被保存下来,而那条沟通两座城市之间的那条道路却因此而拐了一个弯呢?请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到底是谁救了这棵橡树?划出相关的句子。
2、反馈①工程师救了橡树a、出示句子: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请你想像一下,这里的“谁”会指哪些人?为什么?b、是不是工程师一开始就决定把这棵橡树保留下来呢?出示句子: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试着想像:如果你就是当时的那位工程师,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②工人救了像树理由:a、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致橡树学案(课前用)5篇
致橡树学案(课前用)5篇第一篇:致橡树学案(课前用)《致橡树》学案学习目标1、意象之美:学会通过意象分析情感2、主题之美:树立独立平等的爱情观3、内蕴之美:赏析诗的语言美学习时数:一课时作者及朦胧诗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代表作家之一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17岁)顺应当时潮流到农村插队,这期间开始了诗歌写作,1972年以独生子女身份被照顾回城工作,1979年开始,其诗歌陆续在各大刊物上发表,代表作《双桅船》、《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年度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致橡树》(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等“朦胧诗”,又称为新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采用象征手法,内涵上意蕴浓厚,主旨有不透明性和多样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教学内容:一、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慰藉()戟()霹()雳()雾霭()流岚()虹霓()二、文本感知全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不,这些都还不够!”第二层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最后”。
1.第一层中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它们象征着怎样的爱情观?作者对这些意象的态度是怎样的?2.结合诗句分析第二部分,思考真挚的爱情有哪些特点?三、重点探究1.诗人为什么特别强调“必须”“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呢?2.“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怎样理解?3.“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说明什么?4、“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为什么?5、“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应怎样理解?6、“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两句话是不是矛盾?为什么?四、练习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致橡树》教案设计(通用6篇)
•••••••••••••••••《致橡树》教案设计(通用6篇)《致橡树》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橡树》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一首爱情诗,通过象征手法展示了作者的爱情观,富有时代气息,表达了平等独立的相互依存的爱情观。
即使今天,这首诗依然备受喜爱,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艺术美感。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于爱情是怀有憧憬,内心朦胧。
对于爱情这一话题比较关注但又有所回避。
学生缺乏良好的朗读习惯,缺乏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感悟作者爱情观。
2.通过品味朗读,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了解朦胧诗的特点,理解木棉,橡树的内涵。
四、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1.配乐欣赏诗歌,在舒缓的音乐中感悟诗歌的美,从而达到对诗歌的总体把握。
效果: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爱好,增强语言感悟的能力。
2.展示图画,把木棉、橡树的图景展示出来,插入与诗歌关联的图景。
效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感悟诗歌,使诗歌更加具体化。
3.情感提升,结合早恋的事例,用多媒体展示,谈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效果:学生明确认识到平等,相互尊重才是真正的爱情。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导入对于爱情这个美好的字眼,我们都会为之憧憬,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舒婷为我们展示了她的爱情观,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爱情观。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展示木棉、橡树图片,播放舒缓的音乐。
ppt幻灯片明确讲授结合文本,勾画相关词语。
1.题目中的“致”如何理解?2.找出诗中的三个人称代词,并指出它们各指代什么?3.这首诗歌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作用是?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质疑,然后完成表格。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1、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2、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
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
《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致橡树》教案2篇
《致橡树》教案2篇To the oak《致橡树》教案2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致橡树》教案2、篇章2:《致橡树》教案篇章1:《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2、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二、教学步骤:1、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2、作者介绍: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
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1)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致橡树 教案
致橡树教案【教案】《致橡树》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歌《致橡树》的背景与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学会通过朗读与诵读的形式,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1. 如何理解并分析现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如何通过朗读与诵读的方式准确而感性地表达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课件或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现代诗歌的视频,让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现代诗歌的了解和感受。
二、理解背景与作者意图(15分钟)1. 教师介绍《致橡树》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写作意图。
2. 学生们阅读《致橡树》,思考作者写这首诗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三、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主题(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可以是个人情感、家国情怀等。
2. 老师在白板上列出学生们提到的情感和主题,形成一个思维导图。
四、朗读与诵读(20分钟)1.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进行朗读练习。
2.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思考(10分钟)1. 学生就本课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2. 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以及对现代诗歌的新的认识。
六、课堂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其他的现代诗歌作品,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
2.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现代诗歌,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诗歌的情感和主题】个人情感 - 爱、思念、痛苦等家国情怀 - 祖国、家乡等【诗歌的艺术魅力】朗读与诵读节奏与韵律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现代诗歌《致橡树》为素材,让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主题,以及朗读与诵读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了更深的感受。
同时,通过课堂延伸的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致橡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致橡树》的教学设计《致橡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橡树》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橡树》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美读、美感、美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致橡树》教案9篇
《致橡树》教案9篇《致橡树》教案1一、教学目标及重点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的朦胧派诗人,带着他们被伤害后的怨愤和茫然,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沉思和对于追求的渴望,以奇异的形式构思成诗。
舒婷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
本课可先引导学生了解“朦胧派”诗歌的特点,在诗歌中体会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的使用,从意象身上探究作者对爱情的感悟。
本课的重点,应是朗诵舒婷的诗歌,品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1、预习阶段。
(1)布置学生朗诵这首诗。
(2)借助参考书或络,了解朦胧诗。
参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诗潮。
(3)借助参考书或络,了解作者简介。
参考: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4)借助参考书或络,了解橡树、木棉的形象特点。
参考: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高大雄伟,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2、课堂教学活动。
《致橡树》(1)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诗潮。
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2)诵读本诗,老师订正部分重点字读音。
①炫、藉、戟、雳、霭、岚、霓(xuàn、jia、jǐ、lì、ǎi、lán、ní)②威仪/仪容攀援/攀登(3)请同学谈谈标题的含义。
问题:①橡树是谁?②谁致橡树?③致(告诉)橡树什么?带着问题,再次诵读诗歌。
《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致橡树》教学设计《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致橡树》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一课时资料来源: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致橡树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问:刚才我们已在《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优美旋律中领略了《致橡树》一诗,木棉所表白的,有哪些层次?全诗首尾一致吗?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泉源(配流水声)-险峰-日光–春雨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送来、慰藉;增加、衬托;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问:有一部电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还有哪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也揭示了同样的主题?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展示投影:并肩的树。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和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永久的话题,它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比翼双飞,是“两情假设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忠贞不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妙,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那么,当代女诗人舒婷又是怎样对待爱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1、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2、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1、诗人否认什么样的爱情观?那些意象可以看出?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意象: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险峰、日光和春雨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那些意象可以看出?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互相平等,互相独立的根底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意象:“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互相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3、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不是。
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4、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详细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篇1:致橡树优秀教案第一篇:致橡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2、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苏芮演唱的《牵手》)大家一定被这首歌感动了,是啊,牵了你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从这首歌中我们听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份坚贞执着的爱情。
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师: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离不开朗读,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对这首诗歌的个性诵读?(配乐)师:我们的同学真棒,不仅声情并茂,而且能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诗歌中透露出来的那份理性的光辉,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并跟着一起朗诵。
刚才在凝神聆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话想给大家说?(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诵)三、师生共同赏读、研习诗歌,学生结合提问朗读思考鉴赏。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致橡树》,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我如果爱你”中“我”“你”应该指什么呢?生:木棉和橡树师:对,整首诗歌就是木棉对橡树的爱的倾诉(板书)。
如果整首诗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认为从哪里分开最合适?生:这些都还不够。
师:对,那么我们看第一节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什么? 对了,“不”,那就说明诗人对这些爱情形式采取的是一种否定或不认同的态度。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篇一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
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简介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2.指名读。
(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3.齐读。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儿
单方痴恋
泉源、险峰
日光、春雨
一味奉献
指导朗读、引导赏析。
1.诗中的“我”和“你”分别指哪两种意象?
①橡树的形象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在诗中它象征什么?
②温柔、美丽、热烈的木棉象征什么?
补充背景:这首诗是在“文革”刚刚结束后不久写的,当时的中国人还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婚姻上男尊女卑,女性成了男性的附庸,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于是发出了长长的叹息。
思考、讨论、明确
木棉橡树
①伟岸挺拔、强壮坚韧的男性的阳刚气概。
②女性的柔韧气质。
绝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绝不学
也不止
学生代表朗读
学生齐读
学生回答。
学生齐读
整体感知课文,夯实基础。
知识目标达成。
引导学生品读探究。
突破重点
三、拓展延伸,畅谈感想(10分钟)
通过学习本文,你对爱情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处于花季雨季的你可以去尝试爱情的滋味吗?我们将讨论:中学生与异性交往,你选择爱情还是友谊?
提问:木棉和橡树有什么相互关系?齐读:“根……,叶……”。用根和叶作喻,想说明什么?(互相依存,心心相印)
提问:“寒潮、风雷、霹雳”和“雾霭、流岚、虹霓”分别象征苦难和幸福,要表达木棉的什么追求?(同甘共苦)“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应该怎么理解?(生死相依)
④诗的最后说“这才是伟大的爱情”,找出体现伟大爱情的诗句。
诗人笔下的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具有什么共同特征(一味的奉献)?木棉对此持什么态度?
★指导朗读:用倾诉的口吻,读出不满、愤懑、无奈和苦涩之情。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美、韵律美。
3.赏析第二部分。
诗人对传统爱情观进行了否定,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呢?(教师示范朗读第二层)
①提问:木棉希望作为树的形象跟橡树站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追求?(平等、独立)
学生课前也搜集到很多关于爱情的经典故事,名句等,上传到了我们班的微信交流群,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课前,利用微信问卷对学生进行了“高中生关于恋爱关系的看法”的调查问卷,针对问卷调查结果,课上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交流
分享
讨论
注重延伸
四、课堂小结(2分钟)
同学们,面对你心仪的那一颗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经长成了大树,是否已经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经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
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盲目追求爱情,人生观、价值观尚待形成,可塑性较强。教学应立足学习主体,突出文本感悟,注重能力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
2.培养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把握诗中意象及感情意义,感悟诗人的爱情观。
4.小结:既平等独立,又相互依存、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这就是诗人所追求的爱情观。诗的最后四句对这种爱情真谛作了抒情性的总结。
欣赏《致橡树》视频朗读
课前已将有关意象的微视频和诗歌朗读视频发到了班级QQ群,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观看,预习诗歌,掌握诗歌意象的相关知识。并在课下录制诗歌朗诵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里,学生间互相交流评价。
认真观看视频,初步感知诗歌主题。
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对于爱情,他们感到既神秘又美丽,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大胆探讨爱情,揭开神秘面纱,启迪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呼唤正确的爱情观。
二、走近诗歌,品味鉴赏
(20分钟)
1.思考:诗歌当中有哪些意象?
2.思考:这些意象与树有什么关系?
意象
与树的关系
凌霄花
《致橡树》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致橡树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职高二年级
授课类型
讲授课
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教学板块“现代诗文阅读”部分的一篇课文。《致橡树》是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一首著名的爱情诗,作者在诗中阐释了一种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抒发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学情分析
教师结语富含哲理,满载真情,为学生形成正确爱情观奠定了基础。
五、布置作业
(3分钟)
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
请以《橡树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将作业上传到班级QQ群
能力目标达成巩固。
教学反思
《致橡树》作为一个比较经典的融意象、情思、哲理为一体的诗歌文本,非常适合朗读。但无论是教师有针对性的范读,还是学生个人的朗读或全班齐读,都必须建立在必要的分析理解基础上。所以本案在必要的知识交代基础上注重了指导学生品读的教学,以期贯彻本教材的基本理念,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面前,木棉既不满,又无奈,于是木棉对橡树表达了两方面的思想:爱情不应该是那样的;而应该是这样的。
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哪几种爱情观?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裴多菲希望自己的爱人是长春藤、是小鸟,而木棉却不愿做攀附的凌霄花和痴情鸟,这是为什么(一方的攀附,单方的依恋)?对这种攀附式、单方依恋式的爱情观诗人持坚决否定的态度,从哪几个字上可以看出来?
2.感悟诗歌中对女性独立意识和人格理想的追求精神。
教学难点
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初步感知)
(5分钟)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简爱》当中的经典对白,让学生直观感受女主人公简爱独立平等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