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子(40分钟课时案)

合集下载

老子无障碍诵读教案

老子无障碍诵读教案

老子无障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老子的生平、思想及其重要著作《道德经》的内容和精神内涵。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道德经》中的部分章节,理解其中的哲理,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老子思想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讲解老子的生平和思想,教授《道德经》的朗读技巧和理解方法。

2. 难点:使学生理解老子的思想,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内容:老子的生平、思想及《道德经》的部分章节。

2.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设备、老子的相关书籍。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老子的图片或介绍老子的生平,引发学生对老子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道德经》(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道德经》的重要性和影响,并简要讲解其中的部分章节,让学生初步了解《道德经》的内容。

3. 朗读练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传授《道德经》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分组朗读《道德经》中的部分章节,并进行纠音和指导。

4. 理解与讨论(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道德经》中的哲理,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六、教学反思老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瑰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老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朗读《道德经》中的部分章节。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老子的思想理解还不够深入,朗读时发音不够准确。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老子思想的深入讲解,同时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老子的思想。

《老子》四章优秀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老子》四章优秀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老子》四章优秀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教学目标:1. 翻译课文。

2. 领悟《老子》四章的思想内涵。

3. 探究儒道之异同。

教学重点:1、对老子四章所阐释思想的深层认识。

2、关于文中所论美丑、善恶、有余和不足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时代背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

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

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

结果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2、介绍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楚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3、介绍《老子》《老子》道家著作,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相传为春秋末年老子所著。

《老子》現一般认为编定于战国中期,存有老子本人的思想。

《老子》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一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历代关于《道经》、《德经》的次序、真伪多有争论。

2023最新-选修语文《老子》四章教案(精选6篇)

2023最新-选修语文《老子》四章教案(精选6篇)

选修语文《老子》四章教案(精选6篇)《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

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选修语文《老子》四章教案(精选6篇),欢迎借鉴。

选修语文《老子》四章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字音、字形、文言知识;2、[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体会老子的哲学思想。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老子的思想精髓: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

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

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长久之道的,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势。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但认为“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道”可以解释为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教学设计3:第6课 《老子》四章

教学设计3:第6课 《老子》四章

《老子》四章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4.理解老子“专说对待之理”的辩证哲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神仙里,有一大派,他们受玉皇大帝的掌管,呼风唤雨,各显神通。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世界——道家学说。

“道”无形亦无象,但却可以孕育天地万物,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走近道家世界,一起学习《<老子>四章》。

二、写作背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于是各学派对当时的社会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老子就是在这样种背景下总结出了自己的道家学说。

精华部分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三、作者介绍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四、题目解说《<老子>四章》选取了《老子》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和第六十四章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五、层次结构第十一章: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第二十四章: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

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第六十四章: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

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六、全文分析1.第二十四章中“企者不立......自矜者不长。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老子》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2)能够分析《老子》中的主要思想、观点和表达方式;(3)能够解读并鉴赏《老子》中的经典语句和章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老子》与其他文化经典的不同之处;(3)通过实践演练,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3)培养学生追求和谐、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老子》的主要思想、观点;(2)鉴赏《老子》中的经典语句和章节;(3)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老子》中的抽象、哲理性的表达;(2)对比分析《老子》与其他文化经典的不同之处。

1. 讲授法:讲解《老子》的背景、作者、作品特点及核心思想;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老子》,理解经典语句和章节;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老子》与其他文化经典的不同之处;4. 实践演练法: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演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老子》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老子》,理解经典语句和章节,进行自主学习;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老子》与其他文化经典的不同之处;4. 课堂讲解:讲解《老子》的核心思想、观点,解答学生的疑问;5. 实践演练: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演练;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老子》的经典语句和章节,巩固所学知识;2. 对比分析《老子》与其他文化经典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演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 老子(第1课时)教案 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老子(第1课时)教案 长春版

老子(第1课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6-1《老子》四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1《老子》四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老子》四章的原文,理解其中的核心概念和思想,如“道”、“德”、“无”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老子》四章中的案例和比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5)鼓励学生将老子思想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
(6)要求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注重对老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7)鼓励学生将老子思想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8)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学习活动,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6.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探究,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并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7.情感态度:学生对《老子》四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感到敬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加深厚的热爱。
8.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能够主动查找资料,独立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4.情感态度: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老子》四章的过程中,对老子思想的情感态度并未得到充分的激发。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情感态度培养环节,如通过故事、案例等,引导学生思考老子思想对个人情感态度的影响和指导。
4.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运用《老子》四章中的思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和体会。
教学资源:

老子初中历史教案

老子初中历史教案

老子初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老子的生平及其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2. 探讨老子对于人生、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看法。

3. 分析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老子的生平、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难点:理解老子对于道的解释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道德经》等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 教具:图片、PPT等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老子与道家思想》。

二、学习内容呈现(15分钟)1. 老子的生平老师介绍老子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道德经》,让学生了解老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2.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通过PPT展示老子的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道的概念、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内容,让学生对老子的思想有个整体的了解。

三、活动设计(20分钟)1. 讨论老子的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老子的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比如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老子的无为而治原则等。

2. 检验与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评价学生对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老子的思想,拓展学习自己关于老子的更多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段道家经典思想,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老子及其道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老子的思想是复杂而深刻的,需要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案例分析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初中历史老子教案全套

初中历史老子教案全套

初中历史老子教案全套本课程为初中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共计两节课时。

第一节课:老子及《道德经》的简介介绍第二节课:老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的基本情况;2.掌握老子的主要思想内容;3.了解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影响。

【教学重点】1.老子及《道德经》的简介介绍;2.老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老子及《道德经》的简介介绍一、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引发学生对老子的兴趣。

二、学习《道德经》(10分钟)让学生用手机或电子设备搜索《道德经》的简介及部分原文,带领学生了解《道德经》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三、老子的生平及思想(15分钟)介绍老子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并简要讲解老子的主要思想内容,如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等。

四、互动讨论(10分钟)老师和学生讨论老子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总结老子的主要思想内容,并思考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课:老子的思想及其影响一、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复习老子的生平、《道德经》及其主要思想内容。

二、解析老子思想(15分钟)详细解析老子的思想,包括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引导学生理解老子思想的核心理念。

三、老子思想与中国文化(15分钟)分组讨论老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交流融合。

四、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总结老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老子思想。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介绍和解析老子的生平及思想,让学生了解了老子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思考。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子》的背景和作者,把握其基本思想。

2. 引导学生分析《老子》的文本特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通过学习《老子》选段,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老子》简介:《老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2. 选段解读:《老子》选段,分析其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老子》的基本思想和文本特点。

2. 难点:分析《老子》选段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子》的背景、作者和基本思想。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老子》的文本特点和选段的思想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老子》选段的表达技巧和文化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老子》的背景和作者。

2. 文本解读:分析《老子》的文本特点,讲解选段的思想内涵。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老子》选段的表达技巧和文化价值。

六、课后作业:1. 熟读《老子》选段,理解其思想内涵。

第二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老子》的背景和作者,把握其基本思想。

2. 分析《老子》的文本特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理解《老子》选段的思想内涵,体会其文化价值。

二、学习内容:1. 《老子》简介:《老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2. 选段解读:《老子》选段,分析其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老子》的基本思想和文本特点。

2. 难点:分析《老子》选段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四、学习方法:1. 阅读理解:阅读《老子》选段,理解其思想内涵。

2. 合作学习:与同学讨论《老子》的文本特点和选段的思想内涵。

五、学习过程:1. 课前预习:阅读《老子》选段,了解其背景和作者。

2. 课堂学习:听讲《老子》的文本特点,分析选段的思想内涵。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案:老子教学目标:1. 理解《老子》的文学特点和哲学思想。

2. 分析《老子》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对道家哲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老子》的文学特点和哲学思想。

2. 分析《老子》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教学难点:1. 对《老子》中的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老子》的相关资料和讲解。

2. 学生准备《老子》的文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老子》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老子》第一章,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老子》第一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子》的哲学思想。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阅读《老子》第二章,分析其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老子》第二章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老子》第二章,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老子》第二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子》的哲学思想。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阅读《老子》第三章,分析其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老子》第三章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老子》第三章,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老子》第三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子》的哲学思想。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阅读《老子》第四章,分析其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老子》第四章的理解。

全国高三语文走近老子课件

全国高三语文走近老子课件

《老子》一书也称《道德经》。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 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 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 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 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 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 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 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 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 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 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 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 学发展具深刻影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 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 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 “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 “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 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 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 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 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众妙之门》(老子)(教案设计)

《众妙之门》(老子)(教案设计)

《众妙之门》一老子生平及轶事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生卒年月无处可考。

据说他的母亲感应到天空有一颗大流星人腹,怀孕十一个月才生下老子,母亲却因难产而死。

神奇的是,老子是“从母左腋出”,生下时上唇有一道淡淡的白胡子,两只耳朵大得出奇,因而取名为李耳,字聃。

李耳生下来就能开口讲话,而且耳大是富贵之相,因而深得爷爷的喜爱。

早在李耳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就离家出走了,母亲又难产而死,因而李耳一直跟着爷爷生活。

小时候的李耳就肯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每一件事都能给他以启示。

民间流传有李耳童年买牡丹花的故事。

李耳的家乡曲仁里是著名的牡丹之乡。

一天来了个卖牡丹的人,这人能说会道,大声咳喝道:"一朵牡丹放红光,光彩照人满院香。

"李耳买了一棵牡丹根,后来发现是一棵狗尿蒺子树。

第二年春天又来了个卖牡丹根的,李耳问他是狗尿蒺子还是牡丹,小贩瓮声瓮气地说:"好坏就这样,随你要不要。

"态度十分生硬,但买回来的牡丹根后来就开出了几朵像碗口那么大的牡丹花。

由这件事,老子总结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这个民间传说明显带有附会、斧凿的痕迹,一个小孩怎么会有如此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耳是一个聪慧而有天赋的孩子,正是由于他的善于思考,才为他后来的立论著述打下了基础。

长大以后的李耳开始师从常枞。

据记载,常枞是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学者,他学识渊博,教诲学生孜孜不倦。

常枞对李耳的教导都要李耳自己体悟。

他告诉老子,人在经过故乡时要下车,表示不忘故旧根本;在高大的树旁经过要弯腰伛背,以示其对长辈的尊敬。

老子很勤奋,再加上常枞的教导,他的思想日益成熟。

他与孔子生活于同时代,比孔子稍微年长些。

当时的老子已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学者,学识在当时无人能及,因而被任命为周守藏室之史官,管理朝廷的众多藏书。

在这里,老子的思想又一次产生了飞跃。

李耳在任史官的过程中研读了《尚书》。

初中历史老子教案设计方案

初中历史老子教案设计方案

初中历史老子教案设计方案教案标题:初中历史老子教案设计方案教案目标:1. 了解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的基本背景和内容。

2. 掌握老子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思想。

3. 培养学生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老子的生平背景和著作《道德经》的基本内容。

2. 老子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思想。

3. 老子思想的影响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老子思想的深层含义和哲学思考。

2. 分析老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老子及《道德经》的相关资料和文本。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老子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老子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回顾相关知识。

二、学习老子的生平背景和《道德经》(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老子的生平背景和《道德经》的基本内容。

2. 引导学生阅读《道德经》的部分章节,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三、探究老子思想的核心观点(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道德经》中核心观点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老子思想的核心观点,如道、无为、自然等。

四、分析老子思想的影响及其在当代的意义(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老子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如儒家学说的形成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老子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如追求简约生活、生态环保等。

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老子思想的重要性。

2. 提出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鼓励他们对老子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撰写一篇关于老子思想的短文。

2.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讨论,拓宽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老子及《道德经》的相关资料和文本。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小学老子教案

小学老子教案

小学老子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生《老子》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老子》的基本背景和主要思想;2.培养学生对于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和理解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老子》的基本背景介绍;2.《老子》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3.《老子》中的经典诗句赏析;4.学生对《老子》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老子》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于哲学的理解。

第二步: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老子》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老子》的起源和影响。

第三步:主要思想(15分钟)解释《老子》中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如道、德、无为等概念,并通过故事、例子或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第四步:诗句赏析(15分钟)选取《老子》中的经典诗句,向学生解释其中的意义和哲理,并让学生尝试解读这些诗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步:讨论与思考(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于《老子》的理解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互相交流,加深对于《老子》的理解。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强调《老子》对于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代哲学思想。

教学资源:1.《老子》的文本或摘录;2.图片、故事或例子,用于解释抽象概念;3.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检查学生对于《老子》的诗句赏析的理解;3.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哲学著作,如《论语》、《庄子》等;2.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和展示;3.引导学生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案撰写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步骤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对于《老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老子文化进课堂教案

老子文化进课堂教案

老子文化进课堂教案老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道可道,非常道”“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说起这些话,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它们都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500年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

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

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

5.师生齐读。

三、讲解交流。

1.我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则前者不成立,同时,二者又可以转化。

这种关系是哲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大家默读这一章)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高中语文】2022-2023学年校本教案《老子》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2022-2023学年校本教案《老子》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之《老子》教学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作家作品知识,文言文相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本篇课文的主旨寓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注意区别对待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教学重难点: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积累文学常识,把握基础知识,知人论世。

(自学篇)1、自学文学常识,把握基础知识。

(1)作者介绍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

出生于楚国苦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作品常识《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分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

该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

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現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

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3)、写作背景介绍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

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四章 教案

《<老子>四章》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老子“有”与“无”思想观点的深刻内涵,了解其突破常规俗见的意义,初步认识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

2.了解老子阐述道理的言说方式,把握老子观点的思辩性,学习理性思考,提升辩证思维品质。

3.体会老子思想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能联系实际认识生活,进行读写结合的片段写作4.借助工具书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学做知识卡片,熟记并积累经典语句,培养文言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并直接论说道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可能认为道家思想是玄而又玄的学说,其实我们可以看看以下出自《老子》的成语,如上善若水、祸福相倚、大器晚成、虚怀若谷、绝圣弃智、自知之明、大智若愚、宠辱若惊、功成不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其实道家思想至今任然活化在我们生活中。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走进道家世界,一起学习《<老子>四章》。

二、文化常识1.老子其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老子其书《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六课《老子》四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六课《老子》四章(教案)

设身处地
5. 过
复众人之所过
过秦论
大庭广众之下不宜有所过
(七)挖空训练
三十辐()共一毂(车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八)思维导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上,道可以被认为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 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 造力,它是天地万物遵循着的固有规律。
四、何为“德”
1、概述
• 高亨先生说:“德者万类之本性也”。也 就是说,德即物性,是讨论万物本性的。 • “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 万物,“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 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
• 曲仁里
• 李氏
二、老子思想总述
•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
• 创立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 蕴含丰富的辩证思想 • 内容涉及天道人事、政治伦理、处事养生
等众多方面
三、何为“道”?
1)道可道,非常道。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老子》(第1章)
•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常 道”。 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 的总门。
五、总结
• 通俗地讲,道是万物的规律,
而德是道的外象,一种准则。
六、老子及其思想的影响
•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 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 为“中国哲学之父”。 •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 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 《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3)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老子》(32章)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
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独立
自存)
4)小结:
• 道: • 老子所说的道有三方面的含义: • ①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 • ②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 • ③道无形无象。
中国文化讲座:古代哲学思想 诸子百家之道家(一)
——走进老子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概况; 2、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道”和
“德”)。
• 重点、难点:理解老子思想中“道”和 “德”的思想。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其人
• 1、生平概况 • 2、出生传说
1、生平概况
• 老子(传说前571年左右—前471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诞生于陈国苦县曲仁里(又说诞生于现安
徽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
• 老子又名老聃,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 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 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2、出生传说
2)天地万物的德性,一般称之为德,如天之 德、地之德、人之德等等。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 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老子》(第8章)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 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 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 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 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水之德、人之德)
2、“德”的两个方面:
• 1)宇宙本原的“道”的德性,一般称为“玄德”。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 生。” ——《老子》(第7章)
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 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 《老子》(第51章)
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 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 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第25章)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 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 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
七、课外延伸
• 再读《老子》,选择其中一篇,谈谈自己 的感悟理解。 • 观看视频《老子 道德经》。
/u42/v_NDMzNzQ1Mjc.ht
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