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

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及周长、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如书本、桌面、魔方等。

(2)请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设计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总结提升(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物品包装等。

5. 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Pxx页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及计算方法。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直尺,彩笔。

2. 学具:学生自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直尺,彩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黑板、桌子、书本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吗?它们有什么特征?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对边平行且相等。

(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但长方形的对边长度不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

(三)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两倍之和,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四倍。

3.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计算。

4. 学生操作后,教师总结: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a b)×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4a。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

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特征比较明显,应用也十分广泛。

正方形是表示面积单位的形状,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则是其他平面几何图形计算方法的基础。

本单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三段教学如何运用四边形及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边形教材第79页的内容。

1.直观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通过辨一辨、找一找、画一画、连一连、说一说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难点:探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

课件。

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从中找一找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

师:看来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平面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找到的平面图形和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图。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找出来。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直的)让学生在直观的比较中发现四边形的四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措施:1.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还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

通过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等活动的交替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生活中的数感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课时安排:四边形的认识 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课时周长 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一课时四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

教学难点四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方格纸、各种卡片、钉子板。

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导学案,直尺、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周长有关的知识。

首先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导学单上预习研学部分。

生: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1.什么叫做周长?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本封面的周长。

生:一名同学板前边摸边说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生: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都相等。

生:长方形比较长的边叫做长,比较短的边叫做宽。

正方形的的每条边都叫做边长。

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对周长知识掌握较好,通过预习也进一步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自主探究要求)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先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及正方形的边长,再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学生先自主完成计算填写导学案,再小组讨论(10分钟)(一)汇报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师:请汇报你们小组的方法。

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操作演示。

小组代表汇报:预设生回答:生1: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即:20+10+20+10=60(厘米)生2:我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方法是长X2+宽X2=长方形的周长。

即:20X2+10X2=60(厘米)生3:我先是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长。

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

即:(20+10)X2=60(厘米)。

部编人教版数学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数学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2【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基本图形,是今后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材让学生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阶段已经初步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但主要是直观认识其形状,而本册则需要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其特征。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尺、小棒。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1.谈话。

师:(出示数学书)看,数学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出示手绢)手绢的面是什么形状?生:数学书封面是长方形,手绢是正方形。

2.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同学们对它们很熟悉,可是,你们知道吗?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

今天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探究新知】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出示自学提示:①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②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根据老师给出的学具,可以用尺量一量,用手折一折。

③记录自学的结果。

(2)师:现在四人一组合作,用你需要的工具和刚才我们说的方法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找到以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书本帮忙。

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和交流,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果。

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组讨论的结果?指名汇报:①长方形有四条边。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与反思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与反思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2)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识别和判断各类图形。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2.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生动形象地讲解概念;(2)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3)运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变换过程。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3.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共性问题。

3.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应用。

四、作业布置:4.1 巩固练习:(1)判断题: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2题)(2)填空题:请填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3题)4.2 拓展练习: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设计一个平面布局合理的房间。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4. 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直观感知;5. 课堂互动是否充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观察长方形,引发关于长方形的特点 的猜想。
观察图形 大胆猜想特征
对边相等 四个直角
观察正方形,引发关于正方形的特点 四条边都相等
的猜想。
四个直角
2.操作验证,深化认识 指导方法: ①究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是 不是直角呢?引导学生用三角板的 直角来比一比。 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不是有这 样的特征呢?请用量一量、折一折、 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一下自己的想 法。你比了几次?有比的次数少些的 吗?还有更少的吗? ③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小结:用多种的方法验证了大小不同 的长方形,发现它们的对边都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 ④认识长、宽。 认识边长。 3:比较中沟通联系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呢?
通过比较对两种图 形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 理,感知它们的联系与 区别,进一步深化对长 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整 体把握。
通过折的实践操 作,感知它们的联系与 区别,进一步深化对正 方形特征的理解。
三 实际运用 巩固新知 (6 分钟)
1.我会猜:信封中藏着图形,猜一 猜是什么图形?
2.我创造: (1)、摆一摆:用小棒摆长方形和 正方形。
操作验证 汇报交流
同桌之间互相 说一说
汇报测量数据 汇报测量结果
优化方法
尝试总结 优化方法
归纳知识
独立思考 从角和边说
4.实践中深化联系 你能把手中的长方形折成最大的正 方形吗?
动手操作 找出长方形和 所折出最大正 方形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从实际生活中抽象 出平面图形,是学习几 何图形的基本方法。就 地取材,唤起学生的已 有认知,既缩短了学生 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 离,又引发学生内在的 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 趣。 尊重并准确把握学 生已有的认知起点,让 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在 观察中,引发学生特征 的猜想,为进一步深入 研究埋下伏笔,这样的 设计也遵循了学生从具 体向抽象的认知规律。 特征的验证是思维 碰撞最充分的环节,给 学生大小不同的长方 形、正方形,激发学生 尝试不同的研究方法, 不仅使猜想得到验证, 而且让图形的特征上升 到理性认识,又发展了 学生的思维,同时渗透 了研究平面图形的一般 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研究的科学性、严谨 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人教新课标

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课件、黑板。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4. 讲解周长和面积公式: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推导出公式。

5. 练习:让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 拓展题: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其他性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

3. 作业设计和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4.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步骤。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四边形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

难点:发现、比较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钉子板学生准备:剪刀、纸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美丽的校园录像,学生欣赏。

教师:这是哪儿?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课件出示定格的校园图片)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

(学生很容易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至于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虽然教材中还没有正式出现,但学生并不一定就一无所知,如果学生能说出,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没说出,教师可以补充)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演示课件:把学生发现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当学生全部回答完后,课件只留下图形,其他内容全部隐去。

2.教师:大家真能干!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

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四边形,你们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板书课题:四边形)二、新知探究1.想一想。

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在这里我们就要和新朋友四边形认识了。

你想象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意见。

2.找一找。

教师: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请你挑出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出示例1图,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3.讨论四边形的特征。

教师:请大家观察一下,在“四边形的家”里面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活动后全班交流。

概括出四边形的特征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例题1中涂色的几个图形为什么是四边形,另外几个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教师板书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同桌相互说一说四边形的特征,再分别指一指例题1中四边形的边和角。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数学是⼈们认识⾃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具。

它是⼀门古⽼⽽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的应⽤越来越⼴泛,作⽤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长⽅形和正⽅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数学《长⽅形和正⽅形》知识点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

3、长⽅形的特点:长⽅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都是直⾓,对边相等。

4、正⽅形的特点:有4个直⾓,4条边相等。

5、长⽅形和正⽅形是特殊的平⾏四边形。

6、平⾏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相等。

②平⾏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2+宽×2 长⽅形的长=周长÷2-宽 长⽅形的宽=周长÷2-长 正⽅形的周长=边长×4 正⽅形的边长=周长÷4【篇⼆】⼩学三年级数学《长⽅形和正⽅形》教案 教学内容:⼈教版教科书第85页例题4及做⼀做练习⼗九第1、2、3题。

教学⽬标: 1、让学⽣探索长⽅形、正⽅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形、正⽅形的周长。

让学⽣学会解决有关长⽅形、正⽅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学⽣的观察⽐较、分析推理能⼒和空间想象⼒。

2、经历探索活动,进⾏归纳,概括出长⽅形、正⽅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让学⽣体会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常⽣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形和正⽅形周长的计算⽅法,会求长⽅形和正⽅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形和正⽅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导(3分钟) 1、(课件出⽰长⽅形和正⽅形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吗? 2、你能分别指出这个长⽅形和正⽅形的周长吗? 3、看来同学们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起来探究长⽅形和正⽅形的周长计算⽅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13月30日完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的授课。

因31日要赶去潍坊学习培训,没有来得及总结反思。

这节课与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功或者不成功。

但是有突破,在评课时我听到了“重难点把握的比较准确,难点突破的比较好”的评价。

这是我往常公开课时一直难于突破的一点,以往的公开课在课后的评课中总是有重难点把握不准突破不到位的评价。

这应该是一个较大的突破吧。

作为新教师,第一次教授这一教材,教材内容的熟练和重难点的把握是我一直在摸索的。

入职之初,授课流程尚不熟悉,就要分一些经历在这些方面,进入二年级,与孩子们已有默契,授课形式也逐渐清晰,于是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重难点的把握上,而不是过多地去纠结于授课的形式。

摸索、努力、成长,等我把教材教过一遍,再回过头来带另一批孩子时,教学上是不是会更娴熟一些,也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

悄无声迹地积淀,或许会有反复,会有暂时地停顿甚至倒退,但是只要我愿意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在教学上积累,我想会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和目标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2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一开始就创设了小精灵游校园的情境,让学生在欣赏校园风景的同时找到身边的图形。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就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新课的引入到比较特征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习材料。

这些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生活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7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7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我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教学内容教后颇有感想,现做如下反思:一、联系生活——感悟数学《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

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平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图形的,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牙膏盒、茶罐、魔方、墨水盒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对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建构数学《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三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如让学生汇报“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这一问题时,有的说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是用尺子量出来的、用绳子比出来的,还有的说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真是精彩纷呈。

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这三种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精选10篇〕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精选10篇〕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根底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根本特征,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络与区别。

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历,因此一开场让学生在校园建筑中找出图形,有助于唤醒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已有的认识。

接着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的方法来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经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之后的揣摩,让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是对于教材的把握。

对于教材的把握是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把握教材不仅是把握当堂课的教材,本课前后以及想关联的知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和层次,这些都是需要把握好的。

在充分把握教材熟悉教材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融入课堂。

其次是做为数学老师,很多数学上科学化标准化的语言值得我们推敲。

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出现很多出乎我们意料的口语化的语言词汇,我们应怎样引导到正确的科学的描绘上去,也值得我们推敲。

上课前概念明晰,思路明确,这是必要的条件。

第三,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表达?一节课,在重难点上花的时间有多少,采取的手段是否多样,是否合适学生,这点很值得我推敲。

在课堂上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在重点难点上花的时间不够,以为学生都会了,这样往往会忽略一些后进生。

因此应该在重点难点上做足功夫,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让教学为目的效劳。

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篇2在教学画长方形时,发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

首先,我在备课时认为这节课没什么难度,因为画线段和画垂线的才能学生们掌握的还不错,只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行了。

可是,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第三步画左宽时,一些同学不知道怎么摆放三角尺了,结果就画的不垂直了,所以,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先前的画垂线没有掌握扎实,到实际运用时就蹩脚了。

经过单独摘出讲解后,第一个问题扫除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8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也是一种长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能够帮助教师积累经验并且变得更加专业和富有经验。

现在随着作者一起往下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篇1)利用一周的时间我们学习了数学第七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是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了解和周长的知识。

学生对于两种图形的特点了解很好,有些学生对于两个图形周长知识的理解不太好。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数学公式,有些学生学生不会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在教学前,我就预想到有些学生在这部分学习中的困难,所以,关于图形周长的学习,我作为重点讲解,课上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力争每名学生都理解周长的概念,然后在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可是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就是蒙圈状态,有一部分学生理解2条长与2条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对长与宽和的2倍就不理解了。

其实他们就同一种方法,公式是他的简便形式而已,怎么就不理解了呢?对此,我想还是到实际问题中去理解吧。

于是,结合着本节内容,我们进行了一节练习,在实际的问题中加强了学生对两个公式的应用。

通过这个内容的教学,反思自我。

对于这样的图形教学内容,图文结合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利于理解。

在解决问题时,我教学生不理解时尽量画图,帮助自己理解。

数学公式的使用不要硬搬硬套,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后要加强练习巩固,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反思(篇2)学习几何图形,对低年级同学来讲是较困难的。

为此,鼓励并创设学生参与活动机会,是重要的教学组织策略。

本节课的设计重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能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的:1、创造性使用教材。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与反思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与反思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 学生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运用它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思想,对图形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难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的运用。

2. 对图形的分类。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策略调整:1. 对于学生在性质运用上的困难,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2. 对于图形分类部分,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其他四边形的性质,如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2. 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包装设计等。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困惑和意见,以了解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教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学方形的周长。

目2 .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标3 . 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教主体设计备注一、激趣引入1.师:小梦生日那天,全家照了一张全家福,现在想制作一个相框。

要制作这样的相框,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这是求相框的什么?(周长)学相框大多数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照片)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二、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流(1)课件出示例 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程的是一样规格的)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预设:6+6+4+4=20(厘米)6×2+4× 2=20(厘米)(6+4)× 2=20(厘米)(3)` 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小结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7篇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7篇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7篇成功之处:1、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重组。

如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利用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来导入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使学生在亲切中自然进入本课;另外,就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而言,学生能很快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

因此我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折、量、比等过程中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

2、创设学习活动情景,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索的场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

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学习数学。

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通过猜一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

所以我将研究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

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其次,在引导学生练习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比赛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先由学生自己数第一幅图,再指导学生数出第二幅图后师生共同找出数这类图形的规律,从而由学生依照规律完成后面习题的教学思路。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基本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方法,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唤醒旧知,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你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图形朋友。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师:看,这里也有一些图形,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将它们分分类吗?生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一类,圆形一类。

生2:长方形、正方形一类,三角形一类,圆形一类。

师:我们可以根据图形边和角的不同来分类。

边和角是研究图形的金钥匙。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最常见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都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基础上的,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对建构新的认知有很好的帮助。

课始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辨认图形,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图形的边与角上,为接下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师:看,这是我们的教室,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正方形?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吗?生1:黑板面的形状是长方形。

生2:五星红旗面的形状是长方形。

生3:开关控制面的形状是正方形。

生4:喇叭面的形状是正方形。

……师:你们一下子就找到了生活中藏着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着与众不同的的特点。

小朋友想不想研究?生:想。

【设计意图】基于教材的序和学生的需,让学生经历在实际生活中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进行直观判断。

由此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能一眼就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呢,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有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独特之处,而这节课,是要将学生经验的“片面”补足,让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再次认识和刻画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本单元的新知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在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等活动中,促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对周长已经具备感性的认识,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密切相关。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概念的宝贵资源。

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才能有助于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要把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的素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索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境描述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是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变化规律,从中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理解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要经过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形成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认知结构。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关概念没有给出严格意义的定义,对平行四边形只要求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也没有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教学时应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不要任意提高要求。

1四边形 (1)课时2周长 (1)课时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四边形。

(教材第79~82页)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四边形。

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件、方格纸、直尺。

师: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

1.教学例1。

师: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在小组里说一说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学生观察这些四边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四边形的特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认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生: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

生:四边形都有4个角。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自己画出一个四边形吗?学生尝试画四边形;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2.教学例2。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

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例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吧!生1: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2: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观察、操作的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探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师: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A类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2)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是长方形。

(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4)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 )(考查知识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力要求: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B类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考查知识点:长方形的特征;能力要求:认识长方形)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2)√(3)✕(4)√B类9个长方形教材习题教材第79页“做一做”1.课桌的表面、手帕、黑板等。

2.教材第80页“做一做”1.2.略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1. (1)�√(2)✕(3)✕2. 长方形:①④⑦正方形:②⑥平行四边形:⑤3. 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4. 6厘米 4厘米 5厘米 5厘米 5厘米5. 略6.7. (1)6(2)62(3)28. 略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

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观察数学课本、图片是什么形状的,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 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两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做好了铺垫。

周长。

(教材第83、第84页)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件、皮尺、树叶、各种图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教师可准备一些物品和图形)投影出示:请各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物品或图形。

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1.理解周长的含义。

(1)谁知道周长的含义是什么?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样的长度。

找同学分别到前边指一指物品或图形的周长。

(2)总结周长的含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2.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的周长,你有什么办法吗?学生独立思考。

(1)出示:这个钟表的周长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①用直尺量。

找一个学生试量,感知直尺不能量出这个圆形钟表的周长。

②先用绳子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实际操作,感知此方法的可行性。

③用米尺量。

在钟表上作一个记号,把钟表在米尺上滚一圈,就能知道它的周长。

(2)出示:①学生分小组思考、实验,怎样用手中的工具量出它的周长。

②汇报交流,用绳子先围,再量。

(3)出示:说一说怎样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分别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4)出示:你能知道它的周长吗?把每条边都量出来,再加在一起。

(5)出示树叶,这个树叶的周长你们能知道吗?先用绳子围一圈,再用尺子量绳子的长度就可知它的周长。

3.小结:刚才我们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像一些比较特殊的图形,我们需要借助绳子才能量出周长。

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明确认识图形的周长,探索得出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A类1.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2.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牛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它们跑的路一样长吗?(考查知识点:认识周长;能力要求:能正确认识图形的周长)B类1.小明的妈妈买来15米花边,想把自己家长3米,宽2米的床单装饰得更漂亮一些,你说小明妈妈准备的花边够吗?2.小亮和小刚赛跑,裁判员宣布比赛路线:小亮沿图(1)长方形的边线跑,小刚沿图(2)的边线跑。

小刚着急地说:“不公平!我跑的路程比他长。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说裁判员公平吗?到底谁跑的路程远呢? X |k |B| 1 . c|O |m(考查知识点:周长的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第1、2、3、4、5幅图形是有周长的,第6幅图形是没有周长的;因为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2.它们跑的路一样长。

B类1. 3+2+3+2 =10(米) 10米<15米答:小明妈妈准备的花边够用了。

2.他们跑得一样远,裁判员很公平。

因为图形(1)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条长边与两条宽边的和;图形(2)中有4段线段我们不知道各自的具体长度,所以不能把围成图形(2)的6条线段长度相加;这就需要我们把图形(2)中两条线段进行平移(如图所示),这样就可以知道图形(2)的周长其实与图形(1)的周长相等,也就是说他们跑的路程一样远,裁判员是公平的。

教材习题教材第83页“做一做”略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1. 第1、2、3、5幅图是封闭图形。

描线略2. 180+100+150+20+80=530(米)3. (1)周长一样。

(2)周长不一样;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比较大。

4. 略什么是周长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边形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概念的形成做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